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翻译技巧分析

合集下载

从“春晓”英译谈诗歌译文赏析

从“春晓”英译谈诗歌译文赏析

从“春晓”英译谈诗歌译文赏析摘要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古诗英译也是传递文化、研究语言的必由之路。

许渊冲的“美化之艺术”观点是对诗歌翻译和赏析方法的核心概括,其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原则”的统一是古诗英译和译文赏析时遵循的最基本原则。

本文据此评析《春晓》一诗较为经典的两篇译文,通过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各自特点,并进一步提出,在诗歌译文赏析时,读者既要关注诗歌之美,又要注意译者对于原作的侧重点和体现的文学、美学价值。

关键词:《春晓》三美原则古诗英译译文赏析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和唯美的一种文学体裁,也是各种文学样式里出现最早、最基本、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即借助于独特的节奏和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趣,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享受。

《汉语词典》对其解释为“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的解释为“诗歌是运用节奏、韵律和想象,表达情感、描述事件的文字形式”。

由此可见,诗歌在英汉两种语言里都是一种既注重语言内容又注重艺术形式的文学手段,而且充分体现了语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作者深刻的情感诉求。

一许渊冲的“美化之艺术”理论为了传承世界文明,交流文化,更广泛和深层次地研究语言,英汉诗歌互译始终是翻译领域的一个热点,是可译还是不可译、是重意义表达还是重形式表现之类的讨论,多年来未曾休止;对诗歌译文的赏析也常常让读者费解,是从本族语的特点还是从目标语的特点着眼;对诗歌之美如何在译文中得到体现也是众说纷纭。

特别是汉语古诗英译,在中外文学评论界、翻译界有着悠久的历史。

许多中外学者、翻译学家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英译古诗的原则和赏析方式。

王秉钦在他的《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一书中总结了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发展史的十大学说:古代的“文质说”,近代严复的“信达雅说”,现代鲁迅的“信顺说”,郭沫若的“翻译创作论”,林语堂的“翻译美学论”,朱光潜的“翻译艺术论”,茅盾的“艺术创造性翻译论”,傅雷的“神似说”,钱钟书的“化境说”,焦菊隐的“整体论”,等等,这些理论无一不影响着古诗英译方式和赏析角度。

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的译文

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的译文

1. 概述诗歌是语言和声音的完美结合,充满着诗意和情感的表达。

我国古代诗人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下,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篇,其中《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便是其中之一。

这句诗歌的译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句诗的含义以及译文的翻译原则和技巧。

2. 诗句解析这句诗来自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中“疏疏”意指稀疏,形容景物的稀疏之貌。

“密密”表示稠密,形容景物的密集之态。

“复”字表示再次,进一步强调了场景的重复。

而“亭亭”则是对景物的婉约之貌的描绘。

“小院”、“幽篁”、“一片青”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宁静幽深的景象。

3. 翻译原则在翻译这句诗歌时,译者需要遵循一些翻译原则。

首先是忠实原文,即要尽量保持原诗的意境和形式,不随意增减内容。

其次是通顺流畅,译文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读起来通顺自然。

再者是尊重诗歌的审美特点,译文要尽量保持诗歌的美感和韵味。

最后是传达原文的意义,译文要准确地传达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4. 翻译技巧针对这句诗歌的翻译,译者需要运用一些翻译技巧。

首先是注重意境的再现,通过选词和排比来还原原诗的意境和氛围。

其次是注意对诗歌节奏的把握,要使译文的韵律和节奏与原诗相近。

再者是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译文的表现力。

最后是注重音韵的保持,尽量保持汉语诗歌的音韵美感。

5. 译文对比针对这句诗歌,《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的译文有很多版本,比如:“稀稀密密又亭亭,小院深深幽竹青逍遥。

”、“稀稀密密再亭亭,院深篁青自悠扬。

”等等。

每个译文都有其特点和特色,展现了不同译者的翻译风格和理解。

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译文的优缺点,来更好地理解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6. 结语通过对《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的诗句解析、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的探讨,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句诗的意境和情感,也更加明白了诗歌翻译的难点和技巧。

古诗英译的技巧

古诗英译的技巧

古诗英译的技巧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其语言精练、意境深远、形式独特。

因此,古诗英译意为将其意境和韵味传递到英文诗歌中,对翻译者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那么,古诗英译的技巧有哪些呢?
一、理解原诗的内涵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因此,理解原诗的内涵和背景是进行英译的基础。

在翻译过程中,只有真正理解了原诗的意境和情感,才能更好地传达给读者。

二、顾及韵律和韵味
古诗一般是有韵律和韵味的,其语言节奏和音韵的组合恰到好处,能够唤起人们的感官印象。

在进行英译时,需要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尽量保持原诗的音韵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原诗,也能够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三、恰当运用修辞手法
古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这些手法能够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进行英译时,需要根据原诗的情感特点和修辞手法,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尽量保持修辞手法的效果。

这样可以更好地传递原诗的情感氛围。

四、做到信达雅颂
古诗中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大多较为精练,而英文诗歌的表达方式则需要更为凝练。

因此,在进行英译时,需要在坚持忠实于原诗的核心意思的基础上,将中文的含义恰当地转化为英文,使其成为能够流畅朗读、令人愉悦的英文诗歌。

总之,古诗英译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需要注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韵味、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做到信达雅颂。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才能让古诗在英文世界中焕发出更为璀璨夺目的光芒。

英诗汉译之翻译诗学探究

英诗汉译之翻译诗学探究

英诗汉译之翻译诗学探究1. 引言1.1 作者简介英国文学评论家约翰·克莱尔(John Clare,1793-1864)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以自然描写为主题,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克莱尔自幼辍学务农,但对文学有浓厚兴趣,曾带着自家种的为地上腿伤的情侣女伶,就因享了白两一般的阳关郁美侍,准文学作创作,并成功踏上文学之路。

虽然他的诗作鲜有问世,但在当时文坛却广受好评。

克莱尔的诗风清新自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深受后世诗人的喜爱。

他的作品在英国乡村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克莱尔的诗歌传承了浪漫主义的风格,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通过对克莱尔的诗歌进行翻译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成就,进一步拓展我们对浪漫主义诗歌的认识,为翻译诗学的探究提供宝贵的素材。

1.2 文学翻译概述文学翻译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跨越语言和文化界限的使命。

文学翻译的对象包括各种文学形式,如小说、诗歌、戏剧等,而诗歌翻译更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诗歌是语言最为精妙和富有韵味的表达形式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因此诗歌翻译需要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转换,更需要对原作的情感和意境进行深度的理解和再现。

文学翻译既是对原作的再创作,也是对自身语言文学的一种贡献。

通过文学翻译,人们能够跨越语言的障碍,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展自己的文学视野。

在文学翻译的实践中,译者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同时也要保持对原作的敬畏和尊重,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作的精神和风采。

中的内容到此结束。

2. 正文2.1 英诗汉译之意义英诗汉译之意义在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将英语诗歌翻译成汉语,读者可以享受到来自另一个文化背景的美妙诗歌作品,拓宽自己的文学视野。

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转换,更是对诗意、情感的传达,通过翻译,读者可以领略到作者原来的意图和情感,感受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

翻译诗词的三美原则鲁迅提出来的“三美论”指“意美、音美、形美”,即“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

鲁迅强调翻译要达到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

三美之中,意美第一,音美第二,形美第三。

在英译诗词和日常翻译教学中,译者尽可能达到意美、音美、形美中的一个美、两个美或者三个美,使译文对仗工整、形式简洁、形神合一、赏心悦目,从而触动读者心灵,留下美不胜收的难忘印象。

CH.01 意美意境美“意美”指翻译时要将源语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及其高深意境和艺术魂魄尽可能巧妙、贴切、到位地用目的语传神般再现。

“意美”是翻译中国古代诗词,也是翻译现代诗歌时首先要注意的方面,以给读者真切触动和启悟。

中国诗词用语凝练、含蓄、简约,音韵和谐;“意美”丰富,有双关义,情韵义,象征义,深层义,言外义。

与他国文化不同,中国诗词在结构和对仗方面独树一帜,特别是对偶、押韵方面更是独步天下,使之在韵律方面妙不可言,不可方物,简简单单十几个字就能勾画出一个唯美唯真境界,蕴含丰富的想象与韵味。

交汇相融、相映相照的“三美”客观上给翻译增添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翻译时,尽可能达到“形似”“神似”兼备,尽可能传达原诗意境、神韵和美感,举例分析如下。

例1:十里春风不如你。

直译:Ten miles of spring breeze is not as good as you;或Tenli spring breeze is inferior to you.这句诗文的两个直译显得生硬,平淡如水,毫无美感,就是一种明显的“翻译腔”,无法打动读者。

此诗句的意思是:春天十里地的风景都比不上你在我心中的美好。

中文的这个“十里”,其实是虚指,非实指。

“十里春风”指“斑斓多彩、芬芳满溢、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若用英语直白译出这个“十里春风”,会显得非常僵硬。

我们可以对原诗句进行语言重组,提炼出其核心内涵,使译文“信、达、雅”:You are more beautiful than any fine view in spring﹙你比任何春天的景致都要美好﹚.或:Spring can’t cover the mind of missing you.﹙春天掩盖不了我对你的思念﹚或:Shall I compare you to a spring day.﹙能否把你比作春日璀璨?我应否把你和春天比美?﹚或:No matter how beautiful the spring is, you are a million times better.﹙春光再美好,也不及你的万分之一﹚或:Any beautiful scenery in spring pales in comparison to you.﹙与你相比,再美好的春色也显得暗淡无光﹚或:Your smile is just like spring breeze kissing my face.﹙你的笑容犹如春风拂面般温柔﹚。

接受美学视角下王昌龄《出塞》意象英译分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王昌龄《出塞》意象英译分析

接受美学视角下王昌龄《出塞》意象英译分析诗歌是语言的精华,而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意象承载了诗歌的内涵和作者赋予的情感,是诗歌翻译的重点及难点,在诗歌英译过程中如何传递意象成为译界的热点。

王昌龄《出塞》的创作背景为盛唐时期,此时唐朝国力强盛,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得胜利,全民自信心极强,诗人借诗抒情,寓情于意象。

一、译者介绍许渊冲先生被称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曾荣获“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译者。

其译作涉猎甚广,受众遍及世界各地,且广受好评。

《群玉山头》为《唐诗三百首》首个英译本,由江亢虎与宾纳共同编纂而成。

民国学者江亢虎为译本题名《群玉山头》,取自李白《清平调》“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宾纳作为新诗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作品风格深受惠特曼自由诗体风格影响。

其在江亢虎提供的粗略译本上,进行修改完善,撰写完成三百首唐诗译本。

本研究选取王昌龄《出塞》加以分析,以下为许渊冲译本和江亢虎、宾纳《群玉山头》合译本。

《出塞》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许渊冲译:On the Frontier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s passes as of yore.How many guardsmen of the Great Wall are no more!If the flying general were still there in command,No hostile steeds would have dared to invade our land.《群玉山头》译:Over the BorderThe moon goes back to the time of Chin, the wall to the time of Han,And the road our troops are travelling goes back three hundred miles...Oh, for the Winged General at the Dragon CityThat never a Tartar horseman might cross the Yin Mountains!二、《出塞》意象分析所謂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体现出的翻译美学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体现出的翻译美学

2013.02学教育7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体现出的翻译美学张婵(西安外国语大学高职部,陕西西安710061)[摘要]我国宋代著名文人苏轼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北宋名词,近现代以来,经过国内外多位翻译大家的精心翻译已经在海内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研究苏轼的代表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各个不同版本的英译本,分别从语音美、形式美、意境美等三个方面分析和阐释其中蕴含的翻译美学,以及呈现出来的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译本中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为进一步探讨今后的翻译作品如何更好地展示出原诗词的艺术魅力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水调歌头;翻译美学;语音;形式;意象一、引言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了让国外读者朋友们也能亲身感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精髓和艺术魅力,不少翻译大家将其翻译为英语,让中国古典诗词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我国宋代著名文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北宋名词,不少海内外翻译大师倾其所力在保持原作的诗词魅力的基础上进行了英语翻译。

本文将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许渊冲、林语堂、John ·A ·Turner 等的英译本来分析翻译美学在其中的具体呈现,分别从语音美、形式美、意境美等三个方面分析和阐释其中蕴含的翻译美学,以及呈现出来的中国古典诗词在英译本中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从而为进一步探讨今后的翻译作品如何更好地展示出原诗词的艺术魅力寻找突破口。

二、翻译美学众所周知,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时,由于受到翻译者所处的文化背景、语言习惯以及译者主体性等多种差异性因素的影响,不可能使译文和原文在语言、文字、风格、意境、思想等方面完全一样。

译者只能通过各种翻译手法使得译文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原文,并且仍然葆有诗词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诗翻译技巧

古诗翻译技巧

例子: 中(庭) 直接翻译:庭院中,
地(白) (树) 栖 地上很白, 树上 睡着
(鸦)。 鹊鸦。
古诗翻译的方法之二—调顺序
例子: 今夜
月明
人尽望
直接翻译:今天晚上 当空明月 人们都仰望。
例子: 意译:
今夜 今天晚上
月明
人尽望
人们都仰望 当空明月。
古诗翻译的方法之三—合理想象
作业:翻译下面两句诗歌。
古诗翻译技巧
有一个段子: 有一次歌星费玉清的朋友向一个外国人表
达感谢: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外国友人 听得一脸不解。费玉清见状,脑筋一转,脱口而出。
听完,外国友人笑了,竖起大拇指:好极了! 同学们,你知道费玉清是怎样翻译的吗?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费玉清的翻译: YOU 滴答滴答 ME,I 哗啦哗啦 YOU
四大名著的翻译
《水浒传》 1.英文版:《Outlaws of the Marsh》(沼泽里的歹徒),《All Men are Brothers——Blood of 》《Water Margin》(水边)。 2.法文版:《水浒传》被译作《沼泽地区的英雄们》,还有一个居然 是《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山上的故事》。 3.德文译名则有点牵强,如《强盗与士兵》。
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文意连贯,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
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 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例子: 今夜
月明
人尽望
直接翻译:今天晚上 月亮很亮 人们都望着。
例子: 今夜
月明 人尽望
直接翻译:今天晚上 人们都仰望 当空明月
准确
通顺
有文采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词语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 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例第一阙前两行的问题 已作分析, 第四行含义并非 “不容干预”, 而是 “不露行 藏”。 第二阙逐字逐句直译, 甚 至不定冠词也译成 “一位”, 既违反汉语规范, 又背离了诗 歌语域。 第三阙更是不堪入目, 连 语句都不通了, “一个民族众多 的人口” 是歧义句。特别是最 后一行中的那 “一块石头”, 喻义含混, 实在让读者心里堵 得慌。 为此, 创造性地运用各种 翻译技巧, 艺术性地利用中文 词语组合读音上的抑扬顿挫来 传达英语诗歌无所不在的节奏。
诗之可译(Translatability) 诗之可译
郭沫若/王佐良/许渊冲:以诗译诗 闻一多:诗笔译诗 成仿吾《译诗论》:译诗也应当是 诗,这是我们所最不能忘记的。译 诗应当忠于原文。 冯庆华:译诗要把握其思想感情、 意境形象、音韵节奏和风格神韵; 讲究音美、形美、意美
关于英诗汉译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论,大致有 两种不同的一件,一种主张把英诗翻译成“中国 诗”,另一种主张译诗应该连同原诗的形式一起 一直过来,使它尽可能接近原作,其实,形式是 由内容决定并为内容服务的,在翻译过程中应致 力于为内容寻找最适合的形式和方法,恰如其分 地传达原诗神韵的同时,尽可能地忠于原诗的形 式。
《螽斯》《硕鼠》等篇。 Bi, to dipict things with figures of speech
+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
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 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Fu, to narrate things directly
+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如,《诗经》中的
If after every tempest come such calms, May the winds blow till they waken’ d death! And let the labouring bark climb hills of seas Olympus-high, and duck again as low As hell’s from heaven! ----Shakespeare
我们将这首名诗试译如下: 选择 选定精神伴侣, 然后谢客关门; 既作神圣抉择, 必当匿影藏形 。 车辇沓至纷来, 姑娘不闻不问; 皇帝跪于席垫, 万难打动芳心。 茫茫人海无限, 唯独选中一人; 从此心如盘石, 封闭情感闸门。
译诗难,译中国诗更难。郭沫若提出 的“以诗译诗”及闻一多所说的以“诗笔” 译诗,也是诗歌翻译的一种准则。诗最重 要的是思想感情、意境形象、音韵节奏和 风格神韵,译诗也应从这方面考虑。 分类: 古代诗歌( Ancient Poetry) 现代诗歌( Modern Poetry )
——选自拜伦的“这一天我满三十六岁”
【译文一】 年华黄叶秋, 花实空悠悠。 多情徒自苦, 残泪带愁留。
【译文二】 我的岁月似深秋的黄叶, 爱情的香花甜果已凋残; 只有蛀虫、病毒和灾孽, 是我的财产。
译文一与译文二的对比
第一篇译文如果仅仅当中国诗来读,倒也朗朗上口,但 以对照原诗,就发现它与拜伦的风格神韵相去甚远。且以中 国旧体诗来翻译英诗,由于受字数、韵律和平仄的严格限制, 往往难恰如其分地传达英诗的意义、意境和情调,诗中所出 现的意象都没有在译文中出现。格调翻译得古、高,读起来 让人反而想起了中国某朝某代。但译成古体诗也有例外,像 白莽翻译裴多菲的诗“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 由故,二者皆可抛”,虽是五绝,但是因为当时翻译得特定 的历史背景,风靡一时。也有一说,白莽的译文只是对原作 的改写,而非真正的翻译 第二篇译文流畅,用明喻代替了原诗的暗喻。译文与原 诗长短相当,也保留诗中的全体意象。但是读起来,不是特 别地朗朗上口,略有瑕疵。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 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o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你永恒的夏天永不凋零, 而且常把你的美艳保存; 死神难夸你踏它的幽影, 全因永恒的诗和你同春。 天地间能有人鉴赏文采, 这诗酒流传就叫你永在。
对原诗的理解: 原诗是十四行诗(sonnet),每行都为五音步,每音步两音节,最后两句 是全诗的对偶句,对全诗进行总结 对翻译的评论: 就全诗的节奏形式而言,译文仔形式上与原诗较为接近,用词的变通也 不背离原意,但是对原诗风格的把握不当。最后两句,没能将诗人含蓄、 形象之处,表达出来。
知识补充: 英语格律诗的形式包括体裁、结构、节奏和韵式四个 方面。节奏带来音乐美,加强了表达力,主要体现在音步 上,而韵式又是格律的又一要素。
翻译时应注意中英诗歌的节奏区别: 中国古诗讲究平仄,富有节奏,英文没有平声、 仄声之分,但有重读轻读音节之分,其节奏是通 过重读音节与轻读音节表现出来的。一个重读音 节与一个或两个轻读音节按一定的模式搭配起来, 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就是英文诗歌的节奏。
诗歌的英汉互译简析
第二组:乔亚丹、周扬 郭雨萌、杨桐
诗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是伴随 着音乐舞蹈产生的,而人们常常吟唱诗, 诗又称为诗歌。 一直以来对于诗歌的翻译就争论不休, 分为两大阵营:
诗之不可译(Untranslatability) 诗之不可译
罗伯特·L·弗洛斯特:诗就是在翻译 中失去的那种东西 Robert L. Frost: Poetry is what is lost in translation 歌德(Wolfgang von Goethe ) 穆诗雄《论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 性》
要是每次暴风雨之后,都有这样和煦的阳光,
对翻译的评论: 那么尽管让狂风肆意地吹,把死亡都吹醒了吧! 朱生豪的这部分翻译虽然是 用散文体译出的,但他的语 让那辛苦挣扎的船舶爬上一座座如山的高浪, 言却想诗歌一样优美,是诗 化了的散文的诗。 就像从高高的天上堕下幽深的地狱一般,
一泻千丈地跌下来吧! ----朱生豪
诗按音律分(Sound and rhythm) 诗按音律分 (1)古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 A form of pre-Tang poetry, usu. having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 without strict tonal patterns or rhyme schemes (2)近体诗 近体诗:绝句+律诗 近体诗 “modern style” poetry, referring to innovations in classical poetry during the Tang Dynasty, marked by strict tonal patterns and rhyme schemes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词 Ci, 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曲 Qu, a type of verse for singing, popular in the Yuan Dynasty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Then shuts the Door To her divine Majority Present no more Unmoved she notes the chariots pausing At her low Gate Unmoved---an Emperor be kneeling Upon her Mat I’ve known her from an ample nation Choose One Then---close the valves of her attention Like Stone
一般来说,译者应忠实地讲原诗意象 再现出来,而不应根据个人的喜好随意更 改。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由于语言表达、 文化传统以及欣赏习惯的不同,要做到一 成不变地保留原诗意象也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在翻译得实践中,有时需要对意象进 行灵活的调整。
The days are in the yellow leaf, The flowers and fruits of love are gone, The worm, the canker, and the grief
按内容来分类(Contents) 按内容来分类
(1)怀古诗(Nostalgic Poetry ) (2)咏物诗(Object-Chanting Poetry ) (3)山水田园诗(Pastoral poetry) (4)战争诗(Poetry of war) (5)行旅诗(Poetry of travelling) (6)闺怨诗(Poetry of boudoir repinings ) (7)送别诗(Farewell poetry) 等等。
“形” 与修辞手法 “形” 与 “语域” “形” 与内容 “形” 与翻译技巧
The Soul Selects Her Own Society
---Emily Elizabeth Dickinson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 然后, 把门紧闭, 她神圣的决定, 再不容干预。 发现车辇停在她低矮的门前, 不为所动, 一位皇帝跪在她的席垫, 不为所动。 我知道她从一个民族众多的人口 选中了一个 从此封闭关心的闸门, 象一块石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