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导学案
201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丘北县腻脚中心小学校“451”模式高效课堂导学案第三单元:测量课题二:分米的认识年级: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林丽芬 教导处审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1、请指出米尺上10厘米的长度,如用分米作单位应该是( )分米?2、理解10厘米等于1分米。
3、1分米=( )厘米4、用自己的手势比一下1分米有多长?5、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 )作单位。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讨论一下1米等于多少分米?2、仔细观察教师的米尺,1米=( )分米,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3、观察例3图片,思考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三、归纳总结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四、达标检测1、3分米=( )厘米 50毫米=( )厘米 4米=( )分米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3、画一条3厘米5毫米的线段。
4、3. 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黑板 ( ) ( ) (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毛巾 ( ) ( ) ( )五、课后作业练习五第3、4、8题六、课后反思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 ) ( ) () 黑板丘北县腻脚中心小学校“451”模式高效课堂。
2014年最新人教版第三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二)导学案

2014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导学案《连续进位加法(一)》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班级:三年级(1) 班姓名:指导老师:审核人签字: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计算法则,会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 通过加强练习,减少错误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生发问题】自学引导:复习20以内的加法口诀,并回顾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1、笔算两位数的加法25+38= 45+29=2、我知道两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是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统计表图意。
中国特有的鸟类有()种,中国特有的爬行类有()种,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种。
4、阅读教材第16页例1。
理解:计算98+2598+2598+2598+25时,先算个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再算十位()+()=(),得数满十向()位进一,笔算时要()对齐。
5、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学法指导:明确计算要求,培养良好的做题习惯。
1、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先,再的进行计算,最后。
2、笔算: 65+76= 53+69=3、注意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就要向前一位。
【巩固训练,重点回顾】训练方法:独立完成,互相顶对。
1、我来算一算: 49+57= 27+88=2、一个地球仪85元,一个书包48元,如果买这两样要用多少钱?3、故事书59本,比连环画少67本,连环画有多少本?【拓展延伸,难点提升】把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从大到小排列:98+54 92+78 56+76 73+37()>()>()>()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连续进位加法(二)》新课程有效教学导学案班级:三年级(1) 班姓名:指导老师:审核人签字:学习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测量:第2课时 毫米、分米的认识(2)》导学案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刻度尺、米尺、纸条、铅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
复习导入。(6分钟)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2.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
一只长颈鹿高约2()
三
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10分钟)
1.讨论:所学的长度单位及进率。
交流汇报: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2.自学教材第23页例3,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1.学生汇报: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1)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2)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六
教学板书
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整节课以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方式完成。教学分层次展开,教学分米的认识通过量一量、数一数、说一说等步骤,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用眼观察、用口交流、用手操作、用脑思考,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讲课设计说明生活中常常需要通过估量量的大小做出合理判定,即便在精准测量之前,也需要通过估量确信测量的单位并选择适合的工具,因此,培育学生的估测能力尤其重要。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估测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积存估测体会,把握估测方式,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体会,为探讨活动摊平道路。
学生的学习是成立在已有的知识体会基础之上的。
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及相关知识,激活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会,同时通过提出问题,设下悬念,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爱好。
2.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会,把握估测较长距离的方式,体会方式多样化。
在本节课中,估测较长的距离主若是让学生依照以往的知识体会与生活体会进行大致的推断。
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估测时,要结合自己的出行方式进行考虑,找到与这种出行方式相适应的单位长度,再计算出所要估测距离的长度。
在那个进程中,以前学过的知识发挥着专门大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踊跃性,同时体会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PPT课件学生预备:直尺教学进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成效检测一、温习旧知,导入新课。
(5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别离用语言描述有多长。
小组合作,完成并汇报讨论题目。
1.填一填。
1厘米=( )毫米50毫米=( )厘米3米=( )分米二、自主探讨,把握估测两地之间距离的方式。
(20分钟)1.课件出示题目:估一估,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2.小组内交流自己从家到学校的交通方式及时刻。
3.讨论估测方式:不用尺子量,用什么作为长度单位呢?结合填写完的学情检测卡想一想。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式,然后向全班汇报。
5.小结:在估测较长距离时,一步的距离,一分钟走的距离,一站地的距离,都能够作为长度单位来估算出这段距离的总长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1

第三单元《测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题测量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知道常用的长度、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2、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一些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3、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根据物体的特点或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地选择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
4、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毫米、分米和千米与米、厘米;吨和千克的进率及换算。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吨的质量观念,应用毫米、分米和千米来正确表示物体的长度以及应用吨来正确表示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尺子、练习本课时8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解读教学调整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导学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套导学案一、导学案简介1. 本导学案是根据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有条理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成绩。
2. 导学案包括教材内容的概述、重点知识归纳、知识点的详细讲解和相关习题练习,帮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上复习和课后巩固。
3. 本导学案适用于三年级学生,不仅可以在学校课堂使用,也可以在家庭进行个人学习和辅导。
二、导学案内容1. 第一课:认识整百2.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整百的认识,通过绘制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整百的概念。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敏感性,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注意整百的存在。
3.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整百?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整百?4. 知识点详细讲解整百是指以100为单位的数,如100、200、300等。
图表和数轴可以直观地显示出整百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5. 相关习题练习1) 用图表表示出200、400和600这几个整百。
2) 在数轴上标出300、500和700这几个整百的位置。
6. 第二课:认识千7.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千的认识,通过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千的存在。
8.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千?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千?9. 知识点详细讲解千是指以1000为单位的数,如1000、2000、3000等。
图表和数轴可以直观地显示出千的位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10. 相关习题练习1) 用图表表示出2000、4000和6000这几个千。
2) 在数轴上标出3000、5000和7000这几个千的位置。
11. 第三课:认识万 12. 教材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万的认识,通过图表和数轴,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万的概念。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万的存在。
13. 重点知识归纳a. 什么是万?b. 如何用图表和数轴表示万?14. 知识点详细讲解万是指以10000为单位的数,如10000、20000、30000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量导学案课题1:毫米的认识
课题2:分米的认识
第一单元第2课时当堂检测题
课前预习:
一棵大树高约10()一个健球高约10()一张床长约2()
课中学习:
1分米有多长(用手势如何表示)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达标检测:
1、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2、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 2米=()厘米
3、用一根2米长的木枓,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课题3:千米的认识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4课时当堂检测题
课前预习:
1千米= ()米
1米=()厘米
1米= ()分米
1分米=()毫米
课中学习: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2、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体验1000米有多远。
达标检测:
1、比较大小
9千米()1000米 4千米()4060米
30分米()3米 4400米()4千米400米2、算一算
200米+800米=()千米 30分米=()米700米+800米=()千米()米
3、小汽车每小时行95千米,大卡车每小时行45千米,小汽车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5课时当堂检测题达标检测:
1、判断
(1)一辆汽车第小时行驶60米。
(2)一个人每分钟走20千米。
(3)长江全长6300米。
一座电视塔高143千米。
2、填空
13千米-9千米=()米 28厘米+72厘米=()分米
7千米-7000米=()米 5000米-4千米=()千米
3、公园里的一个荷花池周长为100米,10个这样的花式荷花池周长共多少米合多少千米
4、小明家离学校2000米,他早上上学,中午在学校吃饭,下午放学回家,他一天要走多少千米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6课时当堂检测题
课前预习:
1、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2、调查卡车的载重量用什么作单位
课中学习:
1吨=()千克
1个同学约重25千克,4个同学约重多少千克40个这样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也就是1吨
达标检测:
1.计算。
6吨200千克=()千克 1吨—700千克=()千克 6吨—2000千克=()千克 5200千克—3200千克=()吨 200千克+1800千克=()吨
2、快乐ABC
1.最轻的是()。
A.7000克 B.2吨 C.2千克
2、2袋水泥重100()
A.千克 B.克 C.吨
3、1吨铁和1吨木材相比()
A.铁重些 B.木材重些 C.一样重
3、生活多彩园
1.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有3个集装箱,每个集装箱重600千克,这辆车超载了吗
2.菜店运来6吨大白菜,上午卖出3000千克,下午全部卖完。
下午卖出大白菜多少千克
小溪塔二小导学案
第一单元第7课时当堂检测题
课前预习:
1、有哪些长度单位
2、有哪些质量单位
达标检测:
1. 3厘米=()毫米()厘米=5分米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米 100毫米=()厘米()米=4千米40毫米=()厘米 10千米=()米
100毫米=()分米 6千米300米=()米
2. 1吨=()千克()千克=5000克
4吨=()千克 9000千克=( )吨
( )吨= 2000千克3000克=( )千克三.我会连(找出合适的单位用线连起来,每题2分,共8分)
一座桥长 15米
数学书厚 125厘米
小青的身高 5千米
一幢楼房高 8毫米
四、我会画
1.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1分米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7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