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阅读训练
第11课《短文二篇》对比阅读训练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短文二篇》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①人也。
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
幼有异操②,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③,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
读书万余卷。
善琴棋,工草隶。
未弱冠④,齐高帝⑤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⑥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
朝仪故事⑦,多取决焉。
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
及发,公卿祖⑧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注释]①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
①异操:独特的品行。
操,品行、行为。
①神仙传: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
①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①齐高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
①除,授、拜(官职)。
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
①祖:饯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养生之志.(4)诏许.之2.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3.结合【乙】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4.阅读陶弘景创作的诗歌,完成探究任务。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①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①梁武帝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
”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
《短文二篇》随堂训练(解析版)

训练09 短文两篇【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怀民亦未寝.(qǐng)夕日欲颓.(tuí)B.遂.至承天寺(suí)沉鳞.竞跃(lín)C.藻,荇.交横(xìng)能与.其奇者(yù)D.盖竹柏.影也(bái)相与.步于中庭(yǔ)【答案】C【解析】A.寝qǐn;B.遂suì;D.柏bǎi;故选C。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欣然.起行康肃忿然.B.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反溯流逆上矣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答案】D【解析】A.……的样子;B.于是;C.只是;D.快要/欲望;故选D。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B.③④①⑤②C.⑤③④①②D.⑤①③④②【答案】B【解析】答题时先找出本段中的总领句——“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再根据前后照应关系,“南朝游记小品名作”扣住“文苑奇葩”,故第④句应紧跟其后,同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领起第①⑤句(两句分别对应“游记”“小品”);第②句为总结句,应置于结尾处。
故选B。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做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
2020—2021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含答案

(2020年安徽)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菊白居易一夜新霜著①瓦轻,芭蕉新折败荷②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③初开晓更清。
[注]①著:附着。
②荷:也称作蒲。
③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荷花。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2)濯清涟而不妖妖________(3)宜乎众矣宜________(4)金粟初开晓更清初________1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5.《爱莲说》中,菊是______的象征;《咏菊》中,菊有______的特点。
(用原文词语填空)(2分)16.《爱莲说》《咏菊》对莲(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答案:[三](16分))13.(4分)(1)只(2)(过分)艳丽(3)应当(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14.(4分)(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15.(2分)隐逸(者)耐寒(每空1分)16.(6分)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
意思对即可。
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题)二、阅读(45分)(一)3.阅读下面的课内文盲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训练题2 人教新课标版

一.基础知识。
1.《日》《月》两篇短文原载于散文随笔《》,写于1940年至1941年。
作者,原名,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分为《》《》《》;《爱情三部曲》,分为《》《》《》。
2.为加点字注音。
旸.( )谷姮.( )娥浸.( )在油中瞬.( )间3.多音多义字按所给的读音组词有误的一项是:()A.处chŭ处分处理设身处地 B.间j iàn间断间接亲密无间C.模mó模仿模型模棱两可 D.强qiáng强调强大强词夺理4.下列句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成绩暂时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B.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
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
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5.选出与“皎洁的月亮从云缝后面向下窥探着”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朵朵浪花托起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B.休闲是人生一枚甘甜的果实。
C.他委屈的泪水,像开了闸似的哗哗流了出来。
D.在这时代的主旋律中,也偶尔有几声不和谐的音符。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有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B.他只不过是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C.济南的冬天的天空是晴朗无云的季节。
D.我们落实并组织学习了上级的指示。
7.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B.他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道理,显示了他不擅辞令、博学多才的特点。
C.中国女排的崛起,不能靠侥幸,只能靠自己苦练、巧练。
D.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确实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必定曾使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文段阅读。
语段一: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部编委语文八上《短文两篇》拓展阅读训练(附答案)

部编委语文八上《短文两篇》拓展阅读训练(附答案)与陈伯之书丘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①日,抚弦登陴②,岂不怆恨!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有删改)[注]①畴:从前。
②陴(p í):墙。
③恨(li àng):悲伤。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故国之.旗鼓 山川之.美B.想早励良.规 良.多趣味 C.所以廉公之思赵将. 晓雾将.歇 D.自.求多福 自.康乐以来 2.文中的“将军”指的是( )A.廉颇B.吴起C.陈伯之D.丘迟3.文中描写了怎样的江南之景?4.本文与《答谢中书书》都是书信,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夜登华子冈,辋w ǎn ɡ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
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林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①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②,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③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注]①曩(n ǎng):从前。
②雊(g òu):野鸡鸣叫。
③天机:天性。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B.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C.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D.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然是.中有深趣矣 斯是.陋室(《陋室铭》 B.复与疏钟相间. 飞漱其间.(《三峡》) C.与月上下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D.倘能从.我游乎 一狼仍从.(《狼》)3.本文与课文《答谢中书书》都是跟好友分享游玩之事,但是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书上元夜游苏轼己卯上元①,予在儋dān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④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同步练习试题XXX《短文两篇》过关测试(一)《陋室铭》阅读训练【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XXX,回也!”(选自《论语》)1回:即XXX,XXX的弟子。
○2不堪:无法忍受。
注:○1.“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
____或_____。
___的文字,后来演变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无丝竹之乱耳....(7)无案牍之劳形...3、“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与下列各句加点的“之”字用法不异的一项为哪一项(。
)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石青糁之.4.按要求填空,并翻译所填补的句子。
(1)本文开首用类譬喻法归纳综合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译文:(2)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译文:(3)全文画龙点睛的句子是:译文: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6、作者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的典故是为了说明()A.本人和XXX、XXX一样都居住在陋室中。
B.自己的陋室可以和XXX、XXX齐名。
C.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D.表明作者怀念XXX、XXX。
7.作者在本文结尾援用XXX的话“何陋之有”有甚么寄义?8.从全文内容看,作者从几个方面来表现其怎样的生活情趣?9、读【乙】用【甲】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第9课 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阅读专项训练

第9课短文两篇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比较阅读甲文《酬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解释下列字词。
(1)晓雾将歇歇:(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3)怀民亦未寝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4.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
(2)甲乙两文都写了天然景物,甲文描绘了“________之美”,乙文描写了“________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把赏月的欣喜、散步的清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__________”的语句中。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宋·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第1 页/共8 页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________)(2)怀民亦未寝.(________)(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训练A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训练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B .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D .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 (2分)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A . 为后文写陈尧咨埋下伏笔。
B . 为后文写“康肃笑而遣之”埋下伏笔。
C . 为后文写陈尧咨忿然责问作铺垫。
D .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对话。
3. (2分)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 . 神情与苏、黄不属C . 属引凄异D . 属予作文以记之4. (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 .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C .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D . 及花之既谢5. (2分)分析下列句中“之”的用法,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①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④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A . ①⑤/②④/③B . ②/①③/④⑤C . ①③/②⑤/④D . ①④/②⑤/③6.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B . 一个好学生干部要善于倾听心声的呼声和对班级工作的意见。
C . 我们只有和自然和睦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地球。
D . 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7. (2分)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季)B . 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C .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苗)D . 引喻失义(适宜、恰当)二、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5分)8. (9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阅读训练山东省邹城市第
六中学姚雪梅行道树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
了,在这个充满车辆和烟筒的城市里,我门的存
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电缀。
,, 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为有这种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
是红灯酒绿。
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
我们在不被理解的孤独里。
但我们苦熬着,牙龈
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我们就
站成一列致敬。
无论如何,我们这座城市总的有
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
责把光明迎来。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问题:
1,怎样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为有这种
痛苦把深沉给予我们。
”这句话?
2,选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说明其作用
3,“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一句中“忧愁”与“快乐”矛盾吗?
4,我们应当学习行道树的什么精神?
5,《行道树》中用了哪两处对比?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我们的事业需要我们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及以苦为乐精神。
2,对比。
如:行道树与沉浸在夜生活欢乐之中的城市对比。
突出表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3,“忧愁”与“快乐”不矛盾。
“忧愁”的是:城市的污
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
带来清新和浓阴,迎接早晨和太阳。
4,学习行道树无私奉献的精神。
5,一是行道树与原始森林同伴对比,二是行道树与沉浸在红灯酒绿的市民对比。
突出表现了行道树那样无私奉献者的
自我牺牲精神。
第一次真好路过人家的墙边,
偶一抬头,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
一棵棵
硕大的黄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头。
这景色不
见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来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俗子。
除了木瓜树以外,所有结实累累的果树,都只能在图画,照片和电视中看到。
今天第一次看到棵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再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使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家中第一次羊了一笼十姊妹。
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个玲珑剔透,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有一天,我们正在吃午饭,孩子忽然大叫:“小鸟孵出来了!”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所谓的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分红色的肉球,仅仅具有鸟的躇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第一次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但觉它们的样子很难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饭。
可是,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句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有甚至于那些老鸟。
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的一次去露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自己的作品用嵌字打出来,, 第一次
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但新鲜而刺激,使人
回味无穷。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
问题:
1,第4 段中“我和孩子们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中的“眼巴巴”写出我和孩子们的什么心
情?(答案不能超过10 个字)
2,下面两个句子意思相同,但第(1)句话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1)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
铅字打出来,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喷气
机,第一次看见雪,,
(2)第一次去露营,自己动手做饭,坐火车,做
喷气机,看雪,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打出来,,
原因:
3,第5 段中“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在文中中是指哪一次?(答案不超过10 个字)
4,“第一次”给作者奇妙的感觉是什么?
5,作者在文中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答案
1,急切的盼望。
2,第(1)句表达效果好,因为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语气强烈。
3,看到刚孵出来的雏鸟。
4,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
5,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愿你珍重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