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两步骤核算技巧
中级会计师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技巧

中级会计师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技巧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一份,它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
作为中级会计师,掌握资产负债表分析技巧至关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健康程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级会计师常用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技巧。
一、理解资产负债表结构资产负债表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资产和负债。
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而负债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了解这个基本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资产负债表中不同项目的性质和关系。
二、关注资产结构和变动1. 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资产是企业在一年内流动或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包括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
通过计算流动资产与总资产之比,我们可以评估企业是否具有足够的流动性来应对应付短期债务和日常经营需求。
一般来说,流动资产比例应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2. 长期资产投资长期资产投资是指企业投资于固定资产、不动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成本。
这些投资对企业的日常经营是至关重要的。
分析资产负债表中长期资产投资的比例和变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对于长期发展的决策和战略。
三、分析负债结构和变动1. 流动负债比例流动负债是企业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短期债务,包括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流动负债比例的高低反映了企业清偿短期债务的能力。
较高的流动负债比例可能意味着企业面临偿债风险,而较低的比例则可能表明企业有足够的短期流动性。
2. 长期负债占比长期负债是企业在一年以上需要偿还的债务,包括长期贷款、债券等。
分析长期负债占比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融资结构和债务风险。
长期负债占比过高可能意味着企业承担了过多的债务,而过低则可能表明企业没有充分利用外部融资的机会。
四、关注资产负债表中的重要指标除了上述的结构分析,我们还可以关注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些特定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
1.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计算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与流动负债之比。
这个比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企业清偿短期债务的能力,以及其流动资产中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占比情况。
会计实务:资产负债表的学习记忆口诀

资产负债表的学习记忆口诀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
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下为会计资产负债表口诀及相关说明。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
我曾经总结了四个计算公式给学员,如下:1、资产方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2、负债方预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3、资产方预付账款项目金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4、负债方应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后来发现学员对这四个公式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我就在这四个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
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
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资产负债表的核算与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核算与分析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是一份会计报表,用于反映一个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它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资产负债表的核算与分析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会计工具。
一、资产负债表的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的编制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核算。
以下是资产负债表的核算方法及步骤:1. 资产核算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具有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资产核算的基本步骤是:- 列举所有的资产项目,如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 依据会计准则对各项资产进行计量,如以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或以可变现净值计量;- 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将其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2. 负债核算负债是企业所负担的债务或义务,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负债核算的基本步骤是:- 列举所有的负债项目,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 根据会计准则对各项负债进行计量,如以面值计量或以现值计量;- 按照负债的到期日程将其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3. 所有者权益核算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所有者权益核算的基本步骤是:- 列举所有的所有者权益项目,如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等;- 根据会计准则对各项所有者权益进行计量;- 通过资产负债表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进行核对和平衡。
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是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方法:1. 横向分析横向分析是将企业不同期间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对比,分析其变化情况。
通过计算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额或增减率,可以判断企业在不同期间的财务状况是否改善或恶化。
2. 纵向分析纵向分析是将企业某一期的资产负债表进行内部比较,分析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和比重。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资产负债表是一份会计文件,记录了企业在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债务法作为一种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面临债务问题时应采取的一系列会计措施和原则。
本文将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详细探讨。
债务法会计处理的核心是确保准确记录债务的金额和到期日。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企业应将债务分为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两类。
长期债务是指在一年以上到期的债务,如债券或长期贷款;短期债务是指在一年内到期的债务,如短期贷款或应付票据。
企业应根据债务的到期日将其归类,并在资产负债表中分别列示。
债务法会计处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确认债务的利息费用。
企业在借款过程中通常需要支付利息费用,这些费用应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
对于长期债务,企业应根据债务的利率和期限计算出每期应支付的利息费用,并将其列示在资产负债表的长期债务部分。
对于短期债务,企业通常会根据债务的利率和期限计算出应支付的利息费用,并在资产负债表的短期债务部分列示。
债务法还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债务的担保情况。
当企业为债务提供担保时,如提供资产或其他财产作为抵押品,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列示。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债务的担保情况,以及债务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债务法还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记录债务的偿还情况。
企业应根据债务的还款计划,在资产负债表中明确列示每期应偿还的债务金额。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监控企业的债务偿还情况,以及债务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
债务法还要求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披露债务的相关信息。
企业应在附注中提供债务的详细信息,包括债务的种类、金额、利率、期限、担保情况和偿还计划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向利益相关方提供债务的全面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债务状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会计处理是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用于记录和处理企业的债务情况。
债务法要求企业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准确记录债务的金额、到期日、利息费用、担保情况和偿还情况,并在附注中披露债务的相关信息。
会计工作中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技巧

会计工作中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技巧在会计工作中,资产负债表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报表,用以展示一个企业或机构在特定时间内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情况。
资产负债表分析是会计师们必备的一项技能,能够帮助他们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资产负债表分析技巧,帮助会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资产负债表。
1. 理解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组成。
资产是企业拥有的、有潜在经济利益的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负债是企业应对外支付的经济利益张志锋,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所有者权益是属于企业所有者的净资产,包括股本、留存利润等。
2. 计算与分析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可以帮助评估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计算流动比率的公式是: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通常,流动比率大于1表示企业有足够的流动性,能够及时偿还债务。
如果流动比率小于1,可能意味着企业有不良的流动负债结构或面临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
3. 分析与比较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评估企业债务结构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
计算资产负债率的公式是: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较低可能表明企业的财务风险较小,而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则可能表明企业依赖债务来融资,可能承担更高的风险。
对于同行业的企业,还可以进行资产负债率的比较,以评估企业的相对财务风险。
4. 利用资产负债表进行趋势分析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资产负债表,可以进行趋势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改善或恶化。
例如,可以观察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判断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此外,也可以分析特定项目(如流动资产、长期负债等)的变化,以帮助发现潜在问题或机会。
5. 进行垂直和水平分析垂直分析是将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对比,以了解各项项目在整体中的比重。
水平分析是将相同项目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数额进行比较,以观察数额的增减情况。
资产负债表解读技巧

资产负债表解读技巧在解读资产负债表时,掌握一些关键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种资产负债表解读的技巧,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一、了解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资产负债表通常分为资产和负债两个部分。
资产部分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负债部分包括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表中的净资产等于资产减去负债,也称为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二、关注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在解读资产负债表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主要项目:1. 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年内能够变现的资产,如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
关注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2. 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年以上能够变现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
关注非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的长期投资状况和资本运作能力。
3. 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年内需要偿还的负债,如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
关注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变化。
4. 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年以上需要偿还的负债,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关注非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的长期融资状况和偿债能力。
5.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等于资产减去负债,是企业的净资产。
关注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情况可以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三、分析财务指标在解读资产负债表时,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些财务指标来深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例如: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反映了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情况。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大于1表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2.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再除以流动负债,更加关注企业最具变现能力的资产。
速动比率大于1表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3. 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等于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资产通过负债融资的比重。
资产负债率越低,表示企业财务风险越低。
四、案例解读以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为例,假设其流动资产为500万元,非流动资产为1000万元,流动负债为200万元,非流动负债为600万元。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关键步骤和技巧资产负债表是一份重要的财务报表,它反映了一个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的财务状况。
对于分析和评估企业的健康状况和经营状况,资产负债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然而,理解和解读资产负债表需要一些专业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资产负债表分析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一、理解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部分组成。
其中,资产是企业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负债是企业应对外支付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也可以看作是企业所有者对资产的所有权。
了解这个基本结构是进行资产负债表分析的第一步。
二、比较不同期间的资产负债表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比较不同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内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
例如,资产增长是否稳定,负债是否在增加等。
这有助于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财务健康状况。
三、计算财务比率计算财务比率是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财务比率,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
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润率等。
这些比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等关键指标,从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
四、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构成要素在分析资产负债表时,重要的是要仔细分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要素。
例如,资产中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应收账款、存货等,负债中的应付账款、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
通过分析构成要素,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企业的风险和机会。
五、关注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和长期负债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和长期负债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项。
无形资产可能包括专利权、商誉等,长期负债可能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这些项目通常对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影响,需要特别关注和分析。
六、与其他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除了资产负债表,企业还有其他的财务报表,如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分析掌握编制与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技巧

资产负债表编制与分析掌握编制与分析资产负债表的技巧资产负债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最重要的一份,它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技巧对于企业经营和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资产负债表的编制要点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会计准则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 分类准确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需要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确保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常见的分类包括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
2. 金额准确资产负债表上的项目金额应该准确反映其在特定时间点上的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资产和负债是按照原值计量,而所有者权益是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3. 编制周期企业通常会按照年度编制资产负债表,同时也可以按照季度或其他较短的时间周期进行编制。
不同周期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控和分析。
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方法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帮助企业了解其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1. 垂直分析垂直分析是将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目按照所占比例进行分析。
比如,可以计算某一项目占总资产或总负债的比例,以及同一项目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变化情况。
通过垂直分析,可以了解企业各项资产负债在整体中的比例和变动趋势。
2. 水平分析水平分析是将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目在同一时间点上进行比较,计算其变动的金额和百分比,以了解其发展趋势。
比如,可以计算同一项目在不同年度上的变化情况,判断企业的成长和经营状况。
3. 指标分析指标分析是使用一些特定的财务指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常用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比率、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
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并与同行业或同期企业进行比较。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技巧为了更好地编制和分析资产负债表,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1. 确保数据准确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前提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两步骤核算技巧
摘要: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只要掌握好关键两个步骤的核算技巧,基本上就掌握了所得税核算技巧。
文章从所得税的日常核算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两个方面对所得税核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日常核算按利润表中“利润总额”计算交纳所得税;年末根据所得税纳税申报资料,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及缴纳所得税。
关键词:应付税款法;递延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观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完全摒弃了原会计制度要求的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等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一步到位,要求所得税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只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种模式。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看似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好关键两个步骤的核算技巧,所得税核算就会得心应手。
本文拟从所得税的日常核算及所得税汇算清缴等两个方面对所得税核算方法进行粗浅探讨。
一、按税法要求,正确计算所得税
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核算所得税,需要记住的是,计算缴纳给税务机关的所得税都是按照税法要求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根据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的。
在实际工作中,所得税的计算缴纳则是采取按月或按季预交,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进行的。
因此,企业在平时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可按应付税款法将按规定计算缴纳的所得税,直接列作所得税费用,增加应缴所得税。
即借记“所得税费用”账户,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上交所得税时,借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例1,2008年6月30日,甲公司“利润表”显示:本期“利润总额”为2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已交所得税3万元。
所得税核算情况如下:
应交所得税=200000×25%=50000(元)
已交所得税=30000(元)
未交所得税=50000-30000=20000(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20000
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20000
上交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20000
贷:银行存款20000
年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则要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进而计算出所得税。
如果不考虑递延所得税,所得税核算方法与上述平时所得税核算相同。
例2,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利润表”显示:本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
另据纳税申报有关资料显示:本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一是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二是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三是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万元。
假定该公司当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已交所得税15万元。
试采用应付税款法进行该公司所得税的核算。
应纳税所得额=100+70-50-30=90(万元)
应交所得税=90×25%=22.5(万元)
未交所得税=22.5-15=7.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7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0
上交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0
贷:银行存款75000
二、按准则要求,正确计算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应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上加以倒挤推算,具体步骤如下:
(一)确定每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实际工作中,企业的大部分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相同的。
这里,重点确认哪些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可能不同的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是资产账户余额减去其所属调整账户余额之差。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年数初”或“年末数”就是该企业各资产的“年初”账面价值或“年末”账面价值;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收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一般地,负债的账面价值就是负债账户的贷方余额。
而负债的计税基础,则是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二)依据该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定暂时性差异
即在计算暂时性差异的基础上判断该差异的属性,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凡是资产项目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的差异,都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之相反,凡是负债项目的账面价
值大于计税基础的差异,才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作为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在会计上称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作为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在会计上也称为应纳税性差异。
这些差异,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三)根据暂时性差异乘以现行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求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即“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依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资产负债表日,对于计算求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去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如果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表现为增加,则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或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如果表现为减少,则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或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当然,产生上述暂时性差异的递延所得税项目如果摊销时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资本公积,则计算求得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对应科目为“资本公积”科目。
(四)调整应纳税所得额,根据所得税税率,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
年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根据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在报表中相关项目进行纳税调整,按税法规定计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出应交所得税。
(五)确认所得税费用
由于计算交纳所得税、确认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均计入当期损益,可以一并相应调整所得税费用。
所以,实际工作中,将上述会计处理合并,编制复合会计分录,倒挤出所得税费用。
例3,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利润表”显示:本年“利润总额”为100万元。
另据纳税申报资料及其他有关账簿资料显示:本年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会计与税收规定之间存在差异的包括:一是当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70万元;二是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50万元;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期公允价值上升10万元。
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出售时一并计算应税所得;三是当年确认持有至到期国债投资利息收入30万元。
假定该公司当年1月1日不存在暂时性差异,预计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甲公司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公司已交所得税15万元。
试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该公司所得税的核算。
1、应交所得税的核算见例2答案
2、存货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0×25%=17.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175000
贷:所得税费用175000
3、交易性金融资产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25%=12.5(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125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000
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0×25%=2.5(万元)
借:资本公积25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25000
上述会计分录合并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25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75000
资本公积250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500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郭继宏.对新企业会计制度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和探讨[J].河北财会,2001(11).
3、郭继宏.新准则下的会计计量属性[N].财会信报,2006.
4、郭继宏.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N].中国财经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