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是什么?

一、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是什么?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
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是出现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单一的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紧,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之所以没有完全沦为殖民地,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反抗,加之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独霸中国。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封建社会,其基本特点是: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打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近代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最反动的势力。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仍然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
第三,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剥削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的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的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中国近代国情

天坛位于北京 的南端,是明清两 代皇帝每年祭天和 祈祷五谷丰收的地 方。它的严谨的建 筑布局,奇特的建 筑结构,瑰丽的建 筑装饰,被认为是 我国现存的一组最 精致,最美丽的古 建筑群,在世界上 享有极大的声誉。
北 京 天 坛
甘肃敦煌的莫 高窟,留下了极为 精美的壁画45000 多平方米和栩栩如 生的彩塑像2400余 身,是世界上现存 最大的佛教艺术宝 库之一。深刻代表 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智慧和卓越才能,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 珠。
甘肃敦煌莫高窟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 元七世纪四十年代松蕃 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 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 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 内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 古建筑。相传公元七世 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 成公主而建成此宫,今 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 佛堂两处早期建筑。 西藏布达拉 宫
马克思恩格斯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评价:资产阶 级在它的不到一百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
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1782年,瓦特发明蒸汽机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性质
•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 争。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并使之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从1644年延续到1911年,统治中国长达268年。在这 268年间,其中,从1661年至1796年的130年,在康熙 (1661—1721)、雍正(1772—1734)和乾隆(1735— 1796)三朝的励精图治下,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 有的体系框架内达到了极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 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约3.13亿) 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至于英国迟迟 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从双方进出口的货物来看,中国主要输出茶叶、瓷器、丝 制品、漆器等,这些都是在欧洲大受欢迎的商品,而外国 商人输入的主要是棉花、羊毛制品、钟表等商品。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1.地主阶级
2. 农民阶级
3.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 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来源主 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 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是中 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 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三) 社会 阶级 关系 的变
动
1.地主阶级 2. 农民阶级3.工人阶级
4.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 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 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不管是新的阶级还是旧的阶级,都必 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舞台上进 行活动,都必须面对是维护还是打破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任务,都面临 着如何救国和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任务。 他们在这些任务前的态度和能力,深刻影 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面貌,决定了近代中 国的思想走向、制度选择,也决定了这些 阶级的历史地位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 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 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 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 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 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 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 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 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
(一)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讲近
代中
国贫
困落
后的
根源
中国近代史纲要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讲义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标要求: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第一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历史任务(P4)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地位: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是什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强调不能独立自主,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不断发展。
强调封建主义占主导,但是资本主义已经在发展。
注意: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不是指政治上是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封建的。
(3)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①内因:清王朝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②外因:西方一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
③直接原因:西方列强入侵:1840年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1)基本国情决定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
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各帝国主义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矛盾是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①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的表现:政治压迫: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设立租界、领事裁判权等手段,干涉中国的内政,侵占了中国的领土,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剥夺中国人民的政治权利。
政治与法治知识总结2023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政治统编版必修三(1)

必修三 <<政治与法治>> 学考版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3、如何践行执政理念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牢记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②就是要坚持人民立场和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4、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①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在于它指导思想与时俱进,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就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实践证明,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
论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000字

论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1000字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中国社会在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中具有矛盾性的主要社会问题。
主要矛盾是由历史条件的变化及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而产生的,反映了社会矛盾的主要矛盾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主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社会经济矛盾和民族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矛盾主要表现为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在近代中国,封建社会占据统治地位的同时,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中国经济面临着内部封建经济和外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冲突。
中国的封建经济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限制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力,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生产的低效率。
与此同时,外部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发展来袭,不仅侵占了中国的市场,破坏了中国的产业,还压迫了中国的劳动人民。
这两个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主要表现为中国民族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到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长期处于被压迫的状态。
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武力侵略、不平等条约和经济掠夺等手段,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在民族面前形成了危机感和不满情绪,逐渐形成了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的统一战线。
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也是近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矛盾之一。
近代中国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国。
十九世纪末,中国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国家处在分崩离析的边缘。
在这个时候,中国的先进分子提出了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主张,希望通过革命的方式改变中国的命运。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它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化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制度,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
在中国的民主革命成功之后,社会矛盾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
中国人民的迫切需求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需求。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
①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l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2是经济制度的落后正是因为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经济技术落后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1在近代中国必须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2落后就要挨打,大力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国家强盛的关键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原因: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惧怕人民(表现)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微弱④民族资产的社会基础狭窄。
教训: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上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其局限性。
内容: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主义,其基本特点是: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帝国主义列强以武力打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各方面牢牢控制了中国,成为中国的“太上皇”,是近代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独立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清政府被推翻后,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仍然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黑暗的势力。
第三,外国帝国主义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势力、本国官僚买办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上中国地域的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的不统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广大群众,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极少见的。
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
中国人民的近百年的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
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造成了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因此,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可以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第一大任务已经完成。
现在,中国人民正在完成第二大历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