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10个材料作文

合集下载

2020山东高考材料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

2020山东高考材料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

2020山东高考材料作文:丝瓜藤和肉豆须我们家住在家属大院,四周有意圈高高的围墙。

我们这帮不安分的小孩,几乎天天都在围墙下嬉笑打。

一天,我们正玩得高兴,一个小伙伴突然指着围墙大叫起来:“你们看,丝瓜藤!”我抬头一看,呀!真的有一根细细的丝瓜藤悄悄地从墙那边探过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边的世界。

我们顿时兴奋起来,围着丝瓜藤看了又看,丝瓜藤那么细,丝瓜叶那么娇嫩,居然也能翻过墙来,看来,它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啊!在以后的日子里,丝瓜藤越长越长,越长越粗,不久,藤上开出了一些淡黄色的小花。

花儿们在阳光下仰着神气的脸庞,好像在微笑。

偶尔还有几只小蜜蜂在小花上飞来飞去。

好像在和它们聊天一样,可亲热了。

一天,我惊奇地发现,藤上结出了两根细细的丝瓜!丝瓜那么小,像婴儿的手指一样,有的小伙伴忍不住,踮起脚尖去摸它们,热情的和“它们”握手,有的还和它们合影呢!小丝瓜在我们的笑声中渐渐长大了,那绿油油、水灵灵的样子也吸引了很多老人的目光。

他们纷纷议论“这两根丝瓜都可以煮一锅汤了。

”是啊,是啊,这可是真正无污染的环保丝瓜啊!“嗨,干脆摘下来吧!”话虽这么说,可谁也没有动手去摘丝瓜啊。

一天傍晚,一位叔叔从院外跑了进来,他一边摘丝瓜一边说:“这两个家伙真不老实,竟然跑到这边来了。

”大家猜,叔叔准是丝瓜的主人,我们只好目送着他捧着我们唯一的绿色远去。

天色渐晚,我们这帮小孩也只好慢慢的走回家,而就在回去的路上他们又惊讶的发现了新的事物:肉豆须。

怎么感觉和丝瓜藤蔓相像,要是纠缠在一起的话,根本就分辨不出来的,但天越来越暗了,我们都赶紧回家了。

等我回到家的时候,还在想这件事情,想搞清楚分辨出两者的不同,然后就去把自己家菜园的丝瓜和肉豆的那些错综的茎叶都扯断了。

而当我爸爸看见我在弄这些的时候,感觉特别好笑,就对我说:“种它们是挑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照顾它们长大,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做时代的弄潮儿》材料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做时代的弄潮儿》材料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做时代的弄潮儿》材料作文题解析及范文点评【作文模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这些闪亮的名字,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共和国勋章”以红色、金色为主色调,章体采用国徽、五角星、黄河、长江、山峰、牡丹等元素,章链采用中国结、如意、兰花等元素,象征勋章获得者为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礼赞国家最高荣誉,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寓意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请选择其中2~3位表彰对象,并结合他们的相关事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在新时代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才能不负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材料中列举了8位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

从作文的写作任务看,要求“选择其中2~3位表彰对象”“结合他们的相关事迹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在新时代该有怎样的胸襟和抱负才能不负时代,做时代的弄潮儿”。

简而言之,就是从2~3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事迹中挖掘他们身上具有的胸襟和抱负,并向他们学习。

作文试题符合当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也能激发考生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学习的热情。

这样的作文试题更适合写议论文,通过议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

实际上,文体的界定不代表表达方式的限定。

写作议论文时,我们也可以采用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

如果以散文笔法来写作议论文,那么擅长记叙、描写的同学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而加入了记叙、描写、抒情的议论文的文辞会更加细腻,说理形象生动、有情有味儿,文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即便是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也不能喧宾夺主。

那么在议论文哪些地方可以使用散文笔法呢?第一处,开头结尾处。

开头处可以用三两句叙述材料或描绘场景引出中心论点,结尾处可以发出倡议、抒发情感。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远和近”】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远和近”】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远和近”】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语文课上,大家对顾城的《远和近》发生了兴趣:“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选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常常存在各种隔膜甚至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人与“云”,却可能零距离地沟通,无障碍地亲近。

可是,“云”象征着或者代表着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是大自然,有的说是某种理想,……似乎有不尽的可能。

后来有个同学说,顾城要是能在今天写这首诗,可以直接把“云”换成“手机”了。

大家都笑了。

你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呢?请结合现实,以“《远和近》读后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参与同学的讨论。

要求:选好角度,文体规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读题干有如下要求:(1)对顾城的《远和近》的感受和理解。

(2)要结合现实,写成一篇读后感。

(3)以“《远和近》读后感”为副标题。

一定注意文体要求。

审题:根据材料的关键句子“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选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常常存在各种隔膜甚至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人与“云”,却可能零距离地沟通,无障碍地亲近。

”可以立意,在赏析这首诗的基础上,最后确定立意。

顾城的小诗《远和近》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

第一节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

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从表层形式上看,这是一种错觉。

因为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

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

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

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

2020届高考材料作文模拟《关于“10位民国先生”》题解及范例

2020届高考材料作文模拟《关于“10位民国先生”》题解及范例

2020届高考材料作文模拟《关于“10位民国先生”》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自古以来,先生是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也是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民国时期,那些杰出的人物不论男女都被尊称为“先生”。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上述十位先生,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灿烂了中华的文化。

请你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综合立意,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以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请结合本单元所学论证手法,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方向】本题为学生提供“十大民国先生”的真实影像,要求考生萃取其思想精华,借鉴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为同辈的成长提供样本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组合,展示人文积淀。

人文底蕴类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的一项。

本题旨在鼓励考生以时代精神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以培养家国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力方面重在考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什么样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传承什么样的文化;如何继承,如何践行。

【解题】本题沿用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型,是带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材料提供了“梁启超”“蔡元培”等10位“民国先生”的真实画像,特别能唤起莘莘学子对其音容笑貌的美好回忆。

“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灿烂了中华的文化”是对其历史作用的准确定位;“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是选材的数量限制;“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是限定写作范围及重心;“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是对交流对象的显性规定和表达方式的隐性要求;“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是写作本文的终极目的要求。

整个试题限制与开放并存,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个人、班级、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评析例文10篇点评

★例文1:走出去,返回来罗素曾言:“多远乃万物之本源。

”正如大千世界,古老的华夏文明乃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等诸多历史起源中的一支,面对纷繁的世界,我们该如何认识我们认为自己早已熟识的事物。

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一个“走出去”进而“返回来”的过程。

不同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和多样化,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认识事物时带有简化作用的偏见的产生。

布朗斯说过:“偏见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思考能力缺乏的体现。

”我们以“中国味”的大气磅礴定义所有中式风格的音乐,而以西方的小夜曲、圆舞曲最为著名,在不知不觉中便沦为了偏见的奴隶,此时便具有了“走出去” 的必要性。

华为老总任正非否定了“自主创新”所带有的光辉,这并非是否定“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是倡导人们避免陷入偏见的泥沼,一再简化前进的目的,而无法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多样,以致丧失了认识自我的感情。

沉重的历史积淀化作包袱,迫使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浮于表面,使我们安逸于认识的舒适圈中。

失去了交响曲的激情澎湃,我们如何体悟高山流水的悠扬绵长;失去了摇滚音乐的自由舞动,我们如何沉醉陕北民歌的精神支柱。

失去了与其他事物的交融与荟萃,我们在认知惰性中越陷越深,正如路遥所写:“当一个人沉浸在温柔之乡以后,就再也难以获得重回风暴的勇气。

”走出去,突破局限,更为全面而理性地看待与认识事物。

倾听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走出去,让我们窥探到一个更为全面的世界。

同时,“返回来”的重要性也是应当重视的。

若是只管“走出去”那便向鲁迅先生笔下“拿来主义” 所批判的那样所靠拢,只知“进去”而不知“拿来”在。

“走出去”的基础上,我们冲破了偏见与局限的束缚,我们要“返回来”,形成更为深刻的感受。

中国社会具有“从旧见行古道”的传统意识。

经典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精选10篇)

经典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精选10篇)

经典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经典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精选10篇)导语:高考备考正在火热进行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作文素材大全,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高考作文万能素材(精选10篇),欢迎阅读,谢谢!1、面对挫折决不气馁(爱迪生不被火灾吓倒)一场大火,把实验室烧成一片瓦砾。

爱迪生研究有声电影的所有资料和样板被烧成灰烬。

他的老伴难过得哭了出来:“多少年的心血,叫一场火烧了个精光。

而今你已年迈力衰,这可怎么办啊!”爱迪生也很伤心,但他决不会由此趴下。

发明电灯时,他就先后试验了7600多种材料,失败了8000多次,仍不气馁,终于获得成功。

眼下这场火灾也同样不能使他后退。

爱迪生对老伴说:“不要紧,别看我67岁了,可是我并不老。

从明天早晨起,一切都将重新开始。

”2、感恩当下有些人说:“我讨厌我的生活,我必须做一点改变。

”这些人必须改变的是他们不知感恩的心。

如果我们不懂得感恩我已有的,那么,我们很难获得更多的,既是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那时我们也不会享受真正的乐趣。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命中的大智慧。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的处理。

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

”感恩,是一种唱歌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3、勇把挫折当动力(凡尔纳的16次投稿)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第一部作品《气球上的五星期》一连投了15家出版社,均不被赏识,第16次投稿才被接受。

美国作家杰克。

伦敦最初投稿,也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发表,以致他不得不去干苦力。

后来他的《北方故事》才由一家有眼力的《西洋月刊》看中,一举成名。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处女作问世,有人知道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即攻击他的作品“别字连篇”、“不懂文法”、“不懂修辞”。

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素材(10篇)

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素材(10篇)

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素材(10篇)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篇1)人世间的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生命里的一切辉煌,都是通过劳动铸就的;今天我们国家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广大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换来的。

所以,我们要通过劳动创造未来。

耕耘的辛苦每逢春耕时节,农民伯伯都不得放松。

他们总是任劳任怨,扛起那又重又沉但是能够养育生命的锄头辛勤的耕作起来。

尤其是今年,在情况紧急,物资短缺的日子中,他们也在与病魔较量,熬着班,加着点,用自己的劳动,拯救着湖北,拯救着中国,拯救这个世界。

他们的每一滴汗水,撒在祖国的土地里,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就是中华民族永不磨灭的劳动精神、值得弘扬的传统、和优良的习俗。

我们应节省他们通过辛勤劳动换来的粮食,体会他们的不容易,珍惜他们的成果。

拯救的伟大今年的春节是不易的,医生们没有享受与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投入到了拯救生命的光荣劳动中。

每当他们穿上白色的防护服,都全心全意的投入拯救病人的工作中,他们尽量少喝水,就是为了节省上厕所的时间来拯救更多的生命。

成千上万的医疗队来到武汉,为拯救武汉,拯救湖北,拯救中国,甚至为拯救全世界的人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我的哥哥就是这样一名医生,我们在过年期间只辛苦了几天,而他们从寒冷的冬天默默劳动到了充满希望的春天,当你走过医院,你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神圣的敬畏感,认识到他们的伟大,他们的无私,他们的舍己为人。

教学的负责要说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劳动人群,那就是我们的老师。

他们在线上的每一节课,不仅仅是45分钟的付出,还有在课下制作PPT时,那蕴涵着的汗水。

他们为了工作,为了自己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关心自己的家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他们就是最负责的人。

他们就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他们的工作,虽是默默无闻,但创造出了祖国独一无二的未来,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让世界的未来更加美丽,富饶。

农民伯伯们,感谢你们的辛勤耕耘,让我们始终温饱。

高考模考作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衣带水,情同手足”

高考模考作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衣带水,情同手足”

高考模考作文:“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衣带水,情同手足”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武汉、湖北成为重灾区。

危急时刻,3万多名医护骨干会师武汉,4万多名建设者奋战10天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还有很多普通人、海外华侨华人,出钱出力,捐资捐物,传递真情和希望。

(2)在中国疫情之初,日本积极援助中国,援助物资上写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当日本疫情爆发,,中国尽己所能提供帮助,在物资上写着“一衣带水,情同手足”。

这份情谊,跨越山海。

新时代领路人指出:在中方较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许多成员给予中方真诚帮助和支持,我们会始终铭记并珍视这份友谊,中方始终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哪些认识与思考?请结合自己在疫情期间的经历与感受,写篇文章。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1.患难见真情,携手同抗疫。

2.大爱无疆,共担风雨。

3.命运与共,休戚相关。

4.同心抗疫,共渡难关。

5.携手向前,共克时艰。

……偏题立意:1.致敬英雄。

(跑题,完全偏离材料)2.较美逆行者。

(没有读懂材料,跑题)3.大国担当。

(只结合第二则材料立意,偏题)范文展示:《命运休戚,风雨共担》2020年伊始,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特殊的战“疫”。

疫情无情人有情,正是共担风雨时。

透过沉重的压力,我们感受到了不屈的力量;透过晶莹的泪水,我们收获到了无数的温暖。

共克时艰,胜在真情。

患难真情,风雨共担。

疫情不能成为隔断中华儿女血脉亲情的沟壑。

在支援武汉的公益歌曲《坚信爱会赢》的MV中,一幅幅画面戳中无数人的泪点:快递小哥、外卖员、出租车司机……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笃定“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疫情,我们共同的期望是平安”。

就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真情的力量亦是“一灯燃而千灯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10个材料作文
1
5月16日起,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开招募符合条件的
街头艺人,经审核和复试后,可获得相应的演出许可。

今后,“持证
艺人”可在成都市区30个指定区域表演并自由接受“打赏”,亦不会受到城市管理部门驱赶。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
2
“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你怎么看“恒”?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
3
近期,一名美国高中生的毕业舞会照片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

有人点赞,也有一些网友指出这名女生身穿中式旗袍是一种“文化挪用”,其中一个名叫杰里米·林(Jeremy Lam)的网友说:“我的文化不是你的……毕业舞会晚装。

”该言论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
4
汶川地震十年,带着回忆和希望重访灾区。

站在汶川县萝卜寨前,远山含黛,花树扑面,游人如织;漫步北川新县城,道路笔直,民居整洁。

一组数据更清晰反映着震区的发展:十年恢复重建与发展振兴,灾区经济增长始终高于四川全省平均水平,其中10个极重灾
县年均增幅比全省高出2.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均突破万元大关。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
5
江西南昌,一女孩等公交车时在公交车站做物理作业,上车后继续做作业。

随后见到一老人上车,女学生欲让座,老人婉拒,称学生写作业要紧。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
6
5月4日,北京大学举行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北大校长林建华发表主题为《大学是通向未来的桥》的讲话。

在讲话中,林建华将“鸿鹄”的“鹄”念成“hao”,这引起了广泛关注。

5月5日,林建华在北大未名BBS上发表致歉信。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
7
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
8
随着一审宣判,浙江省温岭市的王女士,终于把对自己进行长达10年霸凌的校园施暴者送进了监狱。

王女士在上高三时因为一个杯
子的戏言而被同学误解为炫富,在学校贴吧上被不间断攻击,被编造卖淫、强奸、用网络图片伪造“约炮图”,变成全校公敌。

原本成绩很好的她最后只上了专科,还因此患上抑郁症,数次试图自杀。

从网上到网下,这种欺凌前前后后持续了近十年。

忍无可忍的她,近日起诉了一个带头诽谤者。

最终,温岭市法院以诽谤罪一审判决被告蒋某三个月拘役。

据了解,其实不仅是施暴者,让王女士更加难以释怀的,还有是在一旁讥笑、附和、落井下石的校友。

在王女士的自述里,她这样写
到:“我与他们无怨无仇,甚至绝大多数猛烈围攻我的校友与我素未谋面,但这群人抱团在一起向我散发的恶意,令我不寒而栗。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作文,你会怎么写?
9
清晨的地铁上,年轻人摩肩接踵奔向一天的忙碌;城市的街巷里,快递小哥把堆积如山的快递分发到家家户户;咖啡馆里,创客们正在构思新的产品形态与商业模式……无数人的奋斗,汇聚成中国社会的奔涌活力,留下了新时代的温暖印记。

对此,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作文,你会怎么写?
10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就此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70、80、90后受访者开展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69.0%的受访者感觉人们的规则意识比过去增强了;
62.4%的受访者建议人们从生活细节入手,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61.0%的受访者建议学校给予正确引导。

针对这一事件,你怎么看?如果要求你以此为背景写一篇文章,你会怎么写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