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共71页

合集下载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

古诗词阅读鉴赏知识点一、古诗词从体裁上的分类:古代诗词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三类。

1.诗诗可以从音律的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指唐以前的诗和唐以后不合近体声律要求的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

二者区别:(1)在句法上,古体诗的每句话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都有,句数也不确定。

例如: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时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五言,十四句。

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言,六句。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七言,十八句。

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规定为四句话,律诗规定为八句话,多于八句的称为排律,也叫长律。

例如:五言绝句,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在用韵上,古体诗允许换韵,近体诗每首只能用一个韵。

古体诗,例如李白的《月下独酌》,换韵:en\an。

近体诗,例如杜甫的《春望》,一个韵:en。

(3)在平仄上,古体诗不讲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这是最大的区别。

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2.词词,是诗的别体,又称“诗余”、“长短句”,全盛于宋。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物的描写(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
侧面、细节)等 。
抒情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典抒 情、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三)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通感)、拟人、 夸张、借代、
对比、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 等。 (排比、引用、反复在古诗词中不用)
青山
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
水》) 象征故乡,栖息身心 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
义·临江仙》)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暗示虚无,显示苍凉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
渡自然等。(见姚P56)
(二)古典诗词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描写方法:可分为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腻、多角度描写(俯仰远近、视觉听觉等)、色 彩渲染、对人物的描写(动作、语言、心理、肖像、正面、侧面、细节)等 抒情方法: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借典抒情、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判断下列诗歌的题材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 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 东。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 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鉴赏诗歌的前提条件
A、细读题目,初步了解诗歌内 容。

鉴 赏 古 诗 词 必 备 知 识

鉴 赏 古 诗 词 必 备 知 识

鉴赏古诗词必备知识(一)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9、爱民惜才的形象。

(二)古典诗词常见意象(1)梅:最先开放,傲霜斗雪,象征敢为人先、坚强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2)兰:清雅幽香君子,姿态优美,象征淡泊名利的隐士。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陶渊明《饮酒》)(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翠绿葱茏,象征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君子、隐士。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轼《於潜僧绿筠轩》)(4)菊(黄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象征隐逸、高洁、不畏权贵的志士、隐士。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5)草:生生不息,象征顽强的生命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报春信使,抒发爱春、惜春之情(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寄托离愁别绪,表达思乡怀人之情(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6)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用来寄托离愁别绪,多见于游子思归,好友相别(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7)落花:花落春去,用来表达年华易逝的感伤(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8)落叶:营造秋风萧瑟的氛围,表达惆怅落寞的情感(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9)杨柳:杨柳依依,借以抒发离愁别绪(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0)松柏:高大挺拔,岁寒后凋,象征正气凛然,坚贞高洁之士(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古诗鉴赏必备知识汇总

古诗鉴赏必备知识汇总

古诗鉴赏常见诗歌类别及相关知识(一)边塞诗: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到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1)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2)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3)主旨: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4)常用手法——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二)送别怀远诗,概念: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送别诗一般是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有长亭、杨柳、夕阳、酒、秋等。

诗歌题目往往有“赠、别、送”等字眼。

送别内容有写夫妻之别、亲人之别、友人之别,也有写同僚之别,甚至写匆匆过客之别。

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古诗鉴赏基本小常识

古诗鉴赏基本小常识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李白《赠书侍御黄裳》: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三国人刘桢《赠从 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 ,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 “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 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 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 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 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 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所写的景并非晴朗 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 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 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 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十四、用典
用典 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 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 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用 了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廉颇等五个历 史故事的典故。借“怀古”赞扬了孙权、刘裕的 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像刘义隆那样的仓猝 冒险行动;以廉颇自比,表示自己虽老却不忘为 国效劳的忠贞之情。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王昌龄《长信秋词》: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 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一叶叶,一声声,空 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 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 凄断,杜鹃啼血。”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 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

古诗鉴赏基本常识

古诗鉴赏基本常识

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古典诗歌鉴赏分类古典诗歌的内容纷繁复杂,现大致把古典诗歌分为边塞诗、送别诗、思乡怀人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和即景感怀诗等七大类。

二、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1、修辞方法:比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对偶――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夸张――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反复――叠字叠词叠句: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

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2、表现手法: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间接抒情――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常识及内容)

古诗鉴赏(常识及内容)

3.“古体诗”和“近体诗”(又叫“今体 诗”)
这是唐人对诗歌的分类。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 格律诗(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今体诗 ”),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所有诗歌称 为“古体诗”。后人把唐及唐以后文人模仿乐府民 歌旧题而写的诗歌也称为“古体诗”。
4.七言古诗 又叫“歌行体”,是古体诗中的一种。这种诗 体唐以前就有了,到了唐代发展成熟。它的特征是 :①篇幅较长,容量较大;②用韵比较灵活,可以 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转韵;③多数纯是七言句 ,有的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如白居易的《琵 琶行》、《长恨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悯农怜民
【例】[中吕]卖花生·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 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诗人选取了三则历史典故,其中有无辜者之死的 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的众生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 军人悲哀。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请 归纳这一主题。
连绵的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无穷的灾难和困苦,抒 发了诗人对百姓苦难的无限同情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5.律诗 唐代出现的一种格律诗。它有五律 、七律和排律三种。五律每句五字,七律 每句七字。五律七律均为八句,八句以上 的叫排律(又叫“长律”)。(中学要求 掌握七律和五律,排律不要求) 律诗每两句要组成联,五律七律共 四联。具体叫法是:一、二句叫首联,三 、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 句叫尾(末)联。
6.宫怨闺愁【例】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说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好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①“风住尘香花已尽”有什么寓意? 暮春时节,风狂花落,百花凋零:自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与幸福已经失去。

古诗文鉴赏 重点知识总结

古诗文鉴赏  重点知识总结

古诗文鉴赏重点知识总结一.内容(一)景物、事物所谓的景物、事物,其实就是诗歌的意象。

意象,构成了诗歌内容,了解不同意象代表的含义也是了解古诗文内容的基础。

以下列举一些较为典型的、有固定含义的意象: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分析意境类题目(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思想感情术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二)人物形象诗歌中展现的人物想象,可能是诗人自己,也可能是诗人看到或者想象的人物形象。

一般类型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爱恨情仇,缠绵悱恻漂泊在外,孤苦无依为国征伐,叹恨国政边关驻守,思念家国……(三)炼字炼字类问题,一般是提取比较传神的字,要求赏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