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斐伏尔视野中黑格尔的国家观
黑格尔伦理国家观

黑格尔的伦理国家观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家是最高的道德实体:黑格尔认为,国家是最高的道德实体,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形式。
国家代表了普遍的道德理性,是道德生活的体现和维护者。
2. 国家是自由和平等的保障者:黑格尔认为,国家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
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来保障人民的自由,通过维护公共秩序和安全来保障人民的平等。
3. 国家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黑格尔认为,国家应该承担起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
国家应该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使人民能够自觉地遵守法律和规章,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4. 国家应该是永久的:黑格尔认为,国家应该是永久的,不受个人或团体的控制和支配。
国家的存在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这是国家存在的根本目的。
总的来说,黑格尔的伦理国家观强调了国家的重要性和责任,认为国家应该是道德生活的最高形式,是自由和平等的保障者,是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同时也应该是永久的。
这一观点对现代国家的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黑格尔关于国家和社会的观点

黑格尔关于国家和社会的观点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是德国的哲学家、评论家和政治理论家,他被誉为现代德国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经典著作《法哲学原理》(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中,他提出了关于国家和社会的一系列观点,这些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
首先,黑格尔认为国家是自由的实现和最高道德机构。
他认为,个体的自由只能通过参与和归属于国家来实现。
国家是一个独立的和有机的整体,个体通过服从国家的规则和法律来实现自己的自由。
他强调国家对个体的约束和规范的重要性,认为这是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的基础。
其次,黑格尔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通过国家的存在和作用来实现的。
他将社会看作是国家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的利益和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框架内获得保障。
国家不仅是个人充分发展的保证,也是个人权利的维护者。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强调,国家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自由和普遍利益的统一,通过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来确保社会秩序和公正。
此外,黑格尔还关注社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
他强调社会和国家是通过矛盾和冲突不断演进的。
他认为,自由的实现需要克服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
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利益和权力,通过这些矛盾和冲突,国家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
他将国家看作是历史的产物和实践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此外,黑格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还提出了一些批判性的观点。
尽管他认为国家对个体的规范是必要的,但他也指出国家的权力容易膨胀和滥用。
他警告说,国家的过度干预可能导致个人权利的压制和社会凝聚力的破裂。
他强调社会也有自己的力量和机构,可以独立于国家发展和运转。
因此,他主张国家应该遵循法治原则,保障个人权利和社会自由。
总之,黑格尔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观点在德国哲学和政治思想中具有重要影响。
他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由和道德的实现机构,社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存在和作用。
论黑格尔的国家观

具 有这样 的包 容 性 , 能 够 把 万 事 万 物 联 系起 来 。 才
害关 系 。黑格 尔并不 否认理 性是 判断善 恶的最终标
是 自己的活动 , 无法 真 正 达 到客 观性 。 自我 的 活动
是 主 观 的 , 活 动 中 所 包 含 的 逻 辑 是 客 观 的 。黑 格 但
义却从 世俗 的角度 看待 世 界 , 宣称 这 个 世界 是 我 并
尔 的逻辑 不 同于传 统 的形式 逻 辑 , 统 的逻 辑发 现 传 不 了真理 , 它只是 在 正确 的前 提 之 下推 出正 确 的结
们唯一拥 有 的世 界 。资本 主义商 品生产 与交换打 破
了传统社 会的 闭塞 。过 去 的人 们可 以在狭 窄的范 围 内从 事 简单 劳动 , 朴素 而平静地 终老一 生 , 而资本 主 义 却把人们 推 向一个复 杂的社 会生产 与社会 交往 空 间。科学技 术成 为现 代 社会 发 展 的动 力 , 以此 为基 础 , 代人 创造 了 一个 庞 大 、 杂 而 喧 嚣 的现 代 社 现 复 会 , 计 了一 套有效 的权力 控制机 制 , 个人不 得不 设 使 从群体 的角度 来 思考 自己。随 着资 本 主 义 的兴 起 , 知识传播 也 由于新 的交往手段 的出现而获 得 了飞速 发展 。各 种思想 和观 念的交锋 , 响着人们 的信 念 , 影 同时也极 大地改 变 了公 共生活 的面 貌 。国家和法 的
于黑 格 尔 法 哲学 的各 个 环 节 。在 否 定 之 否 定 的基 础 上 , 格 尔 的 国家 观 实 现 了个 体 意 志 与 整 体 意 志 的统 一 。 黑 关键词 : 黑格 尔 ; 本 主 义 ; 资 自由 ; 理 ; 家 伦 国
谈黑格尔的自由观与国家观

公 民来考察人 的权 利 和责 任 , 而是 仅仅 把 人看作 单个 的 人 。这样 的人具有无 限性和普 遍性 , 人十 分 自由, 个 具有
自由意志 。因此 , 所有 人都 是绝对 目的, 而不能看成 手段 。 另外 , 自由的实现 必然 以 自然物质 作为 基础 , 因此 人把意
赖 自己。人类的历史是 一部认 识 和实 现 自由的历史 。黑 格尔认为 , 自由是对必 然 的认 识 , 明确 提 出: 必然性 只 并 “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 学 的直接来 源之 一。我 国一 直坚持 的 马克 思主义在 物质决 定意识的基础上 , 出了人 的主观 能 提
动性所起 到的强大作 用 , 因此也 十分 注重个体个性 与个 人 自由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 , 国反 复强调 以人 为本 的科 学 我
能一直停留在抽象法 的阶段 , 它必 然要 往前发展 , 慢慢 进
作为人 的本 质 , 自由表 现 为人 的活 动和 自决力 量 , 所 以人决不会满足 于不 自由的地位 , 因为人有能力克服外 在 必然性的束缚 而达到 自由境界 。因此 , 自然” “ 虽然是人 类
收 稿 日期 :O 1 1 — 1 2 l— 0 6
入更高一层 的道德领域 。抽象法 的人是普遍无 限的, 但具
作者简介 : 陈靓 (9 5 , , 1 8 一) 女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 究生, 研究方 向为应用伦理学
・
6 ・
第 01 12 2 年 1 期 4 2 1卷第 2月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 un l f g e orso dn eE(ct n P i sp a dS c l c ne) o ra hrC rep n e c d ai ( hl o h n oi i cs o Hi u o o y aS e
灵肉合一的国家——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国家观

《 法哲学原理》 是黑格尔体系 中论述客观 精神 的 著作 。他在伦理篇 中试 图对 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无限 性、 普遍性与有限性、 特殊性进行调和 , 用国家对市 民社会 的分裂进行整合 。黑格尔对国家这一伦理形 式的问题意识在大范 围内仍从属于对理论理性和实 践理性 的调和 , 或者可 以说是对真与善、 实然与应然 的一种统一 。故笔者在文 中将采用一种灵 肉合一的
家理 论 体 系 , 试 图整合 与超 越 市 民社会 , 调 和 古今政 治规 划。 运 用 黑格 尔政 治 哲学 中灵 与 肉的视 角 , 试 对其 国家问题 的提 出、 特 点 以及 意义 进行 分析 。 【 关键 词】 黑格 尔; 国 家理论 ; 灵与 肉 【 中图 分类 号 】 D9 0 【 文献标 识 码 】 A 【 文 章编 号 1 1 6 7 3 -2 3 9 1 ( 2 0 1 3 ) 0 6 -0 0 4 1 -0 3
并不继续展开 。
合 黑格尔整个精 神哲 学的体 系来看 ,《 法哲学原理》 作 为其对 客观精 神的分析 ,只是从主观精神到绝对 精神 的一个 环节 。在 客观精神 的辩 证发展过程 中, 国家是其 最为理想的发展阶段 ,也是伦理的最高阶 段,是伦理实体和伦理精神发展诸环节 中最完美的 环节 。国家并不是指某一特殊 的国家 、 特殊的制度, 而 是指 国家本身、 国家 的理念 。吲 特殊 的国家和制度
肉合一” 国家观 的一些理解和 思考 。
一
总的来说 , 在“ 灵” 的方面 , 黑格尔 的国家观主要 体现 为理想性和神圣化 ; 而在“ 肉” 的方面 , 黑格尔的 国家观主要体现 为民族性和制度化 。
( 一) 理 想性
、
黑格尔 国家 问题 的提 出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国家批判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国家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的国家批判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国家批判进行讨论,探索其核心思想和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黑格尔通过国家批判对现实中的国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他认为,国家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中的最高形式。
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以个体的方式生存和相互交往,而在国家中,人们通过法律和组织管理等制度来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
黑格尔通过批判现有的国家形式,试图寻求一个更完善的国家模式,以实现社会和谐与进步。
黑格尔还关注国家的历史进程和它与个体的关系。
他认为,国家的发展是历史的产物,是社会力量和制度演变的结果。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形式逐渐向高级形式演化的过程,而个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是国家的基础,而国家的发展又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黑格尔呼吁人们要理解国家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作用,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黑格尔对国家批判的核心观点是:国家是自由的实现和普遍的道义的体现。
他认为,国家不仅是一个政治组织,它还应当是一个道德和伦理的实践场所。
国家应当追求社会的公正和个体的福祉,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政治权力的争夺和维护。
黑格尔强调国家应当具备公正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并对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观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国家批判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国家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国家的批判和探索,黑格尔希望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自由作出贡献。
这一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在于,提醒我们要关注国家制度和组织,追求公正和自由,同时还要认识到个体的力量和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努力。
黑格尔的国家观以及马克思对其进行的批判继承

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中.而社会则是一种自发的状态, 其中存在各种利益诉求不同甚至相互对立的利益集团。每一个利
益集团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来从事社会活动.国家从社会中
产生以后,由于社会还是一个自在性、特殊性领域,它还没有成长为
家与社会的分离趋势,但是他们往往是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来进
行论证的.熙格尔的进步意义在于历史的方法.黑格尔从历史本身 出发.表明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市民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在
“时问上”和“逻辑上”的产生,分析了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问的关系.
而马克思在借鉴这一点的同时。从真实世界出发进行了不同的论 证。马克思没有将历史发展归于精神运动。而是从社会关系,特别 是经济关系中来寻找历史发展的推动力.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 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市民社会从根本卜讲是生产力发展阶段下的 社会关系.尤其是物质交往关系,包括商业生活和T业生活,市民 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
(二)辩证法在国家起源中的再论述 黑格尔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伦理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发现,在工作当中,希望能够使工作人 员迅速具备战胜逆境的能力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幸福和感恩 是一对孪生姐妹。当你感到幸福的时候。你会感恩带给你幸福的
人,你也会更愿意帮助别人.在工作中,别人的帮助让你体验到胜 利的喜悦,你也会感激帮助你的人.给予高校教师人性化的管理 和关怀,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希望,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从而维
义的、自由地联合起来的人,他(她)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
的条件. 尽管在政治学史上。黑格尔是将国家与社会区分开来的第一
黑格尔的国家观

黑格尔的国家观
黑格尔跟马克思一样,是很推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作品的。
市民社会的经济生活建立在“需要的体系”上,他赞同“看不见的手”可以给大众带来福利,商人阶层的个人利益最终也会惠及全社会。
然而,现代性带来了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分裂,黑格尔不是启蒙时候的契约论者,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人与社会、特殊与普遍、主体与客体的分裂。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必须有一个更高的伦理共同体来完成一种理念风实现,国家就是这样一种代表了整体和普遍性的东西,在资产阶级国家里,特殊性被包含于普遍性中。
所以,黑格尔某种程度上既是一个自由主义者,又不是一个自由主义者。
马克思们从它的异化理论和否定辩证法出发倒转了它的理念论,号召革命去推翻这样一个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所谓的伦理实体),同时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里,青年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现代国家都是以保卫私有财产制度为第一要务,国家因此成为资产阶级最重要的工具。
德国之所以会有普遍同质伦理国家幻象,恰恰在于市民社会不够发达,政权具有某种异乎寻常的独立性,这就是他对黑格尔国家理论的批判。
旧黑格尔主义、福山、张汝伦等。
把现存的世界秩序视为合理,善意地捍卫资本主义。
当然,他们并不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他们希望采用普鲁士的开明君主政体或者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代议制,或者用东方社会的传统来维护和纠正这样一个实际上代表了剥削阶级利益的内在合理性的国家。
革命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黑格尔主义者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6-07-31[作者简介]祝长焱(1982-),男,湖北鄂州人,200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吴 宁(1966-),女,安徽桐城人,教授,哲学博士,主要从事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第28卷 第4期2007年4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 OURNA L O F HAR BI N UN I VER SI TY V o.l 28 No.4A pr .2007[文章编号]1004)5856(2007)04)0001)05列斐伏尔视野中黑格尔的国家观祝长焱,吴 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系,湖北武汉 430074)[摘 要]列斐伏尔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拜物教,认为黑格尔把国家神化并宣扬国家高于社会和个人,企图用抽象的/国家主权0取代/人民主权0。
列斐伏尔论述了黑格尔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阐释了黑格尔关于国家凝聚着理性与暴力的观点。
[关键词]列斐伏尔;国家;异化[中图分类号]B516.35:B565.6:D 03 [文献标识码]A/假如为了解释马克思而回到黑格尔那儿去是绝对不会错的事。
0[1](P369)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并在对黑格尔国家与法的批判中形成自己的国家理论,这是列斐伏尔选择以黑格尔为出发点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对列斐伏尔本人的思维方式有深刻的影响。
列斐伏尔盛赞黑格尔的方法(逻辑和辩证法)和某些概念(否定、异化),他认为,/黑格尔体系是最完美的哲学体系:仅指体系0。
[2](P27)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本身相比较而言,列斐伏尔更看重黑格尔对国家的研究方法和体系,黑格尔把哲学设想为国家的体系,来自国家,并与之一同形成,同时又把国家设想为行动的哲学,认为国家是众多体系中的一个,众环节中的一个。
一、列斐伏尔阐述黑格尔关于国家拜物教列斐伏尔指出,黑格尔是通过他的现象学,通过绝对精神,从概念到概念概括出其国家理论的。
在谈到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时,列斐伏尔首先介绍了异化,认为黑格尔所提出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理论,因而把国家偶像化。
在列斐伏尔看来,近代西方国家学说在黑格尔那里得到了极端的发展和完善化,黑格尔把国家完全偶像化了,陷入了国家的拜物教,形成了被偶像化的国家理论。
在黑格尔生活的时代,西班牙、法兰西和英格兰已形成强大的民族国家,国家拜物教在作为楷模的法兰西有一种特殊的力量。
而黑格尔的祖国却仍然小邦林立、分裂割据、积弱不振。
两种体制的对比强烈地刺激了黑格尔,为了使自己的祖国现代化,黑格尔力图在理论上把国家偶像化。
黑格尔把国家理解为一切社会生活现象的决定性基础,把国家说成是一种永恒的现象,人类只有在国家状态下才能过一种伦理生活。
因此,人类始终与国家现象相伴随。
黑格尔认为,国家趋向于一种自治的存在,他用/神赐能力0解释政治家及其影响,即用一种神秘的才能)))神学隐喻、政治范围的精神降至一个特权人物的身上来解释权力。
国家的政治形式启发了拜物教和神赐能力,政治家周围的神圣气氛来自国家,他们作为受神启示的人能够以/可信的0方式谈及他们的全部和极权的意愿。
在列斐伏尔看来,国家这个具体的抽象,除了在哲学里存在,不能在它身上和通过其本身存在;在列斐伏尔看来,黑格尔的国家观源自拿破仑,列斐伏尔通过拿破仑的例子来说明政治家在现代国家中的作用,作为一个政治家,拿破仑达到了一个超人的精神境界高度,他使国家这个概念存在和延续下去,国家需要政治家。
列斐伏尔对黑格尔的这种观点持有异议,他说,如果黑格尔懂得政治异化,就可以避免国家拜物教,可以避免在/神赐的能力0面前恐吓得发抖,也用不着接受国家借以合法化的政治体现。
列斐伏尔认为,国家拜物教的最大危险就在于可能导致专制主义和非正义的秩序。
由于国家拜物教过分地强调一种至高无上、不受限制、不可分割和不可让渡的世俗绝对主权及神圣偶像,因此使世俗国家权力在国内可以凌驾于它所制定的/法律0之上,摆脱人民的控制与监督,从而堕落为一种暴虐的独裁政治;在国际上则以/正义0的名义随意发动侵略战争,实行霸权政治。
所有这些暴行完全被/维护国家主权0、/争取自由与和平0、/维持秩序和稳定0的幌子所遮掩。
国家拜物教不仅懂得保持政治权力平衡的秘诀,并深知文化同质化的技巧,因此它不仅有强硬性甚至是残酷性的一面,且还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一面。
国家的反对派不仅会受到强力的威胁和打击,还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上的谴责。
其实,国家主权并不比其具有说服力,既缺乏事实依据又缺乏道德依据,不能科学地和令人信服地解释国家主权的起源、主体、范围及合法性问题。
尤其不能解释一种人为的权力组织何以在性质上高于其他组织并有权为社会制定法律;一种人为的政治工具何以不为人民服务而让人民为它服务;一种人为的官职系统何以有权践踏社会上绝大多数成员的人格与尊严;一种人为的法权体系何以有权剥夺人类的天赋人权与自由?理论上国家的职能主要是维护正义、法律和公共秩序,保障个人权益与个人自由,管理公共事务并促进共同福利等。
但国家主权存在逻辑上的/二律背反0:一方面,社会秩序与安全要求强化国家权力;另一方面强化了的国家权力在国内必然会越过道德与法理边界侵害个人权利和自由,在国际上穷兵黩武,从而彻底破坏社会和个人的自由与安全赖以保持的内在、外在环境,最终使得依靠强权建立起来的秩序与安全丧失应有的意义和正义性。
国家拜物教的另一个危险在于其力图建立一个无所不为的国家,使政治越来越多地介入迄今尚未受到控制的领域,试图通过煽动民众的/爱国主义0激情而动员他们认同和支持一个笼罩着神秘气氛的极权主义金字塔权力体系,使被统治者相信当局的权力原则特别接近终极真理,并在任何必要的情况下,为达到政治上的高度一致,鼓励当局毫不犹豫地使用暴力和恐怖手段,从思想上和肉体上消灭政治反对派。
二、列斐伏尔讨论黑格尔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列斐伏尔在讨论黑格尔的国家学说中不断提及市民社会这一概念。
市民社会的理论的确在黑格尔国家学说中占据着突出的位置。
黑格尔在建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模式上,强调了国家的绝对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承认并保证了市民社会的特殊性,但更重要的是实现两者的统一。
黑格尔将国家视为历史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历史的整体;历史正因为有了国家的出现才有意义,才能被我们认识;国家赋予历史以内容,同时又以自身的发展产生历史。
这样,黑格尔就将国家推向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
黑格尔认为,国家这种尘世的权力是世界精神的代表和化身,是存在于地球上的神圣理念。
国家是独立的,具有一定的超越性,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
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国家享有最高的权威,是一个社会的最高价值所在。
列斐伏尔认为,黑格尔是这样理解市民社会的:/在他对所谓-市民社会.的分析中,黑格尔把它与政治社会(国家和它的成员:政府和官僚)区别开来。
市民社会包括这些集团:家庭、行会、城镇和其他地方的集团。
其成员的需要被组成连贯的体系并由劳动分工来满足。
市民社会产生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由法律体系、权力体系、国家政府和国家的官僚机构来巩固和形成。
0[2](P29)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是由私人生活领域及其外部保障构成的整体,包括具体的、特殊的个人和维护特殊利益的自治2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性团体(同业公会等);其主要内容是多样化的个人需要体系。
市民社会是处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差别阶段,虽然其形成比国家晚。
与市民社会相比较而言,国家是社会成员依照理性的指导在法律关系上建立起来的社会联合体,既不同于自然形成的家庭,也不同于因相互的需要而将人们联结起来的市民社会,而是最高的伦理实体。
也就是说,在市民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比家庭关系更高的伦理阶段,但其还没有达到国家中人与人关系的理性化阶段。
黑格尔所理解的市民社会,实际上是一种与家庭关系和公民关系相区别的人与人的关系体系。
这一关系体系不再是一个具有内在统一性的共同体(像家庭那样),而是各个社会成员作为独立个人的联合体;这一关系体系也不是靠法律调整的公民之间的关系,而是个人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联合体。
市民社会中的个人是由相互冲突的/自然必然性与任性0相联结的,是由只关心自己利益的独立个人所组成的。
黑格尔认为,国家与市民社会两者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但二者并不是决然对立的、毫不相干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黑格尔认为,国家是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结合,是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因为在市民社会中,一切人都追求着各自的利益和目的,彼此间的结合只不过是达到私人目的的手段。
因此,市民社会中就充满了各种矛盾,包括自我和他人、个人与社会、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矛盾等。
然而,市民社会本身又无力解决这些矛盾,为解决这些矛盾,使社会生活的秩序维系下去,就必须有一种外在的而又高于市民社会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国家。
市民社会有赖于国家的确立和保护,因为国家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能够把市民社会凝集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控制与调和市民社会的各种矛盾及冲突,既保障了个人利益,又体现公众的利益,有效地把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统一起来,构成了社会的稳定。
黑格尔区分市民社会与国家,意味着以国家的观点揭示出市民社会的抽象性、中介性。
换言之,市民社会只是国家理念的一个抽象因素,它不能离开国家而存在。
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必须以国家为前提,而为了巩固地存在,它也必须有一个国家独立在它面前。
国家具有/多职能性、多功能性和超功能性0,[3](P90)国家要确保一切形式的生产和再生产,保证劳动力、生产资料的再生产,保证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当社会运行失调时,国家就要干预。
在国家中,人被剥夺了真正的个人生活,被视为工具,变成了外在力量的玩偶。
列斐伏尔认为在现代世界上,表面上还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国家,但实际上,这些国家已具有世界性,并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国家体制,这个全球性国家体制的职能之一就是使国际上的各种市场协调一致,所谓协调,就是从事欺骗;当调节器运转失调时,国家就要干预,也就是说,欺骗伴之以高压。
列斐伏尔对黑格尔的分析是符合实际的,但遗憾的是,列斐伏尔没能发现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上关系的颠倒。
马克思吸收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合理内核,纠正了其缺陷,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概念。
像黑格尔一样,马克思也承认个人是市民社会活动的基础,也强调从生产与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即市民社会的重要性。
如同在/需要的体系0中一样,马克思的/私人利益体系0中也包括了阶级关系的领域、社会关系的领域以及文化意识形态关系的领域。
与黑格尔的理论不同的是,马克思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前提,而黑格尔使之头足倒置了。
马克思还指出,国家不可能超越家庭和市民社会这两个领域。
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国家的真正构成部分,是意志所具有的现实精神实在性,是国家存在的方式。
家庭和市民社会将自己变成国家,是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