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液体制剂讲解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二)共5页文档

FAOWHO农药液体制剂标准导则简介(二)农药液体制剂的标准导则又分为单相制剂、分散液剂、乳剂、悬浮剂和多性质液剂等五类,本文对分散液剂:乳油(EC)、可分散液剂(DC)等制剂的标准导则进行介绍。
1乳油(EC)1.1 概述乳油(EC)是指用水稀释后形成乳状液的均相液体制剂。
本品应由符合FAO/WHO标准的(ISO通用名称)原药,以形式(当有效成分以多种化学成分存在时,应能够完整的识别具体形式。
如以2,4-D为例,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成分必须描述为2,4-D钠盐、2,4-D酸或2,4-D异辛酯等)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与必要的助剂等加工而成的,应是均相稳定的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物,经水稀释后成乳浊液使用。
1.2 有效成分1.2.1 鉴别试验该有效成分应符合一种鉴别试验,当对该有效成分识别仍然有疑问时,应至少符合另一种鉴别试验(分析方法必须是CIPAC、AOAC或其它等效的方法)。
1.2.2 有效成分含量应当标明(有效成分ISO通用名称)含量范围(~)[ g/kg或 g/L,〔20±2〕℃],当检测时,检测平均值与标明值之差不应超出允许范围。
1.3 相关杂质1.3.1 生产或贮存中产生的杂质。
如有需要,最大不应超过测得的有效成分含量的 %。
(该条款仅包括相关杂质,标题应反映出相关杂质的名称。
分析方法必须经过同行验证)。
1.3.2 水分(MT30.5)如有需要,水分含量≤g/kg。
1.4 物理性质1.4.1 酸度和/或碱度(MT191)或pH值范围(MT75.3)。
如有需要,酸度(以H2SO4计)≤ g/kg;碱度(以NaOH计)≤ g/kg;pH值范围~。
1.4.2乳液稳定性和再乳化(MT36.3)用CIPAC标准硬水A和D稀释,置于(30±2)℃水浴中,应符合以下要求:0h,初乳化完全;0.5h,乳膏≤ mL;2h,乳膏≤ mL,浮油≤ mL;24h,完全再乳化;24.5h,乳膏≤ mL,浮油≤ mL(在使用MT36.3时,仅对2h的试验结果有疑问时,才需要做24h后的试验)。
张德卫(农药水基性制剂的综述)

农药水基性制剂的综述一农药水基制剂概述水基性制剂是以水作为介质或稀释剂的一类农药加工剂型。
这类剂型具有低药害、低毒、易稀释、不易燃易爆、易使用、易计量和对环境保护有利的特点,其主要剂型包括有可溶液剂、水剂、微乳剂、悬浮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等。
1. 1可溶液剂(souble liquid, SL)、水剂( Agueous solution, AS)」可溶液剂是农药效成分和助剂溶解在适宜的水溶性有机溶剂中加工而成的均相、透明的液体制剂,有效成分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用水稀释后形成真溶液使用。
其组分包括农药有效成分、溶剂(水或与水互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农药助剂(表而活性物质如乳化剂,分散剂、增溶剂等)。
水剂和可溶液剂都是以水作为分散介质,可溶液剂的介质是水与有机溶剂的互溶物或只有水溶性有机溶剂。
水剂是可溶性液剂的一种特例。
目前,两者都是农药基本剂型之一,产品多、用途广,在发达国家的农药销售中占有很大份额,推广使用吨位大,市场前景广阔。
在国内也是如此,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其发展空间很大。
1. 2悬浮剂(Suspension Concentrates, SC)它是水基性制剂中发展最快、可加工的农药活性成分最多、加工工艺最为成熟、相对成本较低和市场前景非常好的新剂型。
农药活性成分的固体粒子既可在油相中悬浮(油悬浮剂),也可在水相中悬浮(水悬浮剂)。
农药悬浮剂是农药有效成分和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消泡剂、防冻剂等分散在基质水中而形成的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
农药悬浮剂的发展已愈来愈显示出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其发展呈迅速上升态势。
它多以水为分散介质,不溶或微溶于水的固体原药经研磨粉碎,并借助表而活性剂及其他助剂的作用,使之均匀分散,形成一种颗粒细小的高悬浮、能流动的比较稳定的液固相体系。
与乳油相比,可避免使用大量的有机溶剂;与可湿性粉相比,在加工和使用时则无粉尘飞散飘移;对人畜的毒性和刺激性都比较低,并能减轻对作物的药害,更不会因有机溶剂而在贮藏运输过程中燃烧,安全性较高;对用户和整个环境所造成的危险性减少到相当低的程度。
农业剂型的名词解释

农业剂型的名词解释农业剂型是指农业领域中使用的各种化学剂及其形态或形态组合的表示方式。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农业剂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可以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吸收利用效果,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液体剂型液体剂型是指农业中使用的具有流动性质的化学剂形态。
常见的液体剂型包括悬浮剂、乳体剂、乳剂和溶液等。
悬浮剂是将有效成分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剂型,可以提高农药在作物表面的附着性,增加作用时间。
乳体剂是通过悬浮剂和乳化剂的混合形成的剂型,具有较好的覆盖性和渗透性。
乳剂是将有效成分以乳状分散态存在的剂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吸附性。
溶液是将有效成分直接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剂型,适用于一些经济效果较好的化学剂。
二、固体剂型固体剂型是指农业中使用的具有固态形态的化学剂。
常见的固体剂型包括粉剂、微胶囊剂、颗粒剂和片剂等。
粉剂是将有效成分制成粉状分散态的剂型,易于储存和运输,使用方便。
微胶囊剂是将有效成分包覆在微胶囊中形成的剂型,可以延长药效时间,提高利用效率。
颗粒剂是将有效成分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可以提高药液的处理性能和附着性。
片剂是将有效成分压制成片状的剂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控释效果。
三、气体剂型气体剂型是指农业中使用的气体形态的化学剂。
常见的气体剂型包括气雾剂和烟雾剂。
气雾剂是将有效成分制成微小粒子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剂型,可以增加药剂的扩散范围和渗透性。
烟雾剂是将有效成分制成烟雾状的剂型,适用于一些需要熏蒸处理的农作物。
四、复合剂型复合剂型是指农业中使用的两种或以上农药剂型的混合形态。
常见的复合剂型包括混合悬浮剂、复合颗粒剂和复合微胶囊剂等。
混合悬浮剂是将两种或以上的有效成分悬浮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剂型,可以同时达到多种治理效果。
复合颗粒剂是将两种或以上的有效成分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可以提高药剂的综合效果。
复合微胶囊剂是将两种或以上的有效成分包覆在微胶囊中形成的剂型,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协同作用。
农业剂型的合理选择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农药剂型剖析

常见农药剂型剖析1、悬浮剂(SC)是指将固体农药原药以4微米以下的微粒均匀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国际代号为SC。
2、乳油(EC)是农药制剂的一种,它是将较高浓度的有效成分溶解在溶剂中,加乳化剂而成的液体。
一般用大量水稀释成稳定的乳状液后,用喷雾器散布。
最近也进行低容量喷雾以至超低量喷雾。
乳化剂大多使用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溶剂大多采用二甲苯、甲基萘等石油类溶剂,另外也用甲基异丁基甲酮类和异丙醇等醇类溶剂。
3、微乳剂(ME)该剂型由液态农药、表面活性剂、水、稳定剂等组成,属于热力学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
其特点是以水为介质,不含或少含有机溶剂,因而不燃不爆、生产操作、贮运安全、环境污染少,节省大量有机溶剂;农药分散度极高,达微细化程度,农药粒子一般为0.1~0.01微米,外观近似于透明或微透明液;在水中分散性好,对靶体渗透性强、附着力好。
4、水乳剂(EW)是将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得的液体农药原药以0.5-1.5微米的小液滴分散于水中的制剂,外观为乳白色牛奶状液体。
这种制剂不含有机溶剂,不易燃,安全性好,没有有机溶剂引起的药害、刺激性和毒性。
浓乳剂是液体或与溶剂混合制成的液体农药,以微小液滴分散在水中而以水为介质的制剂。
5、可湿性粉剂WP (Wettable Powder)定义:可分散于水中形成稳定悬浮液的粉状制剂。
6、水分散粒剂(WDG )又名干悬浮剂是20世纪80年代开发成功的农药新剂型和制剂加工技术,它是一种可分散在水中的固体制剂。
在1986年第六届国际农药化学会议上,被认为是一种既具有粒剂的一切优点,又具有悬浮剂高分散性能的理想农药剂型,将是农药剂型加工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7、水剂(AS)凡能溶于水、在水中又不分解的农药,均可配制咸水剂。
水剂是农药原药的水溶液,药剂以离子或分子状态均匀分散在水中,药剂的浓度取决于原药的水溶解度,一般情况是其最大溶解度,使用时再兑水稀释。
水剂与乳油相比,不需要有机溶剂,加适量表面活性剂即可喷雾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少,制造工艺简单,药效也很好,是以后应该发展的一个剂型。
水剂农药的组成成分

水剂农药的组成成分水剂农药是指以水为溶剂制成的农药制剂,具有稀释度高、均匀性好、易于使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农田、果园、蔬菜大棚等农业领域。
水剂农药的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活性成分、分散剂、增黏剂、助剂等几个方面。
下面将逐一介绍。
1.活性成分水剂农药的活性成分是起到杀灭、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作用的关键成分。
根据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应用对象,活性成分的类型和性质各异。
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常见的杀虫剂活性成分包括甲氨基阿维菌素、吡虫啉、苯酚类化合物等;杀菌剂活性成分包括三唑类化合物、苯酰肼等。
每种活性成分都有其专有的作用对象和使用条件。
2.分散剂分散剂是水剂农药中的一种助溶劑,主要起到将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在水中的作用。
分散剂的种类和使用浓度与活性成分的溶解度、毒性、稳定性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分散剂有十六烷基醇硫酸钠、烷基酚醚硫酸钠等。
合适的分散剂可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增加活性成分的持效期。
3.增黏剂增黏剂是水剂农药中的一种助剂,主要起到增加制剂粘稠度和粘附性的作用,以提高喷雾液在作物表面的附着能力。
增黏剂的种类和使用浓度与制剂的性质和应用条件有关。
常见的增黏剂有羧甲基纤维素钠、阿拉伯橡胶等。
适当使用增黏剂可以提高农药的粘附性,减少流失,增加制剂的利用效率。
4.助剂助剂是水剂农药中辅助性的成分,主要起到调整制剂性质、提高稳定性和增强作用效果等作用。
助剂种类繁多,包括溶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助剂等。
溶剂可以提高活性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常用的溶剂有丙二醇和聚乙二醇等;防腐剂可以阻止制剂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常用的防腐剂有苯甲酸、硫酸类化合物等;抗氧化剂可以抑制制剂中活性成分的氧化降解,提高制剂的稳定性,常用的抗氧化剂有维生素E和谷胱甘肽等。
综上所述,水剂农药的组成成分包括活性成分、分散剂、增黏剂和助剂。
活性成分是农药的核心成分,能够起到杀灭、抑制害虫、病菌或杂草的作用;分散剂可以将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在水中,增加制剂的稳定性;增黏剂可以提高制剂的粘稠度和粘附性,增强喷雾液在作物表面的附着能力;助剂可以调整制剂性质、提高稳定性和增强作用效果。
农药乳油,水乳剂,微乳剂使用效果有什么区别

农药乳油,水乳剂,微乳剂使用效果有什么区别农药乳油:液体制剂.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有效成分)溶于有机溶剂中,如苯类、醇类、酯类、酮类及其它溶剂,加入乳化剂,搅拌均匀,得成品,外观为均一透明液体.存放两年不分层、不沉淀.乳油加入水中稀释后呈白色或者乳白色,与水混匀后即可使用.稀释后的溶液中,乳液粒子直径在几微米之几十微米之间.农药水乳剂:液体制剂.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乳化剂、增稠剂、稳定剂、pH值调节剂、水,高速搅拌(一般用高剪切乳化机),使农药有效成分以微小油珠状均匀分布在水中,为典型的水包油型(O/W)混合液.水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其中的油相有自发聚集的倾向,所以,常常有水乳剂产品出现破乳,分层、沉淀等,导致不合格,失去商品价值.水乳剂产品外观一般呈现白色或乳白色.使用时,加水稀释,稀释后乳液呈无色,乳液粒子直径一般在几微米至几十微米.农药微乳剂:液体制剂.将不溶于水的农药原药溶于有机溶剂中,加入乳化剂、助溶剂等,在搅拌下与水充分混合,形成均一透明的溶液.微乳剂为热力学亚稳定体系,其中的油相在水中分布的粒径极小,粒径分布范围主要集中在0.01微米至0.1微米之间.合格产品常温存放两年,不分层、不结晶、不沉淀.使用时,兑水稀释后的溶液呈无色.有效成风在水中的粒径极小.宏观地说,合格的农药乳油、微乳剂、水乳剂,如果含量相同、使用时的稀释倍数相同,其药效差异不大.从微观角度分析,因为微乳剂中有效成分粒子在水中最小,而且其中乳化剂的含量远高于水乳剂和乳油,其药效一般较好;乳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往往对有效成分有增效作用,效果次之.水乳剂中的溶剂、乳化剂含量均很低,使用效果与乳油相当.乳油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往往对幼嫩的花果有加重药害的作用;微乳剂和水乳剂中含有大量的水,对植株的药害往往较之同样有效成分的乳油轻一些.所以微乳剂、水乳剂、乳油制剂各有其长处,使用中注意选择.乳油,因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污染环境,现在中国限制乳油的登记.微乳剂,用水做主要溶剂,比乳油环保;但需要使用较大量的表面活性剂,是否属于环保型农药制剂,目前尚有争论.水乳剂,其配方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比乳油和微乳剂都少,因此被称为环保农药剂型.。
农药常见剂型及其特点

农药常见剂型及其特点农药是一种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物质,常见剂型有多种,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此,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药剂型及其特点。
1.悬浮剂悬浮剂是将农药活性成分悬浮于水中形成悬浮液的剂型,常见的悬浮剂包括悬浮油剂和水悬浮剂。
悬浮剂具有药效持久,防治面广等特点,可防治各类病虫害。
其优点在于能够均匀悬浮在水中,易于搅拌,使用方便。
然而,其不足之处在于悬浮剂中的固体颗粒容易沉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否则会导致不均匀施药。
2.粉剂粉剂是将农药活性成分制成的细粉状固体剂型。
其具有贮存稳定、使用方便、渗透能力强的特点。
粉剂常见的形式有粉尘剂、湿性粉剂和湿性粘稠粉剂等。
粉尘剂容易形成飞散粉尘,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防护措施。
湿性粉剂与水混合后可以形成乳液状物质,具有较好的附着性,对农作物的渗透性强。
3.溶液剂溶液剂是将农药活性成分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剂型,通常为懈性溶剂、杂环化合物等。
溶液剂具有使用方便、不结块、不结晶等特点,能够迅速渗透至植物组织中发挥作用。
然而,溶液剂对农作物的附着性较差,易被土壤和植物吸收,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
4.胶体剂胶体剂是将农药活性成分悬浮于胶体液中制成的剂型。
胶体剂具有粘性强、附着力强的特点,能够在植物表面形成较长时间的持久薄膜,增强农药的防治效果。
胶体剂适用于防治多种病虫害,但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剂量和施药时间,以免产生过度浓稠的现象。
总结起来,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农药剂型时,需要根据病虫害的类型、发生程度、农作物特性、环境因素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剂型进行防治。
此外,使用农药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遵守施药规定,确保农药的有效使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农药制剂讲解知识资料

• 4包裹在亲水长链内部
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 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以这种 方式被增溶的物质主要是较易极化的碳氢化合物,如 苯、乙苯、苯酚等短链芳香烃类化合物
2、初级发展阶段
19世纪中期,三大植物性杀虫剂除虫菊、 鱼藤、烟草作为商品开始流通.
除虫菊
鱼藤
烟草
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在: 1、粉剂;
如硫磺粉剂、碱式碳酸铜粉剂、氧化铜粉剂
2、乳油;
鱼藤酮乳油
3、蚊烟香
除虫菊
3、农药制剂学形成阶段 1936年,瑞士科学家米勒发现了滴滴涕; 1943年,法国A.Dupire和M.Rau成均匀 油相,在将水、助剂加入混合成均匀水相.
水乳剂的优缺点: 优点:1、不含有少含有机溶剂,环境相容性
好; 2、活性成分粒剂小; 3、成本低,加工安全; 4、无闪点,储运安全; 5、低植物毒性及药害.
缺点:1、开发困难,不为难定 2、加工设备投资高.
物和地下水资源.
水剂的优缺点: 优点:A、无溶剂,环境相容性好;B、活性成分成
分子或者离子状态,药效较好;C、成本低,加工简 单;D、无闪点,储运安全;E、低植物毒性及药 害. 缺点:可供加工的农药原药较少,目前以草甘膦和百 草枯最多,其他所占市场比例较少.
乳油
农药的一个基本剂型之一.由农药原药按比例溶解 在有机溶剂如甲苯、二甲苯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 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后形成相 对稳定的乳状液.
农药剂型加工发展
1、原始阶段:
公元前1200年用盐和灰除草; 公园前1000年荷马史诗用硫磺熏蒸驱虫; 宋代欧阳修洛阳牡丹记提到用硫磺治花虫; 清代蒲松龄农桑经提到用亚砷酸作为毒饵 1649年南美居民利用鱼藤粉毒鱼; 1690年法国利用烟草水防治梨树网蝽; 1800年前高加索用除虫菊粉防治虱、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剂AS是有效成分或其盐的水溶液制剂,药剂(分散相/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水(介质/溶剂)中的真溶液制剂。
可溶性液剂SL是均一、透明的液体制剂,用水稀释后,形成真溶液,也就是说,药剂亦是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介质中。
SL的组成:活性物质、溶剂、助剂。
SL外观是透明的均一液体,用水稀释后活性物质成分子状态或离子状态存在,且稀释液仍然是均一透明的液体。
它的表面张力要求在50mN/m以下。
产品常温存放两年,液体不分层、不变质,仍保持原有的物理化学性质以保证药效的发挥。
1.有效成分2.水分的测定3.酸碱度测定3.3溶液稳定性制剂(在54℃±2℃,14d后),用CIPAC标准D水在30℃±2℃下稀释静置18h后,过45um筛,只能有痕量沉淀和可见固体颗粒。
3.4持久起泡性,特定时间下,泡沫毫升数,4.稳定性4.10℃稳定性(在0℃±2℃,7d后),固体/液体的分离物<0.3ml4.2快速贮存稳定性(54℃±2℃,14d后)如需要还要测定杂质,碱度或pH值范围等5.与水互溶性5.1试剂和仪器标准硬水:342mg/L。
量筒(100ml)、移液管、恒温水浴。
5.2试验步骤用移液管吸取5ml试样,置于100ml 量筒中,用标准硬水稀释至刻度,搅拌均匀,将此稀释液置于30℃±1℃水浴中,如稀释液均一,无析出物为合格。
微乳剂ME是一个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之分散体系。
狭义的微乳剂定义为由油组分-水-表面活性剂构成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单相体系,是热力学稳定的、胀大了的胶团分散体系。
广义上定义为透明或半透明经时稳定的分散体系。
微乳剂的性质如下。
(1)外观为透明均匀液体。
(2)液滴微细其半径一般在0.01~0.1μm之间(3)物理稳定性好组成合适的微乳剂不会发生液滴凝聚作用,而且加热时液滴增大的过程是可逆的1.有效成分———农药原药(1)有效成分的种类和要求①有效成分在水中的稳定性及防分解措施②生物活性生物活性要好,且水的存在不会影响药效结果。
③液态农药流动性好,便于配制,贮藏也较稳定。
原药含量高时,体系中油相比例相对变化较小,有利于配制,且乳化剂用量相应减少,成本降低。
(2)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的含量保证使用效果的情况下尽量提高。
但随着农药成分增加,乳化剂的用量升高,加大了成本,而且体系黏度增大,稳定性差。
3.溶剂原油一般不用有机溶剂,固体或黏稠状需加溶剂选择溶剂的依据如下:(1)溶解性能好(2)溶剂挥发性小,毒性低。
(3)溶剂的添加不会导致体系的物理化学稳定性下降。
不和体系中其他组分发生反应。
(4)来源丰富、价格较便宜。
1.配制方法(1)将乳化剂和水混合,然后将原药加入水相,制成透明的O/W型微乳剂。
(2)可乳化油法将乳化剂溶于农药油相中,形成透明溶液,然后将油相滴入水中,搅拌成透明的O/W 型微乳剂。
或相反,将水滴入油相中,形成W/O型微乳剂。
(3)转相法(反相法)将农药与乳化剂、溶剂充分混合成均匀透明的油相,在搅拌下慢慢加入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形成油包水型乳状液,再经搅拌加热,使之迅速转相成水包油型,冷至室温使之达到平衡,经过滤制得稳定的O/W型微乳剂。
4.二次乳化法当体系中存在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不同性质的农药时,美国ICI公司采用两次乳化法调制成W/O/W型乳状液用于农药剂型。
首先,将农药水溶液和低HLB值的乳化剂或A-B-A嵌段聚合物混合,使它在油相中乳化,经过强烈搅拌,得到粒子在1μm以下的W/O乳状液,再将它加到含有高HLB值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平稳混合,制得W/O/W型乳状液。
第四节微乳剂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方法1.外观为透明或近似透明的均相液体。
外观的测定方法主要是目测。
微乳剂之所以透明是由于液滴分散微细,其粒径一般为0.01~0.1μm2.有效成分含量3.乳液稳定性用342mg/L标准硬水,将ME样品稀释后,于30℃下静置30min,保持透明状态,无油状物悬浮或固体物沉淀,并能与水以任何比例混合,视为乳液稳定。
4.低温稳定性ME样品在低温时不产生不可逆的结块或浑浊视为合格。
因此需进行冰冻-融化试验。
取样品约30ml,装在透明无色玻璃磨口瓶中,密封后置于0~-10℃冰箱中冷藏,24h后取出,在室温下放置,观察外观情况,若结块或浑浊现象渐渐消失,能恢复透明状态则为合格。
反复试验多次、重复性好,即为可逆性变化。
为满足这一指标,除注意乳化剂的品种选择外,必要时可加入防冻剂。
5.pH值6.冷、热贮稳定性(50±1)℃的恒温箱里贮存四周,要求外观保持均相透明,若出现分层,于室温振摇后能恢复原状。
分析有效成分含量,其分解率一般应小于5%~10%,7.透明温度范围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温度的敏感性很大,因而微乳剂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透明。
一般要求0~40℃保持透明不变,好的可达到-5~60℃。
所以配方中非离子SAA的浊点要足够高。
保证贮存温度下的均相稳定。
①短期贮存试验将10ml样品装入25ml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或于磨口玻璃瓶中),在恒温箱中,于10℃、25℃、40℃保存1~3个月,观察试样有无浑浊、沉淀及相分离等现象。
②经时稳定性试验水乳剂的概念水乳剂EW也称浓乳剂CE,是不溶于水的原药液体或原药溶于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所得的液体分散于水中形成的一种农药制剂。
外观为不透明的乳状液。
油珠粒径通常为0.7~20μm,比较理想的是1.5~3.5μm。
2.水乳剂的特性水乳剂有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型(W/O)两类。
农药水乳剂有实用价值的是水包油型。
与乳油相比,由于不含或只含有少量有毒易燃的苯类等溶剂。
以廉价水为基质,乳化剂用量2%~10%。
药效与同剂量相应乳油相当,而对温血动物的毒性大大降低。
对植物比乳油安全。
与其他农药或肥料的可混性好。
由于制剂中含有大量的水,容易水解的农药较难或不能加工成水乳剂。
油珠细度高的乳状液稳定性好,为了提高细度有时需要特殊的乳化设备。
二、水乳剂的配制含有有效成分、溶剂、乳化剂或分散剂、共乳化剂、水、抗冻剂、消泡剂、抗微生物剂、密度调节剂、pH调节剂、增稠剂、着色剂和气味调节剂。
其中有些特殊情况下添加。
1.有效成分用于加工水乳剂的农药的水溶性希望在1000mg/L以下。
某些特殊农药如能通过乳化剂、共乳化剂及其他助剂的选择解决水解问题,也可加工成水乳剂。
熔点很低的液态原药可直接加工成水乳剂。
熔点较高者溶于适当溶剂,也可加工成水乳剂。
2.溶剂应当理化性质稳目前主要使用二甲苯。
N-长链烷基吡咯烷酮溶解能力强,有表面活性,低毒,可生物降解,对环境安全,是一类值得注意的优良溶剂。
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1.有效成分含量2.热贮稳定性(54±2)℃贮存14d,分解率低于10%。
不分出油层,维持良好的乳状液状态。
只分出乳状液和水,轻轻摇动仍能成均匀乳状液算合格。
也可于50℃贮存1个月后进行观察,确定是否合格。
3.低温稳定性4.冻熔稳定性5.pH值6.细度7.黏度8.水稀释性,要求上无浮油下无沉淀。
乳油:由农药原药按规定的比例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而制成的均相透明油状液体;加水能形成相对稳定的乳状液乳油与其他农药剂型相比,其优点是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贮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加工工艺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基本无三废。
缺点是由于含有相当量的易燃有机溶剂,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在生产、贮运和使用等方面要求严格,如管理不严,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中毒现象或产生药害。
二、乳油的特性1.乳化分散性一般要求乳油倒入水中能自动形成云状分散物,徐徐向水中扩散,轻微搅动后能以细微的油珠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均一的乳状液。
2.乳化稳定性施药过程中药液要稳定,上无浮油,下无沉淀;当药液喷洒到叶面上以后,由于水分蒸发,乳液被破坏(破乳),如果药液过于稳定,在叶面上不能及时破乳,那么药液在叶面上容易产生流失现象,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
因此要求药液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不能太高。
有些水溶性较强的农药品种,如敌百虫、乐果等,不存在乳化稳定性的要求。
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散相的组分,极性,油珠大小及其相互间的作用等;连续相的黏度,pH值,电介质浓度等;乳化剂的化学结构,组分,浓度和性能等;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光照,气流等均有关系。
其中最重要的是乳化剂的品种及其组成组分和用量。
3.贮存稳定性乳油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农药原药的化学稳定性,乳油中水分含量和酸碱度或pH值,其次是溶剂、乳化剂品种、性质和质量,以及原药的纯度等。
必要时加入适当的稳定剂。
4.生物活性最普遍的施药方法是喷雾,也可采用泼浇、拌种、浸种、涂茎、毒饵等方法使用。
在具体应用时,可根据防治对象选用不同的施药方法。
---+5.安全性乳油中含有较多的有机溶剂,因此在生产、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对人畜、环境、作物等的安全性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有机溶剂具有促进药剂对作物表皮、动物皮肤的渗透作用,从而增加了药剂对作物药害和人畜中毒的机会。
大量的有机溶剂不断地散发到自然界,将会引起环境污染,影响自然生态。
1.乳油的组成:农药原药,溶剂和乳化剂。
在某些乳油中还需要加入适当的助溶剂、稳定剂和增效剂等其他助剂。
化学性质主要是有效成分的化学稳定性:包括在酸、碱条件下的水解性(半衰期),光化学和热敏稳定性;与溶剂、乳化剂和其他助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生物活性包括有效成分的作用方式,活性谱、活性程度、选择性和活性机制等。
毒性主要指急性毒性,包括急性经口,经皮和吸入毒性。
在配制之前必须通过相应的试验获得可靠的数据,任何第二手资料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据。
(2)溶剂乳油中的溶剂主要是对原药起溶解和稀释作用,帮助乳油在水中乳化分散,改善乳油的流动性。
溶剂应对原药有足够大的溶解度;对有效成分不起分解作用或分解很少;对人、畜毒性低,对作物不会产生药害;资源丰富,价格便宜;闪点高,挥发性小;对环境和贮运安全等条件。
(4)其他助剂主要是助溶剂、稳定剂、增效剂等,根据农药的品种和施药要求选用。
第四节乳油的质量控制指标及检测方法1.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3.乳液稳定性测定方法4.热贮稳定性②物理稳定性经热贮后的样品,用规定的方法测定外观、乳化分散性、乳液稳定性、酸/碱度(或pH值)等物理性能。
5.低温稳定性(1)国内常用方法取乳油样品约50ml,密封在玻璃容器内,在-10~-12℃的条件下,连续贮存7d,样品取出后,立即观察乳油状态变化情况。
如无冻结、分层或沉淀则为合格,若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再将乳油样品静置在常温(20~25℃)下,记录自然恢复的时间。
如在2h内恢复原状,仍为合格产品。
悬浮剂SC为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
该农药悬浮剂是指以水为分散介质,将原药、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 调整剂和消泡剂等)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的农药剂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