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合集下载

关于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浅析

关于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浅析

关于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浅析09哲学 11090115 周云绝对精神是黑格尔思想的中心,在他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最纯粹的体现。

在这里绝对精神就是上帝,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上帝是不会轻易现身的,但是推动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这些都是上帝在背后的策划,是所谓的“理性的狡计”,而绝对精神在黑格尔看来就是上帝的替身。

用马克思的话说,这种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对于这个绝对精神和上帝我们也不能找出任何确定的物质,那说到底也是鬼扯,但我还是很欣赏黑格尔建构了绝对精神的整个体系这个事件本身以及其中的几个观点。

下面就来浅谈一下黑格尔绝对精神中的几个概念。

首先,他认为绝对精神有三个层次——艺术、宗教、哲学。

在每一个时期这三种方面都会出现,但这三者地位不同,在历史上呈现一个递进的关系。

从艺术上升到宗教再到哲学,最后哲学才能是最终把握绝对精神的,当然这里的哲学是特指黑格尔自己的哲学,这无疑是把绝对精神神秘化了。

在艺术这个方面,黑格尔认为一个好的艺术家要追求一个美的理想,你所设计出来的艺术品应该都是为了靠近这个美的理想,而不是把一些感性的东西塞进概念的框框里,我认为这是对艺术家非常高的要求,但凡是按照这个标准来做的,最后一直在努力靠近你的美的理想的艺术家都会有惊人的作品问世。

还有一个关于自然美的概念,在黑格尔看来自然本身并没有美不美的概念,你看自然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你带着美的眼光去看的,那如果你看到自然的科学性,是因为你带着科学的眼光去看的。

我初读时想要反对他这个观点,可是细细一想,也觉得无从下手。

在宗教方面,可能是因为黑格尔信基督教,所以他备外推崇基督教,他认为基督教是宗教里最高的境界,但对于我这个无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这些理论都是不可信的。

特别是他写道关于那些给人启发的故事只是在引人入门,等你真正进入基督教后你要有自己的信仰,要有自己的体验。

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你有信仰基督教的前提,对于那些不信的人根本就是在扯淡嘛。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解析黑格尔哲学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创立的一种综合性哲学体系,也被称为“辩证唯心主义”。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绝对精神、辩证法、历史观、自由、主体性等。

以下将逐一解析这些概念。

1. 绝对精神: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它是黑格尔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绝对精神是一种超越主体与客体之间对立关系的东西,它包含了一切存在,是形而上学思维和历史进程的统一体。

绝对精神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表现,具有历史性和进化性。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方法论,用于分析和解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法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逻辑的分析,强调了事物的矛盾和对立,以及通过矛盾和对立的统一来推动事物的发展。

辩证法包括三个阶段:命题、否定、否定之否定,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变化和统一。

3. 历史观:黑格尔的历史观认为历史是自由意志的表现,是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

历史是无可避免的,它呈现了逻辑上必然的发展轨迹。

历史的发展包括几个阶段:东方世界、希腊罗马世界、基督教世界和现代欧洲世界,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文化、社会和政治形态。

4. 自由:自由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

黑格尔认为自由是实现绝对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个体和社会的最高价值。

自由不是个别主体的自由,而是通过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实现的普遍自由。

自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道德和伦理的约束下实现的。

5. 主体性:黑格尔对主体性的理解与传统哲学有所不同。

他认为主体性不是个别人的自我意识,而是通过对客体的认识和超越,实现自身的双重发展。

主体性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合作,与社会和谐相处。

总的来说,黑格尔哲学是一种哲学体系,由绝对精神、辩证法、历史观、自由和主体性等基本概念构成。

它试图通过对世界的综合性解释和分析,探索客观世界和主观意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人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

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

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

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

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

“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

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

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

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对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外化形式,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展现和自我实现的特殊方式。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包括了艺术、宗教和哲学等多种形式,而在这艺术作为绝对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是一种超越个人、超越具体历史时期和文化传统的普遍精神,是通过诸多形式表现出来的。

而在这些形式中,艺术是最直接、最感性的表现方式。

通过艺术,人类可以借助形象、色彩、音乐等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感受和情感,从而使得绝对精神得以在物质世界中外化和体现。

艺术作为绝对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此黑格尔还强调了艺术与绝对精神在历史上的发展关系。

在他看来,绝对精神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而艺术则是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的分析,黑格尔试图揭示出绝对精神在不同历史阶段中不同的表现方式,以及这些表现方式所反映出来的绝对精神的发展方向和内在逻辑。

通过对艺术的历史分析,黑格尔试图探寻艺术所体现的绝对精神的历史性发展规律,从而揭示绝对精神的价值和意义的变迁和发展过程。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是一种高度内在化的关系。

艺术作为绝对精神的外化形式,不仅体现了绝对精神的普世性和历史性,也因此成为了绝对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艺术的思考和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绝对精神的内涵和丰富性,也可以了解到绝对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方式和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绝对精神对于人类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黑格尔对于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的思考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对于绝对精神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黑格尔的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思想的重新审视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绝对精神的发展趋势和走向,为当代绝对精神的重建和实现提供理论的支持和指导。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

黑格尔美学的几个基本观点1、第一,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2、理念是绝对精神,也就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又把它叫做“神”、“普遍的力量”、“意蕴”等。

3、这就是艺术的内容。

4、就内容说,艺术、宗教和哲学都是表现绝对精神或“真实”的;三者的不同只在于表现的形式。

5、黑格尔认为艺术要有感性因素,又肯定了艺术要有理性因素,最重要的是二者还必须结成契合无间的统一体。

6、黑格尔的这种理性与感性统一说在美学史上是有进步性的;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也就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或意蕴就是理性因素,形式就是感性形象;理性与感性的统一其实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7、第二,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8、黑格尔的主客观统一观点包含美学中实践观点的萌芽。

9、黑格尔认为外在现实世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对象;人在认识和实践之中,就在外在现实世界打下了人的烙印,人把他的“内在的”理念转化为“外在的”现实;同时,人作为心灵,就是他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总和,也就是和外在世界由矛盾对立而转化成的统一体。

10、第三,艺术美与自然美。

11、黑格尔没有忽视自然美,黑格尔所了解的艺术必然要有自然为理念的对立面,才能造成统一体。

12、黑格尔对于自然美的轻视是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

13、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

14、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

15、黑格尔采取了美是“寓杂多于整一”的看法。

16、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17、第四,艺术的发展史:类型与种类的区分。

18、黑格尔对于艺术发展史的看法也是由“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个美的定义推演出来的。

19、艺术是普遍理念与个别感性形象,即内容与形式,由矛盾对立而统一的精神活动。

20、但是这两对立面的完全吻合只是一个理想,而事实上它们之间却有不同程度的吻合,因此艺术就分成三种类型,即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每个类型之下又分若干种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Hegel)提出了“绝对精神”这一概念,认为它是一切存在的最高形式。

他认为,绝对精神通过自我思考和自我超越的过程,逐渐实现自己的绝对性,最终达到了自己的最高境界。

这一概念不仅是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领域的发展。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与绝对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通过艺术,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绝对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本文将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和艺术的关系进行探讨,探讨黑格尔对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审美学》中,黑格尔提出了艺术与绝对精神的关系,他认为,艺术是绝对精神在有限形式中的表现。

绝对精神通过艺术作品向我们展示了无限的内在世界,这种内在世界是不可言说和不可描述的,只有通过艺术作品才能够得以表现。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得绝对精神得以体现和表现。

艺术作品是绝对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绝对精神在有限形式中的具体呈现。

黑格尔强调,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绝对精神的内在世界是超越个人情感和感受的,它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可以触及人类共同的精神领域,使得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由表面的感受逐渐深入到内在的精神境界之中。

艺术作品具有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普遍性和永恒性,它是绝对精神在有限形式中的具体呈现,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是绝对精神的一种具体表现。

黑格尔强调了艺术在绝对精神中的价值和意义。

在黑格尔看来,艺术是精神的最高成就之一,它能够超越形式和感官,表现精神的本质和内在世界。

通过艺术,人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绝对精神的存在和表现,体验到绝对精神的真实性和活力。

艺术作品所展现的美和真实,并非来自外部世界的感官刺激,而是来自绝对精神的内在世界和精神活动。

艺术作品通过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使得人们能够在审美的过程中,超越感官世界,进入精神世界,感悟到绝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

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观

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观

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观
黑格尔哲学中的绝对精神观是其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黑格尔认为,绝
对精神是普遍存在的、包容一切的绝对实在,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和原则,是神圣、理性和自由的统一体现。

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精神包含三个方面:艺术、宗教和哲学。

艺术是绝对精神
的最初阶段,通过形象的艺术作品展现出绝对精神的内在本质,表达出情感和美感。

宗教则是绝对精神的第二阶段,通过信仰和神圣的体验,实现对绝对精神的崇拜和追求。

最终,哲学则是绝对精神的最高阶段,通过思辨和理性的方式深刻认识和表达绝对精神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动力和内在规律。

黑格尔认为,
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这一切的变化都在绝对精神的推动下进行。

绝对精神以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为核心,通过历史进程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在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中,黑格尔强调了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

理性是绝对精
神的重要属性,通过理性的认识和思维,人类能够认识世界、自我和绝对精神的运动。

而自由则是绝对精神的最高表现,通过自由的选择和行动,人类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和命运。

绝对精神观在黑格尔哲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整个哲学系统的核心
概念,也是黑格尔对世界和人类发展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通过对绝对精神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社会和世界,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和意义。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与艺术的关系作者:王昕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6期绝对精神的本质是什么?绝对精神是德国黑格尔用语。

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精神是客观独立存在的某种宇宙精神,这种精神实为一种逻辑思维,是脱离了人并与客观世界相分离的,只以概念形式表现出来。

绝对精神是先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永恒存在着的实在,是宇宙万物的内在本质和核心,万物只是它的外在表现。

绝对精神是一种活生生的、积极能动的力量。

黑格尔认为,精神从来没有停止运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精神的辩证运动就是“概念的内在发展”。

精神由于自身包含着内在矛盾,使它不断地自我否定而向前进展。

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经历三个大阶段: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

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即个人意识,客观精神,即社会意识,绝对精神,即返回自身。

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

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

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

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

这就是“绝对精神”.物质的东西看到的只是“现象”,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本质上都是精神的。

黑格尔的艺术观则认为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感性观照”的形式就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艺术是绝对精神某一阶段的外在表现。

第一,美或艺术是理念、概念与客观实在的统一。

这种美的理念,便是概念与实在、普遍与个别、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第二,美或艺术美的本质是理念与感性显现的统一。

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

首先,艺术存在于人类自我意识中的第三阶段:“绝对精神阶段”,在绝对精神阶段中,人类对真理的认识由艺术到宗教到哲学,艺术是通过使用感性手段来呈现真理的最初阶段,只有发展到哲学阶段,人类的主体、客体、感性与理性才得到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绝对观念又称“绝对理念”。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的哲学用语。

指绝对精神发展的第一阶段即逻辑阶段中的最后的和最高的概念。

黑格尔认为,在自然界出现之前,绝对观念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他的《逻辑学》就是对这个过程的描述。

绝对观念从一个最虚空的范畴——“存在”开始,一步步地向前发展,每一步都比前一步更具体、更深入,因而也就具有更大的真理性。

绝对观念是观念自身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最后阶段,是绝对的全部真理,此前的逻辑范畴和发展阶段都是绝对观念这个“全体”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绝对观念是哲学的唯一对象和内容。

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既然是最高的范畴,是顶峰,也就绝对地超脱了主观与客观的对立,一切矛盾都和解了,再不需要任何发展了;要发展,就要按着辩证法的规律转化成它的对立物——自然界。

黑格尔把认为客观存在所决定的逻辑概念、范畴看作世界和人类未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精神实体,并由此外化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实质上是上帝创世说的中世纪宗教哲学的翻版,曾多次受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批判。

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又着重指出,黑格尔的巨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试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对以后的哲学家是有影响的。

如杜林的“世界模式”论,主要来自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在黑格尔哲学中,绝对观念有时和“绝对精神”通用。

精神在本质上,通过对于自然和对于自身的扬弃而到达自由,所以精神的本质即是自由。

“它能够忍受它的个体直接性的被否定,能够忍受这无限的痛苦,即是说,它能在这个否定性中肯定的保住自己并成为自身同一的。

这种可能性就是精神的既抽象而又在自身中自为存在着的普遍性。

”1、绝对者即精神。

便是黑格尔之所谓绝对精神。

无论是自在的实体存在还是自为的主体都仅仅是片面的而不完整的,只有自在自为后的精神才实现了绝对的永恒和统一。

也就是说精神乃是理念与自然的完全统一,因此只有精神可以作为绝对者,绝对者只有精神。

2、精神的辩证运动。

精神的发展需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关系的阶段。

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里,精神的存在完全是凭借它自己,而不需要向外物的外化,也就是精神之所谓自由,或者称为主观精神;第二阶段,它存在于实在的形态之中。

即存在于它的创造之中,而自由作为一种现成已有的必然而存在着,或者称为客观精神;第三阶段,它存在于一种自在自为的存在而又永远创造着的统一性中,亦即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也就是绝对真理性中的精神——绝对精神。

3、绝对精神之体现。

黑格尔把主观精神分为人类学(自然灵魂、感情灵魂、现实灵魂)、精神现象学(意识、自我意识、理性)、心理学(理论精神、实践精神、自由精神);把客观精神分为法哲学(抽象法、道德、伦理)、历史哲学。

绝对精神分为艺术、宗教、以及哲学,或者称为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

黑格尔所述的绝对精神是沿着人类理性的一种发展程度而言的,所以在他的绝对精神中不可能找到除人之外的东西,但是他又特别强调这是绝对者。

作为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的“绝对精神”,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

先后表现为主观精神(个人意识),客观精神(社会意识),绝对精神(返回自身)。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

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黑格尔心中有一个“世界之神”,它创造了这世界上一切东西。

物质的、精神的东西都从它那里产生,最后又都返回到它那里去。

但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个“世界之神”,并不是像基督教中的上帝那样的存在物。

他把“神”理解为一种“精神”。

在黑格尔看来,精神具有一种神性,它是神在世间最高贵的体现。

当神在人类精神中完全展现自己的时候,必定是以一种精神的形式出现。

如果神是精神,而世界又是神的产物,那么很显然,世界也就是精神的产物。

但是这个“精神”,又不能等同于哪一个人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独立于我们所有人的,甚至独立于所有事物的。

它是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着的一种精神性的本原。

这就是“绝对精神”。

所有在我们面前展现的事物,不仅包括人的精神意识活动,也包括山川河流、动物植物,人类社会…都是“绝对精神”自己展开、自己实现的结果。

也许有人说,这些东西明明是物质的嘛!黑格尔认为看到的只是“现象”,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它们本质上都是精神的,这些现象都是“精神的现象”。

那么,绝对精神是怎样把世界万物都实现出来的呢?黑格尔回答说,这就需要精神通过正———反———合的辩证法运动,从而分阶段地把种种事物实现出来。

一开始,绝对精神是在纯粹的“概念”世界里面运动(正);然后从概念中把自己外化出来,形成了有具体物质内容的自然界(反);然后精神扬弃了自然界,结合了前两个阶段,重新回到精神的表现形式中(合)。

在这个精神的阶段中,精神首先表现为“主观精神”(也就是个人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然后外化为“客观精神”(也就是人类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到最后,“主观精神”和“客观精神”走向结合,达到“绝对精神”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绝对精神在经历一长串的变化后,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来展现自己了———它的具体形态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

我们在艺术中通过直观来把握绝对精神,在宗教中通过表象或想像(一个最高神)来把握绝对精神,而在哲学中,则通过逻辑的思考来完成对绝对精神的理解。

也许我们不妨这样理解,绝对精神是宇宙中一股神秘的精神力量,它按照正———反———合的规律不断地变迁,不断地生长,不断地演绎出万事万物。

所以,从世界观上来看,它是一种典型客观的唯心主义立场。

但是绝对精神的运动形式———辩证法,却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了世界上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和矛盾本质。

而这一点,深深影响了马克思。

黑格尔把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绝对精神并不是超越于世界之上的东西,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现象都是它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表现形式。

因此,事物的更替、发展、永恒的生命过程,就是绝对精神本身。

黑格尔哲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过自然、社会和思维体现出来的绝对精神,揭示它的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实际上是在探讨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揭示二者的辩证同一。

围绕这个基本命题,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

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德国黑格尔的“绝对观念”,就都是这种作为世界本体的客观精神或原则。

客观唯心主义的所谓客观精神或原则,实际上是把人的思维或一般概念加以绝对化的结果,是通过抽象思维把它们升华或蒸馏为不仅脱离人头脑并且脱离或先于物质世界及具体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同时还进一步把它们神化、偶像化,以致陷于神秘主义的创世说和宗教信仰主义。

因此,客观唯心主义同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可以说,客观唯心主义是宗教的一种比较精致的形式,而宗教则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一种粗俗化的形式。

黑格尔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绝对观念”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绝对观念”的最好国家制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恩格斯后来给其以高度的评价:“近代德国哲学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在这个体系中,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处于不断运动、变化、转化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黑格尔体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哲学,绝对精神的最高形式是哲学。

黑格尔在扬弃了这一切概念后进入了续概念——绝对理念。

在这一阶段中,精神的自我发展达到了“绝对的终点”;黑格尔的学说在这里达到最高点,同时宣告完结。

纵观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中心论证及辩证发展过程,是以《精神现象学》为全体系的导言,为第一环;以逻辑学为全体系的中坚,为第二环。

以《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包括《法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美学》、《宗教哲学》、《哲学史讲演录》等)为第三环。

这个体系的逻辑次序与时间次序是一致的,与黑格尔本人思想发展也是一致的。

《精神现象系》活泼创新,代表黑格尔早期新颖独创的精神;逻辑学精深谨严,代表黑格尔中期的严密深远的辩证思想、逻辑学和认识论三者统一的纯逻辑体系;其第三环应用逻辑学百科全书式的周到,“博大兼备、枝叶扶疏,代表其晚年体系成熟后的全体大用(贺麟)”。

绝对理念在其中发展着,经过早期的《精神现象学》、中期的逻辑学,到晚年成熟期,绝对理念走向顶点,这是黑格尔一生渴望的绝对,也是其思想所达到的顶点,这一点,将在绝对精神——美、宗教、哲学史画上句号。

按照黑格尔的思辨推演方法,绝对精神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统一。

在这里,黑格尔着重研究了艺术、宗教和哲学三种意识形态。

他认为,艺术、宗教和哲学均以“绝对理念”为对象。

艺术以感性形象把握理念,宗教以表象把握理念,哲学则以概念把握理念。

“绝对理念”在哲学中最终认识了自己,达到了主观和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黑格尔对艺术、宗教和哲学的论述同样渗透着辩证发展的观点。

在艺术哲学即美学中,黑格尔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黑格尔从理论上论证了艺术中的形式和内容、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统一。

然而,在他看来,艺术中的形式和内容、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艺术发展的历史中逐步实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