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合集下载

鼻饲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

鼻饲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

鼻饲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概述鼻饲技术是一种医疗操作,用于通过鼻腔插入导管,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

尽管鼻饲技术是安全有效的,但在操作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档旨在介绍鼻饲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应对措施。

常见并发症1. 鼻腔刺激和出血在插入导管时,可能会导致鼻腔刺激和轻微出血。

为预防并减轻这一并发症,操作人员应注意插入角度和力度,并在插入前润滑导管。

2. 气管误吸操作时,导管可能会误插入气管,导致误吸。

为预防此并发症的发生,操作人员应在插入导管前确认插入位置并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

一旦发生气管误吸,应及时停止操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3. 胃内容物回流胃内容物回流是鼻饲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为预防胃内容物回流,操作人员应确保患者头部保持适当的角度,并在操作过程中尽量避免导管移动和抽吸过快。

4. 管路阻塞管路阻塞是另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可能由于导管弯曲或堵塞引起。

为预防阻塞发生,操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并在有需要时更换导管。

应对措施1. 鼻腔刺激和出血若发生鼻腔刺激和出血,应停止插入导管,并采取措施缓解刺激和停止出血,如涂抹止血剂或使用局部冷敷。

2. 气管误吸若发生气管误吸,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将导管从误吸位置移除。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胃内容物回流若发生胃内容物回流,应停止鼻饲并采取措施处理。

操作人员可将患者头部抬高,暂停鼻饲操作,并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若症状改善,可以重新开始鼻饲。

4. 管路阻塞若发生管路阻塞,应先检查导管是否弯曲或堵塞,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如果无法解决阻塞,应及时更换导管。

简要提醒- 鼻饲操作应由合格专业人员进行。

- 操作人员应了解典型并发症,并掌握相关应对措施。

- 在操作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所有医疗操作应遵循相关的标准操作流程和安全规范。

以上是关于鼻饲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应对的介绍。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鼻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IILB-YJYA-002鼻饲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并发症一、鼻咽食管黏膜损伤和出血】1.发生原因:(1)所选用的胃管过粗或过硬,护理人员在送管过程中动作太快、太急,致鼻咽食管黏膜损伤或出血。

(2)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或反复插管损伤鼻咽食管黏膜。

(3)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黏膜糜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咽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部分患者出现发热。

3.预防:(1)对需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质地软、管径小的聚氯酯或硅胶胃管,以减少对患者的刺激。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稳、快捷。

尤其是胃管同过两个难点、三个狭窄处时应注意插管动作要轻慢,防止黏膜(3)长期留置胃管者,按时更换胃管,应晚上拔除,翌晨再由另一鼻孔插入。

(4)每日做好口腔护理2~3次/日,并用石蜡油滴鼻,保持口腔湿润、清洁,防止鼻黏膜干燥糜烂。

4.处理流程:安慰患者→监测损伤出血情况→取合适卧位→冷了止血效果不佳时→通知医生协助处理→严密观察鼻粘膜损伤情况→记录【并发症二、误吸】1.发生原因:(1)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液注入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

(2)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者,喷门括约肌松弛造成食物返流引起误吸。

(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4)鼻饲后立即给患者翻身。

2.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3.预防:(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限速滴入。

(2)昏迷患者翻身应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3)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道内痰液,鼻饲前和鼻饲后床头抬高30°~40°,取侧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4)鼻饲后,不可立即给患者翻身,以免引起呕吐或呕吐物逆流入气道。

4.处理流程:通知医生→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误吸物→胃管接负压瓶→吸氧→检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准备气管切开用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并发症三、腹泻】1.发生原因:(1)注入鼻饲液量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鼻饲并发症及解决方法

鼻饲并发症及解决方法

鼻饲并发症及解决方法并发症一:胃肠道并发症发生原因:1、胃肠蠕动减弱,消化不良.2、灌注速度太快,营养液浓度过大。

3、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肠蠕动增加。

4、食物中各营养成分比例不适合或患者不耐受。

临床表现:1、恶心、呕吐2、胸胀、胃潴留3、腹泻或便秘预防及处理:1、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患者病情允许,鼓励其多活动,促进胃排空。

3、调整营养液配方。

4、鼻饲温度以38~42℃为宜,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

5、便秘或腹泻时遵医嘱使用药物。

6、腹泻患者做好肛周皮肤护理,腹泻严重时可暂停喂食。

并发症二:便秘发生原因:长期卧床的患者胃肠蠕动减弱,鼻饲食物中含粗纤维较少,大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水分被过多吸收造成大便干结、坚硬和排出不畅。

临床表现:大便次数减少,甚至秘结,患者出现腹胀。

预防及处理:1、调整营养配方,增加纤维素丰富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食物中可适量加入香油。

2、老年病人因肛门括约肌较松弛,加上大便干结,灌肠效果不佳,需人工取便,即用手指由直肠取出嵌顿粪便。

3、必要时用开塞露20ml,肛管注入,必要时遵医嘱灌肠。

并发症三: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发生原因:1、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自行拔出胃管。

2、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

临床表现:鼻咽部和食管黏膜损伤、出血。

预防及处理:1、操作前向患者解释,操作动作轻柔。

2、鼻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遵医嘱给药。

并发症四:胃出血发生原因:1、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2、注入食物前抽吸过于用力。

3、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的反复刺激引起胃黏膜损伤。

临床表现:轻者胃管内可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较多时呈陈旧性咖啡色血液,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休克。

预防及处理: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防性使用制酸药物,鼻饲时间间隔不宜过长。

2、注食前抽吸力量适当。

3、躁动不安的病人可遵医嘱适当使用镇静剂。

4、病人出血停止48h后,无腹胀,能闻及肠鸣音,胃空腹潴留液<100ml时,方可鼻饲,初量宜少,每次<15ml,每4至6h一次。

鼻饲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鼻饲法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措施

误吸】预防:1、操作前检查胃管的位置及证实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进行操作滴注。

2、鼻饲时协助病人取半卧位或者抬高床头 30-45 度。

3、需翻身、吸痰的病人,应先翻身、吸痰后,再行鼻饲,以免引起呕吐或者呛咳。

4、持续缓慢滴注营养液,鼻饲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呛咳、呼吸艰难等。

处理:1、如发生误吸浮现呼吸艰难时,应即将住手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

2、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吸入物。

3、如有肺部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腹泻】预防:1、袋中的鼻饲液悬挂不超过 4-8 小时,防止鼻饲也受污染。

2、胃肠功能差、乳糖不能耐受者,要慎用含牛奶的鼻饲液。

3、鼻饲液温度适宜。

处理:1、腹泻频繁者可暂停鼻饲,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

2、遵医嘱用药。

管道阻塞】预防:1、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

2、制作营养食物时要过滤,鼻饲片剂药物前必须碾碎。

3、每次鼻饲先后用少量温水冲洗管道,防止堵管。

处理: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阻塞的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

2、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查找原因或者赋予重新置管。

局部硬结、感染】预防:1、注射前做好注射部位的皮肤评估。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长期注射者,轮流交替注射部位,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部位注射。

处理:1、浮现局部硬结者,局部热敷或者硫酸镁湿热敷。

(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2、必要时用微波照射。

3、发生局部感染者,注射部位浮现溃烂、破损,应通知一声进行处理。

神经损伤】预防:1、正确掌握注射技术及有效部位,避开血管和神经。

2、掌握进针的深度和方向。

3、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1、若注射过程中病人主诉神经支配区麻木或者放射痛,应住手注射。

2、赋予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遵医嘱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出血】预防: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进针后先抽回血,无回血再推药。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处理方法
01
02
03
04
及时停止鼻饲
一旦发现有吸入性肺炎症状, 应立即停止鼻饲,并保持患者
呼吸道通畅。
吸氧和呼吸支持
给予患者吸氧和必要的呼吸支 持,以改善缺氧状态。
药物治疗
根据吸入性肺炎的严重程度, 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如抗生素、支气管舒张剂等。
严密观察病情
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自身认知 情况进行了解和评估,以便及 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鼻饲液注入过快
肠道菌群失调
鼻饲液注入过快,超过了肠道的吸收能力 ,会导致肠道内水分过多,引发腹泻。
长期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会破坏肠道 内的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发 腹泻。
预防措施
保持鼻饲液温度适宜
在鼻饲前应测量鼻饲液的温度 ,确保其接近正常体温。
严格配制鼻饲液
配制鼻饲液时应严格遵循无菌 原则,保证鼻饲液的清洁卫生 。
对于严重反流的患者,可以考虑暂 停鼻饲,改用其他营养补充方式。
手术治疗
对于长期严重反流且无法通过其他 方式缓解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 术治疗。
04
鼻饲管脱落
原因
固定不牢
鼻饲管固定不牢固,容易在活动 或睡觉时脱落。
患者自行拔除
患者感到不适或不耐烦时,可能 会自行拔除鼻饲管。
护理不当
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未妥善固 定或未及时检查固定情况,导致
鼻饲管脱落。
预防措施
牢固固定
使用胶布、绷带等材料将鼻饲管牢固地固定在面 部或鼻翼上,确保管路不易脱落。
宣教告知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鼻饲管的重要性,提醒他们不 要自行拔除。
定期检查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① 年老体弱或者意识障碍的病人,反响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而造成反流。

② 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

③ 吞咽功能障碍使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呛咳及吸入性肺炎。

浮现呛咳、气喘、心动过速、呼吸艰难、咳出或者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患者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和水泡音。

1. 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均匀限速滴注。

2. 昏迷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发展,以免反流。

3. 危重患者,管饲前吸净气道内痰液,管饲时和管饲后取半卧位。

4. 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普通在喂前半小时鼻饲管内注入。

鼻饲过程中抬高床头20—30℃,防止反流,注意勿使胃管脱出。

发生误吸后,即将停顿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有肺部感染者运用抗生素。

① 反复插管或者因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及食道黏膜。

② 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粘膜糜烂及食道炎。

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鼻腔流出血性液。

1. 长期置管者,选用硅胶喂养管;手术病人可在麻醉医师镇静后插管;延髓麻痹昏迷的病人,常发生舌跟后坠,采用侧位拉舌置管法,即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插管12~14cm,助手用舌钳将舌体拉出,术者即可顺利插管。

2. 做好解释说明,动作要轻柔。

3. 长期鼻饲者,石蜡油滴鼻2 次/日,口1.鼻腔粘膜损伤引起出血量较多时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润的纱条填塞止血。

2.咽部黏膜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减轻黏膜充血水肿。

① 鼻饲时间过长,反复插管,胃管固定不当或者因咳嗽等活动刺激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发生炎症、萎缩所致。

② 胃食管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严重时发生食管狭窄。

拔管后浮现饮水呛咳、吞咽艰难。

1. 缩短鼻饲时间,及早恢复正常饮食。

2. 动作要轻、快、准,防止反复插管。

插管后固定结子,减少胃管上下活动而损伤食管粘膜。

3. 拔管前让患者训练喝奶、喝水,直到吞咽功能彻底恢复即可拔管。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

鼻饲液注入过多或过快,导致胃内压 力升高,使胃内容物逆流至食管。
高渗、高脂或刺激性的鼻饲液可降低 食管下端括约肌的紧张度,增加反流 的风险。
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
某些患者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 无法有效阻止胃内容物反流。
预防措施
控制鼻饲液的量
每次注入的鼻饲液量不宜过多,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
控制鼻饲液的浓度和温度
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固定材料
如使用医用胶布、纱布等,确 保固定牢固。
定期检查固定情况
在每次鼻饲前后检查管道的固 定情况,如发现松动应及时重 新固定。
限制患者活动
告知患者在鼻饲期间尽量保持 安静,避免过度活动或频繁改 变体位。
提高患者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管道的重要 性,提醒他们注意保护管道,
避免意外脱落。
避免使用过浓或过冷的鼻饲液,以降低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刺激。
保持半卧位姿势
在鼻饲后尽量保持半卧位姿势,以减少胃内压力,降低反流的风险。
处理方法
药物治疗
01
医生可开具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以减少胃
酸对食管的刺激。
调整鼻饲液的理化性质
02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鼻饲液的成分,如降低其浓度或更
选择合适的鼻饲液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鼻饲液,避 免使用过于黏稠的液体。
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
指导患者在接受鼻饲时保持适当的体位,避 免头部过度后仰或侧卧。
处理方法
及时发现外渗
在给患者进行鼻饲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鼻饲液外渗的情况发生。
停止鼻饲
一旦发现鼻饲液外渗,应立即停止鼻饲,并重新评估患者的状况。
鼻饲液黏稠度高
患者体位不当

鼻饲技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鼻饲技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原因1.大量鼻饲液进入胃肠道时,刺激肠蠕动,使流质食物迅速通过肠道,导致腹泻。

2.流质食物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3.由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使肠道菌群失调,并发肠道霉菌感染而引起腹泻。

4.鼻饲液浓度过大、温度不当以及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染等,均可引起病人腹泻。

5.某些病人对牛奶、豆浆不耐受,使用部份营养液如 "能全力" 易引起腹泻。

(二)临床症状病人浮现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或者水样便,伴有(或者无)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防及处理1.每次鼻饲液量不超过 200ml,减慢管喂的速度,并可赋予适量的助消化药或者止泻药。

2.菌群失调病人,可口服乳酸菌制剂;有肠道真菌感染者,可口服氟康唑 0.4g,每日 3 次,或者口服庆大霉素 8 万 u,每日 2 次, 2~ 3d 症状可被控制。

严重腹泻无法控制时可暂停喂食。

3.鼻饲液浓度可由低到高,尽量使用接近正常体液渗透克份子浓度(300mmol/L)的溶液,对于较高液渗透克份子浓度的溶液,可采用逐步适应的方法,配合加人抗痉挛和收敛的药物控制腹泻。

4.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制当日量,放置于4℃冰箱内存放。

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后使用。

注入温度以 39~ 41℃为宜。

5.认真评估病人的饮食习惯,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应慎用含此 2 种物质的鼻饲液。

6.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腹泻频繁者,可用温水擦拭后涂氧化锌或者鞣酸软膏,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

胃内食物经贲门、食管、口腔流出,误吸至气管,可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一)原因1.衰弱、年老或者昏迷等病人,吞咽功能障碍,贲门括约肌松弛,较易发生液体返流,误吸至气管。

2.病人胃肠功能减弱,如大面积烧伤后病人反应差,胃排空延迟,易发生液体返流等并发症。

3.鼻饲的速度注入过快,一次注入量过多,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返流。

(二)临床表现鼻饲过程中,病人浮现呛咳、气喘、呼吸艰难、心动过速,咳出或者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厂原因:
①年老体弱或意识障碍的病人,反应差,贲门括约肌松弛而造成反
流。

②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
反流。

③吞咽功能障碍使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内,引起呛咳及吸入
性肺炎。

临床表现:
出现呛咳、气喘、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

吸入性肺炎患者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罗音和水泡音。

匀限速滴注。

2.昏迷病人翻身应在管饲
前进行,以免反流。

3.危重患者,管饲前吸净气
道内痰液,管饲时和管饲
后取半卧位。

4•喂养时辅以胃肠动力药,一般在喂前半小时鼻饲管
内注入。

鼻饲过程中抬发生误吸后,立即停止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有肺部感染者运用抗生素。

高床头20—30C,防止反流,注意勿使胃管脱出
①鼻饲时间过长,反复插管,胃管固定不当或因咳嗽等活动刺激造成食管
拔管后出现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G防:\处理:\
1.缩短鼻饲时间,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食管狭窄者行食管球
2.动作要轻、快、准,避免反复插管。

囊扩张术,术后饮食
插管后固定牢固,减少胃管上下活动从流质、半流质逐渐
而损伤食管粘膜。

过度。

3.拔管前让患者训练喝奶、喝水,直到
吞咽功能完全恢复即可拔管。

< j
①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及食道黏膜。

②长期留置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粘膜糜烂及食道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丿
; *
临床表现:
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鼻腔流出血性液。

病人可在麻醉医师镇静后插管;延髓麻痹
昏迷的病人,常发生舌跟后坠,采用侧位
拉舌置管法,即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插管
12~14cm,助手用舌钳将舌体拉出,术者即
可顺利插管。

2•做好解释说明,动作要轻柔。

3.长期鼻饲者,石蜡油滴鼻2次/日,口腔护
理2次/日。

处理:
1•鼻腔粘膜损伤引起出血量
较多时用冰生理盐水和去甲
肾上腺素浸润的纱条填塞止
血。

2•咽部黏膜损伤可雾化吸入
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减轻
黏膜充血水肿。

胃管更换时间根据所用材料而定
3•食道粘膜损伤出血予制險/782
保护粘膜药物。

黏膜损伤,发生炎症、萎缩所致。

②胃食管反流导致反流性食管炎,严重时发生食管狭窄
临床表现:
原因:
① 鼻饲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胃
肠血管痉挛,粘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致消化道 出血。

② 注入食物前抽吸过于用力,使胃黏膜局部充血,微血管 破裂所致。

临床表现:
轻者胃管内可抽出少量鲜血,出血量较多时呈陈旧性咖啡色血 液,严重者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出现休克。

L __________ __________ J
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 防
性使用制酸药物,鼻 饲时间不宜过长。

2. 注入食物前抽吸力量 适
当。

3. 鼻胃管固定要牢固。

4. 出血停止48h 后,无腹
胀、肠麻痹,能闻及肠 鸣音,胃空腹潴留液 vlOOml ,方可开始喂 1. 出血时可用冰盐水洗 胃,凝血酶200U 胃管内 注入,3次/天。

2•暂停鼻饲,按医嘱用 药。

养,逐步增量
③ 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的反复刺激引起胃 黏
膜损伤。

② 流质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

③ 灌注的速度太快,营养浓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刺 激肠蠕动增强。

④ 鼻饲液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则,食物被细菌污
染,导致肠道感染。

⑤ 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部分营养液加“能全力”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部分排水样便,伴或不伴有腹痛,肠鸣音亢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厂预防及处理:
1. 鼻饲液配置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置当日量,并保存在 4° C 冰
箱内,食物及容器应每日煮沸灭菌。

2. 温度以37—42C 为适宜。

3. 浓度由低到高,容量由少到多,滴速从 40~80ml/h3~5日后 增加到
100~125 ml/h ,直到病人能耐受的营养需要量。

4•询问饮食史,牛奶、豆浆易导致腹泻,胃肠功能差的患者要 慎用。

5.菌群失调患者,口服乳酸菌制剂。

真菌感染者予抗真菌药物。

严重腹
泻暂停喂食。

'6•腹泻频繁者保护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溃烂。

厂原因:
① 鼻饲液过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与处理
^原因'一次喂饲的量过多或间隔时间短,而患者因肠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正常
消化,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营养液潴留于胃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发)
------------------ . ------------------ 丿(------------- \ 临床表现:
腹胀,鼻饲前抽吸胃液可见胃潴留量>150ml,严重可引起胃食管反流。

厂预防及处理:
1.每次鼻饲的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鼻饲完后,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

3.鼓励其多床上或床边活动,预防和减轻胃潴留。

^4.增加翻身次数,有胃潴留的重病患者,予胃复安,加速胃排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