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乘法表

做个乘法表
做个乘法表

做个乘法表(二)

教学目标:

1、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

结与反思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

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四、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

=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五、练一练。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做个乘法表教案

做个乘法表 ——探索乘法的规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P84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之前,学生已学习了2-9的表内乘法,并且已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对乘法口诀的背诵已经比较熟练,对于口诀的整理已不再陌生。因为在第三单元单元的2-5的乘法口诀的整理复习中,学生已经尝试将口诀整理成表格,并对表格的特征进行了简单的研究,因此学生对于整理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验。我想这节课如果还仅仅是乘法口诀的背诵就显得太单薄,太枯燥乏味了。如果还只是单纯的表格的整理就显得太空洞,太低效了。基于以上的想法,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参考了人教版、苏教版等教材对这一知识的编写特点,把本节课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再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策略选择: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在整理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强化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通过对乘法口诀的有序排列等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整理“乘法表”和探索“乘法表”的规律这一过程中发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的规律,渗透变量与函数的数学思想,体现“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发现,体验成功,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围绕如何把整理乘法表上“活”上“趣”上“新”进行设计和实施。 教学目标: 1、渗透归纳和分类的思想,对已经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整理,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乘法口诀。

2、深入挖掘乘法表里的规律,渗透变量和函数的思想,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3、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教学重点: 归纳整理乘法表 教学难点: 从乘法表里发现规律,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表等 课前谈话: 关于乘法口诀的小笑话等或找找关于归纳、分类游戏、整理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 1、谈话: 师:同学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圣诞节马上就要到了,今天圣诞老人也来到我们的课堂,和大家一块学习,高兴吗?圣诞老人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漂亮的礼物,想不想知道里面都有啥? 2、出示神奇的魔盒,这是一个神奇的魔盒,放进去两个数字经过魔盒的加工会出来一个新的数,魔盒里面究竟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魔盒出示一下题目,开火车进行计算 3×1= 3×2= 3×4= 3×3= 3×5= 3×6= 3×7= 3×8= 3×9= 2×4= 5×5= 5×8= 9×6= 8×7= 4×2= 小结:你们真是太厉害啦!这么快就把算式全算对了,算得那么快,有什么秘密武器吗?(乘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课时做个乘法表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课时做个乘 法表 第四课时做个乘法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 2、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 (3)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法排好,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9=63 6×3=18

第4课时 做个乘法表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第4课时做个乘法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 2、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3、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4、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3)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法排好,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几个8相加是56。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9=63 6×3=18 1×8=8;一位学生说:“58”:另一位学生口算:5×8=40 4×0=0(告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4 做个乘法表教学设计

1.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乘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表的排列规律。 2.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口诀熟练计算。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你们能背出来吗? 请背出一组最多的给大家听,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其背诵简单的。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背诵乘法口诀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对口诀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1~9的乘法口诀,如果我们把这些口诀有规律地整理出来,就更容易记住了。下面请同学们分组合作进行整理。看哪个小组最棒。 师:我们应该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呢? 生1:我们可以以乘数为准进行整理,如我们找出乘数是3的算式,整理在一起。 生2:我们也可以以积为准进行整理,如我们可以找出积是18的算式,整理在一起。 师:说得很好,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找出乘数是3的算式,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表格。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找算式、填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乘数 1 2 3 4 5 6 7 8 9 乘数 3 3 3 3 3 3 3 3 3 积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师:你能从乘法口诀中找出积是18的算式吗? 生1:3×6和6×3的积都是18。 生2:2×9和9×2的积都是18。 师:说得对,通过刚才的整理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既可以根据乘数进行整理,也可以根据相同的积进行分类整理。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帮助淘气把他没有整理好的乘法表填完整,你能行吗? 学生独立整理乘法表,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做个乘法表

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 第四课时做个乘法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 2、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计算。 难点: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学过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多少句?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一组),共同回忆、计算。然后请部分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的结果。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归1)学过的乘法口诀是:1—9的乘法口诀。关于“1”的乘法口诀有1句,关于“2”的乘法口诀有2句……也就是关于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1+2+3+4+5+6+7+8+9=45(句),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种: ①数全部乘法口诀卡片,共45张。 ②按上面算式中数的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连加。 ③1+2+3+4+5+6+7+8+9=40+5=45(利用凑整的思想进行简算。) ④1+2+3+4+5+6+7+8+9=5×9=45(利用加法结合率把算式变形为同数相加的形式,进行简算。) 对于能找到第3、4种简便算法的小组,给予奖励。

2.整理所学乘法口诀。 提问:“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由于学生有了2~6的乘法口诀的整理经验,估计多数小组的学生会将45句口诀(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好,形成一个有结构、有系统的表格,如教材所示。 3.展示乘法口诀表。 请各小组将自己整理的结果在投影仪上展示。对整理得有结构、书写整齐美观的小组给予奖励。然后教师告诉学生,自己也和大家一样,整理了全部乘法口诀,并将整理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 (1)先出示“一一得一” (2)接着出示“一二得二”“二二得四”,整齐的排在“一一得一”下面。 (3)依次出示3、4、5、6、7、8、9的乘法口诀,按教材的排法排好,就形成了一张乘法口诀表。 二、探索乘法口诀表的内在规律 提问:“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一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学生仍然以小组为单位,先在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能说多少算多少。 三、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1.复习口诀的含义。 任意挑出一句乘法口诀(两个因数不同的),让学生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如“七八五十六”,使学生知道它既表示8个7相加是56,又表示?个8相加是56。 2.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用口诀进行计算的活动。 (1)已知两个因数求积的游戏。 方法是:请一位学生随意说出一个两位数,另一位学生则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乘,并算出结果,如果结果又是一个两位数,再将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相乘,直至结果是一位数或零。 如,一位学生说:“79”,另一位学生则口算:7×9=63 6×3=18 1×8=8;一位学生说:“58”:另一位学生口算:5×8=40 4×0=0(告诉学生0和一个数相乘得零) 一位学生报了3个数以后,互换角色进行。 (2)已知积求两个因数的游戏。 方法是:一位学生说一个积(两个一位数相乘的积),另一位学生则说出相应的口诀。如:一位学生说“24”,另一位则说:“三八二十四”、“四六二十四”。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4 做个乘法表教案

4做个乘法表 课时目标导航 九九乘法表。(教材第84页) 1.通过有规律地记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发展观察和表达能力。 3.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理解并运用乘法口诀。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你们能背出来吗? 二、学习新课 (1)找出乘数中有3的除法算式,并完成下表。(出示教材第84页问题1)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乘数 1 2 3 4 5 6 7 8 9 乘数 3 3 3 3 3 3 3 3 3 积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2)你能从乘法口诀中找出积是18的算式吗? 3×6和6×3的积都是18。 2×9和9×2的积都是18。 (3)通过刚才的整理你们发现了什么? 要做个乘法表,我们既可以根据乘数进行整理,也可以根据相同的积进行分类整理。 (4)你能帮助淘气把他没有整理好的乘法表填完整吗?(出示教材第84页问题3) 学生独立整理乘法表,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乘法表。 (5)观察乘法表,你能发现什么?与同伴说一说。 横着看,发现第一行的第二个乘数都是1;第二行的第二个乘数都是2,是2的乘法口诀;第三行的第二个乘数都是3,是3的乘法口诀…… 竖着看,我发现第一列的第一个乘数都是1;第二列的第一个乘数都是2,是2的乘法口诀;第三列的第一个乘数都是3,是3的乘法口诀…… 提示:只要学生发现的规律是正确的,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85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二十一四十五六十三五十六二十四三十六三十五六十四 第2题:3×9=279×3=2727÷9=327÷3=9(答案不唯一) 第3题:5×8=40(人)40人>38人够了。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对表内乘法这部分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复习,通过小组合作把乘法口诀进行了有规律的排列。 做个乘法表 × 1 2 3 4 5 6 7 8 9 1 1×1= 1 2×1= 2 3×1= 3 4×1=4 5×1=5 6×1=6 7×1=7 8×1=8 9×1=9 2 1×2= 2 2×2= 4 3×2= 6 4×2=8 5×2= 10 6×2= 12 7×2= 14 8×2= 16 9×2= 18 3 1×3= 3 2×3= 6 3×3= 9 4×3= 12 5×3= 15 6×3= 18 7×3= 21 8×3= 24 9×3= 27 4 1×4= 4 2×4= 8 3×4= 12 4×4= 16 5×4= 20 6×4= 24 7×4= 28 8×4= 32 9×4= 36 5 1×5=2×5=3×5=4×5=5×5=6×5=7×5=8×5=9×5=

《做个乘法表》教学设计

《做个乘法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二年级上册p84-85《做个乘法表》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有规律地记忆乘法口诀,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发展观察和表达能力。 3体验发现规律的快乐,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并运用乘法口诀。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巩固复习,情境引入 1、对口令: 二八()四五()五七()六七()七九()2、找朋友: 4×7 二十四 3×8 十八 2×9 四十八 6×8 二十八 今天,老师想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大家愿不愿意? 我这里有一大把算式,我都不知道把它们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呢?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找出乘数中有3的乘法算式,并完成下表:

通过这个表,我们只能看到3的乘法口诀。 2、找出积是18的算式,并填一填: ○×○=18 ○×○=18 ○×○=18 ○×○=18 积是18的算式都在这里了,难道我们学过的乘法口诀中,积只有18吗?怎么办呢? 3、淘气做了个乘法表,但是,不完整,你能帮他填完整吗? 4观察上表,你能发现什么?组织学生交流,注重激励和引导。 5如何帮助自己读背乘法口诀呢? 利用儿歌来记忆:“一个青蛙四条腿”来记忆4的乘法口诀;“一只螃蟹八条腿”来记忆8的乘法口诀。 利用手势来帮助记忆;比如9的乘法口诀。 可以用扑克牌中的两种花色1-9,两人来玩游戏进行记忆。 利用位置关系来记:比如: 二九十八,18;九九八十一,81;三九二十七,27;八九七十二,72;四九三十六,36;七九六十三,63;五九四十五,45;六九五十四,54。把乘数9当10帮助记忆 1个9,10减1,是9, 2个9,2 0减2,是18, 3个9,3 0减3,是27, …… 9个9,90 减9,是81。

做个乘法表

《做个乘法表》教学反思 暨乘法口诀的整理与复习 一、在孙悟空变身情境中渗透数学思想 二年级的孩子喜欢本领高强,善于降妖除魔的孙悟空,在孙悟空的三次变身情境中既复习了乘法的含义,又渗透比较观察、化零为整的数学思想。通过算式6×2+6与6×2+2,在比较中找到相同点都是表示几个几的和,不同的是观察角度。孙悟空遇到很多妖怪,于是他拔一把猴毛,变出了多少个小孙悟空呢?该情境培养孩子的想象、观察、推理能力。 二、在小组合作,动手实践中增强操作能力 针对二年级孩子能力弱,合作意识较淡薄,教师设计好小组分工,降低操作难度,只要求孩子整理排列6至9的乘法口诀,而且在动手前呈现同学在家排列的效果图,引领孩子们按大小有规律的排列。 三、多角度观察,全方位培养孩子的识图看表的能力,有效的整理2至9的乘法口诀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QQ工具,实时拍照展示学生整理的口诀。引导学生横着、竖着、斜着、拐弯着看大小九九口诀表。借助方格图与表格,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学生观察发现口诀表中的规律,进而加深学生对乘法口诀的理解。 四、多层次的练习,有效解决生活中的数学乘法问题 判断、选择练习,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几个几的和加几与几个几的和减几,双向思维解决问题,结果不变,实现运用乘法的含义巧

算的目的。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引导孩子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发现数学知识,并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不:“你知道超市里卖的纸巾包装袋上的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五、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助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高度抽象化的数字符号与乘法口诀规律生动起来,具体形象化起来。把乘法的意义与具体的故事情境结合,有效的发挥学生爱想象,喜欢动画的天性,让几个几相加的和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 结合动画具体形象的展示乘法口诀表内的规律,让学生高效率的识记,并掌握表内乘法的口诀规律,让学生的想象更有针对性,方向感。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高效呈现或捕捉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生活中的乘法问题,能做到图文并茂,情境逼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