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标准贸易模型(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教材)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



等价值线

同一条等价值线的市场产出价值相等且不变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生产, QF 图5-1 :产品相对价格决定社会产出
等价值线 Q
TT 棉布生产, QC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产量, QF 图5-2: 棉布的相对价格上升如何影响相对供给
Q1 VV1(PC/PF)1
Q2
TT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社会某个生产部门的技术进步 一国某一生产要素的供给增加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粮食产量, QF 粮食产量, QF 图5-6: 偏向型经济增长
TT1
TT2
TT1
TT2
棉布产量, QC (a)偏向棉布的经济增长
棉布产量, QC (b)偏向粮食的经济增长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相对供给和贸易条件

出口偏向型增长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 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 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其他国家的贸易条件

进口偏向型增长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图5-7: 经济增长和相对供给 RS1 RS2 (PC/PF)1 (PC/PF)2 1 (PC/PF)2 2 棉布的相对 价格, PC/PF RS2 RS1

本章简介

上述模型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社会的生产能力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 示 生产可能性边界确定了一个国家的相对供给 曲线 世界相对需求和位于各国相对供给曲线之间 的世界相对供给曲线确定了世界的均衡点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根据相对供给和相对需 求确定均衡相对价格(贸易 条件)。
PA/PB
RD’ RD
RS RS’
相对供给上升→贸易条 件恶化;
相对需求上升→贸易条 件改善。
(PA/PB)E
E” E
E’
(QA+Q*A) (QB+Q*B)
利利用用提提供供曲曲线线分分析析贸贸易易条条件件
➢ 相对价格变化,生产和需求改变,生产与需求之间差别通过贸易弥补。 如图所示,在原有的价格下,出口量为EF,进口量为CF;出口价格上 升后,出口量为E’F’,进口量为C’F’。
QB)之间的替代关系用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根据企业追求利润最大
化的原则,生产选择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切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商品
相对价格(PA/PB)之处。(此时,在给定价格下,国内生产的名义总 产值也达到最大,请思考理由?)。QB
➢ A商品相对价格上升 →生产由点E转变为点E’ →A商品相对供给增加。
QB/Q
➢ 但如果对受援国提出必须采购本国产品的要求,本国对外国的援助所 引起的贸易条件恶化效应可以减少。
大国的关税和出口补贴同时影响供给和需求,对贸易条件形成影响。 关关税税
本国对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国内进口商品国内价格上升→进口商品相对供 给增加、相对需求减少→进口商品世界相对价格下降→本国贸易条件改善→ 有利于增加本国福利。
③ 出口产品相对价格较低时,提供曲线凸向出口商品
出口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后, 一方面,在生产上,由于出口商品生产增加,增加生 产单位出口商品的成本上升, 进口商品国内生产的边际成本下降;另一方面, 在 需求上, 进口商品对于出口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减少。 因此, 随着出口的增加,单 位出口要求交换的进口商品数量增加。

国际经济学5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5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经济学5标准贸易模型标准贸易模型YOU ARE __ !标准贸易模型International Economics国际经济学主讲:主讲:余道先ydxdhy@标准贸易模型Chapter 5The Standard Trade Model标准贸易模型标准贸易模型Chapter OrganizationIntroduction 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International Transfers of Income: Shifting the RD Curve 国际收入转移: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国际收入转移: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Tariffs and Export Subsidies: Simultaneous Shifts in RS and RD(关税和出口补贴: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同时移动) 关税和出口补贴: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同时移动)Summary4标准贸易模型IntroductionPrevious trade theories have emphasized specific source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which give rise to international trade: (先前的贸易理论强调了贸易的起比较优势的特定来源) 因――比较优势的特定来源) 比较优势的特定来源Differences in labor productivity (Ricardian model) Differences in resources (specific factors model and Heckscher-Ohlin model)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is a general model of trade that admits these models as special cases.(标准贸易模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型是标准标准贸易模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贸易模型的特例) 贸易模型的特例)5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The standard trade model is built on four key relationships: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nd the relative supply curve(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Relative prices and relative demand(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World relative supply and world relative demand(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Terms of trade and national welfare(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6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and Relative SupplyAssumptions of the model: Each country produces twogoods, food (F) and cloth (C) Each country’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is a smooth curve (TT)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and Relative SupplyThe point on it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at which an economy actually produces depends on the price of cloth relative to food, PC/PF.(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实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实际产出组合取决于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 际产出组合取决于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Isovalue lines(等价值线) (等价值线)Lines along which the market value of output is constant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Figure 5-1: Relative Prices Determine the Economy’s OutputFood production, QFIsovaluelines QTT Cloth production, QC9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Figure 5-2: How an Increase in the Relative Price of Cloth Affects Relative SupplyFood production, QF Q1 VV1(PC/PF)1Q2TTVV2(PC/PF)2 Cloth production, QC10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Relative Prices and DemandThe value of an economy's consumption equals the value of its production: PCQC + PFQF = PCDC + PFDF = V The economy’s choice of a point on the isovalue line depends on the tastes of its consumers, which can be represented graphically by a series of indifference curves. (一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消费者的偏好,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无差异曲线图示出来) 示出来)11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Indifference curvesEach traces a set of combinations of cloth (C) and food (F) consumption that leave the individual equally well off(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效用水平( 上棉布(C)和粮食的消费组合的轨迹) 和粮食(F)的消费组合的轨迹上棉布和粮食的消费组合的轨迹) They have three properties: Downward sloping The farther up and to the right each lies,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welfare to which it corresponds Each gets flatter as we move to the right12 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Figure 5-3: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in the Standard ModelFood production, QF Indifference curves D Food imports QTT Cloth exports Cloth production, QC13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If the relative price of cloth, PC/PF , increases, the economy’s consumption choice shifts from D1 toD2.The move from D1 to D2 reflects two effects: Income effect Substitution effect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income effect will be so strong that when PC/PF rises, consumption of both goods actually rises, while the ratio of cloth consumption to food consumption falls.(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当C/PF (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当P 提高时,收入效应大到使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提高时,收入效应大到使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而棉布消费与粮食消费的比率却下降) 布消费与粮食消费的比率却下降)14 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Figure 5-4: Effects of a Rise in the Relative Price of ClothFood production, QFD2 D1Q1 Q2 VV1(PC/PF)1 TT VV2(PC/PF)2 Cloth production, QC15标准贸易模型A Standard Model of a Trading EconomyThe Welfare Effect of Changes in the Terms of TradeTerms of tradeThe price of the good a country initially exports divided by the price of the good it initially imports.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 A rise in the terms of trade increases a country’s welfare, while a decline in the terms of trade reduces its welfare. 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恶化而下降。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五章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五章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1-13
Fig. 5-1: The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without Factor Substitution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Total calories of food production
aLCQC + aLFQF ≤ L
Labor used for each yard of cloth production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Total amount of labor resources
•©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1-3
CONCEPTS
(Country-specific) relative abundance of factors
proportion of factors available in the country( 国家要素丰裕度): 一国拥有的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存量概念、相对概念 在只考虑劳动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时,A国拥有资本-劳动存量比称为该国 的资本丰裕度 K / L 国家的要素禀赋类型(relative abundance of factor) 若两国有K / L ,K / L 则就A、B两国而言,称B国为资本丰裕(或劳动稀 缺)型国家,A国为劳动丰裕(资本稀缺)型国家。(in terms of physical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PPT 41张)

国际经济学之标准贸易模型(PPT 41张)

当本国能向世界市场出口更多的产品时,带来更多的 利益 当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转移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而非本 国所得时,带来更少的利益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经济增长和生产可能性边界


经济增长意味着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TT) 向外移动 偏向型经济增长


当TT向一个方向扩张的幅度大于向另一个方向 扩张的幅度时出现 由两个原因导致: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确定相对价格

假定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 本国(出口棉布) 贸易条件为PC/PF 棉布和粮食的生产量为QC 和QF 外国(出口粮食) 贸易条件为PF /PC * * 棉布和粮食的生产量为Q C和Q F
开放经济的标准模型

为确定PC/PF,必须找到棉布的世界相 对供给和相对需求的交点
图 5-10: 出口补贴对贸易条件的效应
RS1 RS2 1
(PC/PF)1 2 RD1 RD2
(PC/PF)2
棉布的相对数量, QC + Q*C QF + Q*F
关税和出口补贴:RS和RD的同时移动

贸易条件效应的应用:谁得谁失?

收入在国家间的分配


如果本国(大国)征收关税,如果关税不是太高的话,本 国福利增加,外国的福利降低。 如果本国提供出口补贴,本国福利恶化,外国福利增加。 关税(补贴)对提高进口(出口)商品的国内相对价格具 有直接影响。 关税和出口补贴对一个国家的国内价格有相反影响的可能 性(梅茨勒悖论、Metzler paradox)。
O
X 本国的棉布出口, QC – DC 外国的棉布进口, D*C – Q*C
• • • • • • • • •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绪论本章不是考试的重点章节,建议读者对本章内容只作大致了解即可,本章没有相关的课后习题。

第1篇国际贸易理论第2章世界贸易概览一、概念题1>(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答:发展中国家是与发达国家相对的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又称“欠发达国家”或“落后国家”。

通常指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及其他地区的130多个国家。

衡量一国是否为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标准有很多种,如经济学家刘易斯和世界银行均提出过界定发展中国家的标准。

一般而言,凡人均收入低于美国人均收入的五分之一的国家就被定义为发展中国家。

比较贫困和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点。

2>(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答: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于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普遍存在及广泛应用,服务外包得到蓬勃发展。

从美国到英国,从欧洲到亚洲,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公司,都把自己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公司的核心能力上而将其余业务交给外部专业公司,服务外包成为“发达经济中不断成长的现象”。

3>(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答:丁伯根和波伊赫能的引力模型基本表达式为:其中,是国与国的贸易额,为常量,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两国的距离。

、、三个参数是用来拟合实际的经济数据。

引力模型方程式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贸易规模与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把整个世界贸易看成整体,可利用引力模型来预测任意两国之间的贸易规模。

另外,引力模型也可以用来明确国际贸易中的异常现象。

4>(第三世界(third world)答:第三世界这个名词原本是指法国大革命中的Third Estate(第三阶级)。

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

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学习小结第2、3、 4、5章开门见山,讲国际贸易模型。

第二章首先讲李嘉图模型,其主要观点在于: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相对低工资率使得绝对生产率低的国家获得比较竞争优势。

第三章介绍特定要素模型,其重要贡献在于解释了收入分配效应。

假设土地与资本为特定要素,每个国家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拥有者从贸易中获利,而与进口产品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的拥有者受损。

流动要素的拥有者可能受益也可能受损。

第四章介绍资源与贸易的赫俄理论。

其主要论点有四点:1. 两种产品相对价格与生产产品的要素的相对价格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若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劳动者收入上升,土地所有者收入下降;2.相对价格不变时,要素供给上升,以此要素密集的产品产出上升,另一种产品产出下降;3. 赫俄定理:各国倾向于出口其国内充裕资源密集型产品,相对资源充裕的所有者获利,稀缺资源所有者受损;4. 要素均等化:要素分配不均,要素价格不同,成本不同,价格不同,产生贸易,最终导致产品价格趋同,要素价格趋同,从这一过程可看出,贸易中的商品流动暗含要素流动。

第五章综合前几章模型,得出标准贸易模型::1. 生产可能性边界推导世界相对供给曲线,通过消费者偏好推导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出口产品对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由此供需曲线决定;2. 出口偏向型增长使贸易条件(出口产品价格比上进口产品价格)恶化,即一国出口产品扩张程度大于进口产品扩张程度,进口偏向性增长使贸易条件改善。

克鲁格曼的《国际经济学》第六章讲的是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模型。

首先给出垄断竞争的形成,随着产出的增加,单位产品成本下降的趋势。

垄断竞争模型,假设垄断厂商生产有差异产品,对产品持有垄断地位;每个厂商将对手的价格作为既定。

那么则有Q = S*(1/n - b*(p-ap));其中q为厂商的销量,s为行业总销量,n为行业中厂商数,p为厂商产品的价格,ap为竞争者的均价。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
•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模型) • 资源禀赋的差异(特定要素模型和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
• 标准贸易模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
型是标准贸易模型的特例。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您应该能够: • 懂得标准贸易模型、生产可能性曲线、等价值
曲线是怎样结合以便阐述供求因素是如何决定 贸易模式的。
• 当两国不同比例改变它们的投入时(凯恩斯的观
点):
–相对需求曲线就会移动,进而对贸易条件产生影响。 –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取决于本国
和别国投入方式的差异。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收入转移: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图 5-8: 国际收入转移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棉布的相对价格, PC/PF
RS
之间的关系
• 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第五章标准贸易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 模型假设:
–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粮食(F) 和棉布(C) –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平滑曲线(TT)
•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点代表社会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
• 各国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实际产出的产品组合取
利水平还不及增长前。
• 出口量增加反而导致收益下降的现象,亦即是经济增长
带来的收益会被贸易条件的不断恶化而抵消,这是困扰 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巴格瓦蒂,1958)
• 在极端条件下该种情况会发生:
– 强势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往往伴随的是陡峭的 RS和 RD曲线(需
求与供给价格弹性比较小)。
– 经济增长对出口产品的偏向性非常强,以至于贸易条件恶化足
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无差异曲 线(等效用曲线)来表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11
标准贸易模型
图5-4: 棉布相对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
粮食产量, QF
D2
D1
Q1 Q2 VV1(PC/PF)1 TT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12

过改变世界相对需求曲线来影响一国的贸易条件。 世界对某种商品的相对需求会由于以下原因发生 变化:
• 消费者品位的改变 • 技术的改变 • 收入的国际流动
流动问题
• 国际流动如何影响贸易条件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25
收入的国际流动: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Slide 5-14
标准贸易模型
• 为了确定PC/PF ,就必须找到世界相对供给曲线和
世界相对需求曲线的交叉点。
– 世界相对供给曲线(RS) 向右上方倾斜,因为随着 PC/PF 的提高,两国都会增加棉布的产量而减少粮食 的产量。 – 世界相对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为随着PC/PF 的 提高,两国都会把各自的消费组合从棉布转移到粮 食上来。
标准贸易模型
经济增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 经济增长意味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向外扩张(TT). • 有偏增长
– 当TT 曲线在两个坐标轴方向上扩张程度不一致时就 会发生。 – 基于以下两个原因发生:
– 一国单一部门的技术进步 – 一国单一生产要素供给的增加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16
标准贸易模型
经济增长:相对供给曲线的移动
• 他国的经济增长对本国是好是坏?
– 会对本国有好处因为这意味着本国的出口开辟了更 大的市场。 – 也意味着本国出口产品面临的竞争加剧了
• 当一个国家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员时,国内经济
的增长会给本国带来更多的收益还是更少的收益?
– 本国生产能力的加强使本国能向世界市场出口更多 的产品,那么该国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就增强了。 – 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可能会以本国出口产品价格降 低的形式转移到国外消费者手中而非本国所得,那 么该国的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就减弱了。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17
第五章
标准贸易模型
本章框架结构
前言 标准贸易模型 国际收入转移: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关税和出口补贴: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

同时移动 小结 附录:用提供曲线描述国际均衡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2
前言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RD 棉布的 相对产量, QC + Q*C QF + Q*F (b) 偏向粮食的增长
Slide 5-21
标准贸易模型
经济增长的国际效应
• 世界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改善本国的贸易
条件,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 贸易条件。 • 本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会恶化本国的贸易条件,减 少经济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而本国的进口偏向型 增长会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 这不一定是由偏好的差异引起的,而有可能是由贸 易、自然以及人为的壁垒引起的。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税和出口补贴: 相对供给曲线和 相对需求曲线的同时移动
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会同时影响相对供给和相对

需求。 关税对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影响
Slide 5-3
标准贸易模型
标准贸易模型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关系:
•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曲线之间的关系 •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 世界相对供给和世界相对需求之间的关系
• 贸易条件对国家福利的影响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4
PCQC + PFQF = PCDC + PFDF = V
• 一国在等产值线上生产点的选择取决于该国消
费者的偏好,而消费者的偏好可以通过一系列 的无差异曲线图示出来。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8
标准贸易模型
• 无差异曲线
– 无差异曲线是在同一消费效用水平上棉布(C)和 粮食(F)的消费组合的轨迹 – 无差异曲线有三个特征:
相对供给与贸易条件
• 出口偏向型增长
– 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其出口产品方向不成比例的 扩张 – 恶化了增长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而使世界其他国家 受益
• 进口偏向型增长
– 一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在其进口产品方向不成比例的 扩张 – 改善了增长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但是以牺牲世界其 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的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20
收入流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 当两国同比例的改变它们的投入时(俄林的观
点)::
– 相对需求曲线不会移动,也就没有贸易条件效应。
• 当两国不同比例改变它们的 投入时(凯恩斯的观
点):
– 相对需求曲线就会移动,进而对贸易条产生影响。
– 对贸易条件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取决于本国和别 国投入方式的差异。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23
标准贸易模型
表 5-1: 贸易条件的年平均变化率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24
收入的国际流动: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类似战争赔款和国际援助的收入国际流动,会通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26
收入的国际流动: 相对需求曲线的移动
图 5-8: 收入国际流动对贸易条件的影响
棉布的相对价格, PC/PF RS
(PC/PF)1 (PC/PF)2 2
1
RD1 RD2 棉布的相对 产量, QC + Q*C QF + Q*F
标准贸易模型
图 5-7: 经济增长与相对供给
棉布的相对价格, PC/PF RS1 RS2 (PC/PF)1 (PC/PF)2 1 2 (PC/PF)2 (PC/PF)1 2 1 棉布的相对供给, PC/PF RS2 RS1
RD 棉布的 相对产量, QC + Q*C QF + Q*F (a) 偏向棉布的增长
棉布出口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棉布产量, QC
Slide 5-10
标准贸易模型
• 如果棉布的相对价格PC/PF提高,那么一国的消费
选择会从D1 转移到D2 。
– 收入效应 – 替代效应
– 从D1 到D2 的移动反映了两个效应:
– 有这样一种可能,即当PC/PF 提高时,收入效应大到 使两种产品的消费都增加,而棉布消费与粮食消费 的比率却下降。
图 5-2: 棉布相对价格的提高如何影响相对供给
粮食产量, QF
Q1
VV1(PC/PF)1
Q2
TT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VV2(PC/PF)2 棉布产量, QC
Slide 5-7
标准贸易模型
相对价格和相对需求
• 社会消费的价值等于社会生产的价值:
标准贸易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和相对供给
• 模型假设: •
– 每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粮食(F) 和棉布(C) – 每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平滑曲线(TT) 各国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实际产出的产品 组合取决于棉布对于粮食的相对价格, PC/PF 。 等价值线 – 同一条等价值线上产出的产出价值是相等的。
先前的贸易理论强调了贸易的起因——比较优势
的特定来源: • 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李嘉图模型) • 资源禀赋的差异(特定要素模型和赫克歇尔-俄 林模型) • 标准贸易模型是一个一般性的模型,而上述模 型是标准贸易模型的特例。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标准贸易模型
贸易条件改变对福利的影响
• 贸易条件
– 一国出口产品价格除以该国进口产品价格。. – 一个国家的福利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而上升,随着 贸易条件的 恶化而下降。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13
标准贸易模型
相对价格的决定
– 向下方倾斜 – 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那么代表的福利水平越 高 – 每条无差异曲线越向右越平坦
Copyright © 2003 Pearson Education, Inc.
Slide 5-9
标准贸易模型
图 5-3: 标准模型中的生产、消费和贸易
粮食产量, QF
无差异曲线 D 粮食进口 Q
TT
• 假设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
– 本国 (出口棉布)
– 该国贸易条件由PC/PF 度量 – 该国棉布和粮食的产量分别为QC 和QF
– 外国 (出口粮食)
– 该国贸易条件由PF/PC度量 – 该国棉布和粮食的产量分别为Q*C 和Q*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