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合集下载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

环境因素:家庭、 学校、社会环境 对注意的发展有 重要影响
认知因素:认知 能力、认知策略 对注意的发展有 重要影响
情绪因素:情绪 状态、情绪调节 对注意的发展有 重要影响
注意发展的关键期
婴儿期:0-1岁,注意开始发展, 主要表现为对声音和视觉刺激的 反应
学龄前期:3-6岁,注意快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任务的关注
理论依据:神经科学研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论核心:注意是一种选择过程, 大脑根据信息重要性进行选择
理论应用:解释注意的机制和过 程,指导教育实践
认知资源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是注意理论的一种,认为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分配给不同的任务。 认知资源理论认为,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分配给不同的任务。 认知资源理论认为,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分配给不同的任务。 认知资源理论认为,注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需要分配给不同的任务。
注意的分类
定向注意:有意识地选择和集 中注意力
非定向注意:无意识地选择和 集中注意力
持续性注意:长时间保持注意 力
瞬时注意:短时间内保持注意 力
注意的品质
选择性:注意能够从众多刺激中选择出重要的信息 集中性:注意能够将心理活动集中在一个对象上 稳定性:注意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保持对对象的关注 分配性:注意能够在不同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同时关注多个对象
03
注意的发展
注意发展的特点
注意的稳定性:注 意能够持续一段时 间,不受外界干扰
注意的广度:注意 的范围大小,能够 同时关注多个对象
注意的分配:注意 能够在多个对象之 间进行分配,同时 关注多个对象
注意的转移:注意 能够从一个对象转 移到另一个对象, 不受干扰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使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3. 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4. 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5. 幼儿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心理案例,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心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幼儿心理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二课时: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3. 第三课时: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发展4. 第四课时: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5. 第五课时:幼儿心理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心理案例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4.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幼儿心理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成果。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内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典型幼儿心理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对幼儿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心理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享讨论成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幼儿心理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教师制作幼儿心理学相关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幼儿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 难点:幼儿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案。

2. 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幼儿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让学生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2. 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

2. 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案。

2. 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案例引入幼儿认知发展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阶段,以及影响因素。

3. 实践:让学生观察或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实际情况。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调节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2. 幼儿情绪和情感调节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

2. 难点:幼儿情绪和情感调节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案。

2. 相关参考书籍和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情境模拟引入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主题。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安排、布置教育环境,既要避免繁杂干扰,又要能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利于幼儿正常活动的开展。
教育内容、方法要新颖,赋予各种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因素。
(2)与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有关系的事物
幼儿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使得幼儿对更多的事物产生无意注意。只要幼儿感兴趣和爱好的事物都容易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问好
二、课程引入:复习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三、课程内容:
(一)注意的规律与幼儿的活动
1、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活动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2)幼儿注意的选择性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第3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难点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法
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起立、问好
二、课程引入:复习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课程内容:
(一)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幼儿的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我们自觉控制的注意,它服从于我们生活、学习的需要与任务。
有意注意主要表现在幼儿能自己控制自己的注意,其特点是有目的和需要意志努力。
幼儿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如下:
(1)幼儿的有意注意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受强化方式的影响。

《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3 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课件 主题3 幼儿的注意
情感目标
1. 时刻关注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积极调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 2. 积极关注幼儿注意发展的情况,给予幼儿更多的耐心和爱心。
目录
探寻1 认识注意 探寻2 幼儿注意的发展
探寻1
认识注意
3岁的希希开启了幼儿园生活。每次进餐时,希希都很容易被外界事物吸引,不是左瞧右看, 就是与其他幼儿说活,根本无法专注用餐。在教师提醒后,希希仅仅能维持一小会儿注意力, 然后很快又开始不专心用餐了。往往其他幼儿都用完餐了,希希的餐盘里还剩很多的饭菜。
学 习 任 务 注意持续时间较短、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是幼儿注意的普遍特点。生 理因素、家庭习惯、生活与学习环境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对幼儿的注意产生影响。 成人应理解和掌握幼儿注意的相关概念,以更好地进行观察与引导。
知识殿堂
一 注意的概述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心 理状态。注意具备两个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探寻2
幼儿注意的发展
在教室里活动时,中班的盈盈发现自己的影子映在了矮桌上,但不一会儿就不见了。盈盈 对高老师说:“影子!出来了,又不见了!”其他幼儿听到后也开始找影子。这时高老师说: “为什么影子一会儿有,一会儿又没有了呀?怎么才能留住我们的影子呀?”高老师请每名幼 儿都进行观察和讨论。
学 习 任 务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是以无意注意为主。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就属于幼儿的 无意注意。教师能够及时、灵活地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和组织后续的探索活动, 巧妙地将幼儿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不仅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注意,还 渗透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成人应充分掌握幼儿注意的特点和培养策略,以更好 地设计和组织各类教育活动和游戏活动。
有意注意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发展学习教案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发展学习教案

幼儿心理学注意的发展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心理学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幼儿注意的发展。

内容包括注意的基本概念、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以及促进幼儿注意发展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注意的基本概念,理解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及规律。

2. 培养学生分析影响幼儿注意发展因素的能力,学会运用有效方法促进幼儿注意发展。

3. 提高学生对幼儿注意问题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教育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幼儿注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方法。

重点: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注意力集中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注意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注意的基本概念。

(2)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3)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

(4)促进幼儿注意发展的方法。

3. 例题讲解: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幼儿注意发展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幼儿注意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注意的基本概念2. 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3. 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4. 促进幼儿注意发展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

(2)分析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2. 答案:(1)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注意的选择性不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幼儿注意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深入了解幼儿心理发展规律,为未来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清晰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意义一、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

中职学校《幼儿心理学》教案

《幼儿心理学》教案政史地教研组教材分析本教材提供了国内外幼儿教育的最新教育成果,有理论,有实践案例,在编写体例上有新的创意。

本教材符合三校生高考的考试大纲要求,具有很高的实践意义。

本教材总共分为十二章。

总之,本教材符合中职学校三校生高考的要求,是一本很好的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教材。

学情分析职专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较差,内心具有挫败感,对学习的信心不强,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积极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建立充分自信,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同时在教学中引导他们掌握合理的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成绩两级风化的趋向,进行相应的教学,好差兼顾。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多记忆,多理解,争取当堂消化。

总之,我相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同学们在本门学科上会有一个较大的进步和提高。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第二节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第四节怎样学习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第二节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第三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1)第四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2)第三章幼儿的注意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注意与幼儿的活动第四章幼儿的感知觉第一节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第五章幼儿的记忆第一节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与幼儿的活动第六章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性第一节幼儿想象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想象与幼儿的活动第七章幼儿的思维第一节幼儿思维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思维与幼儿的活动第八章幼儿的言语第一节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二节幼儿的言语与活动第九章幼儿的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三节幼儿的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第十章幼儿的个性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第二节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三节需要的发展第四节幼儿气质的发展第五节性格的发展第六节能力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评价第十一章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第一节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与内容第二节幼儿人际关系的发展第三节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第四节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第五节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第六节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问题第十二章幼儿的活动心理第一节幼儿游戏活动心理第二节幼儿美术活动心理第三节幼儿音乐活动心理第四节幼儿数学活动心理。

2024年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

2024年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

2024年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学习幼儿心理学第三章“注意”的内容。

具体包括教材第三章第一、二节,详细讲解注意的定义、注意的种类、注意的机制以及如何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注意的定义、种类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学习注意力的培养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对幼儿注意力的引导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幼儿教育中的注意力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注意的种类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注意力的培养方法。

教学重点:注意机制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幼儿注意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幼儿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例子,引发学生思考。

【实践情景】小明在幼儿园课堂上总是容易走神,老师该如何引导他集中注意力?2. 理论讲解:(1)注意的定义和种类。

(2)注意机制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3)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导入环节的实践情景,设计引导幼儿注意力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注意的定义、种类及其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注意机制图解。

3. 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位幼儿的注意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答案: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等特点,设计合理的引导方法,如游戏法、情境法等。

2.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谈谈你对注意力的认识。

答案:从注意力的定义、种类、机制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说明培养注意力的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注意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深入了解幼儿注意力的研究进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

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

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

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

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

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

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

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例如: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d刺激物的对比性
刺激物之间在形状、大小、颜色或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显著或对比特别鲜明,容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

例如“鹤立鸡群”,“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2)人本身的状态
a需要和兴趣
b情绪情感
人在心情好的时候,容易注意周围事物的发展与变化。

而人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无心注意周围的一切。

c有机体状态
当个体处于极度疲乏和困倦时,常常无法注意周围的事物。

(二)有意注意
1.概念: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晚自习做作业,旁边同学在聊天,不自觉地听别人聊天(无意注意)而当意识到做作业必须专心,才会有高效率。

断然不去听别人的谈话,聚精会神地做作业。

)
2.随意注意有两个特征:一是有预定的目的,二是需要意志的努力。

它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

3.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因素有很多,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的活动目的与任务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活动任务越明确,对活动的意义的理解越深刻,就越能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

(2)间接兴趣(对活动结果的兴趣)的培养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有助于保持随意注意。

间接兴趣是个体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间接兴趣越浓厚,就越能集中注意。

(3)良好的意志品质
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来维持,依赖于人的意志品质。

一个认真负责,吃苦耐劳、坚毅顽强个性特征的人易于克服各种不良刺激的干扰,抵御各种诱惑,长时间保持随意注意。

反之保持随意注意则比较困难。

(4)合理地组织活动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有助于保持有意注意。

尽可能把智力活动与与实际操作、技能练习联系起来,很好地组织各种活动可以防止因单调而产生疲劳、分心。

思考:为什么对幼儿来说组织活动时需要两种注意结合起来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