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写作】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提示及参考标题

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提示及参考标题01.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0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0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审题解析+参考立意+精彩标题+分论点+范文

2024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作文“问题与答案”审题解析+参考立意+精彩标题+分论点+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这是一则极简材料+思辨性很强的新材料作文,前后只有2句话,第一句话聚焦现象,展现了时代背景,即“互联网普及,人工智能应用”。
材料围绕在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这一应用背景下,人们是否能更快找到答案,进而引发了关于问题数量增减的探讨。
这个材料不仅要求考生关注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更需深入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考方式、问题性质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潜在影响。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是审题立意的一个关键句,我们可以认识到,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的效率,使得许多曾经难以解答的问题能迅速找到答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减少了人们直接面对未知、寻找答案的频次。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本身在减少。
材料的引导点主要有3个。
材料引导我们思考问题的本质。
问题不仅仅是知识性的问题,还包括了创新、探索、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问题。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知识性的问题可能更容易被解答,但创新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却需要人类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不同类型问题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材料也在引导我们思考科技进步对人类思维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可能会让人们过于依赖技术,从而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思维方式的变化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知识碎片化、思维惰性化等。
因此,我们可以探讨如何平衡技术使用与思维锻炼,以保持人类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我们可能更容易找到已知问题的答案,但如何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则更为关键,这也是材料的一个引导点。
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

“围绕材料” 2018年全国3卷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问题一 之 改进措施一:了解两种作文的基本命题形式和特点
新材料作文中“意”和材料的关系
(命“意”作文)
作文材料
“寓意于材”
只规定“意”
问题一 之 改进措施一:了解两种作文的基本命题形式和特点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指在材料中增加“任
务驱动指令”,要求紧扣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 的作文形式。
问题一 之 改进措施一:了解两种作文的基本命题形式和特点
问题一 之 改进措施一:了解两种作文的基本命题形式和特点
二、从能力要求看,呈现出站在大格局下,深度思考的特点。
【2019全国1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 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 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 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 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 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 动的现象。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二模作文题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振奋人心!讲 话中金句频出: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 手中,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 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 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症结: 审题不清,作文 基本知识缺乏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PPT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热情款待/十分 满意/盛情相让/还嫌接待不周/又送上 了一大碗/客人盛情难却,勉强喝下去/ 再来一碗吧/客人只好婉言谢绝,心想: 以后再也不能到这里来做客了)
——立意(过犹不及,把握分寸)
2、人物(主人与客人) —事件(盛情招待,一再盛情) —结果(客人害怕了) —原因(太过了)
分析: 异中求同(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 研究领域;对所从事得科研事业,都 具有执着忘我得可贵精神)
——立意(执着忘我精神)
(二) 1、鲁迅说:“无论什么事,如果不断收集材 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2、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曾经说过:“一 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与铜币,年 岁愈大,这些钱币得价值也愈高。到了最 后,她年轻时得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 纯金。”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绝技/人间稀有、世 上少见/然而她四处寻觅却找不到一条龙得 影子。其所谓得一身绝技,最终也没有任 何用武之地) ——立意(学要有所用,从实际出发)
2、人物(朱平曼)—事件(苦学绝技) —结果(所学无所用) —原因(所学脱离实际)
——立意(学要有所用,从实际出发)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分析: 1、找关键词、关键句(凉了半截/惊喜万 分/这里没有市场,预计她们得需求量为零/ 市场前景广阔,她们得需求量将从零开始)
——立意(消极地对待还就是积极地开辟,
消极与积极瞧问题) 辩证思考
2、人物(两名推销员) —事件(对同一现象得不同瞧法) —结果(可想而知) —原因(态度不同、瞧法不同)
• ⑤生命得美丽,永远展现在她得进取之中;就像大 树得美丽,就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得蓬 勃生机中;像雄鹰得美丽,就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 如苍天之魂得翱翔中;像江河得美丽,就是展现在 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得奔流中。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及实战演练

高二作文学案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及实战演练砺儒中学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新材料作文”,即命题人给出供写作的材料(一首小诗,一则寓言故事,名人故事,时事新闻,一种自然现象,一次科学实验,一幅漫画等),但不给话题,要求考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比较而言,这种作文题目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三原则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
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
2.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
3.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
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切入点1、从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2、从分析原因入手。
3、从不同角度入手4、从辨明关系入手。
5、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6、从材料的互补(同异)关系入手。
三、重要并常用的审题立意方法1、抓关键句法——即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正确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关键语句要么是所给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要么是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要么是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要么是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第二轮总复习)
作文,不可丢失的阵地!
什么叫新材料作文
1、给出简短而有深意的材料。 2、或者附加完整题目、不完整题目。 3、规定文体为议论文或记叙文。 4、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 构思作文。 5、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核心含意)作文。 6、包括文字材料和漫画材料两种。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常见的错误
①不能从整体上把握、理解材料的本质,而是被局部所迷 惑,没有理解材料所反映现象的前因后果,或者没有抓住 材料的关键词句,或者没有挖掘材料的象征意义,而是断 章取义,乃至揪住材料中的只言片语不放。 ②把握不住材料的侧重点,甚至完全脱离材料的限制,不 符合材料的含意,另起炉灶,泛泛而谈。 ③立意不够明朗清晰,没有旗帜鲜明地提出观点,或者面 面俱到,或者在表述上前后不一。
寓言型材料--联系实际法
分析材料,可以说是蝴蝶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美丽,因而 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想法,结果害了自己。故事之后的分析有 两个要点提示:一是“更重要的是现在”,即现在是最美好 的;一是“欲望不加控制就会害人害己”。 本文的立意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学会控制欲望 2、把握现在,珍惜现在的美丽 3、做事过犹不及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可以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 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现实 生活,挖掘材料内在的涵义。
审题立意建议
①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 对于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引用时,要将为己所用的部分恰到 好处地引入,甚至点到为止,像蜻蜓点水一样。既然要求根据 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立意的根据来确定主旨,不能置材 料与不顾,那种完全抛弃材料、只字不提、另写一套的做法要 绝对禁止! ②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 在整体把握材料含意的基础上,确定主旨,由此及彼,写出自 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不能对材料死缠烂打,大篇幅对 材料进行解释说明或发表感想。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例文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及例文(人教版高三)第一节:审题立意的原则与方法【考点解说】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既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一.【审题的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三性四清”。
“三性”为审题的原则,“四清”为审题的方法。
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注意: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

最新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通用高考材料作文如何审题技巧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一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
一篇文章在审题上站稳了,这篇文章的大方向就把握住了,写起来一般不会出太大问题。
一、审题的关键是准确审题首先要逐字逐句地把作文题全面、细致地读清楚,同时注意关键字词,把这些关键字词反复咀嚼并仔细揣摩,还要细读命题中的“要求”或“注意”,并把它们全都体现在文章当中。
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审题呢?审题的过程与构思作文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1.审清“标志”,确定文章体裁审题首先是确定文章体裁。
一般情况下,每种体裁的文章,都有它自身的“标志”,抓住了体现体裁“标志”的关键词语,就可以确定所给题目属于哪种体裁,应写成什么体裁的文章。
2.审清要求,确定文章范围审题不仅要确定文章的体裁,还要确定题目所划定的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范围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3.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审题还要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确定文章的重点,而确定文章重点的关键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重点。
4.审清因素,确定文章内容有些作文命题所给因素较少,表意也比较概括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增加相关联的新的因素,就能准确地确定文章的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用“戴着镣铐跳舞”来形容考场作文可谓形象而熨帖。
这个比喻已经形象地告诉大家,考场作文是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它有自己的规则,不可能让你信马由缰、天马行空,因此,拿到题目后,务必三思而后行,切忌草草了事。
另一方面,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审题,使作文题意明确和观点鲜明,完全是能够做到的。
审题年年有,年年有跑题。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有时是因为考生的态度不够端正,缺少了一点耐心和细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所谓“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则材料或图画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话题,要一求考生阅读材料或图画,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
就其本质来说,题意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另一种类型。
比较而言,题意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
但有时隐性材料也曾加了同学们的审题难度。
◆审题立意之方法1.抓关键句法--善于抓住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
一段材料其主旨有时在文字上有所表现,抓住这些词句往往能事半功倍。
例、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题吗?例2、《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学生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很难捕获到它们。
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到了。
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
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
猎人就是根据野兔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关键句“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
立意:走熟悉的路也会摔倒,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别摔在熟悉的路上(惯用塑料袋现在污染了换纸的.汽车好.大家方便.多多益善,现在尾气多了影响欢迎)野兔谨小慎微,不敢走新路,不敢创新不要谨小慎微、敢于走新路、敢于创新例4、最近,金庸茶馆网站上出现的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位笔名为步非烟的北大女研究生,在一次武侠作品的颁奖活动中放言要革金庸们的命,写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
尽管这位获奖的女作家后来作了解释,称革命不是打倒,不是背叛,只是希望超越的意思,但这句话还是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批评步非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也有人认为她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
从肯定步非烟的角度立意:要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要敢于超越前人等。
超越,勇气,跨越,突破,挑战权威,开拓,脚踏实地等)例5、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
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他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
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
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
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
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它的歌唱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
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立意进行写作: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鸟的传说方面可这样立意:①超脱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丽;②有顽强的意志.才敢挑战生恬中的荆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顽强。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准确理解材料的含意,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确定作文立意,即可构思作文。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1、试看这则材料《盲子过涸溪》:有盲子过涸溪,失坠,两手攀木盾,兢兢握固,自分必坠深渊。
过者告曰:无怖,第(只要)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木盾长号。
久之,手惫,失手坠地。
乃自哂曰:嘻,蚤知是实地,何久自苦耶(译文: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
(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
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
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本文的主角是盲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讽刺,盲子久自苦的原因是不信忠告,兢兢握固,死不放手。
在这样理解的基础就可以得出第放下即实地、学会'放手'等立意及命题了。
如果从过者的角度,得出帮人要帮到底的立意,或者从盲子的角度,得出不能一意孤行、要善于听从劝告等立意,就不大合适。
前者虽然可以说通,但过者是次要人物,着眼于他就不得主旨,没有做到整体把握;后者从逻辑上讲属推不出,是没有吃透材料。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以果溯因法。
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原因)两条大鲤鱼三条鲫鱼,几只米虾,空白(结果)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例3、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2006年全国卷(乙卷)]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
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
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例4、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译文: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呀?猫头鹰说:我准备搬到东边去。
斑鸠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村里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想搬到东边去。
斑鸠说:你改变叫声,就可以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声,即使搬到东边去,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你。
)(结果)枭搬到东边村里人照样讨厌(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立意)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治标不如治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要找到完善自我的恰当的方法/赢得社会认同,在于完善自己。
3、辨证关系法--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1、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
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拿它无可奈何。
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很尖利。
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
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
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觉。
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从蜗牛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
从萤火虫角度: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长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
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
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不同角度的评论就是问题所在。
所提炼出来的问题是由事件引发出来的不同的见解,如救不救。
例3、《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相互欣赏/营造共赢的风景/相映成趣的美丽(共同的风景)/你也是一道风景(欣赏你)例4、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1)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耕耘,一定有收获;(2)没有收益、方向错误的苦劳,只是徒劳无功。
做事有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材料二:(1)懂得愈多,找工作愈容易;(2)好工作有许多人竞相应征,学而专精的人才会得到。
材料三:(1)美梦不要想,因为不可能成真;(2)美梦要去追寻,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以上三组材料,每一组都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在生活中,许多人只会用单一的思考方法,要么热情高涨,轰轰烈烈,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遇事则盲目乐观;要么心灰意冷,消极颓废,悲观绝望,对生活失去信心。
两种极端的思考方法都将给人生带来危害。
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从正反两个方向去思考,全面辩证地去看问题,这样才能获得比较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