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件《空气》
科粤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2.1 空气的成分 课件

8、拓展(二)
在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时,在 集气瓶外引燃红磷,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 固体--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 中会污染空气。在插入橡胶塞时,若操作不 当,还会造成测量误差。如何改进该实验, 可以达到既能消除污染,又能使实验结果准 确呢?
交 流、讨论
实验时,什么情况下,测得氧 气的体积小于空气体积的1/5
6、解释原因
红磷燃烧消耗了氧气(O2),生 成固体五氧化二磷(P2O5),几乎不 占体积,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冷却 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大气压把水压 进集气瓶,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氧气 体积。
7、实验结论
①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②文字表达式:
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P + O2 点燃
约占1/5 约占4/5
稀有气体 0.94%
其余1%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 和杂质 0.03%
舍
勒
(1742—1786)
瑞典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 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
普 利 斯 特 里 (1733—1804)
英国化学家,自学成才的气体化学大师。
拉
瓦
(1743—1794)
锡
法国化学家,他建立燃料燃烧理论,创立了化 学物质分类新体系,开创了化学发展新纪元。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氧气的过程: 科学家的故事
化学家舍勒和普利斯特里早在18世纪 就先后独立地发现了氧气,但由于受 “燃素理论”的影响(即认为一切可 以燃烧的物质都是由灰和“燃素”组 成的,物质燃烧后剩下的是灰,而燃 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散逸到空气中 去了),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研究成 果。根据“燃素理论”推知,燃烧后 物质的质量应该减轻,但法国化学家 拉瓦锡在研究磷以及一些金属燃烧时, 做了大量定量实验,实验的结果都与 “燃素理论”相违背。他大胆质疑, 尊重实验事实,进行深入研究,克服 重重阻力,击破了“燃素理论”,真 正发现了氧气。
初中化学 空气

§2.1空气【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能用实验探究空气的成分,说明是混合物;(2).了解空气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3).了解空气中各成分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4).了解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保持空气洁净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1).学会实验室研究氧气在空气中含量的实验,并理解各项注意点;(2).学会实验方法“捕捉”空气,采集空气样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关心空气质量,自觉保护大气环境的良好习惯与责任感;(2).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思想4、学习重点与难点:(1).空气的成分与探究空气成分的实验方法;(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原理【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实验--讨论--归纳【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鱼儿生活在海洋中,人类也生活在一个海洋中---空气1.你对空气了解多少?2.你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吗?3.你能"捕捉"到空气吗?一、试验探究空气的成分: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原理:点燃(1)化学原理:红磷(P)+氧气(O2)——→五氧化二磷(P2O5)我们选择能和空气中氧气起反应,而不跟氮气及其他气体起反应的固体物质磷,利用氧气跟磷反应生成另一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使密封容器中气体的量减少,减少的量恰好是氧气的量,引起密闭容器中的气体压强减少,外面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集气瓶中。
(2)实验装置:其他相似的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a.点燃红磷后,打开止水夹前观察到红磷燃烧,发出_________,产生大量的_____,放出大量热;b.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白烟消失,烧杯中的水进入_________,其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c.等反应结束后,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发现立即______,说明集气瓶中不含有氧气,剩余的气体基本上都是氮气了。
试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题讨论:a.实验中为什么要使用磷,而不用木炭?如果还是要利用木炭燃烧来完成实验,我们该怎样改进?如果用铜呢?b.为什么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为什么等到冷却到室温后才打开止水夹?c.某同学进行该实验中,发现实验结果进入集气瓶中液体体积远不足1/5,为什么?d.这个实验同时氮气有哪些性质?2.空气的成分:(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来分,约是:(2)空气的主要成分一般是比较固定的。
初三化学上册课件-空气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课题分析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并不是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节课我们选择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学习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天然物质;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护空气(污染与保护)。
本课题教学是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可以说不存在什么教学难点。
本课题主要研究空气的成分及空气污染的有关知识。
小学自然课中学过有关空气的知识,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从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整体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2)学习运用观察、实验、收集资料,从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总结等方法获取信息;(3)运用分析、对比、归纳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逐步树立关注社会,热爱自然并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初三化学(人教版)《空气(第一课时)》【教案匹配版】最新国家级中小学精品课程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丹尼尔·卢瑟福 (1749—1819)
发现空气中 存在氮气。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英国化学家 普利斯特里 (1733—1804)
瑞典化学家 舍勒
(1742—1786)
发现空气 中存在氧气, 并制得氧气。
由于被传统 的燃素说所束缚, 并没有定量的测 出空气中氮气和 氧气的含量。
【实验步骤】
(1)实验前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确认 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2)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3)向燃烧匙中加入足量的红磷。 (4)在空气中点燃红磷。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实验步骤】
(5)将燃着的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预先 放入了一定量的水),并迅速塞紧瓶塞。
反应
装置
红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装置
燃烧匙
弹簧夹
初中化学
红磷 水
滴有 红墨水的水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模拟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氧气的体积。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初三上册
科学家们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史
1892年,英国物理学家雷利发现
他怀疑从空气中分密离出度来 的含氮氮得化到气合的中物氮可分气能解 还含1有.2尚505未g被/L 发 现从氧的气空较留气下中重的分的氮离气气出体。1.2572 g/L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成分探究的改进实验PPT

实验 装置
实验 原理
利用红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 中的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 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 器内水的体积即为减少的氧气的体积。
6
红磷; ②装置必须密封; ③完全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④插入燃烧匙的速度要快; ⑤弹簧夹要夹紧; ⑥塞塞子要迅速; ⑦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 ⑧实验所用药品一般为红磷,不能用硫 、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 实验
观 察 与 思 考
为了搞清楚空 气的成分,很 多科学家致力 于这方面的研 究,其中最有 名的就是法国 化学家拉瓦锡 做的实验。
思 考
拉瓦锡是如何进 行上述两个实验 的呢?通过上述 两个实验,拉瓦 锡又得出了怎样 的结论?
2
拉瓦锡探究空气成分的 实验
实验一
实验步骤
把少量汞放在密闭 的容器里连续加热 12天。
9
探究空气成分的改进实验
1.实验原理
点燃
白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
利用热水浴给白磷加热,白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 氧气,使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注射器 读数减小的值即为整个装置中减少的氧气的体积,可以通过 注射器读数准确的读取。
10
探究空气成分的改进实验
2.实验仪器
铁架台(带 铁夹)、大 试管、橡胶 塞、导管、 注射器、镊 子、小刀、 滤纸、大烧 杯
3.实验操作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向大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白磷,塞进塞子,固定装 置;3.向大烧杯中加入适 量的热水,进行加热,观 察现象;4.反应完成后将 热水换成冷水观察现象, 并记录注射器的读数。
11
探究空气成分的改进实验
4.实验现象 1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 2 当燃烧完成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再放入冷水中,注射器活 塞慢慢向里移动。
初中化学课件《空气

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减少污染物排放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使用清洁 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 施,减少各种污染物的排放。
严格环境法规
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环境法规, 对超标排放的企业进行惩罚, 推动企业进行环保改造。
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减少私家车出行,从而降低交 通污染物的排放。
提高环境意识
氮气含量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约占78.1%。
二氧化碳含量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相对 较低,约为0.03%。
其他气体含量
其他气体如稀有气体、水蒸气 等在空气中的含量较低。
02
空气的性质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总结词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周围的大气层中充满了空气,它是地球表 面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
空气的组成成分
01
02
03
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呼吸作用 的主要来源,约占空气总 量的20%。
氮气
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 气体,约占空气总量的 78%。
其他气体
空气中还含有少量二氧化 碳、稀有气体等其他气体 。
空气的各组成成分的含量
01
02
03
04
氧气含量
在正常的地球大气中,氧气含 量约为20.8%。
氮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通过探究氮气与灼热铜丝的反应,了解氮气的化学性质。
04
空气污染与保护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空气污染的原因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生活污染等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生态破坏和 全球气候变暖等。
初中化学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我们周围的空气1.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指混合物的体积百分比,即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
一般用于混合气体。
质量分数:指混合物中某种物质的质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比。
一般用于混合溶液及固体混合物。
空气各成分的含量是体积分数而不是质量分数。
可以理解为每100体积的空气中含氮气78体积,氧气21体积等。
空气中各成分含量比较固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不同地方或同一地方的不同时间,空气中各成分含量也可能有所不同。
2.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组成不固定。
符号:无固定符号。
性质:无固定的物理性质,混合物中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举例:空气,海水,合金,自然界的矿石等。
纯净物组成: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
符号:用专门符号表示,如氮气(N2)。
性质: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举例:氧气(O2),二氧化碳(CO2)。
联系:混合物分离后可以得到纯净物,纯净物混合后可以得到混合物。
判断一种物质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关键是看这种物质由几种物质组成。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氧气的用途有益: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有害:食物腐烂,金属生锈。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保护空气空气污染:原因,燃料燃烧-工厂废气排放-飞机汽车尾气排放等;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大气污染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酸雨:使土壤酸化,破环建筑物等;臭氧空洞:使紫外线危害人类和动植物。
空气污染物及来源污染物:烟尘指可吸入颗粒物;有害气体指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污染源:工厂废气(多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氮-酸雨);煤等化石(烟尘);燃料的燃烧(二氧化硫-酸雨)。
防止措施:加强大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空气污染指数: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又称飘尘)-臭氧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原理(红磷是否能过量)》课件

10
课堂练习 探究分析
难点巩固
问 题(三)
通过反应现象思考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11
➢ 实验分析: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
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 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选择可燃物时,必须考虑到 :燃烧的条件;生成物的状态;不与空气中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保证本 实验成功的关键是:①装置气密性好;②红磷要足量;③要冷却至室温 再读数
证明了空气中有氧 气和氮气.
拉瓦锡实验。(播放视频)
活动与探究 知识讲解
(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难点突破 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实验原理 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使
瓶内气体总体积减少,压强 降低,打开止水夹后,烧杯 中的水便进入到集气瓶中,且集气瓶中氧气被消耗多少, 进入瓶内的水就有多少。因此,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中的 水的体积就相当于原瓶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 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需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反应
掉,所以该实验中
目的是:使【课堂小结】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的 原理是利用红磷在密闭的有水集气瓶内燃烧,消耗 集气瓶内的氧气,使集气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 压会将水压入集气瓶内,使水面上升,集气瓶内增 加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节
课题:空气 难点名称: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测定(红磷
是否能过量)
1
目录
CONTENTS
导入
知识讲解
课堂练习
小节
2
导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3
【拓展】空气的发现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体的性质和用途?
无色、无味、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保护气、激光技术、低温麻醉。
三、保护空气
人为的污染源有哪些?你知道污染空气 的物质有那些?
1)工业污染。 2)生活污染。 3)交通污染。 4)农业污染。
一氧化碳、二氧化硫 硫化氢、二氧化氮
高硫煤 二氧化硫 亚硫酸 硫酸 酸雨
温 室 效 应
本讲结束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 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如:N2、O2、CO2、P、P2O5、 H2O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
如:空气、矿泉水、泥沙、汤水
氮气的性质和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熔沸点低。密度:1.251g/L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做保护气、化工 原料、液氮可用作冷冻 剂等。
磷(P)+氧气(O2)点燃 五氧化二磷(P2O5)
讨论P23? 1)氧气含量低时,红磷不能继续燃烧 2)装置的密闭性不好 3)红磷的量不足 4)瓶内温度没有降到室温
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 防止燃着的红磷溅在集气瓶上,将集气瓶 炸裂。让P2O5溶于水中。
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 防止白烟污染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