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悲剧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

悲剧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

悲剧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
寓言故事:鹰与乌鸦
从前,有一只鹰和一只乌鸦住在同一个森林中。

鹰自视甚高,
总是飞得很高很远,为此骄傲自满。

乌鸦则嘲笑鹰的自大,并总是
喜欢挑衅和讽刺。

有一天,鹰和乌鸦在一棵大树的栖息地上发生了争执。

乌鸦对
鹰说:“你虽然能飞得很高很远,但你却无法像我一样灵活地在树
枝间跳跃,你真是个笨鸟!”鹰感到非常愤怒,于是对乌鸦说:“小鸟,你虽然能在树枝之间跳跃,但你永远无法像我一样触摸蓝天。

你只是一个终身被封锁在树枝上的普通鸟。

”争吵越来越激烈,最
终他们决定通过一场比赛来证明谁才是最好的鸟。

比赛的规则是,在一条河上,谁能从一个岸边飞到另一个岸边,并在那里找到一颗金苹果,谁就是最好的鸟。

鹰和乌鸦都迫不及待
地开始了比赛。

鹰飞得非常高,几分钟后就到达了另一个岸边。

他在那里找到了一颗金苹果,非常得意地叼走回来。

乌鸦看到鹰的成功,感到非常沮丧,因为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鹰的高度。

在比赛结束后,乌鸦找到了一颗普通的苹果,他感叹道:“我不是如此高飞的鸟,但我仍然有我的优势。

我可以找到其他适合我的方式来获得满足和成功。


从此以后,乌鸦放下了对高度的嫉妒和挑衅,开始专注于自己的特长和长处。

他学会了用智慧和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并发现了许多新的方式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这个寓言故事提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关键在于发现和运用这些优势。

与其嫉妒别人的成功,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道路。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1黔之驴柳宗元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hǎn):虎怒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__________________(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_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3.翻译下列句子。

技止此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

(2)去,离开。

2.C3.本领不过这样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

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2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①长:做首领;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子无.敢食我也: 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 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而置之其坐通 2反归取之通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1反归取之 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②守而勿失:记住他,不要忘记;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请于.关尹子 2又以报.关尹子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兔走.触株 2因释.其耒而守株3冀.复得兔 4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宋人为什么不会再得到兔子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1未穷.青之技 2秦青弗.止;3响遏.行云; 4薛谭乃射.求反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一毛不拔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1.解释加点的词语;1方.拔一根 2既.欲做人3拔之. 4不胜..痛叫2.翻译画线句子;3.文中有一成语是 ,它的意思是:苏州市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25分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zhé伏②繁yǎn ③人迹hǎn 至④芳草如yīn______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在炎热的夏季,真想去海边感受那浩翰无边的奔腾深蓝,想领略阳光铺陈的银色沙摊,想聆听椰林与海风的呢喃绪语,想品位海蟹横行的无穷趣味;3.名句默写;10分①______________,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②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③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④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 木兰诗⑤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 白居易观刈麦⑥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⑦ 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⑧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黄鹤楼⑨______________,彩笔新题断肠句; 贺铸青玉案4.名着阅读;4分①“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副对联写的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哪一件事情使得他虽“名注齐天”了,但“意”却“未宁”的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五庄观,因什么事惹恼了观主镇元仙后来,镇元仙与孙悟空有什么约定最后,是谁帮唐僧师徒解了围,促成镇元仙与悟空完成约定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列的一则新闻,按照要求回答问题3分截至4月5日23时30分,全国确诊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增至16人,上海6例、江苏6例、浙江3例、安徽1例,其中6人死亡;此次H7N9禽流感病毒在人类身上发现并致人死亡,系全球首次;预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有:①吃熟食, 病毒100℃中1分钟即可灭活;②特别注意尽量直接接触病死禽、畜;③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④若有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戴上口罩,尽快就诊;①上面这则消息的划线句子中有一处错误,请你找出并修改一下;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请你概括一下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8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愁愁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有好事者船载以.入B.然.往来视之遂以.名楼黄鹤楼国人视之漠然.七子之歌C.益习.其声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普少习.吏事赵普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不同的是哪一项2分例句:驴不胜怒,蹄.之;A.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于园B.遂以名.楼黄鹤楼C.则以钳.搏之以虫治虫D.每至晴初霜.旦三峡8.文章开头交待“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有什么作用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可以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翻译下文中划线的两句话;4分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①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②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世说新语注①难:刁难、为难; ②纳:接受、允许①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月迹选段,回答11-13题;8分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了,尽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的;院子的中央处,是那棵粗粗的桂树,疏疏的枝,疏疏的叶,桂花还没有开,却有了累累的骨朵儿;我们都走近去,不知道那个满圆儿去哪儿了,却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抬头看着天空,星儿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许多;月亮正在头顶,明显大多了,也圆多了,清清晰晰看见里边有了什么东西;“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问;“是树,孩子;”奶奶说;“什么树呢”“桂树;”我们都面面相觑了,倏忽间,哪儿好象有了一种气息,就在我们身后袅袅,到了头发梢儿上,添了一种淡淡的痒痒的感觉;似乎我们已在了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一棵了;奶奶瞧着我们,就笑了:“傻孩子,那里边已经有人了呢;”“谁”我们都吃惊了;“嫦娥;”奶奶说;“嫦娥是谁”“一个女子;”哦,一个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有三妹漂亮吗”“和三妹一样漂亮的;”三妹就乐了:“啊,啊月亮是属于我的了”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儿,心里却有了一股嫉妒;我们便争执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奶奶从屋里端了一壶甜酒出来,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你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哩”我们都看着那杯酒,果真里边就浮起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捧着,一动不动的,手刚一动,它便酥酥地颤,使人可怜儿的样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了;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我们越发觉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来;妙极了,它真没有走去,我们很快就在葡萄叶儿上、磁花盆儿上、爷爷的锨刃儿上发现了;我们来了兴趣,竟寻出了院门;院门外,便是一条小河;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我们从沙滩上跑过去,弟弟刚站到河的上湾,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这儿”妹妹几乎同时在下湾喊道:“月亮在这儿”我两处去看了,两处的水里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处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们都看着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见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会有的,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我们坐在沙滩上,掬着沙儿,瞧那光辉,我说:“你们说,月亮是个什么呢”“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说;“月亮是个好;”妹妹说;我同意他们的话;正像奶奶说的那样:它是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我们就又仰起头来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觉得,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大家都觉得满足了,身子也来了困意,就坐在沙滩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会儿;1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一个孩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们做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奶奶说:“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再去找吧;”请你跟孩子们一起找,写出你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月亮”,并分别指出这些地方的“月亮”具体指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从选段最后有关“月亮是个什么”的对话中,你认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月亮还只是天上的那轮明月吗请结合选段的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8分百岁兰1百岁兰的样子怪异,就像是死后被冲上海滩的一堆烂叶子;它不仅怪异,而且极为罕见,仅见于纳米比亚和安哥拉的沙漠中;它是安哥拉的国花;2百岁兰被认为是一种活化石,是来自侏罗纪时期的残留物;在侏罗纪时期,像百岁兰这样的裸子植物主宰着陆地风景;随着时间推移,类似的植物逐渐消失,百岁兰却历尽时艰,挺过环境和气候的巨变,一直延续到了今天;3百岁兰生长自一根短粗的木头似的树干,只有两片叶子从树干底部持续生长,还有一根长且粗的主根;发芽后,子叶长到2 5~3 5毫米长度,不久后出现两片永久性的叶子,长在子叶对面,并且在百岁兰一生中持续生长;它们最终长到2~4米长度,然后被风沙折磨得开叉,碎裂成多个条状,看上去就像一堆乱七八糟的叶子,从而再也看不出只有两片叶子的原貌;4两个生长中的子叶芽的末梢死亡后,它们的底部继续往侧面生长,这导致茎的便圆锥形延长,由此产生沟槽,叶子便从沟槽中生长出来;百岁兰也是雌雄异体,拥有独立的雄株和雌株;花粉从雄株到雌株球果的传播也是由昆虫来完成的,其中大多数是苍蝇,偶尔也有黄蜂和蜜蜂,它们都是被雄株和雌株球果产生的“花蜜”吸引来的;5百岁兰的年龄很难确定,但它们很长寿,能活1000年甚至更久,一些个体或许已有2000岁以上;这种植物通过自己叶子上面的结构吸收水分,采集来自夜间形成的露水中的湿气;科学家推测,百岁兰运用的是景天酸机制的光合作用,如果真是这样,它就是已知唯一这样做的裸子植物;不过,目前这方面的证据相互矛盾;6百岁兰因生长缓慢被认为是濒危植物,收藏者则对较为古老的百岁兰趋之若鹜;尽管这样,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野生百岁兰;百岁兰在安哥拉的受保护程度好于在纳米比亚,这是因为安哥拉的地雷集中度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吓阻了追逐百岁兰的人;7百岁兰可以用种子栽培,从珍奇植物种子商那里可以买到百岁兰的种子;种子必须在头几个星期里保持湿润,同时保持尽量高的热量和光照;从野外采集的种子经常被霉菌严重感染,这使得它们发芽后很快就腐烂;来自植物园或其他栽培源的种子则清洁得多,因而不容易腐烂;14.这篇文章分别介绍了百岁兰哪些方面的知识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百岁兰为什么看不出两片叶子的原貌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它们很长寿,能活1000年甚至更久,一些个体或许已有2000岁以上”,加点的“或许”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7—21题; 17分天上飘下来的礼物孙道荣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喊儿子,去,到楼下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会被刮到楼下;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敲了半天,老太太连门都不肯开,“你到院子外去拿;”③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那天,又一件衣服掉楼下院子里了,我看看,离栅栏不远,估计拿根竹竿就能挑出来;我让儿子下去挑挑看;儿子趴在栅栏边,用竹竿往里钩衣服的时候,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我站在阳台上,也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的院子里,都是儿子去捡;④儿子似乎也挺乐意干这活;每次下去捡衣服,都要好大一会儿才回来;问儿子,在林奶奶家都干什么了林奶奶喜欢清静,不要打扰了林奶奶;儿子歪着头说,没有啊,林奶奶可喜欢我了,跟我说了好多话;林奶奶告诉我,她孙子跟我差不多大呢,可是,她只看过他的照片,孙子在美国,还从来没回来过呢;⑤关于林老太太,我也听社区工作人员谈起过;他们告诉我,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很多年没回来过了;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出国后,老太太就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孤单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了,人也变得越来越乖僻;原来是这样;难怪那次我去敲门,她连门都不肯开;社区工作人员说,你们住她楼上,帮我们留意点,也尽量给老人点照顾;我点点头,又摇摇头,真不知道,怎样帮这个孤僻的老太太;⑥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的衣服刮到楼下去;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我会问儿子,楼下的林奶奶生活得怎么样啊儿子想想,说,林奶奶看到我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啊;⑦一次,儿子下去捡衣服,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儿子说,这是林奶奶给的,是林奶奶家的叔叔,从美国寄回来的;儿子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叔叔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儿子说,咱们家的衣服掉下去后,林奶奶捡起来,帮我们又洗了下,晾干了;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⑧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我们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从楼下林老太太的家里,会传来“咯咯”的笑声,一个童声,另一个很苍老;⑨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回来时,才听说楼下的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据说是无疾而终;我们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⑩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记录下了她最后的日子;基本上是流水账,但是,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我明白老人的话;那也许是老人孤寂的生活里,最后一点期盼;选自青年文摘17.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章第③段中“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仔细阅读文章,哪些地方表现出儿子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⑤段内容是否可以删除请说明理由;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⑦段中“我的心里,酸酸的,感动”;我为什么心里“酸酸的,感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何理解标题“天上飘下来的礼物”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把目光放在底处,看一看街上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比如工地上的劳工,比如沿街的小贩……把目光放在底处,关注一下身边默默服务的人们,比如校园内的清洁工、比如收发室的老大爷……把目光放在底处,你会看到,是他们,让你我的生活变得如此温馨而美丽;请以“把目光放在底处”为话题,写一篇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精选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1. 阅读生动的寓言故事,完成下面小题。

玄鹤①献珠哙参②,养母至孝。

曾有玄鹤,为③弋人④所射,穷⑤而归参。

参收养,疗治其疮⑥,愈而放之⑦。

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见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

(注释)①玄鹤:黑鹤。

玄:这里指黑色。

②哙参(kuài shēn):人名。

③为wéi:被④弋(yì)人:射手。

弋:用带绳的箭射鸟。

⑤穷:困窘。

⑥疮:伤口。

⑦之:代词,它,指鹤。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母至孝(孝顺)B.参执烛视之(拿着)C.各衔明珠(衔接)D.以报参焉(报答)[2]下列内容不符合原文表达的一项是()A.哙参是一个非常孝顺母亲的人。

B.有一只玄鹤被射伤向哙参求助,哙参收留并治好了它,可见他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C.在一个夜晚,哙参拿着烛火看门外,只见一只玄鹤衔着明珠,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D.这篇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知恩图报的道理。

[3]短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事情的起因是:黑鹤被射手射伤;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概括)结果是黑鹤们送给哙参夜明珠做为报答。

2.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

初中语文浅易文言寓言故事富者乞羊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浅易文言寓言故事富者乞羊阅读训练

教课资料范本
初中语文简易文言寓言故事22富者乞羊阅读训练
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楚富者 . 牧羊九十九 . 而愿百。

尝访邑里故人 . 其街坊贫有一羊者 . 富拜之曰: " 吾羊九十九 . 今君之一成我百 . 则牧数足矣。

"
(1)解说下边加点词。

①牧羊九十九()②
而愿百()③尝访邑里故人()④今君之一成
我百()
(2)从某一个角度归纳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3)穷人有没有把仅有的一头羊给富人呢?请给这则寓言续写
一个结尾。

字数在300字
答案
22.(1)①养。

②希望。

③追求。

④这。

(2)人心不足蛇吞象。

(3)略。

译文:楚国有个富人 . 养了九十九头羊而希望有一百头羊。

他以前追求他村里的熟人。

他的街坊是个穷人. 有一头羊 . 富人恳求那穷人说:
"我有九十九头羊 . 此刻您这一头给我 . 我就增添到一百了 . 那么我拥有的羊数就是整数了。

"。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篇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②傅.马栈最难()③曲木又求.曲木()(2)翻译下面句子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渔者黯然.而退。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D、舟薄于.石又覆。

(介词,在)(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②向.许百金()③舟薄.于石又覆()④盍.救诸.?()()(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 、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 渔者: 旁人: 5《子罕弗受玉》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 ) ②诸( ) ③弗( ) ④以( ) ⑤丧( ) ⑥不若( ) (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6《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 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②薛谭乃谢求反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7《郢人燕说》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 )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⑤云而过.书'举烛'( ) ⑥燕相白.王(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祭祀需使用乐器。

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作断纹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②工之侨以.归()抱以.适市()赐之以.百金()不以.物喜()(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

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刘向《新序·杂事二》注:刍(chú),柴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②是日,饮酒乐,天雨.()③公将焉之.()④乃往,身.自罢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②则狗恶.也()③则家贫无以..()④于是还疾.耕()⑤田.猎之获()⑥常过.人矣()(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3《宋贾买璞》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②负.其百金()③而理.其毁瑕() ④而理其毁瑕.()(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②君遣.之三月()③反.以报君()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⑤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②关.弓射之()③却.复射之()④矢摧.无迹()(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墨子·附录》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②然而..不听()(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②始舍.之()③少.则洋洋焉()④悠然而逝.()⑤孰.谓子产智()⑥得其所.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