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补贴政策

合集下载

农业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研究

农业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研究

农业补贴政策中国与美国的比较研究农业补贴政策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和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两国政策的异同点和影响。

一、政策目标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保障粮食安全。

政府通过直接补贴、价格保护和农业保险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农业生产的投入。

此外,中国农业补贴政策还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目标是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粮食供应和保持农业竞争力。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涉及到农业市场的支持和价格保护,通过直接支付补贴和粮食价格干预等方式,增加农民的收益和投资。

此外,美国农业补贴政策还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护环境。

二、补贴方式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主要通过直接补贴、价格补贴和生产补贴等方式实施。

直接补贴是向农民支付一定的资金,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收益;价格补贴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保证农民的利益;生产补贴是向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压力。

美国的农业补贴主要是通过直接补贴、市场支持和保险制度等方式实施。

直接补贴是向农民支付一定金额的补贴资金,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市场支持是通过价格支持和市场干预策略,维护农产品的价格稳定和利益;保险制度是提供农业保险,保障农民在自然灾害等风险中的利益。

三、影响因素比较中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农产品需求、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财政预算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规模和可行性,农产品需求影响着政策的针对性和调整方向,农业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资金来源和支付标准。

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受到政府财政预算、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业保护主义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财政预算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规模和可行性,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影响着政策的调整方向和市场干预策略,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农业保护主义则决定了补贴政策的调整和优化。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摘要】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是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和稳定市场价格而实施的政策措施。

本文通过对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实施方式、影响因素和启示进行分析,总结了其发展经验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背景和研究目的和意义凸显了其重要性,历史演变和实施方式展示了其不断完善和调整的过程。

影响因素和启示突出了政策的影响和启示。

通过研究和总结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发展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制定类似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展望未来,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以推动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历史演变、实施方式、影响因素、启示、经验总结、发展方向、未来展望1. 引言1.1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背景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

当时,由于全球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美国农民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面临着生存危机。

为了帮助农民渡过难关,美国政府开始实施价格支持和补贴政策,保障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

这些政策一直延续至今,并且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中不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也在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简单价格支持到后来的直接收入补贴和市场干预措施,美国政府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农业发展需求。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背景是受到农业经济困难和市场波动的影响,为了保障农民利益和农产品供应,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价格支持和补贴政策。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和争议,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作为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漫长,实施方式繁多,影响因素复杂。

本文旨在系统探讨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实施方式、影响因素及启示,总结其发展经验,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具体来说,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分析不同时期政策的特点和影响;对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补贴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分析导致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变化的因素,揭示政策形成的内在机制;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提炼出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启示,为其他国家农业政策制定提供借鉴。

美国农业政策:法律基础、政策框架和支持系统

美国农业政策:法律基础、政策框架和支持系统

美国农业政策:法律基础、政策框架和支持系统◎ 王 宇从理论上讲,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受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多、生产周期较长、价格波动较大,并且农业生产部门还具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属性,这些特征决定了农业生产对农业政策的较强依赖性。

因此,要理解美国现代农业发展,首先需要理解美国农业政策。

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是美国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二是美国农业政策的总体框架;三是美国农业政策的支持系统。

一、美国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一)1933年《农业调整法案》:农业基本法美国农业政策的实施载体是五年左右修订一次的农业法案。

1933年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农业调整法案》,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法案。

此后,美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对农业法案的修订展开的。

1933年《农业调整法案》确立了农业部门的基础地位,成为美国农业的基本法。

以此为起点,美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00多部专项法律为之配套,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法律法规体系。

从1933年《农业调整法案》开始,到2018年《农业提升法案》为止,美国政府共计发布了18部农业法案,内容涉及农业生产、食品和营养保障、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对外贸易和农业保险等多个方面,成为美国农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法律基础。

1933年《农业调整法案》明确了美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原则,并且从农产品价格支持和农作物产量限制出发,制定了农业生产计划。

主要内容是每年政府部门按照上年度主要农作物产量以及停耕和休耕计划,计算出本年度农产品库存量和下年度市场需求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年度的农业生产计划,包括播种面积计划和产出计划。

农户按照自愿原则与政府签订合同,确定播种面积和产出,确定一定比例的土地进行停耕和休耕,并且对停耕和休耕的土地给予补贴。

1933年以来,尽管美国农业法案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工具在不断的修订过程中得以保存。

美国农业政策目标:一是以合理价格向国内消费者提供充足的食品和营养保障;二是使人们在农业部门得到的收入与在其他部门得到的收入基本相同;三是农业部门以家庭农场为单位;四是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

谢 谢 !
2.扩大出口。根据1954 年的“食品用于和平”计 划,美国政府向第三世界国家赠送或低价销售剩余 农产品,换取当地货币转作援助资金或支付美国驻 当地的官方机构的开支。美国20 世纪60 年代的粮食 出口几乎有40%是此方法进行的。从20 世纪60—70 年代,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出口补贴来减少库存农产 品,但由于受到关贸总协定的限制,该政策不可能 大规模进行。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为了迫使其他出 口国(尤其是欧共体) 减少出口补贴,美国政府采用 “混合贷款”和特殊补贴的办法来扩大出口。所谓 “混合贷款”就是把无息政府贷款同有政府担保(或 无担保)的商业贷款“混合”提供给买主。仅在 1981—1983 年三年间该项贷款金额就由15 亿美元 增加到48.7 亿美元。
2. 税收优惠。农户可以在收益多的年份提前支付开 支,收益少的年份提前出售农产品,以少缴所得税。 此外,农户还享有资产的“加速折旧”优惠。 3. 农业信贷优惠。农户可以从政府农业信贷系统获 得低息贷款。农产品信贷公司可为参加价格支持计 划的农场主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农户信贷管理局的 贷款主要向受灾地区提供利率很低的紧急贷款。 1981 年《农业法》把这种紧急贷款作为援助遭受 自然灾害农户的主要方法,取代了70 年代的直接 补助。政府还为保险费用提供多至30%的补贴。 2002 年的农业法案中对各种产品规定了新的贷款 率。
(二)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扶持政策
1.价格支持。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美 国政府成立了农产品信贷公司,着手实施农业价 格支持计划。支持计划主要包括“直接收购”和 “无追索权贷款”两项。“直接收购”是指农产 品信贷公司为了支持某些农产品价格,随时准备 以最低保证价格(即支持价格) 从市场上收购任何 数量的剩余农产品。“无追索权贷款”是指农户 以农产品为担保从农产品信贷公司获得贷款。在 贷款期限内(多为一年内),如果农产品的市场价 格高于贷款,农户可以还本付息,重新得到他的 农产品以投放市场;反之,在贷款到期时,则可 以用担保的农产品来抵偿,而不必归还本息。政 府通过价格支持政策,总可以让农户获取利益。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历史演变与发展走势一、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起源可追溯到二战后的时期,旨在支持当时经济曾遭受重创的农业行业。

从那以后,补贴政策开始多样化和复杂化,在各类补贴的推动下,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农业大国之一。

然而,这种补贴模式也引起了国内外的多种争议。

本部分将从历史与现实两方面分析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演变。

1.1 历史背景下的补贴政策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案”,实施针对小规模农业生产者的价格支持计划和配额管理制度,意在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保障农民利益。

1953年,该法案被修正,实施了针对大规模生产者和企业的直接补贴计划。

除此之外,1960年,美国政府还通过农民保险计划为农民提供灾害保障和收成保险。

1.2 现实语境下的补贴政策当前,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已呈多样化形式。

常见的形式包括现金补贴、贷款担保、灾害援助、市场稳定计划等。

此外,美国政府还通过制定一些法律规定,如“2002年农业扶持与保护法”,来保障农民的切实利益。

但同时,也有人批评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不合理性和对贸易损害的影响。

二、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走势历史上和现实中,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走势都与乡村经济和政治局势有着密切联系。

本部分将从市场导向与保护主义、自足与国际竞争、农民与企业等进行分析,以探究美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发展走势。

2.1 市场导向与保护主义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农业主要采行市场导向政策,农业盈利也十分可观。

但随着80年代的来临,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民收入下降,为保障民意,政府倾向于提供贸易保护与补偿,作为对在国际市场上亏损的补偿。

这种保护主义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所处的复杂性和争议性。

2.2 自足与国际竞争随着美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加快,农村居民数量锐减。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发展出口等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并将地方自给自足与国际市场竞争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农业补贴开始过度依赖外部补贴,导致对农民的真正意义不再是为他们提供价格支持与贷款保障,而更多地成了国际竞争中胜之必要的筹码。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各国政府为促进本国农业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农业补贴政策。

本论文主要分析了美国农业补贴的政策,并提出了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政策制定的启示。

[关键词]农业政策农业补贴美国农业政策一、美国的农业补贴政策 1.农产品补贴政策美国现行农产品补贴政策继续沿用2002年农业法案中的“营销援助贷款”、“贷款差价支付”、“固定直接补贴”和“反周期补贴”几种政策工具,为农场主提供支持和补贴,构成严密的收入安全保护网。

只是新农业法对补贴范围和资格都做了调整。

(1)营销援助贷款。

营销援助贷款是指生产指定农作物的农民在生产之前可以用预计的农作物产量为抵押获得为期9个月的无追索权贷款。

收获之后,在贷款到期前,当市场价格高于借贷率与利息之和时,农民可以在市场上销售农产品,偿还贷款;当市场价格低于借贷率和利息之和时,农民可以以抵押的农作物偿还贷款。

(2)贷款差价支付。

贷款差价支付是营销援助贷款的一种替代形式,当市场价格低于借贷率时,政府对于市场价格和借贷率之间的差额部分直接进行现金支付。

这样就有效缓解了营销援助贷款为农产品信贷公司造成的库存压力。

新农业法延续了2002年农业法对于贷款差价支付的规定,操作方式保持不变。

除了ELS棉花外,所有营销援助贷款的农产品都在贷款差价支付的范围。

(3)固定直接补贴。

这是一种典型的与农产品的生产、价格不挂钩的补贴方式,属于“绿箱”政策,农民可以自愿参加。

政府预先确定作物的面积和单产,并对每种商品都规定一个固定的直接补贴率。

补贴金额为补贴面积与补贴单产以及补贴率的乘积。

(4)反周期补贴。

2002年农业法规定的反周期补贴是“基于价格的反周期支付”,即基于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和直接支付之间的差额确定补贴。

当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直接支付之和等于或大于目标价格时,不进行反周期支付;反之要进行补贴。

2.农业出口补贴政策美国的出口补贴主要包括直接出口补贴和出口信贷。

美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

美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

美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本刊特约评论员王宇博士美国农业人口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的2%,却能够在严格实行休耕、退耕和限产的情况下,成为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成为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美国农业发展是与农业政策支持分不开的。

美国农业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是美国农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价格支持是美国农业政策的重要工具。

美国农业政策目标是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扩大农产品出口。

农业补贴可以分为直接补贴与间接补贴两类。

直接补贴包括:一是直接收入补贴,直接收入补贴数量由政府按照基期的补贴产量和补贴面积确定,不与当年的种植面积和市场价格挂钩。

二是逆周期收入支持计划,如果农产品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政府就会启动逆周期收入支持计划来补贴农民收入。

三是水土保持计划,土地在环境敏感地区的农户,可以根据自愿的原则,与政府签订长期租地合同,暂停该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租金由政府与农户共同商定。

间接补贴包括:一是低息农业贷款,低息农业贷款主要是帮助创业农民和低收入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农业保险补贴计划,农业保险补贴计划是美国政府对投保农户和商业性保险公司的双向补贴。

二、食品与营养保障计划。

食品和营养保障计划是美国农业政策的重心所在,是农业财政预算支出中规模最大的项目,约占每年美国农业财政预算总支出的80%。

主要目的是为所有低收入家庭提供食品和营养保障。

主要内容包括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学校营养午餐计划和紧急食品援助等。

2014年美国农业法案规定,2014-2018年农业财政预算总支出约为4890亿美元,其中的80%要用于食品和营养计划。

2018年美国农业法案提出,2019-2023年美国政府将继续为低收入家庭提供补充营养援助计划,帮助所有低收入家庭获得充足的食物和营养保障。

三、农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

关于农业资源保护。

1936年《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案》提出,要加强对农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重视对土壤污染的治理、保持土壤有机物和耕地的生产力。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及启示【摘要】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是美国农业领域的重要政策之一,旨在保护农民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和促进农业发展。

本文主要探讨了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演变、实施、影响和问题,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通过分析美国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挑战,可以为我国的农业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未来,我国应该加强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注重市场化和国际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发展、历史、演变、实施、影响、问题、启示、对我国农业政策的启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向农民提供价格补贴和补贴政策,可以使农产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减轻农民的生产成本压力,增加农民收入,激励农业生产。

价格补贴政策还可以帮助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现代化。

通过保障农产品价格,价格补贴政策也可以保障农产品市场供给,确保农业生产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

农业价格补贴政策也可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资源向效益较好的产业集中,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意义在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1.2 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美国农业价格补贴政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期。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农业面临着种种挑战,包括产量下降、价格波动、农民生活困难等问题。

为了维护国家的农业稳定和农民的生计,政府开始介入农业领域,并实施了一系列价格支持政策。

1920年代,美国政府首次推出价格支持计划,通过向农民提供补贴来增加农产品价格。

这些政策并未取得预期效果,经济大萧条的到来更加加剧了农业危机。

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陆续推出了更多的价格补贴政策,包括1970年代的农业法案和1996年的农业改革及发展法案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提供农业信息管理与服务。 美国农业部下设“经济研究所”、 “农业合作局”、“食品安全和技术服 务局”、“食品和农产品出口检验局”、 “农产品贸易和销售信息中心”等部门, 为农户提供有关市场信息、农产品政策、 出口对象国贸易政策、环境、运输、检 疫、卫生标准等多方面的信息,以帮助 扩大生产与出口。
2. 农业生产要素投入补贴。
政府资助水利设施的兴建和维修,提供价格低廉的农业用水。 为保护土地,政府还出资修造梯田、按等高线平整土地、施用石 灰等等。政府补贴的结果使农户在不增加农业生产要素的情况下, 可以获得更多的收成。
3.限制生产耕地,实施休耕补贴。
限产计划始于1933年(包括播种面积配额和销售限额)。根 据1956年农业法制订的土地银行计划,确立了耕地面积储备和土 壤保护储备。前者指允许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短期停耕土地的计 划;后者指农场把一部分土地长期(不超过10年)退出耕种,用 于植树保护土地的目的,而每年从政用处取得补贴。以后,陆续 通过的一些农业法对休耕计划作了修订,但宗旨只有一个,即把 耕地面积减少的额度和结构同某种或某几种重要农产品的期末库 存与消费量之比的高低相联系,以控制农产品供应,保护农产品 价格。
(二)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扶持政策
1.价格支持。为防止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美 国政府成立了农产品信贷公司,着手实施农业价 格支持计划。支持计划主要包括“直接收购”和 “无追索权贷款”两项。“直接收购”是指农产 品信贷公司为了支持某些农产品价格,随时准备 以最低保证价格(即支持价格) 从市场上收购任何 数量的剩余农产品。“无追索权贷款”是指农户 以农产品为担保从农产品信贷公司获得贷款。在 贷款期限内(多为一年内),如果农产品的市场价 格高于贷款,农户可以还本付息,重新得到他的 农产品以投放市场;反之,在贷款到期时,则可 以用担保的农产品来抵偿,而不必归还本息。政 府通过价格支持政策,总可以让农户获取利益。
美国的农业政策
姓名 学号
美国自建国以来的农业政策发展, 大抵可分作两大阶段。20世纪20年代 以前,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基本采 取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政策,但通过对 经济基础的投资,促进农业的发展。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通过 财政补贴等手段,直接干预农产品市 场。
美国对农业的补贴历史从罗斯福新政开始, 1933 年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后经历届 政府的修改和完善,形成了以支持和保护为宗 旨的农业政策体系。但是巨额农业补贴增加了 政府财政负担,扩大了财政赤字,美国政府于 1985 年和1996 年两次颁布农业法案,开始农 业市场化改革。因考虑到全球战略和国内选举 因素,布什总统签署了“2002 年农业法案。” 该法案宣布在1996 年农业法的基础上,大幅度 提高农业补贴,在未来的10 年(2002—2011 年)时间里将农业补贴提高67%,总计达1 900 亿美元。
纵观美国农业政策历史,美国政府 的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二)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扶持政策 (三)扩大农产品需求政策
(四)农村社会发展政策
(一)农业直接补贴政策
1.生产灵活性合同补贴。
补贴的根据是1996 年农业法案。生产灵活 性是指采用了这种补贴方法之后,农民无论生 产什么,其所享受到的补贴都不受影响,因此 具有充分的生产决策灵性。
2.扩大出口。根据1954 年的“食品用于和平”计 划,美国政府向第三世界国家赠送或低价销售剩余 农产品,换取当地货币转作援助资金或支付美国驻 当地的官方机构的开支。美国20 世纪60 年代的粮食 出口几乎有40%是此方法进行的。从20 世纪60—70 年代,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出口补贴来减少库存农产 品,但由于受到关贸总协定的限制,该政策不可能 大规模进行。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为了迫使其他出 口国(尤其是欧共体) 减少出口补贴,美国政府采用 “混合贷款”和特殊补贴的办法来扩大出口。所谓 “混合贷款”就是把无息政府贷款同有政府担保(或 无担保)的商业贷款“混合”提供给买主。仅在 1981—1983 年三年间该项贷款金额就由15 亿美元 增加到48.7 亿美元。
谢 谢 !

(三)扩大农产品需求政策 美国农业的主要矛盾,是农产品长期全面 过剩的矛盾,美国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是通过 农业支持与保护扩大需求。 1.扩大内需。政府为保护农户利益,推出最庞 大的计划——“食品券计划”,即向低收入者发 放只能购买食品的“食品券”、“学校免费午 餐”等政策,以扩大农产品的国内需求。
4.农业灾害补贴。
美国农业风险管理政策可以分为三类:(1)灾害救济政策: 是根据每年的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情况确定的,属于一事一议性质的。 各个年度之间变化很大。(2)特大灾害保险政策:农民只需要对每 种作物缴纳60 美元的手续费,就可以参加。特大灾害保险的保险程 度很低,只适用于实际产量低于正常产量的50%的情况。(3)多种 灾害保险政策:单个农场的产量保险、单个农场的作物收入保险、 以县为单位的产量保险、以县为单位的作物收入保险等。
(四)农村社会发展政策
美国农村已基本实现现代化,目前呈现出 信息化和非农化的发展趋势。政府在继续巩固 传统的通讯、电力、污水及废物处理系统、交 通网络几大支柱的同时,加大了对全球定位 (GPS)、宽带网络、光纤及无线通讯等信息化 发展的支持力度。2002 年的农业法案里,“农 村发展”方面的联邦政府支持力度为10.3 亿美 元,另在“能源”方面有4 亿美元。
5.产品补贴。
产品补贴是“反周期支付”。反周期是防止周期性价格波动之 意。单位产品的反周期支付由两个价格之差决定:(1)目标价格, 农业法中对各种产品的目标价格水平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理论上, 这个价格被认为是较为理想合理的价格。(2)有效价格。2002 年 的农业法中对有效价格的界定是:当市场价格高于贷款率时,有效 价格等于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直接支付之和;当市场价格低于贷款 率时,有效价格等于贷款率与直接支付之和。全国平均市场价格与 直接支付之和(即有效价格)等于或大于目标价格的情况时,不进行反 周期支付,因为这时农民的收益已经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价格。
2. 税收优惠。农户可以在收益多的年份提前支付开 支,收益少的年份提前出售农产品,以少缴所得税。 此外,农户还享有资产的“加速折旧”优惠。 3. 农业信贷优惠。农户可以从政府农业信贷系统获 得低息贷款。农产品信贷公司可为参加价格支持计 划的农场主提供短期优惠贷款。农户信贷管理局的 贷款主要向受灾地区提供利率很低的紧急贷款。 1981 年《农业法》把这种紧急贷款作为援助遭受 自然灾害农户的主要方法,取代了70 年代的直接 补助。政府还为保险费用提供多至30%的补贴。 2002 年的农业法案中对各种产品规定了新的贷款 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