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安全施肥技术
茶园高效安全施药技术要点

茶园高效安全施药技术要点一、合理选用农药用于茶叶生产的化学农药应选对目标病虫防效好、降解速度快或中等、对人畜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低、在鲜叶加工过程中易于挥发降解、泡茶时在茶汤中的浸出率低、对茶叶品质无异味和残臭、对茶树无药害的。
首先应禁用DDT、666、1605、甲基1605、甲胺磷、乙酰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氯菊酯、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并根据茶叶中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合理选用辛硫磷、马拉硫磷、敌敌畏、乐果、毒死蜱、亚胺硫磷、万灵、溴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功夫菊酯、巴丹、除虫脲、优乐得、鱼藤酮、吡虫啉、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草甘磷、克螨特等。
二、严格按农药安全使用准则应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作用准则,包括农药品种、使用剂量、最多使用次数、施药后的安全间隔期。
根据防治对象选用农药品种,并按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中规定农药使用剂量和农药产品说明及试验、示范结果确定有效剂量。
绝大多数农药在每季最多使用次数一般仅一次。
应提倡尽量少用农药和轮换使用农药。
因农药在茶叶中的残留量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时间愈长,残留量愈低。
可以根据农药的降解速度结合农药的慢性毒性程度和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确定该农药在茶树上喷药后的安全间隔期。
按现行茶园中适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其安全间隔期一般要7-10天以上,有的要14天。
三、提高农药使用技术目前茶叶生产中农药使用技术还较落后,表现为施药的机械性能较差,喷出的药液雾漏大,单位面积茶园的喷施药液量大。
要提高农药使用技术主要包括:1、讲究农药配制技术,应注意水的质量,严格掌握加水倍数,重视加水方法、准确地用量筒和量杯取液体农药商品,固体可湿性粉剂应准确称量。
2、合理选用施用方法,目前喷雾的方法有常量喷雾、低容量喷雾和超低量喷雾。
前二种较常用。
每亩用药液量分别为50-75升和7-15升。
因每亩用药液改变,其稀释倍数要相应提高,应创造条件、应用超低量喷雾技术。
茶园管理--怎样防止茶树的肥害

茶园管理--怎样防止茶树的肥害
在茶树的种植过程中不仅仅是因为土壤的贫瘠会影响茶树的生长,由于施肥技术不当,常引起茶树肥害。
我们不仅要了解正确的施肥技术,要了解怎样防止茶树的肥害。
(1)叶面肥害:由于根外施肥技术不当或直接在树冠面上撒施肥料所造成。
叶片开始失去光泽变黄,然后赤枯而脱落。
因此,进行根外施肥应注意肥液溶度和控制用量。
土壤施肥不要将肥料直接撒施或浇施在树冠上。
易挥发的肥料和碱性肥料不要放在茶树树冠旁,以免氨气的熏蒸而受害。
(2)根部肥害:贴根施用大量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料会造成根部细胞的反渗而伤根,加上有机肥腐熟发酵时伴随着产生大量热量,使土壤中热量聚升,茶树受热致伤,发黑腐烂,从而影响到地上部生长,幼年茶树甚至整株死亡。
所以,有机肥料必须经堆积腐熟后才能施用,并注意一次用量切勿过多。
同样,施用超量的商品肥也易引起肥害。
茶园的施肥技术

茶园的施肥技术
1、茶园施肥的原则
茶园施肥的原则有:一、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二、以氮肥为主,氮、磷、钾三要素相配合,注意全肥;三、重视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四、合理施肥;
五、以根际施肥为主,根际施肥与根外施肥相结合。
2、茶园施肥技术
茶园施肥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掌握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
就基肥来说,以秋末冬初为宜。
在茶树地上部分停滞生长或封园停产之后,施用基肥越早越好。
追肥是在茶树生长季节分次施用,根据茶树一年内生长发育需要和其规律性,结合茶园长势、土壤性能,一般幼龄茶树每年施1次,壮龄茶树每年3次。
施用追肥的时期一般是在每季茶或每轮茶的萌发初期。
茶园施肥分别采取穴施、沟施、撒施和根外追肥的方法。
穴施是一种集中施肥、经济用肥的方法。
试用于茶树种植后,茶树分枝还没有封闭株距前采用。
在幼龄茶树的两茶株之间,离茶树10至30厘米深即可;坡地茶园施追肥,春季沟开上方,夏季沟开下方,轮换进行;施用追肥后要及时盖土。
撒施只在已经封闭或接近封闭的茶园进行,因茶行土壤中已布满根系,所以每次施用量也较多,一般在土壤中比较湿润的季节追肥时使用。
为避免引起伤害,要注意根外施肥的浓度。
一般硫酸铵
为0.5-1%左右,过磷酸钙1-2%。
根外追肥用的过磷酸钙需先浸泡1-2施肥对茶叶增产有很好的作用,但要充分发挥其经济效果,必须与合理采摘、茶园灌溉、土壤耕锄等农技措施结合进行。
不论用什么方法施肥,都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以减少肥料的流失和杂草争取。
茶园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

茶园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茶叶是我国传统的优质农产品之一,而茶园土壤的改良和合理肥料施用技术对于茶叶的生长和品质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茶园土壤改良和肥料施用技术的相关知识,帮助茶农提高产量和茶叶品质。
一、茶园土壤改良技术1.1 有机质添加茶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对茶叶生长非常关键。
有机质的添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
常见的有机质添加物有农家肥、腐熟的畜禽粪便等。
在茶园的土壤上施加适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1.2 矿质添加茶叶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养分,如氮、磷、钾等。
可以通过适当的矿质添加来满足植物的需求。
常见的矿质添加物有磷酸二铵、砂糖磷钙、硫酸钾等,根据土壤分析结果和茶叶生长的需要来合理选择添加物。
1.3 酸碱调节茶叶生长对土壤pH值有一定的要求。
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茶叶养分的吸收和利用。
可以通过添加石灰、硫酸等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使其处于适宜的范围内。
具体的调节方法需要根据土壤pH值进行合理判断。
二、茶园肥料施用技术2.1 施肥时机茶园的肥料施用时机要掌握得当,以适应茶叶生长的需要。
一般来说,茶树生长旺盛的时期是春季和秋季,这两个时期是施肥的关键时机。
春季施肥可以促进茶叶生长,秋季施肥可以提高芽叶的品质。
2.2 施肥量和施肥比例茶园施肥的量和比例应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茶叶的生长需求来确定。
过量施肥会导致茶树生长过旺,不利于芽叶的产生,而过少施肥则会导致茶叶的养分不足。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平衡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施肥比例,保持合理的养分供应。
2.3 施肥方法茶园的施肥方法应具体根据土壤和茶叶的特点来选择。
常见的施肥方法有基肥施用、穴施、追肥等。
基肥施用一般在种植前进行,穴施是在茶树旁挖坑施肥,追肥则是在茶树生长期间进行补充养分。
2.4 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使用有机肥和化肥能够互补优势,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茶树栽培技术施肥与病虫害防治

茶树栽培技术施肥与病虫害防治茶树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栽培技术、施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对于茶叶的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树的栽培技术、施肥方法以及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一、茶树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和改良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pH值应在4.5-6.5之间。
选择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种植茶树,并进行土壤改良,通常可添加腐叶土、腐熟沼液等有机肥料来增加土壤肥力。
2. 树种选择和栽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进行栽培。
栽植时要注意株距和行距的合理设置,一般株距为1-1.2米,行距为1.2-1.5米。
3. 浇水和排水茶树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对于排水要求也很高。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并保持土壤湿润,但要避免茶树长时间积水。
4. 剪枝和修剪茶树生长期间,需要进行定期的剪枝和修剪,以保持树形良好、促进侧枝分枝和茶叶的生长。
二、茶树施肥方法1. 基肥施用茶树基肥在茶树生长的初期施用,一般采用有机肥或复合肥进行施用。
基肥施用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和为茶树的正常生长提供养分。
2. 追肥施用茶树追肥是在生长季节定期追加养分,以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和丰产。
追肥一般每季度进行1-2次,施用速效肥料或叶面肥料更为适宜。
3. 叶面喷肥叶面喷肥可以通过茶树叶片吸收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
叶面喷肥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避免高温时段进行喷肥。
三、病虫害防治1. 茶青虫防治茶青虫是茶树的重要害虫之一,可通过喷洒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茶青虫的成虫一般在茶树靠近水源的地方滞留较多,可针对这些地方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2. 茶蚜防治茶蚜主要危害茶树的嫩叶,大量危害可导致茶树叶片干枯。
可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洒防治,同时要注意疏除病虫源,保持茶园清洁。
3. 病害防治茶树的常见病害有茶多病、锈病等,可使用药剂进行喷洒防治。
此外,合理的田间管理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方法,如及时清除病叶、排水等。
总之,茶树的栽培技术、施肥方法和病虫害防治对于茶叶的生产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茶园肥料用量及施用方法

茶园肥料用量及施用方法
肥料用量:肥料的用量视不同树龄、土壤肥力、不同生产管理水平的茶园而定。
一般幼龄茶树比生长旺盛的成龄茶树施用量少;土地肥沃的茶园施肥量可少些。
生产茶园施肥量可根据茶叶生产量而定,一般每增施1公斤的N素,鲜叶可增产12至40公斤。
基肥与追肥的比例:视肥的种类而定,有机肥作基肥其施用比例应大于8O%;腐熟水肥作追肥,施用比例为2O%;施用无机肥,则基肥、追肥比例为4:6。
次数与时间:茶树在一年中对营养需求量不一致,对N 素的吸收以4至11月较多,而P的吸收主要在4至7月,K的吸收以7至9月为最多。
中部茶区基肥一般9至11月施用;南部茶区,茶芽轮次多,到12月上旬停采后才施用。
基肥一般一次施完;追肥一般分2至4次,施用量上应采用”前多后少”的原则,才能增产春茶。
采摘旺季的南部茶区追肥次数可适当增加。
第一次施”催芽肥”,在春芽萌动前一周施用,用量约4O%至50%;第二次在4至5月上旬施用,用量约10%至15%;第三次在6至7月上旬施用,用量约15%;第四次在8至9月施用,用量约20%至30%。
施肥方法:基肥多为土杂肥,体积大,分解慢,一般用开沟深施,深度约20至30厘米,追肥多施化学速效肥或水肥,可开浅沟或穴施,如在雨天或雨前施用,可在茶行中均匀撒施,但必须注意不能撒在茶树冠面上,以防烧坏茶树。
- 1 -。
茶园施肥时间、数量与方法

茶园肥料施用指南:时间、数量、方法
茶叶是世界闻名的优质农产品,而茶园的施肥是影响茶叶品质和产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正确的施肥时间、数量和方法,可以提高茶叶的营养含量和抗病能力,进而增加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茶园施肥的指导原则。
1. 施肥时间
茶园施肥的最佳时机是在春季和夏季,即3月至7月。
春季是茶树生长的关键季节之一,此时需要大量的养分来维持新芽的生长。
夏季是茶树极易发生植株虫害和病害的季节,通过适当的施肥可以增强茶树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
2. 施肥数量
茶园施肥数量应根据当地的土壤质量、气候和茶树的生长情况来定。
一般来说,每亩茶园每年需要施肥200-300公斤左右,可分多次投放,以确保养分的持续供应。
3. 施肥方法
茶园施肥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有基肥、追肥、叶面施肥和树干喷肥等。
其中基肥是最重要的一种,可以为茶树提供短期和长期的营养供应。
追肥则是在茶树生长过程中补充营养,建议选择有机肥或者复合肥进行追肥。
叶面施肥和树干喷肥则可以直接供给茶树所需的养分,增强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茶园施肥的时间、数量和方法对茶叶的品质和产量有
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茶农们应该根据当地的土壤质量、气候、茶树生
长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并严格按照指导原则进行施肥。
这样才能让茶园保持健康和茁壮,产出更优质的茶叶。
运用科学的施肥技术进行茶园施肥

茶园施肥茶树需肥规律、灵活掌握茶园施肥原则,运用科学的施肥技术,达到高产优质的栽培效果。
一茶树营养特点(一)营养的连续性需肥的连续性是茶树营养特点之一。
(二) 营养的阶段性茶树幼年期生长迅速,以营养生长为主导,对养分的吸收能力强。
此时施肥要适当增加P、K肥,促进根系和茎秆生长。
青壮年期的茶树,前期吸肥能力强,需肥多,适当增施氮肥,以促进树冠不断扩大并抑制花芽形成,对高产优质至关重要。
到中、后期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达到盛期,仍然以氮肥为主。
到了衰老期,需肥量就逐渐减少。
(三) 营养的集中性在中亚热带,每年的4 - 9月为茶树地上部分生长最旺盛期,吸收的养分占全年的65-70%,而10-竖年3月地上部分生长相对休止,吸收量占全年的30-35%。
例如春茶期间(4月中旬-5月上旬),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量是总吸收量的55-60%。
因此春茶采摘后必须采取各种追肥措施。
二营养元素对茶树生育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氮素种类: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还有些简单的有机氮(尿素)。
施用铵态氮的茶树生育良好。
(二)P占茶树整株干重的0.3 - 0.5%。
各器官中P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芽> 嫩叶> 根> 茎吸收量随时间而异:6-9月吸收强度大,其中7-8月是吸收高峰期P肥的作用:●促进幼苗的根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增加开花率和结实率●增加叶片的中的多酚含量,对绿、红茶品质提高有好处●提高茶叶的水浸出物和咖啡碱的含量(三)K占茶树整株干重的0.5 – 1.0%。
各器官中P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是:芽> 老叶和根> 茎吸收量在4-10月最大。
K肥的作用:●提高茶树抗旱和抗寒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茶树云纹叶枯病、炭疽病与茶树体内低钾有关。
●增施K肥可以增加叶片中的氨基酸含量。
三施肥原则1、重施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茶园施用的有机肥主要有:厩肥、饼肥、人粪尿、腐殖酸类肥和绿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园安全施肥技术省农科院土肥所副研究员林琼一、茶树需肥特性茶树多年生、一年多次采叶的作物。
与一般农作物相比,茶树的营养需求表现为喜铵、聚铝、低氯和嫌钙;在养分吸收利用方面表现有明显的持续性、阶段性、季节性。
1.氮肥我们知道氮是蛋白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施用氮肥能促进营养生长,提高茶叶产量;氮素能提高茶叶氨基酸、蛋白质、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绿茶品质,但是过量氮不利于茶多酚合成而影响红茶品质。
土壤中茶树可直接吸收利用的无机氮主要有硝态氮和铵态氮,茶树对土壤中的铵态氮优先吸收利用,适当铵硝比有利茶树生长和品质提高。
因此,我们说茶树具有喜铵性。
氮在茶树叶片的分布有以下特点,幼叶的含氮量高于老叶,而在不同的季节茶叶含氮量也有区别,表现为春茶>夏茶>秋茶。
缺氮诊断:氮在植物体内具有移动性,因此,植株缺氮首先表现在老叶上,茶树的具体表现为:新叶小薄、对夹叶增多,老叶黄化、无光泽叶脉叶柄逐渐呈现棕色。
2.磷肥相对于氮肥,茶树对磷的需要量较少。
磷有利于多酚物质形成而提高红茶品质。
相对其它作物,茶树对土壤缓效性磷肥的利用能力很强,能够利用Al-p和Fe-P。
3.钾肥对茶树抗旱、抗寒及抗病有良好作用,吴洵等研究表明,茶苗施钾后抗炭疽病侵染力大为提高。
钾被成为品质元素,茶树施钾能提高茶叶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改善红茶汤色。
张文锦的研究表明钾与乌龙茶品质关系密切。
缺钾诊断:新叶细长退绿,老叶叶尖黄化,节间变长。
随着缺钾程度的发展,老叶叶缘出现褐色坏死尖端和斑点。
4.NPK元素对茶叶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可归纳为:对产量影响为氮>磷>钾。
而对品质影响,绿茶与氮最为密切,红茶与磷最为密切,乌龙茶则与钾关系密切。
5.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以外,镁、硫、锌、锰等中微量元素也是茶树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
镁可提高茶叶叶绿素与氨基酸含量,有利绿茶品质的提高。
乌龙茶施镁可提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含量。
而锌、硫与茶叶氨基酸含量关系密切,生产绿茶喷锌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缺镁诊断:缺镁主要表现在老叶上,初期主脉附近“V”形黄斑,进一步发展出现“鱼骨”形脉间失绿、叶缘失绿和坏死。
二、福建茶园土壤状况我省茶园土壤酸化明显,调查显示pH低于4.5的土样占总数的36%,更有5%的土样pH低于4.0。
茶园有机质含量不高,局部偏低,全省平均仅1.87%,而地处闽南的安溪茶园土壤有机质平均仅为1.47%。
虽然近几年来由于种茶效益提高,茶园施肥水平明显提高,但茶园全量N、P、K总体缺乏,P累积,K亏缺严重。
调查表明,茶园土壤全氮全钾分别有56%、75%样品处于缺乏水平,而全磷仅26%样品低于临界值。
土壤速效养分与施肥关系最为密切,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NP累积明显,K亏缺仍然严重。
有效P、K分别有44%、61%样品低于临界值,而N仅9%低于临界值,这与茶农偏施氮肥不无关系。
由于气候条件等原因,茶园土壤Ca、Mg淋失严重,我省有72%土样的交换镁<30mg/kg,缺镁普遍。
微量元素和污染重金属状况调查表明,我省茶园土壤硼、锰的茶树生长必须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全都低于土壤背景值,特别是硼的缺乏更为严重。
而砷、镉、铅污染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三、当前茶园土壤及施肥存在问题1.不平衡施肥,盲目过量施肥。
其中不平衡施肥全省茶区均有存在,铁观音茶区偏向施用15-15-15的通用高浓度复合肥,而绿茶产区偏向于施用尿素及过钙,很少施用钾肥。
而盲目过量施肥主要在安溪、华安等铁观音茶区表现最为突出,部分茶园施肥量高达每亩60~100kg纯氮,大大超过推荐25~35kg/亩的合理施肥量。
2.施肥方法不当。
因为劳动力紧张等因素,茶园施肥往往以撒施为主,茶农选择雨前撒施化肥,利用降雨将化肥溶解并带入土壤。
氮挥发、径流损失等是撒施肥料利用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撒施肥料特别是磷肥导致表层土壤养分富集,不利根系吸收,又因为根系的向肥性导致根系上浮,茶树容易遭受旱害寒害。
3.有机肥施用不足。
调查表明,我省茶园平均每年每公顷有机肥施用量为7.85吨,略高于水稻。
研究表明,要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每年每公顷必须投入25~30吨有机肥,茶园有机肥投入远未达标。
有机肥施用不足直接导致土壤有机质下降,而有机质-土壤肥力的核心,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缺乏有机质将导致土壤结构恶化、保水保肥性降低、微生物、酶等活性下降、土壤缓冲性能降低等后果。
4.土壤过度酸化。
茶树是喜酸性土壤的作物,其生长的土壤必须是酸性土壤,而其根系分泌的大量有机酸等原因更是加剧了土壤酸化程度。
但我省部分茶园土壤出现过度酸化现象与过量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不无关系。
我们研究表明,土壤碱解氮含量与土壤pH成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而有机质对酸碱具有缓冲性,茶园土壤有机偏低,缓冲性降低也间接影响土壤的酸化。
5.强酸性土壤氮、磷、硼等肥效降低,影响茶树生长,导致产量与品质下降。
强酸条件下部分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下降。
随着酸度的提高,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提高,促进作物对污染重金属元素的吸收。
四、安全施肥关键技术1.各种肥料的施用(1)重视有机肥的施用常用有机肥品种有饼肥、作物秸秆、禽畜粪便、草炭、沼渣、土杂肥、堆肥及商品有机肥等。
具体施用上可按土壤特性进行选择,粘性土壤,有机质丰富的茶园可选用饼肥等;而砂性土壤,有机质缺乏的茶园可选用有机质含量高的秸秆、绿肥等。
有机肥肥效慢,一般做基肥于每年10~11月秋茶结束后尽早施用。
用量上以氮素养分来计算,以有机肥形式施入土壤的氮量要占全年施肥量30~40%。
施用方法上一般作基肥结合翻耕进行沟施。
施用有机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腐熟无害化处理;选用合格有机肥,禁止施用垃圾肥、污泥肥等有机肥;配合磷肥施用可提高磷肥效率。
(2)氮肥施用氮肥是三大元素中对茶叶产量影响最大的元素,因此科学施用氮肥极为关键。
成龄茶园氮肥用量可以采用以产定氮的办法确定。
一般可按普通茶园每采收100公斤干毛茶施用12.5kg纯氮(包含有机肥)计算,高产茶园可按每采收100公斤干毛茶施用15kg纯氮计算,而全年采收一芽一叶的嫩采名优茶园,由于产量低,嫩叶含氮量高,可按每采收100公斤干毛茶施用25~30kg纯氮技术。
2~3年生幼龄茶园可根据长势每亩施用3~6kg纯氮。
氮肥分配上一般按基肥:追肥=3:7,追肥分配根据不同茶类分为:绿茶、红茶的春肥:夏肥:秋肥为40:30:30,乌龙茶的春肥:夏肥:秋肥为40:20:40。
氮肥特别是尿素、碳铵等氮肥应适当深施或覆土,尽量避免表面撒施。
尿素避免大雨来临之前施用,否则容易产生淋失。
碳铵、磷铵等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施。
茶树具有喜铵性,选用铵态氮肥、尿素等氮肥品种。
不用或慎用氯化铵。
过量氮肥对红茶品质产生不良影响,红茶应适当减少氮肥的施用,绿茶反之。
(3)磷肥施用常用磷肥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磷铵、硝酸磷肥及含磷复混肥等,用量上一般根据氮肥用量按一定比例来确定磷肥用量。
幼龄茶园可按N:P2O5=2:1施用,成龄茶园可按3:1或4:1施用。
绿茶可适当减少磷肥用量。
磷肥应采用沟施等集中施肥方式,作基肥和有机肥配施效果更佳。
磷肥含有不同数量的镉等重金属元素,我省茶园土壤磷素普遍累积,因此,一般茶园P2O5用量5~10kg即可。
(4)钾肥施用钾肥用量也是根据氮肥用量按一定比例确定,一般幼龄茶园可按N:K2O=2:1施用,成龄茶园可按3:1施用。
当土壤交换性钾含量低于70~80毫克/千克时,茶园处于缺钾状态,用量可提高到K2O15千克/亩。
茶树施用钾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应,增产效果乌龙茶>绿茶>红茶;钾与乌龙茶品质关系最为密切,乌龙茶可适当提高钾肥用量。
(5)K+对茶树吸收NH4-、Mg+具有拮抗作用,因此,钾肥不可过量施用。
茶树对氯例子敏感,应该慎用氯化钾,成龄茶园可施用氯化钾15千克/亩,在幼龄茶园、苗圃地等一般只适用硫酸钾。
(6)氮磷钾配比对于成龄采摘茶园,土壤磷、钾含量高于临界水平的可按N:P2O5:K2O=1:0.15~0.25:0.25施用,成龄茶园土壤磷钾低于临界水平可按N:P2O5:K2O=3:1:1~1.5施用。
幼龄茶园以构建健壮树体为主可按N:P2O5:K2O=2:1:1施肥。
不同茶类对茶青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应针对其特点对氮磷钾配比进行适当调整:绿茶适当增加氮肥比例,以利提高氨基酸含量。
红茶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肥比例,以降低氨酚比,有利红茶品质形成。
乌龙茶适当增加钾肥比例,增加其香气。
(7)硫镁肥施用当土壤交换性镁含量低于40mg/kg时,应施用镁肥,用量(氧化镁)2~3千克/亩。
茶园常用镁肥品种有硫酸钾镁肥、钙镁磷肥、白云石粉等。
茶园土壤酸性较强,有些茶园还可能缺硫,可以通过施用含硫的肥料来补充。
茶园常用的含硫肥料有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等。
8.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虽然茶树所需的锌、硼等微量元素的数量较少,但其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不可忽视,我省茶园土壤锌、硼等微量元素缺乏较为常见,必须引起重视。
锌肥、硼肥、锰肥、铜肥等,可用作基肥或追肥。
进行土壤施用时的用量为硫酸锌0.7~1千克/亩,硫酸锰1~2千克/亩,硫酸铜0.3~0.5千克/亩,硼砂0.2~0.3千克/亩。
微肥施用必须根据土壤测试或植株诊断进行,不可盲目施用!(9)过度酸化茶园改良当茶园土壤pH<4.5时就对茶树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应该通过一定的改良措施进行纠正,通常可用每亩施用25~50kg过100~200白云石粉。
施用稻草等秸秆对茶园土壤酸化也有改良作用。
2.施肥方法(1)穴施主要用在幼龄茶园中。
茶树种植后,茶树分枝还没有封闭前采用。
在幼龄茶树的两茶株之间,离茶树10厘米左右的地方开穴,成龄茶树则开在茶株的两边,离茶树的距离,以树冠宽度为标准。
开穴的部位要轮换。
(2)沟施是茶园施肥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基肥和追肥的沟施方法不同。
基肥开沟约20至30厘米深,追肥开沟10厘米左右;坡地茶园施追肥,春季沟开上方,夏季沟开下方,轮换进行;施用追肥后要及时盖土。
(3)根外施肥又叫叶面施肥,是把化学肥料或微量元素的稀释液喷洒在叶面,经叶子气孔被植株吸收利用的一种施肥方法。
(4)撒施采用将肥料直接撒在土壤表面的撒施方式施肥,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是一种不经济的施肥方式,尽量不采用。
(5)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有滴灌、渗灌施肥,具有水肥耦合等高效、方便的优点,是一种节肥节水施肥技术,有条件的茶园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