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铝业巨亏原因探究

合集下载

11家央企去年亏损近400亿

11家央企去年亏损近400亿

11家央企去年亏损近400亿2013年03月29日00:59 21世纪经济报道中铝巨亏82.34亿职工薪酬超50亿3月27日晚间,中国铝业发布2012年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营业收入为1495亿元,同比增长2.47%,但亏损82.34亿元。

尽管氧化铝、电解铝的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铝业的巨额亏损已然挑战着市场人士的神经。

在中国铝业20家主要的子公司和参股公司里面,2012年只有中铝国际贸易公司一家盈利,亏损过亿的更有10家。

其中,中铝河南铝业公司(下称“中铝河南”)去年亏损最多,高达5.2亿元,其次是包头铝业公司和中铝瑞闵铝板带公司,去年分别亏损3.94亿元和2.25亿元。

此外,中铝河南的净资产已经连续两年为负。

2012年,中铝河南的净资产为-14.7亿元,而2011年其净资产为-9.54亿元。

在年报里,中国铝业特地对薪酬情况有个说明:董事长2012年应付报酬总额为57.78万元,比去年降39.46%,总裁、高级副总裁、副总裁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但这只是“面子工程”,实际上中国铝业的职工薪酬并没有降多少。

年报显示,其2012年的职工薪酬只比2011年降了0.99%,达到51.43亿。

亏损幅度原超同行铝价下跌,印尼铝土矿出口限制,是中国铝业自身对亏损的解释。

国内铝企对印尼铝矿石的依赖由来已久。

富宝资讯铝业分析师徐萍表示,我国90%的铝土矿都是进口印尼的,去年,印尼限制铝土矿出口,对铝企的成本影响很大。

这一现象是国内大部分矿企都要面对的,但是均不像中国铝业亏损得夸张。

主营铝加工的南山铝业(6.33,-0.17,-2.62%)(600219.SH)去年营业收入为148.7亿元,同比增11.57%,净利润为6.9亿元,同比降32.39%;云铝股份(4.99,-0.10,-1.96%)(000807.SZ)主要产品是铝锭和铝加工产品,其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净利润预盈为1000万-2000万元,同比减80%-90%。

从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共8页word资料

从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共8页word资料

从中铝收购力拓失败看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摘要] 沸沸扬扬的中铝收购力拓交易终以被力拓董事会否决而尘埃落定,中铝的政府背景不能不说是造成收购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民企如何“走出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民营企业“走出去”全球化海外收购2009年6月5日,全球第二大矿业公司力拓董事会在伦敦单方面宣布中止与中国铝业195亿美元的交易,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从而宣告了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失败。

与此同时,力拓亦宣布了配股152亿美元和与必和必拓组建铁矿石合资公司的融资计划。

这意味着,在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6月15日对该笔交易审查之前,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投资计划被力拓董事会主动否决。

仔细审视中铝收购力拓的失败的案例,从中得到几点思考:一、鼓励中国民间资本积极进入国际资源市场,规避政治因素带来的困扰。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好载体,在海外收购方面,中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阻力远远大于想像。

在目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都有抬头的迹象,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收购资源型的资产,无论是石油还是矿产,都会被别有用心的上升到政治层面予以解读。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他们的很多思维还处于冷战时期,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国有企业,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和误解在鼓噪“中国威胁论”时就已经有了极大的展现,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很难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此,以民企为载体“走出去”就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上上之选。

就海外收购而言,今天中铝收购力拓的失败不过是中海油收购美国尤尼科石油公司失败之再演。

早在今年2月12日,中铝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

消息一经公开披露,澳洲舆论一片哗然,有澳大利亚议员大声疾呼:“把澳大利亚留在澳大利亚人手中。

刘永行屡涉产能过剩产业而不败的奥秘

刘永行屡涉产能过剩产业而不败的奥秘

刘永行屡涉产能过剩产业而不败的奥秘在一个重资产、挣钱速度缓慢、且前景看起来颇为黯淡的行业里苦苦大干,图什么?这是外界质疑刘永行最多的地方。

他的四弟刘永好做金融做得风生水起,而作为“企业界常青树”的他,自己也有无数机会可以做金融、地产,但刘永行却偏偏选择走这条费力不讨好的重化窄路,当我们好奇于此时,他不咸不淡地回应: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

“(生产赖氨酸的)糖酸转化率是多少?”“68%。

”“行业标杆呢?”“69%。

”“那你必须做到69%或者70%。

如果做不到就不要做了,做了你也活不下去,死路一条。

”“现在8400平米库房能装多少料?”“5000吨。

”“利用率太低了。

一平米至少装一吨,8400平米至少能装8400吨,做得好能装1万吨。

不要随便扩大,这是浪费财富、低能的表现,首先要想着挖潜。

所以,增加库房的要求我不批准。

”这段对话发生在2013年8月22日晚9点,包头的东方希望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对话的主角之一,是东方希望创始人刘永行。

当晚7点刚刚飞抵包头的刘永行,没吃晚饭,就径直来到这间生产赖氨酸的工厂检查,向工厂负责人询问各种生产数据、查看车间里原料袋码放得是否整齐,甚至还亲自尝了一口生产小料以判断其成分。

然后是开会、听汇报到深夜。

第二天,他又马不停蹄地检查了当地五六家工厂,这些工厂生产的产品有饲料、电解铝、水泥、PVC……创业30年来,刘永行始终保持着这份紧迫感。

有时候,这种紧迫感或许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头脑清醒,但如今,它可能真的是“死路”与“活路”的分界线。

东方希望旗下共有156家企业,涉及电解铝、饲料、发电、氧化铝、水泥、石油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与生物化工等9 个产业,年产值近700亿元。

自从2002年开始上马第一个铝电一体化项目,11年来,东方希望的“第二主业”——重化工,沉淀了集团90%的资产,而电解铝和氧化铝,又是其中的主力。

困难的是,国内铝业已陷入连续6年行业性亏损,产能过剩、铝价低迷。

中铝集团并购力拓失败的背后

中铝集团并购力拓失败的背后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一、中铝集团并购力拓的背景及动因分析(一中铝集团和力拓集团的资质背景中铝集团即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铝业”是中国唯一的氧化铝生产商,同时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原铝生产商。

力拓(Rio Tinto矿业公司市值523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矿业集团,多年来成功兼并了数家有影响力的矿业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源开采和矿产品供应商之一。

(二中铝对力拓并购案始末2009年2月12日中铝和力拓发布联合公告称,力拓集团将接受中国铝业195亿美元现金注资。

转股后中铝公司在力拓集团整体持股比例将增至约18%,同时中铝公司将提名2位非执行董事进入力拓集团董事会。

之后,中铝并购力拓事件接连受到澳大利亚政府的审查,延长了90天,6月5日,力拓集团单方面撤销了此次合作转而与必和必拓达成经营双方在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业务的协议。

(三中铝集团并购力拓发生的条件及动因分析中铝并购力拓的主要条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力拓集团在伦敦的股票价格从2008年初的78英镑暴跌到年底的不到10英镑,股市和银行融资系统的资金链断裂使之无法短期内在公开市场上进行融资以偿还收购加拿大铝业(ALCAN新欠下的高达380亿美元的债务。

而此时,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刚性要求,中铝集团也急需在海外谋求较为稳定的原料供应商,加之国内四家银行的210亿美元的贷款使其充分具备了并购力拓的雄厚资金。

通常来说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表现在:经营协同效应,扩大市场份额,加快公司海外业务发展,财务协同效应和战略实施等五大方面。

本案例中,中铝收购力拓的内外动因分析如下:1、由中国铝土矿资源的稀缺性决定。

中国历来铝土矿资源贫乏,总储量仅占全球总量的2%左右,对外依存度很高,据国土资源部预测,到2020年铝土矿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

而截止到2008年底,仅仅隶属于力拓集团下的力拓加铝(Rio Tinto Alcan一家公司所拥有的铝土矿储量就达到了19.66亿吨,且全部为十分容易开采的露采矿。

2022年中铝投资力拓失败原因之分析

2022年中铝投资力拓失败原因之分析

中铝投资力拓失败原因之分析6月5日中铝投资力拓宣布失败,但不久澳大利亚OZ公司却批准了中国五矿的收购。

一成一败缘由何在?战略推断失误是失败的根本缘由,公共关系管理力量欠缺是直接缘由。

随着市场流淌性的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升,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收购资源难度加大,但并非行不通,应总结阅历教训,尽量淡化行业政治颜色,加快资源市场化进程,并乐观构建本土中介支持体系,短期内则可联合利益相关者向“两拓”施压反对垄断和基准交易。

随着市场流淌性的恢复以及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中国到海外收购自然资源资产的难度已经加大。

6月5日力拓宣布撤销中铝195亿美元注资交易,随后与世界最大矿业公司必和必拓达成合资协议。

这一挫败勾起了中海油2022年收购美国尤尼科公司受挫的记忆,是否我国国有企业海外资源收购注定是一条国际政治上走不通的路呢?带着这种疑问,我们对中铝投资力拓案的相关当事方和知情方进行了调研,结论是中国海外资源收购的确关卡重重,但如能协作以更卓绝的战略眼光、更细密的公共关系管理技巧、以及更市场化的政策导向支持,仍旧是大有可为。

一、我国国有企业海外收购资源并非行不通中铝交易失败后不久,澳大利亚其次大锌矿公司(OZMineralsLtd。

)的股东批准了向中国五矿出售价值13.9亿美元的58%股权。

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资源企业屡次在海外胜利收购资源资产。

较大金额的收购包括今年3月底湖南省华菱钢铁集团胜利收购FMG;2月中金岭南收购铅锌企业PEM公司;去年9月中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Midwest);去年4月中金黄金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金山矿业;正在进行的还有兖州煤业和紫金矿业等公司的海外收购。

去年1月中铝也曾胜利拿下力拓英国公司12%的股份。

这说明中国赴海外收购资源并不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那此次中铝为什么会失败?二、战略推断失误是中铝投资失败的根本缘由中铝此次将成交的时间拖得太长,这虽然有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委员会延长审查期限的缘由,也是由于中铝在手上有一幅好牌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刚性。

浅谈中铝并购力拓失败

浅谈中铝并购力拓失败

浅谈中铝“联姻”力拓失败的原因及启示摘要:中铝“联姻”力拓——这一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其失败原因包括被并购企业所在国担忧中国收购威胁本国安全、中铝的国有企业身份致使合作伙伴未来不被平等对待、中铝的并购速度太慢及缺乏财经媒体公关等。

这次跨国并购失败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还不成熟,仍然需要认真学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既要抓住机会,更要控制风险;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种大智慧,要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采取灵活的跨国并购策略,还要善于进行政府公关。

关键词:跨国并购;失败原因;警示中铝公司于2009年6月5日确认,力拓集团董事会已撤销对今年2月12日宣布的195亿美元交易的推荐,并将依据双方签署的合作与执行协议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

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因力拓毁约宣告失败。

一、中铝收购力拓股权的始末力拓集团成立于1873年,是全球第三大多元化矿产资源公司,总部位于英国,目前是全球前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同时还涉及铜、铝、能源、钻石、黄金、工业矿物等业务。

中国铝业公司着眼于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定位,立足国内面向海外,积极整合国内资源,加快开拓全球业务以及广泛的产品组合。

2007年11月8日,必和必拓公司提出以该公司3比1的比例和力拓公司换股。

2008年2月1日,中铝公司携美国铝业以140.5亿美元闪电参股矿业巨头力拓英国公司12%股权,震动全球。

2008年11月25日,必和必拓公司正式撤回了对力拓公司的并购。

2008年12月,传出中铝将进一步注资力拓的消息。

2009年2月2日,中铝与力拓双双确认谈判合作事宜,但并未透露具体合作的项目内容和涉及的金额。

有消息表示,中铝方面就收购力拓部分资产的交易与国家开发银行洽谈融资方案。

2009年2月12日,中铝与力拓通过伦敦证券交易所和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发布联合公告,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创中企海外投资纪录。

亏损王_中铝怎样炼成_王丹青

亏损王_中铝怎样炼成_王丹青

064企业大幅扩张产能,进而导致全行业的发展压力。

另一方面,国内市场环境进一步恶化,目前80%的产能已处于亏损状态,众多企业现金流断裂、生产经营困难,铝价持续下跌导致众多企业停产、减产。

正因如此,在大的环境制约下,中铝的核心业务板块的收入大幅下降,进而带来业绩大幅跳水。

发展战略偏失。

任何行业都是呈现周期性的,如果仅仅依托铝业一个行业,中长期而言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中铝在行业高速增长、自身业务狂飙突进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业务发展的未雨绸缪。

对中铝而言,不仅需要多元化的发展布局,实现对核心业务的有效风险分担,同时应该高度重视产业链环节中的高价值环节布局。

抓住核心价值环节,实现价值的最大贡献。

例如,对于铝加工这种非资源性的市场竞争性行业,应该放弃和退出,完善产业链。

虽然,中铝也已经开始布局多元化,并且对低价值环节探寻处理的方式。

但中国铝业在自身业绩优良的时候,恰恰错过了提早进行多元布局、价值链优化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今日的压力巨大。

关键要素成本高企。

铝业的盈利与电价的高低息息相关,电力成本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40%,超过原材料的33%。

中国铝业的用电有50%来自电网,导致用电成本居高不下。

电价成本大增,极大地侵蚀了中国铝业氧化铝和电解铝的利润空间,而作为中国铝业两大利润支柱的氧化铝、电解铝价格却一路下跌,一升一降极大地拉高了中国铝业的亏损水平。

虽然,为降低电价因素带来的业绩压力,中铝也在中西部能近年来,曾经牛气冲天的中国铝业陷入了年复一年的巨亏之中,若不是2013年通过“资产出售”等处理方式,通过母公司的优质资产和现金护航,如今的“中国铝业”恐怕已成为“ST 中铝”。

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4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21亿元下降近14%,亏损54亿元,这让中国铝业再次戴上了“亏损王”的帽子。

中国铝业认为,业绩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部环境——金融危机的冲击、宏观经济发展放缓、下游需求不振、产品价格下降、生产成本上升等等。

深陷过剩泥潭电解铝亏损困局难逆转

深陷过剩泥潭电解铝亏损困局难逆转

深陷过剩泥潭电解铝亏损困局难逆转李子彬【期刊名称】《资源再生》【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3页(P48-50)【作者】李子彬【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材质轻、性能好、可回收再生反复利用,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原本应该大有可为的电解铝产业,如今却深陷产能过剩的泥潭。

当前,我国电解铝行业已步入最为苍茫的时刻。

产能过剩成本倒挂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12年我国电解铝产能达2600万吨,实际产量为2027万吨,产能利用率约为78%,而这已是2008年以来电解铝产能利用率最高的一年。

数字显示,过去5年电解铝产能利用率均未超过75%。

自2011年8月以来,电解铝的销售价就开始低于生产成本出现倒挂。

2012年,全国电解铝平均销售价格为15636元/吨,平均生产成本为16200元/吨,全行业亏损面达到93%。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可知,到“十二五”末,我国电解铝产量将达到2400万吨。

“如今我们已经提前5年达到这个目标,有近30%的产能处于过剩。

”中国铝业公司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赵秀富表示。

在行业中一直稳居“第一把交椅”的河南,在2012年电解铝发展中遭遇了黄金发展10年之后的严峻考验。

据河南省有色金属协会的统计显示,河南省内12家规模以上电解铝企业无一盈利,3家企业关张停业,剩下9家亏损高企。

实际上,自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铝材料需求下降和国内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的双重夹击下,全球铝制品价格从2万元每吨一路走低。

据河南省内一家大型电解铝企业负责人介绍,现货铝1.6万元的售价,企业尚能无利维持运转,但低于1.6万元每吨便会出现价格倒挂,甚至危及现金流。

更为严峻的是,截至2013年3月,国内现货铝价格已跌破每吨1.5万元关口,最低报价已跌破1.46万元每吨,比电解铝行业公认的平均成本低出1000元。

这也意味着中国有色金属领域的最大行业正在面临全面亏损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铝业巨亏原因探究
在整个实体经济增速全面下滑之际,中国铝业无疑将会成为最受关注的一家。

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601600,下称“中国铝业”)已经发布的半年业绩快报看,继上一季度亏损将近11个亿后,二季度亏损进一步扩大,整个上半年最终发生了32.53亿元的巨大亏损,位居2012年上半年亏损上市公司首位,相当于平均每天亏损1787万元。

这也是中国铝业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亏损,且亏损额逐步扩大。

从去年四季度及今年一、二季度的亏损额分别约为7.3亿元、10.9亿元和21.7亿元。

在公告中,尽管中国铝业并没有提及亏损的原因,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市场供大于求导致铝价低迷,以及成本不断攀升是导致中铝巨亏的主因。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贾明星说,目前电解铝的价格已经降到亏损线以下,不仅是中铝,全行业
80-90%的企业都在亏损。

探究中国铝业亏损的原因也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中国铝业也不是只有今年的情况糟糕,2008年中国铝业公司(下称“中铝集团”)更是创下72.5亿元的亏损额,成为当年亏损最多的中央企业。

分析中国铝业的巨亏原因,无外乎如下几点:
1、铝行业产能全面过剩
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铝产量年均增长铝达到了近20%,到2011年,国内原铝产能已相当于2001年的6倍。

2、能源资源瓶颈制约
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国内铝土矿的基础储量约8.73亿吨,仅占全球基础储量的3.2%,据测算仅能维持国内使用10年,相当大部分铝土矿需要依赖进口。

而事实上,近期印度尼西亚的计划也使得国内企业意识到了风险。

目前印尼是国内最大的镍矿石和铝土矿供应地,该国从5月份开始禁止出口未加工的铜、铁、金和锰等金属矿石,这对中国铝行业是“釜底抽薪”。

3、失控主业扩张与“非中铝系”的崛起,
中铝公司的巅峰期在7年前。

中铝控制着全国90%以上的氧化铝生产供应,还是中国仅有的具有进口氧化铝资质的两家企业之一。

挟上游资源之优势,中铝公司处于第一次快速扩张期。

行业人士回忆,中铝公司利用对上游材料氧化铝的控制强势收购了大量的电解铝、铝材加工企业。

仅2005年一年,中铝公司就接连吞并了8家电解铝企业;2007年,又先后收购S兰铝、包头铝业和连城铝业……
截至2007年,中铝公司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解铝生产商。

一系列扩张之后,中铝公司体量迅速膨胀,2007年中铝公司资产总额超过1800亿元,跻身央企前列。

冶金部撤销是中国铝业“战国时代”的开篇。

山西铝厂、河南铝厂、山东铝厂、广西平果铝厂等国内七大铝厂独立出来。

这些铝厂虽名义上受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节制,但实际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原材料到生产、销售都是各自为政。

2001年中铝公司成立之后。

七大家最大的氧化铝厂成为中铝公司各地分厂。

中铝公司成立后的十年内,迅速完成了对七大氧化厂的统一,接管了各分厂的铝土矿以及统一部署生产、销售,并实现了对各“藩王”财务大权的集中,各地分厂实质上仅成为中铝公司的生产车间。

“这也意味着中铝公司垄断了中国氧化铝市场。

”一位多年从事铝行业的资深人士指出,此后氧化铝进入中铝所控制的暴利行业阶段。

经过2003年、2004年连续10次价格上调,2005年、2006年价格最高曾超过每吨6000元。

中铝公司借此实现了大量的盈利。

这一时期内,中铝公司利用对上游材料氧化铝的控制强势收购了大量的电解铝、铝材加工企业。

中国有色行业协会人士介绍,这几年来,由于氧化铝的价格高企,很多中小企业纷纷进入这一行业。

目前中铝公司的氧化铝生产能力仅占全国市场的30%,非“中铝系”占据着氧化铝市场的半壁以上江山。

在规模化发展方面,地方政府支持的项目和民营资本以咄咄逼人之势后来居上。

山西铝厂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方形成220万
吨全国最大氧化铝厂的地位,被山东魏桥一个氧化铝项目远远超过——其启动项目即达400万吨。

在山西境内,山西铝厂同样不再一家独大。

山西鲁能晋北铝业、山西省孝义市镁铝有限公司、开曼铝业等几家民营或者地方国资铝厂已经形成近500万吨氧化铝的生产能力,是中铝山西铝厂的两倍以上。

从2008年起,非“中铝系”以更具竞争力的成本优势,成为市场的主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