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音乐知识梳理

七上音乐知识梳理
七上音乐知识梳理

七年级第13册各单元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掌握:演唱形式、调式(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节拍、

一、《彩色的中国》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创作于1983年。歌曲为大调式、3/4拍,可分为两个乐段。曲作者冯奇认为:在这首歌曲中,休止符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旋律增加了流动感。这种音乐表现作用重点是一个“情”字。它突出了少年儿童的好动、好奇,善于遐想的特点。

演唱形式:独唱、合唱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为G大调,2/4拍,进行曲速度,一段体多乐句结构。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在旋律创作上,吸收了欧洲进行曲特别是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的风格特点。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为故事影片《风云儿女》而作的主题歌。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和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代表作有:《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改编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作品。

聂耳(1912-1935)人民音乐家、音乐活动家。原名聂守信。字子义,汉族,云南玉溪人。代表作品:《大路歌》、《卖报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

演唱形式:齐唱

三、《多情的土地》

这首歌是作曲家施光南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写的一首优秀艺术性抒情歌曲。歌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A+B+尾声的两段体结构写成。作者在全曲中巧妙的运用了三连音、倚音、波音及弱起节奏等艺术性很强的细腻手法,与歌词抒情性风格水乳相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眷恋的感情。

施光南(1940-1990)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生于四川重庆。代表作品:歌曲

《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打起手鼓唱起歌》、《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我的祖国妈妈》,大合唱《神舟吟》合唱组歌《在祖国大家庭里》,声乐套曲《革命烈士诗抄》,无伴奏合唱《云南即景》,歌剧《伤逝》、《屈原》,芭蕾舞剧《白蛇传》等。

演唱形式:独唱

四、《爱我中华》

歌曲为4/4拍,两段体结构,七声宫调式。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徐沛东。旋律创作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素材,其衬词“嗨啰嗨啰”富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且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乔羽(1927--)词作家、剧作家、音乐理论家。山东济宁人。主要代表作品:歌词《爱我中华》、《思念》、《难忘今宵》、《夕阳红》等;电影歌曲词作品主要有:《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祖国的花朵》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主要剧作有:歌剧剧本《花开满山头》、《果园姐妹》,电影文学剧本《刘三姐》,曾参与大型音乐文学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歌词创作。

徐沛东(1954--)作曲家。辽宁大连人,祖籍山东。代表作品:歌曲《大森林的早晨》、《亚洲雄风》、《爱我中华》、《大地飞歌》、《辣妹子》等;为《辘轳、女人和井》、《雍正王朝》、《和平年代》等多部影视剧配乐。

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五、《走向复兴》

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旋律大气宏伟,节奏铿锵有力,降E大调。4/4拍,进行曲风格的曲调配以混声合唱、男、女声合唱的演唱形式,将中华儿女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决心,以及作为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首歌曲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结尾曲,曾被作为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晚会主题歌。

印青(1954--)上海人,作曲家。代表作有歌曲《走进新时代》、《江山》、《走向复兴》、《在灿烂阳光下》、《天路》、《西部放歌》等,歌剧《党的女儿》,影视音乐《边关军魂》等。

歌曲的演唱形式:合唱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

聆听作品需掌握:曲作者、国籍、曲式、曲式结构、音乐内容

了解认识琵琶(四根弦)、相关音乐知识

一、《青年友谊圆舞曲》

这首歌曲作于1955年,词作者江山,曲作者陈天戈。C大调,3/4拍,小快板,一段体结构具有圆舞曲的基本特点。这首歌主题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并为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

二、《溜冰圆舞曲》

《溜冰圆舞曲》原名《溜冰的人》,又法国的瓦尔德退费尔作于1882年。是一首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其典型特点是:序奏+几个小圆舞曲+尾声;乐曲的旋律优美流畅,速度较快。

《溜冰圆舞曲》结构:

序奏+第一小圆舞曲(a+b+a)+第二小圆舞曲(a+b+a)+第三小圆舞曲(a+b)+第四小圆舞曲(a+b)+再现第一、三小圆舞曲+尾声

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主要代表作品:《溜冰圆舞曲》、《西班牙圆舞曲》、《女大学生圆舞曲》、《欢乐与忧伤圆舞曲》、《水仙女圆舞曲》等。

三、《雷鸣电闪波尔卡》

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于1868年。乐曲为G大调,2/4拍。

曲式:复三部曲式。

曲式结构:A -B- A’

ab aba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圆舞曲之王”。主要代表作品:《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活》、《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轻歌剧《蝙蝠》等。

在乐曲中,作者采用其一贯的表现手法,在不间断地重复二拍子波尔卡

节奏的基础上,以“定音鼓震音奏法”使人感到远处的雷声响起,利用大鼓和镲的音色特点,模仿雷雨和闪电,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大自然中的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面。全曲为复三部曲式(A-B-A’)结构,自始至终呈现出热烈的气氛。乐曲前有八拍的同音(5)反复作为引子。

第一部分(A段)为单二部曲式。G大调,由两个主题(a、b)构成。第一主题旋律跳进,节奏紧凑,不断渐强的力度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气氛生动活泼;第二主题旋律级进下行,从中可以清楚地听到“电闪雷鸣”的音响,表现了了雷电交加、大雨倾盆的情景。

第二部分(B段)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a、b、a),G大调。第一主题转到C大调,主题在歌唱般的旋律中不时地穿插着“电闪雷鸣”的声响,色彩交织、形象生动。第二主题加进了许多装饰音,音乐变得更加轻快。接着是歌唱性第一主题的再现。

第三部分(A’)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热烈的尾声中结束。

四、《蓝色的探戈》

曲式:二部曲式

曲式结构:A B

A主题使用了欧洲风格的典型节奏:“4/4 X X X XX | X X X XX ”带有明显的推动力量,从而使乐曲充满活力。同时也是用了布鲁斯音阶(降3、降7两音)。

B主题使用了拉丁美洲风格的典型节奏:“X . X X X | X X X X X |”这个主题的旋律,节奏宽阔、旋律舒展,使用了八度、九度大跳,形成一种飘逸、悠远、幸福、欢乐的音乐情绪,与A段形成鲜明对比。

安德森(198—1975)美国作曲家。由于擅长写作严肃的轻音乐乐曲,被人们称为“半古典音乐作曲家”。代表作品:《打字机》、《蓝色的探戈》、《拨奏爵士乐》等。

五、《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作者王惠然作于1960年。为a羽调式,

曲式:复三部曲式。

曲式结构:A B A’

乐曲开始有一段引子,其音调从带双倚音的“6”开始,在相同音型的基础上又慢到快地逐步展开。描写了彝族村寨迷人的夜景。

乐曲的A段由三个小段落组成。a+b+a,单三部曲式结构。a主题源于彝族民歌《海菜腔》,旋律柔美抒情,富于歌唱性,用慢板速度展现。b 主题取材于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

乐曲的B段是一个多段体结构。(a+b+c+d)。

a 是由《海菜腔》的旋律发展而来的,速度变成了快板。这段旋律在弱拍上运用了扫弦的演奏手法,形成强烈的切分节奏效果,是音乐显得粗犷豪放,表现了彝族男青年舞蹈时的性格特征。

b 旋律优美抒情,悠长与密集的音型交替出现,飘逸与灵动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使人很容易就联想到姑娘们婀娜优美的舞姿。

c 这段旋律是在琵琶的相位上演奏的,它模仿了彝族大三弦的音响,声音浑厚,情绪热烈。这段音乐使人们联想到彝族男青年舞蹈时那种豪放、热情、爽朗、彪悍的性格与身姿。

d 段的音乐是在b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将姑娘们舞蹈的音乐主题作了进一步的展开,在琵琶的演奏手法上采用了用推挽的手法奏出滑音等的创新技法,这一切使音乐产生了更加柔美的意境,好像一双双青年男女在相互衷诉。

最后的尾声,音乐情调又回到了引子部分留给人们的那种感觉:夜深人静,青年人依依不舍地互诉道别。依稀听到葫芦丝的袅袅音调,也越来越轻、越来越小,知道最后消失。彝族村寨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王惠然(1936-- )浙江镇海人,琵琶演奏家。其作品主要有:琵琶独奏曲《彝族舞曲》、《月下歌舞》,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幸福渠》,弹拨乐合奏《谈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

本单元相关知识:

舞曲: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乐器乐曲或声乐曲称为舞曲。

(一)圆舞曲

圆舞曲又名华尔兹,18世纪末起源于奥地利和德国的连德勒舞,逐步发展为后来的圆舞。19世纪末圆舞有形成了两种主要风格。其一为维也纳圆舞;其二为法国圆舞。圆舞曲则是这两种风格舞蹈的伴奏音乐。

维也纳圆舞曲的特点是:开端有一个较长的引子部分,其后由几个小圆舞曲连缀成乐曲的主体,最后有一个尾声。

(二)波尔卡

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一种两拍子舞蹈。19世纪40年代流传于整个欧洲。其主要特点有:多为2/4拍,速度适中或较快,典型节奏为:“2/4 X | XX X. X | XX X ”或“2/4 XXX XXX | XX XO |”

(三)探戈舞曲

原是阿根廷的一种社交舞蹈,20世纪初广泛流传于南美各国,后来传遍全世界。探戈舞曲是探戈舞时的伴奏音乐。其主要特点是:乐曲为2/4拍或4/4拍,多使用切分节奏和小调式音阶,旋律和伴奏成“交错关系”。其典型节奏有两种风格。其一为南美风格,典型节奏:

“2/4 X. X XX | X X X XX |”或4/4 X .X X X | X X X X X | 其二为欧洲风格,典型节奏:

“4/4 X X X XX |X X X XX |”(每小节最后一音为重音)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

掌握:区分长调、短调、听辨马头琴音色、

一、《银杯》(短调)

这是一首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首祝酒歌,属于民歌中的风俗类歌曲,常用语酒宴聚会,彰显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民族文化。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是带有舞蹈性质的短调歌曲。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4/4拍,中速,其旋律线呈抛物线进行,音程有较大的跳进,演唱中多用倚音、下滑音装饰旋律,音乐具有欢快、热烈的音乐情绪。在旋律进行中,除了级进的的进行方式之外,多次出现四度、五度、八度大跳,这不仅使音乐情绪更加高昂、兴奋,也突显了蒙古族草原风格和蒙古民族的豪情。

二、《牧歌》(长调)

内蒙古民歌,五声调式,一段体(单乐段)结构,音乐上带有舒展辽阔的特

征。《牧歌》是内蒙古东部昭乌达盟的一首典型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曲唱词共四句,从天空写到白云,再从白云写到羊群,最后又回归到草原,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

三、《牧歌》(无伴奏合唱)

作曲家瞿希贤以内蒙古民歌为主旋律运用和声变奏手法改编。将原曲4/4拍改为2/4拍,定为降G调。海默填新词,着意于牧民对故乡的眷恋、对幸福生活的赞颂核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曲式结构图:引子(1-8小节)

A (9-24小节)

A1 (25-40小节)

A2(41-58小节)

尾声(57-66小节)

瞿希贤(1919--2008)女作曲家,上海人。主要作品有歌曲《全世界人民一条心》、《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新的长征新的战斗》,大型声乐作品《红军根据地大合唱》和电影音乐《青春之歌》、《红旗谱》、《为了和平》、《元帅之死》等。此外,还创作了一些儿童歌曲《早操歌》、《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等。

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歌曲用单二部曲式结构创作而成,1—25小节为第一乐段,其节奏均匀、稳健;25小节进入变为第二乐段,从弱拍唱起,使原本平稳的节奏有了起伏的律动感。歌曲的旋律采用了牧歌的素材,并用五声宫调式构成旋律,给人以辽阔、悠扬、婉转、抒情的印象。这种将情感波澜与意境相融合的创作手法,非常深刻的表现了蒙古族牧民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及对幸福生活无比赞美的欢乐心情。

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用醇厚的音色和蒙古族特有的的韵味,将这首歌曲的意境与牧民生活的幸福感受表现的淋漓尽致。

阿拉腾奥勒(1942-2011)蒙古族作曲家,内蒙古通辽市人。主要代表作品《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电影交响组曲《沙漠的春天》、管弦乐曲《乌主格尔主题随想曲》。

五、《天边》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蒙古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G宫调式,二段体结构。其

旋律从蒙古族长调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

《天边》虽然是用情歌的方式在倾诉,但它的意蕴应该比情歌更深远。其歌词内涵更像远离草原家乡的游子,对故乡深切思念和怀恋之情的完美表达。演唱者布仁巴雅尔悠扬朴实、纯净清澈,并略带苍凉的男高音音色,使整首歌曲的意境显得更加宽广、辽阔。深邃。加之歌曲在编曲和配器方面对时尚与流行元素的吸纳,又使歌曲充满了全新的时代感。

六、《万马奔腾》

运用了马头琴独特的演奏技法和特有的音色,描绘了马群在草原撒谎那个奔跑、经过时的壮观场景。马头琴拉奏中琴弓的弓毛在两弦外面擦奏,给人以柔和深沉音色感的同时,有给人以洪阔、浑厚、豪放的感觉,富有浓郁的草原味道,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乐曲从羽调式起始,突出了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万马奔腾》是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的代表作品及保留曲目。他的演奏音色圆润饱满、指法灵活娴熟、运弓扎实流畅;演奏风格热情奔放,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

齐·宝力高(1944-)马头琴演奏家,作曲家。蒙古族人,其代表曲目《万马奔腾》、《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献给母亲的歌》、《苏和的白马》、《初升的太阳》、《草原·天驹》等。

本单元相关知识:

(一)民歌

民间歌曲简称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只能怪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它以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生存与民间,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受人民群众集体的筛选、改造、加工、提炼,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臻完美。

民歌与专业词曲作者创作的歌曲不同,他是人们群众在生活中的口头音乐创作,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短小精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等特点。

(二)长调

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也成“长调”。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对历史、人文习俗、道德、哲学和艺术的感悟,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其主要特点如下:

1.长调具有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多大跳音程、尾音拖长,宜于叙事、有长于抒情的特点。

2.长调的旋律基本以五声羽、宫调式为主,唱词是格律自由的四句体,曲调是具有对比、并置、呼应关系的上下句体。

3.长调歌词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等。

4.演唱长调时,真假声相结合,并常有颤音及上滑音做装饰。

5.长调的伴奏乐器以马头琴为主,在有条件或音乐会上则常辅以其他民族乐器,如笛子、三弦等。

(三)短调

1、短调是指字多腔少、结构短小规整、节奏整齐匀称、具有叙述性特征的蒙古族民歌。短调民歌在蒙古族的音乐生活中曾占有主导地位。狩猎歌、敘事歌、部分舞蹈性的晏歌、情歌和婚礼歌等歌种都属于短调。短调的曲调较长调显得短小,音域也相对窄一些,但是仍有内蒙古音乐中具有特征意义的大跳音程。优秀的短调民歌有《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诺文吉娜》、《乌云珊丹》、《龙梅》等其音乐特点为

2、曲调简洁,装饰音较少,旋律线起伏不大,带有鲜明的宣叙性特征。

3、歌词多为四句一段,形成分节歌形式,在不同音韵步上反复叠唱。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4、题材十分广泛,几乎涉及蒙古族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情歌、酒歌、婚礼歌、祝寿歌、叙事歌、摇篮曲等歌种。

(四)蒙古歌曲特点:

1、多装饰音,长音常用擞声唱法。

2、字少腔长,高亢辽远,节奏自由。

3、内容主要是怀念故乡、赞美家乡、赞美新社会、赞美纯真的爱情等。

(五)一段体

又称一部曲式,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

掌握:出自哪个国家的民歌、音乐内容,人声分类(男高音、男低音)、相关音乐知识

一、《桑塔露琪亚》

这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劳按威尼斯船歌的风格创作而成的。歌曲旋律为C大调,3/8拍,中速稍快,歌曲有两个乐段构成(二段体结构)。

总体来看,歌曲的旋律多级进和小跳,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觉。而有时出现的大跳旋律,又让人产生一种悠然自得。兴奋昂扬的情感共鸣。歌曲的伴奏有的使用乐队,有的使用钢琴,钢琴伴奏则模仿吉他的风格,从而增强了民间歌曲的音乐意境。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结合,给人以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可谓是雅俗共赏。深受世界人民喜爱。

二、《友谊地久天长》

源自于一首流传甚广的苏格兰民歌《过去的时光》。歌曲的中心思想是歌唱友谊、珍重友谊,祝愿友谊地久天长。歌曲为F大调,2/4拍,二段体结构。这首歌曲的结构严谨,节奏平稳,旋律优美而朴实,给人以优美抒情、民族风格鲜明的强烈感受。

三、《伏尔加船夫曲》

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绚丽朴实,b小调。多由男低音演唱。歌曲的多种音乐表现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力量、速度)形成了《伏尔加船夫曲》那忧郁、深沉的基本格调。

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 6 3 0 | ”贯穿全曲,给人以留下一种船夫们背负着粗重的绳索,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子缓慢前行的印象。伴随着这个时隐时现的劳动号子,船夫们控诉着不平的世道,倾诉者内心的压抑和生活的痛苦。

这首歌曲最突出的艺术处理手法是:歌曲具有鲜明的力度变化层次。它采用了由弱逐渐到强、又由强渐弱的处理手法:ppp—ff—ppp 。正是这种处理方法,形象地描绘了伏尔加纤夫们为了自由幸福的生活,他们不畏艰辛、脚踏实地的由远而来,又复远去,直到最后消失在远方的情景。

总的来说,《伏尔加船夫曲》深刻地揭示了一个主题: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

人们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忍辱负重,却饥寒交迫。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决心担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踏平世界的不平路,对着太阳唱起歌”。纤夫们用自己歌声鞭挞沙皇的罪恶统治,表达自己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夏利亚宾(1873--1938)俄国男低音歌唱家。他的嗓音具有音域宽阔、洪亮、有力、多彩等特点。

四、《我的太阳》

是一首著名的、具有浓郁的意大利民歌风格的独唱歌曲,由卡普阿作曲,卡普罗作词。歌曲创作于1898年。歌曲为G大调,2/4拍,稍慢的速度,单二部曲式结构(二段体)。

歌曲的A段出现的主题在中音区,用具有下行倾向的旋律展开。这段旋律优美流畅、舒展豪放,赞美了灿烂的阳光和蔚蓝的晴空,令人感到精神爽朗、身心愉悦。

歌曲的B段转入高音区,以气息宽广的音调组成。这部分歌曲的情绪热情奔放,倾诉了歌者对心爱人儿的爱慕之情。在“我的太阳”一句,伴随着强音的出现,使用了和声大调的六级音:“降6”,使歌曲的色彩一新,给人以情深意切的艺术感受。

在歌曲的结尾处,出现了旋律中最高音,并且,在高音“2”和“3”两个音上自由延长,表达了爱的激情,使歌曲的情绪更为激动和感人。最后歌曲在深情的尾声中结束。

帕瓦罗蒂(1935--2007)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他的嗓音开放、明亮,音高非常辉煌,穿透力极强,擅长扮演抒情性及戏剧性的角色,被誉为“high C”之王。他的演唱优美、热情、奔放,具有典型的意大利歌唱风格。

五、《云雀》

《云雀》罗马尼亚排箫独奏曲,A大调,2/4拍,急板速度。

罗马尼亚有一种民间吹奏乐器,被人们称作“奈伊”;在我国,人们将其称之为“罗马尼亚排箫”,俗称“排箫”。《云雀》就是一首用排箫演奏的罗马尼亚民间乐曲。

六、《爱的诺曼斯》

《爱的诺曼斯》原是一首墨西哥古老的民间曲调。1952年,法国影片《被禁止的游戏》将其选为主题音乐。著名吉他演奏家叶佩斯依据这个音调将其改编成吉他独奏曲,并亲自演奏,用于电影配乐。以后,便广为流传,也成为吉他演奏家经常演奏的保留曲目。

乐曲由三个乐段组成,为典型的单三部曲式(A+B+A)。快板(或中板)速度。

本单元相关知识:

(一)、外国民歌

一般的说,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与作曲家创作的歌曲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一,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其二,民歌的曲调和歌词并非固定不变,在长期的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地经过加工而有所变化和发展,因而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变异性;其三,民歌不借助于记谱法和其他专业手段进行传承,而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其四,因特定的民族语言及地域风情,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色彩。

(二)船歌

船歌这种音乐体裁的产生与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多拉---有重要而密切的关系。

威尼斯船歌的典型节奏特点是:多采用3/8、6/8或12/8的节拍,其节奏给人以轻微摇晃或轻舟荡漾的感觉,情绪色彩也多事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

(三)木吉他

拨奏“弦鸣乐器”。这类乐器本源自于东方公元1200年前后由摩尔人传到西班牙,过经过改进,成为西班牙民族乐器。17世纪后在欧洲流行起来,后传遍全世界。由于形制、功能和用途的差异,西班牙吉他还可以细分为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爵士吉他等类型。

(四)排箫

排箫是流传于中国、欧洲及拉丁美洲的一种吹管乐器。其结构均有长短不同的竹管、木管或铜管按照音阶编排而成。

(五)二段体

是乐曲的一种结构方法,通常有两个乐段组成,在我国,有两个乐段组成的乐曲称做“二段体”。在西方,这种结构方法也成做“单二部曲式”。其结构图为:A+B或A+A'。

(六)风笛

又译名为“风袋管”。其发声原理类似于风琴、手风琴或口琴,靠气流震动簧片发声。流行于欧洲各国的民间。其中,苏格兰风笛颇为有名。这种风笛的音色淳朴甜美、穿透力强,具有欧洲乡村的田园风味,以能演奏持续音见长。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

掌握:哪里的民歌、曲名、分类、相关音乐知识

一、《军民大生产》

歌曲为五声商调式,一段体结构。该曲健壮豪迈,整体性强,一气呵成。歌曲采用了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曲调,并填入体现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情景的歌词,表现了边区军民的乐观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歌曲节奏坚定有力,演唱形式为领唱和齐唱,具有劳动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歌曲多采用同音重复与跳进相结合进行,主要由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这都增添了歌曲的动力感。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河北定县人。主要代表作品有:《松花江上》、《去当兵》、《游击乐》、《军民大生产》等。他创作的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朴素、洗练,形象鲜明,语言生动。

二、《杵歌》

《杵歌》台湾高山族民歌,歌曲为五声羽调式,一段体结构。该曲音乐节奏鲜明,旋律流畅,起伏较大,既有劳动节奏,有优美动人,体现了高山族同胞勤奋、乐观、豪放的性格,并生动地展现了高山族同胞的生活风俗习惯。

《杵歌》最初产生于劳动,是台湾中部日月潭附近高山族妇女在舂米劳动时所唱的劳动号子。

三、《船工号子》

这首歌曲是1981年峨嵋电影制片厂出品电影《旋涡里的歌》中的一首插曲。

曲作者在吸收运用了民间音乐和川剧音乐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首男声独唱艺术歌曲。歌曲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中的“平水号子、见滩号子、上滩号子、拼命号子”等多段连缀的创作手法,音乐采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调式及节拍的变化,形象地表现出船工们齐心合力、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

这首歌曲由专业作曲家创作,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有深厚的生活功底,是劳动号子类歌曲中的精品,是升华了的艺术性劳动号子。

四、《哈要挂》

黑龙江民歌,歌曲使用了2/4、1/4变换节拍,节奏鲜明,属于单乐段结构。曲调起伏较小,仅在五度音内进行,多为依字行腔,与当地方言、音调结合紧密。表现了北方森林伐木工人粗犷、质朴、坚毅的性格。演唱形式为一领众和,领唱与和腔交替进行。

“哈要挂”属于搬运号子类的抬木号子,是伐木工人在装车、归楞、运木时所唱的号子,又称“吆号子”。

五、《嗺咚嗺》

这是一首湖北潜江劳动号子,是鄂中地区打麦劳动中传唱的号子,也叫“打麦歌”、“打麦号子”。歌曲的为2/4拍,一段体结构,宫调式。整首歌曲采用领唱、齐唱的方式。

本单元相关知识:

(一)中国民歌的体裁分类

中国汉族民歌的体裁分类主要是通过汉族民歌中音乐的外部形态,特别是节奏特点上进行划分。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类。

号子: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山歌:一般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等)、田秧山歌、放牧山歌

小调:吟唱调、谣曲、时调

(二)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简称“号子”,产生并运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市级功用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的历史最为古老,她的雏形手机原始时代某些费力的劳动中,人们为了统一节奏。调节情绪而发出的呼喊,是紧配合并完全依附于每一

种劳动方式及其具体劳动过程。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主要有四个方面:

1.演唱形式以一领众和为主。耗子的歌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对唱,而“一领众和”是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歌唱方式。

2.节奏的律动。律动性是号子音乐中常常出现的某种较固定的、周期反复的节奏型。它具有统一节奏、组织劳动、减轻疲劳、振奋精神、保障安全的功效。富有号召力和鼓动性等特征,是号子区别于其他民歌体裁形式的重要标志。

3.音乐材料的简单、重复性。号子视为生产劳动而编唱,其目的单一,音乐形式简朴,不可能使用复杂变化的音乐材料劳动节奏的单调重复,必然赋予劳动号子的简单与重复的特性。歌词往往是劳动者在劳动中即兴顺口编出来的,内容多于劳动直接联系。

4.曲式结构的方整形和乐段的不独立性。号子的曲式多为平叙性和对应性段式。号子音乐的句式较规整,除有时领唱曲调较自由外,多具有方整性。

(三)中国五声调式音阶

调式中的音,按照高低次序(上行或下行),由主音到主音排列起来就叫做音阶。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做五声调式。

中国民族音乐中常用五声调式,五个音为:宫、商、角、徵、羽。

粤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 1.《爱我中华》 (1)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会歌 (2)词作家乔羽、曲作家徐沛东 (3)歌曲旋律热情奔放、极具号召性, (4)歌曲将歌颂我国56个民族团结一家亲,对祖国充满无限热爱和共同建设富裕中国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 2.《我的中国心》(要求会跟伴奏熟唱这首歌曲) (1)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教科书时,公然篡改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激起了香港词作家黄沾的愤慨,于是他和作曲家王福龄共同创作了歌曲《我的中国心》 (2)歌词感情炽热、真挚,旋律优美动听,深深地表达了海外赤子眷恋祖国的心声。 3.《我和我的祖国》 (1)歌曲用第一人称手法,诉说了“我和祖国”之间息息相连,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情感。 (2)歌曲速度为中速,旋律舒展流畅,情绪为深情地,常常作为各大晚会的保留曲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是一首极具魅力的抒情歌曲。 (3) 4.《渴望春天》(要求会跟伴奏熟唱这首歌曲) 歌曲《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91年创作。莫扎特一生虽然短促,充满坎坷和不幸,但在他的晚年(1791年)却写出了如此欢乐、纯真的歌曲,这正说明:乐观、热情、质朴、诚挚是莫扎特音乐语言的典型特征,也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幸福、光明、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人生的坚定信念。

5.《夏日里最后的玫瑰》(要求会用《渴望春天》的分句办法给这首歌分句) (1)是一首爱尔兰民谣,旋律来自于18世纪爱尔兰游吟诗人们的吟唱音乐 (2)描写了美好的时光如夏日最后一朵玫瑰般慢慢地凋零、枯萎,只有在回忆里重温旧日纯真的情感。 6.《苗岭的早晨》《飞歌》(要求能听辨旋律并分析这两首曲子的共同之处:《苗岭的早晨》 主题音乐源于苗族民歌《飞歌》) (1)《苗岭的早晨》演奏乐器为小提琴,演奏形式为独奏, (2)《苗岭的早晨》是根据苗族民歌《飞歌》的音调创作而成的。 (3)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苗寨的早晨鸟语花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情景。 (4) 7.《雪橇》(选自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要求能听辨旋律) (1)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国最有才华的作曲家; (2)演奏乐器及形式:钢琴独奏;

六年级音乐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音乐基本知识和常识提要 一、音乐知识 1.音乐中的七个音符简谱中写作1 2 3 4 5 6 7,分别唱作do 、re 、mi 、fa 、sol 、la 、si 。 2.乐曲中,1=C 指调号,4 2指拍号,中速稍快等指速度。 拍号 含义 强弱规律 拍号 含义 强弱规律 42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2拍 强 弱 83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 强 弱 弱 43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3拍 强 弱 弱 86 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6拍 强 弱 弱 次强弱 弱 4 4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4拍 强 弱 次强 弱 2 2 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二拍 强 弱 音符 名称 时值 音符 名称 时值 5--- 全音符 四拍 5- 二分音符 二拍 5 四分音符 一拍 5 八分音符 半拍 5 十六分音符 四分之一拍 5. 附点四分音符 一拍半 5. 附点八分音符 四分之三拍 5 5 5 三连音 一拍 55 5为切分节奏,中间的5为切分音 休止符 名称 时值 休止符 名称 时值 0 四分休止符 停一拍 0 八分休止符 停半拍 记号 名称 记号 名称 记号 名称 记号 名称 # 升半音 mf 中强 > 渐弱 ↘ 下滑音 b 降半音 mp 中弱 倚音 ↗ 上滑音 还原记 号 p 弱 tr~~~ 颤音 ⌒ 延音线 ff 很强 pp 很弱 波音 V 换气记号 f 强 < 渐强 5 保持 ▼ 顿音记号 7.反复记号: 表示从头反复; fine 表示结束. 表示从S 处开始反复。 8.歌曲的演唱形式主要有齐唱、合唱、对唱、重唱、独唱、轮唱(卡农)。 9.圆舞曲是三拍子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波尔卡是起源于波西米亚的二拍子民间舞蹈,有《微笑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 10.乐器分为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 民族乐器: (1)拉弦乐器:二胡、中胡、高胡、板胡、马头琴等。 (2)吹管乐器:笛子、笙、唢呐、管、巴乌、排萧等。

音乐生艺考基本乐理知识(完整版)

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 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 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 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 这是一个循环,每天这样练功,两个小时,半年的时间你的唱功一定会很实力,但中间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坚持下来练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乐录影带,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时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练 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才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把声带损害,要注意唱歌时不要多用自己的声带,要让自己的声音传的远而稳,注意运用气息,否则会使声带生茧。 声音忌讳大声喊叫。其实我们都要避免:1、大声喊叫;2、在具备充足睡眠后,每天用声不准超过两小时[总用声量],长期超量用声,必然导致声带病变[坏嗓子]! 养成用丹田气说话的习惯。意念上,不要用嗓子说话,用小腹[脐下两寸的点]说话。多练仰卧起坐,加强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较弱]。口腔要打开[后上下牙距离],整个口腔形成:前紧[开、齐、合、撮]后松[打开后槽牙]之势。 长期坚持科学训练。情、气、声的训练:情---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语言表达训练;气----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声----声音的弹性训练。 想把声音练的生动并且带有颤音. 你要先从开口音"a. ia ua "这几个音开始练. 如果你有钢琴可以按照琴键顺序由低音部.唱到高音部. 练好开口音.再练闭口音.比如: "u. o " 闭口音是练颤音的关键.唱闭口音时要有打哈欠的感觉. 提起胸腔.这样才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闭口音也是按照顺序由低音部唱到高音部.然后再唱回去. 并且建议你一开始不要用颤音去模仿张学友或者刘德华的歌.他们虽说颤音很有感情.但刻意的模仿不但练不好音.而且还有可能练坏了嗓子. 我练音的歌一般都是很老的歌 比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大海啊故乡>.诸如此类. 基本乐理 第一章记谱法的基础知识 用音符、休止符及其它符号来记录乐曲进行的方法称为记谱法。随着音乐历史的发展,各个不同的时期由于音乐内容的不同而产生了各种的记谱方法。如工尺谱、简谱、五线谱等。 一、五线谱 由五条距离相等的平行线来记录音符与休止符,称为五线谱。五线谱自下而上来计算五条线,及由五条线所产生的间。分别称为第一线、第一间、第二线、第二间、第三线、第三间、第四线、第四间、第五线。 为了记录超出五线谱范围的更高或更低的音,在五线谱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加上与之平行的短线,称为加线,由加线形成的间称为加间,上加线自下而上计算,分别是上加一间,上加一线,上加二间,上加二线,上加三间,上加三线,上加四间。下加线自上而下计算,分别为下加一间,下加一线,下加二间,下加二线,下加三间,下加三线,下加四间。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春之声 一、编写意图 这个单元的内容设计与学校春季开学这样一种特定时段密切相关。目的在于,以“春之声”这一主题为出发点,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演奏描绘春天的音乐作品,使他们体验并感受音乐与大自然、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音乐与相关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作品独特的魅力,加深对音乐学科价值的认识。内容安排上,首先选取现代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节选)作为学生朗读的文字材料,并为之配上背景音乐(门德尔松的钢琴小品《春之歌》),将学生带人春天美好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美好情感。接下来安排的唱歌曲目为莫扎特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突出春天的诗意,并与学生的春游活动相关联;欣赏曲目选取了中国作品《新疆之春》(小提琴独奏)《春晓》(独唱)《春节序曲》(合奏),外国作品选取了《春天奏鸣曲》(小提琴独奏);最后选取20世纪初著名的学堂乐歌《春游》(李叔同词曲)作为学生填词和器乐演奏的内容。 由于表现春天题材的音乐作品非常多,在材料筛选上,既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选取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作品;也注意了不同作品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将地理、历史、古诗词、民间习俗等相关内容加以渗透,以丰富学生的综合知识层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发音乐材料的人文价值。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为“配乐诗朗诵”和“唱歌”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学吹竖笛”与“音乐活动”。 第一课时可以按教科书的顺序,先进行“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先安排“唱歌”。两种安排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导入作用,能够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第二课时应当注意区分“欣赏”曲目的不同情绪、不同表现方式以及暗含其中的音乐基本要素:《新疆之春》是奔放欢快、载歌载舞的器乐独奏曲,切分节奏、装饰音的运用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春晓》为古朴、深幽、令人回味的抒情歌曲,采用的是七声雅乐音阶;《春节序曲》为热闹欢腾背景下的秧歌舞蹈场面,双簧管迷人的音色在管弦乐队的陪衬下格外动人,同样运用切分节奏、装饰音,但采用的是汉族调式;贝多芬的小提琴与钢琴《春天奏鸣曲》中快速的音阶跑动使人感受到的旋律十分流畅清新,沐浴在春光下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练习中提及“和弦”概念;《春游》可以设计为用竖笛演奏、器乐合奏、演唱加竖笛或小乐队伴奏等多重形式。为《春游》填词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歌曲中词与曲之间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为学生分析歌曲、了解歌曲写作的基本常识做铺垫。 第一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VCD、打击乐、铃鼓、三角铁、响板、沙锤等。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审美内涵。

唱歌入门的乐理基础知识点

唱歌入门的乐理基础知识点 基本乐理的基础知识是作曲家创作乐曲,也象文学家写诗歌、小说一样,有一套表情达意的体系,那就是音乐语言。音乐语言包括 很多要素: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 复调、调式、调性等。一首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美,要通过 多种要素才能表现出来。 【旋律】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节奏】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由于不同高低的音同时也是不同长短和不同强弱的音,因此旋律中必须包括节奏这 一要素。 【节拍】强拍和弱拍的均匀的交替。节拍有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叫拍子,正常的节奏是按照一定的拍子而进行的。 【速度】快慢的程度。为使音乐准确地表达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必须使作品按一定的速度演唱或演奏。 【力度】强弱的程度。音的强弱变化对音乐形象的塑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音区】音的高低范围。不同音区的音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各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和声】两个以上的音按一定规律同时结合。和弦进行的强和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不稳定、不协和和弦对稳定、 协和和弦的倾向性,构成了和声的功能体系。和声的功能作用,直 接影响到力度的强弱、节奏的松紧和动力的大小。此外,和声的音 响效果还有明暗的区别和疏密浓淡之分,从而使和声具有渲染色彩 的作用。

【复调】两个或几个旋律的同时结合。不同旋律的同时结合叫做对比复调,同一旋律隔开一定肘间的先后模仿称为模仿复调。运用复调手法,可以丰富音乐形象,加强音乐发展的气势和声部的独立性,造成前呼后应、此起彼落的效果。 【调式】从音乐作品的旋律与和声中所用的高低不同的音归纳出来的音列。这些音互相联系并保持着一定的倾向性。而调性则是调式的中心音(主音)的音高。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调式和调性的转换和对比,是体现气氛、色彩、情绪和形象变化的重要手法。 音乐语言的各种要素互相配合,具有千变万化的表现力。旋律尽管是音乐的灵魂,但其它要素起了变化,音乐形象就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一定条件下,其它要素甚至可起重要作用。 5、什么叫波尔卡?“波尔卡”这个标题不是起概括和提示音乐内容的作用,而是表明它的体裁属于一种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6、什么叫玛祖卡?也是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波兰,也曾在欧洲风行一时。它与波尔卡最大的区别是前者为二拍子,而它却是三拍子。一般三拍子的曲子重音是落在小节的第一拍,而玛祖卡却常落在第二或第三拍。比如“浅易琴谱”中所登的汤姆生《玛祖卡》,多数小节的重音就是如此。玛祖卡所表达的情绪一般都活泼热烈,演奏时需掌握这个特点。 7、什么叫小步舞曲?“浅易琴谱”里已登了两首由巴赫作曲的小步舞曲,其实巴赫写这种体裁的作品并不止两首,而且许多古典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莫扎特等也都写过以“小步舞曲”命名的作品。小步舞曲起源于欧洲的宫庭,曾在法国宫庭流行一时。它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速度缓慢,从容典雅,颇具贵族的风格。 9、什么是“学堂乐歌”?本站“近代名歌”栏目中“送别”、“国民革命歌”、“夕会歌”等中国近代早期歌曲,被称为“学堂乐歌”。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七年级音乐知识点新

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点乐理知识点: 1、调号是指为建立新的宫系统而需用的变音记号,按照一定的次序和位置记在谱号后面。比如1=C,C大调。 2、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标画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分子表示每一小节里有几拍,前面说过了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 3、 4、音乐的基本要素有(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调式、和声等) 5、力度:音乐表现中的强弱程度。 力度标记:P弱PP 很弱mp中弱 f 强ff 很强mf中强sf突强 6、常见的演唱形式:独唱,齐唱,轮唱,合唱,领唱。 7、《彩色的中国》

G大调3/4拍中速情绪:亲切的演唱形式:齐唱、合唱。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音的进行的符号。 休止符:用于音乐的乐谱上,标记音乐暂时停顿或静止和停顿时间长短的记号。0 作曲者:冯奇作词者:朱胜民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G大调 2/4拍进行曲速度演唱形式:齐唱。 三连音:将基本音符分成均等的三部分,用来代替基本划分的两部分。 9、《爱我中华》降B大调,4/4拍,中速稍快,情绪:自豪地。由乔羽作词,徐沛东作曲。 爱我中华简谱唱谱 10、圆舞曲:一种3拍子的舞曲,旋律优美流畅,节奏型为: 3/4 X X X ︱X X X ︱ 11、《青春友谊圆舞曲》这首歌的主题集中表现了我国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热爱和平、珍惜友谊),并为增进团结、发展友谊、争取世界和平贡献力量的崇高精神。歌曲为C大调,3/4拍,小快板,一段体。 音阶:按照特定规律,将音高顺次排列的一组音列。 12、溜冰圆舞曲 管弦乐:系指除协奏曲、交响乐之外的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其他类型的作品。管弦乐队通常由弦乐、木管、铜管、打击乐等不同乐器组合而

七上音乐知识梳理

七年级第13册各单元知识梳理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掌握:演唱形式、调式(大调式、小调式、五声调式)、节拍、 一、《彩色的中国》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创作于1983年。歌曲为大调式、3/4拍,可分为两个乐段。曲作者冯奇认为:在这首歌曲中,休止符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旋律增加了流动感。这种音乐表现作用重点是一个“情”字。它突出了少年儿童的好动、好奇,善于遐想的特点。 演唱形式:独唱、合唱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为G大调,2/4拍,进行曲速度,一段体多乐句结构。由六个长短不等的乐句组成。在旋律创作上,吸收了欧洲进行曲特别是法国革命歌曲《马赛曲》的风格特点。 《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为故事影片《风云儿女》而作的主题歌。 田汉(1898-1968)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和诗人。字寿昌。湖南长沙人。代表作有:《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改编戏曲《白蛇传》、《谢瑶环》等作品。 聂耳(1912-1935)人民音乐家、音乐活动家。原名聂守信。字子义,汉族,云南玉溪人。代表作品:《大路歌》、《卖报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民族器乐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 演唱形式:齐唱 三、《多情的土地》 这首歌是作曲家施光南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写的一首优秀艺术性抒情歌曲。歌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A+B+尾声的两段体结构写成。作者在全曲中巧妙的运用了三连音、倚音、波音及弱起节奏等艺术性很强的细腻手法,与歌词抒情性风格水乳相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眷恋的感情。 施光南(1940-1990)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生于四川重庆。代表作品:歌曲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备课本 学校: 月华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科目:音乐 姓名: 2 0 16 年 2 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的工作计划,结合本学期的工作时间,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完成 好本学期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任务: 1、初一(186班、187班、188班)音乐教材课堂教学,每周一节。 2、学校有关音乐方面的文娱工作。 三、教学目标: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 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 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 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 鉴赏的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正确。 五、教材分析:初一年级选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分六单元,安排18课时。 六、教学措施:1、初二年级的音乐教材课堂教学主要是以优化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互相渗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内容,改变枯燥又单一的课型。3、注重导入部分的设计,以“引趣”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4、课外第二课堂,本学期计划以训练歌唱技巧为主,培养学生 的表演能力。

七年级音乐知识点

一、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 2 、音乐符号“ b”的名称是降记号。 3、音的名称叫音名,音乐中基本音的名称用英文字母C D E、F、G A、B来表示。 4、七个基本音分别唱作do re mi fa sol la si ,叫做唱名。 5、在键盘上,任何相邻两个键的音高关系均为半音,两个半音为一个全音。 6、五线谱是由五条线组成的。 7、变声期要注意保护嗓音,不要大声喊唱与喊叫。 8、歌曲《我的太阳》是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保留曲目。他被誉为高音C之王。 9、通常可将人声分为童声、男声、女声,男声和女声又可分为男女高音、男女中高音、男女低音 10、童声的特点:清脆、明亮 女高音的特点:柔美、抒情男女中音的特点:深沉、浑厚 11 、歌曲的演唱形式一般有(独唱)、(齐唱)、(合唱)、(领唱)(对唱)、(轮唱)(小组唱) (表演唱)(大联唱)等。 12、声乐主要有三种唱法即(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13、乐谱中用来记录音的符号叫音符,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 14、《欢欣的日子》原名《翻身的日子》。 15、用来记录音乐停顿的符号叫休止符。 16、《脚夫调》是一首信天游,是陕北人民喜爱的一种山歌形式。 17、民歌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18、号子亦称劳动号子,是与劳动方式和过程密切结合的民间歌曲。 19、山歌是人们在田野田间劳动时即兴所唱的歌曲。 20、《卡门序曲》是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47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序曲。

21、写在音符右边的小圆点叫附点,带附点的音符叫附点音符,附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 22、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叫节奏。 23、旋律又称曲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组合起来的,具有独立的单声部线条。 24、从主音到高丿八度主音按照高低次序排歹I」起来的一组音叫音阶。 25、调试的主要种类有大调式、小调式及五声调式—等。 26、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代表作有《二泉映月》等。 27、《十面埋伏》是一首琵琶独奏曲。 28、男女童声的特点:明亮、清脆、甜美。 29、五线谱是以不同音符的形状来表示音的长短。 30、《我的太阳》音乐旋律的特点是爽朗、豪放。歌曲表达了对心中恋人的赞美之情。 31、五线谱是在五条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用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记载音乐的一处记谱形式。 32、〈〈洗衣歌》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和藏族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33、民族管弦乐队由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组成。 34、西洋管弦乐器一般分为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弓弦乐器、打击乐器组成。 35、我们欣赏过的管弦乐曲《蓝花花》是根据民歌《蓝花花》改编而成的。 36、大调式简称大调,是由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____________ 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do为音阶的主音< 37、小调式简称小调,是由la si do re mi fa sol la ____________ 组成的一种调式,其中艮为音阶的主音< 38、大调的色彩比较明亮,小调的色彩比较柔和。 39、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 40、京剧是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被称为国粹。它在继承宋、元明戈皿统的基础上,完善了行当和表演形式,声腔主要由西皮、二黄两大系统组成。 京剧的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 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京剧的四大功夫(表演形式):唱、念、做、打 二、选择题 1、2/4这个拍号的准确读法是:(B )

中考音乐知识整理大全-音乐中考知识点

音乐知识总结 一、34首考试曲目,每首歌曲的旋律及相关知识都要清楚并熟悉。 (一)5首戏曲音乐 京剧北京《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传统京剧《贵妃醉酒》 黄梅戏安徽《夫妻双双把家还》选自《天仙配》 豫剧(河南梆子)河南《谁说女子不如男》选自《花木兰》 越剧浙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选自《红楼梦》 评剧冀东一带《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选自《刘巧儿》 (二)14首中国歌曲 1、八首中国歌曲及作曲家(五首合唱歌曲) 《歌唱祖国》王莘合唱歌曲四二拍子(强弱)进行曲风格壮大行进《踏雪寻梅》黄自合唱歌曲四二拍子(强弱)欢快 《游击队歌》贺绿汀合唱歌曲四四拍子(强弱次强弱)进行曲风格曲调轻快《让世界充满爱》郭峰合唱歌曲四四拍子(强弱次强弱) 《小鸟,小鸟》合唱歌曲八六拍子(强弱弱次强弱弱) 欢快活泼 《青春舞曲》王洛宾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活泼 《在那遥远的地方》王洛宾改编青海民歌男声独唱抒情 《青藏高原》张千一藏族民歌女声独唱山歌风格明朗高亢 选自电视连续剧《天路》主题歌四四拍子 2、五首中国不同地方歌曲 《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民歌王洛宾(西部歌王)改编男声独唱抒情 《黄河船夫曲》陕西民歌旋律音调上运用重复手法男声独唱 《凤阳花鼓》安徽民歌四四拍子 《茉莉花》江苏民歌婉转流畅抒情优美四二拍子 《斑鸠调》江西赣南民歌民间小调轻快活泼 3、三首少数民族歌曲 《青藏高原》藏族民歌张千一词曲女声独唱山歌风格四四拍子 明朗高亢选自电视连续剧《天路》主题歌 《青春舞曲》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王洛宾词曲欢乐活泼 《牧歌》蒙古族民歌长调女声独唱歌曲 4、一首通俗歌曲 《弯弯的月亮》男声独唱四四拍子优美抒情选自电视艺术片《大地情语》插曲 (三)五首外国歌曲及作曲家 《红河谷》加拿大民歌四四拍子 《乘着歌声的翅膀》德国门德尔松作曲独唱或合唱八六拍子幽静地 《今夜无人入睡》意大利普契尼作曲选自歌剧《图兰朵》男高音独唱 《回忆》深情地英国韦伯作曲选自音乐剧《猫》女独 《绿袖子》英国民歌四三拍子(强弱弱)优美、伤感 (四)拍子及强弱关系 2/4(强弱) 《歌唱祖国》《踏雪寻梅》 3/4(强弱弱) 《绿袖子》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教案2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学时代》 教学内容: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学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节奏x xx 0 ( xxxx)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 3、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4、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麽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麽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 5、第二边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粒度\速度\演唱情绪. 6、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7、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神魔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8、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9、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10、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11、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2、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它方式进行表演。 13、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4、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课后记: 教师的范唱调动了学生学唱的积极性,用美声唱法指导学生发声,解决了高音视唱难的问题,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乐理知识

怎样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乐理知识随着新课标的进一步学习和实施,音乐知识在音乐学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包罗万象:乐理知识、歌曲教学、视唱练耳、器乐欣赏。乐理教学其实是小学音乐教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它也是丰富学生的音乐内涵,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方面。就乐理知识来讲,一方面由于它比较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听;另一方面,它不向语文、数学有经常性的考查、考试。学生记不牢、许多知识回生率很高。那么,怎样才能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易学,使学生勤学、乐学呢?这是我们老师应该努力探索学习的方面。 一、乐理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一直以来,小学生音乐课乐理知识的教学,被大多数师生认为像一口枯井,枯燥而又深不可及。井旁的枯草,毫无生机、弱不禁风,就如小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淡忘和兴趣递减的现象,不得不让音乐老师们担忧。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他们既不如中学生有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记忆力,可以较快地掌握一定的乐理知识,并能触类旁通地运用它们,把它们储存在脑海里;又不似学龄前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只停留在歌唱和舞蹈的感性表现中。小学生是一群在两者之间游走的“临界”的另类,他们有对音乐知识的好奇、探究心理,又厌倦教师单向灌输及乐理知识书面练习等方法的运用。建构小学生们对小学阶段音乐乐理知识自主学习的模式方法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音乐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当中明确说明了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而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的艺术。它是依靠乐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及音色的对比、变化、有规律地组织起来,形成音乐的形象,并通过听觉器官来感受的一门艺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课程要求我们淡化双基,淡化识谱教学,并不是要我们放弃乐理教学,而是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初步技能。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和实施,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发展听觉和记忆力,获得音乐表现手段和有关音乐语言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许多音乐教师对乐理教学大伤脑筋,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解,而学生却难以掌握。据调查,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尤其是在他们看来枯燥无味的乐理学习。但是乐理教学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又不言而喻。 二、乐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乐理作为音乐学习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包括音准、节奏、节拍、音区、音色等,这些知识是学习声乐、器乐、舞蹈及创作必须要掌握的。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去

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重点

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重点

1、《蓓蕾之歌》李岚清曲表现了对人民教师的尊敬和赞扬。 2、,《中学时代》演唱形式:合唱歌词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了中学时代的美好画卷。 3、《飞来的花瓣》演唱形式:混声四部合唱曲作者:瞿希贤代表作品:《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4、《校园的早晨》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启发学生要珍惜时间,树立理想。 5、《歌唱祖国》演唱形式:合唱曲作者:王莘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扬。 6、《红旗颂》演奏形式:管弦乐合奏曲作者:吕其明演奏情绪:宏伟庄严、情绪憿昂、气势磅礴。 7、《神圣的战争》苏联歌曲体现了苏来纳人民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抗战精神。 8、《伏尔塔瓦河》选自交响套诗《我的祖国》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演奏形式:管弦乐合奏曲 9、《西风的话》演唱形式:合唱曲作者:黄自 10、《秋》选自维瓦尔第的《四季》演奏形式:小提琴协奏曲曲作者:意大利维瓦尔第描绘了乡民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 11、《丰收锣鼓》演奏形式:民乐合奏描绘了丰收的热闹场景

12、《黄河船夫曲》山西民歌塑造了黄河船夫粗犷的形象

13、

14、国比捷曲 15、《鼓手的战争》德国维尔纳.泰尔辛曲表现两名鼓手竞技的乐曲

2017-2018年七年级音乐上学期音乐期末考试 一、听乐辩曲 1、曲名《》作者()演奏或演唱形式() 2、曲名《》作者()演奏或演唱形式() 3、曲名《》作者()演0奏或演唱形式() 4、曲名《》作者()演奏或演唱形式() 5、曲名《》作者()演奏或演唱形式() 二、填空题 1、声乐的演唱形式包括( )、( )、( )、( )、等。 2、写出音乐中七个基本音的音符( )、( )、( )、( )、( )、( )、( ),音名( )、( )、( )、( )、( )、( )、( ),唱名( )、( )、( )、( )、( )、( )、( )。 3、斯美塔那是()国作曲家,代表作有歌剧《》、交响套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学时代》音乐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一单元 中学时代 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内容: 1、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 2、配乐诗朗诵。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三角铁、小铃鼓。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的即兴表演。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演?歌曲演唱有什么特点?等等。 3、第二遍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 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曰短的桀纣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联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拍击节奏,在“三角铁”出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的演唱1-2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书知识点[精品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书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二三四歌》石顺义词臧云飞曲 演唱形式:领唱、轮唱、齐唱、合唱音速:小快板 『补充』轮唱指同意旋律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并造成前后呼应、此起彼落音乐效果的演唱形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演奏方式:管乐合奏音速:勇往直前、行进速度 『补充』进行曲是一种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并富有强烈号召性,使队列行进时步伐一致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演奏方式:管弦乐合奏【奥地利】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曲音速:小快板 『补充』西洋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大号。打击乐器:小军鼓、大军鼓、定音鼓、三角铁、锣、镲(chǎ)、木琴、排钟。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婚礼进行曲》演奏方式:管风琴独奏【德国】瓦格纳曲音速:中速稍慢 『补充』管风琴:通过琴管发声,有二至数层手动键盘和脚踏键盘,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管风琴历史悠久,最早的管风琴于公元前250年诞生在古希腊,13世纪在欧洲广泛流行。大型管风琴多在教堂使用。 《葬礼进行曲》演奏方式:钢琴独奏【波兰】肖邦曲音速:慢板 『补充』①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史称“钢琴诗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玛祖卡、波罗乃兹、前奏曲、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钢琴曲及近二十首艺术歌曲等。②钢琴:键盘乐器,通常有88个琴键。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乐器之一。钢琴分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两类。第一架钢琴于18世纪初问世。 ‖第二单元‖ 《长江之歌》音速:中速感情:亲切、热情地 王世光曲胡宏伟填词 《辛德勤的名单》音速:稍慢感情:痛楚地【美国】约翰·威廉姆斯曲『补充』旋律:旋律也称为“曲调”。即将高低不同的音乐,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有序的组织。 《眺望你的路途》音速:稍快【法国】布鲁诺·古莱曲史菁译词 《伴随着你》音速:小快板【日本】久石让曲 《穿越竹林》音速:稍慢舒缓地谭盾曲 ‖第三单元‖ 《青春舞曲》演唱形式:齐唱音速:中速稍快演奏乐器:热瓦普 维吾尔族名歌王洛宾搜集整理

音乐基本乐理知识归纳

音乐基本乐理知识归纳 班级:姓名:编制:陈丽审核:日期: 1、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分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器乐音色中主要分弦乐器和管乐器,各种打击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 3、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它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2、1/3、1/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振动,是泛音。乐器和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多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音名: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被广泛采用的是:C D E F G A B。 8、唱名: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l、6l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la。 9、音域: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0、音符:在音符的上面加一小圆点,即表示高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高两个八度;反之,在下面加一个圆点,即表示低八度演唱,加两个圆点表示低两个八度。在简谱体系中也应用附点。但只到四分音符为止;再长的音符,如二分音符、全音符则继续用增加短横线来表示。 附点全音符:1- - - - - 附点二分音符:1- - 附点四分音符: 1. 附点八分音符: 1. 附点十六分音符:1. 表示音的休止的基本符号是0。为了表示不同长度的休止,可用增加0的数目、在0的右面加附点来标记。通常所用的休止符如下: 全休止符:0 0 0 0 附点全休止符:0 0 0 0 0 0 二分休止符:0 0 附点二分休止符:0 0 0 四分休止符:0 附点四分休止符:0. 八分休止符:0 附点八分休止符:0. 十六分休止符:0 附点十六分休止符:0. 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附点三十二分休止符:0(下加三横线) 11、变音记号有五种: 升记号(#)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84中--程婷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音乐知识归纳 音乐知识卡 1.声乐演唱的形式包括独唱、齐唱、对唱、重唱、合唱等。 2.民歌:人们在生活中为了表达思想感情而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在口头代代相传,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具有语言简明、形象生动等特点。 3.衬词:指歌曲的歌词中常常穿插的一些语气词、象声词。 4.包楞调:流行在山东成武县的民间歌曲。 5.小调:又称小曲,是中国民歌的一个类别。曲调流畅、结构规整,多用长短句。 6.日本都节调式:3 4 6 7 1 7.三连音:在演奏或演唱两个音的时值内,均匀奏出或唱出三个一组的音。 8.蜡烛舞:泰国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音乐家相册 瞿希贤: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无伴奏合唱《牧歌》 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等 布里顿:英国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战争安魂曲》《春天交响曲》《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等 舒曼: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之一。《梦幻曲》大提琴

独奏。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代表作品有歌剧《茶花女》,《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管弦乐合奏。 比捷: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品《卡门》 《歌曲欣赏知识点》 1.《校园的早晨》谷建芬作曲,高枫作词。 2.《歌唱祖国》创作于1950年9月,王莘词曲。 3.《开国大典》油画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天安门国庆典礼的盛况。 4.《红旗颂》管弦乐合奏,吕其明曲。 5.《伏尔塔瓦河》选自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作曲。 6.《西风的话》黄自作曲,廖辅叔作词。 7.《秋》选自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意大利的维瓦尔第作曲。 8.《丰收锣鼓》民乐合奏。 9.《黄河船夫曲》陕西民歌。 10.《月牙儿五更》板胡独奏,东北民歌。 11.《乌苏里船歌》根据赫哲族民间曲调改编。 12.《包楞调》山东民歌。 13.《走绛州》管弦乐合奏,山西民歌。 14.《孟姜女哭长城》河北民歌。 15.《猛听的金鼓响》选自传统京剧《穆桂英挂帅》。

音乐教材知识点归纳

音乐教材知识点归纳 一册 X与X的时值比例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1933年在创作上初试锋芒,创作了《开矿歌》、《卖报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乐年”,《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新女性》、《码头工人歌》、《前进歌》、《打长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民族器乐曲,都是这一年完成的。1935年,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铁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国后定为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此外还发表了《黎锦晖的“芭蕉叶上诗”》、《中国歌舞短论》等十五篇战斗性的音乐论文和《时代青年》等三部电影剧本(生前未出版)。1935年到日本,准备经欧洲去苏联求学,不幸于游泳时溺死于藤泽市鹄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光辉形象,是我国当之无愧的革命音乐的开路先锋。 认识X- 音的长短 音的强弱 打击乐的认识和使用 二册 0休止符 圣桑卡米尔·圣-桑(Camille Saint-Saens, 1835-1921),法国作曲家。其代表作有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交响诗《骷髅之舞》、《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与乐队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等。 打击乐的认识和使用 蒙古音乐文化 三册 贺绿汀:中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主要音乐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乐《森吉德玛》、《晚会》等。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 大管单簧管小号圆号小提琴等 四册 普罗科菲耶夫:普罗科菲耶夫是原苏联作曲家、钢琴家。他的作品具有青春的活力、热情、乐观、清晰而富有魅力。主要作品有:舞台作品:歌剧《马格达伦》,《赌徒》,《火天使》,《谢苗·科特科》,《三桔爱》,《修道院的订婚礼》,《真正的人》;芭蕾舞剧6部,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灰姑娘》。乐队作品:7部交响曲,小交响曲,序曲,交响组曲,5部钢琴协奏曲,两部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配乐多部。室内乐4首;钢琴曲十几首以及声乐曲多首。代表作:交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