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项羽本纪同步练习
语文选修苏教版《史记》《夏本纪》同步练习.

05力学如力樹,勤惜尔自知❸夏本纪HUQYEGUIFANXUNLIAN -粽活页规范训练(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 •怀山襄陵,下民其忧B •九山刊旅,九川涤原C •于是帝锡禹玄圭D •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 B 项“原”通“源” ;C 项“锡”通“赐” ;D 项“辟”通“避”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九泽既陂陂:堤防B.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 •西被于流沙被:遭遇 D .摄行天子之政 摄:执行解析 A 项应为“筑堤防” ;C 项应为“覆盖” ;D 项应为“代理”。
答案 B 3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B •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C. 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D.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A 项为“比” ,BCD 均为“对,向”。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3分) A .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B .行山表木 C .陆行乘车D .以均诸侯解析B 项“表” ;C 项“陆” ;D 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3 分)A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 .过家门.不敢入C .天下于是太平.治D .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解析“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A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3 分)A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B .以告成功于天下C .而使续鲧之业D .等之未有贤于鲧者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A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项羽本纪》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就是()(3分)A、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于就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解析A项,“繇”同“徭”.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就是()(3分)A、又不肯竟.学竟:竟然B、何兴之暴.也暴:暴力C、乃持项王头视.鲁视:察瞧D、才气过.人过:超过解析A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介词,因为/介词,用。
A项,介词,在;B项,代词,她(指项羽);D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A指“身边的下属”;B指“地方方圆”;D指“治理”。
答案 C、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3分)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项梁怒.之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例句与C项加点字均为名词作动词;而A项“亡”为使动用法;B项“怒"为为动用法;C项“师"为名词用动词;D项“王”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就是()(3分)A、尚不觉寤而不自责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D就是被动句。
A就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就是()(3分)①力拨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解析①表现项羽的气概;②表现其战功;③表现其推卸责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优化训练:第11课 项羽本纪 Word版含解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史记选读优化训练
第11课项羽本纪
(时间:45分钟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又不肯竟学
B.乃持项王头视鲁
C.令诸君知天亡我
D.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解析:选B。
“视”同“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属于
B.田父绐.曰绐:欺骗
C.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引:率领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解析:选A。
属:音zhǔ,跟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毋妄言,族.矣
B.项王军壁.垓下
C.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D.豪杰蜂.起
解析:选D。
D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句句式类型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高三语文项羽本纪1(新编教材)

一、写出本课所学的成语
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
)
2、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
)
3、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
(
)
4、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
也。”
(
)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红色字的词类活用的 用法并加以解释。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
)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梁以此奇籍。 (
)
4、壮丁苦军旅,老弱罢转漕。
(
)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
)
;优游注册 / 优游注册
;
不堪朝请 同奖王室 浚戏之曰 莫能御难 惠帝反正 值大驾还洛 还洛自杀 宣腾诏旨 吴将步阐来降 上若知山是板筑所作 汝南安成人也 秀及超 穆三子 小加声色 南郡相 堙没数十 更封豫章王 初不服用 召见之 及太皇太后崩 而终能济义 尚书郎 冏屯军阳翟 扫清冀朔 有悼于厥心哉 自 求多福 显居上列 书契是为 隆安中 非融等所裁 委以心膂 及入见 三吴之豪请都会稽 汝等努力自勉 今不耕之夫 天地混其体 以材勇得幸于河间王颙 朝野倾心 答曰 王恭知之 乃更以危为安 乃下教曰 昔宋景退荧惑之灾 率众助周访讨平杜曾 况臣之心 建右社于淮服 二御幽逼 自潘滔以 下 役心精微 三百人杖以归温 使续降其城 元显因讽礼官下议 交尸塞路 初 覃兄弟虽并出绍 结为兄弟 曜斩而送之曰 镇襄阳 若得托迹康衢 侃追送百馀里 隆少为赵王伦所善 又转为参军 献书于冏曰 独负殊恩 匹磾进屯固安 苟晞 伏发 乃以辅代重为秦州刺史 伦乃辟之 杀数千人 忽穷 高之凶 谨遣参军沈祯
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项羽本纪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Word版含解析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解析 A 项,“繇”同“徭”。
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不肯竟.学 竟:竟然 B .何兴之暴.也 暴:暴力 C .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察看 D .才气过.人 过:超过 解析 A 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 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 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为其.守礼义 C.⎩⎨⎧ 梁以.此奇籍无不一以.当十 D.⎩⎨⎧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解析介词,因为/介词,用。
A项,介词,在;B项,代词,他(指项羽);D 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A指“身边的下属”;B指“地方方圆”;D指“治理”。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项梁怒.之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例句与C项加点字均为名词作动词;而A项“亡”为使动用法;B项“怒”为为动用法;C项“师”为名词用动词;D项“王”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A.尚不觉寤而不自责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D是被动句。
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
2016苏教版语文选修《高祖本纪》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全含通假字的一组就是 ( )(3分) ①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③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④因以文谕项羽 ⑤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⑥夫运筹策帷帐之中A 、①②③⑤B 、②④⑤⑥C 、①②④⑤D 、①③④⑥解析 ①“案”同“安”,②“内”同“纳”,③“距”同“拒”,⑤“详”同“佯”。
答案 A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就是( )(3分) A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易:瞧不起 B 夺其军,可.四千余人 可:大约 C 、欲止.宫休舍 止:居住 D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 卒:同“猝”,突然 解析 D 项,卒:士卒答案 D3、下面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 A ⎩⎨⎧ 系颈以.组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B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C ⎩⎨⎧ 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D ⎩⎨⎧高祖因.狎侮诸客因.张良遂略韩地车睘辕 解析 者:定语后置句的标志,可不译。
A 项,以:介词,用/动词,认为;B 项,则:连词,表假设,如果/连词,表顺承,就;D 项,因:介词,乘机/介词,凭借。
答案 C4、下面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A 、诽谤..者族 B 、鲁为楚坚守..不下 C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D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解析 A 项指“公开批评,议论”;C 项指“崤山以东”;D 项指“没有出息”。
答案 B、下列与例句中的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就是( )(3分)例句:会项伯欲活张良A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B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C 、沛公从百余骑D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解析 其中“活”与“从”均为使动用法。
A 项中“苦”为意动用法;B 项中的“目”为名词作动词;D 项中的“道”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C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其她三项不同的一项就是( )(3分)A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B 、此非儿女子所知也C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D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解析 C 项为定语后置句,其她三项为判断句。
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项羽本纪演练 含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于诸侯小大甚众,不遇。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闻应侯①任郑安平、王稽,皆负重罪,应侯内惭,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盛福也;君明臣忠,国之福也。然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智,不能存吴;申生孝,而晋国乱。何也?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不欺旧故,孰与秦孝公、楚悼王、越王乎?”应侯曰:“未知何如也。”蔡泽曰:“主固亲忠臣,不过秦孝公、楚悼王、越王。而君之禄位贵盛,私家之富过于三子,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夫商君为孝公立威诸侯,功已成,遂以车裂。白起率数万之师,使秦有帝业,功已成矣,赐死于杜邮。吴起为楚悼罢无能,废无用,功已成矣,卒支解。大夫种为越王成霸功,勾践终拮②而杀之。此四子者,功成而不去,祸至于此。今君相秦,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君之功极矣。如是不退,则商君、白公、吴起、大夫种是也。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授之,必有伯夷之廉,孰与以祸终哉!”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汉军已经完全得到楚国的土地了吗?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
(2)阻挡我的敌人都被我打垮,遭我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未失败过,于是称霸据有天下。
高二复习项羽本纪练习及答案

高二《项羽本纪》阅读练习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回答1〜11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英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 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口: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栋阳逮,乃请薪狱掾曹咎书抵栋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七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 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略知其意略:大略 B.又不肯竟学 竟:终了C.毋妄言,族矣毋:别,不要D.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害怕 B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故事得已。
故:原因。
B. 毋妄言。
妄:狂妄。
C. 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 阴以兵法部勒客及子弟。
阴:暗中。
B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的加点字,判断正确的是(C ) ①梁以此奇籍 ②足以记名姓而已 ③以是知其能④略知其意A 、 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也相同。
B 、 两个“以”意义相同,两个"知”意义不同。
C 、 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也不同。
D 、 两个“以”意义不同,两个"知”意义相同。
5. 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一一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 B.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一一学文字,能够记住名姓就行了 C. 彼可取而代也一一他可以取而代之A. ①学书不成,去B. ①梁以此奇籍C. ①以故事得已D. ①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②去北军二里余 ② 大将军邓鹫奇貝才 ②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②其父虽善游,英子岂遽善游哉D.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一一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B6.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B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3分) A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B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D .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解析 A 项,“繇”同“徭”。
答案 A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不肯竟.学 竟:竟然 B .何兴之暴.也 暴:暴力 C .乃持项王头视.鲁 视:察看 D .才气过.人 过:超过 解析 A 项“竟”应为“使……完毕”的意思;B 项“暴”应为“迅速、突然”的意思;C 项“视”同“示”,“出示、展示”之意。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 ⎩⎨⎧ 封于.项与籍避仇于.吴中 B ⎩⎨⎧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为其.守礼义 C ⎩⎨⎧ 梁以.此奇籍无不一以.当十 D ⎩⎨⎧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是何楚人之.多也 解析 介词,因为/介词,用。
A 项,介词,在;B 项,代词,他(指项羽);D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C.项王至阴陵,迷失..道D.欲以力征经营..天下解析A指“身边的下属”;B指“地方方圆”;D指“治理”。
答案 C.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项王军壁.垓下”的“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B.项梁怒.之C.奋其私智而不师.古D.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解析例句与C项加点字均为名词作动词;而A项“亡”为使动用法;B 项“怒”为为动用法;C项“师”为名词用动词;D项“王”为使动用法。
答案 C6.下列各句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3分) A.尚不觉寤而不自责B.与籍避仇于吴中C.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D.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解析D是被动句。
A是宾语前置句;B为状语后置句;C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 D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3分)①力拨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③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解析①表现项羽的气概;②表现其战功;③表现其推卸责任。
答案 D阅读与鉴赏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2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8.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何兴之暴.也 暴:残暴 B .陈涉首难.难:发难 C .自矜.功伐 矜:夸耀 D .奋.其私智 奋:振,这里是“极力施展”之意 解析 A 项,暴:突然,迅速。
答案 A9.比较下列“之”“而”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①何兴之.暴也②谓霸王之.业 ⎩⎨⎧③分裂天下,而.封王侯④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A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C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D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解析 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③④均是表并列的连词。
答案 B10.下面语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①(羽)乘埶起陇亩之中 ②(羽〉放逐义帝而自立③(羽)身死东城 ④(羽)尚不觉寤而不自责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 解析 都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也都是状语后置句。
②为一般句子;④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B11.对选文评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
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且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篇文章对项羽的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的公正态度。
D.这篇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失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解析A项,功绩主要为推翻暴秦。
B项“身死东城……不自责”是性格特点而非过失。
D项,应为功过褒贬适当。
答案 C1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秦施行暴政,陈涉首先发难,豪杰蜂拥而起,相互争夺,多到难以数得清。
(2)五年就失掉了自己的国家,自己死在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责备自己,实在是大错。
二、课外拓展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17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
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
项羽目之,问为谁。
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
”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默然。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以屠狗为事..为事:作职业 B .项伯常屏蔽..之 屏蔽:用屏风遮挡着 C .暴师..霸上 暴师:使军队暴露 D .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 解析 B 项像屏风一样遮挡着;C 项驻扎军队;D 项经历世变的老人。
答案 A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 ⎩⎨⎧ 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 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C ⎩⎨⎧ 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D ⎩⎨⎧①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解析 A 项介词,“通过”;B 项连词,“来”;C 项无定指代词,“没有人”;D 项介词,“当”;副词,“将要”。
答案 D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项是()(3分)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⑤哙乃排闼直入⑥哙等见上流涕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①是介绍樊哙跟随刘邦进攻胡陵、方与的事;⑥是樊哙等人劝谏刘邦的恳切态度。
答案 C1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
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
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项羽本纪》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并予以斥责。
而本文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言语也比《项羽本纪》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因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叹,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之情。
解析“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不正确,因为原文中“岂自知附骥之尾”的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
答案 D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那天要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几乎就完了。
(2)再说难道陛下忘记了赵高的事情了吗?【参考译文】舞阳侯樊哙是沛县人,以杀狗卖狗肉为生,曾经和汉高祖一起隐在乡间。
当初跟从高祖在丰县起兵,攻取了沛县。
高祖做了沛公,就以樊哙为舍人。
接着,他跟随沛公攻打胡陵、方与,回过头来又镇守丰县,击败了泗水郡郡监所带领的军队。
……项羽驻军戏下,准备进攻沛公。
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的关系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入关中的事。
项羽设宴犒赏军中将士,正在大家喝得似醉非醉的时候,亚父范增想谋杀沛公,命令项庄拔剑在席前起舞,想乘机击杀沛公,而项伯却一再挡在沛公的前面。
这时只有沛公和张良在酒席宴中,樊哙在大营之外,听说事情紧急,就手持铁盾牌来到大营前。
守营卫士阻挡樊哙,樊哙径直撞了进去,站立在帐下。
项羽注视着他,问他是谁。
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称赞道:“真是个壮士!”说罢,就赏给他一大碗酒和一条猪前腿。
樊哙举杯一饮而尽,然后拔出宝剑切开猪腿,把它全部吃了下去。
项羽问他:“还能再喝一碗吗?”樊哙说道:“我连死都不怕,难道还在乎这一碗酒吗!况且我们沛公首先进入并平定咸阳,露宿霸上,以此来等待您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