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10-11T11:52:49.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王亚鹏

[导读]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黄冈 4388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资源生态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许多缺陷,如雨水资源利用率低、水系功能考虑不足等,对城市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就可持续理念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提出推动其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理念;城市排水系统;应用;发展

前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挥着引出城市污水的功能。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成本投入较高、污水处理效果差、工期缓慢等多方面的缺点,因此急需一种现代化理念对现代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进行引导。因此探究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城市排水现状分析

1.1城市排水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目前,我国在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统一事后处理,从源头进行控制的情况十分少见。同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此外,我国城市给排水体制同样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污染源控制不到位、雨水资源保护利用不足、和城市生态之间缺乏联系沟通等[1]。尤其是在雨水径流方面,我国的研究十分稀少。

格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城市水系统规划存在严重的滞后,和现阶段我国城市排水长远发展目标极不协调,同时也为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区域性特征,这使得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质量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当然,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仅于此,还有包括投入资金不足等等。若是不能及时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类问题,我国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1.2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其一,雨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一直以来,我国对雨水利用价值的认知和重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尚不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我国在进行城市现代化检建设时,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却忽略了城市自然调节功能的发挥,以至于在城市中基本上看不到土质地面,雨水一般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排出,得不到有效的利用[2]。

其次,对水系统功能的考虑不够全面。城市水系一般具有多种功能,如供水、蓄洪、航运等,除了这些常见的功能之外,实际上还具备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等功能。但是在我国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同时只注意到一些主要功能,集中在排水方面,相应的城市排水设施也较为完善。但是这种模式却对下游水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大幅度提高了洪水发生的风险。

其三,人为因素造成的城市水系功能退化。为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我国很多城市都通过填埋河海湖的方式进行造地,很多相互流通的水系因此闭塞,逐步发展为污水沟和污水池[3]。同时,对地下水的管理示范不合理,导致滥采现象严重,对城市生态功能造成了巨大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2.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研究

2.1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理念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存在过于陈旧落后的情况,以雨水排放系统为例,通常采取的是建筑雨水斗或是天沟的方法对雨水进行收集,而地面的雨水则是由雨水口收集,之后将所有的雨水通过污水泵提升后输送到江河水体或是海洋中[4]。相较而言,可持续排水系统则更加注重自然净化作用的发挥,通过地表水排放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在保障自然水文体系正常循环的基础上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是西欧国家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其内涵在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5]。相较于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有点在于对自然方式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同时实现了雨水价值的发挥。但是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各项功能的发挥需要相应的工程设施作为支持,我国想要短时间内完成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升级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是不现实的,最好结合我国各城市发展状况逐步推行。

2.2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分析

其一,科学合理性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倾向于从源头切入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即在降雨区域附近对径流进行处理控制,避免径流污染的漫延,这样不禁可以将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能够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降雨径流可以通过水塘或是湿地进行净化并回收利用,在解决污染的同时起到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的效果。

其二,保障的自然水文体系的正常循环。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更加注重和水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力求使水系具备人性和可持续性,进而为动植物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自然水文环境。

其三,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影响效果最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法律规范以及管理体制。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更高,因此针对城市降雨合理应用出台了一套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一点上,我国有所不如。

2.3推动城市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引入可持续排水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排水从源头到末端所有环节的控制,促进城市排水安全性的提高,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水环境。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我们同样要意识到,全面构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的铺展开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相关法律规范进行完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构建是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事情,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在其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保障事业的稳步推进,必须构建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浅谈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发展

浅谈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及其发展 发表时间:2017-03-07T12:03:08.4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第33期作者:徐海彬[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作用越发凸显重要,而城市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沂市城市排水维护管理处山东省临沂市 276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作用越发凸显重要,而城市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居民正常的生活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排水系统承受着巨大的考验,而这几年随着强降雨的发生,城市内涝越发严重,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城市排水问题摆到我们的面前。本文主要论述了城市排水 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城市排水现状;问题;措施 1、前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已经成密集型方向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鳞次栉比,大型、特大型城市的出现以及最近几年频发的极端天气,都给城市的排水系统带来极大的考验。 城市排水系统是处理和排除城市污水和雨水的工程设施系统,是城市公用设施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排水系统通常由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组成。在实行污水、雨水分流制的情况下,污水由排水管道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回收利用;雨水径流由排水管道收集后,就近排入水体。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任务是使整个城市的污水和雨水通畅地排泄出去,处理好污水,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经济技术地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市政建设和环境治理工程建设中,排水系统常占有较大的投资比例。如何在满足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下合理设计城市排水系统,是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2、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大部分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欠账较多,排水管道建设滞后严重,大部分排水管道不成系统,排水能力低,排水断面不足,没有系统的城市排水规划,特别是城市的旧城区,排水系统的建设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的发展速度,造成每年主汛期到来,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给广大居民带来极大的财产损失,给城市带来极坏的社会影响。 作为一名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者,做好城市的排水系统规划,必须先了解城市的水源、排水以及污水处理等系统的布置方式。了解城市供水总的规模,各类水利工程的规模和布局,城市雨水管道的总体布局、管径、走向;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和污水管网的走向等,从而为城市的排水规划提供合理、翔实的基础资料,为城市排水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3、城市排水系统的解决措施 城市排水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要有合理的排水体制,要结合我国当前城市的实际情况,加大城市径流面污染的控制和雨水的收集利用。应该说,设计是前提,要把好设计关假如排水系统设计存在问题,规划便不能很好的落实;即使规划到位,实际施工时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变更;或者某些城市的排水规划仅仅成为了摆设,得不到应有的尊重,长官意志的现象时有发生。杜绝上述现象,应该通过立法来改变,加强既有规划方案的执行力度。部分中小城市由于“摊大饼”式的粗放发展方式,扩张的快,相关配套根本跟不上。要将扬州打造成“不淹不涝”城市,一定要从设计入手。①加强设计工作,根据管道所处的位置、地区来确定合理的排水方式;②整治河道时,不宜统一的一刀切,全部搞成浆砌块石等硬质护坡形式,应多采用生态系护坡技术,以利于雨水就近排入河道;③城市道路应优先选用透水路面形式,便于积水就近排放,延缓洪峰;④城市停车场应做成生态停车场,以利于雨水下渗。 在对新城区的规划设计中,优先采用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做到雨水、污水各成系统,分别排放。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大国,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而合理地利用好水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大事。雨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合理地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城市的雨水是通过雨水管道收集的,而雨水管道的布置要与当地的河道水系相配套,就近排入相应的河道,结合新兴的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增设调蓄池,做到汛期储存雨水,枯水期将储存的雨水加以合理利用,真正做到雨水的综合利用。 同时,对排水管道的断点、节点,要及时打通,做好连接;对旧城区低洼地段,容易积水路段,加大老旧排水管道的改造力度,增设大管径的排水管道,加大雨水的泄流速度,特别重要的路段增设强排泵站,做到分段、有步骤地实施改造。对城市的新建城区,要合理地规划城市排水系统,做到科学、合理,立足当前,考虑前瞻性,城市规划要与当地的地理情况相符,同时探索经济、高效、节能、技术先进,符合当地城市的排水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城市排水设计的标准,大力开展污水资源化研究,大力加强水质检测新技术、操作管理自动化和水处理设备标准化的研究工作。积极开展研究和加以推广无害无废水工艺、闭合循环和综合利用等控制工业污染的新技术。应着手进行区域排水系统的研究工作,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及电子技术,从整个河流的范围出发,将区域规划、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污水治理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的系统分析,建立各种模拟试验和数学模型,以寻求水污染控制的设计和管理的最优方案。 另外,要充分利用渗透技术。渗透技术是指利用自然环境的便利和人工设施进行雨水入渗的技术,与海绵城市的建设密切相关,不仅能够减缓雨水的径流量,还能够补充地下水,对于地下水短缺也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有渗透管渠、渗透池、渗透井以及渗透铺装等技术手段,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我国很多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实施中。比如,渗透渠由多孔管、碎石过滤层、覆盖层以及细沙层等构成,雨水经过埋设的多孔管逐渐向周边的土壤进行渗透,占地少,处理雨水量大,适合在小区排水系统的规划中实施。 而对于城市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需要对其进行净化处理,通过建设相应的配套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收集城市的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达到国家相应规定的标准以后再排放。城市的污水管道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合理设计、规范施工,特别要防止管道的渗漏,渗漏会对地下水体产生严重的污染。同时,要建设与之相应的污水处理厂,使污水的收集与处理相配套,提高污水处理标准。对于老城区的排水系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改造,对内涝地区严重的路段进行重点改造,对淤积严重的河道要结合道路建设进行有系统地清淤,加大河道防洪标准。同时,排水城市系统的规划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从而保证排水系统的建设在完成设计后能顺利实施,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政府部门市政道路工程对地下构筑物的设置情况及地下管网的总体规划,确保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其他相关线路的建设不相冲突,在落地的时候能够顺利实施。 4、结束语

区域可持续发展复习试题(理科)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 C.环境污染D.湿地破坏 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大力发展耕作业B.大力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D.退耕还林还草 2014年5月初以来,中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等地普降暴雨,造成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据此完成 3.下列治理珠江流域洪涝灾害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A.修建蓄洪工程 B.防止凌汛泛滥 C.上游植树造林 D.加固河流大堤 4.若对洪水水面面积进行模拟数据变化的分析,应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遥感(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手工绘图 D.地理信息系统(GIS) 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区域图。读图完成 5.图中①地(三江平原)分布着大片沼泽,并经历了由“北大荒”到“北大仓”再到新“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形成新“北大荒”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A.保护滩涂 B.保护草地 C.保护林地 D.保护湿地 6.图中②③两地共同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水体污染 B.大气污染 C.土地荒漠化 D.固体废弃物污染 图为美国本土略图。读图完成 7.图中①地为田纳西河流域,其综合治理 的成功经验对治理黄河流域的启示是 A.梯级开发水能资源 B.减缓流域开发程度 C.过量开发煤炭资源 D.降低流域防洪标准 8.图中②地为美国乳畜带,影响其形成的 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市场

左图图为德国鲁尔区图,右图为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变化图。读图完成 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开始衰落,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宇航工业 B.电子工业 C.煤炭工业 D.石油工业 世纪90年代以来,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调整了产业结构 B.发展了高耗能工业 C.破坏了森林资源 D.放弃了污染物的回收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大规模的社会生产活动大大加快了地球上物种的灭绝速 度,图为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原因图。据此完成 11.鸟类濒危或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A .偷猎 B .栖息地的丧失 C .外来物种入侵 D .其他原因 12.虽然世界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但由于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改善,近年来, 到湖区越冬的鸟类种群及数量增加明显。这主要体现了洞庭湖湿地的价值是 A .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B .调蓄洪水 C .维护生物多样性 D .航运 2012年2月25日,我国在西昌成功发射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我国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据此完成 13.北斗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 A .遥感技术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图为美国略图。读图完成 14.有关图中暖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增温增湿 B . ①附近陆地形成大面积沙漠 C .降温减湿 D .从①到②航行的船舶速度减慢 6 鸟类0%10%20%30%40%50% 60%70%栖息地的丧失 其他原因 外来物种入侵 偷猎 图例注记 山地 A 阿巴拉契亚山 B 田纳西河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包括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区域差异可由区域可持续发展体现。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活动以及开发差异显著,生态破坏严重。其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水土流失主要愿意分为自然和人为原因。 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不稳定,黄土易侵蚀。黄土地面破碎,沟谷纵横陡坡陡峭,、一遇外力易破碎。黄土粉沙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雨水崩解,且该处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稀少。人类在七八千年前便活动在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大面积森林被砍,不合理利用,恶性循环,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与黄土高原同纬度的大陆上的田纳西河流域预知截然不同。田纳西河是美国第一长河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上的流程最大,水量最大的支流。 20世纪初,田纳西河航运条件差,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 区域差异随处可见,自然差异显著。 结论:区域与区域差异在世界广泛存在,世界多样,世界美好。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包括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大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百分之四十五。主要特征为:地处内陆且四周皆为山,海拔较高,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时就决定该区内部变化的主导因素。 青藏高寒区地处中国西南部,有一系列平行走向的山脉和山间高低组成,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依据所处位置和高度的不同,该区可以分为两部分:近缘的高山峡谷区,内部的高原区。其主要特征为:海拔高,高山耸立,湖泊众多,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是决定该区域内部自然区域差异变化的主导因素。 由此可见,中国三大自然区,从自然环境角度来看,主要是根据我国的地形,气候来划分的,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区域的自然环境相差很大,有海拔高低不同,有气温高低不同,因此,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排水系统,是一组距今4000多年前、埋于地下的陶质排水管道。它们出土于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时代城址。在中国古代,夯土城墙的功能之一,就是防洪。值得注意的是,这处中原国家形成期的城址,是同时代的城址中布局最为方正规矩的一座。而此后,(长)方形几乎成为中国历史上城市建设规划的一个根本思想和原则。它的南北两门大体居中,已颇有中轴线的味道。南门门道两侧还有门卫房。城内的建筑也颇为讲究,规格较高。有学者推测这应是一一处贵族专用的“门禁社区”,因而应属雏形的城市或都邑。城址南门中间的路土下铺设有三组陶排水管,剖面呈倒“品”字形,水管节节相套,两端有高差,便于向城外排水。这应该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有规划的公共排水设施。 可见,在古代中国,排水系统一开始就与社会复杂化、文明的生活方式、城市和国家挂上了钩。已有的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城市的主流是“政治性城市”。张光直先生即指出,“中国初期的城市,不是经济起飞的产物,而是政治领域中的工具。”因而,都邑成为中国古代城市的典型代表。作为政治性城市的早期都邑,规划性成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而排水系统又在其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河南偃师二里头,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这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其存在时间约距今3800~3500年。在早期宫殿建筑之间的通道下,发现了长逾百米的木结构排水暗渠。晚期宫城中大型宫殿建筑的院内,又发现了石板砌成的地下排水沟和陶排水管组成的地下排水设施,二者的铺设都是为了向院外排水。由于这类先进的排水系统仅发现于宫殿区,可知它并未走进大众生活,仍为当时的权力阶层所垄断。 稍晚的河南偃师商城,一般认为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这里发现了规模更大、更为考究的排水设施。这一设施由宫城内的池苑,经东城墙上的一座城门通向城外的城壕。排水暗道铺设于门道路土下,水道宽2米,原水腔高度约1.5~1.8米,系用石板三面围砌,上面横铺粗大木料。两侧壁采用木石混合结构,垒砌的石块间夹木柱以加固。整个排水道全长约800余米,高差明显。在与这一排水道相对的西城门下,又有由西城壕引水入城并通向宫城内池苑的引水渠,组成发达而完备的给排水循环系统。 偃师商城的给排水渠 在商王朝的都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都城陕西丰镐遗址、周原遗址,以及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都城遗址等地,都发现有排水管道、沟渠等排水设施。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的政治军事形势和社会经济的长足进步,都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对应,夏商西周三代以宫殿区为重、偏于松散的城市居住形态开始瓦解,较严格的民居规划与管理体制开始出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居民区从分散状态逐渐集中于郭城之内,郭城内有更明确的功能分区。与此同时,统一的、惠及全城的给排水系统逐渐形成。山东临淄齐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河北易县燕下都、邯郸赵国故城、湖北江陵楚都纪南城等都发现有较完备的排水设施。 史载战国时期“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据推算其人口已超过30万人,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姓名:朱腾刚 学号:104753050953 专业:人文地理 年级:2005级 课程名称:区域系统模型 指导老师:秦耀辰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朱腾刚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及概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发展模式,自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提出以来,“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广泛接受和认可。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就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模式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探讨。而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及《21世纪议程》的制定,把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由理论推向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必然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因此,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内容。学者们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一定区域内多要素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提出了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概念,我们称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是以人为主体,以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为目标的特殊的复杂巨系统,它所包含的因素纷繁,结构功能复杂,内外联系广泛,对人类现阶段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手段来说,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实质是一个半结构化系统,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需要充分的理论综合、实践总结和方法体系方面的创造性探索,难度很大,因而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的阶段。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要素 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集合性、关联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其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包括人类社会本身以及与人类社会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可以根据这些基本要素、关系和行为的基本特点,把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概括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五个子系统。 (一)人口子系统 人口子系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主体。人是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体,是整个系统的主题和核心因素,是全系统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口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区域人口增长可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区域发展又为人口增长提供了保证条件;另一方面,人口过多、增长过快、素质太差,就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压力,从而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中国城市排水建设与发展(一) 摘要: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排水的管网、泵站、沟渠,起调蓄功能的湖塘、河道以及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最终处置及相关设施。城市排水设施是衡量现代化城市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论述城市排水不同时期发展状况及完成"九五"规划、2010年目标尚需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城市排水排水设施与建设 我国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历史悠久,秦代已有用以排除城市雨水的管渠。历代帝王的京都大多建造了较为完整的排水系统。但是解放前排水工程的发展是缓慢的。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城市排水设施很差,各大城市都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仅有局部雨污水合流制管道。管材为陶土管、陶瓷管、石棉水泥管和砖、石拱沟,材质差、管径小,污水就近排入水体,排泄能力很低。污水处理设施仅上海、南京两市有4座城市排水处理厂(上海3座;北区、东区及北新泾西区,南京1座,位于江苏路现南京排水处处址)日处理能力共计4万m3。实际上能勉强坚持正常运行的只有上海西区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为1.6万m3,仅占全市污水量的5%左右,90%以上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排水工程建设得到了发展。国务院相继成立了建筑工程部和城市建设部,作为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设施

运行的政府主管部门。 50年代初期全国十几个大城市建成的城市排水管渠仅有3000km。许多大中城市的排水工程主要以治理雨污水。完善排水系统为重点,如北京龙须沟、上海肇家浜、南京秦淮河,武汉黄孝河、天津市海河改造及污水改造工程等治理工程。 70~80年代雨水排水工程中,除北京市修建的北护城河整治工程外,较大的工程还有、上海市南区污水干线排灌工程等。期间,各城市修建的排水工程数量不断增加,工程规模不断加大,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解放后,我国建城市污水处理厂,最早始于50年代初。50年代建有太原西郊、西安邓家村、兰州七里河等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多为一级机械处理工艺,处理规模小,总处理能力约36.3万m3/d。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排水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八五”期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深化,以及各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加快了城市排水事业的发展。截止1995年,我国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和社会自建排水系统的污水年排放量为352.72亿m3,排水管道长度为110062km,按服务面积计算,城市排水管网普及率为64.8%,城市污水年处理量81.602亿m3,污水处理率19.61%。城市市政排水系统年受纳污水210.03亿m3,其中生活污水90.62亿m3,约占受纳污水量43.2%。城市污水处理厂169座,(其中二级生化处理厂116座)年处理污水17.49亿m3,处理率8.69%,污

浅谈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给排水工程系统规划 摘要: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与系统规划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方面。给排水设施的配置是否合理完善是关系到城市各项 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给排水工程从设计到施工涉及到许多方面的因素, 所以其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更加注重工程所设计的所有内容, 分析问题,促进城市给排水工程技术和施工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给排水工程;城市规划;分析;设计 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内容 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城市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总用水量。 2.根据水源水质、水量,城市平衡供需水量,选择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 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根据水源水质变化情况,确定自来水水质目标,选择处理工艺。 4.布局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管网等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及其卫生防护措施。 ㈡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1.估算分区用水量。 2.进一步确定供水设施规模,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3.对总体规划中供水管渠的走向位置、线路、进行落实修正补充,估算控制管径。 ㈢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1.计算用水量,提出对水质、水压的要求。 2.布局给水设施和给水管网。 3.计算输配水管管径,校核配水管网水量及水压。 4.选择管材。 5.进行造价估算[1]。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排水体制。 2.划分排水区域,估算雨水、污水总量,制定不同地区污水排放标准。 3.进行排水管渠系统规划布局,确定雨、污水主要泵站数量、位置,以及水闸位置。 4.确定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分布、规模、处理等级以及用地范围。 5.确定排水干管、渠的走向和出口位置。 6.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 ㈡城市分区规划阶段 1.估算分区的雨水、污水排放量。 2.按照确定的排水体制划分排水系统。 3.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控制管径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㈢城市详细规划阶段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与发展 发表时间:2018-10-11T11:52:49.12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4期作者:王亚鹏 [导读] 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规划勘测设计院湖北黄冈 4388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资源生态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许多缺陷,如雨水资源利用率低、水系功能考虑不足等,对城市水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就可持续理念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提出推动其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可持续理念;城市排水系统;应用;发展 前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加快了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城市排水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发挥着引出城市污水的功能。传统城市排水系统存在成本投入较高、污水处理效果差、工期缓慢等多方面的缺点,因此急需一种现代化理念对现代城市排水系统建设进行引导。因此探究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城市排水现状分析 1.1城市排水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工业化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目前,我国在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是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统一事后处理,从源头进行控制的情况十分少见。同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巨大的差距。此外,我国城市给排水体制同样存在缺陷,具体表现为污染源控制不到位、雨水资源保护利用不足、和城市生态之间缺乏联系沟通等[1]。尤其是在雨水径流方面,我国的研究十分稀少。 格外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城市水系统规划存在严重的滞后,和现阶段我国城市排水长远发展目标极不协调,同时也为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区域性特征,这使得城市排水系统规划和设计的质量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层面。当然,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仅于此,还有包括投入资金不足等等。若是不能及时解决上述提到的各类问题,我国城市水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受到影响。 1.2我国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其一,雨水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一直以来,我国对雨水利用价值的认知和重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我国城市雨水利用起步晚于发达国家,尚不具备完善的管理机制。我国在进行城市现代化检建设时,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却忽略了城市自然调节功能的发挥,以至于在城市中基本上看不到土质地面,雨水一般通过排水系统直接排出,得不到有效的利用[2]。 其次,对水系统功能的考虑不够全面。城市水系一般具有多种功能,如供水、蓄洪、航运等,除了这些常见的功能之外,实际上还具备补充城市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等功能。但是在我国在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同时只注意到一些主要功能,集中在排水方面,相应的城市排水设施也较为完善。但是这种模式却对下游水系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大幅度提高了洪水发生的风险。 其三,人为因素造成的城市水系功能退化。为了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问题,我国很多城市都通过填埋河海湖的方式进行造地,很多相互流通的水系因此闭塞,逐步发展为污水沟和污水池[3]。同时,对地下水的管理示范不合理,导致滥采现象严重,对城市生态功能造成了巨大破坏,进一步加剧了城市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2.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应用研究 2.1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理念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排水系统都存在过于陈旧落后的情况,以雨水排放系统为例,通常采取的是建筑雨水斗或是天沟的方法对雨水进行收集,而地面的雨水则是由雨水口收集,之后将所有的雨水通过污水泵提升后输送到江河水体或是海洋中[4]。相较而言,可持续排水系统则更加注重自然净化作用的发挥,通过地表水排放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在保障自然水文体系正常循环的基础上实现对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是西欧国家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其内涵在于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统筹规划,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措施[5]。相较于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有点在于对自然方式进行了充分的利用,同时实现了雨水价值的发挥。但是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各项功能的发挥需要相应的工程设施作为支持,我国想要短时间内完成城市排水系统的改造升级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这是不现实的,最好结合我国各城市发展状况逐步推行。 2.2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特点分析 其一,科学合理性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倾向于从源头切入对雨水径流进行控制,即在降雨区域附近对径流进行处理控制,避免径流污染的漫延,这样不禁可以将污染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能够大幅度降低污水处理厂的工作量。一般情况下,降雨径流可以通过水塘或是湿地进行净化并回收利用,在解决污染的同时起到缓解城市用水紧张问题的效果。 其二,保障的自然水文体系的正常循环。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更加注重和水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力求使水系具备人性和可持续性,进而为动植物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自然水文环境。 其三,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较为复杂,很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影响效果最大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法律规范以及管理体制。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更高,因此针对城市降雨合理应用出台了一套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这一点上,我国有所不如。 2.3推动城市排水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进行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引入可持续排水系统,可以实现对城市排水从源头到末端所有环节的控制,促进城市排水安全性的提高,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水环境。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我们同样要意识到,全面构建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循序渐进的铺展开来,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相关法律规范进行完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的构建是对整个社会都有益的事情,直接关系着我国城市长期发展,因此政府在其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为了保障事业的稳步推进,必须构建完善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其提供政策支持。

浅析中国古代排水系统

浅析中国古代排水系统 余蔚茗 李树平 田建强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和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试验室,上海,200092) E-mail:yuyuyuf630@https://www.360docs.net/doc/1f13951964.html,,lspwh@https://www.360docs.net/doc/1f13951964.html,,Tianjian185@https://www.360docs.net/doc/1f13951964.html,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排水系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保障了卫生和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工艺不断发展,排水设施的材料和设计不断得到改进。另外,由于人口的增长,城邦的建立以及人们对生活要求的提高,出现在生活区域和娱乐设施的排水系统也日益完善。本文以考古发现为依据,以不同的排水功能划分,结合古代治水思想,从城市排水、住宅雨水系统、防水布置以及地下水涵养方面,分类介绍排水系统与设施在古代文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最后浅议了古代排水对现代的启示。 关键词:排水设施,污水,雨水,地下水,系统 1. 引言 中国古代的排水系统,同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长期的自给自足、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广大农村的排水设施发展相当缓慢,一般农家仅将粪便排入厕所坑内,依靠周期性排空作为农作物的良好肥料;而淘米洗菜、盥漱洗濯等日常生活污水,水量一般很小,通常直接倾倒地面,极少在家庭或建筑内设置污水管道系统。只有在都城或民居聚集的商邑设有比较完备的排水设施,将污水和雨水排入沟渠,导入自然水体。此外,沟渠还有防洪排涝的作用,沟渠材料包括砖石砌块和陶土管道[1]。 城邦的建立对大型排水系统的建立提出了要求;文化审美的提高引发了大规模的建筑和人造景观的出现,同样,能工巧匠在人工造物的同时创造了和谐的配套排水设施。由于排水问题同各地的气候、地势、地形、生态条件、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分布关系密切,因此,通过研究古代排水技术与设施发展,可以从一个侧面对现代排水有所借鉴。表1按年代先后列出了考古发现的排水案例。 表1.构筑物分类 Table.1 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年代 材料及构筑物 例子 陶土管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 新石器时代后期(2600 BC ~ 2100BC ) 夏(2100BC~1600BC) 木结构 沟渠、壕池连接天然河湖 偃师商西亳城 商(1600BC~1100BC) 石木结构排水沟,全长800 米 西周(1100BC~770BC) 陶瓦、板瓦平遥古城 春秋战国( (770BC~221BC) 河卵石斜坡式散水 临淄齐国古城,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秦(221 BC~207 BC) 陶土管道、排水池以及散水阿房宫、秦始皇陵 1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精选版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 纲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 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 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第八章附则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 规划图纸

城市排水系统发展与研究

1绪论 1.1理论背景 近年来,在几次强降雨过程中,北京、武汉、杭州、重庆、广州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内涝,严重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和工作,引起了全社会对城市排水系统空前的关注和思考.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呈上升趋势,城市建设也在逐步的发展,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得以推进.城市给排水管网作为市政基础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城市之间以及市郊地带不断的延伸.在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城市给排水系统还不是很完善,更为严重的是还有很多的城市继续沿用20世纪甚至更晚到解放前的给排水管道,在效果和使用的效率方面存在许多的弊端.因此,必须加强城市的给排水管网的优化配置的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排水、供气、供暖等市政管道系统的建设.作为市政管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管网系统是由各种水塔、管道等多种基础设施构成的输送水系统.从使用材料、管线的方案,设备的配置等个方面都是属于这个系统的工程,无论哪个方面出现了错误,就会影响整个工程技术的经济指标.因此,优化配置好排水管网,可以降低管网的投资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管网系统的可靠性,从而降低能耗,达到新技术的发展.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城市排水系统建设的发展,要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使新城区的规划和老城区管网的改造能够顺利进行.科学合理的选用污水指标,选择老城区的排水机制,规划水处理厂的布局,解决道路及低洼地区积水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好雨水系统的规划、雨水的资源化利用是十分重要的. 1.3研究的重点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主要是污水系统和雨水雨水两部分.通过排水现状如排水管网、城市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布置、河流水系等的调查分析,分析现存问题,理清发展思路,提出改造意见.另外对中水回用、雨水利用做一些阐述. 2我国城市排水系统的现状分析 我国许多大城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排水系统,但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经济与人口的急剧增长,原规划排水量标准偏低,排涝标准低,规划建设的污雨水管道管径偏小;建设分布不均匀,污雨水管道系统建设滞后;城市排水河流河道浅并淤积严重,对排涝不利;城市污水处理程度不高等.在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给排水管网的覆盖密度也在逐步的增加,建设速度也在逐步的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出现新的给排水系统与原有的管网系统的对接配合问题是难免的,新系统设计与设备的配置也会存在着是否合理的问题.(1)主要的寄出设施建设的管理工作和规划设计滞后,主要表现为只是重视城市建筑物的规划而忽略了市政工程的管线规划,重视道路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轻视工程管线配套.(2)在工程的管线设计过程中,设计院也经常缺乏资料和长远的考虑,并没有结合实际的综合管线设计.(3)在设计方法上,一般大多数的工程技术员都是采用传统的计算模式进行,这样导致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优化的切入点自然地也会存在一些难题.(4)对于现在的那些城市里的高层建筑,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时,常常没有考虑到它们功能上的专门优化,从而导致水压不稳、检修等 城市排水系统发展与研究 郭小东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建工系,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区雨水可渗透地面越来越少,而市区降水汇水面积却越来越大,导致城市内涝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通过对我国排水系统现状的研究,分析现存的整体弊端,试图提出一些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城市排水系统改扩建及规划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排水系统;水体污染;城市内涝 中图分类号:TU9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3)01-0044-03 44 --

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排水系统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提纲: 城镇排水管网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滞后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建排水收集系统的效率亟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律“先地下、后地上”这一原则,越来越受到只注重表面政绩观的挑战。无论从城市内涝防治,还是污水有效收集及面源污染控制考虑,都应重视排水管网的建设,贯彻源头治理原则,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提高收集系统效率。 第一章: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1.雨水系统建设滞后且设计标准偏低导致内涝频发,城市排水系统安全性降低。 2010年对全国351个设市城市内涝情况的调查表明,2008年~2009年发生内涝的城市有213个,占调查城市的61%;2010年前9个月,我国内涝城市有237个,超过前两年的总和。其中,发生内涝灾害超过3次的城市有137个,内涝灾害最大积水深度超过50cm的占74.6%,积水深度超过15cm的(可能淹没小客车的排气管而影响交通)多达90%,积水时间超过半小时的城市占78.9%,其中有57个城市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近年频发的城市内涝灾害,呈现出积水深度大、积水时间长的特点,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城市安全。 统计结果表明,近80%的城镇内涝发生的原因是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和设计标准偏低。 老旧管网得不到及时更新,新建管网跟不上城市扩张的速度,排水系统的建设完善滞后于城市化发展;排水系统标准也偏低,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规定的城市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为0.5~3a,重要地区为3~5a,而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下限,甚至低于设计标准。 2.污水收集效率偏低,影响污水处理厂效能。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进水水质是根据调查资料确定,已有的调研数据表明,我国南方地区不少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水质低于设计值,比如广州大坦沙污水处理厂进水不到设计值的50%,福建洋里污水处理厂进水仅为设计值的55%,污水的浓度直接决定了污水处理厂工艺的选择和构筑物的容积大小,当实际进水水质标准远低于设计水质时,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效益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和运行效益大打折扣。 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偏低,一方面可能是设计人员对水质偏于保守估算,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城镇污水收集管道渗漏严重,在南方城镇地下水为高地区,由于管道接口、检查井的设计施工因素以及管道的年久失修,地下水渗入量大;在上海,部分地区的地下水渗入量达到平均污水量的30%~40%,远远超过设计时采用的10%,使管道的实际输送能力大大下降,同时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浓度,有些地区甚至管道和河道连通,严重影响了污水收集系统、泵站和污水处理厂对污染物的输送和处理效能。 3.雨污混接加剧城镇面源污染控制难度。 完全的分流制排水系统应该包括一套独立的污水系统和一套独立的雨水系

2013高考真题—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2013 高考地理试题分类汇编 - 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地理信息技术 一、单选题 (2013 高考题大纲卷)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7~9 题。 .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露的石油 7、【答案】B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环境污染中的水体污染问题和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试题难易度: 中等偏易。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和生长是赤潮发生的原因,而浮游生物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四个选项中只有B 选项的内容是营养物。溶解在水中的氮、磷等物质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浮游生物疯狂生长,形成赤潮。B 选项是正确的重金属盐毒性高,可能会导致浮游生物死亡。A 选项是错误的。固体废弃物没有溶解在水中,浮游生物不能直接吸收。C 选项是错误的。泄露的石油会形成油膜,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D 选项是错误的。 .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答案】8.C 【试题立意】主要考查的是水体条件对赤潮的影响。试题难易度: 中等。 【解题思路】水温高,浮游生物生长活跃;风力小,水体运动缓慢,不利于污染物扩 散,污染物浓度高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C 选项是正确的。 .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 .高纬近海 【答案】9.C 【试题立意】试题难易度: 中等。

【解题思路】解读信息: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中低纬度近海地区水温较高,且人口稠密,工业比较发达,排放的污染物多。为浮游生物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C 选项是正确的。赤道地区虽然水温高,风力小,但人口少,排放的污染物少。 A 选项是错误的。大洋中部受人类污染少、高纬近海水温低,均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B、D 选项是错误的。 (2013 高考题广东卷).某研究小组认为,在冰雪覆盖的高纬度地带植树造林可能加剧全球变暖。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该地带植树造林 A.增加了对CO2 的吸收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答案】10.B 【命题立意】本题从知识点角度来看是考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虽说考查全球变暖,但实质是大气受热原理的分析;从能力角度来看,是考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试题难度:中。 【解题思路】解题的关键词在于“冰雪覆盖”,而不是“高纬度地带”。冰面可以使地表反射太阳光线能力增强,从而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短波辐射能,地面辐射减弱,则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亦减少,达到降温的目的,故选 B ;植树造林能增加 CO2 的吸收,从这个角度看,温室效应会因此减轻,不会加剧全球变暖,故 A 错;造林改变局部小气候,一般情况下,林区空气湿度会增加,故C 错;土壤有机质减量会因造林而增加,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少与变暖无机制联系,故D 错。 (2013 高考题福建卷)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 1 示意采循环农业模一。图 式,读图回答1~2 题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

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一) 摘要以可持续发展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论原则和系统科学基本原理,重点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针对传统科技创新观的生态学缺陷,阐述了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核心的观点。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生态化系统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和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发展观和新发展模式,是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主张,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一种理性选择。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支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因素。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人类面临生存危机的今天,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国家、企业、科技创新本身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1科技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保障 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的贡献是以技术创新为桥梁而实现的,技术创新既能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商品化,又能通过技术创新扩散使其产业化,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对科技创新作用的研究可以溯源到20世纪初的美国,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在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以发达国家为中心的科技创新活动更是势头不减、方兴未艾,许多国家都纷纷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核心的科技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翅膀。技术创新能使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为行业巨头,甚至能使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如果忽视科技创新,即使是原本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也会坐失良机。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王安电脑公司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将计算机的使用定位于办公室,而首创个人化电脑的微软公司后来居上,成为计算机行业巨头;研制出世界第一只石英电子表的“钟表王国”瑞士,因其工业决策部门偏爱机械手表而痛失良机,以至于钟表市场终于被积极创新的日本企业所抢占。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众所周知,二战后在经济上曾是一片废墟的日本之所以获得了奇迹般的经济高速发展,就是因为该国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重视了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因为科技创新可以推动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从而使经济结构的关键要素产业结构得到发展。纵观工业经济时代,历次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历次先导产业的出现及其更换,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 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的循环螺旋发展,构成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发展的历史逻辑。也就是说,产业革命是科技革命(科技创新高潮)来推动的。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主体仍属于工业经济,更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来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2科技创新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1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对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机理,国内有几位学者曾有过探索。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科学的一般原理,本文对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胡皓、楼慧心两位学者概括的“基础系统思维”范式,当环境变化较小时,主要运用负反馈机制,对涨落加以衰减,以保持系统既有有序结构的稳定性,或在保持既有有序结构稳定性的前提下,使其结构———功能得到优化(亚范式Ⅰ);当环境变化较大时,主要利用正反馈机制,将某种涨落放大到宏观整体范围,实现不同宏观稳定态之间的转换,使系统适应或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较大变化(亚范式Ⅱ)。科技创新在人类———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机制如附图所示: 附图中,路线①和路线②分别代表科技创新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两种不同作用机理。在路线①中,科技创新活动在与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与交换过程中,对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