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第二章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
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
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绘制统计图;(5)分析。
管理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管理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统计学基础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是什么?- 描述统计关注的是对数据集的描述和总结,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方差等;而推断统计则使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2. 什么是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钟形曲线,具有对称性,其数学表达式为 \( N(\mu, \sigma^2) \),其中 \( \mu \) 为均值,\( \sigma^2 \) 为方差。
第二章:数据收集与处理1. 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的区别是什么?- 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不能完全代表总体而产生的误差;非抽样误差则来源于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如测量误差、数据录入错误等。
2. 描述数据清洗的步骤。
- 数据清洗通常包括:识别和处理缺失值、异常值检测与处理、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数据整合等步骤。
第三章:描述性统计分析1. 计算给定数据集的均值和标准差。
- 均值是数据集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点的数量。
标准差是衡量数据点偏离均值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 \sigma =\sqrt{\frac{1}{N}\sum_{i=1}^{N}(x_i - \mu)^2} \)。
2. 解释箱型图(Boxplot)的作用。
- 箱型图是一种图形表示方法,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中位数、四分位数、异常值等,有助于快速识别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第四章:概率分布1. 什么是二项分布?- 二项分布是一种离散概率分布,用于描述在固定次数 \( n \) 的独立实验中,每次实验成功的概率为 \( p \) 时,成功次数的概率分布。
2. 正态分布的数学性质有哪些?- 正态分布具有许多重要性质,如对称性、均值等于中位数、68-95-99.7规则等。
第五章:参数估计1. 解释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区别。
- 点估计是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的单个值;区间估计是在一定置信水平下,给出总体参数可能落在的区间范围。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标准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
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1)频数和频率;答:A、频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
管理统计学课件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图表展示

25
第二节 统计数据
一、数据类型 (一)数据的计量尺度 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人们
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 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4
3、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划分 (1)经常性调查:随着现象的不断变化而连续不断
地进行登记。如:产品产量,原材料消耗量等。 (2)一次性调查:间隔一定时间(一般为一年以上)
对现象进行调查登记。如:人口数,固定资产总 值,生产设备数等。
5
二、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调查方案的含义
调查方案是指在统计调查工作正式开始之 前,应当事先设计一个切实可行、周密细致的 数据搜集方案,以指导整个调查工作,使调查 得以顺利地实施和完成。调查方案又称数据搜 集方案,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 件。
如下表683宾词分组层叠排列是指统计指标同时有层次地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分组各种分组层叠在一起宾词的栏数等于各种分组的组数连乘积例如农村劳动力按三次产业分为三组按性别分为两组则符合分组设计的宾词栏共有6栏不包括总计栏69统计表的主词分组与宾词分组是有区别的
管理统计学课件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图表展示
18
2、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1)按随机原则抽选样本; (2)总体中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抽中; (3)可以用一定的概率来保证将误差控制在规定的
范围之内。
19
3、抽样调查的运用范围 (1) 对一些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 经济现象,•可以用抽样调查方法推断全 面资料. 例如, 对某些具有破坏性的产品 质量检查, 如轮胎的里程试验, 灯泡的寿 命估计等, 必须用抽样调查方法。 (2) 适用于一些不必要或难于进行全面 调查而又必须取得总体数量的社会经济 现象. 如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 森林蓄 木量, 可以用抽样调查方法取得资料。 (3)对普查资料的检验、补充和修正
管理统计学

管理统计学复习题(第二~九章)第二章1、“统计”一词的基本含义是()①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②统计设计、统计分组、统计计算③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统计预测④统计科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①2000名学生②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③每一名学生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①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②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③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④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4、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①调查单位②总体单位③调查对象④填报单位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①工人年龄②工人性别③工人体重④工人工资等级6、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①普查②抽样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7、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①普查②典型调查③重点调查④抽样调查8、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①灵活机动的程度不同②涉及的调查范围不同③对所研究总体推算方法不同④确定所要调查的单位方法不同9、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通常采用()①抽样调查②全面调查③重点调查④典型调查第三章1、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以百分数表示)的总和应该()①大于100%②小于100%③不等于100%④等于100%2、组距变量数列的全距等于()①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②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③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④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3、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①9.3 ②9 ③6 ④104、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①85在第三组②75在第一组③95在第三组④85在第二组5、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 000。
管理统计学-第2章数据收集及整理

第2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
5.统计调查的步骤
• 4、调查表格和问卷的设计。
• 调查表:将各个调查项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 一定的表格上,就构成了调查表。
• 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在调查对象中随机选 择或有意识地确定调查单位,以书面文字或表格 形式了解被调查者的意见,调查者自愿、自由地 回答问卷中所提出的问题。
• 1.您去了哪个城市? • A.普陀 B.喀什 C.三亚 D.漠河 • 2.与以往旅游活动总的感觉相比,您认为此次旅游 • A.很满意 B.较为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 E.很不满意 • 3.您在此地时的最高气温是 度。 • 4.您此行的全部支出是 元。
第2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
2. 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4.统计数据的误差
覆盖面误差
抽样误差
不回答和 度量误差
总体 (学生)
样本框架 (电话簿里
的学生)
计划选取样本 (选定的学生)
实际的 样本
第2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
5.统计调查的步骤
• 1.明确调查目的
• 探测性调研(揭示现象)
• 夏士莲绿茶洗发水受消费者青睐吗? • 适合的数据来源:相关领域研究机构的公开数据库、
• 数据之间可做加减,不能做乘除,非真值0 • 如:摄氏度
• 定比数据(比例数据)
• 不仅有确定的间距,而且有自然确定绝对的零点。 • 数据之间可做加减,也可做乘除,真值0
第2章 数据收集与整理
2.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数据
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
离散的
连续的
《管理统计学》第二章 调查与整理

第二节
统计整理
2. U型分布:两头分布的次数多,中间分布的次数少。
【例10】某地区不同年龄人口死亡率资料如下图。
第一节 统计调查
(四)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调查时间: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期或时点。
调查期限:是指进行调查工作的起至时间,包括 搜集资料到报送资料整个工作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五)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1.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及调查人员的配置 2.调查的方式方法 3.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宣传、培训、试点、文 件印刷等 4.调查经费的预算和开支办法 5.调查资料的报送方法 6.调查成果的公布时间等
第二节
统计整理
确定组限 A.对于连续型变量来说,相邻的组限必须重叠, 遵循“上限不在内”原则; B.对于离散型变量,相邻组的组限可以断开,也 可以重叠。 当相邻组的组限断开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相 互衔接。 当相邻组的组限重叠时,必须遵循“上限不在 内”原则。
第二节
统计整理
组中值
组中值:指各组变量范围的中间数值。其计算 方法为:
年 年初库存:
计量单位: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其中:生产用
非生产用
购 进 量
实物量
金额(千元)
累计
本月 本月 累计
期末库存 折标系数
第一节 统计调查
(二)普查
普查的含义: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 一次性的全面凋查。
①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 普查必须注意的问题: ②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 ③规定统一的表式和内容 普查的局限性:费用大,时间长,需全社会多方 广泛配合,参与与支持,所以不宜经常使用。 普查的适用范围:普查一般用于国民经济中重大 问题,国家迫切需要了解的情况的调查,不宜经 常使用。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计算相对数的基本公式为:
相 对 数 =比 较 数 值 ( 比 数 ) 基 础 数 值 ( 基 数 )
• 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 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 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等。
• 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均工资水平、学生的智商。
我们能否得到A部队的患病率较高的结论。 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它们二者是会 也就是说,数值可以是区间内的任意点。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统计总体按其包含的单位数分,可分成: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类。
–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也就是说,离散变量表现为某些数值,各个可能的数值之间存在间隙。
定性
–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调查方法外,还有计算机 连续变量:如果得到的一组可能结果是区间集合内的任意数值,那么我们称这种定量变量为连续变量。
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比、千分比或万分比等来表示。
根据Gallop公司的调查结果,我们很想证实是否 有足够的证据让我们得出以下结论:80%以上的 消费者愿意通过互联网利用信用卡进行购物。
1.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2.测量指标是什么?
【例2-3】 在下列事项中采用什么测量指标 能够最好地描述相关信息?
A.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B.天气预报说,昨天下午1点53分观察到的温度值突破了新加坡的 记录。 C.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想要调查员工是否对在职培训感到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充分, 最充分,集中 体现总体某种 共性 认识总体的本 质特征 划类选典, 划类选典,抓 两头法
获得数据的调查方法
典型调查 非随机抽样 抽样调查 随机抽样 查 重点调查 简单随机抽样 ( )抽样 区 抽样 别 抽样 抽样
分层(分类)抽样的方法: 分层(分类)抽样的方法:
a.等数分配法 a.等数分配法 b.等比分配法 b.等比分配法 c.最优分配法(方差分配法) c.最优分配法(方差分配法) 最优分配法 例如,把总体分成了3个类别, 例如,把总体分成了3个类别,这3个类别的个 体总数分别为100 300,1000若抽选70个个体 100, 若抽选70个个体, 体总数分别为100,300,1000若抽选70个个体, 则:
厂家编号
1 1 1 1 1 1 1 Fra bibliotek 2 2 2 2 2 2
SPSS操作 操作
把要做的事情理理顺: 把要做的事情理理顺:首先要做的肯定是进 入SPSS后,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后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将数据输入SPSS,并存盘. ,并存盘. 将数据输入 进行必要的预分析(分组,分布图,均数, 进行必要的预分析(分组,分布图,均数,中 位数,标准差,四分位距等的描述),以确定 位数,标准差,四分位距等的描述),以确定 ), 应采用的检验方法. 应采用的检验方法. 按题目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按题目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保存和导出分析结果. 保存和导出分析结果.
等数分配法: 等数分配法: 每组都抽取相等的个体数,使总数等于所抽的人数. 每组都抽取相等的个体数,使总数等于所抽的人数.
70 × 100 第一组: 第一组: 1400 70 第二组: 第二组: × 300 1400 70 × 1000 第三组: 第三组: 1400
等比分配法
21
c.最优分配法(方差分配法) c.最优分配法(方差分配法) 最优分配法
2
引例1 引例1 用两套问卷测量20个管理人员的素质, 20个管理人员的素质 用两套问卷测量20个管理人员的素质,满分 都是200分.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问:两套问 都是200分 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200 卷有无显著差异( 卷有无显著差异(本质是两套问卷的结果的分布 是否相同)? 是否相同)?
从各类抽得的样本数
ni
与所要抽得的总样本数
n 之比,等于该类的方差 σ i2 与各类方差之和 ∑σi2 之比,
ni σ i2 之比. 之比.即: = 2 n σi
∑
这一方法的困难在于,在抽样之前很难知道 这一方法的困难在于,在抽样之前很难知道 很难 各类的方差. 各类的方差.
请分析两套问卷有无显著差异. 请分析两套问卷有无显著差异. 两套问卷有无显著差异
引例2 引例2 用两种激励方法, 用两种激励方法,分别对同样工种的两个班 每个班组7个人)进行激励, 组(每个班组7个人)进行激励,测得激励后业绩增 (%),数据如下 数据如下. 长(%),数据如下.问:两种激励方法的效果有无 显著差异(两种激励方法的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引例4 引例4:研究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灯泡使用寿命 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随机抽取两个厂家生产的灯 试验得到的使用寿命数据如下表: 泡,试验得到的使用寿命数据如下表:
灯泡寿命
675 682 691 670 650 693 650 649 680 630 650 646 651 620
11
指标(变量)的种类: 指标(变量)的种类: 时期指标 数量指标 时点指标 相对指标 质量指标 平均指标 连续变量 变量 离散变量 计划完成程度 医院密度 人均年龄 人均体重
指标值(变量值)或数据(Data) 指标值(变量值)或数据( )
定性型 定性型(Qualitative); ) 性质不同 定量型 按性质不同 定量型(Quantitative); ) 半定量型 半定量型(Semi-Quantitative). ) 比率级 比率级(Ratio) ) 刻度级( 刻度级(Scale) ) 间距级 间距级(Tnterval) ) ) 测度级别不同 序次级( 按测度级别不同 序次级(Ordinal) 名义级( 名义级(Nominal) ) 按获得数据的角度不同 获得数据的角度不同 观察数据 实验数据
13
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分别为65 65分 80分 87分 1 . 某班学生考试成绩分别为 65 分 , 80 分 , 87 分 , 这三个数字是( 这三个数字是( ). A.指标 B.标志 C.变量值 D.指标值 企业500名职工某日产量分别为60 75,80, 500名职工某日产量分别为60, 2.企业500名职工某日产量分别为60,75,80,85 则变量有( 分……则变量有( 则变量有 ). A.1个 B.2个 C.500个 500个 B.数量标志 D.数据 D.501个 501个 ). 3.某职工的月工资为480元,则480元是( 某职工的月工资为480元 480 480元是( 元是 A.数量指标 C.变量
《管理统计学》 管理统计学》
使用对象:管理类各专业 使用对象:
第 1 章
总
论
什么是管理统计学? 什么是管理统计学?(what's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 将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管理领域,称为 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管理领域, 的方法应用于管理领域 管理统计学. 管理统计学. 什么是统计学?( 什么是统计学?(what's Statistics) ?(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事物数量方面的方法 数量方面 论的学科. 论的学科.
总体(Population)和总体单位(Individual) 总体( )和总体单位( ) Population
同质性 大量性 差异性
总体种类
有限总体 无限总体
总 样 本 体
8
样本(Sample) 样本( )
例如: 例如
某专业同一年的所有考生; 某专业同一年的所有考生 ;一条生产线上生 产出来的零件;所有的中国工人, 产出来的零件;所有的中国工人,所有的中国农 所有18岁的人等. 18岁的人等 民,所有18岁的人等. 有限总体——某专业的同一年考生,所有的中 某专业的同一年考生, 有限总体 某专业的同一年考生 国工人一条生产线上10月份生产出来的零件等. 10月份生产出来的零件等 国工人一条生产线上10月份生产出来的零件等. 无限总体——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含量,一条生 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含量, 无限总体 空气中的氧气分子含量 产线上生产出来的零件. 产线上生产出来的零件.
表
激励法B 激励法
两种激励方法分别实施于不同组工人的效果
16.10 17.00 17.00 16.40 16.80 15.80 16.50 16.40 17.50 16.00 18.00 17.10 17.20 16.90
激励法A 激励法
引例3 某公司要招聘若干名工程师.出了10 10道选 引例3 某公司要招聘若干名工程师.出了10道选 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 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 的即正确的比率只有四分之一. 的即正确的比率只有四分之一.问:应当答对几 道题,才能考虑录取? 道题,才能考虑录取?
2.3
获得数据的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 根据研究目的,有组织,有计 划的搜集资料. 划的搜集资料. 基本要求:准确,完整和及时 基本要求:准确, 对调查资料进行过滤,分类和精炼. 对调查资料进行过滤,分类和精炼. 核心内容: 核心内容:统计分组 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决策分析. 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决策分析. 特点: 特点:定性与定量的结合
4.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 ). 4.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 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 ). A.该市每个职工 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5.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生体重 D.工业企业数 A.职工人数 B.设备台数 C.学生体重 D.工业企业数 6.某自行车厂统计自行车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某自行车厂统计自行车产量 6.某自行车厂统计自行车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 ) A.前者离散变量后者连续变量 B.二者均连续变量 C.前者连续变量后者离散变量 D.二者均离散变量 身高和 某运动队要统计运动员身高 体重,上述两个变最( 7.某运动队要统计运动员身高和体重,上述两个变最( ) A.前者离散变量后者连续变量 B.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均为离散变量
卷A 卷B 卷A 卷B 147 150 152 148 155 146 149 148 151 150 146 151 154 147 152 147 148 146 152 150 147 148 147 150 149 149 152 147 154 153 146 146 148 153 147 146 148 149 152 150
典型 调查
选择总体中有 代表性的单位
抽样 调查
以随机原则抽样, 以随机原则抽样, 以样本指标推断总 体参数, 体参数,可以控制 误差 随机原则 非随机原则 对总体的数量特征 进行估计和判断 纯随机抽样, 纯随机抽样,类型 抽样,等距抽样, 抽样,等距抽样, 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多阶段 抽样
选样 标准 任务 方式
9
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1 . 对 50 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 , 则总体单 位是( 位是( ). A.50名职工 50名职工 B.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 C.每一名职工 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 现有20 个企业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 20个企业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 2. 现有 20 个企业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 , 如果 要观察20个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情况 20个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情况, 要观察20个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20个企业 B.2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A.20个企业 B.2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 C.20个企业全部职工 C.20个企业全部职工 D.20个企业每个职工全部工资 D.20个企业每个职工全部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