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发展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对它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和马克思对它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陈招顺
【期刊名称】《上海经济研究》
【年(卷),期】1984()7
【摘要】在古典政治经济学完成者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的经济理论体系中,地租理论占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
按他自己的说法,不认识地租理论,'就不能理解财富增进对利润与工资的影响,也不能令人满意地探索赋税对社会不同阶级的影响'。
难能可贵的是,李嘉图始终如一地从劳动价值论这一基础出发,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地租理论,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总页数】5页(P34-38)
【关键词】地租理论;李嘉;大卫·李嘉图;资本主义地租;超经济强制;租地农场主;生产价格;资本投入;经济理论体系;农产品价格;
【作者】陈招顺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批判与继承: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J], 王婷;
2.马克思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批判及其方法论意义--以《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视角 [J], 李怀涛
3.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以文化批判看其理论的现实意义 [J], 刘玉白
4.从暴力革命到文化批判——阿多诺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J], 唐应龙
5.马克思对李嘉图地租理论的发展 [J], 胡世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租理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2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新古典主义关于地租、地价的论述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 A. 有关地租的概念,新古典主义打破了那种一成不变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将生产过程视为多种变量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边际产品价格与生产 要素价格的比较,对地租的本质含义进行阐述。 B. 区位因素的重视和区位平衡概念的引入,使得新古典主义更具实际应 用价值。 C. 新古典主义对土地市场的分析趋于成熟。其中,有关土地平衡价格的 理论及有关土地市场作为一个“非完善市场”的阐述有其独到之处。 D. 新古典主义解决了城市地租测算的理论方法,建立了有关地租模型。 E. 由于新古典主义更注重对政府政策的研究,因而使得它有良好的应用 前景。
7
一、马克思的地租理论
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的原因是:①低于工业资本有 机构成的农业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②土地 所有权的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使得农产品能够按照高于 生产成本的产品价值所决定的市场价格出售,并获取相应的 超额利润,而土地所有权的垄断使超额利润转化为绝对地租。 因此,绝对地租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
13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地租理论
配第在地租地价理论中作出的主要贡献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他明确回答了土地地租是从哪里来的,能提供多少的问题。 他说“我认为,这个从他人的收获之中,扣除了自己的种子,并 扣除了自己食用及为换取衣服和其他必需品而给与别人的部分之 后,剩下的谷物就是这块土地一年的自然真正的地租”,即地租 是劳动产品扣除土地投入、维持劳动者生活必需后的余额。这说 明地租的本质是剩余劳动的产物。 其次,配第提出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 第三,指出土地的价值不过是一定年数的地租总额。
3.级差地租的形式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情况不同具有两种形式,即: 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Ⅰ:是指农业工人因利用肥沃程度高和位置较好的土地 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而转化的地租。 级差地租Ⅱ:是指对同一地块上的连续追加投资,使各次投资的 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期末复习题汇总(岳).doc经济学说史期末练习题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填空题。
1、色诺芬是古代希腊哲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是()和()。
2、柏拉图是古代希腊哲学家,政治家,他的()的设计被马克思称为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3、古代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对商品的()发表了天才的见解。
4、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等人的著作中。
5、罗马帝国瓦解时期,基督教的最著名的思想家是(),他提出了()的概念。
6、西欧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学说是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他的经济思想反映在()一书中。
二、单项选择题1、第一次提出“经济”一词的经济学著作是()A、柯鲁麦拉的《农业论》B、亚里斯多德的《经济论》C、加图的《农业论》D、色诺芬的《经济论》2、《萨利克法典》反映的经济观点是()A、保护土地私有制B、保护所有居民的人身自由及其私有财产C、保护了氏族经济思想残余D、肯定所有居民一律平等3、下列中,主张限制人口数量并重视人口质量的希腊学者是()A、色诺芬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奥古斯丁4、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是()A、1-5世纪B、5-10世纪C、10-15世纪D、15-17世纪5、亚里士多德的经济观点主要发表在他的()A、《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B、《理想国》和《法律篇》C、《政治论》和《伦理学》D、《农业论》和《论农业》6、色诺芬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主要论述()A、财产管理与经营问题B、奴隶的管理与训练问题C、农业耕作问题D、财政不足问三、名词解释。
1、经济学说2、经济学说史3、色诺芬讲的经济一词四、简答题。
1、简述色诺芬对社会分工的主要观点。
2、简述色诺芬的财富观点。
3、简述阿奎纳的公平价格学说。
4、简述经院学派的财富观。
5、亚里斯士德对“经济”和“货殖”是怎样区分的?第二章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一、填空题。
1、重商主义认为,()是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式;获取财富的源泉或途径有两个,一是(),二是()。
马克思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比较研究

( l iesy C ag hn J i 10 1) J iUnvr t h n cu ,in 3 0 2 in i, j
Ab ta t M ax Sln n e r sf r d o h r n f r ii i g ih r i g a d d v lp n c r o S h o , O t e r h sr c: r ’ a d r t h o y wa o me n t e g a d o tczn , n e t n e eo i g Ria d t e r S h y a et e e t c i i n y
2 1年第 4 00 期
改 革 与
0
NO., 0 4201
第2卷( 6 总第 2 0 ) 0期
( u l i l,O20 C muav yN . ) te 0
马克思与李嘉 图的地租理论 比较研究
兰 玲
( 吉林 大 学 ,吉 林 长春 10 1 ) 3 02
K y wo d : a dr n ; c r o M a ; o a io e r s ln e t Ria d ; r c mp rs n x
一
、
李 嘉 图 的 地租 理 论
所 以取 得 地 租 ,只 因 其 占有 土 地 ,地 主
或用不支付地租的那一部分资本进行生
产 时 所 投 下 的 劳 动 量 所决 定 的 。 0 时 ” 这
r a o s At h a me h h rtd a d d v lp c r oSt e r k e a ce t ca d c mp ee s s m. e s n . es met t i , ei e e n e eo s n i Ri a d ’ h o t ma ei b c mea s in i n o lt y t y o t i f e
马克思与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差异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7期)马克思与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差异孙洛平从表面上看,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只有级差地租,而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中不仅有级差地租,还引入了绝对地租。
其实,马克思与李嘉图在地租理论上的这一差异不是偶然的,而是源于两位学者对于劳动价值论的不同立场和认识。
本文要表明的是:没有绝对地租的引入,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是难以贯穿其价值理论始终的;而对于李嘉图来说,引入绝对地租将使其劳动价值论陷入困境。
一、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中为什么不能有绝对地租李嘉图建立他的劳动价值论,是为了说明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即商品的交换价值。
李嘉图认为,那些通过人类的劳动就可以增加其数量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该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必需的劳动量。
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就是按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比例进行的。
在参与交换的商品中,还应该包括农产品。
李嘉图认为,农产品的价值是由耕种的最劣等土地投入的劳动量决定的。
以谷物为例,所有的谷物都是按用于谷物生产的最劣等土地投入的劳动量比例进行交换的。
李嘉图同时认为,最劣等土地没有绝对地租。
由于最劣等土地既没有级差地租,也没有绝对地租,所以农产品的价值量可以用在其上投入的劳动和资本数量,以及与之对应的工资和利润加以计算。
因此如果最劣等土地有绝对地租,那么每块土地的地租量将因绝对地租可多可少而成为不确定的。
这样一来,要确定农产品的价值,首先要建立一个关于绝对地租是如何决定的理论,这显然是极其困难的。
为了使农产品以及含有地租的商品的交换价值具有确定性,李嘉图只能让绝对地租等于零,从而使各种商品中的地租含量可以唯一确定。
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为什么不能借用李嘉图的地租理论按照李嘉图农产品价值由耕种的最劣等土地决定的观点,可以引申出商品的价值并不都是由劳动创造的结论。
以谷物生产为例。
一方面,谷物是同质的,同样多的谷物包含有同样多的价值;另一方面,同样数量的劳动投入不同品质的土地将生产出不同数量的谷物,因而可以得出等量的劳动创造出了不等量价值的谷物。
论地租理论_论文-社科论文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和大卫李嘉图及马克思的关系。
(1)二.亚当斯密土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一)亚当斯密关于土地地租定义的解释 (2)(二)亚当斯密对征收地租的论述 (2)三.李嘉图土地地租的主要内容 (3)(一)李嘉图对地租由中等土地决定地租的论述 (3)(二)李嘉图对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论述 (3)(三)李嘉图关于不断增长的地租与工资及利润的关系的论述 (4)四.马克思关于地租理论 (4)(一)马克思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4)(二).级差地租 (4)1.级差地租的田间和原因 (4)2.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4)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之间的联系 (5)4.绝对地租 (5)五.马克思对亚当斯密及李嘉图关于土地地租的相同和不同 (5)(一)马克思关于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阐述 (5)(二)马克思关于李嘉图的土地地租的阐述 (6)1.马克思对李嘉图级差地租Ⅰ的论述 (6)2.马克思对李嘉图级差地租Ⅱ的论述 (7)论土地地租理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何莉华20082102051摘要:地租在亚当斯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认为①地租若被视为使用土地的价格,那自然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所能付纳的最高价格。
并却斯密对绝对地租的存在给予肯定,虽对级差地租有一定认识,但没有明确提出,他认为:②地租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结果,并在《国富论》中把地租分成③三节研究。
到大卫李嘉图他用劳动价值论的原理来解决地租的问题,地租又前进了一步,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税赋原理》第二章第43页说道: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土壤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部分土地产品。
他对级差地租做了初步体系。
到马克思地租理论得到了系统阐述。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和大卫李嘉图及马克思的关系。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对土地地租做了较多阐述他认为“地租若被视为使用土地的价格,那自然是租地认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所能付纳的坐高价格”。
他认为地主的地租是来源于农业工人的无偿劳动,并却他也认为绝对地租是肯定存在的,在他的思想中对级差地租已有一定的认识,只是他没有提出来,也不知道那就是后来马克思所说的级差地租。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宏观总量与微观价格的统一

地 租 看 作 是 “ 于 粗 放 型 和 集 约 型 耕 种 中 的 可 变 用 投 入所产 生 的平均 产 品和边 际产 品之 间的差 额所 决 定 的一 种 ‘ 余 ” 。 同 时 , 认 为 地 租 的 产 生 剩 ’② 他 完 全 起 因 于 土 地 的 技 术 特 征 , 土 地 的 边 际 生 产 即 力 下 降 。李 嘉 图 的 地 租 理 论 不 仅 为 后 来 的地 租 理 论 的 发 展 奠 定 理 论 基 础 。更 为 重 要 的 是 , 这 个 在 基础上 , 租 理 论 沿 着技 术 分 析 ( 古 典 分 析传 地 新
把 经 济 学 说 史 上 所 有 的 地 租 理 论 大 体 上 分 为 三 种
分 析 方 法 : 第 一 种 方 法 是 李 嘉 图 ( iad ) 法 。 “ R cro 方
… …
第 二 种 方 法 是 新 古 典 边 际 主 义 方 法 。 … … 第 。 ”
三 种 方 法 是 斯 拉 法 ( rf ) Sa a  ̄
理论进行深入研 究的基础上 , 明确指 出马克思 的地租理论运 用的是古典 的分析方法 , 它所揭 示的是 资本 主义
宏观经济的运行规律 , 并且该理论体 系使宏观总量与微观价格在均衡状态下达到 了完美的统一。
关 键 词 级差地租 绝对地 租 资本化价格
A . 德 里 奥 一库 尔 齐 奥 ( . a r 夸 A Qu di o—C ri) uz o
19 8 4年 , 克 思 的 伟 大 著 作 《 本 论 》 三 卷 马 资 第 经 恩格斯 的整 理正 式 出版 。在 第 三 卷第 六 篇 《 超
额利润 转化 为地租 》 , 克 思将其 成熟 的地 租理 中 马 论 完 整 地 呈 现 出来 。该 理 论 在 坚 持 李 嘉 图 的 劳 动
地租理论

地租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地租是土地使用者由于使用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马克思按照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将地租分为三类: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前两类地租是资本主义地租的普遍形式,后一类地租(垄断地租)仅是个别条件下产生的资本主义地租的特殊形式。
简介地租介绍是土地所有权的实现形式,一切形式的地租,都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实现自己、增值自己的形式。
马克思指出:“不地租理论相关曲线图论地租有什么独特的形式,它的一切类型有一个共同点:地租的占有是土地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资本主义地租就是农业资本家为获取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实际的耕作者是雇佣工人,他们受雇于一个只是把农业作为资本的特殊使用场所,作为把自己的资本投在一个特殊生产部门来经营的资本家即农场主。
这个作为租地农场主的资本家,为了得到在这个特殊生产厂所使用自己资本的许可,要在一定期限内按契约规定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一个货币额,这个货币额就是地租。
西方经济学回避地租所反映的经济关系,把地租定义为物主将其所有的土地、房屋或任何财产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并不一定专指出租土地而获得的租金。
地租分类按照这个定义,把地租分为契约地租和经济地租两类。
契约地租又称商业地租,是指物主将土地或其他财物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按租赁契约支付给物主之租金。
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超额利润。
狭义上讲,经济地租是指人们利用土地所获的超额利润,即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
一般所谓地租,是针对狭义地租而言的。
地租历史范畴地租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由于所有权性质的不同,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也不同,体现着不同的生产关系。
在封建制度下,地租则反映的是地主剥削农民(农奴)的生产关系。
地租包含了直接生产者(佃农)的全部剩余生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