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的合理内核及其启示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实利人”,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麦格雷戈、吉尔布雷斯等。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1.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稳,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2.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领导方式是专型制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普遍采用“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重要的手段,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梅奥。
1>.“社会人”假设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理论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理论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摘要: 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理论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多方面的启示:要注重奖励的强化作用,引导学生完善自身能力;崇尚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注重育人环境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注重采用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
关键词: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高校学生管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政治、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格局,各种文化相互激荡。
同时,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
为了适应社会变化,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推进以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与建设需要的高级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改革。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改进和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以适应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是值得我们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们研究的问题。
麦格雷戈曾指出,每项管理的决策与措施,都是依据有关人性与其行为的假设而做出的。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应以此思想为逻辑起点,不断寻求创新与完善。
一、西方管理学的人性假设理论有关概念介绍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Rational-economicman)也叫实利人。
此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
麦格雷戈将这种人性假设及管理问题称为X理论。
“经济人”假设重视工作任务是管理的中心,管理者要通过权威的运用来实现对组织成员的监督和指导;主张以金钱来刺激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该理论改变了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1]。
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Socialman)也叫社交人。
此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工作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会人”假设重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主张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的管理理念,并提出新型的“参与管理”形式,即让组织成员参与决策的研究和讨论[2]。
该理论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认为其能够培养组织成员的集体主义精神,为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提供了新思路。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李雪妮10108086003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
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
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
“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浅析人性假设理论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组织行为学》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第1学期题目:浅析人性假设理论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学生姓名:***学号:***********院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班级:09市场营销(1)班任课教师:**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浅析人性假设理论及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摘要:在组织行为学中,人性假设理论是一门基础的理论,是西方管理学中的精髓。
人性假设理论不仅只是学术性的知识,也不仅仅停留于历史的脚步,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也有很深刻的启示。
正确地运用人性假设理论于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将会促进企业良好和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人性假设理论;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1 引言人性假设理论是管理科学学者根据自己对人性问题探索研究的成果,对管理活动中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作的理论假定。
[1]这些理论假定是进一步决定人们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根据和前提。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仅仅是制度、资源统治的时代,人力资源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
只有以人为本的企业,才是能够长久保持凝聚力与向心力的企业,也是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企业。
面对企业的管理,作为管理科学中基本理论问题的人性假设理论问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对企业进行人文化管理,其理论和实践,都必然地要建立对此理论科学认识的基础上。
2五种人性假设理论2.1“工具人”的人性假设理论“工具人”假设是前管理学结对人的基本看法,这种假设盛行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当初,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够强大,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冲突尖锐,资本家将工人当做会说话的工具,用强制手段来实施管理。
在这一时期,劳动者特别是新兴无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微弱,没有任何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他们在管理过程中只有服从、听命于资本家的义务,没有丝毫的权力。
虽然在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但仍带有深深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烙印,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依附于资产阶级。
[2]在“工具人”的人性假设理论中,资产阶级的管理者认为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
从人性假设的视角探究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_张明兴

美国学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指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一定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以及人性行为的假定。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说过,“每个主管人员不管他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地知道它,在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个人和组织的行为模式。
这个模式,以对人的假设为根据。
这些假设和它们的有关理论就会影响管理的行动”。
一、“经济人”与科学管理理论对人性的探索最初来源于《国富论》,斯密认为,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体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共同利益,这种个人利益的追逐者就是“经济人”。
随着19世纪西方各国科技革命的完成,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和生产更加集中,劳动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进而劳动产品更加丰富,“而劳动力资源的使用相对来说越来越少,劳动成本急剧下降。
因此,产品价格虽然降低了,但企业所有者所获取的利润却比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随着资本家和工人矛盾的加深,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爆发了多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由于人们在企业运行中没有系统的管理理论做指导,也没有适用于当时工业大生产的管理理论,使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
这个时代的特定环境把泰罗等引导到了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建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上来。
“经济人”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以满足生理的和安全的需要。
从这个假设出发,管理就是为完成任务而进行计划、组织、经营、指导、监督,就是用否定和消极的方法来实现组织目标,管理的重点是提高生产率。
泰罗制作为“经济人”假设的典型代表,提出了一套科学管理原理。
应该说,“经济人”假设对于短期内利用经济杠杆来刺激工人的行为,调动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从长期看,这种人性假设对鼓动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较大的负面作用。
因为这种人性假设把人视为机器,它仅仅考虑了人的生理需求,而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
当人们生活有一定基础和保障以后,人就会越发看淡经济上的需求。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李雪妮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
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
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
“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
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
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启示

西方人性假设理论及其启示管理思想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对人性假设的探索,从最初的经济人,到现在的文化人,每一种人性假设的出现均预示着将会产生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人性假设理论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创新。
西方管理实践活动始终没有离开人性假设理论和管理思想的影响,这对构建中国式管理方法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人性假设管理理论管理方法任何一种管理思想必然对应一种人性假设,研究组织中的管理问题,离不开对人性的认识,这是因为任何管理行为和方式的采用,都是以对人的本质即对人性的看法为基础。
在不同的时代,对人性假设的认识是不同的,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理论则各不相同。
西方典型人性假设及其管理理论(一)“经济人”与科学管理理论“经济人”也被称作“唯利人”或“实利人”。
“经济人”从一种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出发,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工作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建立的科学管理理论,以泰罗制为主体的古典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标志着科学开始代替随意,理性逐渐放逐经验。
“经济人”假设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劳动成为谋生的第一手段的环境下是有效的分析工具,但是,科学管理理论这种人性假设的核心认为人的本性自私、懒惰,行为动机源于经济诱因,根据这一理论建立的管理模式,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
正是由于对效率的狂热追求,制度的专横性忽略其主体所想,忽视人的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因素,以为只要将管理诉诸科学理性,只要简单地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就可以实现高效率。
然而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以及人们对理性主义的深刻反思,“见物不见人”、背离人性的管理哲学终于不可避免地被以人际协调、人的激励为特征的行为科学所取代。
(二)“社会人”与“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为了消除“经济人”假设理论的不良影响,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进行了著名的“霍桑实验”,并在其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绝不仅仅为了追求金钱,人还有一系列社会的、心理的需要,社会需要的满足对人的行为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假设

第一章 西方管理心理学关于人性的 假设
他始终对工人的低效率工作感到吃惊,他花了20多年的时间以极大的热情来 寻求从事每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1900年左右,他在伯利恒钢铁厂进行 了著名的搬运生铁的实验。该厂长期堆积了8千吨生铁,由于美西战争爆发, 生铁价格暴涨,该厂亟待起运生铁出售获利。当时工人们要把92磅重的生铁 块装到距离32英尺的铁路货车上,他们每天的平均生产率为12.5吨。
(一)代表:泰罗等人。 (二)基本观点 1、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意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依赖性很强,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 3、一般人的个人目标都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迫使
他们为达到组织的目标而工作。 4、一般人赶工作都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而只有金钱和
我们的借鉴:启发我们要进行科学管理,对员工要有科学的考核,并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奖勤罚懒,要照顾员工合理的物质利益。但也不能唯“钱”。
二、“社会人”的假设(social man)
由于用金钱去刺激工人的积极性,以人去消极适应物的泰罗制屡屡受挫,人们 就不得不去思考,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着工人积极性的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1920年,美国一家钢铁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威廉斯为了寻求答案,放弃了经理的 职位和优厚的待遇,到煤矿和许多工厂当流动工人,深入了解工人的心理状态 和处境,撰写了《工人们在想些什么》一书,否定了“经济人”的观点,认为 “工人们根据感情办事,考虑工作的性质胜过金钱”。因此,如果不考虑工人 的心理因素,管理就会走向歧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理论的合理内核及其启示一、人性假设理论的基本内涵(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又称“实利人”,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麦格雷戈、吉尔布雷斯等。
“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的哲学观点和劳动交换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人打算做的一切都是扩大他们未来将获得的利益,人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的。
1.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概括为X 理论。
x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大多数人天性懒惰,不喜欢工作,并尽可能逃避工作;由于大多数人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必须对其施以强迫、控制、指挥的措施,甚至以惩罚相威胁,才能使其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努力;大多数人天生缺乏进取心,不愿承担风险与责任,没有雄心,企求安稳,并甘愿受人领导、接受指挥;人生下来就习惯于明哲保身、反对变革、把自身安全看得高于一切;人缺乏理性,易受外界和他人的影响作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
2.与“经济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把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视为整个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缩;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领导方式是专型制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员工只是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接受管理、拼命干活,无需参与管理,普遍采用“命令与统一的管理方式”;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即用金钱来刺激员工的生产积极性,用惩罚来对付员工的“消极怠工”行为。
泰罗的科学管理方法是“经济人”假设——X理论的具体体现。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并不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唯一重要的手段,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社交人假设的理论基础是人际关系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梅奥。
1.“社会人”假设对人性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四点:人所受到的最主要的激励不是来源于金钱,而是来源于人的全部社会需要的满足,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地位和成就等;由于工业革命以及工作合理化的结果,许多工作本身原有的意义已不存在,因此,人们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找乐趣和意义;人在所处群体的社会力量中所受的影响,比管理中的激励和控制对他的影响更大;员工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
2.与“社会人”假设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的重点不应只注意生产任务,而应注意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发挥人的特长;管理人员的职能不应只注意指挥、计划、组织和控制,而应重视员工间的人际关系,沟通信息,了解情况,上传下达,重视培养形成员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在奖励时提倡集体奖励,不主张个人奖励制度;提出了新型的“参与管理”的形式,即让员工不同程度上参加企业决策的研究和讨论。
满足其社会性需要,使得对员工的外来控制转变为员工的自我控制。
“社会人”与“经济人”相比,更强调了人的社会性需要,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三)“成就人”假设成就人叉称自我实现人,“成就人”假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麦格雷格、赫茨柏格和阿吉里斯等。
“成就人”理论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人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精神源泉就是充分、完善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完成自我实现。
这样,人才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工作是满足人的需要的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和手段,而自我实现,即成就需要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人们才感到最大的满足。
1.美国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在他的《企业中的人的方面》一书中,总结并归纳了马斯洛及其他人的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
Y理论的内容如下:人们总是勤奋的,一般都乐于使用自己的体力和能力;外来的控制和处罚的威胁不是促使人们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唯一手段;人们投身于组织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成就感;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问题的创造性;在现代工业社会条件下,普通人的智能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2.“成就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管理重点的变化。
“经济人”假设重视物质因素和工作任务,“社会人”假设的管理重点是重视人的因素,而“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把管理重点又从重视人的因素转移到重视工作环境上面来了。
它主张创造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能充分发挥人的潜力和才能。
充分发挥个人的特点和创造力。
管理者的职能作用的变化。
管理者的主要职能既不是生产的指挥者和控制者,也不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而是生产环境与条件的设计者与采访者。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发展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奖励制度的变化。
该假设重视内部激励,即重视员工获得知识,施展才能,形成自尊、自重、自主、利他、创造等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管理的任务只是在于创造一个适当的环境。
管理制度的变化。
“成就人”假设主张下放管理权限,建立较为充分的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等来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复杂人”假设1.“复杂人”假设,是1965年薛恩在他的《组织心理学》中正式提出的。
英国学者伍德沃德女士和美国的劳伦斯、洛尔施等也是此假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上述三种人性假设,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并不能适用于一切人。
因为人是很复杂的,不仅人的个性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年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他们认为,人既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人”,更不是纯粹的“成就人”,而是因时、因地、因各种情况,采取适当反应的复杂人。
人的需要和潜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加、地位的改变,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去硬套。
“复杂人”假设,就是以这样的事实为基础,以求合理说明人的需要与工作动机的理论。
根据“复杂人”假设,迄今为至还没有一套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不应把人看成同一类型,要根据不同类型的人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基于“复杂人”假设,研究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称为“领导权变理论”。
zhlzw.com中华勵志网“权变”是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也叫“超Y理论”。
zhlzw.com中华勵志网这种理论的实质是要求工作、组织、个人三者有最佳配合,管理方式要根据单位所处的内外条件而随机应变,不存在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原则和方法。
其基本含义是:一个组织中的人员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人正是怀着形形色色的需要加人到了工作组织中、而且人的需要是伴随着人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每个人的需要不同,需要层次也因人而异;人在同一时间内有各种需要和动机,它们会发生相互作用并结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人在组织中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人在生活中某一特定时期,动机模式的形成是内部需要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在不同单位工作或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例如:一个人在工作单位可能落落寡合,但在业余时间或非正式群体中表现突出,使交往的需要得到满足。
由于人们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各个人对同一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万能不变的管理模式。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
不可能有一套万能的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组织和任何个人的普遍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2.“复杂人”假设的相应管理措施:根据“超Y理论”提出的主要管理措施有: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提高管理效率;根据单位情况不同,采用弹性、应变的领导方式;善于发现职工在需要、动机、能力、个性的个别差异,因人、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式与奖酬方式。
(五)“文化人”假设20世纪80年代初期,企业、组织文化管理时兴起来,是威廉·大卫——日裔美国管理学家、管理学教授提出的理论。
以组织文化为指导的人性假设就被称为“文化人”假设。
他提出要用正确的组织文化引导人、约束人、凝聚人、塑造人。
组织文化就是以主导价值观为核心的观念系统,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组织行为的总和。
此理论也称“z理论”。
zhlzw.com中华勵志网其基本思想是:组织对员工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并对员工实行定期考核和逐步提级晋升制度;组织经营者不单要让员工完成生产任务,而且要注意员工的培训,培养他们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需要,从而积蓄组织的内部人才资源,也为有志于得到提升的人员提供机会;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数字信息等鲜明的控制手段,也要注意对人的经验和潜在能力进行诱导;组织决策采取集体研究和个人负责的方式,由员工提出建议,集思广益,由领导者作出决策并承担责任;上下级关系融洽、平等;管理者对员工处处关心,让员工参与管理;大胆引进没有经验的新人员,因为新人员比较容易接受组织文化,不大会产生抵触或拒绝的态度,而管理者的关键就在于员工要认同组织文化。
二、人性假设理论的合理内核西方管理心理思想都是在后者继承前者理论的基础上诞生的,虽然有不合理之处,但也有许多值得吸收的地方。
(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与x理论中科学管理的成分;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二)“社会人”假设“社会人”理论,带来了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参与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和劳资矛盾。
以这种管理方式为基础的斯凯伦计划——建议成立劳资双方联合委员会,共同商议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和质量等重大问题,并发动全体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
此外,还实行集体分红制度,超产部分按一定比例作为员工的集体奖励。
由于这个计划提高了员工的“参与度”,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组织的一部分,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工作,从而清除或减少了劳资对立,增强了归属感,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使企业扭亏为盈。
一些企业还专门设立了所谓的“健康管理室”,用以作为调解公司内部纷争的场所。
这些措施确实在激发动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等方面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成就人”假设“成就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如何在不违反集体利益的原则下为员工和技术人员创造适当的客观条件,以利于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把奖励措施分为外在和内在两类,与我们所说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有一定的类似,可以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用的奖励形式;这种假设中包含着组织领导人要相信员工的独立性、创造性的含义,对我们有很大启发。
(四)“复杂人”假设其合理之处:“复杂人”假设及其相应的超Y理论强调因人而异灵活多变的管理,包含着辩证法思想,这对改善我们组织的管理是有启示作用的;此理论认为,应把上述三种理论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个人、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团体、物质条件与社会心理因素、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等各项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组织任务不明确、工作混乱的情况下,须采取较严格的管理措施,反之则可采取授权形式,使员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管理者要善于观察员工之间的个别差异,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