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同是宦游人”,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属州”联系起来了。

D.尾联这两句承上作结: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10.对王勃的这首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

B.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包含诗人黯然销魂的感伤情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及注释翻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原文及注释翻译 朝代:唐代 作者:王勃
原文: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今四川崇州。 ⑵城阙(què )辅三秦:城阙,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 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 羽破秦,把关中分为三区,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这句是倒装 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 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辅三秦:一作“俯西秦”。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全句意为江边因远望而显得迷茫如啼眼,是说在风烟迷茫之中,遥望蜀州。 ⑷君: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⑸同:一作“俱”。宦(huàn)游:出外做官。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我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 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 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意思是挥泪告别。 翻译: 雄伟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比邻。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更多《送杜少府

《新唐书列传文艺上王勃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列传文艺上王勃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新唐书列传文艺上 王勃 传》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 《指瑕》以`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 高第。 年未及冠, 授朝散郎, 数献颂阙下。 沛王闻其名, 召署府修撰, 论次① 《平 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 “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 州多药草, 求补参军。 倚才陵藉, 为僚吏共嫉。 官奴曹达抵罪, 匿勃所, 惧事泄, 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 省,度海溺水,s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 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 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 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 墨数升, 则酣饮, 引被覆面卧, 及寤, 援笔成篇, 不易一字。 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 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 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 《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 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 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 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 “剑南”称之。③s: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 ⑤更衣:如厕。 4.对下列 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习题及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 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 【原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 【作者】 王勃(650—676),字子安,绛(ji?ng)州龙门人。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时诸王好斗鸡,他为沛王写了向英王鸡挑战的檄(xí)文,触怒唐高宗。后任虢(guó)州参军,犯死罪,遇赦革职。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年仅27岁。有《王子安集》二十卷。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除本文外,《滕王阁序》亦脍炙人口。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一起倡导文学革新,其中王勃成就最大。 【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此时作者正在京城长安沛王府任修撰之职,豪气满怀、积极向上、努力求仕是王勃此时的思想核心。 杜少府是王勃的好友,姓名不详。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此时,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蜀州去上任,王勃设宴为他送行,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蜀州,在现今四川省,州府在崇庆县。两人一起走出了长安城,来到分手的

地点,心中有话,但却相对无言,只好观看四周的景致,以克制自己的离情别绪。【主题思想】 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朋友远行的留恋之情,同时也勉励朋友乐观进取、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体现了作者宽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供职于长安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所作的一首著名的赠别诗。 首联:“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以写景起兴,对仗相当工整。“城阙辅三秦”是一个倒装的句式,其实是“三秦辅城阙”,指长安的城垣宫阙都被三秦之地护卫着。这一句一扫以往送别诗常有的萧索黯淡之象,起笔雄伟。下句“风烟望五津”。五津指四川境内长江的五个渡口,泛指蜀川。这里诗人用一个“望”字跨越时空,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风烟”在此起了渲染离别气氛的作用,从而引出下句。 颔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是诗人在直抒胸臆。诗人并没有接着叙写离情别绪,而是笔锋一转,转而说你我都是远离故土的宦游之人呀,彼此间应该都能体会这种心情的吧。也许是思绪太多,也许是无从说起,诗人在此有意略去了对众多思绪的叙写,而留下一片空白让读者去填补,增加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离别总是伤感的,但诗人并未停留于伤感之中,颈联笔锋一荡,意境又开阔了起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似受曹植“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启发,但曹植句强调志在四海,而王勃句强调友人间重在知心,天涯相隔也会是像相邻一样。这句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尾联紧跟前三联,以劝慰杜少府作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别常常在分岔路口分手,“歧路”又一次照应送别之意。这句是诗人在即将分手之时劝慰杜少府之语,不要在分手之时抹眼泪了,像小儿女一般,只要心心相印,远在天涯,不也如近在咫尺一般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野蔷薇》,完成小题。 野蔷薇 (日)小川未明 很久以前有一个大国和一个比较小的王国相邻着,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和睦相处着。 在国界线上,两国都只派了一位士兵来驻守确定国界的石碑。大国派来的是个老人,小国派来的是个青年。两人一左一右地站在石碑两边。周围是安静极了的群山,偶尔才能看到一些路过的人影。 起初,两人在还不熟悉的时候,由于彼此存在着不知敌友的戒心,一直都没怎么说过话。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两人竟成了好朋友。①大概因为这里除了他们两人再没有可以说话的对象了,还有就是春天的阳光总是和煦地照在他们两人的头顶上。 在这条国界线上,生长着一株没有人培植却很茂盛的野蔷薇,在花开的日子里,蜜蜂们很早就聚集到了这里,那些振动翅膀发出的嗡嗡声,一直传到还没起床的两人的耳朵里。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起了床,走到外面一看,果真太阳已经升得老高。 “啊,您早,今天的天气真好!” “是啊,真是个好天气,天气一好,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了。” 于是,两人就这么一起站着说话,一起抬头看周围的景色。虽然是每天都能看见的风景,但是只要一抬头总能在里面看到昨天所没有的新鲜感。 那个年轻人最初不会下象棋,自从跟着老人学了以后,这一阵子,只要是和暖的天气,两人便会坐下来,对战起来。 开始的时候老人的棋术比青年强很多,所以总是让着青年,到了后来,即使按着规矩下,有时老人也会被击败。 青年和老人都是很好的人。两人都非常正直、亲切,虽然在下棋的时候,大家都是拼着命地想打败对方,但是在心里,两人却是从未有过的融洽。 有时候老人下着下着就会大笑起来:“看来我是要被打败了是吧。老是这么躲来躲去的还真是叫人受不了,要是真的在战场上可怎么办才好哇?” 青年因为正战在兴头上,眼看就要赢了,所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眼睛放光,直追对方的将。那些小鸟也蛮有意思地在树梢上唱着歌。野蔷薇也一阵一阵地散发着醉人的清香。 ②在那个地方也有冬天,当天气变得寒冷起来的时候,老人就开始怀恋自己的故乡了,开始想住在那里的儿子和自己的小孙子了。“真想早点请假回去看看哪!”老人时常感慨着。 “可是,”青年说,“如果您回去了,就一定由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来代替,要是个亲切温柔的人倒也罢了,万一是个满脑子敌我戒备思想的人就难办了。就请您务必多留些日子吧,您看,马上春天就要来了。” 不久,冬天就过去了,春天到了。可是,此时,这两个国家正为着利益的关系开始了战争。眼看着,两个每天生活在一起的好朋友就要变成敌人了,真是件难以想象的事呀!

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值顾 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③,傍若无人。顾勃然不堪曰:“傲 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耳④!”便驱其左 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然后令送箸⑤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①王子敬:王献之,官员。②顾辟疆:人名。③指麾好恶:指点评论。麾,通“挥”。④伧:粗野,鄙陋。⑤箸:这里相当于“之于”。 1.“燕”有以下几个义项,文中“值顾方集宾友酣燕”一句中“燕”字 的意思是()。 A.燕子,一种鸟类 B.通“宴”,安逸,安闲 C.通“宴”,用酒饭招待客人 D.周代诸侯国国名 2.下列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王游历既毕吾与汝毕力平险 B.不足齿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C.然后令送箸门外处士笑而然之 D.以贵骄人以待来年 3.顾辟疆对王子敬的行为“勃然不堪”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句子 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是礼仪之邦。你认为王子敬怎样做和比较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王子敬)不识主人,径往其家;指导麾好恶,傍若无人。(或: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4.要点一:想进入别人的私宅,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可以“径往”; 要点二:游赏时要尊重主人,平和有礼,不能旁若无人,随意指点评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与赏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翻译与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⑴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一作“蜀州”。据《旧唐书·地理志》:“剑南道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县置。”垂拱二年为公元686年,其时王勃已去世十年,故当以“蜀川”为是。 ⑵城阙(què ):即城楼,指唐代京师长安城。辅:护卫。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现在的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秦朝末年,项羽破秦,把关中分为雍、塞、翟三国,分别封给三个秦国的降将,所以称三秦。辅三秦:一作“俯西秦”。这句是倒装句,意思是京师长安三秦作保护。 ⑶风烟望五津:“风烟”两字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⑷君:对人的尊称。

⑸宦(huàn)游:出外做官。同:一作“俱”。 ⑹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代人认为中国疆土四周环海,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⑺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比邻:并邻,近邻。 ⑻无为:无须、不必。歧(q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⑼沾巾:泪水沾湿衣服和腰带。这句意思是像小儿女那般挥泪告别。 【作者简介】: 王勃简介与生平(本站最新考证) 王勃描写天地山水的诗。 【朗读节奏划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写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大约作于乾封(唐高宗年号,公元666年正月—668年二月)年间,是王勃为送别一位到蜀地任县令的杜姓朋友而作,是其游蜀之前供职于长安时期的作品。 【翻译】: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7——12题(16分) 佛鼓林清玄 ①住在佛寺里,为了看师父早课的仪礼,清晨四点就醒来了。走出屋外,月仍在中天,但在山边极远极远的天空,有一些早起的晨曦正在云的背后,使灰云有一种透明的趣味,灰色的内部也早就织好了金橙色的衬里,好像一翻身就要金光万道了。 ②鸟还没有全醒,只偶尔传来几声低哑的短啾。听起来像是它们在春天的树梢夜眠有梦,为梦所惊,短短地叫了一声,翻个身,又睡去了。 ③最最鲜明的是醒.在树上的一大簇一大簇的凤凰花。这是南台湾的五月,凤凰花的美丽到了峰顶,似乎有人开了染坊,就那样把整座山染红了,即使在灰漾的清晨的寂静里,凤凰花的色泽也是非常雄辩的。它不是纯红,但比纯红更明亮,也不是橙色,却比橙色更艳丽。比起沉默站立的菩提树,在宁静中的凤凰花是吵闹的,好像在山上开了花市。 ④说菩提树沉默也不尽然。经过了寒冷的冬季,菩提树的叶子已经落尽,仅剩下一株株枯枝守候春天,在冥暗中看那些枯枝,格外有一种坚强不屈的姿势,有一些生发得很早的,则从头到脚怒放着嫩芽,翠绿、透明、光滑、纯净,桃形叶片上的脉络在黑夜的凝视中,片片了了分明。我想到,这样平凡单纯的树竟是佛陀当年成道的地方,自己就在沉默的树与精进的芽中深深地感动着。 ⑤这时,在寺庙的角落中响动了木板的啪啪声,那是醒板,庄严、沉重地唤醒寺中的师父。醒板的声音其实是极轻极轻的,一般凡夫在沉睡的时候不可能听见,但出家人身心清净,不要说是醒板,怕是一根树枝落地也是历历可闻的吧! ⑥醒板拍过,天空逐渐有了清明的颜色,但仍是没有声息的,燕子的声音开始多起来,像也是被醒板叫醒,准备着一起做早课了。 ⑦然后钟声响了。 ⑧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了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钟声敲了几下,我算到一半就糊涂了,只知道它先是沉重缓缓的咚嗡咚嗡咚嗡之声,接着是一段较快的节奏,嗡声灭去,仅剩咚咚者的急响,最后又回到了明亮轻柔的钟声,在山中余韵袅袅。 ⑨有师父告诉我,晨昏的大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因为一百零八下正是一岁的意思。一年有十二个月,有二十四个节气,有七十二候,加起来正合一百零八,就是要人岁岁年年日日时时都要警醒如钟。但是另一个法师说一百零八是在断一百零八种烦恼,钟声有它不可思议的力量。到底何者为是,我也不能明白,只知道听那钟声有一种感觉,像是一条飘满了落叶尘埃的山径,突然被钟声清扫,使人有勇气有精神爬到更高的地方,去看更远的风景。 ⑩钟声还在空气中震荡的时候,鼓响起来了。这时我正好走到“大悲殿”的前面,看到逐渐光明的鼓楼里站着一位比丘尼,身材并不高大,与她前面的鼓几乎不成比例,但她所击的鼓竟完整地包围了我的思维,甚至包围了整个空间。她细致的手掌,紧握鼓槌,充满了自信,鼓槌在鼓上飞舞游走,姿势极为优美,或缓或急,或如迅雷,或如飙风…… ?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阶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击鼓,不禁痴了。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拂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者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得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鼓声歇止有一会儿,我才从沉醉的地方被唤醒。这时“维摩经”的一段经文突然闪照着我,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当场的五千个菩萨都寂静等待维摩诘的回答,维摩诘怎么回答呢?他默默不发一语,过了一会儿,文殊师利菩萨赞叹地说:“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 ?后来有法师说起维摩诘的这一沉默,忍不住赞叹地说:“维摩诘的一默,有如响雷。”诚然,当我听完佛鼓的那一段沉默里,几乎体会到了维摩诘沉默一如响雷的境界了。 ?往昔在台北听到日本“神鼓童”的表演时,我以为人间的鼓无有过于此者,真是神鼓!直到听闻佛鼓,才知道有更高的世界。神鼓童是好,但气喘吁吁,不比佛鼓的气定神闲;神鼓童是苦练出来的,表达了人力的高峰,佛鼓则好像本来就在那里,打鼓的比丘尼不是明星,只是单纯的行者;神鼓童是艺术,为表演而鼓,佛鼓是降伏魔耶,度人出生死海,减少一切恶道之苦,为悲智行愿而鼓,因此妙响云集,不可思议。 ?最最重要的是,神鼓童讲境界,既讲境界就有个限度;佛是不讲境界的,因而佛鼓无边,不只醒人于迷,连鬼神也为之动容。 ○ 16佛鼓敲完,早课才正式开始,我坐下来在台阶上,听着大悲殿里的经声,静静地注视那面大鼓,静静地,只是静静地注视那面鼓,刚刚响过的鼓声又如潮汹涌而来。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7、赏析第3段加点字“醒”的精妙之处。(3分) 8、说出第9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9、第11段对鼓声的描写很有特色,对此加以分析。(3分) 10、作者为什么要提到“神鼓童”?(3分) 11、联系全文,分析第16段的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乡愁的滋味 肖复兴 关于乡愁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过的:乡愁是一枚邮票。这样说,形象而具体地说明乡愁是远离家乡产生的一种情感,家乡和乡愁构成一种胶着状态的关系,而与家乡的距离是

《王勃-字子安》阅读答案及翻译教学文案

《王勃-字子安》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思考题解释下列( )里字的意思 (1)都督大宴滕王阁(宴) (2)遣吏伺其文辄报(遣) (3)不易一字(易) 2、用现代汉语写出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 3、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4、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答案 1 宴:设宴遣:派遣易:改动

(完整版)初中现代文阅读练习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 温馨梁晓声 ①温馨是纯粹的汉语词。近年常读到它,常听到它;自己也常写到它,常说到 它。于是静默独处之时每想:温馨,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 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 时天已完全黑了。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 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A)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 矮小,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像矮 小却穿了笨重铠甲的古代兵卒。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 母亲那么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 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回想之 际,觉得更是了。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采 那么多狗尾草干什么呢?采时是并不想的。反正同学们采,自己也跟着采。 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狗尾草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 只狗,一只虎,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 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 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对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们 也是。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 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 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 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 不重样。冬天粉刷屋子别提有多麻烦,再怎么注意,也还是会滴得到处都是 粉浆点子。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 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 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 口呆…… ⑦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 心里有种快乐。(B)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 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⑧下乡了,每次探家,总是在深夜敲门。灯下,母亲的白发是一年比一年多了。 从怀里掏出积攒了三十几个月的钱无言地塞在母亲瘦小而粗糙的手里,或二 百,或三百。三百的时候,当然是向知青战友们借了些的。那年月,二三百 元,多大一笔钱啊!母亲将头一扭,眼泪就下来了…… 装 订 线 姓名:学号: 预估时间:30分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出自《全唐诗 》,是唐代诗人王勃 的作品。 提供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考试题答案及赏析, 一起来学习吧!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考试题答案 1、此诗的作者是 ,他和并称为“初唐四杰。” 2、下列对诗词 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 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 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 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锭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 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这两句承上作结: 既非远别, 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3、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 中的不朽名句?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
1/7

7、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 是 8、 说说“风烟望五津”中“望”字的表达效果。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它们 好在哪里。 10、 此诗中, 王勃用“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寄予远方朋友, 表明 【参考答案】 1、王勃, 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B 3、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 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 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颈联,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 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与鼓舞。 5、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 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 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 朽名句。 6、(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望”字跨越时空个,将相隔千里的两地连在一起,表达了 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同时也为下文面对离别时的乐观积极态度作铺垫。 9、这两句一扫离别诗情感悲伤、基调低沉的特点,显得昂扬乐观,给朋友 以安慰和鼓励。 10、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文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 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奇峰突起, 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 江山难阻”的情景, 尾联点出“送”的主题。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送别 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爽朗,语言清新高远,内容独树碑石。此诗一洗 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 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 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阙”,是皇宫前面 的望楼。“城阙”,指唐的帝都长安城。“三秦”,指长 安附近关中一带地方。 秦末项羽曾把这一带地方分为三国, 所以后世称它三秦之
2/7

【旧唐书】《旧唐书》“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旧唐书】《旧唐书》“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阅读答案及考 点分析 《旧唐书》“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勃年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乾封初,诣阙上《宸游东岳颂》。时东都造乾元殿,又上《乾元殿颂》。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畤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炯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其后崔融、李峤、张说俱重四杰之文。崔融曰:“王勃文章宏逸,有绝尘之迹,固非常流所及。炯与照邻可以企之,盈川之言信矣!”说曰:“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耻居王后’,信然;‘愧在卢前’,谦也。”(选自《旧唐书》)【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勃年未及冠冠:古代的一种B.勃往交趾省父省:探望C.坐勃左迁交趾令坐:因为D.‘耻居王后’,信然信:相信【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王勃“浮躁浅露”的一组是()(3分) ①诣阙上《宸游东岳颂》 ②勃戏为《檄英王鸡文》 ③勃恃才傲物 ④乃杀达以塞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词赏析及阅读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离别时,不由生出无限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

高中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幽兰 雪小禅 幽兰两个字读出来,是有一种清香的。 有些文字,天生是带着植物的气息的。那么干净,那么透亮,脉络清晰。 人说空谷幽兰,那绝境处才是空谷。 低微,空无……是八大山人水墨中的孤山与凋枝,是四僧笔下的静寺与孤僧,是那春天一回头在人群中看到白衣黑裤的少年。 多少佳篇美辞说过幽兰?说出的幽兰还有芬芳,而说不出的幽兰,是在早春里,一个人,做一朵自由行走的花,愈行愈远愈无声了…… 听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想必里面是有幽兰的,那音符是安静的。 有一次和冬、虹去天津的大胡同,又脏又乱的电梯间,刹那听到了仙乐。——是恩雅的声音。早春,海河上的冰还没有化,很多无所事事的男人在钓鱼。恩雅的声音像早春的幽兰,仙风遗骨,连一点人间烟火气也不想赐予。可是,足够了!在这又乱又热闹的大胡同里!突然听到恩雅,仿佛神同在。 倒极爱这烟火里的幽兰了。 幽兰,还是月白风清的晚上,一个人,点了一支烟。抽或不抽,不重要。与时间做缠绵的情人。懒懒地倒在蓝色的沙发垫上,笑到万籁俱寂。自己和自己缠绵成一株别样的植物。最好是兰吧。有清凉的懒散和美意,有些许的孤岚和寂好。似读六朝的古书,没了年龄,没了性别,亦没了时间…… 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但真气之人甚少。天地茫茫,水太浊,人亦太浊,那真气游荡着,不易附于人身。深情亦少,慢慢地冷漠麻木,慢慢地变成僵硬的死的一块石头或木头。不为所动,哪怕爱情。 不,一切不是浮云。 那真心的花儿,那为谁刮起的一夜春风,那耀眼的花蕊,那密密麻麻的美丽——那不动声色的爱与哀愁。 笔笔存孤,迷恋崇尚生气、真气。张岱又说:“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人又何尝不是?那幽兰,是一脉蓝幽幽的骨络,伸展着,散发着妖一样的媚。 如果光阴把一切席卷而去,最后剩下的,一定是一抹幽兰。如果爱情把一切席卷而去,最后留下的,也定是带着蓝色记忆的最初的心动。幽兰的本性,就是真心,就是无意间的那个好。 幽兰是曲终人散后,江上数峰青。那数峰青中,有人是最青的那一枝,尽管素面薄颜,难掩干净之容,似纤手破开新橙,有多俏,有多妖,亦有多么的素净与安好。 那心底深处的幽兰,其实早就见到过无限的美,无限的妙。——天地空间,宇宙茫茫,曾经似《圣经》中《出埃及记》那样,一意孤行的浩瀚汹涌磅礴……米开朗基罗画那些穹顶壁画,画那些圣经中的美与寂静,年年如此,再下来时,背已驼掉了,但他的心中,长满幽兰的清草。 到欧洲的人,去看那些穹顶时,往往被震撼到无语。陈丹燕在自己的欧洲系列散文中写过一句话:“颓败,但有一种直指人心的美。”这句话真好,幽兰就是这种味道。明明过期了,明明颓败了,然而天地大美见过,甜腻也见过,萧酸也尝过……是时候收梢了,是时候和所有的过去道一声晚安了。 就这样感觉到光阴的脆弱。以幽兰之心——像陆小曼的晚年,受尽了一生的颠簸与流离之后,把前半生的奢华用后半生的寒酸来偿还。素衣裹身,冷心缠绕,哪管别人冷箭射来,不发一言。她的晚年,把自己过成一朵看似妖柔实则敦厚的兰花,不卑不亢之间,完成了人生的轮回。 就像张岱,是这个世界最懂的看客。站在地下,看高台上热烈的演出完毕,驾着自己的夜航船,去西湖的湖心亭去赏雪了。 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走向内心的幽兰——走到了,推门进去,看到自己内心里,那浩瀚的,温暖的故乡。 19.作者笔下的幽兰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20.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颓败,但有一种直指人心的美。 (2)我们,穷尽一生,不过是走向内心的幽兰。 21.在文中作者几次谈到张岱及其文句,有何用意?(4分) 22.本文语言颇具特色,请举例赏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梵高的向日葵(节选)》 余光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题及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题及答案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 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春,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 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 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 诗人劝慰杜少府, 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 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 ,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解析:这三道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 的赏析,突出了文学 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第 1 题考查诗歌

的诵读 第 2 题考查对常识、内容和情感的把握 第 3 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是一道开放题。 答案:1.B(“离别”和“宦游”分别各是一个词语 ,不能分开。) 2.C(错在对诗句 内容的曲解。) 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 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其它试题 1、此诗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 四杰”。 2、这首诗之所以成为送别诗的上乘佳作,就在于(一扫离愁别恨,充满乐观 情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3、 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 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 扬乐观,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4、本诗中你最欣赏哪一联,请从内容或艺术手法角度作一赏析。颈联,语 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寓含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 安慰与鼓舞。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诗歌中的不朽名 句?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 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 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 ,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 名句。 6、本诗中的破题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7、 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的一联诗句是(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属文阅读答案

篇一:王勃属文阅读答案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新唐书·王勃传》 注: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③勃:指王勃。④泛(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⑥矍(jué):惊惶貌。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1.诵读文言文,要注意句中的停顿。 引被覆面卧 宴: 遣: 易: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3分)月牙泉①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彻”。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一弯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蔚为奇观。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沙漠奇观称赞不已。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去鸣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黄昏时分最佳。②月牙形的清泉,泉水碧绿,如翡翠般镶嵌在金子似的沙丘上。泉边芦苇茂密,微风起处,碧波荡漾,水映沙山,蔚为奇观。对于月牙泉百年遇烈风而不为沙掩盖的不解之谜,有许多说法。有人认为,这一带可能是原党河河湾,是敦煌绿洲的一部分,由于沙丘移动,水道变化,遂成为单独的水体。因为地势低,渗流在地下的水不断向泉中补充,使之涓流不息,天旱不涸。这种解释似可看作是月牙泉没有消失的一个原因,但却无法说明因何飞沙不落月牙泉。③月牙泉的周围是高高的沙山,中间有一个形似月牙的小湖。鸣沙山在刮风时会发出声响,所以叫鸣沙山,这里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因为地势的关系刮风时沙子不往山下走,而是从山下往山上流动,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被称为沙漠奇观。④历史上的月牙泉不仅“千古不涸”,而且水面、水深皆极大。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此垂钓,其游记称:“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⑤70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从而月牙泉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存

采薇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采薇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采 薇(节选) 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行道 迟迟,载渴载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采薇 》选自______,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______(体裁)。(2 分) (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 (4 分) 答案: (1)《诗经 小雅》,五言律诗 (2)①《采薇》表达戍卒内心孤独、无限悲伤的感情;②《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表达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以及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赏析: 采薇一诗是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 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诗描 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 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 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 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 之时悲哀。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 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 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 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 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酸奶能代替牛奶吗? 酸奶能代替牛奶吗?这是一个让很多人纠结的问题。答案很简单,就四个字:完全可以! 为什么说酸奶可以代替牛奶呢? 这就需要从牛奶和酸奶的营养成分上说起了。我们先来看看牛奶里都有什么。就像牛奶的包装盒上标识的那样,不管是巴氏奶还是常温UHT奶,通常100克全脂牛奶中,含有大约3%的蛋白质,3.5%左右的脂肪,以及5%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除此之外,100克的牛奶中还含有110毫克的钙质。若是低脂或者脱脂 牛奶,其中的脂肪含量则会更低一些。 至于酸奶,通常原味酸奶的各种成分和牛奶里的差不多。这不稀奇,因为酸奶就是直接从牛奶发酵而来的。牛奶经过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这两种乳酸菌的发酵,让其中的一种名为酪蛋白的蛋白质互相交联成网状,网罗住了牛奶里的其他物质,从而形成了一种像嫩豆腐一样的质地,这就是凝固型酸奶。若是在发酵后把凝固的酸奶搅拌一下,就成了能流动却又比牛奶粘稠许多的搅拌型酸奶。如果再加入其他的果蔬等成分,我们就得到了风味酸奶。由于加入了一部分果蔬,因而风味酸奶中牛奶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会相应略低一些。 通常我们提倡大家喝牛奶,最最主要的就是因为乳制品含有丰富的钙质,而且其中的钙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这一点很难有其它类型的食物能代替。其次是因为牛奶里的蛋白质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蛋白质。 在牛奶发酵成酸奶的过程中,钙质并没有损失。蛋白质虽然被乳酸菌水解了一部分,但是却变成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的多肽。因而从这两个方面来说,酸奶并不比牛奶少什么营养。 酸奶不仅仅是不比牛奶差,实际上它要比牛奶还更好一些。比如酸奶中的大部分乳糖在乳酸菌发酵的过程中都被水解了,因而相对于牛奶而言,不容易引起乳糖不耐受,更适合具有乳糖不耐受的人。酸奶中还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在经过了胃液和各种消化酶的折磨后,仍然会有一大部分活菌抵达肠道。虽然乳酸菌并不能长期驻扎在肠道中,仅能存活几个小时到几天,但是在这段时间内乳酸菌仍然能够发挥一定的益生菌功效,有助于帮助消化和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对于婴儿来说,酸奶更是要强于牛奶。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有可能会引起一部分婴儿发生过敏症状,因而一般推荐至少在一周岁之后才可以喝牛奶。像前面提到的,由于在乳酸菌的发酵过程中,酸奶里的大部分蛋白质被水解成了更容易被消化吸收且更不容易致敏的氨基酸和多肽,因而一般认为从六个月起,就可以在添加辅食的同时逐渐给宝宝吃酸奶了。 总之,就算不考虑酸奶那比牛奶更好的口感和味道,仅从营养的角度来看,用酸奶代替牛奶也是完全可以的,而且酸奶比牛奶更胜一筹。其实,若是有条件,不妨变换着选择多种多样的乳制品,牛奶,酸奶,甚至奶酪都可以。如此这般,既能享受各种不同的风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