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走向联合的欧洲
山东专用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2讲课题2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模块1 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①现实: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②外部:美苏争霸的影响。
③直接:法德的和解。
④根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⑤思想: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过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③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洲“一体化”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经济领域并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方面。
2.日本的崛起(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
①进行某某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出现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X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地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X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条件
许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
目 的 ① 摆脱美苏控制②维护自身独立
时间 地点
1961年 贝尔格莱德
政策
非集团、不结盟
影响
① 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② 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③ 标志着新兴力量登上国际舞台,
冲击两极格局。
四、中国的振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
日本新干线列车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
日本的汽车工业
日本经济发展的表现:
日本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60年代末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 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 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 国的世界经济大国。
1945年的日本
1980年的日本
如果你是这位美国老兵,你将如何介绍 日本经济崛起的经验?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材料2 二战后的西 欧,面临来自东方苏联 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 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 渗透和政治控制。
材料说明了什么?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
1、原因:
①欧洲衰落 —求发展
②美苏影响 —保安全
③共同心理 —有渊源
④法德和解 —是关键
材料3 视频《欧洲先驱论 统一》
小结
西欧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中国的振兴 不结盟运动 强大的美国 强大的苏联
实力迅速上升 实力相对下降
多两 极极 化格 趋局 势下 出的 现世
界
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二、日本的崛起
1、表现: 2、原因:
①进行民主改革
②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内因
新兴力量

2、政治一体化趋势
(1)戴高乐(法):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主张“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2)1973年,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 (3)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4)80年代后,政治联实合质加:强经,济防政务治合的作共加同快体
—— 欧洲联盟 1991. 1993. 1999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
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
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
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
一、浴火重生的西欧 ——走向联合的欧洲
必要性(为什么要) 1、摆脱美苏的威胁与控制,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2、欧洲联合有利于稳定与发展
可能性(为什么能) 3、西欧经济水平相近,战后都有所恢复 4、欧洲在文化和价值观上具有认同感。
发展
1、兴起:
(1)背景: 美苏两极对峙,威胁亚、非、拉 国家的和平
(2)推动者:…… (3)标志:……
2、活动:
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与原则 支持…… 坚持反对…… 主张建立……
3、影响:
• 标志着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
•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面貌, •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舒曼计划》
实现欧洲国家统一的关键是什么?
缓和法德矛盾
一、浴火重生的西欧 ——走向联合的欧洲
(三)欧洲联合的影响
• (1)大大增强了西欧的实力; • (2)促使世界力量对比开始发生局部变化; • (3)冲击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日欧
三足鼎立局面
二 、 战 后 日 本 经 济 迅 速 兴
1964年日本举 起 办第18届东京 奥运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3、政策: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反对霸权主义,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影响、意义:
①推动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 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小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的联合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多极化趋势出现
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
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
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
》(1950年)
④关键因素: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关键
材料四: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 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 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 陆。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 欧罗巴梦想。
美国 西欧
苏联苏联日本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第一位 ……,中在经国济上 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不…结现盟在,世界不再仅仅有两
个超级大国。当我们从经济角度和经济潜力来考 虑问题时,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 西欧、苏联、中国、日本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1年讲话
【课程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 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 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①单一经济领域发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②经济一体化经济、政治、军事一体化 ③成员国不断增加(627国)
一、走向联合的欧洲(欧共体
欧盟)
1.原因:
2.欧洲一体化进程
3.影响: 对欧洲
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统考版202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5单元第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教师用书

第17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原因①现实: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的丧失。
②外部:美苏争霸的影响。
③直接:法德的和解。
④根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⑤思想: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
(2)过程①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③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
(3)影响①经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②政治: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③世界格局: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欧洲“一体化”说明: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经济领域并逐渐扩大到政治、军事方面。
2.日本的崛起(1)背景:日本经济崛起。
①进行某某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
③朝鲜战争爆发后,出现大量军事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④政府制订出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强政府投资,重视教育。
(2)结果: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②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X团结起来,相互支持。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和目标: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的不结盟,而是不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国家结成联盟。
不结盟不是消极地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霸权主义,主X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的裁军。
江苏专用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课件新人教版

第15讲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加强
历史
知识点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①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①1951 年,法、意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1958 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③1967 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__欧__洲__共__同__体__。 (3)影响 ①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增强。 ②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朝多__极__化__方向发展。
[历史认知] 唯物史观——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1)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有 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2)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抑制或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 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
(3)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 世界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 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既提供了机遇,又 提出了挑战。
主题一 力量重组——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欧洲走向联合
[史料实证] 史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久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 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①。经过 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 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②
史料二 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1958 年,上述国家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决定建立关 税同盟,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组成农产品共同市场;1965 年六国签订《布 鲁 塞 尔 条 约 》, 决 定 将 上 述 三 个 共 同 体 的 机 构 合 并 , 统 称 欧 洲 共 同 体 ③……1992 年,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 12 国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3 年欧盟成立;1999 年,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2004 年,欧盟 成员国达到 25 个。④
解读“欧洲为什么走向联合”

解读“欧洲为什么⾛向联合”⼈教⾼⼀:欧洲为什么⾛向联合解读“欧洲为什么⾛向联合”江西余云华历史在不断的分分合合中前进着,欧洲历史发展也是巡着这⼀规律⽽⾏的。
下⾯我们就来分析欧洲⾛向联合的具体原因。
⼀、联合的可能性:客观条件:希腊神话中,欧罗巴腓尼基的公主,天神宙斯的妻⼦。
她与宙斯相爱,远离了祖国,她居住的⼤地叫欧罗 1、客观条件:民族⽂化的相互融合或者说欧洲有着共同的历巴,即欧洲⼤陆。
所以⼀个统⼀的欧洲⼤陆⼀直是欧洲的梦想。
由此可见,民族⽂化的相互融合或者说欧洲有着共同的历史⽂化、共同的价值观和⼼理认同感,地域⼜相连,使统⼀的欧洲成为欧洲⼈的梦想。
、历史教训:欧洲历经多次的战乱,特别是两次世界⼤战重创欧洲的发展。
“只有联合才能复兴⽂明,重建欧洲;只有 2、历史教训:统⼀才能维持和平,避免战争”的观念是所有欧洲⼈的共同愿望。
3、现实需求:、现实需求:⼆战后,美苏势⼒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欧洲各国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欧洲的抵御来⾃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重振欧洲昔⽇雄风成为欧洲国家的⾯临的最新形象,提⾼国际地位和影响⼒。
所以抵御来⾃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重振欧洲昔⽇雄风成为欧洲国家的⾯临的最⼤现实。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这样说:“……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致,欧洲各国⼈将沦为超级⼤国的附庸。
……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个第三种⼒量。
这种⼒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那样强⼤,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在⾯临威胁时,整个欧洲可以在天平上投下举⾜轻重的砝码。
”这基本成为欧洲⾛向联合的宣⾔。
、铺路之举:法德两国是欧洲⼤陆⽭盾的最深所在,法德关系的和解使欧洲摆脱⾎腥冲突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历 4、铺路之举: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铺平了道路。
史悲剧的重演。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使欧洲统⼀指⽇可待。
所以说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铺平了道路。
5、推动因素:“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的推⾏。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知识点总结《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90年代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欢迎大家阅读。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必考知识点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它在国际舞台发挥巨大作用,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晓两级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对本课历史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概括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两个阶段,分析日本战后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探究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国际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横向比较中国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2)以合作学习的“创设情境—目标显示—自学尝试—合作学习—成果汇报—总结评价”模式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来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创设重大国际事件的情境,让学生亲自探索各个主要国家对朝鲜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立场和态度的决策,培养学生解读历史信息能力,并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正确应对重大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运用经济与政治之间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欧洲的联合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弥补了国内资源的不足,使日本迅速崛起;(3)提高学生对二战后美苏两极以外的各种政治经济力量增长的认识,初步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影响,树立世界走向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发展演变
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 东欧剧变 东欧国家的转轨
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
东欧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东欧各国政权的转变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确立是东 欧国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展的必然结果。东欧国 家借助外力取得革命的胜利,在当时有其合理性与优越性, 但犹豫苏联对东欧国家的干预和控制从一开始就给社会主 义国家间的正常关系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 走向联合的欧洲
第一节 西欧的经济与政治 第二节 东欧国家的发展演变 第三节 欧洲国家的对外关系
第一节 西欧的经济与政治
西欧经济 西欧的政治 欧洲的一体化
西欧经济
西欧经济的发展
第一阶段:从战后初期到50年代初,是西欧国家经济恢 复阶段。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欧经济进入 了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第三阶段:70年到80年代经济的滞胀与调整。
东欧国家的转轨
经济转轨
全面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开放 物价,形成依靠市场调节的价格体系;实行紧缩货币政策, 抑制通货膨胀;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取消对外 贸易限制,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等。
政治转轨
修改原来的宪法活指定新宪法,放弃将马克思注意作 为社会的指导思想,实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取消共产党一 党执政,指定一系列有关政党活动的法律和准则,创建西 方式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以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总统制 活一会只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等。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从1950年到1957年是欧共体的起步阶段;从1957年到1991年是欧共体 的发展壮大阶段;20实际9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进入了全面深化与扩大新 阶段。
欧洲一体化的内容
建立关税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加强科技合作;建立欧洲统一大 市场;经济与货币联盟。
欧洲一体化的作用
有力的推动了西欧经济发展;欧盟的机构建设日臻完善;维护了成员国 内部长期稳定。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在政权建设方面,建立了以共产党的领带为核心的社 会主义人民政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较快的经 济增长速度;实现了向现代化国家的过渡;人民生活水平 普遍提高;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是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出开始,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 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资本 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它是社会主义事业在东欧的失败,也是资本主 义制度在东欧的重演。 东欧国家的演变方式又有所不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类型:一是执政 党领导层的内讧和分裂;二是执政党博宇内外反动派和国际敌对势力 的强大压力,步步退让,最终被赶下台;三是执政党的领袖思想僵化, 独断专行,激起民众强烈不满,导致武装冲突。 东欧巨变的内部原因:经济建设没有搞好,影响了人心向背;政治上 长期不注意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在思想文化领域,“左”的教条主义 长期为害。 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东欧的强大公式; 苏联媚外政策的转变为东欧剧变提供了外部条件,促使东欧剧变的发 生
西欧社会政治的新的变化和调整
第一: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第二:社会福利制度的普遍建立。 第三: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和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影响更为 突出。
欧洲的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的原因
是由真厚西欧的政治、经济、军事安全以及文化历史所决定的;通过一 体化增强整体实力,摆脱美国控制,重新恢复世界中心地位;欧洲是美苏争 夺的重点,尽管西欧有美国的保护,但从自身安全利益考虑,希望能联合起 来抗衡苏联,制约美国;西欧各国只有打破国界,扩大市场,才能解决经济 增长同国内市场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具 有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体质等共通点,为联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第三节 欧洲国家的对外关系
西欧的对外政策 东欧各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பைடு நூலகம்欧的对外政策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只50年代末,西欧在经济和 安全问题单凭自己的力量都难以解决,必须以来 美国,服从美国的领导。 第二阶段:20实际60年代至80年代,寻求独立自 主联合自强。 第三阶段:30实际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冷战 结束后,西欧开展了积极的主动外交。 外交对外关系上有一些新的内容和特点,包 括:一、继续把与美国的关系放在首位;二、对 俄罗斯采取了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三、注重加 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
东欧各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东欧巨变之后原东欧各国在政策上进行了 重大调整,以融入西方、融入欧洲一体化 为政策核心,推行一西方为重点的呃新的 多元务实外交。
西欧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
第一:新科技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调 控加强,推动了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 第三西欧经济联合的推动。
西欧的政治
西欧的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法国、意大利、德国、希腊、葡萄牙、奥 地利、爱尔兰、芬兰、冰岛、瑞士、和圣马力诺等国家。 君主立宪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挪威、瑞典、丹 麦、西班牙、列支敦士登等国家。 特殊政体:安道尔、摩纳哥、梵蒂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