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说课稿
电磁感应说课稿

电磁感应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磁感应,下面我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向大家阐述。
一、教学分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学》(第四版),属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电磁感应”位于本书的第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之一,它是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电机、变压器等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所教授的学生是一年级学生,他们主要有以下特点:1.高职生的心理规律逐渐由依赖转向独立,学习方法由模仿转向顿悟,思维方式由形象转向抽象的认知特征。
2、学生已初步了解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等概念,也了解了载流导体产生的磁场,所有这些为本节课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
3、高职生面临着基础知识薄弱、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不强等学习困境。
对那些基础弱的学生注意引导和鼓励,对那些基础好的学生,老师适当的作些教学调整或补充,以满足全体学生的教学需求。
根据教学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确定了楞次定律及其应用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是难重点,而教学的关键是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的探究实验,从而达到使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
二是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学生分析、重难点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方面:①掌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②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意志②培养学生对电工专业的兴趣三是教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分析及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方法及手段是:1、教法选择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练习总结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逻辑记忆法并借助实验教学,让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掌握楞次定律,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法指导强调探究与合作学习,努力改变高职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电磁感应原理》说课稿

内部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电动势的方向一致。
四)拓展练习,灵活运用(8分钟)
通过例题的讲解,目的使学生在理解新知的基 础上能正确、熟练地应用,通过解题的步骤,学会 分析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小节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引导学生自己 从新知、方法方面总结。既强化了知识,又培养了 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减少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选择 Text in here
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 几种教学法: (1)启发式教学---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学生理解电磁感应的实质。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模拟演示,重现实验过 程 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教学手段
以实例观察、实验操作、媒体演示、师生互动 等多样化的方式达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应电动势方向的判定 教学难点:楞次定律理解和应用
重难点突破:
1)首先熟记楞次定律的内容;
2)弄清“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
相互
关系,是一种“动态场”;
3)起阻碍作用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
4)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
5)当磁通量增加时,阻碍磁通量增加;当磁通量减少时,阻碍磁通量
• 5模拟演示,加深理解
在探究实验之后配合多媒体课件模拟演示,重现实验 过程,这样将磁场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方向形 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楞次定律的理解,并学 会知识的应用,实现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N
请仔细观察实验哦!
九年级电磁感应定律说课稿

九年级电磁感应定律说课稿1. 引言本课是九年级的物理课程,讲解的主题为电磁感应定律。
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揭示了电流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研究电磁感应定律对学生理解电磁学的其他重要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原理;- 掌握计算感应电动势的方法;- 理解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3.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3.1 教学内容本课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通过实例演示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 将电磁感应定律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个问题导入课程,让学生思考与电磁感应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步骤二:概念讲解简要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其背后的基本原理,解释电磁感应定律与电流、磁场的关系。
步骤三:实例演示通过一些简单实例,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与电磁感应相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他们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步骤四: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例如电力发电、电磁感应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步骤五: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电磁感应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4. 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课堂讨论与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撰写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作业评估:布置与电磁感应定律相关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5. 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设备;- 示例实验器材、实验记录表等实验所需设备。
6.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掌握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原理,具备计算感应电动势的能力,并理解电磁感应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与实际问题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必修三电磁感应的原理 说课稿

高中物理必修三电磁感应的原理说课稿一、引言本节课我们将研究高中物理必修三中的电磁感应的原理。
电磁感应是现代科技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原理,它涉及到电流的产生、电压的变化以及电磁波的传播等多个方面。
在研究这个主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二、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1. 磁感线和磁场线:磁感线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虚拟线条,它的方向是磁场的方向。
磁场线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分布形态的虚拟线条,它的方向是磁场的方向。
2. 磁通量:磁通量是用来表示磁场穿过某个面积的量,用符号Φ表示,单位是韦伯(Wb)。
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描述变化磁场时感应电流产生的定律。
定律的表达式为:ε = -dΦ/dt,其中ε表示感应电动势,dΦ/dt表示磁通量的变化率。
4. 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当一个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的变化率有关,而感应电流则与导体的形状、材料和磁场的变化率等因素有关。
三、电磁感应的原理1. 磁场和导体的相互作用:当导体运动或磁场的强度发生变化时,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将会受到磁场的力作用,导致导体内部产生感应电流。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中将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这个电动势会驱动自由电子在导体内移动,形成感应电流。
3. 电磁感应的应用:电磁感应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感应炉等设备中。
通过利用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的传输和转换。
四、实验教学本节课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电磁感应的原理。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一个磁铁和一个线圈,在线圈的两端接上一个电流计和一个开关。
2. 将磁铁靠近线圈,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有变化。
3. 移动磁铁,观察电流计的指针的变化情况。
4. 打开开关,将电流通过线圈,同时移动磁铁,观察电流计的指针的变化情况。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原理》说课稿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的原理》说课稿介绍本课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电磁感应章节,主要讲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应用。
电磁感应是电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理解电磁现象及其应用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并掌握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认识电磁感应所产生的动力学效应;- 了解电磁感应在电动机、发电机等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 电磁感应在电动机、发电机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与方法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引入磁通量、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引出电磁感应的概念及原理;- 结合实际例子,解释电磁感应的产生过程。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详细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式及其含义;- 通过实验演示及计算题目的练,巩固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3. 电磁感应产生的动力学效应- 介绍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动势,以及其对电子运动的影响;- 通过实验演示或视频资料展示,让学生直观感受电磁感应产生的动力学效应。
4. 电磁感应在电动机、发电机等领域的应用- 介绍电磁感应在电动机工作中的应用原理;- 探讨电磁感应在发电机中的应用原理;- 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 教材:高中物理教材电磁感应章节;- 实验设备:电磁感应实验装置、发电机模型等;- 多媒体资料:电磁感应实验演示视频、实际应用案例等。
教学评估- 课堂练:通过课堂练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问题讨论:通过问题讨论,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参考资料- 高中物理教材;- 物理学教学研究论文;- 互联网相关资源。
以上是本课的大致教学框架和教学安排,希望本节课能够引起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兴趣,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细选3篇)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细选3篇)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知道磁通量的定义,知道磁通量的国际单位,知道公式的适用条件,会用公式计算。
2、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通过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
3、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教学仪器:电池组,电键,导线,大磁针,矩形线圈,碲形磁铁,条形磁铁,原副线圈,演示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XX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
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
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
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
(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φ表示。
(2)公式:(3)单位:韦伯(wb)1wb=1t·m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
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
)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
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
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
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
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3年说课稿《电磁感应》_1

2023年说课稿《电磁感应》2023年说课稿《电磁感应》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过程分析和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学习交流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建立和应用。
难点是:磁通量的变化与变化率的区别,决定磁通量大小的因素。
二、目标分析根据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确定本课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能对“磁通量的变化量”、“磁通量的变化率”进行区别。
2、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3、会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计算感应电动势,会计算导线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
2)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科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体会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法与学法是:教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讲述、对比、探究,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学法: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讨论中突破难点。
三、程序分析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设计:1、引入新课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复习全电路的欧姆定律建立起感应电动势的概念,然后再设问: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2、猜想探究,设计实验学生可以猜测到的是: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磁通量变化还是磁通量变化率有关。
给予学生的这些猜测,我给各学习小组安排了以下器材:螺旋管、电流计、条形磁铁、导线。
引导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实验:看看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是否有关,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变化是否有关,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是否有关。
3、各学习小组总结实验,建立电磁感应定律学生通过实验可能得出的结论有1)在磁通量变化相同时,所用的时间越少,感应电动势越大.2)在变化时间一样时,变化量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3)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动势越大.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磁通量的变化率来决定.由于实验条件所限,我们不能得出定量的结论来,只能得到磁通量变化率越大,感应电动势越大。
电磁感应说课稿1

《电磁感应》说课稿一、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程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工学》(第四版),属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本节内容位于第二章“磁场与电磁感应”中的第四节,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学过的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交流电、变压器工作原理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电磁感应需用两个课时教授,第一部分是电磁感应现象和楞次定律(1课时);第二部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直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1课时)。
这次我们主要探讨如何上好第一部分。
2、学情分析:本课程教授对象是中职化工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该专业学生主要来源是乡镇教学点和部分高中毕业生。
他们基础不一,认知水平不同。
他们喜爱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要从这样的学情出发,把握本次课程。
3、教学目标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学生能够掌握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分析和总结出楞次定律.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楞次定律;教学难点是楞次定律的应用由于本节主要是抽象概念为主,学习“楞次定律”之前所学的“电场”和“磁场”只是局限于“静态场”考虑,而“楞次定律”所涉及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动态场”,并且“静到动”是一个大的飞跃,所以学生理解起来要困难一些,所以楞次定律是教学重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介绍就给出了楞次定律,没有演绎,推理的过程。
给学生理解楞次定律带来困难。
学生对楞次定律中“阻碍”一词的正确理解,是楞次定律应用的关键,所以把教学难点放在楞次定律的应用。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1、教法选择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引入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思考题:电磁感应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互相交流、并阅读课本)
作业:
1、配套练习相关作业。
2、完成调查报告:电在我家中
2、能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分析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列举影响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和影响电流的因素。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2、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培养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性和求知欲。
2、培养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的态度。
3、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学生提出猜想:(电池?发电机?摩擦起电?)
2、复习电流产生的磁场(奥斯特)导引学生猜想,问题2能用磁场产生电流吗?
二、设计、操作实验并交流结果
(教师引导实验设计、操作)演示实验与学生随堂实验同时进行。
交流实验结果(1):能用磁场产生电流。
问题3:利用磁场产生电流是否需要条件;(学生提出假设:“要”或“不要”)
电磁感应说课稿
1、“电磁感应”是在第三册“电流的磁效应”和第五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后进行的教学,使学生对“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内容”有了较完整的认识,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识的自然延续;“电磁感应”为以后学习发电机的内容打下理论基础,并为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提供前置知识,具有启后作用。
2、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发现,为电能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社会的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难点:
1、对“切割磁感应线”的理解。
教学策略:
1、变演示实验为演示与学生随堂实验并进。
2、采用实验探究法。
3、辅助于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实验设计
实验观察
归纳
交流
实验设计
实验观察
归纳
交流
新问题提出
一
实验条件控制:
(1)闭合或断开电路
(2)不同方向移动导线(与磁感应线垂直、斜、平行)
交流结果
(1)电路断开不能产生电;导线运动方向与磁感应线方向平行不能产生电流。
“利用磁场产生电流”需要条件。
阅读课文,描述电磁感应现象,
难点解释: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重点演示切割和没有切割。
学生列举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闭合、一部分、切割)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近二年半自然科学的学习,已具备了电、磁的初步知识,知道了电能产生磁和磁场对电流的有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也初步具备了电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初步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理性思维的能力还不强,在分析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是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补充指出如果电路没有闭合,导体两端会产生感生电压)
问题4: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师提示考虑因素(磁场方向与导线切割方向)
学生自已设计实验、操作。
交流结果
(2)感就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小结: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从而为发电机的发明打下了理论基础,使人们对电的大规模利用成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