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5 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茅檐:茅屋的屋檐。 茅檐: 醉里: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 吴音: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 锄豆:在豆田里除草。 亡赖: 亡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 可爱。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yuè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 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这首词,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2、结合课后的注释和字典, 理解诗句的意思。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 叶 渔 船 两 小 童 , 收 篙 停 棹 坐 船 中 。 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 是 遮 头 是 使 风 。
牧 童
(唐)吕岩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草铺横野六七里, 一 叶 渔 船 两 小 童 , 笛弄晚风三四声。 收 篙 停 棹 坐 船 中 。 归来饱饭黄昏后, 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脱蓑衣卧月明。 不 是 遮 头 是 使 风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5.古诗词三首_舟过安仁

这首诗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 满童稚的行为和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 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 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 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 进啊!
小练笔:
把古诗《舟过安仁》改 编成一个小故事。
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
从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可 以看出他们是怎么样的小朋友 呢?
诗人喜不喜欢这两个孩子?
再读感悟:
话说当年,诗人杨万里划着小船路过 这个地方。万里晴空,碧波荡漾,多么令 人心旷神怡啊!忽然,看到一叶渔船,船 上坐着两个孩子,可是,他们把撑船用的 竹竿和船桨都收起来了?诗人纳闷了?你 能读出诗人的纳闷不解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舟过安仁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动听 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而 我要说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 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 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舟
过
宋安
杨
仁 万
里
·
作者介绍: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的诗人,“中兴四大家” 之一。
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 2、小组赛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有层次的读要做到三点:读准 字音;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
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解
棹:船桨。
词
怪生:怪不得。
语
遮头:为头部遮挡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第一二句诗,描写了什么 画面?
为什么要收起竹竿和船桨, 不下雨却要打伞呢?(带着疑问 读诗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古诗三首3.《清平乐·春归何处》

wēnɡ
chú
lián
翁
老翁
锄
锄头
莲
莲花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 相媚好,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 词牌名,“乐” 读 ?
茅檐: 茅屋的屋檐。 吴音: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 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 亡赖 喜小儿 ,溪头卧剥莲蓬。 相媚好: 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 老翁、老妇。 亡赖: 同 “无赖”,“亡” 读?这里指顽皮、淘气。
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想想本篇 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 描写了农村美丽的风光,透露出 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西 江 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背诵课文。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课 文扩写成400
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 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 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作者 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 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
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在满青草的溪 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吴方言口音带着 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 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 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 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 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表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在农村看到这样的情 景,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70页PPT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5《古诗词三首》三首诗歌的异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
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
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水光潋滟,杨柳依依。嘟嘟、乐乐自由泛舟……
。 。
于是收篙停棹,张伞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哈哈)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哈哈)怪 生 无 雨 都 张 伞 ,
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 诚斋,南宋诗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大 量的古诗,他的诗自成一家,形成了 “诚斋体”,他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 风趣,浅白如话的语言表达。他非常喜欢描写儿童 形象,善于利用儿童稚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 高鼎)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 胡令能)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 杨万里)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 叶|渔 船|两 小 童 ,
gāo zhào
收 篙|停 棹|坐 船 中 。
怪 生|无 雨|都 张 伞 ,
不 是|遮 头|是 使 风 。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舟过安仁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篙
棹
舟过安仁
渔夫
【南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渔歌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一.激趣导入。
1.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以善写田园著称,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乘船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活动2【讲授】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活动3【讲授】品读感悟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2.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3.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来说,童年故事应该是不陌⽣的。
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却⼜不⼀样。
店铺在此整理了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 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②卧⽉明。
注释 ①弄:逗弄。
②蓑⾐:棕或草编的外⾐,⽤来遮风挡⾬。
⾈过安仁① [宋] 杨万⾥ ⼀叶渔船两⼩童, 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④⽆⾬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 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的⽵竿或⽊杆。
③棹:船桨。
④怪⽣: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 [宋] ⾟弃疾 茅檐②低⼩,溪上青青草。
醉⾥吴⾳③相媚好④,⽩发谁家翁媪⑤? ⼤⼉锄⾖溪东,中⼉正织鸡笼。
最喜⼩⼉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吴地的⽅⾔。
④相媚好:这⾥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翁、⽼妇。
⑥亡赖:同“⽆赖”,“亡”读wú,这⾥指顽⽪、淘⽓。
五年级语⽂下册第五课《古诗词三⾸》课⽂教学设计 教学⽬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默写《牧童》,能⽤⾃⼰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词的⽣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活的快乐、⽥园⽣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的⽣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课时 ⼀、谈话导⼊,激发兴趣 1.有⼈说,童年是⼀⽀⽀动听的歌,是⼀幅幅美丽的画,⽽我要说童年是⼀⾸⾸美妙的诗,只要⽤⼼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一只小渔船上, 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 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是遮头是使风
淘气 可爱 天真
你感受到了什么?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
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大悟, 也包含着诗人理解两个小童撑伞行为后产生的愉悦心情。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意】 动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南
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学家,与陆
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 大家”“中兴四大诗人”。
字音节奏
ɡāo
zhē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 一 叶 渔 船/ 两 小 童, / 收 篙 停 棹/ 坐 船 中。 zhào /都 张 伞, 怪 生/ 无 雨
不 是/ 遮 头/ 是 使 风。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 号稼轩,南宋词人,与苏轼合
称“苏辛”,与李清照(号易
安居士)并称“济南二安”。
字音朗读
zuì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 mèi ǎo 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 chú 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 wú bāo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作者简介
吕岩
唐代京兆人,字洞宾,号纯阳子, 自称回道人。 称号: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 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 代表作:《吕祖全书》《九真上书 》《孚佑上帝文集》等。
牧 童
[唐]吕岩 草 笛 铺 /横 弄/晚 野/六 风/三 七 四 里, 声。
归
不
来/饱
脱/蓑
饭/黄
衣/ 卧
昏
月
后,
明。
牧 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yuè 清平乐·村居
重点解释 词牌名
清平乐·村居 吴音:吴地的方言。 茅檐低小,溪上 这里指相互逗趣、 青青草。醉里吴音相 相媚好: 取乐。 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老翁、老妇。
翁媪:
茅檐:茅屋的屋檐。
大儿锄豆溪东,中 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 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同“无赖”,“亡” 亡赖: 这里指顽皮、淘气。
同“无赖”,这里 指顽皮淘气。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点睛之笔 喜爱之情
小儿天真、活泼、顽皮,无忧无虑、 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神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 子正在编织鸡笼,我最喜欢的顽皮小儿 子正在河边趴着剥莲蓬玩。
5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
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有趣的,
一切都是快乐的。大家想知道古代 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吗?让我们走 进古诗词,去体会古代儿童的生活 乐趣吧?
易错字音
gāo
竹篙
zhào
ǎo
停棹
翁媪
收篙( gāo)停棹(zhào)坐船中。
白发谁家翁媪( ǎo )?
易错字
易写错
chú
锄
不要写成“目”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棹:船桨。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生:怪不得。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小童坐在船上,为 何不划船?
一叶渔船两小童
引出下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静
诗人闲来发现两小孩,可 以看出他心情闲适愉快。
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形象?
无拘无束
自由自在
主题填空
《牧童》描绘了黄昏牧童归来后休息的情景。让我 们感受到了生活的 安然与恬静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 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表达了诗人对 安然的生活 , 的向往和追求。
板书设计
牧 童
草葱笛悠(色彩
声音)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饱饭休息(安然 恬静)
在学习了《牧童》一诗,我们仿佛看见 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接下来我们 再学习两首表现童趣的古诗词——《舟过安 仁》和《清平乐·村居》。
铺:展开。 弄:逗弄。 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 风挡雨。这种雨具穿在身上劳动 十分方便。 从中体现了中国古人 的智慧与匠心。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 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不是确指 的数字,只是 视觉 草铺横野六七里, 铺 为了突出原野 弄 听觉 笛弄晚风三四声。 的宽阔和乡村 傍晚的静寂。 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
白描手法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 溪上 青草
淡淡几笔,形象地勾画出了清新秀 丽、朴素恬静的江南农村的特色。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
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
①可能是刚喝过酒;②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 们“醉”;③勤劳、可爱的儿子们让他们“醉”。 “醉”字用得好吗?词中的“翁媪”为什么会“醉”?
吴地方言
老头老太太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老年人生 逗趣,取乐 愉悦
活的安详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不知是谁家的一对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 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 取悦。
根据图片及提示,填一填:
大儿锄豆溪东,中 正织鸡笼 。最喜小 儿__________ 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________。
怪不得没有下雨他们 也把伞张开在那儿,原来 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借 助风的力量让船前进啊!
这首诗里儿童
有什么特点?
聪明 伶俐
童真 稚气
板书设计
江上所见
舟过安仁 张伞使风 天真可爱 稚趣横生
主旨填空
《舟过安仁》描绘了两个无忧无虑的 小渔童 充满童 奇思妙想 ,表达了诗 稚的行为,展现了儿童特有的 人对儿童的喜爱,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 聪明伶俐 。
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 味传达了出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广阔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
野草,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悠
扬的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休息的情景,以地为床, 以天为帐,饥即食,困就睡,
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跃然纸上。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 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休息了。
巧记:现金(钅)资助。
suō
不要写 成“哀 ”
蓑
zuì
不要写成“西”
醉
多音字
bāo wú
bō
剥
溪头卧剥莲蓬。
剥削
wáng
亡 最喜小儿亡赖。
lè
死亡
yuè
乐 清平乐·村居
音乐
pù
铺 草铺横野六七里。
pū
当铺
学习牧童
你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八仙” 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 相传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