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转型_特征和政策

合集下载

19世纪美国西部家庭农场制度与传统农业转型

19世纪美国西部家庭农场制度与传统农业转型

19世纪美国西部家庭农场制度与传统农业转型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几百万家庭农场,是美国乃至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

在经济高度现代化的当今美国,现代农业的基本经济组织依然是家庭农场,并表现出充分的活力和优越性。

这是为什么呢?毫无疑问,这是美国西部家庭农场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安排的直接结果。

而这一制度安排包括:美国西部地区建立的产权明晰、具有充分流动性的小土地私有制;农产品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经营体制;以运河铁路低成本运输枢纽为核心的农产品贸易体制;以及农业机械农业科学服务体系、农业资本市场体系等。

一、小土地私有制——家庭农场制的基础19世纪中期美国的疆域由密西西比河流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美国的领土主权扩大了几百万平方公里,同时联邦政府掌握了14.42英亩的土地产权,联邦国会通过了3000多个土地法案,将其中的10.31亿英亩土地的产权分配或出售给拓荒农民、土地公司、铁路公司,70%的西部土地实行了私有化。

①西部公共土地私有化是在开发数百万平方公里原始处女地过程中,为了吸引和保障拓荒者和移民投入的劳动和资金而做出的一种制度安排。

在土地产权转移的进程中,主张实行小土地私有制与主张实行大地产制度的两大利益集团进行了长期激烈的较量,前者包括拓荒农民、东部城市的工会组织及西部国会议员,后者以土地投机公司、铁路公司和金融地产集团为核心。

最终,经过西部农民的长期斗争和努力才确立了小土地私有制在公共土地政策中的支配地位。

建国初期,联邦政府中在西部土地转让问题上存在两个派别,一派以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为首,他们认为振兴美国经济的关键是发展工业和商业,西部土地的出售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也是工商业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联邦党入主张以尽快的速度大面积转让土地,即使由大地产商以低价成百万英亩地购买也可以批准。

另一派以托马斯·杰斐逊为首,他们主张在西部实行小土地私有制。

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1785--1789年任美国驻法公使,亲眼目睹了大革命前夕法国土地和财富两极分化的情景,杰斐逊对贵族们圈占大量农田作为休闲的猎场,而失去土地的农民沿街乞讨的社会弊端深恶痛绝,他期望美国西部土地分配能避免这一灾难性的社会后果。

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及影响简析

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及影响简析

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及影响简析【摘要】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是美国政府为了促进农业发展和维护农民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税收政策。

本文从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争议和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历史发展来看,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完善,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优惠、补贴和贷款支持等。

影响方面,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比如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不足、对大农场主的偏袒等。

未来,应该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农业税收政策的持续发展和改善。

【关键词】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农业发展、农民生活、争议、发展方向、重要性、未来发展、美国政策。

1. 引言1.1 介绍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及影响简析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是指由美国联邦政府制定并实施的针对农业领域的税收政策。

这些政策涉及到对农业生产、土地使用、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税收政策与措施。

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水平。

通过对农业税政策的简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美国农业领域的政策环境,以及这些政策对农业产业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对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进行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对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存在的争议与发展方向进行详细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全面地了解美国农业税政策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2. 正文2.1 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的历史背景美国联邦农业税政策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后的早期时期。

在这个时期,美国政府开始认识到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实施各种税收政策来支持和促进农业发展。

最早的农业税政策可以追溯到1790年代,当时政府制定了关税法案,其中包括对一些农产品征收关税的规定。

这些关税旨在保护国内农业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从而鼓励农民增加种植和生产。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一、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起源可追溯到二战后的时期,旨在支持当时经济曾遭受重创的农业行业。

从那以后,补贴政策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各类补贴的推动下,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农业大国之一。

然而,这种补贴模式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多种争议。

本部分将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分析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

1.1 历史背景下的补贴政策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案”,实施针对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价格支持计划和配额管理制度,意在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保障农民利益。

1953年,该法案被修正,实施了针对大规模生产者和企业的直接补贴计划。

除此之外,1960年,美国政府还通过农民保险计划为农民提供灾害保障和收成保险。

1.2 现实语境下的补贴政策当前,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已呈多样化形式。

常见的形式包括现金补贴、贷款担保、灾害援助、市场稳定计划等。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制定一些法律规定,如“2002年农业扶持与保护法”,来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

但同时,也有人批评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不合理性和对贸易损害的影响。

二、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走势历史上和现实中,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走势都与乡村经济和政治局势有着密切联系。

本部分将从市场导向与保护主义、自足与国际竞争、农民与企业等进行分析,以探究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走势。

2.1 市场导向与保护主义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农业主要采行市场导向政策,农业盈利也十分可观。

但随着80年代的来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下降,为保障民意,政府倾向于提供贸易保护与补偿,作为对在国际市场上亏损的补偿。

这种保护主义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所处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2.2 自足与国际竞争随着美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农村居民数量锐减。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出口等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并将地方自给自足与国际市场竞争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农业补贴开始过度依赖外部补贴,导致对农民的真正意义不再是为他们提供价格支持与贷款保障,而更多地成了国际竞争中胜之必要的筹码。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及特点

无追索权贷款 : 国农产 品信贷公司 ( C ) 以提 美 CC 可 供以农产品作抵押的贷款 , 其作用相当于保护价格 , 即政
接补贴方式成为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 , 减少 了
国际市场上关 于农产 品价格方面 的争议, 得到 国际 并
府设置的支持价格或最低价格 。当农产品信贷公司提供
补贴 总 额 为 14 1 1. 8亿 欧 元, 20 与 07年 相 比下 降 了 09 .%。法国对农业和农村地 区的补贴 占农业公共支持
场信息等方面的各种支持。本文主要聚焦在狭义的农业 补贴上 , 指农产品市场和农 民收入 以及农村发展方面 的 补贴。总的来看 , 国家的农业补贴力度都很大, 发达 并且
政总支出的7 %, 8 3 到 0年代末仍 占到总预算的 6 %, 3 仅 府实施农产品价格干预时采取 的一种支持性价格 , 它的
高低由生产成本和生产者利润来决定。它与市场平均价
收稿 日期 : 1 — 5—2 2 10 0 6 作者简介 : 张莉( 94 )女 , 1 一 , 博士, 7 副研究员 , 研究方向 : 农业信息分析 、 国际情报研究。
品的国际竞争力等作用, 但也加重了各 国政府 的财政负 担, 带来环境污染、 失业和贸易摩擦等后果。多年来 , 我
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 , 取得一定成效 , 农业生产
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以 及从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 , 补贴力度还相差甚远 , 农业补 贴的方式与补贴实施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14 而同期 的农业产值 只占 1 1 农业补贴超过 了 .%, .%, 农业产值。
2 国外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过程
2 1 0 纪 9 代 初 期 以前 的补 贴 政 策 以价 格 支 持 . 2 世 0年

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动因与特点

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动因与特点

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动因与特点作者:刘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7期摘要:美国由建国初的殖民地小农经济转变为近代化农业经济只用了80年时间。

通过分析美国农业近代化的形成过程,可以找出其由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快速转变的内部规律与动因。

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南北战争这三个有利条件是美国农业近代化形成的直接动因,而小农经济与大农场经济交替发展是其特点。

关键词:农业近代化;西进运动;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国中图分类号:F31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7-0063-02农业近代化的范畴大体是指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取代了小农经济,同时运用先进机器、技术和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及管理方式进行经营的农业经济。

美国由建国初的殖民地小农经济转变为近代化农业经济只用了80年时间。

探讨美国农业经济在短时间内由落后变为先进的内在动因及特点,对于本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初步的转变美国自殖民地时期开始,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走的是两条道路,即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与北方的小农经济。

但到了19世纪初,这种情况有了改变,开始向近代化农业迈进。

在美国南方,一直存在着以黑人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随着19世纪初工业革命的扩展,各先进国家对棉花的需求量徒然增加,使得种植棉花有丰厚的利润可图,因此,南方种植园奴隶主拼命扩大棉花的种植面积,并大量贩入黑奴建立新的蓄奴州。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特例,奴隶主则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上的资本家,属于资产阶级范畴。

但是,奴隶主既不愿使用雇佣劳动力,又不愿采用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也不愿引进新机器、新技术,与资本主义大农场经济背道而弛、越走越远。

自从殖民地时代以来,在北方就开始形成了小农经济所有者阶级。

小农阶级主要是通过“占地”形成的,即劳动人民在政府权力达不到的边远地方自行“占地”,加以开垦、耕种。

有关智慧农业的国家政策

有关智慧农业的国家政策

有关智慧农业的国家政策智慧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为了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制定国家政策来支持和推广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有关智慧农业的国家政策的参考内容。

1. 中国政策:中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提出要推动智能农业、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机装备的发展。

政府将加大对智慧农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力度,推动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转型。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农业企业加强研发,推动创新农业技术的应用。

2. 美国政策:美国政府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有机农业发展法案、农业改革、食品和作物研究以及现代化升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

美国政府注重培养创新型农业企业,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并提供一系列的农业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

此外,美国政府还提供智慧农业的研究和发展资金,并推动政策法规的研究和调整,以适应智慧农业的发展。

3. 日本政策:日本政府推动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农村振兴、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农业技术研究等。

日本政府鼓励农业企业采用智慧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政府还推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电子商务和物流等全方位的支持,并推动智慧农业在乡村旅游和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应用。

4. 欧盟政策:欧盟制定了智慧农业促进政策,推动成员国的农业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

欧盟政府鼓励农业企业采用农业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政府还提供智慧农业研究和发展的资金支持,并鼓励跨国合作和交流,以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互联互通。

5. 韩国政策:韩国政府制定了农业发展战略,重点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

政府支持农民使用智慧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政府还待建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智慧农业创新中心,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以上是有关智慧农业的国家政策的参考内容。

由于限制不能提供链接,请您自行搜索相关政策文件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摘要】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是美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促进农业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实施、影响和问题,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挑战,可以为我国的农业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未来,我国应该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注重市场化和国际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历史、演变、实施、影响、问题、启示、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启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向农民提供价格补贴和补贴政策,可以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激励农业生产。

价格补贴政策还可以帮助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

通过保障农产品价格,价格补贴政策也可以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确保农业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也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资源向效益较好的产业集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1.2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农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产量下降、价格波动、农民生活困难等问题。

为了维护国家的农业稳定和农民的生计,政府开始介入农业领域,并实施了一系列价格支持政策。

1920年代,美国政府首次推出价格支持计划,通过向农民提供补贴来增加农产品价格。

这些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大萧条的到来更加加剧了农业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陆续推出了更多的价格补贴政策,包括1970年代的农业法案和1996年的农业改革及发展法案等。

发达国家是如何扶持智慧农业的

发达国家是如何扶持智慧农业的

美国:信息化支撑农业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每年拨款10多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进行技术推广和在线应用,农村高速上网日益普及。

以政府为主体,美国在农业数据资源采集和储存方面,建立了农业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系统,融科技、生产、推广于一体的公司系统,以及以农场为主的民间服务组织系统,农业信息化体系日益完善,大量涉农信息化企业应运而生。

这些企业利用政府公开发布的农业大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提供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场生产管理及精细化耕作,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经历了机械化、杂交种化、化学化、发达国家是如何扶持智慧农业的美国、英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农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在相关政策支持、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智慧农业发展模式。

生物技术化后,正走向智慧农业。

现有大量的结合物联网、AI的高精尖技术,包括智能机器人、温度和湿度传感器、航拍和GPS技术等,大幅度提升了美国农场的运营效率。

美国已应用“5S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等形成了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的智慧农业生产线系统,美国69.6%的农场采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农业机器人应用到播种、喷药、收割等农业生产中。

法国:打造大农业数据体系法国是欧盟内部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第二大农业食品出口国。

经过多年发展,法国农业信息数据库已十分完备,涵盖种植、144渔业、畜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法国政府主导农业数据库建设,一个集高新技术研发、商业市场咨询、法律政策保障以及互联网应用等为一体的“大农业”数据体系正在打造中。

法国政府、农业合作组织以及私人企业共同承担农业信息化建设。

政府定期公布农业生产信息、管控农产品流通秩序,根据市场价格提供最新生产建议;农业合作组织为生产者提供法律、农业科技、农场管理等领域的信息支持;私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德国:高科技与数字农业2017年,欧洲农业机械协会提出,未来欧洲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农机装备应用为特征的农业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f America:Traits and PoliciesIsabella Tsakok(The World Bank,Washington,USA)Abstract :The success of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s mainly shown in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peasants ’income.The agricultural reform in Great Britain leads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American agriculture has the traits of vast land areas,the decrease of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The success of its transformation lies in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including economic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such as legislation,increase in agencies,investment and so on.Key words :American culture;transformation process;policy system美国农业转型:特征和政策伊沙贝拉·塔斯科克(世界银行,美国华盛顿)摘要:农业成功转型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率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英国的农业变革导致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农业转型。

美国农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土地辽阔、农业人口规模缩小、农业生产率提高等方面。

它的成功转型依赖于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包括以立法、增设机构、投资和实施涵盖国内外贸易的经济政策来支持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美国农业;转型过程;政策体系中图分类号:F37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107(2012)01-0005-04收稿日期:2011-11-25作者简介:伊沙贝拉·塔斯科克(Isabelle ·Tsakok )(1947—),美国籍人,1976年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先后担任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美国马里兰州立大学经济研究员。

主要研究发展经济学和农业转型,代表性著作有:Success in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What It M eans and What M akes It Happen 。

曾经获得摩洛哥农业问题最佳研究奖。

一、何谓农业成功转型?农业成功转型,我认为需要有两个发展同时发生,并且延续至少几十年:(1)生产率能至少持续四十年或六十年的增长;(2)大部分农民或农村家庭有持续的收入增加。

对于这个定义,有三点要指出来:第一,这是个长期的过程,至少几十年。

第二,要求生产率增加,亦即每单位的投入物要有更多的产出;按照雷曼的定义,即对于你所投之物,有更多的产出。

第三,要有大部分的农民和农村住户受益,有更高的收入;这是和只有非常少部分的农民和农村住户受益于增加的收入直接相对比的。

随着时间推移,编者按: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湖南省教育厅设立了“海外名师项目”,邀请国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到湖南高校开展学术研究。

为此,我校特邀请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伊莎贝拉·塔斯科克与我校经贸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同研究《大国农业转型》的课题。

本期刊发的三篇笔谈,就是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

第19卷第1期2012年2月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Vol.19NO.1Feb.2012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年这些发展会改变农业,即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会彻底从自给自足转变成商业化,使农民在既定资源下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供应给非农民。

越来越多的家庭会因此而受益,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福祉都会得到提高。

几个世纪以来,从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农业的生产率很低,并且一直停滞在自给自足的层面。

根据马尔萨斯的观点,人口增长的速度远大于食物供应增加的速度,战争和疾病带来的死亡会使人口的增长回归到和食物供应的平衡。

但是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的农业大变革打破了人口理论。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增加的食物养活了不断增加的人口,也就是说饥荒已经不是阻止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了。

实际上,英国的农业变革也导致了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农业转型。

但不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还只有一小部分国家享受了这样的转型;这些主要是西欧、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工业化经济体,另外还有远东的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和中国。

对于成千上万仍然生活在农业生产率低下的国家的人而言,他们仍然挣扎于是否能生产足够富余的食物。

因而显而易见一个问题引起了关注:怎么样才能使农业成功转型呢?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但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走的道路。

我希望读者能意识到:没有一个高收入的工业化经济体,其数十年前重要的农业如果没有成功转型的话,其工业转型能成功的。

我也希望读者能明白农民需要政府做什么以使他们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农民,为什么消费者要对农业的成功转型有持续的兴趣。

我将以美国这个如今的世界超级大国为例来说明。

二、美国农业转型的特征美国是一个由不断寻找机会的移民组成的国家。

从第一批1620年从英国普利茅斯出发,在美国麻省的鳕鱼角着陆的朝圣者至今,一波一波的移民,开始是从欧洲,之后从全世界来到美国,成就了美国。

就像当年的那些朝圣者们,数以百万计的离开家乡,或许是因为受到迫害,或许是因为经济困境。

他们来到美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希望有更多的信仰自由和经济机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就会庆祝他们从大英帝国脱离而独立,在当时的18世纪70年代,英国还是一个殖民和航海的强国。

经过七年的战争,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的宣告,1783年9月3日巴黎条约的签署,美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正式成立了。

作为一个国家,美国的许多政治理念逐步形成还有赖于这些开国的伟人们,如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本杰明·富兰克林、约翰·亚当斯、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等。

这些移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一个由寻找土地的农民组成的国家。

这些开国元勋们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乔治·华盛顿在1796年给国会的咨文中就提到,“毫无疑问,无论是对于个体的幸福还是国家的繁荣,农业都是头等重要的”。

在1775年到1783年间的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美国还只是由大部分都靠近大西洋的十三个州组成;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是农民,占到了总人口的95%。

实际上,数以百万的人来到美国是因为他们想要拥有自己的土地,这是在他们本国所无法实现的愿望。

到美国内战(1861~1865年)之前,大部分的人也都是农民,占到了总人口的55%(1850年)。

然而,到了1900年,城镇人口则多于农村人口了,农村人口只占40%了。

到1910年,农村劳动力人口绝对数下降。

根据Tomich, Kilby and Johnston的观点,美国到了其结构转型的关键时点了。

到2000年,从事农业的人口数是如此小,大约250万人,以至农村人口不再被列作是一个单独的群体。

然而,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农业强国。

美国绝对可以被认为是土地辽阔,并且自从19世纪以来还在不断的增加。

和亚洲的农业不同,其土地的充裕是相对于劳动力而言的。

美国农业地理上的不断扩展到1900年就停止了。

在1994年,美国一个小农场的可使用耕地约187英亩,但实际上这个土地大小是不能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还需要农业之外的收入来维持生活,能在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的农场最小耕地应需要719英亩。

20世纪70年代时候的美国的土地和人口比例是21.475;如果拿这个数字和亚洲国家相比,比如韩国是0.134(1968~1970年),日本是0.258,中国是0.164,印度是0.442,泰国则是0.417。

这些数字的极大差距并不能决定农业是否能成功转型,但却决定了要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所需要的技术的不同,也使剩余劳动力的数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当农业发展到更高效、多产,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就会产生剩余劳动力。

这也意味着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人口规模缩小,这些剩余的劳动力流入城市,需要城市中的非农业经济来有效地吸纳。

换句话说,中、高收入的工业经济体,几十年前重视农业,现在也能成功地吸纳流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

美国农业之所以这么受关注,不是因为其地理上的不断扩充,而是因为其一直保持生产率的高增长。

从1840年到1880年期间,农业的GDP人均增长是每年1%。

然而,从1940年到1980年(除了二战1939~1945年期间),年人均增长率快速增加到62.8%。

这个增长带来的稳定和低廉的农产品实际价格使城市消费者大大受益。

但农民在农业转型中的经历如何呢?这个过程是漫长和曲折的。

农民必须要面对许多艰难的时候,在逆境中学会生存和发展。

这种艰难不是因为政局不稳,因为美国从1865年内战之后政局一直很稳定。

但之后却有颇多经济上的起起伏伏。

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低价格之后,农民在1900年开始乐观起来。

实际上,1910年至1914年期间是被标以“农业的黄金时期”。

然而,一战(1914~1919年)后,Gardner就提到“农业的繁荣以极快的速度消失了,维持到1929~1931年终告落幕”。

到经济大萧条席卷全美国乃至全世界,农产品价格全面崩溃。

回看过去的100年(从1910年开始),一共有19年是经济的低谷:1914~1915年,1921年,1924年,1930~1933年,1938年,1946~1947年,1949年,1954年,1958年,1974~1975年,1980年,1982年和1991年。

在1910至1998年间也有69年是农产品价格增长的“好”年份。

在这段长时间里,实际农业净收入增长为平均每年6%。

这些起伏说明农业是很受周围大的经济环境影响的。

这里引入这段历史是旨在说明即使是成功的农业转型,其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生产率提高也并不意味着农民一定能增加收入;实际上,提高的生产率导致的低价格将使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农民出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