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受力分析
《工程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基础及物体受力分析

• 在工程实际中,为求未知约束反力,需依 据已知力应用平衡条件求解。为此,首先 要确定构件(物体)受有多少力的作用以及 各作用力的作用位置和力的方向。这个确 定分析过程称为物体的受力分析。
• 四、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任何二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等值、 反向、共线的,并同时分别作用在这两个 物体上。这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这就是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 五、刚化原理 • 当变形体在已知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时,
若把变形后的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则其 平衡状态保持不变。这个结论称为刚化 原理。
合力,其合力作用点在同一点上,合力的方向 和大小由原两个力为邻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 对角线决定(图1-4)。这个性质称为力的平 行四边形原理。其矢量式为
• 即合力矢R等于二分力F1和F2的矢量和。
图1-4
图1-5
• 推论:作用于刚体上三个相互平衡的力, 若其中二力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此三力 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力的作用线必定 通过汇交点。这个推论被称为三力平衡汇 交定理。
•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三个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
• 力的作用点是指物体承受力的那个部位。两个物体间相互接触时 总占有一定的面积,力总是分布于物体接触面上各点的。当接触 面面积很小时,可近似将微小面积抽象为一个点,这个点称为力 的作用点,该作用力称为集中力;反之,当接触面积不可忽略时, 力在整个接触面上分布作用,此时的作用力称为分布力。分布力 的大小用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来度量,称为载荷集度,用 q(N/cm2)表示。
第一章-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全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1.4 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
三、合力投影定理 若一个力对刚体的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系等效,这个力称为 该力系的合力,该力系中各个力称为这个合力的分力。 合力在某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各分力在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 和。这个关系称为合力投影定理。
设有一力系F1、 F2…、 Fn,其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分 别为Fx1、 Fx2…、 Fxn, Fy1、 Fy2…、 Fyn,该力系的合力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概述
工程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以及构件强度、刚度和 稳定性的科学。
静力学
工程力学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运动学 动力学
第一篇 工程力学基础
是物体间相互的机械作用。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引起 两种效应:
外效应(运动) :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内效应(变形) : 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第一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静力平衡方程
1.0 概述 1.1 静力学基本概念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1.3 分离体和受力图 1.4 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 1.5 力矩、力偶 1.6 力的平移 1.7 平面力系的简化、合力矩定理 1.8 平面力系的平衡方程 1.9 空间力系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2 约束和约束反力
以下为工程实际中常见的 约束类型 及 其反力:
(1) 柔索约束
柔软的绳索、链条、纲丝或皮带等柔性体对物体的约束。
F
T1
T1’
G
G
的约束反力是作用在 接触点,方向沿柔性体轴线,背离被约束物体。是离点而 去的力。
HM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第1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1、销钉 2、构件
(2) 圆柱铰链
A
约束和约束力
FAy
FAx
A
圆柱铰链约束之间的约束力: 通过铰链中心,方向不定,可 用两个正交分力表示,大小未 知。
FAx
FAy
3.
光滑铰链约束
约束和约束力
(3) 固定铰链支座 • 若铰链连接中有一个固定在地面或机架上,则称为固定 铰链支座,简称固定铰支。
例1-3 梁AB自重为P1,电动机
重P2,CD杆自重不计,分别画 出杆CD 和梁AB 的受力图。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2.取梁AB研究 画主动力,画约束力
FAy
P1
P2
FD
FAx
P1
FD
P1
FC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二、受力分析举例
例1-3 续
P1
P2
若杆CD受力画成
FAy
FD FC
FAx
P1
• 注意:不能认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
静力学公理
☆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 此变形体刚化为刚体,其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柔性体(受拉力平衡)
刚化为刚体(仍平衡)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刚体(受压平衡)
柔性体(受压不平衡)
§1.2 约束和约束力
一、约束的概念
FD
P1
几点说明
(1) 对象明确,分离彻底。
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
根据问题的要求,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或几 个相联系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 在明确研究对象之后,必须将其周围的约束全部解除, 单独画出它的简单图形。
(2)不画内力,只画外力。
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及物体的受力分析

取左拱 AC ,其受力图如
图(c)所示
系统整体受力图如图 (d)所示
考虑到左拱AC三个力作用下
平衡,也可按三力平衡汇交定
理画出左拱 AC的受力图,如
图(e)所示
此时整体受力图如图(f) 所示
讨论:若左、右两拱都考 虑自重,如何画出各受力 图?
如图 (g)(h)(i)
【例1-5】 不计自重的梯子放在光滑水 平地面上,画出梯子、梯子 左右两部分与整个系统受力 图.图(a)
公理4 作用与反作用公理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两力的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沿同一直线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公理5 刚化原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如将此变形体变成 刚体(刚化为刚体),则平衡状态保持不变。
柔性体(受拉力平衡)
刚化为刚体(仍平衡)
刚体(受压平衡)
柔性体(受压不能平衡)
7 、正确判断二力构件。
为便于记忆,将上述方法、要点概括为几句话:
研究对象要分离,解除约束代以力; 反力勿按直观画,约束类型是依据; 外力勿丢,内力勿画,作用反作用勿忘。
谢谢!
cbab为二力构件其受力图如图b所示cb系统整体受力图如图d所示其受力图如图c所示ac考虑到左拱三个力作用下平衡也可按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画出左拱的受力图如图e所示acac此时整体受力图如图f所示例15不计自重的梯子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画出梯子梯子左右两部分与整个系统受力梯子左边部分受力图如图c所示梯子右边部分受力图如图d所示整体受力图如图e所示提问
4、受力图上不能再带约束。 即受力图一定要画在分离体上。
5、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一个力,属于外力还是内力,因研究对象的不同,有 可能不同。当物体系统拆开来分析时,原系统的部分 内力,就成为新研究对象的外力。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受力分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和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互相垂直的力的过程,或者将多个力 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这个概念在受力分析中非常重要,让我们能够更好地 理解力的作用。
刚体的平衡
当一个物体内部的所有粒子受到的合力和合力矩都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 态。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平衡条件,分析刚体受力的平衡情况。
力矩的概念与计算
力矩是衡量力在刚体上产生转动效应的物理量。了解力矩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刚体受力状况,并应用于实际的设计问题中。
应用实例与练习题解析
通过一些实际的应用实例和练习题,我们将学习如何应用受力分析的知识来 解决实际问题。这将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我们的设计能 力。
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章受 力分析
受力分析是机械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 方式。本章将介绍受力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静力学与动力学
静力学关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的受力分析,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力的影响。了解这两个 概念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受力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平衡条件与受力分析方法
[工学]《理论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
![[工学]《理论力学》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6385e5331b765ce05081456.png)
4. 刚体: 一级定义: 不变的物体.
在力的作用下, 其内部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 始 终保持
二级定义:
刚体是这样的一种点的集合, 即其上任意
两点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
§1-2 静力学公理
公理一: 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合力矢等于二力矢的几何和)
F1
A
FR
FR F1 F2
F2
公理二: 二力平衡公理
注意: 不平行三力 共面汇交仅
是平衡的必要条件.
F3
C
FR
F3
公理四: 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存在, 两力等值、反向、共线, 且 分别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 公理五: 刚化公理 变形体在某一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 若将此变形体硬化为刚 体, 则平衡的状态保持不变.
( 2 ) 诸物体若以光滑铰链连接, 则每一个物体在铰链处 受到的约束反力应理解为铰链对此物体的力, 而不要笼 统理解为物体之间的‘ 相互作用力’. 这一点, 在铰链 连接三个和三个以上的物体时, 以及铰链本身承受外载 荷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
F F ' F1
A B
加一对平 衡力
F
A
减一对平 衡力
F1
F 减一对平
衡力 加一对平 衡力
'
F
A
B
'
B
F
推论二: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设处于平衡的刚体受三个力的作用, 若其中两个力的作 用线汇交于一点, 则此三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第三力也 汇交于同一点.
B
F2
F1
A
O C
F3
F2 F2 F1
A O B
2019/2/16
第一章静力学基本概念和物体受力分析

静力学——研究作用于物体上的力及其平衡的一般规律。
平衡——是指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处于静止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工程上一般把惯性系固结在地球上,研究物 体相对于地球的平衡问题。
静力学研究以下三个问题:
一、物体的受力分析 二、讨论力系的简化, 三、建立力系的平衡条件。
注意:
(1)表明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
(2)揭示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是分析物体之间 受力的常用原则。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因此,不能 相互平衡。
1.3 约束和约束力 受力分析
1.3.1 基本概念
主动力: 能主动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如重 力、人力、载荷。
推即理1:力的平移定理
等效
B
AF
M F
B
M = MB( F )
A
B
AF
分解 合成
M F
B A
M = MB( F )
用于分析任意力系的简化、讨论力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1. 2 静力学基本原理
1.2.3 加减平衡力系公理
推理1:力的平移定理
攻丝
攻丝不允许单手操作
F’
F F
绞杠
丝锥
1. 2 静力学基本原理
F2
O
O
FR
F2
合力的大小与方向与分力次序无关。
(2)这个公理表明了最简单力系的简 化规律,它是复杂力系简化的基础,也 是力分解的基础。
或 FR
O
F1
F2
Fy
F
Fx
1. 2 静力学基本原理
1.2.2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判断题1 .力是滑动矢量,可沿作用线移动。
()2. 凡矢量都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3 .凡是在二力作用下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4. 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5. 凡是合力都比分力大。
()6. 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7.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填空题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2 .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力,,。
3. 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合力位于。
三、选择题1 .在下述公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二力平衡公理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C.加减平衡力系原理D力的可传性TE作用与反作用定律2. 图示受力分析中,G是地球对物体A的引力,T是绳子受到的拉力,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是()。
A「与GBT与GCG与G DT 与G3 .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若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B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C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或一个力偶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四、作图题1. 试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
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a)( b)B CA P(d) (c)DCW DWAB 30 (e)2. 试画出图示系统中系统及各构件的受力图。
假设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图中未画出重力的构件其自重均不考虑。
P1AP2B(a)(e)AC(d)PDFAAW(f)(g)abc题11图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判断题1•两个力F i 、F 2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
()2•两个力F i 、F 2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同一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3•力在某投影轴方向的分力总是与该力在该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4.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中,选择的两个投影轴不一定要满足垂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非题
(1) 凡是合力都比分力要大。
( )
(2) 力是滑动矢量,可沿作用线移动。
( )
(3) 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同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
( )
(4) 只要两个力是相等的,这两个力就等效。
( )
(5) 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的两个力,都是二平衡力。
( )
(6) 对任意给定的力系,都可以按照加减平衡力系原理,加上或减去任意的平衡力系而不改变原力系的作用效果。
( )
(7) 按平行四边形法则,图示两个力的合力可以写成R=F1+F2,而不能写为|R|=|F1|+|F2|。
( )
(8)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样是一对平衡力,因为它也满足了二力平衡条件中所说的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沿同一直线。
( )
(9) 柔索类约束反力,其作用线沿柔索,其指向沿离开柔索方向而不能任意假定。
( )
(10) 只要是两点受力的刚体,均为二力构件。
( )
(11)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表明:作用在物体上汇交于一点的三个力必是平衡力系。
( )
选择题
(1) 二力平衡条件的适用范围是( )。
A.刚体;
B.刚体系统;
C.变形体;
D.任何物体或物体系统。
(2)力的可传性( )。
A.适用于同一刚体;
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
C.适用于刚体系统;
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统。
(3) 按力的可传递性原理,将作用于构件AC上的力F沿其作用线移到构件BC上,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以ACB整体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时可以;
B. 分别以AC、BC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时可以;
C. 不论研究对象如何,对平衡方程都无影响。
D. 不论研究对象如何,对平衡方程都有影响。
(4) 如果力R是两力的合力,用矢量方程表示为R=F1+ F2 ,其大小之间的关系为( )。
A.必有R=F1+F2 ;
B.不可能有R=F1+F2 ;
C.必有R>F1,R>F2;
D.可能有R<F1,R<F2。
(5)力的可传性( )。
A.适用于同一刚体;
B.适用于刚体和变形体;
C.适用于刚体系统;
D.既适用于单个刚体,又适用于刚体系统。
受力分析
题图结构由四根直杆铰接构成。
A、B为固定支座,各杆重量不计。
试确定支座A、B的约束反力的作用线位置(不必计算),并画在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