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3.2《生命进化的历程》课件 (共37张PPT)

D.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2、始祖鸟化石证明下列哪两类生物之间有较近的亲 缘关系( )
A、鱼类和两栖类
B、两栖类和爬行类
C、爬行类和鸟类
D、鸟类和哺乳类
3、下列哪种植物最简单最低等( ) A、苔藓植物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类植物
4、地球上出现最早的脊椎动物是 ( )
A、古代两栖类 B、古代鱼类
硅化木
树叶化石
辽西硅化木化石
栉羊齿植物化石
鱼的骨骼化石
琥珀里的蚊子
足迹化石 恐龙蛋
恐龙足迹化石 化石粪
珊瑚化石
【小结】
❖ (1)通过对化石的研究,我们得知 原始地球是没有生命的,生命经历 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2)根据对化石的研究,我们知道 了生物进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发 展过程。
C、恐龙类
D、始祖鸟
5、揭示生物进化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证据是( ) A、通过对生物化石的研究 B、通过对生物体结构的比较 C、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现存的各种生物 D、通过对生物遗传物质的研究
6、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 ) A、有的化石未被发现 B、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 C、地壳或环境变化导致一些化石毁灭 D、以上都有可能
生物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里程,形成生物进化
的观点。
❖ 能力目标:
❖ 1、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培养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科 学的设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关目标:
生物进化的历程
八年级生物人教版课堂十分钟课件: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共10张PPT)

第7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第3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2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课堂十分钟
1. 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最直接有力的证据是
(B )
A.调查统计
B.古生物化石
C.胚胎发育的证据
D.模拟实验
2. 若△、口、☆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下图
所示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不同地层中的出现
亲缘关系更近
课堂十分钟
4. 下列植物从低等到高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A. 葫芦藓→肾蕨→油松→向日葵 B. 向日葵→油松→肾蕨→葫芦藓 C. 肾蕨→葫芦藓→油松→向日葵 D. 葫芦藓→肾蕨→向日葵→油松
课堂十分钟
5. 下列四种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 ( A )
A. ①与③ B. ①与④ C. ③与④ D. ①与②
课堂十分钟
9.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B )源自A. 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唯一证据
B. “始祖鸟”化石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C. 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 近的地层里 D. 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
课堂十分钟
10. 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
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A. △→□→☆
B. ☆→□→△
C. △→☆→□
A
D. ☆→△→□
课堂十分钟
3. 如下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
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D)
A.a一定比c高等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
C.a、b、c、d四种生物的
共同祖先是e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必背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必背知识点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例如: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1)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壤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不久,枝条下部长出不定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一个新个体。
天竺葵、葡萄、月季2)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砧木嫁接分为:枝接,芽接,嫁接的关键:确保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组织培养:(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任何一个活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都有分化并发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能力。
(2)组织培养的过程:人工配置的营养物质→植物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出根和芽→试管苗→移栽→植物体(3)组织培养的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繁殖速度快;可以培育出无病毒的植株;不受季节的影响;易于诱导变异,有利于科研与生产。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家蚕的生活史:卵、幼虫、蛹、成虫变态发育: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2.其他昆虫的发育1)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
2)不完全变态发育: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青蛙生殖和发育的特点:都在水中进行,有性生殖水中产卵,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被污染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鸟类的生殖与发育1.鸟卵的结构:卵壳保护内部结构卵壳膜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要的水分和养料卵黄膜卵细胞卵黄:提供胚胎发育用的养料胚盘:含细胞核,胚胎发育的部位卵黄系带:固定卵细胞气室:提供空气2.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画线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1.生物性状: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形状。
第七章 生物的进1

1
2
第七章 生物的
进化 第一节 现代生物 进化理简介
(二)突变和基因
重
组产生生物进化
的原材料
1.种群中基因突
变的特点:
突变数很大、不定
向的
第二课时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了:(1)生物进
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种
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3)影响种群基因
频率改变的因素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提问:基因突变与基因频率的改变有
什么关系呢? (回答: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
这是因为基因突变可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是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
) 提问: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回答:基因突变的特点有: (1)普遍存在的; (2)随机发生的; (3)突变频率是很低的; (4)多数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5)不定向的。
讲述:自然界中生物的自然突变频率很低,而且一般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提问:为什么还能够改变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呢? 回答:这是因为种群都由许多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有成千上万个基因,虽然每个基因的突变率很低,但每个种群的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基因。
讲述:例如,果蝇约有104万对基因,
-5
3。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件)八年级生物同步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郑氏始孔子鸟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呢?
中英科学家2005-2006年在河北丰宁县的一处湖边林地考察时发现一件属于恐龙时代的新鸟类化石,科学家表示这是最古老的发现之一。此新鸟类被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它是孔子鸟类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约1.31亿年,仅仅落后于生活在德国侏罗纪时期的1.5亿年的始祖鸟。 孔子鸟类群是现今发现的最早具有角质喙、牙齿退化的原始鸟类。以往发现的孔子鸟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2-1.25亿年。这一新的发现把孔子鸟类群的生活历史前推到了一亿三千万一百万年前,也使孔子鸟类群成为早白垩世早期鸟类中生活历史最长的一个类群。 郑氏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zhengi)的属名“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意为“原始的孔子鸟”,种名“郑氏(zhengi)”来自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光美。
郑氏始孔子鸟像鸟,但是翅膀上还长着爪子?科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郑氏始孔子鸟可能是由什么动物进化来的呢?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常常用到比较的方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化石证据
●对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始祖鸟是一种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的小型恐龙。它本被认为是最早的鸟类,但后来发现孔子鸟与辽宁鸟的诞生年代更早。古脊椎动物,头部像鸟,有爪和翅膀,稍能飞行,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尾巴很长,由多根尾椎骨构成,除身上有鸟类的羽毛外,一般认为它是爬行动物到鸟类的中间类型,仍属于恐龙,出现在侏罗纪。始祖鸟之所以如此著名,这是因为其化石保存了精美的羽毛,现今有11个化石被分类为始祖鸟,它是侏罗纪时期唯一的羽毛证据。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教学设计)

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课型:新授课对比霍加狓和长颈鹿。
长颈鹿脖子变长之前的模样跟霍加狓差不多。
分布于非洲刚果东部的热带雨林和高山森林中,生活的海拔高度为500-1000米,食物除绿叶和嫩叶外还吃草、蕨类植物、果实和真菌。
保持着很多原始特征,较为珍稀。
欣赏图片,思考问题,明确主题。
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D.生物多样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2.下列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D)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C)A.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B.低等生物→高等生物C.不能运动的生物→能自由运动的生物D.水生生物→陆生生物4.下列关于生命起源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D)A.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合成了多种蛋白质B.在地质年代较晚近的地层中不可能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C.为了应对天敌,枯叶蝶产生了形似枯叶的变异D.现代各品种金鱼是由野生类型金鲫鱼通过人工选择培育而来5.对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是(A)A.比较B.想像C.猜测D.幻想6.自然界中,最简单、最低等的植物类群是(C)A.被子植物B.裸子植物C.藻类植物D.蕨类植物7.下列无脊椎动物的类群中,最低等是(D)A.节肢动物B.环节动物C.软体动物D.腔肠动物8.下列植物按照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①苔藓植物②蕨类植物③被子植物④裸子植物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9.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A)A.海洋中原始的单细胞藻类B.陆地上原始的单细胞藻类C.海洋中原始的多细胞藻类D.陆地上原始的多细胞藻类10.关于生物进化的结论中,错误的是(D)A.通过对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种类进行比较研究表明,黑猩猩与马的亲缘关系较近,黑猩猩与酵母菌的亲缘关系较远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C.马、蝙蝠和鹰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D.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地球上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是同时出现的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板书设计7.3.2 生物进化的历程一、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1.比较: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2.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二、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初中八年级(初二)生物 生物的进化

生物的进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特创论与进化论的中心论点。
2.理解生物进化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3.理解生物进化在胚胎学上的证据。
4.理解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
5.了解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的过程。
6.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7.理解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及其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8.理解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进化的动力以及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因素。
9.初步了解对达尔文学说的评价。
(二)能力训练点1.在对生物进化证据及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学习中加强对学生分析、归纳、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2.在组织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在生物进化证据及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学说的学习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
2.通过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理论对学生进行爱科学,为科学献身精神的教育。
(四)学科方法训练点通过介绍达尔文创立进化学说的过程及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实证法,归纳、演绎法等生物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其解决办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1)生物进化的证据。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3)达尔文进化理论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
[解决办法](1)运用直观教具:化石标本、多媒体银幕上出现的各种图表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2)指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生物进化的观点,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上述内容。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重点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1)地质年代及生物进化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解决办法:运用直观教具、标本(化石),地质年代表,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方式理解生物进化在古生物学上的证据。
(2)生物进化原因。
[解决办法](1)运用实例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中心内容,以及自然选择学说所包含的四个方面的内容。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6篇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6篇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1教材分析:生物进化的历程极其漫长而复杂。
因此,本节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难度。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比较感兴趣,但对生物进化的顺序和判断依据却不甚清楚。
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资料分析、讨论,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生物学研究中常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推测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fossil)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他们亲缘关系的研究,可帮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可推测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表述交流看书思考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看书分析讨论表述交流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进一步明确巩固新知创设情景: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是怎样有地球上的原始生命进化来的?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看书进行资料分析点拨指导组织学生看书(生物进化树)组织学生技能训练知识回顾感悟与收获达标检测:瞭望角进一步探究布置作业课后记:生物化石作为进化证据,生物进化的总趋势这两个问题学生很容易理解,关于进化历程有了前面学习的基础,也能很好理解,只是要按顺序记起来,有些学生有难度。
另外课本中进化树与原来静的进化过程不相符,例如软体动物在环节动物之前,爬行动物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之后,这是什么原因,需要查资料解决。
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2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重点难点: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设计:一、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生物的进化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的分类学地位和人类具有的独有特征;
2.理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
3.掌握研究人类起源的方法;
4.理解人类发展中的四个阶段对人类进化的重要作用。
重点和难点:
1.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证据;
2.人类发展过程中四个阶段中的主要特征;
3.从古猿到人的过渡.
知识结构:
Ⅰ人类的起源
一.生物的分类地位:
界、门、纲、目、科、属和种
二.在分类学上人的分类地位:
门亚门纲科属种
三.人类所具有的特征:
1.行走;
2.能够使用和制造;
3.有发达的,可以,解决;
4.有复杂的,可以进行交流.
研究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方法很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比较解剖学证据:
1.比较人和大猩猩的骨胳异同点:
相同点:
骨胳的组成、排列方式和数目基本一致;
不同点:
人的脊柱呈“S”状,骨盆短宽,下肢骨增长,有利于直立行走;
大猩猩的脊柱呈“弓”状,骨盆较小,上肢骨增长,适于树栖攀援生活。
2.结论:
第1页共5页
第2页 共5页
○1说明人类和类人猿的有很近的 ;
○2二者有着较近的 。
(二) 分子生物学证据:
1. 比较不同种生物同种蛋白质分子间的差异:
(1)常用方法—— :
(2)过程:(阅读课本P 74表7—2)
(3)结论:
和人差异最小的是 ,说明: ;
和人差异最大的是 ,说明: 。
2. 比较不同种生物DNA 分子间的差异:
(1)常用方法—— :
(2)过程:
物种A
物种B
3. 结论:
二者之间的 越多,说明两种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近,这方面的研究
1. 生物化学证据――化学组成;
2. 遗传学证据――染色体;
3. 古生物学证据――化石;
4. 胚胎学证据――胚胎
5. 生理学证据――血清鉴别;
五.从古猿到人类的进化:
1.人类起源的时间大约是在年之前;
2.古猿到人所需要的特定的环境条件:
(1)在新生代的第三纪,由于大规模的,在和巨大变化的影响下,原先一些连绵不断的逐渐变得稀疏,空地不
断扩大,这时,生活在树上的一些古猿便由生活转到了生
活,便进化成了今天的人类,而另一些古猿仍留在树上生活,则进化成
了今天的类人猿。
(2)从古猿过渡到人的特点:
A.直立行走和前肢解放;
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人和分界的重要标志。
与其相适应的特征是:
身体重心,下肢骨,脊柱人弓形变为,
骨盆变的和。
前肢从用来和中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各样
的创造了条件,也为的进一步发展和增大创造了条件。
B.工具的使用和制造;
C.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中,人类祖先的越来越发达,并逐渐产生了,形成了。
Ⅱ人类的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下表
1.人类学家把下列那项作为人和犯规分界的重要标志之一()
A.下肢变长B.脊柱由弓形变为“S”形C.直立行走D.使用工具
2.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A.黑猩猩B.长臂猿C.金丝猴D.大猩猩
3.下列那项特征不是不是伴随着人的制造和使用工具过程中逐渐形成的()A.产生语言B.大脑发达C.起立行走D.人类社会
4.地球上的人类出现在大约()
第3页共5页
A.400万年前B.300万年前C.350万年前D.400万年前
5.在灵长目动物中,与人类形为最相似的是()
A.长臂猿B.猩猩C.大猩猩D.黑猩猩
6.人类学家研究证明,现代人起源于()
A.南方古猿B.类人猿C.能人D.人科上的古猿
提高题:
7.人的一段DNA单链分子是:
A~G~G~C~A~T~A~A~A~C~C~A~A~C~C~G~A~T~T~A,
黑猩猩的一段DNA单链分子是:
T~C~C~G~G~G~G~A~A~G~G~T~T~G~G~C~T~A~A~T,
大猩猩的一段DNA单链分子是:
T~C~C~G~G~G~A~A~G~G~T~T~G~G~T~C~C~G~G~A
分析回答:
(1)从左到右人和黑猩猩的DNA杂交不能配对碱基对数目为对,人与大猩猩在碱基对不能配对对。
(2)实验证明:人与的形成的DNA杂合DNA双链部分比较多,说明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而人与杂合DNA双链部位比较少,则说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这是属于生物进化证据中的方面的证据。
8.下图表示人类发展各重要阶段的头骨侧面图解,已知ABCDE的脑容量依次为:约680mL,平均为1088mL,平均为1400mL,与现代人相同,450—530mL。
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中A——E五个头骨化石所属的进化阶段为:
A B C D E
(2)用图中的代号和箭头表示人类进化阶段的过程的次序:
第4页共5页
小组讨论:教师批阅情况:
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