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2

合集下载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一、地租概念1、地租: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2、资产阶级经济学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契约地租(商业地租):土地所有者将土地租给土地使用者,土地承租人和出租人签订租赁契约所确定的租金。

经济地租(理论地租):土地产品收入除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的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3、近代西方经济学把地租的概念扩充为广义地租和狭义地租。

广义地租:超额的工资、利息、利润及利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报酬。

狭义地租:利用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二、马克思地租理论1、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社会主义条件下仍存在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等多种地租形式,马克思地租理论仍是城镇土地估价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

3、马克思地租理论主要涉及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矿山地租、建筑地段地租。

(1)级差地租: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经营上的垄断。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超额利润)。

按形成基础的不同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①级差地租I: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

②级差地租II: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增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2)绝对地租: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所垄断所取得的地租,不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是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余额。

绝对地租形成的基本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或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形成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实质和根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

垄断地租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及地租量
土地 等级
所 耗 资 本

平 均 利 润
产量 公斤
个别生产价格 (元)
社会生产价格 (元)
全部 每公斤 每公斤 全部
级 差 地 租 Ⅰ

产品 产品
产品 产品 Ⅱ 元
劣等地
10 0
20
200
120
0.6
0.6
120
0
优等地
10 0
20
300
120
0.4
0.6
180
60 Ⅰ
在优等
正六边形城市空间模型
结论:城市对其周 围地区承担的各种 服务职能,理论上 必须最接近受益地 点。这些地点在正 常情况下应当位于 正六边形服务区域 的中间。
五、 市场区位论(廖什)
• 观点:工业 配置要寻求 市场,从而 推导出六边 形模型。
第五节 土地区位利用(本节自学) 一、 城市土地区位的形成
补充:决定工 业区位的因素 还有很多,如 历史因素、政 策、环境因素 等
如环境成本因 素:
收入
总成本
生产 成本
环境 成本
四、 中心地理论—城市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
基 本 内 容 : “ 城 市 的 等 级 ---- 规 模 ” 学 说
假设人口和资源均匀分布;
论述城镇居民点的结构和形成过程,从 城市或居民点的物资供应、行政管理和 交通运输等方面出发,认为中心地的规 模与其所影响的区域的大小、人口规模, 取决于中心所生产的产品的级别和提供
❖ 一、区位论及其产生与 发展P121
❖ 区位:指特定地块分布 的地点或地区,或特定 地块所处的空间位置及 其相邻地块间的相互关 系。

第三章 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

第三章 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

第三章城市地租与土地区位第一节城市地租一、地租和地租理论(一)地租的含义地租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代价,这种代价可以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是非货币形式,或者由使用土地的一方交易者提供等价资产或劳动。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地租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土地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二)地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威廉·配第弗朗索瓦·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2、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萨伊托马斯·马尔萨斯3、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地租理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保罗·萨缪尔森雷利·巴洛维(三)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农业地租,科学地解释了地租产生的原因、条件和源泉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农业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涉及到三个阶级之间的关系。

一是土地所有者;二是租地的农场主(资本家);三是农业雇佣工人。

1、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是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由于这种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故称为级差地租造成土地等级差异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不同地块在丰度、肥力上具有差异性二是不同地块的地理位置即区位存在差异性三是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差异性马克思将由于土地丰度(肥力)和位置差异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

将由于在同一地块上各个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级差地租称为级差地租II。

(1)级差地租I(2)级差地租II2、绝对地租马克思把这种只要使用所有者的土地绝对需要支付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绝对地租的实体表现为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其来源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条件下,绝对地租来源于土地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二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赶上甚至超过工业的条件下,绝对地租只能来源于土地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其价值的差额3、垄断地租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及运用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及运用
(一)地租和地价理论 1.马克思地租理论: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即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其产生条件是土 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1)级差地租:利用较好生产条件的土地产生的超额利润。 产生的条件:土地有限性和土地差别性
(2)绝对地租:凡租用土地者,无论土地好坏,都须向土地所有者 交纳一定数额地租,由所有权而产生,在各种形式的地租中,绝对地 租是土地所有权最典型的实现形式。
(二)地租地价与土地利用规划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系
提高土地肥力
改善运输条件
追加投入
级差地租形成条件的变化
影响地租地价
地价高
地价低
规划为高价用地,如:
工业用地、行政办公用地、
商服用地和居住地
农业用地
(3)垄断地租:从特别有利的土地上产生的商品的垄断价格中获得 超额利润。
2.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 经济学者将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
契约地租:土地承租人和土地出租人通过契约的形式,规定 佃户按期缴纳给物主的租金款额。
经济地租:是一种经济剩余,即总产值或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 本之后剩余的那一部分,影响因素为价格和成本。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

Vo 1 . 2 6 No. 6 De c. 2 01 3
马 克 思 经济 学 与 西方 经济 学 地 租 理论 的 比较 研 究
石 莹 , 何 爱平
( 西北大 学 经济 管理 学院 , 陕 西 西安 7 1 0 1 2 7)
摘 要: 本 文通 过对 马克 思经 济 学和 西方 经 济 学地 租 理 论 的 比较 分 析 , 指 出二 者 在 理论 来 源、 研 究对 象及 内容 上 的共性 , 并从 地 租 的 范 围、 级 差地 租 的 划 分、 地租 产 生的 原 因及 形成 条
第2 6卷第 6期
2 0 1 3年 1 2月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 o u na r l o f N a n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马 克思 经济 学 中的地租 理论是 其经 济学 的重
要 内容 。 马克 思 指 出 : “ 无论 地 租 有 什 么 独 特 的 形式 , 它 的一 切类 型有 一个共 同点 : 地 租 的占有 是 土地所 有权 借 以实 现 的经 济形 式 , 而地 租 是 以土 地 所有 权 , 以某 些 个 人对 某 些 地 块 的所 有 权 为 前
可 以分 为级 差地 租和绝 对地 租两 种基 本形式 。此
外, 地 租还 有城市 建设 地段 地租 、 垄 断地租 和矿 山
地租形 式 。
1 .级 差地 租
级差 地租 的来源 是农 业雇佣 工人 的超 额剩 余 劳 动 。表 面看来 级差 地租 似乎来 自于土地 这个 自
( 1 ) 级 差地租 的形 成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

第14章-地租理论及应用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于土地的 自然差异的错误观点,指出级差地租产生的根本原 因是土地经营垄断,土地质量差异仅是产生级差地 租的自然基础;
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否定绝对地租的错误观点, 指出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如何学习地租理论
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 下地租的性质
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级差地租
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土地肥沃程度及位置的差异仍然存在,土地的垄断 经营也仍然存在。
分配与归属 集体所有制下:
级差Ⅰ主要归集体经济组织;级差Ⅱ主要归土地经 营者;级差地租Ⅰ、Ⅱ的一部分归国家。 国有制下: 级差Ⅰ应全部归国家;级差Ⅱ在租期内主要归土地 所有者,但国家也应得一部分。
土地资本利息与地租
土地租金与地租
注意四 个方面 的区别
地租与一般剩余产品
第二节 资本主义地租分析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资本主义垄断地租 资本主义矿山地租和建筑地段地租
一、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及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最坏耕地也有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产生条件、原因及来源
每公斤 全部 产品 产品
级差 地租

(元)
最坏 耕地
50
10
50
60
1.2
2.4 120 60
最坏 追加
耕地 50
10
25
60
2.4
2.4
60
二、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不管租种什么样的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来源和原因 影响资本主义绝对地租量的因素 现代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的来源.
级差地租的分类
分类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地租理论及其当代应用斌容摘要: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容。

地租分为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和分离地租等,但其实质都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

地租理论对于当前土地市场的建设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地租理论土地产权土地市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从土地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

地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土地市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一、地租理论的基本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1、绝对地租及其实质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取得的地租。

绝对地租既不是农业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与其个别生产价格之差,也不是各级土地与劣等土地之间社会生产价格之差,而是个别农业部门产品价值与生产价格之差。

因此,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才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

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级差地租及其产生的条件与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级差地租是经营较优土地的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并最终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它不过是由农业资本家手中转到地所有者手中了。

形成级差地租的条件有三种:①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②土地位置的差别;③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资产生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马克思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不同,将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第一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第二形态(即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和位置较好的土地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为地租(即由前两个条件产生)。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研究作者:石莹何爱平来源:《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的比较分析,指出二者在理论来源、研究对象及内容上的共性,并从地租的范围、级差地租的划分、地租产生的原因及形成条件、地租的价格问题等方面深入剖析了二者的区别。

进而以马克思经济学地租理论为理论依据和指导,在汲取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益成分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现实土地问题予以启示和建议,以期更好地解决我国的土地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地租理论;比较;启示中图分类号:F0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3)06-0014-08一、马克思经济学的地租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是其经济学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指出:“无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某些地块的所有权为前提。

”资本主义地租由于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不同,可以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此外,地租还有城市建设地段地租、垄断地租和矿山地租形式。

1. 级差地租(1)级差地租的形成级差地租是由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构成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

土地因肥力不同和地理位置不同,从而形成优、中、劣三种不同的等级差别。

由于土地是有限的,只经营或耕种优中等地产生的农产品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要投资劣等地,因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必须由劣等地的生产条件决定的。

而投资于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由于其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便可获得超额利润,将这部分超额利润缴纳给土地所有者便是级差地租。

由此可见,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或基础是土地质量优劣程度的差别。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

土地经营权的垄断决定了农业资本家经营土地的等级不一,租种优、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可以长期稳定地保有相对有优势的生产条件,从而能够长期稳定地取得超额利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农业中已占统治地位, B. 资本在国民经济各部之间,在农业和工业之间可以自由转移, C. 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已经形成, D. 农产品像其他一切商品一样,按照自然条件的差别(即土地等级的差别)是形成级差地租的 自然条件. 土地的有限性所决定的土地经营的垄断是产生级差地租的原因。
地租就是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它有三种表现形态: 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垄断地租。
3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一) 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1.定义:级差地租是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 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级差地租与土地等级相联系,在等量投入的情况下,土
地等级不同,土地收益便不同,因此地租额不同。马克 思分析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以下列假定为前提条件:
2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前人,特别是李嘉图的 地租理论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剩余价值论以及科学的利润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的基础上,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地租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资本主义地租 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 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 分离。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形成方式上虽有区别,但 实质相同,都是由投入在土地上的等量资本所具有的不 同生产率而产生的结果,都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
6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二)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 定义: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对租种任何土地都 必须收取的地租,叫绝对地租。
第二章 房地产价格评估理论基础
第一节 地租理论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1
地租的概念:地租意指报酬或收益。就各 种社会经济形态下地租的最一般特征来讲, 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 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 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马克思指出不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 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 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11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2.建筑地段地租具有其自身的特征:
(1)建筑地段地租是为了获得生产的场所和空间而支付的。
(2)建筑地段所处的位置对建筑地段地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3)马克思指出土地的所有者具有“完全的被动性,它的主动
性(特别是在采矿业)只在于利用社会发展的进步”去提高建
筑地段的地租,“而对于这种进步,他并不像产业资本家那样”
10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五) 建筑地段地租 1.定义:建筑地段地租是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 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建筑地段地租同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它的 来源同样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超过平均利润的余额,反映 了土地所有者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在分析建筑地段地租时指出,农业地租是建筑地 段地租的基础;并且指出,建筑地段地租同样存在着级差地 租,“而这种级差地租”同样要“遵循着和农业级差地租相 同的规律。”
7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原因是:①低于工业资本有 机构成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②土地 所有权的垄断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根本原因。农业资本的有机 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使得农产品能够按照高于 生产成本的产品价值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并获取相应的 超额利润,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 因此,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
8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三)垄断地租 1.定义:垄断地租是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 转化成的地租。
垄断地租的形成,除了土地所有权垄断这个前提外,还因 某些土地具有的特殊的自然条件。具有特殊自然条件的土地能够 生产某些特别名贵而又非常稀缺的产品。这些商品的生产者凭借 对这一商品的垄断经营,使这些产品的价格不仅大大超过其生产 价格,而且也超过其价值,从而形成垄断价格。生产者便可获得 垄断价格与生产价格之间的差额,即垄断利润。这部分利润经由 租地资本家转交给土地所有者后,便形成垄断地租。
3.级差地租的形式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情况不同具有两种形式,即: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 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指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追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 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5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时,为了说明级差地租而假定劣等地是不缴纳 地租的。其实,土地所有者出租的土地无论优劣都要收取地租,否则“就 意味着土地所有权的废除,即使不是法律上的废除,也是实事上的废除。” 因此,租用劣等地的资本家也必须缴纳地租。从对级差地租的分析看,租 用劣等地的资本家只得到了平均利润,如果让其从平均利润中拿出一部分 缴纳地租,农业资本家得不到平均利润绝对不行,可又必须缴纳地租,显 然绝对地租不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而是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 余额。
2.结论:垄断地租不是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而是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9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四)矿山地租 定义:矿山地租是指工业资本家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 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马克思指出:“真正的矿山地租的决定方法,和农业地租完全一 样”,经营矿山开采业的资本家同样要缴纳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这是 因为:①由于各矿山的蕴藏丰富的程度不同,开采条件不同,距离消费 地点(即使用矿石的企业)远近和运输条件也不同。因此,各个矿山开 采的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②采矿业同农业一样,存在着资本 主义的垄断经营。所以,矿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生产条件的矿山 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③由于矿山采掘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 均资本有机构成。这样,矿产品的价值也就高于它的生产价格。由于存 在矿山所有权的垄断,使矿产品可以按其价值出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