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课堂课件全(

合集下载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四章(完整)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四章(完整)


2015/11/16
思考:

贵族辅政制的辅政机制及特 点是什么?
2015/11/16

早期的国家社会组织内部与社会 组织之间的血缘纽带并没有切断,支 撑君主专制的社会支柱是宗亲贵族, 社会组织结构则表现为亲贵合一,只 有宗亲贵族才能参加国家管理,所以 贵族辅政成为早期国家必然的辅政体 制。
2015/11/16
的宰相可以设立自己的衙署,可以自辟僚 属,依照皇帝的意图,独立行使权力。宰 相府的人员基本上由宰相任免,皇帝对宰 相的用人权很少干预。
2015/11/16
思考
宰相开府辅政是如何形成与消亡的?
2015/11/16
★三权分立独相制的初步形成
秦创立宰相制度,按其官制规定,丞相、
太尉和御史大夫为宰相,实际上太尉仅作 为武将最高荣誉职务,而且不常设,因此, 承担宰相职权的是丞相、御史大夫。但是 尚未形成系统的官署,即在丞相之下办事 的人还未有列入国家编制的官吏。
职和称呼及官员的数量不断变化,期间的 演变及发展错综复杂。因此,不同的教材 对历史上宰相的形式有不同的概括。
2015/11/16

※ 学者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种:
三权分立的独相制、权力制衡的群相制、
便于集权的兼相制——张创新:《中国政 治制度史》(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

宰相开府辅政制、宰相参议辅政制、宰相 奉命拟旨辅政制(韦庆远、柏桦)

★楚国令尹执政制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官
制独树一臶。
2015/11/16
楚国设臵“令尹”,作为楚国宰辅的名称,
历春秋至战国,一直没有改变,并且宰辅 “令尹”之名,为楚国所独有。这是与中 原诸国宰辅制度不同的特点之一。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三章.精讲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三章.精讲

2018/10/29

民国初年,五花八门的政党表明: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曾经有过“多党” 的时代,但资产阶级政党组织涣散,内部 派系纷杂,思想上严重分歧,谁都无法完 成保护共和、反对独裁的政治任务。也正 是这种“多党”的政党政治,造成了当时 资产阶级力量的严重削弱,又将资产阶级 自身的弊病暴露无遗。

2018/10/29
1912年12月底,第一届国会选举在全国展开,
各省开始竞选议员,宋教仁在全国展开了一系列 游说和拉票活动,路经湖南、湖北、安徽、江苏 到达上海,沿途发表演讲,希望通过合法的选举, 让国民党控制议会和组建内阁,制定民主宪法, 并进而通过宪政来限制袁世凯正在膨胀的权力。 1913年3月,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得票三百九 十多张,获得压倒多数的席位,国会召开前夕, 宋教仁准备北上组阁,在沪宁路上海站被刺客以 枪击伤,22日不治而死。

2018/10/29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
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横取他国已行之法,
强施此土。”
——章太炎
2018/10/29

民国初年的中国变革者,对西方民主 政体的兴趣和引入这一制度的期望,并不 是由于中国社会内部经济结构的契约化和 市民社会的增长,要求建立一种与社会发 展状态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而是由于中国 人在西方现代文明的示范效应的刺激下, 把摆脱专制政体的愿望投射到这种与专制 政体形成鲜明对比的异质的制度上的结果。

2018/10/29

纵观这一时期的党团,明显具有自己 的特征。尽管存在种种不足,但民初的政 党政治、议会斗争,毕竟是代表社会进步 的新生事物,它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一次史 无前例的尝试。
2018/10/29

历史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课件

历史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课件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 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设立和组成;基 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职责和任务;基层 群众自治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基层群 众自治组织的法律保障。
05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尊严,促进了民 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01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城乡居民群众在基层党组 织和政府领导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一种民主 管理制度。
02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包括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基 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是人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 必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才能不断完善社会 主义制度,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未来展望
完善制度建设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民主 政治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 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加强民主监督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民主 监督,保证国家事务的公正性和透 明度。
0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参与和合作,提高了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 质量,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权益。
04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 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 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
03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共33页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二章共33页

❖ 王是早期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国家的代表 和象征,其权力体现形式:
王自称是作为上天和祖宗授予统治权的人间代表
王以宗族长兼国家元首的身份实行统治,并且在 强化宗法制的基础上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王通过使用誓、诰、命、令等文书或口谕以行使 王权
通过“会盟”、“巡狩”、“朝聘”等方式以控 制各诸侯国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2 皇帝的名位制度(3)
❖ 皇帝名位制度的特点:
集中反映了皇权专制的本质
渗透了天命观念,以天人合一来证明皇帝是唯一 至尊,并且有意营造皇权专制神秘化
全面贯注了以君臣父子、等级上下为中心的礼法 思想,以三纲五常等伦理学说作为重点内容,是 皇帝制度的外部表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迫于形势,不得不以所谓“有功于社稷”,已经拥有重 大军政实力的皇子为继承人
“内援外助”是保证皇位继承的重要条件,也是择立继 承人的主要标准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4.2 皇位继承——保护和防范措施(2)
❖ 防范措施:
重视对太子的教育和培养,为太子选定师、傅, 设立东宫宫属,并给予一定从政实践的机会
❖ “王”
“王字之本文,斧也”,王同军事密切相关
❖ 王权的经济基础
以财产私有出现为特点的父权制
❖ “王”与神
中国没有那种无所不包的神权系统,所以“王”很快被 推到与神并列的位置,甚至本身就是神
❖ 高度发展的王权,是在国家进入成熟阶段出现的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1.2 王权的体现形式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

2.3 皇帝制度
❖ 2.3.1 王朝的最高首脑——皇帝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五章PPT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第五章PPT课件

16
第二,从中央政府执政机构来看,夏、 商、周均实行内外廷之制,但管理机构有 重大变化。其中主要体现在西周时期。
第三,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央执行机 构迅速发展,反之逐渐缩小。

例如,由于对农业的不断重视,主管
农业的机构逐渐庞大。在夏、商二朝占重
要地位的占卜机关和人数则逐渐缩小。
2020/2/18
环节。
——参见卜宪群:《秦汉 官僚制度》
2020/2/18
26

另一种观点认为,秦汉中央官制分为
三个台阶:

第一层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
,即后世所谓的三公。

第二层由以下官员组成(九卿):
奉常:为诸卿之首,由战国时期各国所设 的宗祝、太仆等官职演变而来。掌管宗庙 礼仪,多以皇戚和外戚担任。
2020/2/18
44
思考:
部院寺监政务系列长期存在的原因 是什么?其运行机制是什么?
2020/2/18
45
九寺五监的职责与六部职责有重复之处, 但并不冲突:
六部负责行政,九寺五监负责具体事务 。九寺五监接受六部的指导。

“尚书制断,诸卿奉成”

-----《 晋书》卷46《刘颂传
30

第三层由更低一层次的官员组成
(列卿):
将作少府,掌宫室修建和修缮;
詹事,掌皇后太子家事;
中尉,负责京师的戍卫;
五官中郎将,负责皇帝出行的仪仗;
诸博士,在礼仪问题上的顾问。

2020/2/18
31

所以,还有一种观点(教材)认
为,秦汉时期实行三公列卿制。

2020/2/18
2020/2/18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三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南北朝 PPT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三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南北朝 PPT课件

第六节军队私人化的走向
1. 士家制——私兵部曲的制度化 ❖ 士家制主要是为了防止士兵叛逃。士就是指士兵,
家是指士兵的家属。
2.军队私有化 ❖ 除了某些纯粹将领往往须通过直接控制一部 分精锐的私兵,才可能掌握整个部队。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复习思考题
❖ 1. 为什么说三国是豪强政治? ❖ 2. 为什么九品中正制会促进门阀政治的发展? ❖ 3. “户调式”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其结果与制定者的主观
愿望相反? ❖ 4. 西晋分封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会引发“八王之乱”? ❖ 5. 为什么说三省制对于官僚制的进化有积极意义?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一节 三国,贵族政治浮出水面
❖ 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整个三国时期,是贵族与豪强政 治的充分发育阶段。
❖ 一、作为传统意识形态的经学的衰落 ❖ 二、地方豪强与官僚的高度结合 ❖ 三、农民变成了豪强的依附者 ❖ 四、三国政府对豪强贵族的依赖 ❖ 五、豪强的军事化与兵役制度的变化,加强了贵族政治
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第二版)
21世纪政治学系列教材
第二节 九品中正制和“户调式”与门 阀政治
❖ 曹丕做了皇帝以后,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是重新开始道 德讲求,建构儒家意识形态。二是削平门阀,重整官僚体系。 九品中正制就是他用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部分努力。
❖ 九品中正制的具体方法: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 察人才 ,吏部选官完全依照中正的考评,所以,此制度又称 九品官人法。中正编定的本地士人材料,分为两项: “家世” 和“状”,然后根据“状”,参考“家世”,评定每个人的 “品”,共分九品。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件
殷:“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
而忠焉。”(《礼记·丧礼》) 孔子:“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
焉知死?”(《论语·先进》)他的弟子也明确指 出:“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 而》)。
四、权责分离
由于权责分离,手中的权力越大,承担的 责任越小,掌握最高权力的人,则不承担任何 责任,从而导致了中国的政治体制完全以争夺 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运转,政治制度完全以争 夺和保持权力为中心而展开。
《百官表》、《百官志》、《职官志》、《功臣侯表》、 《王子侯表》、《大臣将相年表》、《礼志》、《兵 志》、《刑法志》等。
2、政书类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和
《续三通》、《清三通》等
3、会要类 《春秋会要》、《七国考》、《秦会要》、《西汉
会要》、《东汉会要》、《三国会要》、《晋会要》、 《南朝宋会要》、《南朝齐会要》、《南朝梁会要》、 《南朝陈会要》、《唐会要》、《王代会要》、《宋 会要辑稿》、《明会要》等。
4、会典类 性质与会要大致相同,如《元典章》、
《明会典》、《清会典》等。
5、专著类 《唐六典》 、《职官分纪》(宋·孙逢吉) 清·《历代职官表》、清·孙星衍的《汉官六种》
6、其他类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 《太平御览》、《古今图书集成》等。
第五节 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 意义和方法
上具有过总宰一切政务的执政官的地位。
(二)政务官员和机构
在《尚书·甘誓》中有“六卿”,也称“六事之 人”,注者认为是“王左右之人”,有的认为 六卿即司空、司徒、士正、虞、秩宗、纳言等。
商代的政务官员,主要有宰、卿事、多尹、御 事、事等。古代认为“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 冢宰就是后来的太宰,职位很高,其前身应该 是宰。因为甲骨文里还没有发现冢宰,只有 “宰”,多见于商代晚期的甲骨金文之中。从 文字内容未看,“宰”的活动,多是跟随商王 田猎、祭飨而受到赏赐,并能自做铜器以记荣 宠,有一定的地位,显然既是商王近臣又是参 与内廷事务的官员。史载伊尹为宰,“以滋味 说汤”而见赏识。

中国政治制度史()PPT课件

中国政治制度史()PPT课件

2020/3/28
28
户籍,又称版籍,《晋令》载,晋郡国诸户口为黄 籍,即正式户籍,籍用长一尺二寸的木札,凡“在 官役者” 都登记在户籍上。东晋时期,还有一种临 时户籍,登记流民,称为白籍。编制户籍的主要目 的是管理编户,向编户征收租调,摊派徭役。
户籍包括郡县乡里、户主及其家庭成员姓名、年龄、 身份(兵、散、大府吏)、性别(男、女),男性 又分为丁、次、小以及造籍年、月。
1.皇帝与皇室 ●世袭与嫡长子继承制 ●宗正 2.皇权强弱的演化 ●曹魏与司马篡权 ●西晋与八王之乱 ●东晋与侨姓擅权 ●南朝与皇室内讧
2020/3/28
17
3.宫廷制度 ●后宫:称号、数量、级别 ●东宫 4.宦官与后党 ●宦官不得干政 ●后宫不得预政 ●宦官与后宫弄权举例
2020/3/28
18
三、中央决策机构及其运行机制
1.丞相、相国及三公、八公
2.中书省的设置与职权
3.门下省的设置与职权
●晋置门下省,此后南北朝都置门下省,其长官为 侍中和给事黄门侍郎。门下省尚有散骑常侍、 散骑侍郎以及给事中、谏议大夫等官。
●晋宋时期,门下省除出纳诏命,弹劾纠察外,还
管辖禁中禁令仪制等,很大程度上成了皇帝事
务总机构。
2020/3/28
●东汉桓帝置秘书监,属太常,掌管禁中图书秘籍,校订异 同。
●曹操执政时,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兼管禁中图书秘籍。
●魏文帝黄初中,分秘书立中书、秘书置监,管理艺文图书, 仍属少府。
●明帝后期,少府职位卑落,秘书从少府中独立出来。
●晋武帝曾并秘书府于中书省,惠帝时复置秘书监,秘书监 一人,属官有丞、有郎;并兼辖著作省(史官)。
9
2020/3/28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参考文献



史记,通典,文献通考等。 白钢等《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10卷)》,人民出版社1996. 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杨鸿年《中国政制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教学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7.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5. 瞿同祖《中国封建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中国海关出版社 2009 .


达到某种目的的能力。多指个人之间或群体之间或国家之 间的关系特征。 权位,势力,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 政治上的强制力量;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现代汉语 词典)
3.何为国家?(nation,state,


country)


(1)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 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等组成,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2)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现代汉语词典) 国家是一种人群组织,在该组织中,人被区分为 统治者及被统治者。(狄骥) 国家是一种制度性的权力运作机构,它在实施其 规则时垄断着合法的人身强制.(韦伯)
第一节 春秋战国
12 13 14
第四章 考试帝国—隋唐 第一、二节 隋制和中央官制 第四章 考试帝国—隋唐 第三至五节 科举、任官与监察
2 2
5 6
2 2
第四章 第六-九节 府兵、地方制 2 第五章 军阀政体—五代十国 第六章 精繁的网状王国—两宋 第一、二节 中央与地方官制
7
2
15
2
8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 第二节 法家帝国--秦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 第三节 王霸之道—两汉
风后 力牧
(2)舜时代的官制(《史记》《尧典》) 中央政府九种官职,22名主要官员: 司空(司工程)----禹; 后稷(司农业)---弃; 共工(司手工业)--垂; 虞(司山林)-----益; 司徒(五伦教育)--契(xie); 士(司法)------皋陶; 秩宗(礼仪祭祀)-伯夷; 典乐(乐教)------夔; 纳言(了解下情)-龙; 地方:设四岳十二牧;



城邦联盟; 王权世袭; 分封: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後分封,用国为姓,故
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襃氏、费 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
2.王权:

“后”;宫殿;礼器(eg.鼎)
3.统治方式: (1)服内:

六卿(六事/左右六人)
车正、庖正、牧正…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大战于甘,乃 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 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小结与启思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 如何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
《历史朝代歌》欣赏
第一章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
第一节 前封建时代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 第三节 封建时代的确立——商
第四节 封建制的盛世——西周
政治制度是如何开始的?
第一节 前封建时代
一、国家起源假说
(一)神权说 (二)自然说 (三)契约说/冲突说 (四)战争说/武力说/暴力说 (五)圣人造福说 (六)贸易说 (七)水利灌溉说 (八)氏族说/部落发展说 (九)私有制说

西方:自由民主? 中国:专制黑暗?

(三)现实切需:素质教育的人才要求

人文素养?

人文知识?
二、学习思路
—入门前的走马观花


1.课程性质 基础必修课 2.教材 3.授课内容 《计划》与教案
4
前言 绪论;第一章 前封建时代和 2 封建时代 第一节 前封建时代 第一章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 第二、三节 夏,商 第一章 前封建时代和封建时代 第四节 封建盛世—西周 第二章 “官僚”帝国的时代
(三)中国早期国家、制度特点(p16)
政治制度是在氏族习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氏族联盟的军事民主制,逐渐发展为家族主导的 “王”权体制。

中国国家的特点: 家国一体,王朝与天下同构
(四)三皇五帝时的政治制度

1.王权:选贤与能;禅让
2.官制: (1)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
5.何为行政?(administration)
行政与其他概念的关系?
(自行思考)
6.何为封建?(feudalism/the
system of enfeoffment)
常用: (1)封建社会,意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 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主要强调划分土地所有权。一 般将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做为对比。(战国-清)
三、学习方法 —你&我 古&今 学&思 讲解互动 小组讨论 课外阅读

四、研究对象:组织、人选、国防
政府的组织(政府职权的分配等) 考试和选举(哪种人可参加政府)



政府的赋税制度(养育政府的经济)
国防与兵役制度(保卫政府的武力)
五、基本概念:
政治/制度/国家/封建/etc.
1.何为政治?(politics)


“道洽政治,泽润生民”(尚书); “礼乐刑政,其极一也”(礼记)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论语) “天下交相爱则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 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就是政治。”(孙中山)
2.何为权力?(power)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 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 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 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 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 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 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 会关系的总和。“政治中最本质的东西即国家政权 机构”。 --中学教科书



古希腊“波里”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的目标是追求至善。(亚里士 多德) 政治是为“争取分享权力或影响权力分配的努力”。 (韦伯)
2
16
第六章 第三至五节 宋代的科举、 2 人事、兵制 第七章 草原帝国--金、元 第八章 绝对王权—明、清 第九章 转型的阵痛—晚清 第十章 民国时期政治制度 团队教学:交流讨论(二):历 史的纵向线索思考
9
2 2
17 18
2 2 2 △
第三章 贵族与皇权—三国、魏晋 10 南北朝
团队教学:交流讨论(一):从封 11 建制到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启思 2 △19
九州
4.阶级与阶层:
统治阶级:王族--宗教贵族--军事贵族 被统治阶级:平民、奴隶
6.成文法: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左传)
夏代君主虽集大权于一身,但受到多方面制约,继承制度还处于混乱状 态当中
5.意识形态:原始宗教,尚鬼
“夏启有钧台之享”(左传) “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 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开上三嫔于天,得 九歌九辩以下”(山海经)
二、中国国家起源
(一)三皇五帝 三皇: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三字经》) (1)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2)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3)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 (4)伏羲、神农、共工(《风俗通义》) (5)伏羲、神农、黄帝( 《古微书》 ) (6)天皇、地皇、泰皇 (《史记》) (7)天皇、地皇、人皇(?)

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 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 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五行之官:
春官木正,曰句芒。 夏官火正,曰祝融。 秋官金正,曰蓐收。 冬官水正,曰玄冥。 中官土正,曰后土。
黄帝时“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巡狩和朝觐制度:“五年一巡狩”
4.军事制度: 黄帝时“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史记》)

5.宗教意识形态: 巫术贵族(eg禹); 颛顼“绝地天通”。

政治制度是如何开始的? 政治与国家的关系? 如何看待禅让制?
小结与启思
第二节 封建时代的过渡—夏
夏朝的国家与制度 1.国家形态:
中国政制史
赵彩凤
二〇一二年春



学习意义
学习思路 学习方法



研究对象
基本概念

一、学习意义
(一)鉴古知今,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钱穆《国史大纲》前言: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 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 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 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 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 有知识。)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大戴礼记) ②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五帝时期,是城邦国家的形成时期。
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
聚落→聚落群→氏族→联盟→城邦(国家)
(二)中国国家起源的脉络(p15)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 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 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 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 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 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