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 1 课时授课教师: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 2 课时授课教师: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 3 课时授课教师: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 4 课时授课教师: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 5 课时授课教师:

XXXX备课组集体备课和教师个人备课教案总第7 课时授课教师:

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 第一课《游击队歌》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结合《游击队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 2、感受体验《游击队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趣,能够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歌唱,并生动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积极参与歌唱、聆听、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创作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1、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游击队歌》,自如地表达歌曲的意境。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方法 感受、体验式欣赏法,启发、引导式教学法,自主、创新式学习法。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黑板,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迈着自信豪迈的步伐进入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简介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贺绿汀。 (一)初次欣赏,整体感受 (二)二次欣赏,分析歌曲 音乐要素: 旋律:流畅、轻快——表现:战士的机智、灵活。

xx ∣xx xx x xxx ∣ 速度:轻快——表现:热情、积极。 节奏:4 4 音乐特点:弱起小结、节奏密集、富于变化,表现作战深入敌人后方、神出鬼没。(三)再次欣赏,划分结构 A段(第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及小军鼓号角式的明亮音调。它巧妙地、 恰到好处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 B段(9-16小节)分两大乐句.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其旋律线先抑后扬,并在句尾出现离调。这一切与前段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坚定、勇敢、豪迈、乐观的精神面貌。 第二乐句再现了A段的第二乐句,从而与第一乐段形成统一。在这里,无比清晰地表达了游击战士抗战到底的决心。 歌曲的音域、演唱力度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 55︱11 22 3 234︱…… ·· 分析:①4 4 33 3 22 2︱…… ②4 4 音域:①由低音区经四度跳进到中音区,旋律线曲折 ②中音区旋律线条平稳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 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 的价值观,本册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 1、进入三声部合唱练习。 2、巩固小学期间学到的全部歌唱知识。 3、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全册总课时:32课时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1 节第一课 朝夕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及自然”的人文 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师弹琴 讲新学期要求 教师伴奏 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再播放音乐主题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 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1.播放范唱设境 复习巩固上学期学过的歌曲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认真听再分析 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伴奏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教师指导 5.教师弹琴伴奏下, 6.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7.教师播放伴奏带 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2 第一 课朝夕

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及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师弹琴讲新学习要求 教师伴奏 1.导语:“上节听了外国的…《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4.播放《渔舟唱晚》第二部分。唱师生问好歌 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 聆听并回答问题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欣赏并回答问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 完整演唱歌曲 请学生情绪饱满、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尝试背唱。(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学生不易改正和掌握之处,应重复正确练习3-4遍才能达到纠错效果。)6堂小结 (1)今天我们试着用京腔京韵的感觉演唱了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相信同学们从中也领会到了,歌曲所表现的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精神。说唱艺术饱含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智慧之结晶。大家还记得在本的开始老师介绍我国说唱艺术有多少种?大致分为几大类呢? (2)同学们从音调、旋律走向、节奏、语言等方面,再讨论并总结一下京韵大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好的,在下节上,我们要请同学们欣赏另外三种类型的说唱音乐,请大家回去分成3个小组,结合表格内容先做一个自主的欣赏,我们下节一起来欣赏并讨论完成此表格。 第二节 教学目标 感受和领会三首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说唱音乐的区别。

2通过赏析四种说唱音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认识不同类别的说唱艺术。 2让学生清晰地听出每个曲种的最主要特征并加以记忆。 教学难点: 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辨认各种不同的说唱音乐。 2通过本单元两节的学习,总结归纳我国说唱音乐的特点。 教材分析 单弦牌子曲 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是清乾隆、嘉庆年间,在北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小型打击乐器,鼓面蒙蟒皮,鼓壁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两个铜镲片,以手指弹鼓或摇动鼓身使铜片相击而发出声音。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唱八角鼓”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单弦曲词,是清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所编《白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花季雨季(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湘版初中音乐教案 | 毕业抒怀: 1. 青年团员之歌 2. 毕业歌 3.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 4. 难忘今宵 5.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为什么要勤奋学习, 让学生意识到珍惜时间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2.结合初三毕业班学习的特点,将爱国主义化为爱学习的 具体行动中,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来。 二.主要方法:谈话法、表演法。 三.会前准备: 1.两岸位主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2.一位同学准备诗歌朗诵。 3.一位同学准备惜时故事。 4.准备有奖游戏(拼诗句)。 5.两位同学准备发言稿。 6.四位男生准备表演小品。 7.准备独唱自编曲《抓住时间的手》。 8.班主任小结。 9.准备歌曲《明天会更好》。 四.班会过程: (1)引言: 主持人自我介绍,致欢迎词,明确班会主题 (多用时间来瞻前,来实干;少用时间来顾后,去空想)。 (2)xxx同学朗诵诗歌《做学习的主人》,使同学明白只有做时间的主人,才能做学习的主人;也只有做时间的主人,才能更好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主持人点拔:我们只有把握今天,把握好现在,才会无悔于我们的黄金时代。(3)x x x同学讲爱因斯坦珍惜时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得到启示向伟大的科学家学习,争取在中考取得好成绩。 (4)游戏:(10分钟男女二人三足拼诗句)主持人明确游戏规则,奖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同学,罚没完成任务的同学唱歌。 主持人点拨;即使是一分一秒,未能把握好,也会失去大好良机,让同学们切记: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5)由谈珍惜时间过渡到初三面临的升学考试,接着是同学谈自己是如何把握时间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心得。 (6)表扬成绩进步大的学生(5位,颁发奖品),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使学生学有榜样,增强自信心,以促进后阶段的学习。 (7) x x x 同学的发言,谈谈自己在月测中成绩进步快的体会。 (8)四位男同学表演小品,反映班中存在的浪费时间的不良现象 (如:闲话、闲思、闲事),希望同学们引以为戒。 (9)x x x 同学独唱自编歌曲《抓住时间的手》。 主持人点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如果现在不努力,长大后我们还能做什么? (10)主持人:联系10月份爱国主义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爱国应该从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考好每一次试,掌握好每天所学的知识抓起,用爱学习的具体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 (11)宣读惜时好学的《倡议书》。 (12)班主任小结(内容略)。 (13)全班合唱《明天会更好》,x x x 同学领唱, 为同学们创造美好的明天鼓励。 管弦华章(音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湘版初中音乐教案 | 民族交响之光: 1. 红旗颂 2. 母女夜话 3. 御风万里 第二单元管弦华章——民族交响之光 一、内容说明 初中阶段由一系列交响乐专题听赏的单元,这些单元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序列,在由浅入深的同时,也把不同的风格流派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充满魅力的交响乐世界。本单元,通过欣赏中国当代交响音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听上视野,同时在具体的听赏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本单元的专题为《民族交响之光》,内容包括对《红旗颂》、《母女夜话》和《御风万里》者三部作品的听赏。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代交响音乐发展的轨迹,通过这些作品来引导学生从题材、体裁、旋律、运用的典型音调以及相关文化等诸多方面,感受着三部作品不同的音乐风格,并在熟悉主题、理解乐曲的基础上,体验其中蕴含的民族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专注地聆听本单元的交响乐,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项听赏活动。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2017年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热爱音乐,喜爱唱歌,但由于学生的不同基础,一小部分学生视唱,识谱,听辨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要求。因此,影响了整个班级,所以提高这部分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三.教材目标及要求 1.在识谱能力的教学上,让学生掌握拍号,听音,换气记号,渐强渐弱记号等基本音乐符号。通过训练让学生运用正确的歌唱方法,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特点,内容不同的歌曲。能通过学习灵活运用换气符号,并在歌唱时,体现出二拍子,三拍子的不同特点。 2.在创造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掌握简易的知识,通过对学生引导,让他们自己识唱简易的歌曲。 3.在学习歌曲方面,以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动物,热爱人民,培养学生的爱心,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品德。在

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并有理解和表现歌曲的能力。 4.在欣赏方面,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欣赏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并熟悉我国的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欣赏的习惯,发展听觉,记忆力,想象力,并了解祖国悠久的音乐历史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美感。 四.教材分析 1、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除对原有教学内进行整和外,新扩展了音乐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的内容,重视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音乐教学从单纯传授因乐知识和技能的框框中解脱出来,真正成为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1 唱歌: (1)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气息方法。 (2)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节奏和正确的情绪。2 演奏:能初步学习竖笛的基本演奏方法。 3听赏: (1)了解人声分类和演唱形式,根据歌曲介绍中外音乐家。 (2)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 4识谱: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1.doc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1 单元分析单元课题名称月亮颂单元教学内容1. 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2. 欣赏:(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2)外国艺术歌曲作品:《月夜》。单元教学目标1. 欣赏《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月夜》等中外音乐作品,了解不同体裁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2. 学唱歌曲《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用情带声提高演唱能力。 3. 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及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提高音乐表现的综合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 学唱《月之故乡》,并能有感情地背唱。 2. 对比欣赏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并在音色、风格上进行比较,细心体会乐曲的内涵。3. 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对月当歌、抒怀寄情的激情。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难点:(1)准确演唱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2)对比分析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与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不同之处。(3)分析《月夜》中钢琴伴奏的重要作用。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拓展实践法、自主学习法与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重难点指导 1.《月亮颂》单元围绕着“月亮”的主题展开,让学生理解“月亮”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其蕴含的文化底蕴。教师可采用演唱、

聆听、配乐诗朗诵、听乐赏画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艺术鉴赏力。 2.《二泉映月》是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原曲为二胡独奏曲,后改编成多种形式的器乐曲。欣赏弦乐合奏《二泉映月》,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民族乐器音色的辨别力,另一方面运用电影录像、阿炳演奏的录音、学生视唱、演奏及弦乐合奏录像,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乐曲表达的悲愤交集的情感。 3.歌曲《月之故乡》抒发了海外赤子的思乡之情。语言质朴、真挚、感人。在演唱方面要注意气息均匀,线条流畅,音色柔美,还要注意演唱情绪的细微变化,以形成对比。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是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切分节奏和临时变化音#4的演唱。可以借助节奏的对比× × × × ×|× × × × × ×|和固定音高的方法,先唱#4(升4)→ (还原4)→3;再过渡到23 #4 3—|的演唱加以解决。 4.变奏曲式变奏曲式是采用同一主题材料,根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变化重复,形成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4……的曲式结构。这种曲式在民族民间音乐和说唱音乐中用得较多。变奏曲式也常用以写成独立的器乐曲或用于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中,其变奏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五次,多则数十次。第一节 3456789 单元分析单元课题名称月亮颂单元教学内容1. 唱歌:《月之故乡》《弯弯的月亮》。 2. 欣赏:(1)中国作品:《二泉映月》《月儿高》《花好月圆》。(2)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九年级音乐2015-2016学年 第二学期 教 学 设 计 20XX年2月22日

九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了九年级(1)班的音乐教学,本班的学生总人数有36人,九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这个班级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比较偏重,更多的时候都是在唱流行歌曲,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这方面要正确引导。本班的学生在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对初中音乐教学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学期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但仍需要努力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 2、教材分析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各年级的歌曲还兼顾时代性。朗朗上口,易听易记,让学生爱唱爱听。在乐谱使用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兼顾世界上使用的各部分主要谱种。教材的最后,还有活动性的测试与评估,鼓励学生自测、自评、互评、他评,形式丰富多彩。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通过学习,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3、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学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掌握一定的音乐技巧,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通过学习本册教材,认识一些乐器,学习演奏方法。 5、通过欣赏,了解几种常见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音区的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 6、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提高演奏能力,学习表达不同音情感的乐曲。情意目标: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7、基本上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完成教学任务的措施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适应新课程。 2、在备课时,应紧抓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和围绕感受、体验情感这两点来设计教案。课前准备要充分,特别是教具的准备。

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

单元第一单元我的朋友Do Re Mi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内容 1.听《Do Re Mi》 2.游戏:小音符找朋友 教学 目标 1.欣赏歌曲《Do Re Mi》两个版本,能模唱部分旋律,加深对音乐的兴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友好氛围。 2.学习音符fa和ti,掌握和巩固七个音符的科尔文手势。 重难 点 重点:结合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形象和情绪。 难点:能用七个音符的科尔文手势辅助唱准音高。 教具钢琴、多媒体课件、自制音名卡片(或头饰) 教 学 过 程 主备复备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歌曲《Do Re Mi》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听一听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介绍七个音符朋友,他们 是谁呢?请你们在歌曲中找一找吧!听赏歌曲《Do Re Mi》。 师:大家听得真用心,歌曲中唱了哪几个音符的名字? 生:do、re、mi 师:你们还记得do re mi在五线谱上的位置和手势吗? 复习do re mi sol la的科尔文手势。 2.学一学 (1)师:七个小音符还缺少哪两个?学习fa和ti手势 (2)复听歌曲第二乐段,加入科尔文手势。 (3)师:同学们,这首歌曲名就是《Do Re Mi》,有谁知道这首 歌选自哪部电影? 歌曲《Do Re Mi》简介。

教学过程认识反复记号,并了解其作用。 (6)完整唱歌曲,注意音准,同时引导学生使用科尔文手势,以及用手势提示第二乐段的节奏变化。 3.创编活动,表现歌曲。 (1)为歌曲《七个小兄弟》不同段落加入打击乐器伴奏。(2)师:童话故事里的七个小矮人,有一个非常可爱又漂亮的朋友,是谁呀? 生:白雪公主 师:我们也把她请来一起跳舞、唱歌吧! 学生讨论:请老师或女生扮演“白雪公主”,男生扮演“七个小矮人”。 歌表演:结合歌曲、科尔文手势及角色分组讨论创编动作并做汇报表演,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鼓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三、课堂小结 1.Do ri mi fa so la ti这七个小兄弟是所有音乐的基础,因为有了他们才有无数动人的音乐,给了我们无限美好的感受。我们要和它们做好朋友,了解它们、熟悉它们,与它们相伴!2.随音乐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一年上册教案全册

一年级上册 音 乐 教 案 教师: 学校:

第三单元我们都是好朋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彝家娃娃真幸福》。 过程与方法: 通过音乐游戏〈音乐探宝〉,全面复习,掌握前三个单元的内容。 情感与价值态度: 能激发孩子们快乐表演的兴趣。 二、教学的主要内容: 1、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2、彝家娃娃真幸福 3、吹芦笙 4、快乐小舞曲 5、音乐探宝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进一步启发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和合作精神。 2、继续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做到声音自然、姿势良好,并能较为正确地表达歌曲的感情。 难点: 1、歌曲〈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和〈好朋友〉,由于字多腔少,吐字不易清晰,学生演唱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2、洋娃娃之梦作为集体舞,对于未上过幼儿园从未跳过舞的学生来说,随着歌声做动作会感到困难。 四、设计教学方法 游戏法、表演法、引导法等 五、课时安排:本单元可划分为六课时。 第一课时:找朋友。 第二课时:好朋友。 第三课时:洋娃娃之梦 第四课时:两只小象

第五课时:各族小朋友在一起 第六课时:彝家娃娃真幸福 《找朋友》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具有初步的音乐节奏感; 2、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熟悉2/4节奏。 重点与难点 这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讲述的是“我”去寻找好朋友共同游戏时走在路上、敲朋友家门的欢愉心情。孩子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体会情感,表现歌曲的气氛是重点,这首歌曲的难点是熟悉2/4节奏,感受不同的2/4节奏,表现节奏。 环境创设及材料准备 1、(录音磁带“找朋友”。 2、若干圆舞板、铃鼓、串铃、小铃等乐器。 3、每人一张椅子。 设计思路 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来说感受乐曲的气氛并表现乐曲并不容易,因此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体会和好朋友共同游戏时的开心相当重要。另外2/4节奏的培养只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反复感受,孩子节奏感才能提高。 活动流程 (1)角落活动中熟悉乐曲、感受乐曲、欣赏乐曲 “找朋友”游戏,教师请孩子互相找朋友,每一对朋友中有一名孩子反坐椅子上以示坐在家里,另一名孩子念着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去找我的朋友,嘭嘭嘭、嘭嘭嘭嘭来把门儿敲。笃笃笃”边念边敲椅子背,坐在家里的孩子调皮地模仿敲门声也念“笃笃笃”敲击自己椅子,最后共同一声“嗨”相互灿烂一笑。 活动说明 “找朋友”游戏一来解决孩子熟悉歌词,二来帮助孩子理解好朋友共同游戏时开心、友好的情绪情感。此游戏可在角落里延续一段时间,让每个孩子都来玩过。 反复欣赏“找朋友”旋律,熟悉旋律,感受2/4节奏。 “拍拍手”游戏,教师和孩子做模仿游戏,教师可拍击各种2/4节奏型,让孩子模仿,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 舞剧音乐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舞剧音乐教学设计 1、大红枣儿甜又香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体会舞剧音乐的特点。 2、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2、背唱歌曲。 3、歌曲两个声部的协调、统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观看影片《白毛女》片段——老百姓迎接八路军解放杨各庄片断。(以《大红枣儿甜又香》的音乐作为背景)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舞剧《白毛女》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片段,请大家欣赏。 问:看了《白毛女》片段,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呢?能说说你们的感受吗? 2、介绍《白毛女》故事情节。

《白毛女》以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为主要素材,又根据当时革命斗争的现实进行了提炼和加工。主要情节是: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志顽强地活下来了,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生活。全剧通过喜儿的遭遇,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真实地反映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村中贫苦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证明了只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才能砸碎封建枷锁,使喜儿以及与喜儿有着共同命运的千千万万农民得到解放。 3、听赏《大红枣儿甜又香》。 了解歌词。 师:请你们再听听刚才影片中的插曲,歌词都说了些什么? 4、教师范唱。 5、学唱《大红枣儿甜又香》。 随音乐哼唱《大红枣儿甜又香》的旋律。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并注意气息的运用。 6、在学唱活动中感受和体验歌曲所表达的军民鱼水之情。 三、小结 芭蕾舞剧《白毛女》是芭蕾舞和民族舞结合的典范,其舞剧音乐也十分出色,优美动听。同学们可以多多欣赏我国的民族舞剧,从中体会

花城版音乐九年级下册《波莱罗舞曲》教案

《波莱罗舞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波莱罗舞曲》使学生熟悉并能够哼唱主题旋律,了解乐曲主要的音乐创作手法。 2、掌握波莱罗舞曲舞曲的节奏型,了解相关的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3、通过欣赏乐曲使学生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并能从音乐情绪的变化中体会到《波莱罗舞曲》能够赋予人们内心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音乐要素使学生了解《波莱罗舞曲》的创作手法,音乐表现手法等知识。 教学难点: 掌握波莱罗舞曲舞曲的节奏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节奏练习:(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节奏模仿练习,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掌握波莱罗舞曲舞曲的节奏型,加深对波莱罗舞曲舞曲的印象。) 二、赏析音乐 1、聆听乐曲的片段,请同学思考问题: (1)乐曲中有几个主题旋律? (2)这些主题在音乐色彩上分别给你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A主题:旋律优美、悠长而连绵不断。(学生随琴唱旋律) B主题:旋律委婉缠绵,与A主题对比音乐色彩偏暗淡。 (设计意图:乐曲是以两个主题乐段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而成的。首先要使学生熟悉音乐的主题旋律,在欣赏时引导学生从乐谱中寻找圆滑线、变化音等音乐符号。分析乐曲的旋律线走向以及乐器音色的特点。从而感受两个主题在色彩上带给听觉的差异。) 2、全曲欣赏,思考问题: (1)全曲依次采用哪些乐器演奏主题旋律? A:双簧管 B:萨克斯

A1:短笛 B1:长笛(三只) A2:弦乐器组 B2:弦乐器组 A3:弦乐组、管乐组 B3:弦乐组、管乐组、人声合唱 (2)乐曲整体呈现的力度变化是怎样的?能说说是怎样变化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演奏乐器的音色、数量等演奏形式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对音乐情绪有所把握,知道乐曲运用配器手法,使音响效果不断变化,音乐情绪不断高涨最后到达全曲的高潮)3、欣赏残奥会开幕式舞蹈《永不停歇的脚步》 (设计意图:《永不停歇的脚步》是以《波莱罗舞曲》作为背景音乐,表现一个女孩在失去一只腿的情况下,还坚强的舞蹈,依然怀揣着成为舞蹈家的梦想。正如《波莱罗舞曲》乐曲的音乐情绪一样,由两个短小的主题,不断发展、壮大的那种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三、课堂小结 《波莱罗舞曲》的独特之处是,作者能够在一个固定的节奏伴奏下,不断的反复两个主题,通过丰富的配器手法、音色、音响的不断变化,使乐器的情绪不断高涨,最后达到全曲的高潮。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工作进行的比较成功。表现在通过交响乐的实况录像,能够使学生完整的欣赏波莱罗舞曲舞曲,充分的理解了拉威尔创作的含义。在教学中,不仅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高,特别是在分析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时,都能够积极主动的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 欧美流行风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欧美流行风教学设计 斯卡伯勒集市 教学目标 1.能够主动欣赏并了解欧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流行歌曲,激发学生了解流行音乐的热情。 2.能够在科尔文手势的引领下,熟悉歌曲的调式调性,了解外国流行音乐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体验的兴趣。 3.能够用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有感情地轻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外国流行音乐的特点;用正确的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流行音乐,以前我们一起感受过“中国流行风”。今天,哪位同学能谈谈你对欧美流行音乐的了解?他们的流行音乐有哪些种类呢?(教师小结) (二)学唱歌曲《斯卡伯勒集市》 1.随科尔文手势,感受歌曲调性风格。 (1)展示图片,简介科尔文手势的基本动作,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做手势并唱准对应的唱名。 (2)教师给科尔文手势,学生快速说出对应唱名。 (3)教师用科尔文手势给出歌曲骨干音,学生跟唱。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来演唱,感受旋律的调性风格。

1=F 4/4 6–3-|7–6-|36–4|3---| 65–3|165-|6–3-|17–6|6---|| (4)始终不展示歌曲曲谱及主旋律,学生进一步跟随科尔文手势巩固、感受歌曲主旋律。 2.学生静心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感受歌曲情绪,不展示歌名及曲谱。 (1)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呢?为什么? (2)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曲谱2至3遍,打节拍,突出节拍重音,学生认真聆听,并试着记谱。 (3)学生试着用不同的形式背唱曲谱,单独背唱、分小组背唱或分组轮流唱,熟记歌曲旋律,并感受三拍子的韵律。 3.展示曲谱,学唱歌词。 (1)教师用琴伴奏,范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2)教师教唱英文唱词,注意演唱与朗读的区别。 (3)学生聆听歌曲,在听赏的时候注意英文单词的准确发音及演唱。(4)歌曲中的第一、二个乐句是该曲的难点部分,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演唱。注意第一个乐句的切分音与第二个乐句的变化音。 (5)这是一首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一起了解这种风格的特点。(教师介绍民谣的基本知识) 4.欣赏《温柔的爱》。 (1)聆听歌曲,感受它的音乐风格,这是属于哪种风格的流行歌曲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新湘教版

歌曲《猜谜谣》 教学内容: 1、唱《猜谜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猜谜谣》的伴奏音乐进教室入座。 2、师生问好。 二、学习乐曲《猜谜谣》 (一)导入。 师:今天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 两个角,抱着头。 上树顶,爬村头。 扁扁嘴,细长的脖。 坐着高,站着低。 在这个谜面中,每一句都可以猜一种动物。 生根据谜面猜谜底,对说出不常见的动物答案的人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同学们到底猜得对不对呢?听听人家是怎样回答的。 (二)听录音范唱,整体感受歌曲。 哦,原来每句谜面都有几种答案呢。 (三)把歌词以儿歌的形式来朗读。 1、按歌曲的节奏齐读歌词。 2、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朗读歌词。 (四)学唱歌曲。 1、跟着范唱反复学唱乐曲,并用动作模仿该种动物。 2、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问一组答,后两句齐唱,并交换演唱内容。 3、给予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请两人一组进行对唱,并让学生评价,如认为有不足的地方,就用自己的表演来纠正。

欣赏《山村来了售货员》 1)导入: 中国是一个山地较多的国家,在我国的山区生活着很多人,但是由于地理 环境以及一些因素影响,那些村民们买东西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因此很不方便,而今天却来了一个人令这些山区的人们高兴的唱起了歌来, 你们听。 (听赏全曲) 是谁来了?你听出了吗? (出示课题《山村来了售货员》) 2)售货员来了,村民们都非常高兴,你们听。 (听赏全曲) 你们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 1=C 2/4 (听赏此句)在模仿什么声音? 4)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音乐中唢呐与乐队的对答,使你联想到怎样的场面? 5)哪一段音乐描绘售货员挑担上山的情景? 你能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6)听赏了这首乐曲后你想到了什么? 7)吹奏这首乐曲的唢呐,你们认识它吗?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唢呐又俗称喇叭,音色高亢明亮,除用于合奏、独奏外,也用于戏曲歌舞伴奏。在民间,每逢喜庆节日,吹吹打打,大多都要用到它。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快乐的do re mi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识记do re mi三个音。 教学目标:演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认识和演唱音符do re mi。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快乐的do re mi》 1、听赏歌曲 (1)、听录音范唱《快乐的do re mi》 (2)请你跟琴唱一唱这三个音。 (3)教师演唱《快乐的do re mi》,学生接唱歌曲中的do re mi。 2、听唱法演唱歌曲 (1)轻声读歌词第一段 (2)听教师慢速范唱第一段歌词,学生心里默唱一遍,轻声唱一遍。 (3)引导学生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仔细听学生演唱,加以指导。 “演唱”四分休止符时,可用手势动作代替 (4)学习演唱二、三段歌词。听录音范唱,跟琴直接演唱。 (5)全体演唱全曲二至三遍 二、音乐游戏 1、认识五线谱上的do re mi的唱名位置。 2、跳房子游戏 三、演唱歌曲 1、再演唱过程中可不断变换演唱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或领唱与齐唱,小组派出代表演唱等形式。 2、表演唱或小组表演唱、个人表演唱 3、进行歌词创编 四、自我评价: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五、教学反思:认识唱名do re mi;用不同唱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活泼快乐的情绪。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2、引导学生用do re mi三个音进行音乐创编活动。 教学过程: 一、我是小小主持人: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并和大家一起欣赏。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 1、初听歌曲:你听了这首歌曲有什么感受?是几拍子的? 2、听歌曲:学生可以跟着小声唱一唱、动一动。 3、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要特别注意歌曲的弱起小节和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在学生会演唱的基础上,按照教科书的要求,在涂颜色处拍手或用打击乐(铃鼓)伴奏并演唱。 5、听歌曲、自由表演 三、我是小小作曲家 1、游戏《找朋友》。 2、活动《小小作曲家》 (1)教师做一个范例:选图片、节奏、分析创编乐曲。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图片进行创编、教师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四、自我评价 五、教学反思:学生能在演唱歌曲时表达欢快热烈的情绪,并能在涂色处用打击乐伴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多来咪》,并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目标:听赏歌曲《多来咪》,进一步巩固对音符do re mi的识记,并在欢快的歌声中进行律动表演。 教学过程: 一、跳房子游戏;复习音符do re mi 二、听赏歌曲《多来咪》 1、初听歌曲录音,教师简介歌曲,引导学生读一读歌词。 2、听歌曲(教师演唱或录音) 3、师生共同演唱歌曲并自由表演 教师唱第一乐段,学生分为七组分别演唱do re mi fa sol la si 七个音。衔接处全体演唱。 三、音乐表演《多来咪》 1、教师讲解《音乐之声》的故事情节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2020最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2.音乐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了解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 2.欣赏歌曲《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泽东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1.唱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简介这首歌曲的作者以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观看录像,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和旋律进行特点以及歌曲塑造的形象。(3)教师教唱。学生可跟随录音或钢琴演唱乐谱,直到唱熟。 (4)填上歌词演唱,注意唱出歌曲的力度和感情。 2.欣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1)聆听录音,请学生谈谈这首歌曲的情绪。 (2)教师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他为什么受到战士们的尊重与爱戴?请学生结合历史说一说,教师补充。 (3)再次聆听音乐,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旋律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歌词中衬词的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 2.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CD机(盘)等。

1.通过欣赏《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使学生初步掌握“组歌”的概念和“弱起节奏”的特点,让学生感受革命战争时期,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与敌人顽强抵抗的英雄形象以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情感。 2.通过以歌曲《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背景音乐朗诵歌词的音乐活动,让学生体会七言律诗与歌曲旋律的巧妙结合,感受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的胸怀和气魄。 教学过程 1.欣赏《十送红军》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情绪,以及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2)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3)请学生分析歌曲的调式、结构(分为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之间有何联系)。 (4)再听录音,请学生注意听歌词,谈谈每段歌词有何不同以及衬词的作用。 (5)分小组随录音学唱歌曲(如有条件,可以安排学生分组表演唱)。 2.欣赏《四渡赤水出奇兵》 (1)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个故事?请学生结合历史知识、地理知识简要谈谈,教师可展示有关美术作品或播放录像。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塑造了怎样的形象?表现了何种情绪? (3)教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主题内容,并讲解“组歌”的概念。 (4)再听录音,请学生分析歌曲的结构。 3.欣赏《游击队歌》 (1)简介作者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播放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战士形象?通过什么手法来描绘的(可从旋律特点、节奏型、速度上着手)? (3)再听录音,提醒学生注意弱起节奏的特点以及在歌曲中的作用。 (4)请学生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记熟主旋律。 4.音乐活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教师结合教科书上的油画作品讲解该七言律诗的创作时代背景和诗中蕴涵的深刻意义。 (2)教师示范朗诵这首诗,然后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西师版)教案

《小树快长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认真的学会演唱歌曲《小树快长高》,通过节奏的对比练习,认识八分休止符和四分休止符。 能力目标:能用充满童趣、天真的动作进行表演。 情感目标:能积极的、自愿的热爱环境、保护环境。 教学内容:学习歌曲《小树快长高》。 教具准备:风琴、录音。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美丽的小花园,请大家帮助小精灵找一找美丽的春天吧! 2、小朋友,你们都找到了什么 3、小朋友,你们的表演引来了小鸟,引来了美丽的春天,小树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瞧!它们正向你们示意、为你们歌唱呢! 二、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涨开,处于饱的状态,保持在横隔膜处,然后呼出体外,发出一个“思”音。然后随着教师的手势进行练习腹肌弹力。 2、“lu”的发音练习:教师给出固定音高,让学生发出“lu”音来,要求音要准,音量不宜重,不能发重音来。 3、1=C - G 2/4 , 5 4 │3 - │3 2 │1 - ┃ lu lu lu lu lu lu 三、教师范唱 教师边弹琴边唱《小树快长高》,学生体会歌曲。 四、歌曲体验 1、用“沙、哩、啦、叽”等跟唱歌曲的旋律。

2、朗读歌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 { 4、学生学唱歌曲。 5、同唱歌曲。 五、节奏练习: 1、××××│×- │,认识八分休止符:0 2、××0 ×│×0│,认识四分休止符:0 3、找歌曲《小树快长高》乐谱中的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 4、再次感受音乐中的休止符的作用。 六、小结 ; 《大树妈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歌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进行动作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0”的节奏。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教学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 $ 教学内容: 一、组织教学 1、教师面带笑容,师生问好歌。 2、在《小雨沙沙》的律动中进入课堂。 3、发声练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湘教版九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 1 单元爱我中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爱我中华》。 2、能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3、对歌曲进行演唱形式的处理与再创作。 教材分析 歌曲《爱我中华》这首歌曲同学们都比较熟悉,但音域跨度较大,歌曲的准确演唱,歌曲情绪的把握仍然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的学习氛围、情绪的准备,歌曲的节奏、背景知识的准备(一)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在我国的航空史有一件大事,大家知道是什么大事吗? 生:“嫦娥一号”升空! 师:2007 年的 10 月 24 日“嫦娥一号”升空,搭载了三十一首优秀的中国歌曲,其中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爱我中华》。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熟悉歌曲的旋律。 1、第一遍欣赏歌曲 问题:用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的感受。学生回答“热情”“奔放”“激昂”“欢快”“奋进”等等,老师总结。 2、第二遍欣赏歌曲 欣赏宋祖英维也纳现场演唱版的《爱我中华》。

问题:熟悉歌曲的旋律,仔细听一下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演唱形式?歌 曲的演唱 形式有独唱、齐唱、轮唱、对唱合唱、重唱等等。 学生回答:“歌曲中出现了女声领唱,男女声合唱,男女声对唱等形式”,老师总结。 (二)读歌词(轻声高位置,再次让学生进行发声的练习)。 读歌词时可以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老师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发声 的方法和读歌词的情绪,学生读第二部分,师生共同读第三部分。 问题: 1、关于歌曲中的反复记号。 2、你认为能表达歌曲中心的歌词是哪一句?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 (三)作品分析。 师:我们欣赏了歌曲的旋律,读了歌曲的歌词,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一 下这首歌曲。看大屏幕,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爱我中华》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歌中唱出五十六个 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 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歌曲吸 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其中“咳啰咳啰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四)老师范唱(用情绪感染学生,用情感带动学生)。问题:找出你 认为最难唱的一句! (五)学生学唱歌曲。 1、难点解决:跟着钢琴解决学生认为最难唱的部分,可以先用“噜” 再唱歌词的形式来完成。 2、学生跟钢琴一起来演唱歌曲。老师要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来演唱 歌曲。 3、变换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让学生巩固旋律。三、课堂在音乐中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