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案

合集下载

《光合作用的过程》 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 导学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明确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

2、掌握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3、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

4、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2)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及二者的联系。

2、难点(1)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2)理解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三、知识回顾1、叶绿体的结构叶绿体由外膜、内膜、基质和基粒组成。

基粒由类囊体堆叠而成,类囊体膜上分布着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2、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功能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四、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那么,光合作用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五、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六、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一)光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条件:光、色素、酶。

3、物质变化(1)水的光解:水在光的作用下分解成氧气和H(还原型辅酶Ⅱ)。

2H₂O → 4H + O₂(2)ATP 的合成:ADP 和 Pi 在酶的作用下,利用光能转化成ATP。

ADP + Pi +能量(光能)→ ATP4、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 ATP 和H中。

(二)暗反应阶段1、场所:叶绿体基质。

2、条件:多种酶。

3、物质变化(1)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

CO₂+ C₅ → 2C₃(2)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在H和 ATP 的作用下,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成有机物(如葡萄糖)和五碳化合物。

光合作用教案(完成)

光合作用教案(完成)

光合作用教案(第二课时)唐山五中李海燕一.明确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表达式各项意义。

2.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意义。

3.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联系。

4.应用光合作用原理指导作物栽培。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三.教学难点光合作用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四.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并着重认识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叶绿体。

请同学们回答:1.催化光合作用反应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哪些部位?2.叶绿体中色素存在于什么部位?它的功能是什么?引言: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光合作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将简单的无机物——CO2和H2O合成了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了O2。

那么,绿色植物是通过怎样的过程完成光合作用的呢?同学们看课本54页的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迅速看两遍,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出这个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学生:略。

提问:观察这个反应式,你对光合作用的哪些方面有所了解呢?学生:略。

教师总结:这个反应式只是概括了光合作用的原料:CO2、H2O。

产物:O2、(CH2O)。

动力:光能。

场所:叶绿体。

而在每一个微小的叶绿体内,CO2和H2O究竟是怎样转化为O2和(CH2O)的呢?下面来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引入:我们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中要抓住关键因素——光能,先想一想:光能能到底是被叶绿体的囊状结薄膜吸收利用了呢还是被叶绿体基质吸收了呢?学生:被基粒囊状结构薄膜吸收利用了。

提问:光能既照到了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也照到了叶绿体基质中,为什么光能只被基粒囊状结构薄膜吸收利用了而没有被叶绿体基质吸收利用了呢?学生:因为在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有色素,而基质中没有,只有色素才具有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功能。

教师:非常好,光合作用的过程非常复杂,包括着很多个化学反应,我们根据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光能,把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 教案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案是生物界中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理过程,它是绿色植物和一些细菌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能量和氧气,是维持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的基本原理、过程、影响因素和意义等方面进行论述。

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在植物叶绿素中,存在着光合色素a和光合色素b等多种叶绿素分子。

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到光子时,激发了其电子,这些激发态电子被传递到反应中心,激活反应中心中的电子传递链。

在电子传递链的过程中,激发态电子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和化学反应,最终将水分子分解成氧气释放出来,并产生高能化合物ATP和载能分子NADPH。

这些高能化合物将用于碳固定,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质。

的过程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绿体内膜上,叶绿素吸收光子能量,通过电子传递链、ATP合成和光化学反应等过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还原能(NADPH)。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主要是利用前一阶段产生的能量和还原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质。

暗反应的主要反应是卡尔文循环,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酶催化反应,将二氧化碳分解成三碳的糖类分子。

的效率和速率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

光照强度、光照周期、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等都会对产生影响。

光强度越强,速率越快,但过强的光照也会导致光反应中的光化学反应过程无法有效进行。

温度过高或过低也会抑制的进行。

水分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水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效果。

二氧化碳浓度对速率也有影响,当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速率也会提高。

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地球上生物圈和大气圈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

通过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起到重要的净化大气中有害气体的作用。

其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能量来源。

植物通过合成有机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构建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产生的氧气也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

光合作用过程的教学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得以生存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一、引入概念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可以简单解释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然后,教师可以强调光合作用在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和供给氧气方面的重要性。

二、反应方程接下来,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式:光合作用可以总结为以下化学方程:6CO2+6H2O+光能→C6H12O6+6O2、教师可以解释方程中的符号和反应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物的形成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三、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在植物细胞中发生的位置。

可以解释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内,特别是发生在叶子的叶肉细胞中。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或实际叶子的横截面来说明光合作用的发生地点。

四、光合作用的过程在介绍发生地点之后,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部分进行讲解。

1.光反应: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叶肉细胞的内膜上。

然后,教师可以重点阐述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子(如叶绿素)如何吸收可见光谱中的特定波长的光线,并将该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暗反应: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暗反应的过程。

可以简单解释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不需要光线的直接参与。

可以说明暗反应的目的是将光能转化为葡萄糖,并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分子。

五、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可以强调光合作用是维持地球上各种生命的重要途径。

并说明光合作用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保持稳定,并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气体循环。

还可以解释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是其他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源。

总结起来,教学光合作用的过程时,可以依次引入概念,介绍反应方程,讲解发生位置和过程,最后强调光合作用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过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过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组阅读材料 3,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氧气 是在类囊体上产生的。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三段实 验资料的分析,阐明光反应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实验、 提取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同时也知道控制单一 变量、对照等实验设计的原则。
设疑激趣,创设情境,由景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例研究综
现------”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诗
全面反映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学生通过朗读小诗, 明确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产所、动力等。
小组阅读材料 1,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在光 照条件下,叶绿体产生了【H】和氧气。
小组阅读材料 2,讨论并推导出相关的结论:在光 照条件下,叶绿体可以合成 ATP。
节的知识性很强,学生要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去审视植物
生命现象的实质,也为学习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奠定应、暗反应过
程,比较二者区别和联系;(2)小组合作完成光合作
用的过程简图;(3)总结总反应式,概述光合作用的
概念。
能力目标:(1)学会阅读资料并从中提取、分析、 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光合作用过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光合作用过程》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第
二节第一部分内容。该部分在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重要性
与难度都是很高的,由于涉及到植物生理和部分生化方
面的知识,而且较为微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再 教材分析
加之“光合作用的过程”为高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整
处理相关信息;(2)学会通过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情感目标:(1)通过对叶绿体和光合作用关系的
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2)通过科学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光合作用的定义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2.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3.理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光合作用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及其在生物圈中的重要性;3.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4.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5分钟)1.引入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让学生使用前置知识解释光合作用的定义。

2.提问:光合作用对我们的生存具有什么重要性?第二步:教学主体(40分钟)1.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包括叶绿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等。

2.利用模型或实验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

3.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思考。

第三步:拓展(30分钟)1.讲解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包括光合作用是一种还原反应,有机物的合成是通过还原二氧化碳为葡萄糖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光合作用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如光合作用对氧气的释放、光合作用对有机物的合成等。

第四步:巩固与评估(15分钟)1.回顾和总结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原理,以及光合作用与氧化还原过程的关系。

2.作业:设计实验或模型,观察或演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答题:让学生回答一些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问题,检测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等方式,将抽象的光合作用过程具象化,使学生更易理解和记忆。

2.合作学习:通过分组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3.循环式教学:不同的教学环节设立合理的问答和讨论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方式:1.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进行评估;2.学生交的实验或模型设计的完成情况评估;3.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质量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模型或实验材料:可使用鲜叶和酚酞溶液或鲜叶和蓝光照射等;3.实验室用品及工具。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

光合作用光反应教案【篇一:光合作用教案】【篇二:光合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今天我要讲的是高中生物必修 1 《分子与细胞》第 5 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 4 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 2 课时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这节课主要讲光合作用的概念、探究历程、光合作用的过程、应用及化能合成作用等这五个方面。

其中,光合作用的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

由于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对光合作用的过程有一定了解,所以,这节课我准备介绍完光合作用的概念后,先讲光合作用的过程。

重点讲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要让学生重点掌握两个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

讲完过程后,紧接着把应用稍做介绍。

接下来,讲解这节课的次重点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学生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后,这部分内容会更容易接受。

最后,讲化能合成作用,完善知识体系。

(二)学生分析本节内容较为复杂,难度较大。

因此,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

针对学生情况,本节课在讲解时尽量多重复几遍,并让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同时,加强练习,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加深印象。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1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实质3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4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目标】:1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学习的方法。

2通过对光合作用过程动态演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 通过全班叙述光合作用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1光合作用的意义来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人口、资源、环境等,从而引起学生对世界未来的关注。

2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辨证关系,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辨证观点。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

初中光合作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掌握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3. 能够运用光合作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条件的理解。

2. 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光合作用的相关图片或实物。

3. 实验材料(如植物、二氧化碳、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和重要性。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15分钟)1. 介绍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和条件。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的过程。

三、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光合作用对植物和人类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应用光合作用的知识(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合作用现象。

2. 分组讨论并展示光合作用在家禽养殖中的应用。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2. 开展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践活动,如种植绿色植物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理解、应用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光合作用过程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若此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


(3)若此图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图中数字②所指物质是

7、下图表示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日变化。请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速度与呼吸作用,速度相等的时刻,a植物叶片出现在 _________,c植物叶片出 现在_________。 (2)在6:00—8:00时之间,单位时间内吸收CO2最多的是 _________植物叶片。 (3)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光合作用速度出现了低谷,这 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 “午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植物叶片一天内光合作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结果推测,三种植物一天内有机物积累量多少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一定的CO2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某植物叶片置于5千勒克司
【思考】 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试绘制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 大致曲线并分析变化原因。
1、ATP贮存的能量和ADP形成ATP时接收的能量分别是( ) A.化学能,只能是电能 B.电能,化学能 C.化学能,电能和化学 能 D.化学能,只能是化学能 2、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途径是( ) A.光能→色素→糖类 B.色素→ATP→糖类 C.光能→ATP→糖类 D.ATP→三碳化合物→糖类 3、有一种蓝色染色剂DCPIP(二氯酚靛酚),被还原后成为白色,下面条 件下能使DCPIP产生最大程度颜 色变化的是( ) A.分离的叶绿体,置于黑暗中 B.分离的叶绿体,置于光下 C.叶绿体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D.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
4、能量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实质: 1、物质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2C3 C5

【讨论】 (1) 光照减(如阴天):
4、华南植物园中有一个用透明玻璃围成的热带植物馆。该馆内除了生
长着一些热带植物外,还有少量的
以这些植物为食的小动物。若在馆内释放一定量的用18O标记的氧气,
若干天后含有18O的有机物的存在情况是( )
A.只在植物体内
B.动植物体内均有 C.只在动物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动植物体内均无
5、将某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在含低浓度的NaHCO3的培养液中,并用石蜡
四、教学步骤 ATP ADP Pi
+
能量
+
糖类 太阳能 ?
【引入】
一、光反应(需光) 1、场所:_________________ 2、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暗反应(有无光都可以) 1、场所:_________________ 2、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合作用速度 44mg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
(呼吸作用速度 6.6n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 25cm2叶片葡萄糖 积累量为__________。
37.(10分)(1)19:00、5:00 10:00、15:00 (2)b('分) (3)中午光照强烈,为减少体内水分散失,气孔关闭,通过气孔进入 的cch量减少 (4)在10:00--.15:00时之间,光合作用速度为负值,其余时间为 正值. (5)a>b.c(1分) (6)78(2分)
3.会使用图和表的形象思维方法,用抽象的是生物语言,按逻辑思 维顺序表达其内涵,
初步掌握理解新知识的记忆方法。 4.用化学基础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氧化还原过 程的知识迁移。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生物结构和生理功能相统一,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相联系等生 物科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教学重点是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生理过程。 【解决办法】 通过读书、思考、讨论、讲述、连环图解和课堂练习,反复强化来 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场所与条件、物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办法】 指导学生读书、思考、理解光合作用连环图,学习写分步反应式 时,必须有场所和条件, 物质与能量变化总是同时发生,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通过列表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启发学生总结二者在物质和能量上 的联系。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油覆盖液面。先照光一段时间,
然后在相同光照强度下不同时间测定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下列示
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测定时间与光
合作用强度关系的是 ( )
6、下图是某种树叶的外形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 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完
成下





列问题:
(1)若此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④分别是:
《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光合作用的概念、总反应式。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图解。 (二)能力训练点
1.过对光合作用过程图解的展示,运用化学知识理解物质和能量变 化,理顺所学知识的逻辑顺序, 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归纳综合、灵活应用知识的 能力。
2.过读书和师生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技 能、技巧。
[H]、ATP、C5、C3的量如何变化? (2)光照增强时: [H]、ATP、C5、C3的量如何变化? (3)CO2 浓度下降(如高温、干旱等气孔关闭): [H]、ATP、C5、C3的量如何变化? (4)CO2 浓度下降(如高温、干旱等气孔关闭): [H]、ATP、C5、C3的量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