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案2013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教案
实验目的:
1. 了解酸和碱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反应特点;
2. 掌握酸碱中性试验的操作方法和判断原则;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材料:
1. 盐酸溶液
2. 氢氧化钠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4. 红色、蓝色、黄色的酸碱指示剂
5. 试管、试管架、滴管
实验步骤:
1. 将一根干净的试管放在试管架上,加入少量盐酸溶液;
2. 在另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3. 分别将酚酞指示剂、红色、蓝色、黄色的酸碱指示剂滴入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4. 将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混合,同时观察颜色变化;
5. 用酚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分别测试其他常见酸碱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结论:
1. 在酸性溶液中,使用酚酞指示剂变为粉红色,使用红色酸碱指示剂呈现红色;
2. 在碱性溶液中,酚酞指示剂变为蓝色,使用蓝色酸碱指示剂呈现蓝色;
3. 在中性溶液中,酚酞指示剂和酸碱指示剂均不发生明显变化。
拓展实验:
学生可以自行选取其他酸碱溶液进行测试,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对反应原理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小心操作,避免溶液溅出;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
3. 实验结束后要仔细总结实验结果,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参与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同时增强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创新大赛介绍2. 实验创新大赛规则与要求3. 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三、教学过程1. 实验创新大赛介绍通过展示一些成功案例和获奖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实验创新大赛的背景、意义和目标,激发他们的兴趣与热情。
2. 实验创新大赛规则与要求向学生介绍实验创新大赛的参赛规则与要求,包括参赛条件、唯一性原则、评分标准等内容。
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提出创新性实验方案。
3. 实验创新大赛教案设计指导学生设计一份完整的实验教案,包括以下要素:*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原理和背景知识。
* 实验材料:列出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试剂。
*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包括注意事项和安全提示。
* 数据记录与分析: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总结。
* 结果与讨论: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思考,分析实验现象和解释化学原理。
* 结论与总结:总结实验结果,回答实验目的,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为了衡量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教师评价:通过评估学生的实验教案设计和实验操作过程,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2. 同伴评价:通过同伴间的互评方式,评价实验教案的创新性和实施情况。
3. 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教案设计和操作进行评价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创新大赛相关资料和案例2. 化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3. 实验器材与试剂六、教学心得通过参与初中化学实验创新大赛,学生将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操作技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能提高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才能。
2013年化学创新大赛

实验创新
一、实验设计意图
化学课实验多,仪器零碎,要是有自制成套的实 验装置,同时效果明显,那该多好,省时省力,减少 劳动量。
生活中那么多废弃的各式各样的塑料瓶,塑料瓶 可塑性强。拿生活中废弃的塑料制品当作实验用品或 加工成实验装置,安全耐用又环保。
二、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2、实验三:其目
的是让学生理解灭火 器的原理,提高实践 动手能力。
人教版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之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探究 灭火的原理)
11、细线栓试管易打滑
2、试管口小倾倒浓盐酸时容易溢出来
不很安全 操作不便
3、演示时喷射出来的是反应后的混合液
四、创新后的实验装 置
创新之处
一、充分体现物品的循环性
实验器材全部来源实际生活的塑料制品,变废为 宝,安全耐用,环保。
创新之处:
二、充分体现实验的实用性
装置和操作简单,做成成套装置,可长期使用,省 时省力。
创新之处:
三、实验设计扩大了直观效果
增强了现象对学生视觉的冲击力,从而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有趣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
2.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3. 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曾经做过或见过的有趣化学实验。
二、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并演示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操作,熟悉实验基本技能。
三、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创新实验的设计和实施(10分钟)1. 教师提出创新实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创新实验。
3. 学生向全班展示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
4.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创新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
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实验安全和实验规范的讲解,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还观察和分析了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并设计了创新实验。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案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捕捉与检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捕捉方法。
2. 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3.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地捕捉二氧化碳。
2. 如何准确地检验二氧化碳。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集气瓶、烧杯、试管、滴定管、澄清石灰水等。
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二氧化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二氧化碳的来源、性质和用途。
2. 提问:如何捕捉二氧化碳?如何检验二氧化碳?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并演示实验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捕捉二氧化碳并检验。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三、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创新(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进行实验创新,再次进行实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敏锐性。
3.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创新实验的勇气和智慧。
通过本节课的创新实验,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二氧化碳的捕捉与检验方法,还能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和规则。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实验操作技能、团队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团队协作中的沟通与配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内容(1)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1)选题:学生根据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实验项目。
2)准备:查阅资料,制定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
3)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总结: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实验操作技能1)熟悉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掌握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注意实验安全,预防事故发生。
(3)团队协作能力1)明确团队分工,各司其职。
2)加强沟通与配合,提高实验效率。
3)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课堂练习(1)分组讨论,确定实验项目。
(2)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
(3)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4. 课堂总结(1)回顾化学实验大赛的基本流程和规则。
(2)总结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化学实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评价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高低。
3. 评价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 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创设良好的实验氛围,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初中化学竞赛教案

初中化学竞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等。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独立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
3. 通过对化学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与实践。
2. 常见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实验的世界。
2. 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与实践:(1)仪器的使用:讲解常见化学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方法,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试剂的取用:讲解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取用方法,如固体试剂的称量、液体试剂的滴加等。
(3)实验现象的观察:讲解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3.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1)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试剂等。
(2)评价实验方案:让学生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知识。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熟练。
2. 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是否准确。
3. 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评价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
六、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化学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课件: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讲解、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4. 化学实验教材或辅导资料:提供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设计

化学实验大赛教案设计教案标题:化学实验大赛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要求介绍。
2. 实验设计和操作技巧的讲解。
3.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训练。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化学实验大赛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2. 讲解常见的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3. 解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示范(20分钟)老师进行一个典型的化学实验示范,展示实验设计和操作的技巧,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四、实验操作训练(3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实验题目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和操作规范。
3. 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学生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六、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真实的化学实验大赛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示范和实验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技能。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技巧和安全意识。
2. 评估学生在实验结果分析中的能力,包括数据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和深度。
教学资源:1. 化学实验大赛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的创新
大树坳中学参赛教师:薛辉执教时间:9月26日
1、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教材介绍了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通过氧气所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分析了氧化反应的一些特点。
2、设计实验的目的:
教材中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至少要准备四瓶氧气,所以课前必须制备氧气;集气瓶能装的氧气量有限,因此实验时间段;实验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不够环保;因此有必要设计一个装置能突破以上教材实验存在的不足。
3、实验创新之处:
我们的实验创新之处在于,用硬质玻璃管替代集气瓶,使得实验能源源不断产生氧气,这样就便于实验重复多次进行,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硫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吸收,具有环保的功效。
4、实验器材与药品:
实验仪器:分液漏斗,锥形瓶,一级干燥管,硬质玻璃管,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橡皮塞若干,烧杯,导管若干
实验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硫粉,铁丝,火柴,水,NaOH。
5、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实验装置如图:
6、实验过程:
氧气的制备阶段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水,向分液漏斗(使用前注意捡漏)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强氧化性:使用时要规范操作防止沾到手上);
③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入过氧化氢,先通一会儿氧气,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然后调节分液漏斗活塞使过氧化氢逐滴滴下;
实验阶段
实验1: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
【演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硬质玻璃管中,重复多次让学生认真观察带火星木条的燃烧情况。
注意:实验过程中,为了实验安全,我们用镊子夹住带火星的木条。
实验2: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纯氧中反应的现象
【演示】将硫加热后在空气中燃烧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再把燃着的硫通入硬质玻璃管中,观察硫燃烧的现象;
注意:硫燃烧完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让产生的氧气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硫排出,此时小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
实验3:铁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演示】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充满氧气的硬质玻璃管,观察实验现象
7、实验结果记录及结论:
实验1:带有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
实验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兰色火焰,在纯氧中发生明亮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剌激气味气体,放出热量
实验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反应生成了黑色的固体
8、实验效果
①实验操作简单,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可以随时控制
②实验装置能够不断产生氧气,因此可以进行多次重复性实验,便于学生多次观察实验现象
③产生的二氧化硫可吸收,因此实验环保污染少,更适合课堂教学;
④实验所需时间短,提高了课堂效率。
9、自我评价:
我觉得这个实验是可以推广的,具备了以下的优点:
反应操作简单,实验过程绿色,实验可控,实验现象明了,实验取材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