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第一课《游击队歌》 1 课时授课目的1、可以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认识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觉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味,可以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加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

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立力,依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授课要点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境地。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授课方法感觉、体验式欣赏法,启示、引导式授课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授课过程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觉(二)二次欣赏,解析歌曲音乐要素: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巧。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 4音乐特色: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仇家后方、神出鬼没。

(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A段(第 1~8 小节 )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军号式的光明音调。

它巧妙地、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坚毅、机智灵巧、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

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

这所有与前段形成鲜亮比较,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容颜。

第二乐句再现了 A 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一。

在这里,特别清楚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终究的信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解析:①44②44音域:① 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② 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力度:① 中弱、轻快地、有弹性地② 中强、饱满、洪亮、声音坚定师:划分结构,你认为可分为几段?——两段学唱( 1)掌握歌曲的节奏《游击队歌》的节奏爽朗、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拥有鲜亮的进行曲风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教案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鳟鱼》这首歌曲的欣赏与学习。

这首歌曲选自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歌词来源于歌德的同名叙事诗。

歌曲通过描绘鳟鱼在清澈溪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1. 了解歌曲《鳟鱼》的创作背景及歌词含义;2. 学会欣赏并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3. 能够跟随音乐演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感。

教学重点:1. 歌曲《鳟鱼》的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2. 歌曲的和声处理及伴奏形式。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及音准把握;2. 合唱部分的协调与配合。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歌曲《鳟鱼》的创作背景及歌词含义,引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2. 欣赏:播放歌曲《鳟鱼》,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和声,感受歌曲的美感;3. 学习: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学习歌曲的和声处理及伴奏形式;4. 实践:分组练习合唱,加强节奏变化及音准把握,提高协调与配合能力;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歌曲《鳟鱼》的艺术价值及情感表达。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歌曲《鳟鱼》的欣赏及理解程度;2. 学生合唱部分的协调与配合能力;3. 学生对歌曲旋律、节奏和和声的分析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学习歌曲《鳟鱼》,使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美感,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在合唱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鼓励学生尝试创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音乐创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歌曲《鳟鱼》的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2. 歌曲的和声处理及伴奏形式。

难点:1. 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及音准把握;2. 合唱部分的协调与配合。

解决办法:1. 通过反复聆听、分析歌曲《鳟鱼》,引导学生关注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 采用示范、模仿、实践等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歌曲伴奏时掌握和声处理技巧,提高伴奏能力;3. 加强节奏训练,通过拍手、击掌等动作帮助学生感知节奏变化,提高音准把握能力;4. 开展合唱练习,采用分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协调配合能力,提高合唱效果。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二)—《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教学设计 —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音乐故事(二)—《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教学设计 —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音乐 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音乐故事(二)——《大海与辛巴达的船》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天方夜谭组曲》(又名《舍赫拉查达3组曲》),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代表作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即《一千零一夜》),作品写于1888年,同年在圣彼得堡首演。

第一乐章《大海和辛巴达的船》辛巴达是一个有各种奇异经历的勇敢航海家,他多次出海远航,触礁沉没,但却死里逃生。

第一乐章中,作曲家着力表现无边大海的各种变化奇幻的景象。

通过大海主题和配器、织体的各种音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乐曲采用了无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在序奏中首先呈现的是威严而冷酷的苏丹王主题。

此曲由三支长号和一支大号主奏,雄浑阴沉,带有宣叙调特点,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舍赫拉查德的第二主题,带有阿拉伯音乐风格的东方音乐特有的妩媚色彩的旋律,表现了舍赫拉查德聪慧柔美、委婉迷人的性格,与苏丹王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教学目标1.欣赏《大海与辛巴达的船》,能够对乐曲产生兴趣,2.了解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传说,古代阿拉伯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专横而残酷,他认为女人皆居心叵测而不贞,于是他每天娶一位新娘,次日便处死。

机智的少女山鲁佐德嫁给这位苏丹王之后,在当夜给苏丹王讲了一个离奇生动的故事。

第二天,这个故事正讲到关键之处,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的苏丹王,为了继续听下去,破例没有处死山鲁佐德这位新娘。

之后,山鲁佐德又以同样的方式给苏丹王讲了一连串的动听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个夜晚……最后,苏丹王被山鲁佐德的故事所感化,终于彻底放弃了残酷的念头,与山鲁佐德白头偕老。

就这样过了1001个夜晚,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一千零一夜。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乐曲,充满了由一些阿拉伯东方的画面和形象交替组成,其中有的是风俗性的趣闻,有的是幻想性的大自然景色或爱情的场面;有时充满炽热的激情,有时则是细腻、温柔和静观的抒情诗。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教学设计《游击队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过程与方法】能积极参与听赏、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来背唱《游击队歌》。

教学重难点: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

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准备:多媒体、小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播放视频《咱当兵的人》,师生一起跟唱,体验军旅歌曲的特点。

(军旅歌曲大多反映了军人热情、乐观、坚强、豪迈的性格,同时,它也表达了人们对军人的一种情感。

)2.介绍作曲家和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听赏不同演唱形式的《游击队歌》①听赏合唱版本《游击队歌》,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

通过一些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南京大》《铁道游击队》等,联合所了解的历史,谈谈歌曲的时代背景,游击队员的作战方式,学生眼中的抗日战争。

②观看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片段,再一次听赏《游击队歌》。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旋律采用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的写作手法,节奏紧密、富于变化。

歌曲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生动刻画了游击战士坚强、勇敢、豪迈、乐观的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③聆听《游击队歌》(轮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表现形式以及音乐的艺术魅力。

帮助学生分析歌曲的几种演唱形式,区分合唱与齐唱、轮唱与重唱、领唱与独唱。

3.学唱歌曲:①学生轻声视唱旋律,注意后拍起唱的弱起节奏。

②随琴用lu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③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④学生跟琴唱词。

4.分析歌曲结构:①分析歌曲结构(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结构A—B—A)②歌曲第一乐段的旋律、节奏特点,接纳什么样的声音演唱? (旋律:级进、四度跳进逐渐上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第2单元:大海与辛巴达的船(共19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第2单元:大海与辛巴达的船(共19张PPT)

国王的主题:
王妃的主析主题
国王
舍赫拉查达 大海 1 大海 2 大海 3
残酷 美丽、聪明
波涛翻滚 风平浪静 狂风暴雨
低沉 美妙、动听 起伏跌宕 旋律平稳、婉转 高昂、激烈
和同学讨论一下每个主题音乐描述的形象特点吧。
引子:e小调,是苏丹王主题,低沉而威严,由全部弦乐和 单簧管、大管、长号、大号奏出。
柯萨科夫(1844~1908) 俄国作曲家,俄罗斯“强
力集团”的主要成员之一。他
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 到家庭音乐气氛的熏陶,6岁 开始学钢琴,11岁试图创作音 乐。1856年进海军士官学校,
这期间,他常去听音乐会及歌 剧。1860年他跟卡尼尔学习钢
琴,并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得 到他的赏识和帮助。1862年10 月他去海外巡航,1865年回圣 彼得堡,12月首演他的《第一 交响曲》获得成功。
尾声是“海的主题”的变形,长笛和双簧管吹出,旋律抒 情,音响低弱,暗示辛巴达的航船驶向远方…
谢谢
作品介绍: 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
斯基-柯萨科夫的代表作品之一,取材于著名的阿拉 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在沙皇海军中担任 军官,因此漂泊四海在中年之时已有丰富的游历.因 而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又名《天方夜谭》即是来 自于他心中对东方神话般的印象。
大海与辛巴达的船
同学们,你 们听过《一千零 一夜》的故事吗?
今天要学习的歌曲 就是选自《一千零一夜》 中的《舍赫拉查达》的 一段,叫做《大海与辛 巴达的船》。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
间故事集。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 之间有一萨桑国,国王山鲁亚尔 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 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 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宰相 的女儿舍赫拉查德为拯救无辜的 女子,自愿嫁给国王,用讲述故 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 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爱不 忍杀,允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 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 终于被感动,然后放弃了这个残 酷的年头,与她白首偕老。

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研究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3. 掌握乐谱的基本知识和读谱技巧;4.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奏技能;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音乐的基本概念1. 音乐的定义和特点;2. 音乐的时值和节奏;3. 音乐的音高和音域;4. 音乐的音色和乐器。

第二单元:音乐的历史背景和发展1. 古代音乐的起源和发展;2. 古典音乐的典型作曲家和代表作品;3. 流行音乐的发展和影响;4. 现代音乐的特点和趋势。

第三单元:乐谱的基本知识和读谱技巧1. 乐谱的构成和常用符号;2. 音符的时值和位置;3. 节拍的概念和表示方法;4. 吉他谱和钢琴谱的基本读法。

第四单元:音乐的欣赏与演奏1. 音乐欣赏的方法和技巧;2. 弦乐器和管乐器的演奏技巧;3. 钢琴和吉他的基本演奏技巧;4. 合唱和合奏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五单元:音乐的合作与表现1. 小组合作演奏的实践;2. 个人表演技巧和舞台表现力的培养;3. 学生创作音乐作品的指导和评价;4. 参与学校音乐活动的机会和挑战。

教学方法1. 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音乐作品和演奏技巧来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奏,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实践探究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演练,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能力。

4. 创意发散法: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演绎,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和研究态度,评价他们的合作和表演能力。

2. 定期测验:组织学生进行乐理和乐谱的测试,检查他们的理论掌握情况。

3. 演奏考核: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演奏,评价他们的技巧和表现水平。

4. 创作评价: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作品的质量。

教学资源1. 教科书:《九年级音乐上册》;2. 音乐作品录音和视频;3. 乐器和乐谱;4. 吉他、钢琴等演奏工具;5. 音乐活动和演出的场地和设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教案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第二单元《鳟鱼》是一节以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为教学内容的艺术鉴赏课程。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舒伯特的艺术风格,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 歌曲《鳟鱼》的背景介绍,包括舒伯特的生平、创作风格等。

2. 歌曲《鳟鱼》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的分析。

3. 歌曲《鳟鱼》的艺术表现手法,如旋律的流畅、和声的丰富等。

4. 歌曲《鳟鱼》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愉悦、宁静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感知与鉴赏:让学生通过聆听、欣赏歌曲《鳟鱼》,感受舒伯特的艺术风格,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表现与创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表现歌曲《鳟鱼》,激发创造潜能。

3. 文化理解与传承:使学生了解舒伯特及其作品《鳟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传承优秀音乐文化。

4. 合作与交流: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通过之前的音乐学习,已经对音乐的基本要素有了初步了解,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此外,他们在八年级阶段学习了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对舒伯特的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九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对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和情感表达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学习歌曲《鳟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演唱、演奏等方式展现自己的音乐才能。

在音乐课堂上,他们喜欢通过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方式学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和鉴赏歌曲《鳟鱼》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1)对舒伯特及其作品《鳟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不足。

(2)在演唱或演奏歌曲《鳟鱼》时,可能难以准确把握旋律、节奏和和声等音乐要素。

(3)在理解歌曲所传达的情感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难以深入体会歌曲中的愉悦、宁静等情感。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九年级音乐上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确定学生的研究目标和提升点- 设计教学活动和资源,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二、教学内容- 九年级音乐上册包含以下内容:1. 音乐鉴赏和欣赏:了解不同音乐风格和流派,提升音乐欣赏能力2. 声乐表演:练歌曲的演唱技巧和音域的拓展3. 乐理知识:研究乐谱和音乐基本知识,培养音乐素养4. 乐器演奏:初步研究乐器的演奏技巧和曲目三、教学设计1. 教学活动- 通过听音乐、观看音乐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组织声乐表演课堂,让学生研究和演唱不同类型的歌曲- 利用乐理知识教学软件、练册等辅助资源,引导学生研究音乐基本知识和乐谱阅读- 提供乐器演奏课程,让学生接触和研究各种乐器的演奏技巧2. 教学资源- 选用优质的音乐录音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多样化的感受音乐风格和流派- 准备适合九年级学生的歌曲和乐谱,供学生研究和演唱- 配备乐理知识教学软件、练册等辅助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基本知识- 准备各种乐器和乐器演奏相关的教材和曲目四、评估与反馈- 设计定期的音乐考核,评估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结合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多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提供更全面的评估和激励机会五、教学过程管理- 确定课堂纪律和参与要求,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和任务,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的平衡- 积极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困难,做出相应调整以上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音乐故事教学设计1、鳟鱼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

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

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

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导入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小提琴)二、欣赏主题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欢乐的,悠闲的,。

;小提琴)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

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3、再次欣赏主题。

三、哼唱主题1、出示主题旋律,带同学们用lu简单哼唱。

2、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哼唱。

四、欣赏第二段1、播放第二乐段(第一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和刚刚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音符更多还是更少了(情绪更加的欢乐活泼。

音符更加密集,此处出示谱例)2、结合着这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玩的更加开心了;和同伴们在嬉戏)3、那么你们觉得小鳟鱼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干嘛呢?(追逐打闹;会跳出水面),那下面我们听一听,在这段音乐当中你能不能听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它一共跳出了几次。

4、同学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情景。

5、简单介绍一下,钢琴和中提琴。

五、欣赏第三段1、播放第三乐段(第二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与刚刚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情绪更欢乐,音符比第二段还要密集,小鳟鱼们玩得更加的欢乐了)2、再次播放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听到刚刚我们所哼唱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很低沉),那这个旋律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呢?3、简单介绍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师:在小鳟鱼玩得如此开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小鳟鱼面临了危险;有渔夫要来捉小鳟鱼了)六、欣赏第四段1、播放第四乐段(第三变奏),请问这个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渔夫来了你觉得小鳟鱼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小鳟鱼在和渔夫挣扎)2、再次听,你觉得这一段,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忽强忽弱)在强的时候,小鳟鱼在干吗,在弱的时候,小鳟鱼在干什么?3、用拍手表示小鳟鱼音乐强弱的变化。

七、欣赏第五段1、播放第五段音乐,从这段音乐当中,你觉得小鳟鱼和渔夫挣扎后,最后的命运如何?(没有逃脱)2、带同学画相关的旋律线,,看看这个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随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旋律线表达了一种样的情绪?(小鳟鱼对于世间的留恋和无奈)八、完整欣赏完整分段欣赏,请同学说出每段的内容,老师在课件上完整呈现。

九、介绍音乐家及相关背景1、介绍舒伯特2、引入主题与变奏的概念。

3、介绍钢琴五重奏十、欣赏歌曲为同学们演唱舒伯特歌曲《鳟鱼》,请同学欣赏,同时对整个故事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2、大海与辛巴德的船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大海与辛巴德的船》这一作品,感受交响组曲的艺术特征,体验音乐的表现力,了解音乐是如何表现大海的。

并能初步了解和感受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2、感受音乐与文学、美术等相关文化的融合。

3、通过听赏、对比、分析、感受以及探究性音乐活动,了解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并尝试通过演唱、演奏、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来创作表现大海。

4、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热爱大海、大自然与生活的情感。

5、在以大海为主题的文学、绘画、音乐作品中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大海的艺术形象。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世界中的大海,感受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在表现塑造大海的共性与个性。

教学难点:尝试用多种艺术形式去表现大海。

教学准备:描写大海的文学、绘画、音乐资料、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关于大海的音乐,如《大海啊!故乡》等,迅速带学生进入主题。

二、新课教学1、作曲家简介2、讲述故事3、播放《大海与辛巴德的船》4、听辨情绪不同的音乐主题片段(1)暴君沙赫里亚尔的音乐主题形象(2)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音乐主题形象(3)水手辛巴德出海远航冒险的音乐主题形象5、再次听赏重点听其中的平静与波浪滔天的大海的音乐片段。

让学生从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傻瓜去对比音乐是如何表现“平静”与“波浪滔天”中的大海不同的音乐形象。

音色: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平静的大海长笛:舒展平缓缓慢柔和破浪滔天的大海弦乐器组:密集起伏较大稍快很强三、看海学生分组汇报展示课前收集的作品资料。

四、说海讨论:为什么大海有如此的魅力使艺术家们为它创作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你喜欢大海吗?大海:变幻无穷的自然美,蕴藏丰富的宝藏和资源,与人们生活习习相关,旅游嬉戏的场所,很早的航海事业,促进对外交流......当然也包括一些海啸造成的海难等。

最后出现__林则徐的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感悟人生就想大海一样,要有宽广博大的胸怀与澎湃的激情,努力进取,奋发向上。

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五、结束3、小巫师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体裁交响诗与管弦乐队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内容,从而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与想象能力。

3、通过聆听,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

教学难点:交响诗、管弦乐队的构成,听辨乐曲中个别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交响乐中的另一种体裁——交响诗。

2、交响诗是类似于交响童话的一种体裁,我们知道交响童话就是用交响乐的形式来给我们讲述童话故事,那交响诗也是跟交响童话一样用音乐来给我们讲故事,但因为交响诗所讲述的故事会具有一定的魔幻、神奇、浪漫的色彩,所以才把它称之为“诗”。

那么,我们今天要来欣赏的是什么故事呢?——《小巫师》二、分段欣赏《小巫师》: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古老的城堡(课件),请随着音乐去看一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城堡?——聆听(神秘、安静、可怕)2、在这个城堡里住着一位老魔法师,听一听,他是一个怎么样的魔法师?——聆听(可怕、法力高强)3、这个魔法师有一件宝贝,是一个小扫把,只要对这个小扫把念动咒语,它就会帮你做任何事情,我们来听一听,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扫把?——聆听(调皮、可爱、活泼)我们看到小扫把的乐谱上有许多什么记号?(顿音记号)顿音记号的作用是什么?(跳跃、有弹性)显得小扫把非常的调皮、可爱。

让我们来哼唱一下扫把的旋律,注意休止符要空出来,先听老师来哼唱一遍——齐唱。

4、城堡里除了魔法师与这个小扫把之外,还住了一个人,它就是魔法师的小弟子,虽然,他做了小巫师,但是魔法师却从来不教他魔法与咒语,每天都让他干许多的粗活,其中,最辛苦的就是挑水了,城堡里有一个大水缸,师傅每天都让弟子去河里挑水把水缸装满,所以,小弟子每天都非常地辛苦,但他却很想学法术,所以,他每天都趁着魔法师念咒语时偷偷地学上几句,有一天,魔法师有事出去了,城堡里只剩下了小弟子一个,如果你是他,你会怎么样?想做什么?——学生答。

5、对,小弟子他偷出了扫把,用自己偷学来的咒语让扫把帮自己挑水,来听一听,他成功了没有?——聆听。

6、小扫把开始劳动了,水缸里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用动作来表示。

——聆听并做动作表示水满起来的状态。

7、水满起来了,小弟子可高兴了,继续让扫把打水。

——聆听。

8、小扫把不停地打水,听一听,这时,音乐里多了那种声音?这种声音的加入说明了什么?——聆听(水已经往外面溅出来了)。

9、水已经不停地往外面溅出来了,小扫把有没有停止打水呢?10、此时,小弟子心情怎样?如果你是他,你会想什么办法让小扫把停下来?——学生答。

听一听,小扫把是怎样处理的?——聆听(用斧子将扫把劈得粉碎)。

11、将扫把劈碎后,看看,可怜的扫把怎么样了?请根据你听到的音乐往下编故事。

——聆听,编故事。

(被劈碎的扫把的碎片又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扫把,一群扫把一起去打水,城堡里的水不停地往外面溢出来了)。

12、听一听,这时音乐在表现水满时加入了什么乐器?说明了什么?——聆听(加入了钹,说明了城堡里已经洪水大作,巨浪翻滚了)。

13、此等场面,究竟该如何收场呢?——学生答(师傅回来收拾残局)。

请听一听,师傅是何时回来的,你听到师傅回来了,请举手表示。

——聆听。

14、师傅回来后,音乐戛然而止,一切恢复了平静,此时小弟子心情怎样?有什么反应?(聆听弟子的反应——惭愧。

)15、虽然小弟子已经很后悔,很惭愧了,那你们觉得平息灾难后的师傅他会有什么反应?(聆听师傅的反应——严厉地惩罚了弟子。

)16、故事讲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那么,在音乐中我们把故事的起因叫做什么?(序奏)经过叫什么?(主曲)结尾叫什么?(尾声)。

17、最后,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首交响诗的作曲家——杜卡,他还有许多其他的作品,今后我们有机会可以再一起聆听,欣赏。

18、杜卡的这首交响诗《小巫师》其实是选自一部卡通影片《幻想曲》,接下来就请大家欣赏影片。

19、通过这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学生答。

三、教师小结:从这个故事里同学们学到了什么?课下和同学们互相交流,一起进步!4、索尔维格之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索尔维格之歌》,让同学们体会意大利歌曲之美。

2、能够用圆润、有感情的声音演唱。

3、体会女声独唱的音色和表示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听辨出歌曲《索尔维格之歌》。

教学难点了解挪威歌曲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听赏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介绍抒情歌曲的概念。

抒情歌曲:当代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歌曲体裁,抒情歌曲以音乐最擅长的感情抒发功能为特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里收到了最广泛的注意。

三、新课教学1、作者介绍。

埃•格里格(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1843年6月15日格里格生于卑尔根的商人家庭,1907年9月4日卒于同地。

6岁随母学钢琴,得到音乐启蒙教育。

经著名小提琴家布尔推荐,1858~1862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格里格一生经历了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具有进步的民主爱国思想。

他沿着布尔、诺拉克等人开创的道路,努力钻研民间音乐。

在创作实践中,他借鉴欧洲各国音乐传统,特别是19世纪以来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成果,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