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检测卷 (新版)沪教版

合集下载

上海新版九年级(下)《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3)

上海新版九年级(下)《第6章 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3)

上海新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卷(3)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牛奶B.面粉C.蔗糖D.花生油2.(2分)洗衣机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洗涤剂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B.洗涤后衣服上一定没有残留洗涤剂C.洗涤后排出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洗涤时适当提高水温能加快洗衣粉的溶解3.(2分)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C.将t2℃时的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4.(2分)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溶质的溶液同时蒸发掉10g水,并冷却到T℃时,分别析出2g甲和3g乙物质(均不带结晶水),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B.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大于乙C.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D.将析出晶体后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混合后(甲、乙不反应),溶液仍饱和5.(2分)如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B.t1℃~t3℃,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6.(2分)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C.氯化钠晶体不纯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7.(2分)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 B.453.7 mL C.456.0 mL D.458.3 mL 8.(2分)青海玉树地震后,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灾区喷洒消毒剂,进行医疗卫生防疫.质量分数为0.2%~1%的过氧乙酸就是用于环境喷洒和用具浸泡的一种消毒剂.现有市售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要配制1%的过氧乙酸10kg,需要市售过氧乙酸的质量为()A.1000g B.500g C.100g D.50g9.(2分)向100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资料:A的溶解度温度/℃2030405060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10.(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11.(2分)将浓度为38%、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用到()A.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量筒B.量筒、漏斗、烧杯、胶头滴管C.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D.量筒、药匙、烧杯、玻璃棒12.(2分)在常温下,将少量生石灰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静置后,待其恢复到室温时,关于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质量不变B.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溶剂质量不变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13.(2分)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B.浸洗前后食盐水组成不变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使用下去D.粗盐粉碎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14.(2分)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下列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肥皂液洗衣D.用沐浴露洗澡15.(2分)某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温度时KNO3的溶解度是()A.20g B.25g C.30g D.40g16.(2分)除去食盐中混有的少量泥沙,不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A.烧杯B.漏斗C.试管D.酒精灯17.(2分)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可以鉴别的是()A.固体:氯化钠、碳酸钙、高锰酸钾B.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C.液体:豆油、酒精、菜油D.固体: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18.(2分)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中能配制出这种溶液的是()A.4g氯化钠和16 g水B.16 g 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C.10 g 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D.14g 10%的氯化钠溶液和lg氯化钠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28分)19.(6分)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305060溶解度/g氯化钠35.836.337.037.3硝酸钾20.945.885.5110(1)B是的溶解度曲线。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六章《溶解现象》检测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B.将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C.自来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消毒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D.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它可以溶解任何化学物质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溶液都是无色的B.将NaCl放入植物油中搅拌,能形成溶液C.将40%的NaOH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3.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MgCl2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会析出晶体的是MgSO4D.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90g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B.溶解C.过滤D.蒸发5.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6.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7.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8.小军同学需要快速配制一杯可口的白糖溶液,下列措施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冰水溶解B.用热水溶解C.把白糖碾成粉末后溶解D.溶解时用筷子搅拌9.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A.碘酒B.矿泉水C.白醋D.蒸馏水10.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1t ℃时,NaCl 的溶解度大于23Na CO 的溶解度B .2t ℃时,NaCl 和23Na CO 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C .1t ℃时,将NaCl 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D .23Na CO 固体中含有少量的NaCl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23Na CO11.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10040140A .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B .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 .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D .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12.下列液体去除油污效果最好的是( ) A .洗洁精 B .食盐水 C .白醋 D .自来水二、简答题13.下表是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将深色的衣服和浅色的衣服浸泡在一起,会使浅色衣服染上深颜色,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深色燃料中的A.分子是在不断运动B.原子本身发生了改变C.分子间的空隙变大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2.厨房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搅拌,能得到溶液的是 ( )A.花生油 B.白糖 C.面粉 D.冰块3.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① 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B.②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③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④ 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4.有关溶液(溶质为固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一定温度下,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而言,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只要温度不变,某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C.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5.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金属能导电,导电的一定是金属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C.洗涤剂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除油污也利用了乳化作用D.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6.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时,39.3g硫酸镁和60.7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9.3%的硫酸镁溶液B.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C.50℃时,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49%的硫酸镁饱和溶液D.9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至5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降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D.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8.下列四个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A.甲:只能是金属 B.乙: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C.丙:冰、海波 D.丁:石蜡、金9.实验室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六章《溶解现象》测试题-沪教版(含答案)一、单选题1.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面粉与水混合一定能形成溶液B.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C.NH4NO3、NaCl、CaO三者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温度逐渐降低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2.如图是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信息中正确的是()A.图中阴影部分表明 A,B 两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t1℃时,A,B 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 A 物质的溶解度D.t2℃时,等质量的 A,B 两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时析出溶质的质量相等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A.食盐B.面粉C.牛奶D.花生油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B.所有饱和溶液都比不饱和溶液要浓C.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液体积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5.如图为实验室新购置的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内容,用掉一部分盐酸后(忽略盐酸的挥发),不能再表示试剂瓶中剩余盐酸信息的是()A.37%B.36.5C.1.19g/cm3D.500mL 6.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浓硫酸B.硝酸铵C.氯化钠 D.氢氧化钠7.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取a点溶液,滴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淀B.图标上b〜c段质量增加的原因是Zn与Cu(NO3)2溶液反应C.b点时溶液中金属离子有Zn2+、Cu2+,金属单质有Zn、Cu、AgD.c点和d点溶质种类相同,金属单质种类不同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B.溶液一定由溶质和水组成C.一定条件下,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里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D.一定条件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物质里的溶解现象不一定相同9.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含答案)

第6单元《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B.汽油C.高锰酸钾D.牛奶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从甲溶液中提取甲C.20(时,甲、乙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D.将40(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仍然是饱和溶液3.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

做法错误的是()A.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烧杯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广口瓶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C.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5.实验室提纯粗盐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粗盐称量B.粗盐溶解C.浊液过滤D.蒸发结晶6.稀释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 mL)的浓硫酸配制500 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 mL),稀释时需用的水的体积约为A.436.8 mL B.453.7mL C.456.0 mL D.458.3mL 7.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稀释浓硫酸时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应继续注入B.实验药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用湿布或沙土扑灭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8.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100g稀盐酸中,溶质是()A.10g B.1g C.2g D.0.4g9.盐场晒盐后得到的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B.t2(时,200gMgCl2的饱和溶液中含有100gMgCl2C.t1(时,等质量的KCl和MgSO4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D.将t1(时KCl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10.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A.A B.B C.C D.D11.20℃时,甲、乙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氯化钠晶体质量为()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一定12.图甲所示为t1℃时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分别溶解在100g的水中,再将两种溶液分别升温至t2℃、t3℃时溶液的变化情况;图乙所示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word版有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

能作为判断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A.砂糖水颜色很深B.砂糖水味道很甜C.砂糖溶解得很快D.砂糖固体有剩余2.在“粗盐的提纯”实验中,一定用不到的仪器是A.铁架台、蒸发皿B.酒精灯、漏斗C.细口瓶、试管D.量筒、烧杯3.把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A.面粉B.酒精C.花生油D.泥土4.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

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5.用硝酸钾固体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50g。

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称量:用天平称量硝酸钾5g B.量取:用量筒量取蒸馏水45mL C.溶解:将硝酸钾倒入量筒中溶解D.转移:将配好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6.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7.现有一定量MgO和Fe2O3组成的混合物,加入2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A.上述过程中发生的都是中和反应B.所加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19.6gC.所加稀硫酸中氢元素的质量为0.4gD.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2g8.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加水,让粗盐加速溶解B.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纯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9.某同学需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配制过程中出现了两处操作错误B.实验操作步骤为:计算、称量、量取、蒸发C.若所有操作都正确,完全溶解后有液滴溅出,会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D.配制时应称量氯化钠固体质量为70g10.下图为Ca(OH)2的溶解度曲线;下表为20℃时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章溶解现象达标测试题(含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达标测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a-40Na-23C-12O-16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A.白糖B.冰块C.花生油D.面粉2.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洗涤中所用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的是(B)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B.用餐具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C.用水洗去盘子中的水果渣D.用醋洗去水壶的水垢3.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B)A.氯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氢氧化钠4.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不饱和X溶液中逐渐加入X固体(X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则下列图象正确的是(D)5.右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B.20 ℃时,50 g水最多能溶解31.6 g KNO3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50 ℃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时变成不饱和溶液6.在实验操作中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4%左右的碳酸氢钠溶液。

配制200 g 4%的碳酸氢钠溶液,需要碳酸氢钠的质量为(B) A.4 g B.8 g C.192 g D.200 g7.把100 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加水(C) A.980 g B.882 g C.880 g D.98 g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9.将70 ℃的硝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有晶体析出(晶体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没有发生变化的是(C)A.硝酸钠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C.溶液中溶剂的质量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0 ℃时B.20 ℃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C.若要配制200.0 g 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 ℃时,M的饱和溶液138.2 g降温至40 ℃,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 g二、非选择题(11~16小题每空1分,17小题4分,共40分)11.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M点表示的意义是__t2__℃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__。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word版 含答案)

第6章《溶解现象》测试题一、单选题1.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C.t2°C时,30g甲加入50g水中,能得到75g溶液D.t1°C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2.下列有关水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C.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D.天然淡水生产自来水需要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杀菌消毒等净化过程3.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混合,充分搅拌后,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高锰酸钾和水B.面粉和水C.酒精和水D.碘和汽油4.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人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C.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5.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10℃时,分别用1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的质量多于乙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6.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D.酒精用于溶解碘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B.2g氢气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小于10gC.干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分数大约是78%和21%D.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活性炭吸附,属于化学变化B.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仍为饱和溶液C.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D.可燃物只要与氧气充分接触就能燃烧9.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单元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A.蔗糖 B.食盐 C.酒精 D.面粉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点来推理,蔗糖溶液应该是()A.无色透明 B.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一样甜C.混合物 D.水分、温度不变时,蔗糖与水不分离3. 下列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是()A. 氯化钙 B.食盐 C.硝酸钾 D.二氧化碳4.下列不宜用来加热的仪器是()A.试管 B.量筒 C.燃烧匙 D.烧杯5.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不可能是()A.滤纸破了B.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C.液面高于滤纸边缘D.承接滤液的烧杯没洗干净6.一瓶100 mL20%的NaCl溶液倒出10 mL后余下的溶液与最初的溶液相比()A.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了B.溶质和溶剂的比例变小了C.溶质的质量变少了D.B和C都正确7.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食盐B.熟石灰C.蔗糖D.硝酸铵8.在一定温度下,向盛有100 g蔗糖溶液的烧杯中再加入5 g蔗糖,充分搅拌后,一定保持不变的是()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蔗糖的溶解度9.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A.用盐酸清洗水垢B.用洗洁精清洗餐具C.用汽油洗涤油污D.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10.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

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10 L水与10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0 LB.10 g硫粉在10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0 g二氧化硫C.10 g锌片与10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0 gD.25 ℃,1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能得到20 g氯化钠溶液11.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2.一杯10 ℃的硝酸钾溶液,能证明它是饱和溶液的方法是()A.蒸发5 g水有固体溶质析出B. 加入少许硝酸钾晶体不溶C.把溶液降温至0 ℃有固体溶质析出D. 上述三种方法都行13.寒冷的冬季,人们常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使冰雪很快融化,主要是因为()A.盐能使雪融化B.盐溶解于雪时放出热量C.盐溶于水后,使水的凝固点降低D.盐和冰能互溶14.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

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A.溶液质量分数B.溶液的质量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15.下列是“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错误的是()1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撒漏一部分,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B.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D.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17.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四只各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该温度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A.甲的溶解度是8.4 g/100 g水 B.再加入4 mL水,乙中不溶固体全部溶解C.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18. T 0C时,将一定量的生石灰放入饱和的石灰水中,搅拌,并冷却到原温度,得到的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物理量前后不变化的是()①溶质质量②溶剂质量③溶液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⑤溶解度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④⑤19.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D.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20. 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据数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 ℃温度范围内会相交B.在60 ℃时,KNO3的饱和溶液105 g加95 g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7.5%C.在20 ℃时,NaCl和KNO3固体各35 g分别加入两只各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均不能形成饱和溶液D.从含有少量NaCl的KNO3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晶体,通常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1.(8分)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名称。

溶液溶质溶剂碘酒溶液0.9%的生理盐水白酒过氧化氢溶液22.(8分)提纯或分离混合物时,常用到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④降温结晶等操作方法。

请选择适当的操作序号填空:(1)除去石灰水中的碳酸钙。

(2)除去硝酸钾固体中少量的氯化钠。

(3)除去蔗糖溶液中的水。

(4)提纯含泥沙的食盐。

23.(8分)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在40 ℃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

(3)20 ℃时将20 g A固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结晶。

24.(6分)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化情况(填写“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测力计读数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25.(1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制和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

(1)配制2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mL)。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

然后(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A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B .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③用 量取所需要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中,用 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到室温。

④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塞好橡胶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

(2)粗盐的初步提纯①称取5.0 粗盐,用药匙逐渐加入到10mL 水中,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还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的顺序为:称量剩余粗盐 (填编号)。

A .过滤B .计算产率C .蒸发D .称量精盐②过滤操作如右图所示,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 ; 。

26.(10分)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

(2) 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

t 2 ℃时,MgCl 2的溶解度为 g ;将t 2℃时MgCl 2、KCl 和MgSO 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 ℃时,析出的晶体是 (填物质化学式)。

(3)将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配制成溶液,20 ℃时,向4个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

4组实验数据如下表:若将②中得到的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的质量是 g 。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4.5 9 18 20溶液质量/g 54.5 59 68 68关于上述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①②所得溶液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③④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D.20 ℃时,将④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18 g固体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27. 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完成下列问题:(1)该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Na2CO3+2HCl===2NaCl+CO2↑+H2O)。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 2.B 3.D 4. B 5.B 6.C 7.D 8.D 9.B 10.B 11.D 12.B 13.C 14.C 15.C 16.A 17.C 18.D 19.C 20.C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30分)21.(8分)碘酒精氯化钠水酒精水过氧化氢水22.(8分)(1)② (2)①④② (3)③ (4)①②③23.(8分)(1)A>B (2)20℃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65 (4)降温或冷却24.(6分0(1)不变(2)变大(3)变小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25.(13分)(1)①16 184 ②左 BA③量筒玻璃棒④贴上标签(2)①ACDB ②未用玻璃棒引流滤纸高出漏斗边缘漏斗尖嘴末端未紧贴烧杯B的内壁(答案无顺序要求,合理即可)26.(10分)(1)利用阳光和风蒸发水分,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掉,使氯化钠结晶出来(2)100 MgCl2、KCl (3)941 D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