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急症指南
高血压急症急救流程

高血压急症急救流程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突然升高并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及时的急救流程对于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以下是高血压急症的详细急救流程:1. 识别高血压急症症状:高血压急症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头痛、呕吐、恶心、视力模糊、胸痛、呼吸困难、心悸、意识模糊等。
如果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应该立即考虑高血压急症可能。
2. 保持患者安静:将患者安置在舒适的位置,保持安静。
确保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刺激。
3. 测量血压:使用血压计测量患者的血压。
如果血压超过180/120 mmHg,且伴有严重症状,可能是高血压急症。
4. 呼叫急救人员:如果患者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应立即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告知医务人员患者的状况和所在位置。
5. 提供紧急治疗: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供紧急治疗:- 让患者保持坐位或半坐位,以减少心脏负担。
- 给患者提供氧气,以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
- 给患者服用急救药物:通常情况下,可以给患者口服硝酸甘油,每次0.4mg,每隔五分钟重复一次,最多三次。
如果患者血压没有下降,或者症状加重,应立即停止给药,并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
6. 确保患者安全: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避免患者受到任何伤害,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7. 急救人员到达:一旦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他们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
急救人员可能会给予更强效的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硝酸甘油或其他降压药物。
8. 送往医院: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以便进一步的治疗和观察。
在医院,医生将继续评估患者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总结:高血压急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急救和治疗。
当遇到高血压急症时,首先要识别症状,保持患者安静,并测量血压。
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提供紧急治疗。
急救人员到达后,他们将采取进一步的急救措施,并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及时的急救流程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急症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高血压急症指南

评估高血压急症的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脑部 影像学等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全面了解患 者的病情。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在诊断高血压急症时,医生需要与其 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进行鉴别, 如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脑卒 中等。
鉴别方法
鉴别诊断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病史、体 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 查结果,以确定最可能的诊断。
心理干预与压力管理
总结词
心理干预和压力管理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具 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降低血压。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和支持系统,提高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帮 助患者正确面对压力和情绪问题,提高自 我调节能力。
高血压急症指南
contents
目录
• 高血压急症概述 • 高血压急症的诊断与评估 • 高血压急症的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与生活方式干预 • 高血压急症的并发症与合并症管理 • 高血压急症的预防与公众教育
高血压急症概述
01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在短时间内急 剧升高,通常超过180/120 mmHg,并伴有靶器官功能障碍或 损伤的临床综合征。
利尿剂
通过排钠、排水,降低血容量,降低血压。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或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
β受体拮抗剂
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降低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适用于 高血压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
降压目标与治疗策略
降压目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降压目标。一般来说,对于高血压急症患者,应尽快将血压降至安全范围 (160/100mmHg以下)。
高血压急症处理指南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高血压急症是临床常见急症,多数患者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后果严重。
根据病因及合并症不同,高血压急症的处理策略也存在很大差异。
充分了解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高血压急症指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并且需要紧急处理。
高血压次急症是指仅有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而无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急症和次急症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急性靶器官损害而不是单纯血压升高水平上的差别。
多发生于高血压患者,表现为高血压危象或者高血压脑病,也可发生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左心衰等。
高血压危象: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通常>210-220/130-140mmHg),伴有症状或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急性损害为特点的高血压。
二、处理原则:首先不是盲目降压,而是通过间断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寻找引起患者血压急性升高的临床情况或诱因,同时初步评估是否有靶器官的急性损伤。
初诊为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应及时有效的给予降压治疗,积极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伤,同时去除引起血压急性升高的临床情况或诱因。
对于不伴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次急症患者,一般无需过于激进的降压治疗,血压下降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对患者可能弊大于利。
一般情况下,可将高血压次急症患者血压在24~48h内缓慢降至160/100mmHg,数周内将血压降至目标值。
多数患者可通过口服降压药控制,一般不需静脉用药,但同样不建议口服快速降压药物。
与高血压亚急症不同,高血压急症患者病情更为危重,应在急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治疗,并持续监测血压。
接诊患者后,若确诊为高血压急诊,应及时应用降压药,最好为静脉降压药物,如硝普钠、乌拉地尔。
可遵照以下原则控制血压下降的幅度与速度:1h 内平均动脉压降至≤治疗前的25%,此为高血压急症的第一目标,随后2~6h内达到第二目标---降至<160/100-110mmHg。
高血压急症处理指南

高血压急症处理指南一、初步评估当遇到高血压急症患者时,首先要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评估。
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同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呼吸困难、视力模糊等。
此外,还需要询问患者的高血压病史、用药情况、近期的生活事件(如情绪激动、劳累、睡眠不足等)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等)。
体格检查方面,要注意检查心肺听诊、神经系统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肢体活动等)、眼底检查(观察视网膜动脉是否痉挛、出血、渗出等)。
实验室检查应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心电图等,以了解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情况。
二、治疗目标高血压急症的治疗目标是在短时间内将血压降低到安全水平,以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但降压速度不宜过快过猛,以免引起重要脏器的灌注不足。
一般来说,初始阶段(1 小时内)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 25%,随后在 2 6 小时内将血压降至约160/100mmHg 左右,在 24 48 小时内逐步将血压降至正常水平。
对于合并急性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应更为谨慎。
若患者为缺血性脑卒中,除非血压超过 220/120mmHg,一般不进行降压治疗;若为出血性脑卒中,应将血压控制在 160/90mmHg 左右。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应尽快将血压降至 130/80mmHg 以下,但在发病后的最初 24 小时内,降压幅度不应超过 25%。
三、治疗方法1、一般处理让患者保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
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建立静脉通道,便于药物输注。
2、药物治疗(1)硝普钠:是一种强效、快速的血管扩张剂,适用于大多数高血压急症。
通常以 50mg 硝普钠加入 5%葡萄糖溶液 50ml 中,以 02510μg/(kg·min)的速度静脉泵入。
使用时应注意避光,并密切监测血压,根据血压调整泵入速度。
(2)硝酸甘油:主要扩张静脉和冠状动脉,适用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高血压急症患者。
高血压急诊指南

高血压急诊指南高血压急诊指南1.引言本指南提供了高血压急诊相关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建议。
高血压急诊是指严重血压升高导致的急性器官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的情况。
早期干预和正确的管理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2.诊断2.1 血压测量- 对于成年人:收缩压≥180 mmHg和/或舒张压≥120 mmHg是高血压急诊的诊断标准。
-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根据其年龄、身高和性别来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2.2 评估- 对于高血压急诊患者,应进行详细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
- 进一步的评估可能包括实验室检查(如血液生化指标、尿液检查等)、心电图和其他相关检查。
3.治疗3.1 降压治疗- 及时、适当地降低血压是高血压急诊治疗的关键。
- 初始治疗应通过静脉给药,推荐使用短效静脉降压药物(如硝普钠、尼卡地平等)。
- 目标是在第1小时内将血压降至15-25%。
3.2 并发症管理- 针对患者的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肺水肿等,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 合理的液体管理对于预防急性心脏衰竭和其他并发症非常重要。
3.3 进一步治疗- 对于无法通过静脉给药达到目标血压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降压药物,如氯吡格雷、拉西地平等。
- 在患者血压得到控制后,可以过渡到口服降压药物。
4.管理和随访- 高血压急诊患者应住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 随访的目的是评估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并进行相关的并发症管理。
- 患者还需要定期监测血压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附件:- X光片、心电图、实验室报告等相关检查结果。
- 临床记录单、诊断证明等相关文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高血压:血压持续升高,达到一定程度,对心脏、血管和其他器官功能产生危害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 高血压急诊:指严重血压升高导致的急性器官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的情况。
- 硝普钠:一种常用的静脉降压药物,通过扩张血管来降低血压。
- 尼卡地平:一种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扩张冠状动脉来降低血压。
高血压急诊指南

4、遗传因素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4>临床表现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短时间内血压急剧升高:
收缩压可高达210-240mmHg 舒张压可达120-130mmHg。 伴随症状: 头痛 眩晕 烦躁 恶心呕吐 心悸 气急 视力模糊
多发病 • 急诊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2/百万。 • 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6亿,但大约2/3的高血压患者并未获得充分的血压
控制,血压控制不佳导致急诊就诊的比例升高。 • 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会发生高血压急症。 危害大 • 高血压急症发病急,预后差。 • 如未及时救治,部分的高血压急症患者12个月内死亡率达50%。 • 是疾病致残的首位疾病。 缺乏统一的高血压急症的分级、综合处理标准。
或者降压治疗不充分,而在就诊时血压收缩压≤210-240mmHg,和/或舒张压≤ 120130mmHg,但检查明确提示并发急性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者,即使血压仅 为中度升高,也应视为高血压急症。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3>发病机制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1、各种应激因素、神经反射异常、内分泌激素水平异常等作用下,交感神经张 力亢进和缩血管活性物质(肾素、血管紧张肽II)释放增加,诱发短期内血 压急剧升高。
• 惊恐发作 • 服用限制降压治疗效果的药 物(非甾体类消炎药,胃粘膜保
护剂)
• 急性感染
中国急诊高血压诊疗专家共识
1、急诊高血压的诊断:病史询问
(3)靶器官损害和功能评估: 通过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评估有无潜在的靶器官损伤
主诉症状
胸痛 呼吸困难
提示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完整版)高血压急症处理指南

高血压急症的处理高血压急症是临床常见急症,多数患者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后果严重。
根据病因及合并症不同,高血压急症的处理策略也存在很大差异。
充分了解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一、定义高血压急症指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度升高,舒张压>130mmHg 和(或)收缩压>200mmHg,伴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并且需要紧急处理。
高血压次急症是指仅有血压突然显著升高,而无靶器官损害。
高血压急症和次急症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急性靶器官损害而不是单纯血压升高水平上的差别。
多发生于高血压患者,表现为高血压危象或者高血压脑病,也可发生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左心衰等。
高血压危象: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通常>210-220/130-140mmHg),伴有症状或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急性损害为特点的高血压。
二、处理原则:首先不是盲目降压,而是通过间断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寻找引起患者血压急性升高的临床情况或诱因,同时初步评估是否有靶器官的急性损伤。
初诊为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应及时有效的给予降压治疗,积极预防或减轻靶器官的损伤,同时去除引起血压急性升高的临床情况或诱因对于不伴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次急症患者,一般无需过于激进的降压治疗,血压下降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对患者可能弊大于利。
一般情况下,可将高血压次急症患者血压在24~48h 内缓慢降至160/100mmHg,数周内将血压降至目标值。
多数患者可通过口服降压药控制,一般不需静脉用药,但同样不建议口服快速降压药物。
与高血压亚急症不同,高血压急症患者病情更为危重,应在急诊抢救室或重症监护室治疗,并持续监测血压。
接诊患者后,若确诊为高血压急诊,应及时应用降压药,最好为静脉降压药物,如硝普钠、乌拉地尔。
可遵照以下原则控制血压下降的幅度与速度:1h 内平均动脉压降至≤治疗前的25%,此为高血压急症的第一目标,随后2~6h 内达到第二目标---降至<160/100-110mmHg。
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实用指南

高血压急症的紧急处理实用指南重要定义高血压急症:是一组以急性血压升高,伴有靶器官损伤、或原有功能受损进行性加重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性脑病:是指血压快速和显著升高,并伴有以下一种或多种症状:癫痫发作、嗜睡、昏迷和皮质盲等。
恶性高血压:是指血压显著升高(通常>200/12OmmHg),同时可伴有显著视网膜病变(双侧火焰状出血、棉絮斑或视乳头水肿)。
若SBP≥220mmHg和/或DBP214OmnIHg,则无论有无症状都应视为高血压急症。
降压原则1.初始阶段(1小时)血压控制的目标为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不超过治疗前水平的25%;2.在随后的2-6小时内将血压降至较安全水平,一般为160/1OommHg左右。
但需根据不同疾病的降压目标和降压速度进行后续的血压管理;3.当病情稳定后,24-48小时血压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原则A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患者血压应控制在V180/IlOmmHg;A对于不溶栓患者降压应谨慎,当SBP>220mmHg或DBP>12OmmHg,可以控制性降压Jh内MAP下降15%,但SBP不低于160mmIIg;A推荐降压药物优选拉贝洛尔、尼卡地平、次选硝普钠。
急性脑出血降压原则A脑出血患者血压升高时,没有明显禁忌症情况下,把SBP维持在130-180mmHg;A推荐药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乌拉地尔。
可联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降压原则A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建议血压维持在基础血压以上20%,动脉瘤手术之后SBP可以维持在140-16OmmHg;A推荐药物:尼卡地平、乌拉地尔、尼莫地平。
高血压脑病降压原则A高血压脑病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时,建议第1小时将MAP降低20%-25%,初步降压目标为160-180/100-1IOmmHg;A推荐药物:拉贝洛尔、尼卡地平、硝普钠,可联合使用脱水降颅压药物甘露醇、利尿剂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和血涂片 血液生化 尿液分析和镜检 心电图
胸片 头颅CT平扫 头颅MRI 随取尿液或血浆儿茶酚胺代谢产物 血液动力学监测 (有创性) 血气分析 心脏超声 胸部增强CT 经食道心脏超声 (有条件者) 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水平
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类型 (相应靶器官损害)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 开始降压治疗 • 急诊留观或收治入院 • 专科医生会诊并给予相应处理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急诊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急诊高血压的诊断:病史询问
⑴高血压相关病史
• 一个完整的特别是和高血压相 关的既往史是非常重要的。迅 速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 控制程度的情况及有无心脑血 管危险因素,患者所有药物的 回顾包括剂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药时长、依从性以及最后一 次服药时间等均应予以考虑。
否
患者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以及是
1.问诊
否需要立即静脉应用降压药物。 • 除非有明确急性靶器官损害的征象
2.注意离院时血压值
3. 门诊医生评估 如有高血压诊 断且未服药
(>180/120mmHg)
或
血压升高(>140/90mmHg)且 伴 有急性靶器官损害的临床 表现
评估急性靶器官损害
(如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或出 血性脑卒中、主动脉夹层、心力衰 竭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患者
• 高血压相关病史 – 既往正常血压 – 既往诊断和处方药物 – 饮食和社会因素
• 药物 – 类固醇类药物 – 雌激素类 – 拟交感药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 社会史 – 吸烟、嗜酒 – 违禁药物(可卡因、兴奋剂)
• 家族史 – 家族成员早年高血压史 – 心脑血管疾病 – 糖尿病 – 嗜铬细胞瘤
• 妊娠?
急诊高血压分步骤诊断策略
病史询问
体格检查
①符合急诊高血压标准 • ②确定是否具有靶器官损 害相应的临床表现
血压高于180/110mmHg 存在危险因素 (强烈危险因素:高血压未 充分治疗; 弱危险因素:高龄、男性、 使用拟交感药物;使用单 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s)
神经系统症状(常见) 心血管症状(常见) 心肺检查异常(常见) 泌尿系症状少尿或多尿 (常见) 眼底镜检查异常(常见) 神经系统检查异常(常见)
讨论
附录
借鉴NCCN指南模式,目前内容仅供参考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旨在从临
床诊疗常规和实践的角度,试图简单清晰的
方式阐释急诊高血压的应对策略。
• 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的缩写)美国国立综合 癌症网络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急诊高血压的诊断: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除测量血压以确定血压准确 性外,应仔细检查心血管系统、眼底和神 经系统,关键在于了解靶器官损害程度。
⑴ 血压测量
<1>急诊高血压的基本诊疗原则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急诊高血压的诊断原则
• 对于血压急性升高的患者,基于病史和临床标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影像 学检查),找出是否存在靶器官损害急性或快速恶化(如神经系统、心血管和 肾脏损伤)的证据, 很容易做出急诊高血压包括高血压急症或亚急症的诊断。
• 是否出现靶器官损害以及哪个靶器官受累是急诊高血压诊断的重点,也直 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患者的预后。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2019年11月 第一次讨论稿 (修改意见和说明均在隐藏页)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
目录
<1>急诊高血压的基本诊疗原则 <2>急诊高血压的诊断和评估 <3>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的诊断流程 <4>高血压急症常规治疗策略 <5>不同类型高血压急症的血压管理 <6>高血压亚急症的治疗
中国急诊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来自急诊高血压的诊断:病史询问
⑵靶器官损害和功能评估 • 病史询问应当关注靶器官的损害 • 患者主诉的特定症状以及既往靶器官 • 损害、提示靶器官可能的损害
主诉症状
胸痛
提示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主动脉夹层
呼吸困难
中枢神经系 统症状
突然出现头 痛
神经局灶性 缺陷
癫痫发作、视 觉障碍或意识 改变
急诊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急诊高血压患者的处理流程
• 急诊医师必须将急诊高血压患者正
• 血压升高(>140/90mmHg)
确进行分类,并在权衡降压获益和
• 重新测定坐位和侧卧位血压
靶器官的低灌注风险后,做出合理 的治疗决策。
门诊评估,随访
仍然升高
否
是
• 严重血压升高
• 急诊处理的基本原则取决于高血压 • 如为新诊断患者
1.重新开始口服降压药物 2.评估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3. 门诊随访
• 体格检查:包括眼底镜检查 • 心电图 • 心肌酶/肌钙蛋白/BNP • 肌酐/尿液分析
既往有高血压明确诊断,指南一般
• 全血细胞计数
不推荐在急诊室常规服用降压药物。 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急症患者应在数分钟至数小 (未发现急性靶器官损害证据)
– 既往卒中史、眩晕,感觉缺失或丧失运动能 力
– 视觉改变,视野缺陷,头昏, 严重头痛,恶 心呕吐,意识状态改变
• 肾脏病史 – 基础肾脏疾病、有无肾脏疾病家族史(多囊 肾 – 尿液频率急性突然变化 (无尿/少尿) – 血尿
• 内分泌系统 – 糖尿病, 甲状腺疾病, Cushing综合征、系统 性红斑狼疮 – 阵发性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嗜铬细胞瘤), 阵发性肌无力和痉挛(醛固酮增多症)
急性冠脉综合征或急性心源性 肺水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 缺血性卒中或高血压脑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
缺血性卒中或颅内出血
高血压脑病
症状特异性病史,提示靶器官损害(EOD) • 心血管病史
– 既往心梗、心绞痛、心律失常 – 胸痛,呼吸短促,端坐呼吸,阵发性夜间性
呼吸暂停或下肢浮肿 • 神经系统疾病病史
• 胸片 • 颅脑CT(如存在神经缺陷)
时内积极降低血压。如果怀疑高血
压急症, 当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时, • 应对患者进行及时处理而不应延 •
误。
如为新诊断,1-5天内门诊评估
如为依从性欠佳或突然停药,重新 开始口服降压药物,并观察3-6小 时 如担心患者病情加重或不能保 证随访,可考虑收住入院
高血压急症 (存在急性靶器官损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