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简介

合集下载

印度宗教简介

印度宗教简介

印度教
耆那教 多元的宗教
伊斯兰教
Hale Waihona Puke 基督教佛教印度教三大主神
湿婆-毁灭之神
102300117
湿婆是最能体现印 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 的神祗。他既善良又可 怕,既冷漠又热情,既 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愚昧 者的偶像,既是破坏者 也是创造者,既是复仇 者也是庇护者,既是理 想的精力旺盛的家庭男 子(family man)又是 清心寡欲的苦行者。
102300117
印 度 的 宗教文化
目 录
印度的宗教内容 印度教三大主神
102300117
印度教饮食文化
印度教服饰
印度教业报轮回思想
多元的印度宗教
102300117
印度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 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宗教在这个国家及其绝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 演中心和决定性的角色。
102300117
两侧有滚边, 上面有刺绣。通 常围在长及足踝 的衬裙上,从腰 部围到脚跟成筒 裙状,然後将末 端下襬披搭在左 肩或右肩。
最早的纱丽只是在举行宗教仪式时穿,后来逐渐演变为妇女的普通装束。
印度人的最后一站 焚尸台
102300117
102300117
加 德 满 都 帕 什 帕 提 庙
102300117
特征 :严格的等级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婆罗门 即僧侣,为 第一种姓, 地位最高, 从事文化教 育和祭祀。
刹帝利即武 士、王公、贵族 等,为第二种姓, 从事行政管理和 打仗。
吠舍 即商人, 为第三种 姓,从事 商业贸易。
102300117
创造宇宙之神-梵天

印度教

印度教

印度教印度教,乃印度的婆罗门教。

佛陀在未出家以前,曾是婆罗门教的遵行者,有深入的学习和领会。

然而佛陀并非毫无选择的全盘接受,而是以批评的态度,透过个人的修证体验,对于婆罗门教的主张,提出了不少新的看法。

例如:印度教说有“我”,佛教则说“无我”;印度教说“梵”为宇宙之体,佛教则说诸法因缘生灭的本体是空;印度教严格区分阶级制度,佛教则提倡一切众生平等;后期印度教的派别中出现以苦行或乐行的修持,佛教则主张“中道”为修行原则等。

尽管在学说上彼此各成体系,但两千五百多年来,佛教与印度教在印度本土相互消融,也丰富了印度的哲学思想。

尤其是当古印度中的四姓阶级转信佛教,悟道证果,乃至在印度中期,印度教藉佛教壮大自宗,都显而易见佛教的出现为印度教的过去提供了深刻的反省,也为印度教的未来指出了宽阔的走向。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

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

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

首先,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神教。

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

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

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

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

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

婆罗门教初无寺庙,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有点零星庙宇。

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动在寺庙举行,有些庆典祭祀还有专门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了盛大、热烈的场面。

因此,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

最后,在哲学上,是以一个更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为基础。

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你了解多少?

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你了解多少?

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你了解多少?印度教是世界上3000个宗教中最古老的一个,全世界有数百万信徒。

多年来,印度教通过其神话积累了无数个神圣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这构成了一个印度教神话。

在这个复杂而丰富多彩的印度教神话中,没有什么变化,但信仰的基础是一样的。

它随着不断变化的创造、毁灭、爱和战争而脉动。

大多数印度教神话都有不同的版本。

此外,宗教具有多重角色、身份和历史人格。

这种看似混乱的现象反映了神话的丰富性。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神话逐渐扩大,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印度教是最古老的宗教,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

具体来说,是从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10000年。

因此,围绕宗教的大部分神话、信仰和神话同样古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考虑到这个时间线,这些神话中的许多可能已经被复述了很多年。

印度教/的神话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有着响彻云霄的神秘人物和故事。

就像与现代科学的先天关系一样。

此外,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后会有周期性的重复。

你一定听说过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前者是历史上最长的叙事诗。

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西北部的人们开始移民印度。

具体来说,他们被称为雅利安人和印欧人。

他们带来了早期印度教神话的基本神话传统。

多年来,随着雅利安人与印欧大陆的人文化的混合,神话变得越来越复杂。

印度教的神话经历了各种各样的阶段,与各个时代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文字有着联系。

最早期阶段与最古老的印度文件吠陀有关。

与印度教神话相关,李格吠陀,收藏了12028首赞美歌,对神话相关的神灵进行赞美和祈祷。

吠陀是基于古代亚里亚的传统。

印度教神话中的这些传统有口头交流。

因此,有一个重要的信念是印度教神话形成的背景展开。

这些传说中的人被称为灵魂转生,也是转世的想法。

在印度教神话的信念中,每个灵魂都经历了许多人生。

一个身体或化身死后,灵魂会在新的生物中重新诞生。

即使是神,也能拥有人类形态的转世。

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简介

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简介

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简介吠陀经典在印度教中被称为“天启的经典”,是印度最早的宗教经典,对印度以后的宗教和哲学思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下面随着店铺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简介】印度教(Hinduis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不像基督教、回教、佛教等宗教,印度教并没有创教者,主要的精神源头可追溯到一套古老而作者不详的吠陀经(Vedas)。

吠陀经乃源自亚利安游牧民族(北欧人的共同祖先)吟唱的崇拜圣歌。

亚利安人大约在摩西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的时候,也就是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进入印度,也将所信奉的吠陀教带了进来。

印度教与婆罗门教印度教传统上虽以亚利安经典为基础,但重要观念则起于比亚利安移民更早居住在印度的原始印度人,称为德拉维达人(Dravidians)。

因此,若说印度教是外族的亚利安宗教产物,还不如说是被亚利安观念所刺激修改成的印度本土德拉维达宗教,即(古)婆罗门教。

西元前五、六百年,佛教及耆那教(主张以抑制情慾与获得真正知识的方法来求得灵魂的解放,主张极端苦行。

)在印度广泛流行,造成婆罗门教的没落。

到了西元四百年前后,婆罗门教进而吸收佛教、耆那教及印度各地民间信仰。

商羯罗又于西元八、九百年间进行改革,形成现代雏形的印度教,又称新婆罗门教。

印度教结合印度境内各地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不同的宗派。

数百个宗派各有不同的教义与信条,各自认为自己的教派是最好的。

这些宗派间虽然没有统一的信条,但有两个教义却普遍存在各个教派中:一为多神教的泛神论;另一为轮回(reincarnation),即灵魂的再生与转世。

三千万个神印度教徒为多神论者,约有三千万以上的天神(编按,另有三亿的说法),但是他们只向一个天神敬拜。

就这角度而言,又像是一神论者,或许该说是具多神论色彩的一神论。

他们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皆具神性,山、河、树木、花草、昆虫、动物、甚至家中神坛罐子中的水,皆可能值得敬拜。

印度教的宗教与文化

印度教的宗教与文化

印度教的宗教与文化印度教是印度最大的宗教,也是全球最古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在印度的文化和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深深影响了印度的文化发展,对印度人的信仰、生活方式、文学、哲学和艺术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印度教的基本信仰印度教的信仰非常复杂,不同的派别持有不同的信仰观念。

但是,印度教的所有信徒都相信多神教的理念,即认为世界上有许多神灵,这些神灵能够掌管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现象。

在印度教的神灵系统中,主要有大多数人所熟知的三位神灵: 布拉玛、湿婆和毗湿奴。

此外,这个系统还包括各种不同形态的神灵和半神半人的角色。

除了神灵,印度教的信仰也涉及到轮回和因果。

印度教认为,一个人的命运不仅来自自己过去的行为,也来自其前世的行为和祖先的行为。

这种信仰使得印度人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和道德,以避免今生的恶果。

二、印度教的文化印度教的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印度教文化包括宗教艺术、文学、哲学、音乐和舞蹈等多个方面。

下面是印度教文化领域的一些代表性内容。

1. 宗教艺术印度教有许多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文化产物,如陶器、画作、金属雕刻和象牙雕刻等。

比如,在南部地区的喜马拉雅山脉上就有着非常著名的泥塑艺术,它包括酷似印度教象征的佛教八相图和印度教故事中神灵的形象。

而在北部地区,像是塔吉马哈尔和吉莲加尔宫都有着非常漂亮的金属雕刻品。

2. 文学印度文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的吠陀经,在印度教的宗教中很有分量。

此外,印度文学的著名作品还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等。

这些著作都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和哲学思想,如轮回、因果、道德等。

3. 哲学印度教哲学是印度文化中最有名的一个方面之一。

印度哲学家探究认识论、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问题,形成了复杂而深刻的体系。

印度哲学的主要分支有耆那教、婆罗门教和佛教。

其中,耆那教强调通过冥想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而婆罗门教倡导人们遵循吠陀经的规则,赞成轮回、因果和神灵的思想。

4. 音乐和舞蹈印度音乐和舞蹈的风格都非常独特、艳丽多彩。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思想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古印度是一个充满着丰富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国家。

它是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许多宗教和哲学思想的发源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印度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

一、印度教印度教是古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也是现代印度主要的宗教之一。

印度教起源于约2500年前,它有着复杂的信仰系统和一系列的仪式、节日。

印度教相信存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神——布拉曼,同时也崇拜许多其他的神祗。

印度教强调个人的精神修行和解脱。

印度教的一大特点是轮回转世的理念,它相信人的灵魂会不断地转世,直到实现解脱为止。

印度教的另一个特点是种姓制度,人们被分为四个主要的社会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特定的职责和义务。

二、佛教佛教是古印度的另一大宗教,它是由释迦牟尼所创立的。

佛教以人类的痛苦为出发点,主张通过克服欲望来实现解脱。

佛教信仰中心是“四圣谛”和“八正道”。

佛教主张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遵循慈悲和无私的原则来实现真正的幸福。

佛教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无常和缘起的,它认为一切都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宗教命运。

佛教也强调务实和行动,提倡将佛法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耆那教耆那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另一个宗教。

它由先知马哈维拉所创立,教义强调非暴力、宽容和以慈悲为中心的生活方式。

耆那教主张人们应该遵守“五戒”,即不杀生、不偷、不说谎、不贪婪和不欲念。

它也强调要生活在正确的信念下,通过克制欲望来达到精神的纯洁和解脱。

四、吠陀哲学吠陀哲学是古印度最早的哲学传统之一,它主要基于吠陀和奥义书的教导。

吠陀哲学关注人类的存在和宇宙的本质。

它强调个体灵魂和至高无上的真理之间的联系。

吠陀哲学认为人类灵魂是永恒的,通过知识和修行可以达到解脱。

它讨论了人类对于自由意志、伦理学和道德原则,并探讨了有关宇宙的起源和结构的问题。

吠陀哲学的影响可以在印度其他哲学学派中找到。

结语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吠陀哲学都是独特而复杂的宗教和思想体系,它们塑造了古印度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印度教(印度本土宗教)

印度教(印度本土宗教)

印度教(印度本土宗教)印度教 (印地语:हहहहहहहहहह;英语:Hinduism),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

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

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

[1]所谓“印度教” 是产生于印度文化圈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

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但是与其他宗教不同,印度教有着三大特点「崇拜三向神、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坚定相信轮回转世」,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起源印度教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在吠陀时代晚期重新出现,并成为印度教更深一层的基本组成部分。

印度教神祇(2张)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

特殊的虔诚、默想、禁欲和对永恒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转世的生命轮回;这样境界的灵魂避开了这种轮回而达到超脱,这并非有形的升入天国,而是精神上与神或天地万物重聚的极乐。

借助凡人肉体的不死灵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个具有神的不朽创造力的永生幽灵,而灵魂则能够再生或转世。

转世的信念加强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

一个人的亲戚或祖先也许已经再生为一匹马或一只蜘蛛。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宇宙观与信仰体系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宇宙观与信仰体系

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宇宙观与信仰体系印度教的起源与发展:宇宙观与信仰体系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次大陆。

它是印度最主要的宗教,也是世界上第三大宗教,拥有超过十亿的信徒。

印度教的起源和发展既深受印度次大陆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也与印度教的宇宙观和信仰体系密切相关。

一、印度教的起源印度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之间,印度次大陆出现了许多原始宗教,包括泰姬陵文化和早期锡克教教派。

这些原始宗教的信仰和仪式逐渐形成了印度教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教逐渐融合了古代印度次大陆的宗教文化和哲学思想。

其中,对抗自然力量的崇拜和对神灵的信仰是印度教信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印度教还吸收了佛教和锡克教的一些思想和教义,丰富了自身的宗教哲学。

二、印度教的宇宙观印度教的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存在,没有起点和终点。

印度教相信宇宙是由周期性的创造、维持和毁灭所组成的。

这个周期被称为“卡尔帕”或“大周期”,每个周期大约持续四十亿年。

根据印度教的宇宙观,千亿个宇宙组成一个宇宙系统,被称为“布拉马兰”。

布拉马兰是由许多不同的世界组成的,其中每个世界都有自己的神灵和生物。

每个世界都有一个主神,被称为“布拉马”。

布拉马负责创造和维护宇宙,也是全能和无限的存在。

此外,印度教还相信人类独特的存在是由五个元素(土、水、火、风、空)的组合形成的。

人类灵魂被认为是永恒的存在,会经历轮回转世的过程,直到最终解脱。

三、印度教的信仰体系印度教是一个多神教,相信存在许多神灵。

其中,三位主要的神祇分别是梵天、湿婆和毗湿奴。

梵天被认为是宇宙的创造者和至高神,湿婆是宇宙的破坏者和再创造者,毗湿奴则是宇宙的维持者和保护者。

印度教还有许多其他的神祇,用来代表不同的力量和属性。

信徒可以选择崇拜其中任何一个神灵,形成自己的信仰体系。

此外,印度教信仰中还包括吠陀经典的研究和瑜伽修行。

吠陀经典是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包含了宇宙观、道德准则和各种仪式的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300117

灯节在公历10 洒红节在每年公历3月、4月间, 月、11月间, 印度教四大节日之一。该节日正 是印度教徒最大 处于印度春季收获季节的作物即 的节日,全国庆 将开镰收割,冬去春来之际,因 祝3天。
此也被称为春节
Hinduism philosophy
印度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体,即是一种 宗教,也是一种信仰和生活方式。印度教认 为,人类灵魂永存和万物有灵,并宣扬因果 报应和人生轮回。在该教看来,生命不是以 生为始,以死告终,而是无穷无尽一系列生 命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段生命都是由前世 的所为而限制和决定。一个人的善良行为能 使他升天,邪恶行为则能令他堕为畜类。因 此,个人必须通过修行和积累功德才能认知 梵、回归梵,与梵合一。“梵合同一”是印 度教哲学理论的核心,更是印度教徒人生追 求的最高目标。
102300117
Hinduism 印度教
Content
The origins of Hinduism Three main Gods Hindu life
102300117
Hinduism philosophy
102300117
Origins
Hinduism is the third larg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 with approximately 1 billion adherents (2005 figure), which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oldest extant religion in the world . Hinduism has no single founder and is based on a number of religious texts developed over many centuries that contain spiritual insight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religious life. Among such texts, the Vedas are the most ancient, and theoretically the most sacred and supreme scriptural authority.
102300117
创造宇宙之神-梵天
Brahma
梵天是印度教的三 大神之一,是宇宙的创 造者,因而被奉为"创 造之神"。梵天有四张 脸,面向东西南北;还 有四只手,分别持有莲 花、吠陀经典、念珠和 匙子。
102300117
保护神-毗湿奴
Vishnu
毗湿奴是宇宙的保 护之神。他有四只手, 分别持有轮宝、法螺、 仙杖和莲花。其坐骑是 大鹏金翅鸟。毗湿奴有 许多化身,如鱼、龟、 野猪、人狮、侏儒、持 斧罗摩、罗摩、克里希 那(黑天)、佛陀等。
102300117
102300117
102300117
印度教三大主神
湿婆-毁灭之神Shiva polytheism
102300117
湿婆是最能体现印 度教诸神复杂和双面性 的神祗。他既善良又可 怕,既冷漠又热情,既 是智慧的象征也是愚昧 者的偶像,既是破坏者 也是创造者,既是复仇 者也是庇护者,既是理 想的精力旺盛的家庭男 子(family man)又是 清心寡欲的苦行者。
影响: 激化了印度的社会矛盾
102300117
Indian Food
“牛”,在印度人心 目中极为神圣。尽管很 多牛在大街上游荡,但 在餐馆里,在任何招待 会上,你是决不会吃到 牛肉的。 印度人中素食者特 别多。
102300117
102300117
Festivals Hinduism has many festivals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year. Their dates are usually prescribed by the Hindu calendar and typically celebrate events from Hindu mythology, often coinciding with seasonal changes and occasions of importance in an agricultural economy.
102300117
特征 :严格的等级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婆罗门 即僧侣,为 第一种姓, 地位最高, 从事文化教 育和祭祀。
刹帝利即武 士、王公、贵族 等,为第二种姓, 从事行政管理和 打仗。吠舍 Leabharlann 商人, 为第三种 姓,从事 商业贸易。
首陀罗即农 民,为第四种姓, 地位最低,从事 农业和各种体力 及手工业劳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