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
《电视编辑》课程教学大纲

《电视编辑》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V Editing总学时:48 实验学时:14 学分:3适用对象:广播电视新闻学本科先修课程:摄影技术基础、电视摄像技术大纲主撰人:周行大纲审核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2. 课程目的:设置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电视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步骤,学习基本的影视语言法则,熟悉视听思维方式,最终掌握基本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手段,并能够通过合作完整地完成一部电视短片习作。
3. 课程任务:阐明电视编辑的工作性质内容、手段及目的;探讨蒙太奇这种影视语言的思维方法及叙事方式、影视画面的组接原则和技巧;阐明影视编辑中的场面过渡的方法及声画组合原则方法,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创作,掌握电视编辑的技术、技巧,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技术与艺术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1章:电视编辑概述授课学时:2基本要求:1-1 理解电视编辑的含义。
1-2 掌握电视编辑的内容和方法。
1-3 了解电视编辑人员的基本素质与要求。
重点:理解电视编辑的含义与电视编辑的任务难点:无第2章:蒙太奇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2-1 理解蒙太奇的含义和蒙太奇的思维方法2-2 掌握蒙太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的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表现蒙太奇的四种组接方式。
2-3 熟练运用蒙太奇的时空创造艺术进行镜头的分析与剪辑。
2-4 理解长镜头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
重点:蒙太奇的两种表现形式、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的运用难点:叙事蒙太奇的四种句式设计、表现蒙太奇的四种组接方式镜头设计第3章:电视画面组接技巧授课学时:10基本要求:3-1 了解画面组接连贯性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四种连贯因素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连贯因素进行镜头设计。
3-2 理解剪接点的概念,掌握画面剪接点和声音剪接点的类型、选择方法和技巧。
3-3 理解电视景别对画面长度选择的意义,掌握确定镜头长度选择的方法和技巧。
电视节目编导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编导》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4426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编导适用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总学时数:48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实验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选用教材:《电视制作原理与节目编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参考书目:《电视专题创作》高鑫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7年《电视节目策划技巧》张联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电视栏目解析》石长顺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电视新闻节目理念、形态与实务》吕正标王嘉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定位、形态与包装》冷智宏许玉琪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广播电视文艺编导》项仲平王国臣著浙江大学出版社《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张静民著暨南大学出版社一、课程说明电视节目编导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将系统地介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人员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讲授广播电视中各种节目形态的基本特征和创作规律,力求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素质教育和能力训练兼顾,努力培养学生对广播电视栏目及影视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的能力,形成较先进的广播电视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动态,使学生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的职能、作用,树立正确的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理念。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策划和制作一般性的广播电视节目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相关衔接课程有《电视艺术概论》、《传播学》、《电视节目制作原理》、《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片创作》等。
本门课程将采用课堂讲授、作品评析和实践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二、学时分配章次标题理论学时实验学时备注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 2第二章电视编导与文案 2电视新闻节目编导 2第三章第四章电视社教类节目编导 2第五章谈话类电视节目编导 2第六章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编导 2第七章电视文艺娱乐节目编导 4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视编导概论教学目的:了解编导的含义,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及在具体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任务主要内容(知识点)教学要求备注认识层次讲授程度特别要求第一节编导的含义了解介绍选讲第二节电视编导的职业特征及素质要求理解介绍选讲第三节电视编导的地位与作用掌握一般讲授重点第四节电视编导的具体任务理解介绍第二章电视编导与文案教学目的: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前期创作涉及到的多项工作,从构思、立意、选材、到文案的撰写,以及诉诸于文字形成未来电视节目的内容框架、拍摄方法和结构技巧等内容。
电视剧编辑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视剧编辑与制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电视剧编辑与制作方面的专业能力,使其具备独立编辑和制作电视剧的能力,并能适应电视剧制作行业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
1. 电视剧编辑与制作的概述
- 介绍电视剧编辑与制作的背景和发展历程
- 分析电视剧编辑与制作的重要性和挑战
2. 剧本分析与改编
- 研究如何分析剧本的结构和情节
- 掌握剧本改编的技巧和方法
3. 摄影与摄像技术
- 研究摄影和摄像的基本原理
- 熟悉摄影和摄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
4. 影像剪辑与后期制作
- 掌握影像剪辑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研究影像后期制作的过程和方法
5. 音频制作与后期处理
- 研究音频录制和后期处理的基本原理- 掌握音频处理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6. 导演指导与团队协作
- 研究导演的基本职责和技巧
- 掌握团队合作和协调的方法
7. 前期筹备与后期整理
- 熟悉电视剧制作的前期筹备工作流程- 研究电视剧制作完成后的后期整理工作
三、课程效果评估
1. 课堂参与度和作业表现
2. 项目实践成果展示
3. 毕业设计评审
四、参考教材
1. 《电视剧编辑与制作导论》
2. 《电视剧制作技术手册》
3. 《电视剧导演指南》
4. 《影像剪辑与后期制作实用指南》
以上为《电视剧编辑与制作教学大纲》的概要内容,详细教学安排请以课程教师的具体要求为准。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

《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与要求《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视教材编制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能掌握电视节目制作常用设备的使用操作,了解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并能独立或合作编制电视教学片和电视专题片。
本课程的必修项目共设计了八个单项实验项目和两个综合实验项目,其基本要求是掌握专业摄像机的各项调整和使用操作;掌握固定画面和运动画面的拍摄方法和要领,画面构图规范;掌握电视照明设备的使用,能运用三点布光法进行照明;熟练使用电子编辑设备,镜头编辑点选择准确,组接流畅;熟练使用音响设备,掌握电视配音与合成的方法;掌握特技切换台的使用操作,能实现快切、混合、划像和键控效果;掌握文字稿本和分镜头稿本的写作方法,编制完成一个B类教学片和一个专题片(技能学分选修)。
演播室节目录制和DV 短片创作项目,主要是为对电视节目制作有兴趣和特长的学生设立,为各类电视节目大赛提供支持。
本课程共70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16学时。
二、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设计(一)理论课内容和方法本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影视基础知识(包括:电视的发展、分类及特性;教育电视的发展、分类及特性);电视教材编制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包括:电视教材的含义、特点、类型、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和艺术、美学的理论);电视教材制作技术(包括:摄像技术、电视画面构图、电视照明、电视特技技术、镜头组接原理、电视编辑、电视音乐音响、电视字幕、非线性编辑);电视教材编导知识(电视教材编制过程及人员、电视教材文字稿本编写、分镜头稿本的编写、电视导演的工作过程和艺术)。
具体各部分对应学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如下: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教育电视的概念2、了解教育电视的主要发展阶段3、分析、理解教育电视的发展原因4、了解教育电视的主要内容和研究领域5、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第一节教育电视概论第二节课程学习方法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外使用天空教室教学教学平台和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网站自学并完成作业和测试。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

《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电视节目制作技术二、课程性质:选修三、先修要求:无四、总体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进行电视节目制作的能力,并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细节。
五、课程内容:1.电视节目制作概述a.电视节目制作的定义和意义b.电视节目的分类和特点c.电视节目的流程和制作环节2.预制备阶段a.概念的形成和策划b.需求调查和目标设定c.脚本和剧本编写3.制作准备阶段a.选角和演员培训b.剧组人员和设备准备c.场地和道具的准备4.拍摄阶段a.摄影技术和布光b.录音技术和音效设计c.导演的指导和培训5.后期制作阶段b.音频后期制作c.视效和特效的应用6.上线和推广阶段a.发布和宣传b.观众反馈和调整c.维护和其他相关工作七、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课堂演讲和讲解,向学生介绍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实际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4.观摩学习:安排学生观看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分析其制作技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教材和参考书目:主教材:《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导论》参考书目:1.《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实践指南》2.《电视节目制作技术案例分析》九、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2.作业和实验:布置相关的作业和实验,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掌握程度。
3.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
十、参考课时安排:1.课时1-2:课程介绍和电视节目制作概述2.课时3-4:预制备阶段3.课时5-6:制作准备阶段4.课时7-8:拍摄阶段5.课时9-10:后期制作阶段6.课时11-12:上线和推广阶段7.课时13:课程总结和复习以上是《电视节目制作技术》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视节目制作的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实践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其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准备。
电视编辑教学大纲

《电视编辑与制作(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4ZB014课程名称(中文):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二)课程名称(英文):TV Editing学分:2 总学时: 36 实验学时:22适应专业:广播电视学先修课程:《电视摄像》《新闻摄影》《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一)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广播电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是对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相关理论课程的融会贯通,并配合专业实践课程更好地完成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非线性编辑的原理、流程、基本操作和相关技巧应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以达到对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目的。
学习本课程应先修过《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等相关影视创作方面的专业课程。
同时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又可以为《后期合成与数字特技》、《片头设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正确认识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知识体系结构,掌握本门课程包含的基本节目制作理论、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制作技巧,熟悉影视后期制作的最新发展趋势。
(2)本课程在教学中要尽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不仅讲授与非线性编辑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涉及音乐电视、影视广告、电视电影、电视节目包装等方面极具代表性、形式感、风格化与概念性的作品。
(3)本课程注重实践操作。
在学习中学生应反复上机练习所学内容,做到正确理解,充分吸收、熟练掌握。
(4)每次课前应明确本讲内容的教学要求,有三个层次:了解:即做到知道,识别;熟悉:即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解释,并能归纳总结。
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在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于实际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第一部分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一、节目制作基础理论1、教学目的回顾《电视编辑》、《电视摄像》等前续课程中的节目制作基础理论,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教学内容:(1)景别(2)镜头(3)光线(4)构图(5)镜头组接(蒙太奇)(6)声画结合3、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1)了解: 景别、镜头、光线、构图;(2)熟悉: 声画结合;(3)掌握:镜头组接(蒙太奇);作业与实践:(1)总结景别的类型(2)总结蒙太奇的概念与表现形式4、教学方法: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和讨论5、教学学时:2学时,其中2学时理论讲授第二部分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1、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非线性编辑这种数字化节目制作方式的工作环境与硬件平台,了解各种常见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特点,了解非线性编辑的基本工作流程以及与线性编辑的区别。
《电视编辑与制作》教学大纲(初稿)

《视频编辑剪辑制作》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课程的性质:专业课课程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练掌握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的整个流程。
具体包括:熟练掌握视频素材的组接、裁剪;熟练设计美观的字幕;掌握转场、运动与特技的制作;熟练处理音频,完成高质量的声画同步。
前导课程: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应预先掌握电视新闻相关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Adobe Photoshop平面设计知识、影视编辑基础知识、摄影摄像知识等。
后续课程:视频制作的高级应用。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2.1课程的任务:采用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由教师在课堂上将内容的难点和重点讲解,分析案例,然后在实训课上由同学通过亲自动手解决重点难点,制作案例并最终掌握类似案例的制作方法。
2.2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1.本课程是新闻专业电视新闻编辑与制作方向的一门必修课2.了解电视新闻编辑的发展历史,了解Adobe Premiere的发展概况3.熟悉软件界面4.熟练掌握视频素材的组接、裁剪5. 熟练设计美观的字幕6.掌握转场、运动与特技的制作7.熟练处理音频,完成高质量的声画同步。
8. 具备独立完成新闻短片的制作能力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怎样将素材倒放?在时间线上右键单击素材,将播放速度设置为-100%。
2.为什么Premiere不能导入JPG格式的图片文件?安装QuickTime就可以解决问题。
3.用PR预演效果时出现:有一个错误的文件存在,写入文件错误(磁盘是否满了?)预览前保存项目的时候不要用中文的文件名。
4在时间线上降低了素材的播放速度,结果画面抖动的厉害,应该怎样处理?在Premiere中只要视频素材的速度低于100,也就是被拉长以后,它就会出现抖动现象,这是因为PR的缺省设置为不添加过渡帧,可以在素材上点右键,选Video中的第四项Field Option,在最下面的小方框内加上勾(即Deinterlace When Speed is below 100%的前面)点OK即可,这样就不抖了。
《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二)》教学大纲分析

《电视编导与制作(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二)课程代码:111012103S课程性质:专业拓展课总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艺术基础、教育传播学、摄影基础、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一)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二)》课程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拓展课程,是专门研究电视创作中最基本环节之一——镜头组接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课程。
在系统讲述镜头语言表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操作性,结合电视的大众传播特性,规范化地总结了电视片的编辑特点和剪辑技巧。
使学生能够掌握电视剪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树立电视编辑意识。
本课程通过对电视画面编辑基本理论和技巧的讲述,使学生全面了解电视编辑的工作流程,认识画面编辑对于电视制作的重要意义,了解电视语言特点及其对节目编排的影响;从理论高度认识镜头语言的组合特点及原理;掌握各种电视剪辑技巧和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践。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第一章电视画面编辑概述(10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视后期编辑第二节 Premiere的基本使用第三节电视画面编辑概述2.教学要求了解电视后期编辑掌握Premiere的基本使用了解电视画面编辑的概念。
了解电视画面编辑阶段的划分。
掌握编辑电视节目与大众传播规律与结合的方法。
第二章电视语言:一种新的思维(2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节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语言的由来和发展第二节蒙太奇:作为一种形象思维第三节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2.教学要求能够说出蒙太奇的特性。
了解形象思维与文字思维的异同。
了解电视屏幕造型的意义。
理解能够说出电视画面的表意特性。
第三章电视叙事中的时间和空间(4学时)1. 教学内容第一节电视叙事中的时间第二节电视叙事中的空间第三节长镜头:一种特殊的蒙太奇2.教学要求了解电视作品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各种变化形态。
掌握它们的构成形式和应用方法。
培养正确的电视时空观念,掌握用剪辑创造电视时空的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052课程名称: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英文名称:Television editing and program production学分:3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广播电视新闻学一、课程说明㈠课程的性质与要求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基础专业课。
本大纲依据教育部指导性文件,结合该专业的专业特点,考虑省级广播电视新闻部门的实际需要,对一些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将前沿内容充实教学。
它以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相关内容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电视编辑工作和画面编辑理论和原则。
㈡教学目的和指导思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每个问题从概念入手,理解其内涵、特征、要求,抓住重点,融会贯通。
学生能充分认识电视节目制作的规律,进一步了解电视编辑工作。
学生既要掌握电视编辑的理论,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能了解到国内外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的最新动态、了解电视制作的最新理论,认识中国电视节目制作的发展趋势。
㈢教学重点与难点该课程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培养未来的从业者在节目创作中的个性、想象力和美学追求。
作为一个复杂的创作环节,电视编辑涉及节目的选题、构思、采访、拍摄、后期编辑、文稿创作、混录合成等诸多内容。
由于电视节目的内容不同,对电视编辑的要求也不同。
电视创作是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运用独特的电视语言,以蒙太奇的思维方式反映生活,并调用光线、色彩、运动等造型手段,实现艺术化表现。
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的基本理论,难点是蒙太奇理论及电子编辑系统的操作。
㈣知识范围与相关课程学生应具备广播电视新闻理论、传播理论知识,了解电视艺术和观众需要,熟悉节目策划的有关内容。
相关课程有《新闻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电视艺术理论》《舆论学》《受众心理学》《电视节目策划》。
㈤教材与参考书教材:张晓峰着《电视编辑思维与创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参考书:《实用电视编辑》黄着诚,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电视节目制作基础》陈思善复旦大学出版社《电视编辑与后期制作》(美)加里·安德森中国电影出版社《电视制作》李平云中国电影出版社㈥教学进度每周3学时,18周共计54学时。
讲授侧重电视编辑部分,节目制作部分与“广播电视综合实验相结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绪论(1学时)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概述(5学时)一、主要内容1、电视节目制作有电子新闻采集ENG、电子现场制作EFP、演播室制作ESP等3种主要的制作方式。
一般来讲,电视节目制作包含前期采访拍摄、后期编辑制作2大阶段,具体分为四个环节,即形成稿本、前期准备、录制、后期合成。
2、电视节目制作的两种体制,制片人的地位和作用。
国内几种制片人制的比较:CCTV、广东模式、上海模式。
3、制片人的素质构成: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经营能力、管理能力、人格魅力。
二、思考题1、什么是电视节目。
电视节目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2、电视节目的特性。
3、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及其内容。
4、制片人的地位和作用第二章电视编辑工作(3学时)一、主要内容1、电视编辑的含义2、电视编辑的工作任务(1)制定报道计划(2)负责节目策划,参与采访与拍摄(3)画面编辑(4)处理文字稿编辑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熟练的业务技巧,对节目的各个环节把关。
强化编辑部新闻策划意识。
3、编辑的职责包括把好政治关、把好艺术关、充分运用视觉材料、4、电视编辑及相关意识5、电视编辑的素质培养电视编辑既是节目的组织者、指挥者,又是节目的设计者、制作者。
所以,对电视编辑有很高的要求。
电视编辑的素质构成。
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组织管理、受众意识、灵活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二、思考题1、电视编辑的含义。
2、电视编辑的主要工作任务。
3、电视编辑应具备哪些相关意识?4、电视编辑的素质构成第三章蒙太奇理论(9学时)一.主要内容1、蒙太奇的内涵蒙太奇Montage ,原是法国的建筑术语,意思是按一定的构思、方案和计划,把建筑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蒙太奇是指镜头组接的章法及其技巧。
把一个个镜头按照一定逻辑和一定的原则组合起来叙述一个事件,阐明一个道理。
其中的逻辑与原则就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规律、思维规律以及视觉规律。
从广义上讲,它是指电影电视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蒙太奇诞生于节目构思时,体现于编导的分镜头台本,完成于剪辑台上。
从默片到有声,蒙太奇的概念也随之发展,一般来讲,它包含三层含义: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结构手段与叙述方式、串联镜头具体技巧。
蒙太奇是构成电影电视片的独特表现手法或技巧。
2、蒙太奇的产生3、蒙太奇的发展4、蒙太奇的表现形式A、叙事蒙太奇它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目的。
主要是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和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
把镜头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组织起来,叙述一段内容,展示一个事件。
符合视觉规律,自然、连贯、流畅B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又称对列蒙太奇,通过人物形象或景物造型的对列,产生一种冲突或体现某种寓意。
它不是为了叙事,而是制造特定的效果,它是通过镜头的对列造成一种冲击,产生一种直接而明确的效果,引起或激发观众的联想。
5、蒙太奇的艺术功能有选择与概括、创造独特的电视时空、形成特有的电视节奏、引导注意激发联想、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6、长镜头。
长镜头是与短镜头,相对而言。
长镜头的拍摄时间大约在30秒到10分钟之间。
长镜头是指在一个不间断的镜头里,连续拍摄事物的全过程,用景深镜头使事物变化和周围环境全部包容在一个镜头内,形成独特的纪实风格。
7、长镜头理论要点:[1] 追求银幕形象的“空间统一性”。
[2] 强调影像“本体论”.[3]使用大景深镜头保持叙事真实性8、长镜头叙事与蒙太奇叙事的比较分析在叙事观念上,用长镜头不间断的表现一个事件的过程,这是对静态构图和分切镜头的一种革新。
长镜头通过连续的时空运动把事件自然地呈现在屏幕上,形成独特的纪实风格。
(1)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是对立的。
(2)从叙事效果上看,长镜头原理和由多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原理是相同的。
(3)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叙事观念和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点9、长镜头的时空结构特征二.思考题1.什么是叙事蒙太奇。
2.什么是表现蒙太奇。
3.什么是长镜头?4.长镜头的种类及内容。
5.长镜头的时空结构特征。
6.长镜头与蒙太奇在叙事观念上的差异7.蒙太奇有哪些主要艺术功能第四章电视画面编辑(6学时)一、主要内容1.画面编辑的基本原理包括联系的观点、忽略次要情节之倾向、正常的观察习惯、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之要求。
2.画面编辑的相关环节⑴用不同景别造句形成前进式、后退式、循环式、片断式句子。
⑵把握镜头的含义。
熟悉单个镜头的具体含义和多个镜头的整体含义。
⑶安排镜头的排列次序。
找到独特的叙事线索表达主题。
⑷电视镜头的选择。
用最好的镜头,讲述最好的故事。
⑸镜头的选择需要考察的内容包括:镜头的含义、镜头内容、镜头的视觉因素。
二、思考题1、画面编辑的基本原理2、选择电视镜头要注意什么问题?第五章镜头组接规律及其原则(6学时)一、主要内容电视编导借助蒙太奇技巧,把单个镜头有机地组织起来,使它们表达一定的内容和意境。
1、符合观察规律和逻辑规律2、轴线规律----方向一致原则3、“动接静”与“静接动”的结合4、机位与景别的变化5、景别的变化6、保持影调和色彩协调一致二、思考题1、说出镜头组接的主要原则2、合理越轴的主要方法第六章镜头组接的方式(6学时)一、主要内容1.电视场面划分的依据。
场面转换的视觉心理学依据与电视场面划分的依据。
时间段落,空间段落,情节段落的划分2、技巧转场的方法技巧性转场是利用特技手段,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来完成镜头间的过渡。
20世纪70年代西方电影开始采用这一技巧。
到70年代末,日本发明了“电子特技机”,引发了人们的兴趣。
80年代初,电子特技机被引入中国,在中国兴起了特技热。
从功能上来讲,电子特技机可分为淡变、叠化、划变,定格、数码特技等多项功能。
而每一项特技都有不同的表意功能:淡变、叠化、划变、定格、快慢动作、数码特技。
3.无技巧转场的方法无技巧转场又称切换,是两个画面直接过渡。
无技巧转场干净利索,加快节奏。
要做到镜头衔接自然、流畅,无技巧组接更需要技巧。
4.镜头的连贯因素。
除了注意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还要寻求连贯因素:逻辑因素、相似因素、缓冲因素、对列因素。
5、常见组接技巧有:利用主体动作连接、利用不同主体的相似动作连接、依照心理的连接、利用特写镜头连接、利用空镜头连接、利用镜头遮挡连接、利用声音因素连接。
二、思考题1.什么是技巧性组接2.镜头的连贯因素及主要内容。
3.镜头无技巧组接的常见方法。
第七章电视节奏的形成(3学时)一、主要内容1、电视节奏的内涵电视节奏是指电视镜头在时间长短、内容起伏、轻重、缓急、张驰、动静方面有规律地交替变化。
2、镜头是影响影视节奏的主要因素[1] 叙事功能。
[2] 叙事的感染力。
[3] 叙事的情绪因素3、镜头长度的确定。
首先要明确一个镜头到底该多长-、读者对文本解读---观众对镜头解读之比较、有足够的时间认识画面信息、电视节奏的总体控制。
4、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1] 电视作品的两种节奏形态: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2] 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有机统一体现在深层结构的一致性以及共同为主题思想服务上。
二、思考题1、什么是电视节奏?2、如何实现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的统一?第八章电视叙事的剪辑(6学时)一、主要内容电视节目创作中,创作者表达节目内容有两大类。
一是描述一个动作或讲述一个事件。
二是表现某种特殊的含义,如,节奏、情绪、思想、概念性内容。
前者是叙事剪辑,后这是表现剪辑。
1、叙事剪辑的逻辑依据叙事蒙太奇的作用在于叙述一段情景,展示一系列事件。
2、叙事蒙太奇的基本特点。
为了展示事件,按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组接镜头。
3、叙事剪辑的逻辑依据包括:生活逻辑、连续性、联系性4、叙事剪辑的方法与技巧镜头连接方案,就是根据内容要求来确定镜头的排列顺序。
叙事要考虑,内容意义、景别的表意、动作的连贯、人物关系、主要事件、周围环境与事物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确定叙事的基本思路和镜头的结构方法:前进式、后退式、片断式。
剪辑技巧有动作剪辑、情绪剪辑、节奏剪辑、声音剪辑5、电视叙事的结构类型包括:单线结构、复线结构、板块结构6、对叙事结构的一般要求是完整、自然、新颖、严谨、统一、7、电视作品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高潮二、思考题1.叙事剪辑的逻辑依据是什么?2.叙剪辑有哪些方法与技巧?3、对叙事结构的一般要求是怎样的?第九章电视表现的剪辑(3学时)一、主要内容表现的剪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某种情绪意境或思想,造成一种情感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