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陀螺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0 陀螺》优质课【课堂实录】

部编四年级上语文《20 陀螺》优质课【课堂实录】一、课堂准备在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准备了一堂关于《20 陀螺》的精彩优质课。
在课前,老师准备了课件,并准备了一些陀螺模型,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陀螺的结构和原理。
二、课堂内容1.导入:老师首先通过提问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你们知道陀螺是什么吗?它是怎么样旋转的呢?”学生们踊跃回答,为今天的课程打下了基础。
2.教学:接着,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20 陀螺》,并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通过讲解,学生们逐渐理解了文中的故事情节,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老师随后安排学生们分组,让他们一起讨论陀螺的运动规律,以及它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积极思考、交流,并学会合作。
4.展示:接下来,老师请学生们展示他们自己制作的陀螺模型,并邀请他们描述模型的特点以及制作过程。
学生们踊跃展示,展现出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练习:最后,老师布置了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们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练习,学生们提高了对《20 陀螺》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课程收获通过今天的优质课,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陀螺的运动原理和制作方法,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同时,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这堂课既促进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是一堂充满收获的优质课。
以上是本次关于《20 陀螺》的优质课堂实录,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愿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引下,不断进步,收获更多知识!。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实录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陀螺》。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了小时候玩的陀螺,是用木头做的,下面尖尖的,上面圆圆的。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陀螺并不陌生。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中的陀螺是什么样的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思考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生: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时期玩陀螺的经历。
师:概括得非常准确。
那么,作者玩陀螺的经历是怎样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玩陀螺的段落,并想一想作者是怎样玩陀螺的。
(学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作者是怎样玩陀螺的?生:作者用鞭子抽打陀螺,让它在地上旋转。
师:很好。
那么,作者在玩陀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呢?他又是如何解决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相关段落。
(学生默读课文)师:谁来说一说作者在玩陀螺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生:作者在玩陀螺时,发现自己的陀螺不如别人的好看,心里很失落。
但是,他通过仔细观察和不断尝试,终于让自己的陀螺转得更快、更稳。
他还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师:很好。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非常深入。
那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道理呢?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玩陀螺的经历,还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作者一样善于观察、勇于尝试、勤于思考。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让自己的童年更加丰富多彩。
以上是我对部编版四年级上册《陀螺》的课堂实录的整理和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实录及评析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实录及评析本文通过对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实录的分析,探询了课堂团结协作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深入挖掘出教师及学生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解析出教学活动中处处互动的真实,呼吁学校要建立起各角色间的沟通交流,以期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实录:一、课前活动1. 教师播放陀螺相关视频,学生观看并讨论。
2. 教师简要讲解陀螺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活动1. 教师讲解文件中关于陀螺相关的知识点和制作方法,学生认真观看示范。
2. 教师布置每组学生完成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文章做回答题及制作陀螺活动。
三、结业活动1. 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正确能识记课堂相关内容。
2. 学生实际动手制作陀螺,掌握其使用方法。
课堂实录评析:在本次教学实录中,课前活动以播放陀螺相关视频及教师简要讲解陀螺的原理为主,进行学习。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讲解文件中关于陀螺的知识点和制作方法,学生组队完成课堂作业,具体习题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及制作陀螺,有效掌握相关知识点。
结业活动,教师做总结,学生能够正确能识记课堂相关内容,实际动手制作陀螺,掌握其使用方法。
针对本次教学实录,有以下几点值得进一步改进:(1)教师在课前活动需要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专注听讲。
(2)课堂活动中,教师需要多给不同的小组提供不同的创新思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进行创新。
(3)通过不断的反思和调整,可以幅度提高课堂活动效果。
总之,本次教学实录成果良好,课堂氛围融洽,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情况良好。
但仍有进一步改进空间,教师需要不断的反思和检视,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陀螺》课堂实录

一、聚焦题目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20 陀螺师:今天有个小朋友给我带来了,这是它的学名,谁能读准确?生:冰尜儿师:看看这个字,它是由哪几个字组成的?让你想到了什么?生:下面是一个小,下面是一个奈师:奈字少了两横吧。
这个字很有意思,小大小,猜猜它什么意思?生:我觉得肯定是特别小师:小家伙。
猜得差不多呢生:上面小,中间大,下面小。
这个冰尜在这里指的是生:陀螺【点评】干净、利落直指主题。
对“冰尜”的猜测,还挺有意思的。
二、聚焦词句师:课文里有这句话介绍它,谁来读生:读师:这里面有一个我们平时很少用到的四字词生:顾名思义师:你能不能结合上下文说说它是什么意思啊?生:跟着名字就能想出来师:原来这些词语咱们放到文中就可以理解了。
昨天我让大家找爸爸、妈妈了解这个玩具,他只能在陆地上玩吗?生:不是,还可以再地面上玩。
师:不过,这个地面有要求是吧。
生:我觉得这个冰尜是老年人的一种运动。
师:你们都知道怎么玩儿了,是吧?生:他必须在平整的地面上才能玩儿。
师:上节课,我们读准了这课的生字词,除了读准字音,还要理解字义。
我又四个解释,你知道他是文中的哪个词吗?生根据意思写词语展示:重整旗鼓、得心应手、不伦不类、溃败生:他重整旗鼓的旗写错了,不是木字旁的棋,是旗帜的旗。
师:为什么不是木字旁的棋?联系意思来说,这个重整旗鼓的旗是什么意思?自己用红笔订正一下。
生:是升起旗帜。
生:是在打一次。
师:再打的时候,与旗,与鼓有关吗?生:有关系要重新把旗帜升起来。
师:旌旗招展,鼓声生:震天师:这样才有气势。
所以咱们写汉字一定要想着意思来写。
请把这个词语放到相应的地方。
现在我们不仅能读准这些词,还能写好这些词语。
现在想着意思来读生读师:词语想着意思读准了,这些句子能读准吗?师:在这些句子中,有一些词语,他的用法和平时的用法有什么不同?生:把形容军队打仗的词语用到了陀螺身上。
师:这个叫什么?生:拟人师:这个叫大词小用。
给我们带来的效果怎么样?生:大词小用之后,这些句子都变得很有趣,会更吸引人。
小学科学公开课《玩陀螺》课堂实录

小学科学公开课(玩陀螺)课堂实录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玩具,想了解它是什么吗?生:想。
师:好!那就请看大屏幕。
〔师掏出X的色彩陀螺在展示台上演示〕师:好玩吗?猜猜看,像我们玩的什么?生:陀螺。
师:对,是陀螺。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陀螺。
〔师操作电脑,出示课题〕师:玩陀螺有意思吗?你们想不想动手做一个陀螺玩呢?生:想。
〔大声的说〕师:老师给每位同学打算了一套制作材料,装在信封里,现在请小组长翻开信封,看谁能很快地做一个陀螺。
〔学生翻开信封,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援助〕师:做好了的同学,试一试,看你做的陀螺能不能转。
〔生检验自己做的陀螺〕师:看来大家的陀螺都做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做的陀螺转的时间长〔老师喊“预备——开始〞,学生一起转陀螺〕。
师:谁的陀螺转的时间长呀!请举手。
〔陀螺的转的时间长的学生高兴的举起手〕师:咦,有的陀螺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这是怎么回事儿呢?要不,我们再比一次,请打算好自己的陀螺,“预备——开始〞。
〔生再一次转自己的陀螺〕师:这一次,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请把你的陀螺举起来。
〔转的时间长的学生快乐地举起自己的陀螺〕师: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还是有的转的时间长,有的转的时间短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陀螺转动时间长短不同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我发觉这个盘放的平衡度好,它就转得好,要是歪一点的话,那就转不长。
师:对,我们通常把圆片叫做陀螺的盘,也就是你认为陀螺转动时间长短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生:同盘的平衡度有关?〔师板书:盘的平衡〕师:请看大屏幕,是不是像这样的两个陀螺?〔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盘平的,一个盘倾斜的陀螺〕生:我想同铁钉的粗细有关系。
师:这个铁钉,我们通常称它为轴,也就是你认为陀螺转动时间长短同轴的粗细有关。
〔师板书:轴的粗细〕师:是不是像这样的陀螺?〔师用课件出示一个轴粗的一个轴细的〕,还有没有不同的猜测?生:我觉得盘离轴的尖近转的时间长,远一点儿就转的时间短。
做陀螺,玩陀螺对比实验法方法指导课教学实录

做陀螺,玩陀螺------对比实验法方法指导课教学实录师:同学们,先前我们围绕《小小陀螺,快乐无限》这个主题,开展了很多的活动。
大家对陀螺有了很深的认识,对玩陀螺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再来开展一次快乐的体验之旅。
干什么呢,就是做陀螺,玩陀螺。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两个富有创意的陀螺。
(教师播放创意陀螺的视频)师:在做创意陀螺之前,老师想先做一个简单一点的,老师就上网查找资料,知道这是陀螺的转子,这是陀螺的转轴。
(教师出示图片)很简单,只要把转轴插入转子中,陀螺就可以转动了。
猜猜,陀螺能转动起来吗?生:能。
(教师轻轻一拧,陀螺转动起来了,学生鼓掌)师:下面,同学们也有个实验材料袋,大家可以做一个陀螺来转动一下,看看有什么情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尝试做陀螺,并进行观察。
)师:哎,有同学遇到麻烦了。
生:老师,转轴插不进转子里面,怎么办呢?师:大家想想有什么办法呢?(学生继续做陀螺,转动陀螺,并进行观察。
)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生1:我们组只有一个陀螺是可以转得动,其他的都不行。
生2:我们组正方形转轴的那个陀螺可以转得动,但转动的效果不好。
生3:我们组圆形和正方形转轴的陀螺都可以转动。
生4:这个转轴插入转子时,洞口太大了,很松。
生5:三角形转轴的陀螺根本转动不起来。
师:好,大家发现很多的情况。
到底陀螺的转动与什么有关呢?你们猜一猜,好吗?生1:转子的形状有关。
生2:转轴的高度。
师:说具体一点就是指转子在转轴上的位置,其实就是指陀螺的重心。
很棒,还有吗?生3:平衡性。
生4:轴下端的形状。
师:轴下端的形状,也就是说转轴的形状。
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一开始也是不了解的,后来,我用了同样的方法——上网查找资料进行了解。
我们一般会到哪些网站去查找资料呢?生:百度、360、腾讯等。
师:对,这些是非常有名的搜索网站,像百度、谷歌、腾讯等等。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查找资料的时候,一般会怎么做呢?比如在百度上,它提供了一个搜索栏,那我们该怎么办?生:打入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中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有趣的陀螺》

中班活动区游戏优秀教学案例《有趣的陀螺》活动名称:有趣的陀螺活动对象:中班儿童(3-4岁)活动目标:通过游戏体验,引导儿童了解和探索陀螺的运动特点,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1.准备足够数量的陀螺,确保每个儿童都能参与游戏。
2.准备一个开阔的活动区域,保证儿童的安全。
3.在墙或地上标出一个中心点,作为陀螺停止的目标点。
活动过程:1.引入活动(5分钟):-让儿童坐在圆圈里,向他们展示一个陀螺,并简单介绍陀螺的运动特点和玩法。
-提问引导儿童思考:“你们知道陀螺是怎么转动的吗?我们可以用什么力量让陀螺转动起来?”-引导儿童与老师一起进行陀螺的试玩,让他们感受不同的力量和角度对陀螺运动的影响。
2.游戏规则解释(3分钟):-说明游戏目标:让陀螺停在中心点上。
-让儿童排成队列,每人轮流抽取一个陀螺,站在起点线上,准备发射陀螺。
-陀螺发射后,其他儿童要通过击打地面或发出吹气声来干扰陀螺的运动轨迹。
-最终,陀螺停在中心点上的儿童获胜。
3.分组游戏(15分钟):-将儿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在一个不同的起点线上,准备发射陀螺。
-规定一定的时间,如1分钟,让小组内的儿童轮流发射陀螺,并通过击打地面或发出吹气声来干扰其他小组的陀螺运动。
-结束后,计算每个小组陀螺停在中心点上的次数,并宣布获胜的小组。
4.自由探索(10分钟):-让儿童自由玩耍陀螺,观察陀螺在不同力量和角度作用下的变化。
-鼓励儿童探索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如通过改变发射的力度和角度来控制陀螺的运动轨迹。
5.活动总结(2分钟):-回顾活动,提问儿童:“你们觉得陀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通过什么方法让陀螺转动起来?”-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发挥创造力的过程。
活动延伸:1.绘制陀螺的轨迹:让儿童用彩笔或沙子在纸上绘制出陀螺运动的轨迹图。
2.制作纸制陀螺:引导儿童使用纸片和饼干的包装盒制作陀螺,然后测试自己制作的陀螺的转动效果。
打陀螺实践活动记录

指导老师
石水明
参加班级
四(2)班
活动地点
桐岭镇新龙小学操场
活动目的
1、利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转陀螺活动,引导学生从游戏中发现问题,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2、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影响陀螺转动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通过活动,激发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探索精神。
2、依据上述原因,看谁的转的快。
四、学生说一说打陀螺的收获和感受。
活动效果
通过这次的打陀螺实践活动,是学生认识了陀螺的构造原理,掌握了打陀螺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提出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论证、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使学生更好地传承民族体育活动项目,弘扬民族体育精神。
石水明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记录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具,认识陀螺的构造
1、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带来的陀螺,认识盘和轴。
2、使学生明确各部分的名称。
二、尝试实验打陀螺
1、教师对学生的进行实验方法进行指导。
2、展示相关方法。
3、学生实验,小组分工合作。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分享交流,得出打陀螺的方法以及技巧
1、各组汇报实验结论,陀螺转动时间长短与什么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这个课因为内容较多,所以可能要两节课连上,同学们能不能坚持下来?生(齐):能。
师:首先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在玩具世界里,有一名倔老头,他有一条细细的腿,如果让他站着,他站不起来,可是如果你捏住他头,一转,他可以旋转半天,要是把他推倒,他还不服气哩,自己要挺直腰,一直转到没有力气为止。
那么这个玩具是什么呢?生(齐):陀螺。
师:我想调查一下,谁玩过陀螺、陀螺好玩吗?生(齐):好玩。
师:怎么好玩?生:用一条鞭子甩一下陀螺,它就会很快地转起来。
师:因为它的转动非常有趣,其它同学还有什么意见?生:陀螺转的时候,一会儿竖着,一会好像要倒下来,它又站起来,我觉得很好玩。
师:你玩的也是那种抽的陀螺。
有谁还玩过其它种类的陀螺?呵,没有,你们的陀螺是自己做的呢?还是买的呢?生:买的。
师:那么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做个陀螺,用什么做陀螺呢?很简单,一张圆纸片,一根火柴梗,怎么做陀螺呢?生:把火柴棍插在纸片的当中。
生:把纸片的中间挖一个小洞,把火柴棒插在当中,调整一下,就可做成一个陀螺。
师:怎么调整呢?生:上面稍多一点,转的地方要尖的,小一点。
师:还有其它想法吗?生:陀螺转的地方要削尖一些,那样转的时间才长一些。
师:为什么呢?生:如果没削尖,下面很平,它转的时间就短,会停住。
师:什么道理?生:因为摩擦力很大,所以就会停住。
师:摩擦力学过没有?生:学过。
师:接触面大些,摩擦就大一些。
今天这个火柴头是圆的,接触面比较小,就不用再削尖,把这头接触地面就可以了,纸片的中央已经先扎好一个小孔,只要用铅笔把这个孔弄大一点,就可以把火柴插进去,试一试怎样使你的陀螺转得更好,材料放在信封里面,开始。
(学生做,玩陀螺,教师巡回指导)师:怎么样,你们的陀螺转得好吗?咱们来个比赛,三、二、一开始,5秒、10秒,还有在继续转的吗?没有,谁的陀螺转到5秒钟?(有几个同学举手)师:咱们先研究一下,转到5秒钟的陀螺有什么特点。
(指一位同学)你的陀螺有什么特点?生:我的陀螺转的时候比较稳,没有倒来倒去。
师:那为什么比较稳呢?生:火柴棒插在纸片的中间,而且固定得比较稳。
生:我把纸片弄得平一点,它转的时间就长一些。
师:你是怎么让它平的了?生:用手调整。
师:现在观察一下这个同学的纸片,纸片与火柴杆的位置关系,纸面固定在火柴杆中间偏下的地方,这样转得比较好,是不是,大家都来试一试。
(同学做陀螺,教师巡回指导)师:谁有办法使你的陀螺转得更稳,时间更长?生:把纸片放得低一点,转的时间就长一点。
师:你能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吗?生:因为它平衡,它们四周都一样重。
师:纸片放得低一点的时候,它转得比较好,谁能说说这是什么道理?生:我把火柴上面去掉了一点,它就转得很稳。
师:你为什么这么想的?生:我想火柴上面长了,它就不稳。
生:如果上面的火柴长了,就重了,下面支撑不住,就会摇来摇去。
师:那现在大家都把火柴杆折断,看是不是像他们所说得那么好使。
(学生折火柴杆)师:咱们再来一次比赛,预备,三、二、一开始,5秒、10秒、15秒,10秒的举手(不少同学举手)超过15秒的有没有?(没有)刚才的成绩已经很不错,比我们最开始做的要好得多,同学们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那么能不能把你的发现记在你的记录单上,用图画或简单的符号,然后整理一下,我要挑选不错的给大家看一下。
(学生作记录,教师巡回看)师:有的同学用画图的形式把他的发现记录下来,我们一起看一下。
(大屏幕投影,学生对着图说自己的发现)师:我们把这个发现记录在黑板上,怎样记更简单一点,还能把我们的发现说清楚。
圆片我们可以把它叫转盘,火柴杆叫轴。
转盘怎样?轴怎样?生:转盘低,轴短。
(师板书)师:这样会出现什么样效果呢?生:转得稳,时间长。
(师板书,转得稳久)师:刚才做得很高兴吧!咱们现在继续研究,刚才我们用小纸片做了一个陀螺,如果我给同学大纸片做陀螺,你估计一下,它会转得怎么样呢?生:时间更长。
生:我认为时间要短一些。
生:我认为时间短一些,转盘比较大,会左右摇晃,失去稳定。
师:那大家试一试,转陀螺的时候,如果你觉得桌上的地方不够,可以在地上转。
(大家用大纸片做陀螺,教师巡回指导)师:咱们再来比赛一次,预备开始,5秒、10秒、15秒,还有在转的吗?你们觉得比上次小盘转得好,是吗?但好像还没有超过15秒的。
是不是刚才有点没转好,再来一次?预备,开始,5秒、10秒、15秒、20秒,超过15秒的举手(有几个同学举手),同学们新的发现记录下来。
(学生把发现的作记录,教师巡加看)(大屏幕投影学生的记录,其中的一个记录,两幅图转盘比较小,轴左右摇晃,好像要倒。
另一幅转盘大,轴短,转得稳,老师特提出表扬,观察仔细,并且把她发现如实地记录下来。
)师:现在用简单的文字把这一发现写在黑板上,怎样写呢?生:转盘大。
(教师板书)师:那为什么转盘大,它就转得更稳、更久呢?生:因为大转盘的平衡力大,所以转得久。
师:还有其它的想法吗?生:因为小的转盘转得又急又快,一不小心,就会倒下来,大转盘虽然转得有点慢,但转得很稳,所以不容易倒下来。
生:我觉得大转盘比小转盘重量大一些。
师:她的观点是大转盘的重量比小转盘要大一些,是不是真与重量有关呢?咱们做实验继续研究,在同学桌子里面,有一盒小图钉,把小图钉别在上面,看一看与刚才有什么变化,找一找新的发现。
(学生把图钉别在纸片上,教师巡回指导)师:再来一次比赛,预备,三、二、一开始,5秒、10秒、15秒、20秒、25秒、30秒、30秒还有转吗?(有几个同学举手)老师没估计到你们的效果这么好,再来一次,开始,5秒、10秒、15秒、20秒、25秒、30秒、35秒、40秒、45秒、50秒。
(老师把转得最好的,中等的,慢的,拿在手上,让大家分析)。
师:分析一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生:重量加大,转得更久,更稳。
师:图钉重量分布在什么地方,它转得更稳?生:它分布在四周。
师:把结论写下来,你也可以做一个这样的陀螺。
(指转得快的陀螺)(学生记录,做陀螺,教师巡回指导)师:咱们把这个发现写在黑板上,该怎么写?生:转盘边缘重。
(教师板书)师:今天通过玩陀螺,我们发现这么多的道理;现在要是让我们用一张纸片做陀螺,我们要比开始的时候做得好,从开始只能转一、两秒,三、四秒,到现在能转到50秒,这是同学们今天研究取得的了不起的成果,陀螺我们玩得比较精,但看起来陀螺不是很漂亮,我重新给大家发一个新的圆盘,你可以用彩笔把陀螺设计得漂亮一点,涂上你喜欢的美丽的色彩,设计出独特的图案,看谁能设计出最好看的陀螺。
(学生设计陀螺,教师巡回指导)师:欢迎到讲台上展示(学生排队到讲台上展示)师:请大家说一下,刚才你画完陀螺以后,再旋转的时候,你有什么新的发现?生:颜色混在一起。
生:几种颜色转起来就混成一种颜色。
师:混成什么颜色。
生:棕色。
师:你有几种颜色?生:5种。
(教师板书:色光混合)师:还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在转的时候,无论是什么花纹,转起来都是一圈一圈的。
师:是环形的花纹吗?呵,不是的,但转起来是环形的。
师:还有很多同学特别大胆,画了凌乱的线条,不是有规则的,对称的,那么这样的陀螺转起来会怎么样?生:我画的是凌乱的线条,但转起来就变成了有规则的线条。
(教师板书,不规则图案→环形)师:还有没有新的发现?生:我在旁边画了许多线条,但转起来是模模糊糊的。
师:模模糊糊,连成片了吗?生:没有,颜色变淡了。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你能不能解释一下色光混合,不规则图案变成环形的这两种现象?生:陀螺转起来比较快,又围绕一个中心点转,周围的颜色会混合在一起。
生:我们画的画都是连在一起的,陀螺转得快,我们来不得看,颜色就混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有道理吗?生:有。
师:如果你还想研究这个问题,还可以深入地查一查资料,有没有人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现象,眼睛为什么辨不出快速旋转的图案?没有是吗?老师可以给你解出来,这是一种视觉暂留现象。
(教师板书;视觉暂留),人的眼睛最快每秒钟快速旋转,看起来就是环形的,那么这种视觉暂留现象,你能想起来有什么应用吗?生:我们平常看的动画片就是设计师把它画成一张一张的,然后快速地放过去。
师:他说的有没有道理?生(齐):有。
师:动画片就是利用人的视觉现象,那么这种色光混合该怎么解释呢,我这儿有一个陀螺,是我自己做的,它转起来是什么颜色,大家看一看(大屏幕投影)灰白色,颜色好像一下子消失了,如果感兴趣可以回去试着做一个,具有彩虹颜色的陀螺,转起来到底是什么颜色,牛顿曾经给大家做过这个实验,他能给大家解释一个科学道理,到底是什么呢?生:哈,利用的三棱镜。
师:他用三棱镜干吗?生:光线照在上面,会出现七彩。
师:大约在1666年,24岁的牛顿,用三棱镜把白色的阳光分解成了七种颜色,就是彩虹的七种颜色,当他欣喜若狂把这个发现报告给大家的进修,受到大家激烈地反对,牛顿为了验证把七色光也能合成白光,他就用陀螺做了这个实验,使大家理解了他的科学发现,今天陀螺玩到这,你有什么收获?生:我知道怎样使陀螺转得又快又稳。
生:我知道怎样使陀螺转起来更漂亮些。
生:我知道陀螺转起来,那画上去的图案能变成一种颜色。
而不规则图案能变成环形。
师:一张简单的纸片,一根小小的火柴,我们玩了这么长时间,还觉得没有玩够,这小小的陀螺里面包含着很多的科学道理,归纳一下,这部分属于少学,这部分是光学的,这部分是人的视觉(在黑板上圈,作总结)这些学问都是我们今天玩陀螺玩出来的(板题:玩陀螺),同学们在生活当中多动脑,多去发现,才能够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个陀螺,是玩具世界的一个倔老头,倔就倔,怎么还是老头呢?我想,就因为它的历史很悠久,在中国山西省,挖掘出距今有五千年新石器时期的遗址中,就发现有用陶土做的陀螺,这说明它至少在小朋友们手中玩了五千多年了,所以说它是一个老头,原来它只是小朋友手中的一个小玩具,但是,最近陀螺被派上大用场,它快速旋转的时候,它的轴很稳定,尤其是高速旋转的时候,科学家就利用它稳定这个特点,做成陀螺仪,(大屏幕显示陀螺罗盘的心脏讲解它的原理),船或宇宙飞船或卫星,不管它是怎样运动的,这个陀螺只是高速旋转,它都能指向一个方面,用这个方法来定向,这节课,我们就研究到这里。
另外,我给同学们提供一个进一步活动的内容,(一张活动内容表)这里面,我设计了一些小的问题,大家可以回家做,如果你还有新的发现,新的研究,就像今天这样记录下来,如果能写成一篇小论文,那就更好了。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这里来拿活动内容表,希望在家里继续玩陀螺,继续玩得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