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趣味小实验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及原理讲解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同学们,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小学科学有趣的实验帮助孩子理解科学原理

小学科学有趣的实验帮助孩子理解科学原理

小学科学有趣的实验帮助孩子理解科学原理科学实验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趣味活动,也是一种学习科学原理的途径。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个小学科学实验,帮助孩子们理解有趣的科学原理。

1. 彩色花朵实验材料:白色花朵(如郁金香、百合)、食用色素、水杯、水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多个水杯中,每杯水的量相同。

2) 在每个水杯中加入食用色素,每杯色素颜色不同。

3) 将白色花朵的茎分别插入每个水杯中。

4) 观察并记录每个花朵的变化。

科学原理:植物的茎具有导管,可以输送水分至花瓣。

当花朵吸收含有食用色素的水时,导管将食用色素输送至花瓣,使花朵变成对应色素的颜色。

2.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材料:水、钢针、小盘子实验步骤:1) 在小盘子中倒入一些水。

2) 将钢针轻轻放在水面上,观察钢针的现象。

3) 将钢针慢慢放入水中,观察钢针的现象。

科学原理: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轻物体,例如钢针。

当钢针轻轻放在水面上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钢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而当钢针完全放入水中时,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表面张力无法支撑钢针,导致它沉入水中。

3. 走火关实验材料:硬纸板、蜡烛、火柴、剪刀、胶带实验步骤:1) 将硬纸板剪成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

2) 在一个硬纸板上制作一个圆形的小孔。

3) 在另一个硬纸板上制作一个三角形的小孔。

4) 将两块硬纸板并排放置,使用胶带固定在一起。

5) 在每个小孔中插入蜡烛。

6) 用火柴先点燃三角形小孔的蜡烛,然后将三角形小孔快速抽出。

科学原理:走火关实验展示了火需要氧气来维持燃烧。

当蜡烛点燃时,它会产生热量和燃烧所需的燃料。

而当三角形小孔抽出时,燃烧所需的氧气随之消失,导致燃烧无法继续进行,蜡烛熄灭。

4. 可溶性实验材料:糖、盐、纸杯、水实验步骤:1) 在每个纸杯中放入一杯水。

2) 向一个纸杯中加入糖,搅拌直至溶解。

3) 向另一个纸杯中加入盐,搅拌直至溶解。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加原理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加原理

三年级科学小实验加原理1. 引言:科学实验的乐趣嘿,小伙伴们!今天我们来聊聊科学实验,尤其是那些有趣的、简单的实验。

是不是觉得科学有点复杂,难以接近?其实,科学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不信?那就跟我一起做个实验吧,保证你们会乐在其中!2. 实验一:彩虹牛奶2.1 准备材料首先,我们需要一些材料,听好了哦:一盘牛奶、几滴食用色素(彩色的哦)、还有一小勺洗洁精。

这些材料可都不难找,去厨房一转就能搞定。

2.2 实验步骤好了,准备好了没?首先,把牛奶倒进盘子里,最好是让它覆盖底部,厚厚的一层。

然后,像魔术师一样,滴上几滴食用色素。

嘿,彩色的牛奶就出现啦!不过,别急,接下来才是重点。

接下来,用小勺把洗洁精滴入牛奶,哇!看见没?那些颜色开始舞动、翻滚,就像在跳舞一样!这时候你可能会想:哇,太神奇了!其实,这个过程背后是因为洗洁精破坏了牛奶里的脂肪分子,使得颜色们开始疯狂移动。

3. 实验二:火山喷发3.1 准备材料接下来,我们来玩个火山喷发的实验,简直就是科学界的“火山爆发”嘛!所需材料也不多,来看看:一小瓶醋、一勺小苏打(你在烘焙的时候肯定见过它)、几滴食用色素,还有一个盘子(为了防止弄得一团糟)。

3.2 实验步骤开始啦!首先,把小苏打放进瓶子里,像小火山一样。

接着,倒入几滴食用色素,这样我们的火山喷发就不只是单调的白色了。

然后,准备好醋,一口气倒进去,看!火山爆发啦!泡泡们像小龙一样,咕噜咕噜地冒出来,四处喷洒。

这个现象其实是因为小苏打和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形成了泡泡。

4. 实验三:气球充气4.1 准备材料想不想让气球自动充气?这个实验简直酷毙了!你需要一个气球、一瓶醋和一些小苏打。

4.2 实验步骤首先,把小苏打放进气球里,注意别弄洒了。

接着,把醋倒入瓶子里,接下来是关键步骤:把气球的口套在瓶口上,确保不漏气。

然后,慢慢把气球提起来,让小苏打落进醋里。

看!气球开始鼓起来了,就像一只小猪一样,憨态可掬!这个原理是小苏打和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气球就被充满啦!5. 结尾:科学与乐趣同行怎么样,小朋友们?这些小实验是不是既简单又有趣?科学不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6种科学趣味小实验的原理

6种科学趣味小实验的原理

6种科学趣味小实验的原理科学其实就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你留心观察,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就在眼前等着你去发现。

今天,就让我带你一起玩转六种超级简单又有趣的科学小实验,保证让你惊叹连连,恨不得赶紧试一试!1. 彩虹牛奶1.1 实验原理说到彩虹牛奶,你是不是想到了那个五颜六色的牛奶呢?这其实是因为表面张力和化学反应的结合。

你把食用色素滴进牛奶里,乍一看可能觉得牛奶要变得五彩斑斓了,但实际上,牛奶的脂肪分子在和色素反应时,会让色素在牛奶表面舞蹈。

1.2 实验步骤准备材料:一碗牛奶、食用色素、洗洁精和一根棉签。

首先,倒些牛奶在碗里,然后在牛奶的不同地方滴上几滴食用色素。

接下来,沾一点洗洁精的棉签,轻轻一碰牛奶的表面。

哇哦,瞬间就像放烟花一样,颜色四散而开,真的美极了!这时候,你可以想象自己是在调色盘上作画,超级好玩哦!2. 气球吸瓶2.1 实验原理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气球吸瓶”的把戏。

这实验其实是利用了空气压力的原理。

当气球的气体变少时,瓶内的压力就会比外面的高,从而把气球吸回去。

2.2 实验步骤准备好一个塑料瓶和一个气球,先把气球吹起来,然后把气球的口塞住。

接着,把气球放进瓶子里,慢慢放开气球的口。

你会看到气球被吸进瓶子里,就像被魔法吸走了一样!是不是很神奇?可以和朋友们炫耀一下哦,谁能想到简单的气球居然能玩出这么多花样!3. 橙子浮沉3.1 实验原理说到浮沉,我们必须提到密度的概念。

简单来说,就是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

如果一个物体的密度比水大,它就会沉下去;反之,则会浮起来。

3.2 实验步骤准备一盆水和一颗橙子。

把橙子放进水里,看看它沉下去了。

然后再用勺子把橙子轻轻按压一下,发现它居然浮上来了!其实这是因为橙子里有空气,当你按下去的时候,空气被挤出来了,密度就增加了,自然就沉了。

但一旦放手,橙子又会重新浮起来,真的是让人刮目相看!4. 自制火山4.1 实验原理火山喷发的原理和我们的自制火山其实有些相似,都是化学反应引起的。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

科学趣味小实验及原理1. 实验一:水爬墙材料:•一块牡蛎壳•水实验步骤:1.将一块牡蛎壳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2.在牡蛎壳上倒入一些水。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展示了水的毛细现象。

毛细是指液体在细小的通道中上升或下降的现象。

当水进入牡蛎壳中时,由于牡蛎壳的细小孔隙,水会在牡蛎壳的壁面形成一定高度的上升。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表面张力)使得水能够克服重力,往上爬。

2. 实验二:魔法瓶材料:•一个饮料瓶•水•食用油•食盐实验步骤:1.将瓶子填满水。

2.加入一些食盐,使其溶解。

3.缓慢地倒入食用油,填满瓶口。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展示了液体的密度差异。

食用油与水的密度不同,所以它们不会混合在一起。

在加入食盐后,它会溶解在水中,从而增加了水的密度。

由于食用油是轻的液体,所以它会浮在水的上面。

当我们倒入食用油时,它会顶流而上,形成了奇特的“魔法瓶”效果。

3. 实验三:彩虹水材料:•透明杯子•白砂糖•饮用水•食用色素实验步骤:1.在透明杯子中倒入饮用水,约占杯子容量的三分之二。

2.加入适量的白砂糖,搅拌均匀。

3.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展示了折射现象。

当白砂糖溶解在水中时,它会使水的折射率发生变化。

而不同颜色的食用色素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当我们在杯子中加入食用色素时,由于折射率的差异,光线经过彩虹水时会发生折射和散射,从而形成美丽的彩虹色。

4. 实验四:电动小火车材料:•一节线圈•一块铜板•一块硬纸板•一块电池•两根不同颜色的导线实验步骤:1.将线圈放在硬纸板上。

2.在线圈的两端固定铜板,使其与线圈相互垂直。

3.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与铜板的两端。

4.将导线与电池连接。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展示了电磁现象。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线圈周围产生磁场。

铜板与线圈相互垂直,这样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铜板上产生一个力。

这个力会推动铜板向前运动,从而形成了一个电动的小火车。

以上就是几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及其原理。

二年级科学小实验配图加解释

二年级科学小实验配图加解释

二年级科学小实验配图加解释
实验1、熔岩灯
材料:油、水,透明瓶、色素、泡腾片
实验步骤:把油和水(比例约为1:4)倒入杯子中,等它分层。

滴入几滴色素,加入泡腾片。

原理:放入水中的泡腾片迅速瓦解,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气泡夹着色素和水冲到水面,看起来好像岩浆喷射一样,十分神奇又有趣。

发散思维:把油换成其他可以不溶于水的液体,看看是否同样可行。

实验2、大米跳舞
材料:小苏打,色素,白醋,米粒,水
参考步骤:装半杯水,加点色素,加入小苏打并搅拌均匀,杯中加少量米(可以看见米会沉底),再加入自醋。

实验现象:杯里冒出好多气泡,米粒也浮浮沉沉,像跳舞一样。

原理:小苏打和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泡。

随着气泡附着在大米表面,米粒随之上升;一旦它到达水面,气体释放后,大米又下沉。

发散思维:把米改成其他材料(例如小米、豆子)试试;尝试不同比例的醋或小苏打。

实验3、气球火箭
材料:气球,吸管,胶带,绳子
实验步骤:取一根长绳子穿过一截吸管,系在相隔较远的两个凳子上。

把气球吹大,打个活结后,将气球粘在吸管上。

现在释放气球,可以看见气球飞速向前冲。

原理:气球用了空气作为动力,像火箭一样发射了出去。

发散思维:可以用什么物件代替气球也可以完成试验。

小学生简单科学小实验

小学生简单科学小实验

小学生简单科学小实验实验一:水的颜色变化实验材料:•3个透明玻璃杯•温水•冷水•蓝色食用色素(可选)•黄色食用色素(可选)实验步骤:1.在第一个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温水。

2.在第二个玻璃杯中倒入适量冷水。

3.如果有食用色素,可以在第一个杯子中加入几滴蓝色色素,第二个杯子中加入几滴黄色色素,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4.将第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入第三个杯子中,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这个实验通过混合颜色的方法,让小朋友们观察到不同颜色的水混合后的颜色变化。

在这个实验中,温水的颜色会与冷水的颜色混合,形成一个新的颜色。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混合,温水和冷水的颜色混合后会呈现出一个新的颜色。

如果在温水中加入了蓝色色素,而冷水中加入了黄色色素,则混合后的水会呈现出绿色。

实验二:浮力实验实验材料:•一个空的透明玻璃杯•水•不同大小的水果(例如橘子、苹果、香蕉等)•小块木头或塑料泡沫(可选)实验步骤:1.将玻璃杯中约半杯水。

2.将水果一个个放入玻璃杯中,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3.如果有木头或塑料泡沫,可以放入玻璃杯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原理:浮力是一个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或沉没的原因。

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物体施加一个由下向上的向上推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如果浮力大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浮在液体表面;如果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物体就会沉入液体中。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中,大部分水果都会浮在水面上,因为它们的密度较小,浮力大于重力。

木头或塑料泡沫也会浮在水面上,这是因为它们的密度更小,浮力更大。

实验三:静电实验实验材料:•一个小塑料梳子•一条小布片实验步骤:1.用小布片摩擦梳子,大约摩擦20次。

2.将梳子的塑料部分靠近头发或毛绒玩具等物体,观察静电的现象。

实验原理:静电是指物体在摩擦或分离时产生的电荷。

在这个实验中,当梳子和布片摩擦时,会产生一些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微小粒子。

当梳子靠近头发或毛绒玩具等物体时,这些带电荷的粒子会引起物体上的一些电荷重新排列,导致物体产生静电。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实验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实验

一年级上册科学小实验一、会跳舞的盐。

1. 实验材料。

- 一个碗或者盘子。

- 保鲜膜。

- 盐。

- 小勺子。

2. 实验步骤。

- 把碗或盘子擦干净,用保鲜膜紧紧地封住碗口。

- 在保鲜膜上用小勺子轻轻地撒上一些盐。

- 让孩子对着碗大声喊叫或者播放音乐(声音较大的音乐)。

3. 实验原理。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并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当我们对着碗大声喊叫或播放音乐时,碗中的空气也会振动,这种振动传递到保鲜膜上,使得保鲜膜也振动起来,保鲜膜上的盐就会跟着跳动,就像在跳舞一样。

二、神奇的彩虹桥。

1. 实验材料。

- 纸巾(最好是比较薄且吸水性好的纸巾)。

- 两个透明的杯子。

- 水。

- 食用色素(红、黄、蓝等不同颜色)。

2. 实验步骤。

- 在两个透明杯子中倒入适量的水,水不要太满,大概杯子的三分之二即可。

- 在其中一个杯子里滴入几滴红色食用色素,搅拌均匀,使水变成红色;在另一个杯子里滴入黄色食用色素,搅拌均匀,使水变成黄色。

- 把纸巾对折几次,然后将纸巾的两端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确保纸巾的两端都浸在水里。

3. 实验原理。

- 纸巾中有许多细小的孔隙。

由于水具有毛细现象,水会沿着纸巾的孔隙慢慢上升。

红色水杯中的红色水和黄色水杯中的黄色水会随着纸巾的孔隙向中间移动,当两种颜色的水相遇时,会混合在一起,可能会形成橙色等中间色,就像彩虹桥一样。

三、浮起来的鸡蛋。

1. 实验材料。

- 一个鸡蛋。

- 一杯水。

- 盐。

- 一个勺子。

2. 实验步骤。

- 在杯子里倒入大半杯水。

- 把鸡蛋轻轻地放入水中,观察鸡蛋是沉在水底的。

- 用勺子慢慢往水里加盐,一边加盐一边搅拌,使盐充分溶解在水中。

- 持续加盐和搅拌,直到鸡蛋慢慢浮起来。

3. 实验原理。

- 当鸡蛋放入清水中时,鸡蛋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鸡蛋会下沉。

当我们往水中加盐时,盐水的密度逐渐增大,当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就会浮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8手绢的秘密
思考:在水龙头下把手帕撑开摊平,打开水龙头,水是不是透过手帕而流下去呢?
材料:玻璃杯1个、手帕1条、橡皮筋1条
流程:
1、把手帕盖住杯口,用橡皮筋绑紧。
2、让水冲在手帕上。
3、水流进杯子里约七、八分满后关闭水龙头。
4、杯口朝下,把杯子迅速倒转过来。
说明:
1、从杯子上面冲水时,水会透过手帕流入杯内。
2、杯子倒转过来时,由于大气压力的关系,水不会流出来。
延伸:
如果盖住杯口手帕的布料不同(例如棉布或是毛巾、麻布),水的进出情形会怎样呢?
5将硬纸板放在两个气球之间,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讲解:
1一个气球上的电排斥另一个气球上的电。
2两个气球上的电使它们被吸引到纸板上。
创造:你能用其它小实验说明气球带电吗?
5分合的水流
思考:多股的水流用手一抹,竟变成一股水流这是为什么呢?
材料:铁罐盒一个、锥子、水
操作:
1、在空的铁罐盒底部用一根钉子在上面钻5个小孔(小孔间隔只在5毫米左右)。
4、装水的瓶子比装沙子的瓶子提前到达终点
讲解:
沙子对瓶子内壁的摩擦比水对瓶子内壁的摩擦要大得多,而且沙子之间还会有摩擦,因此它的下滑速度比装水的瓶子要慢。
创造:将瓶子里的物质换一换,再让它们比比赛吧!
3带电的报纸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4带电的气球
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吸引,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
材料: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硬纸板1张
操作:
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在口上打结。
2用线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
3用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
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2、将罐内盛满水,水是分成5股从5个小孔中流出的。
3、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些水流捻合在一起。
4、手拿开后,5股水就会合成一股。
5、如果你用手再擦一下罐上的小孔,水就又会重新变成5股。
讲解:
水的表面张力使水流进行分、合。
6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小学生趣味小实验
1筷子的神力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著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9掉不下去的塑料垫板
思考:盛水的杯子上覆盖垫板,杯口朝下时,垫板会掉下来吗?
材料:玻璃杯两个、水、塑料板一块
操作:
1.将玻璃杯里装满水。
2.用垫板盖好杯口。
3.一只手扶杯子、另一只手按住垫板。
4.用手扶住,将杯口翻转过来,使杯口朝下。
5.扶著垫板的手轻轻放开,垫板不会掉下来。
讲解:
垫板覆盖在盛水的杯子口上,因为杯外空气压力比较大,垫板就不会掉下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
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11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2瓶子赛跑
思考:装有沙子和装有水的两个同等重量的瓶子从一个高度滚下来,谁先到达终点?
材料:同等大小、重量相等的瓶子两个、沙子、水、长方形木板一块、两本厚书
操作:
1、用长方形木板和两本书达成一个斜坡
2、将水倒入另一个瓶子中,将沙子倒入瓶子中
3、把两只瓶子放在木板上,在同一起始高度让两只瓶子同时向下滚动
创造:
如果杯子里的水不满、或没有水塑料板会怎样,请你试一试?
10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2、用一个*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说明:针有危险,请家长帮助操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著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