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中国,利率]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引言:利率是一种经济金融政策工具,通过调控货币的供求关系和信贷市场来影响资金的价格。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国家开始将利率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以实现更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的定义和实施利率市场化是指政府放弃对利率的直接干预,通过市场供求决定资金的价格。
在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下,利率的确定主要通过市场力量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来实现,而非政府的行政干预。
这种变化通常需要政府进行相关的金融改革,包括完善金融市场、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等。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1. 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利率市场化可以有效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由于利率的市场化决定,资金流向更加依赖市场供求和经济效益。
这将促使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风险评估和效益考虑,提高对各类经济主体的信贷审批标准,从而将资金配置到效益较高的项目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增长。
2. 降低融资成本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投资和创业活动。
在一个市场化的利率体系下,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风险评估,提高贷款标准和利率定价的科学性。
这将促使资金流向更具潜力和回报的领域,降低贷款利率,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好的融资环境,增加投资和创业的动力,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3. 激发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活力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激发金融创新和提升金融市场活力。
在传统的利率管制体系下,金融机构的行为受到限制,缺乏竞争动力和市场驱动力。
而利率市场化将金融机构从行政干预中解放出来,鼓励金融机构更灵活地开展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
这将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市场活力,提供更多选择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增长。
三、利率市场化面临的挑战和风险1. 金融风险的增加利率市场化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机构的自主决策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如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市场波动风险等。
深入分析中国经济转型对财政政策的影响

深入分析中国经济转型对财政政策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政府也在不断地调整财政政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近年来,中国经济开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财政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从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转型为以内需为主的内向型经济。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抛弃过去追逐GDP数量增长的做法,开始注重发展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发展。
这也给财政政策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国经济转型对财政政策的影响1、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率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变,政府支出的重心也需要发生调整。
政府需要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教育、医疗、环保等民生领域,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的消费升级。
这就需要财政政策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率,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财政需要加大对创新驱动的支持随着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驱动的发展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地位。
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对创新驱动的支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以推动技术创新、创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
3、财政需要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支持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科技产业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
财政需要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支持,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加快科技产业的发展。
4、财政需要加大对区域发展的支持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财政政策需要加大对区域发展的支持,为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支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总结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对财政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财政政策需要更加注重财政支出的效率,加大对创新驱动、科技产业和区域发展的支持。
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积极应对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债利率调整对政 府财政政策有何影响

国债利率调整对政府财政政策有何影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国债利率的调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经济现象。
国债利率的变动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变化,更对政府的财政政策产生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国债利率的调整直接影响政府的债务成本。
当国债利率上升时,政府为新发行的国债支付的利息增加。
这意味着政府在债务融资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从而加重了财政负担。
相反,当国债利率下降时,政府的债务成本降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政压力,为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支出提供更多的资金空间。
国债利率的变化还会对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产生影响。
较高的国债利率可能导致政府用于支付利息的支出增加,从而影响到政府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能力。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存在且较为严重,可能会影响到政府履行其公共职能的效果和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社会公众对政府财政可持续性的担忧。
从宏观经济调控的角度来看,国债利率的调整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国债利率来吸引更多的资金购买国债,从而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则可以降低国债利率,鼓励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复苏。
国债利率的调整对政府的投资决策也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当国债利率较高时,可能会吸引一部分原本计划用于其他投资项目的资金转向国债市场,这可能会影响到政府推动的一些重大项目的资金筹集。
反之,较低的国债利率可能促使政府加大对某些长期、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此外,国债利率的变动还会对政府的财政政策透明度和公信力产生影响。
如果国债利率频繁且大幅波动,可能会让投资者和公众对政府的财政政策稳定性产生质疑,从而影响到政府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的信誉和形象。
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国债利率的调整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国家的国债利率水平会影响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较高的国债利率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加本国货币的升值压力;而较低的国债利率则可能导致资本外流,给汇率稳定带来挑战。
我国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The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Interest Rate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Our Country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对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已成为反映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形势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世界各国宏观调控已转向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利率政策己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利率政策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不长的时间跨度里,多次调节利率,显示了其运用利率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的信心。
可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全球型经济的影响,影响了利率政策效应的发挥,使利率政策效应在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宏观与微观市场产生了不同的效应。
进一步提高利率政策的有效性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由此,认真分析导致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特别是现阶段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利用良好的利率政策来规避我国可能的经济风险。
关键词:利率政策经济发展影响- I -The Role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on EconomicDevelopmentAbstractAs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impact of interest rates on the economy will be growing, has become a reflection of macro-economic and micro-economic situation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the world have turned to frequent use of macro-control levers rates, interest rate policy has become a central countries banks control money supply and demand, and thus an important means of regulating the economy, interest rate policy position in China's monetary policy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ince the 1990s,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in a short time span, repeatedly adjusting interest rates, indicating its use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onfidence. However, due to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the global economy, the impact of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play, so that the effect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different macro and micro market had a different effect. Furth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as a problem worthy of study. Thus, a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lead, to promote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especially at this stage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the use of interest rate policy to circumvent the good of the possible economic risks.Key words: Interest Rate Policy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act- II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1 前言.. (1)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2)2 我国利率政策工具及特点 (2)2.1 我国利率政策工具 (2)2.2 我国利率政策的特点 (3)3 我国利率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3.1 利率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3)3.2 利率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4 我国利率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7)4.1 利率政策的局限性 (7)4.2 利率管理体制和利率形成机制不健全 (8)5 完善我国利率政策的对策与建议 (8)5.1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体系 (8)5.2 完善利率政策传导的市场机制 (9)5.3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9)6 结论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 III -1 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本文以中国利率及利率政策效应作为研究对象。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探析——利率市场化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 关键词】 币政策传导机 制 利率市场化 经济效应 货
货 币政 策 传 导 机 制 是 指 一 国中 央 银 行 运 用 一 定 的货 币政 策 工 具 达 到 其预 期 目标 所 经 过 的 途径 , 国 的 货 币 政 策传 导机 一 制 是 否 有 效 , 接 关 系 到该 国货 币 政 策 的 效 应 和 货 币 政 策 最终 直 目标 的 实 现 。 率 市 场化 是 利 率 决 定 、 率 传 导 、 率 结 构 和利 利 利 利
财政金融
我 国货 币政 策传 导机制探析
利 率 市 场 - 经 济 效 应 实 证 分 析 r e .
中 国人 民银 行 苏 州 市 中心 支行
许 伟 拉
【 要】 币政策传导机制 的完善 与利率市场化 程度是分不开 的, 摘 货 一直以来我 国货 币 策的执行效果都 末够理想 , 不 政 远
用 的信 贷 传 导 机 制 的不 足 , 促进 形 成 信 贷 、 率 、 产 价 格 和 对 汇 资
利 率等 多 渠 道 的 货 币政 策传 导 机 制 , 立 完 善 的金 融 体 系 有 着 建 重 要意 义 。
一
分析得 出信用渠道在我 国货 币政策传导中 占主导地位 的结论 ; 学者袁靖 通过泰勒规则对我 国股票市场货 币政策传导效力做 了实证分 析 .得出我 国货币政策在 资本 市场 中的传导机制不 畅, 司资产负债不健康 , 公 应对金融风险能力非常弱的结论 。 但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进行 的研究还很少 , 尤其是从实证的角度来
量 化 分 析 利 率 市场 化 的经 济 效应 对 宏 观 经 济 运 行 市 场 化 现 状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摘要】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调整和优化的过程中。
本文从财政政策的制定与调整、调整效果分析、重点领域和措施、作用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展开分析。
近五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政策工具,不断调整政策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
中国财政政策在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资源配置不够灵活、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未来中国财政政策需要加强改进,更加精准地支持经济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财政政策在近五年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中国、财政政策、近五年、分析、制定、调整、效果、重点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发展、发展前景、总体趋势、贡献、不足、改进方向1. 引言1.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分析近年来,中国的财政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状态。
面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挑战,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不断推动财政政策的改革和调整,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强财政支出的精准性和效率性。
政府通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
在财政政策的调整过程中,中国政府还积极采取了适时的财政去杠杆措施,加强财政风险防控,促进财政收支的平衡和稳定。
政府还通过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提升国家财政管理效率和质量,推动财政改革向纵深发展。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和效率,推动财政政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正文2.1 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中国近五年来的财政政策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政策目标和市场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相关性

有效性。 利率市场 化 后, 由于银行 的 存 款 利 率 与市 场
利 率 日趋 同步 , 因 此从 长 远 来 看 , 货
( )法定存款 准备金 率 存款准备金是 中央银行调节货
币 供 应 量 的 强有 力 手 段之 一 。 央 中
币 需求 对 利 率 总
价 格 束 影 响 消 费 者 的 实 际 净 财 富 当 央 行 实 行 扩 张 性 货 币 政 策 i 使 I 【 i
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 央
行货 币政 策 的利 率传 递 将 丰 要通 过 金融 市场 米进 行 、 以 F 个 渠 道 从 二 影 响 企 业 和 居 民的 支 出行 为 :( ) 1
变得平坦 ) : 市 场 不 完 全 的 程 度 降 低 .利 率 变 动 的 影 响得 以快 速传 递
・
利率市场化与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
在 利 率 I场 化 条 件 F, 行 的 银
需求者 的筹资成本提 高, 两方面因 素都会 抑制投 资 ,进 而影 响总产 出。 3 财富效应 。 () 利率的变动, 将 通过影响股票、 债券等金融 资产的
达到紧缩效果。( )投资成本 当 2
市场 利 率 因 中央银 行 紧缩性 货 币政
策而升高时, 银行存贷款利率也处 在利 率上升的压力之 下、 这样资金
供 给 者 的资 金 运 用 利 益 率提 高 . 也 就 是 投 资 的机 会 成 本提 高、而 资 台
表示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政策的 有效件 ( 网 I 如l ) 假定开始时、经 济处于管制利率 下的均衡点 E 上 o 利率市场化将通过 以 1 渠道提高支 出的利率弹性 ( 即意味 着I 曲线将 s
浅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协调实践及相互作用和影响

浅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我国的协调实践及相互作用和影响作者:段宏来源:《科学与财富》2021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八大做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经济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转变为优化经济结构、培育經济创新增长、促进经济升级转型,并着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下功夫,在此背景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最为宏观经济调节的两大基本手段,更需要适应新常态、协调发展。
本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浅析,并从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机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协调统一 ;经济发展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在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两大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节政策,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统一协调,是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具有共同性和统一性,二者之间都是需求管理政策,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一方变化都会引起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联系性统一性。
从联系看它们的操作对象都是巨额的货币资金,能够通过各自的操作机制影响经济总量和结构变动,调节货币资金市场环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经济适度增长、物价基本稳定、收入公平分配、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性。
两者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一是政策工具和调节范围不同,财政政策调节范围包括经济领域与风经济领域,而货币政策的调节范围基本在于经济领域,同时在国民收入与分配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二是两者时滞性不同。
相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更加注重实效,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注重质量和效益。
而货币政策更加灵活,有精准导向来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化增长。
财政政策的执行时滞一般要比货币政策长,财政政策的效果时滞要比货币政策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提出要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中国即将迎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关键的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
纵观近20 年的改革历程,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截止目前,先后完成了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国债利率、外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贷款利率管制也于2013 年7 月20 日起全面放开,目前仅剩下存款利率仍处于管制之中。
2014 年11 月22 日,中央银行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 1 倍调整为1. 2 倍,加速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利率水平影响,盛朝晖( 2010) 研究表明,在名义利率资料比较完整的20 个国家中,有15 个国家名义利率上升,仅有5 个国家名义利率下降; 在实际利率资料比较完整的18 个国家中,有17 个国家实际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只有1 个国家的实际利率因宽松型货币政策出现下降。
[1]金中夏( 2013) 研究指出,随着均衡存款利率的上升,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并且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显著提高。
[2]但其研究框架未包含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作为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均衡存款利率上升其有效性会如何变化呢? 这一问题国内还鲜见研究。
中国的市场经济具有政府主导型特征,政府支出对居民福利有较大影响。
因此,研究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解决该问题的难点有两个: 一是模型的构建,因利率市场化为政策性改革,引起联立方程组中具有经济意义的参数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卢卡斯批判,所以传统的计量模型很难解决该问题。
二是对政府支出一般都是作外生化处理,很难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当政府购买作为内生变量处理时,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对政府购买的政策效应产生影响。
本文的研究拟将突破以上两个难点。
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可以很好地避免卢卡斯批判问题,参考Tsung - wu Ho( 2001) [3]的分析框架将政府支出的目标定位于居民效用最大化,以此来内生化政府支出。
故而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引入政府支出的居民效用函数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并解释利率市场化后名义利率上升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本文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 第三部分模型构建; 第四部分对数据进行简单说明并对模型进行参数校准与估计; 第五部分对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脉冲响应分析,数值模拟分析利率变动对经济结构及各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脉冲响应分析政府支出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第六部分为结论。
关于利率市场化对财政政策效应的文献较为鲜见,有关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效应方面的文献较多,下面从研究结论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来叙述。
研究结论上,其中最有争议的是财政政策对投资和消费的挤入挤出效应。
一种观点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代表性成果有Burnside( 2004) [4]、McGrattan Ohanian( 2006) [5]、王明成和尤思梦( 2013) [6]、张延( 2010) [7]等。
另一种观点则否认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甚至存在挤入效应,代表性成果有Linnemann Schabert( 2006) [8]、Gali et al. ( 2007) [9]、贾松明( 2002) [10]、李永友和丛树海( 2006) [11]、张龙和贾明德( 2008) [12]、王文甫和朱保华( 2010) [13]等。
学者们认为积极财政政策具有挤出效应的主要理由有: ( 1)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以大规模的财政货币资金投资于基础建设,必然排挤经济主体进入竞争性的基础建设项目,抑制了投资需求的有效增长。
( 2) 大规模的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的配套,客观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企业( 特别
是中小企业) 的信贷资金的供应量,减少企业的投资。
( 3) 如果政府的支出是靠税收增加的,那么表明私人部门的投资将会减少; 如果政府不靠增加税收来提高支出,那么意味着政府借款增加,这样同样会减少私人部门可借贷资金的减少,从而减少私人部门的投资。
学术界认为积极财政政策不存在挤出效应主要是从增发国债对利率、借贷资金及居民消费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证: 第一,增发国债对利率的影响。
由于中国尚未实行名义利率的市场化,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影响名义利率的升降。
实际利率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物价水平的下降,而中央银行没有及时随物价变动调整名义利率所致。
第二,民间投资主要受到民间资本的边际产出和公共投资的影响,民间资本边际产出上升会提高民间投资,如果公共资本投向竞争领域,即与民间资本的生产相互代替,增加公共投资就会挤出民间投资。
积极财政政策的投资领域主要是高速公路、供水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属于社会公共支出领域,对民间投资不会形成挤出效应。
第三,中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总体上是互补关系,扩大政府支出对需求总体具有扩张效应。
研究方法上,过去关于财政政策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IS - LM 的分析框架下,如马拴友( 2001) 通过ISLM 曲线来推导财政政策乘数,估算出中国19831999 年间的财政政策乘数大约为2。
[14]郭庆旺等(2004) 也在IS - LM 的分析框架下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15]近年来,学术界逐渐开始采用宏观结构模型、结构VAR 模型以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的定量分析。
如李生祥和丛树海( 2004) 通过建立宏观联立方程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
[16]对于IS - LM 模型和宏观结构模型的缺陷,早在20 世纪70 年代就受到Lucas 的批判,他认为结构性模型的参数会随着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因此无法用于政策分析( Lucas,1976) 。
[17]受卢卡斯批评的影响,宏观经济学家发展出了包含理性预期和跨时最优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DSGE) 模型。
基于时间序列的研究成果,Sims 将向量自回归模型引入宏观经济学。
所以最近大部分的研究都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 VAR) 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DSGE) 来分析财政政策效应。
如郭庆旺和贾俊雪( 2005) 利用VAR 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中国19782004 年间公共资本投资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中国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18]还有一些学者也用该模型进行研究,如Blanchard et al. ( 2002 ) [19]、刘金全和梁冰( 2005) [20]、李树培和白战伟( 2009) [21]、吕光明( 2012) [22]等。
由于VAR 类模型缺乏DSGE 模型所具有的微观经济机制,因此近期有不少学者采用DSGE 模型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研究。
如黄赜琳( 2005) 利用DSGE 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RBC 模型,对中国财政政策与实际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支出的增加挤占了部分的居民消费和投资,存在挤出效应。
[23]目前,运用新凯恩斯DSGE 模型进行财政政策研究较多,如Cogan ( 2010 ) [24]、Christiano et al.( 2011) [25]等。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因为假设条件和使用的模型不同存在差异,随着经济模型的不断发展,而使用新凯恩斯DSGE 模型分析宏观经济已成为主流,本文在新凯恩斯框架下将财政政策内生化,试图能够反映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财政政策的影响,进而研究利率市场化对于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虽然二十年前已经提出,对改革的必要性也取得共识,但其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还较少。
本文将政府支出作为内生变量纳入到居民效用函数中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假设政府财政政策的目标是居民效用最大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
( 1) 纳入财政政策框架的模型显示出利率市场化能够有效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
( 2)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均衡利率的上升会引起消费和投资对财政支出的挤出效应增强,相对而言,对投资的挤出效应较大。
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实也是一个经济结构的改革,迫使投资结构发生改革。
( 3) 均衡利率上升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财政政策在居民效用最大化目标下更能在短期内有效地刺激产出。
本文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财政政策效应方面研究做了一个尝试,并没有将政府支出细分。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经济结构的调整,财政政策手段需要进一步细分,解决该问题可能需要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框架内将政府财政政策细分,如划分为税收支出、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等,以此来更深入地讨论该问题。
另外,用均衡利率上升来测度利率市场化,同时从利率波动上升角度对财政政策效应进行研究也是下一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