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感染控制

合集下载

静脉输液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静脉输液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静脉输液的感染预防与控制静脉输液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感染的风险。

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的健康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于静脉输液的感染预防与控制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感染预防措施、操作方式和消毒措施等方面阐述静脉输液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一、感染预防措施1. 严格的手卫生静脉输液操作前后,医务人员必须进行手部清洁,使用洗手液或者酒精消毒剂充分洗手。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2.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静脉输液所涉及的设备,如输液器、输液管等,应使用经过认可的有效消毒剂进行彻底的消毒。

这样可以有效杀灭细菌和病毒,防止感染的发生。

3. 选择适当的导管选择适当的导管对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导管的长度和直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同时也要确保导管的质量,避免出现漏气或者漏液的情况。

合适的导管能够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操作方式1. 操作前的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的完整和无损。

同时,还需要在合适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场所的清洁和无菌。

2. 皮肤穿刺进行皮肤穿刺时,医务人员应该确保操作手法正确,并且使用无菌的针头。

在拔针时,应该尽量避免针头接触其他物品,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3. 输液管连接在连接输液管时,医务人员应该确保连接的操作无菌,并且连接牢固,防止漏液。

同时,在连接之前,还需要清洁输液器和输液管的连接口,减少污染的风险。

三、消毒措施1. 消毒方法对于静脉输液所涉及的设备,如输液器、输液管等,应该使用经过认可的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

消毒剂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如设备材质、使用频率等来决定。

2. 消毒频率静脉输液设备的消毒频率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每次使用后都应该进行消毒。

特别是在高风险环境下,如重症监护室或手术室,消毒应更加频繁。

3. 检测消毒效果为了确保消毒的效果,医疗机构应该定期进行检测。

这可以通过送检消毒设备和培养临床样本来进行。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如何预防静脉输液相关感染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如何预防静脉输液相关感染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如何预防静脉输液相关感染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如何预防静脉输液相关感染静脉输液是现代医疗中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或液体溶液通过静脉引流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然而,如果在输液过程中不注意护理措施,可能会导致静脉输液相关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护理措施:1. 预先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护士应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血管情况和输液需求等。

同时,还需要检查输液设备和药物的有效期,确保它们符合使用标准。

2. 洗手与穿戴:在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护士应该正确洗手并且戴上符合规范的手套、面罩和帽子,以防止输液过程中的交叉感染。

3.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和引流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通道,例如外周静脉还是中心静脉,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引流器,以确保输液的顺利进行。

4.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应该充分清洁并消毒插管点附近的皮肤,减少细菌的污染。

常用的皮肤消毒剂包括酒精和碘酒。

5. 观察点滴速度和输液情况:护士应该始终密切观察患者的点滴速度,确保输液的速度与医嘱相符。

同时还需要注意输液管道的通畅性,避免造成滞留和阻塞。

6.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管道:输液袋和管道应该根据医嘱和需要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细菌滋生和传播。

7. 注意并发症: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如注射部位红、肿、痛、有渗液等,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预防静脉输液相关感染的方法:1. 抗菌消毒: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对输液设备进行抗菌消毒,如使用酒精棉球擦拭输液器的连接口和插头,保持其清洁。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插管和处理输液设备时,护士必须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无菌场的建立和维持。

3. 规范操作:护士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要求操作,避免使用过期的输液设备和药物,确保使用无菌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头。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探讨

提 高静 脉输液质量是控制 医院感染率 的重要环 节之一 ,
药液污染或变质 。
2 管理措施
我 国住 院患者静脉 滴注 给药 比例很 高 ,由输液 引发 的 医院 感染 不容忽视 。我 院 自建立 静脉输 液 配置 中心 以来 ,担 负 了全院的静 脉输 液调 配 任务 ,因 此 ,从配 置输液 的各 个 环
医 院 管 理
Ho s p i t a l Ma n a g e me n t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e y ・l 3 5・
节把关 ,提 高输 液质量 ,降低 医 院感 染 发生 率 ,也是 科室 管理 的重要 工 作。我 院 近年 来 ,不 断 完 善各 项 管理 制 度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 。 1 输液配置过程 中的不 安全因素
2 . 1 加强制度建设
除配 况和薄 弱环节 制定 相应 的规章 制度 ,明确
态度 非常必要 。此外 ,我科 还定期 组织科 室人 员学 习有关
1 . 1 不遵 守操作规范
节不 当都 可引起 医 院感染 。比如手 卫生 ,手卫生 是 降低 医
院感染最可 行 、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_ I 。《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 范》 规定 ,进行 无菌 操作 或处 理药 物前 要洗 手 ,手卫 生不
玻璃碎屑落入药 液 内可导 致不 溶性 微粒增 加 。有 实验 显示
割锯安瓿 的周 长越 长 ,玻璃 碎 屑越 多 ,进 入药 液 的不 溶性 微粒也 随之增加 。因此 ,切割安 瓿瓶 时 以切 割颈部 的 l / 4周 为佳 。很 多制剂为橡皮胶塞玻璃瓶装 , 在加药 时针 头反

输液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输液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感染控制的一般原则
【证据】
美国过去的20年研究报告显示,感染的危险性随着无
菌操作技术的标准化而下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静脉治 疗小组人员对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相关并发症有显著 作用,由操作不熟练的人员进行操作和护理会造成导管 发生细菌种植和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同时当护
理人员的数量降低时,会导致人员教育培训和输液治疗
配置液体的注射器应一次性使用,并选择18G(直径1.2mm)以下
针头配制液体。(D)
有效期和过期
【背景】 由于输液治疗是直接地、大量的将药液输入血管内,所 以对输入药液的质量、使用器具的质量都应严格要求,严 禁使用失效和过期产品、仪器以及药物。
有效期是指药品或无菌物品被批准的使用期限,表示该
无菌药液的配制
【推荐意见】
所有的常规液体的配制都应在空气清洁的环境中完成,最好在层
流净化台和有层流通风设备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进行。(C) 配制药液时,必须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规程。(A)
药液配制和使用时,应依据药典和药物配伍禁忌标准执行。(C)
在配制及输注液体和药物之前,需明确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 药物的相容性和稳定性。(C)
假指甲的手已被证实比不戴假指甲的手携带更多的
革兰阴性菌。
手卫生
【证据】 WHO感染控制指南建议手卫生可采用洗手或手消毒 剂揉搓,但并没有指出哪一种方法更具有优势。另 外,良好的洗手设施也是保证手卫生的重要环节, 湖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洗手肥皂进行检测发现, 盛在皂盒中的肥皂带菌率为100%,悬挂放置后带菌 率为16.7%。
萄球菌(MRSA)平均17%(9%-25%)从患者身上传
到医务人员的手套上。
手卫生
【证据】

静脉输液的预防感染措施

静脉输液的预防感染措施

静脉输液的预防感染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式,通过将药物和液体输送到患者的血液循环中,达到治疗或修复的目的。

然而,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感染是一个需要高度注意的问题。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静脉输液引起的感染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感染的措施。

1. 确保操作者卫生首先,用于进行输液操作的医护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他们应该经常洗手,并在每次接触患者或进行任何操作之前戴手套。

手套应该是干净的,适当的尺寸,并且在每次使用后应更换。

操作者还应避免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触摸其他物品或表面,以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 适当选择输液部位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输液部位。

清洁皮肤并进行消毒是确保输液部位卫生的关键步骤。

消毒剂应按照指示使用,并确保完全干燥之后才进行输液。

3. 使用无菌器具和材料无菌器具和材料的使用也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器具必须是无菌的,并且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

任何有破损或污染迹象的器具都应立即更换。

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还需要使用无菌包装的药物。

4. 规范管理输液过程规范管理输液过程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

输液前,操作者应检查输液器和管路是否有异常情况。

输液器应按照规定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期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并及时处理。

5. 增强患者抵抗力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也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营养摄入、充足的休息、适当的体力活动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密切合作,提供全面的护理,促进患者的康复。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确保操作者卫生、适当选择输液部位、使用无菌器具和材料、规范管理输液过程以及增强患者抵抗力。

这些措施是减少静脉输液引起感染风险的重要步骤,医护人员和患者应共同努力,确保输液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静脉输液感染控制》课件

《静脉输液感染控制》课件
《静脉输液感染控制》PPT 课件
目 录
• 静脉输液感染概述 • 静脉输液感染的预防措施 • 静脉输液感染的控制措施 • 静脉输液感染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静脉输液感染概述
静脉输液感染的定义
01
静脉输液感染是指在静脉输液过 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病原 微生物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 中生长繁殖,引发全身性感染。
导管维护不当
药物因素
如未定期更换敷料、肝素帽等,或未及时 发现并处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
某些高渗性、刺激性药物长时间停留在血 管内,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增加感染 的风险。
静脉输液感染的危害
加重病情
静脉输液感染会加重患 者的病情,延长住院时
间,增加治疗费用。
引发败血症
静脉输液感染可导致败 血症,严重时可危及生
02
静脉输液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医院 感染,其发生与医疗操作、环境 、患者自身等多种因素有关。
静脉输液感染的常见原因
操作者手卫生不规范
导管留置时间过长
医护人员在操作前未正确洗手或手部消毒 不彻底,导致病原微生物通过接触患者皮 肤或静脉穿刺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由于导管材料与人 体组织的相容性差,容易引发感染。
严格遵循隔离措施
对感染患者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如 限制人员进出、加强空气消毒、使用 防护用品等,以防止感染扩散。
对医疗人员进行防护措施
培训和教育
对医疗人员进行静脉输液感染控制的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 操作技能。
防护用品的使用
医疗人员在接触患者和操作过程中应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隔 离衣等,以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致患者发生感染。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予患者药物、营养物质等。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感染、药物误用等问题。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医护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

本文将从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和培训教育等方面详细介绍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感染控制1. 严格执行手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彻底清洁双手。

2. 使用无菌器材:所有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器材包括注射器、针头、输液管等必须是无菌的,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

3. 静脉通路消毒:在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插管操作。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输液管:输液袋和输液管应定期更换,以防止细菌滋生和感染。

二、药物管理1. 核对药物标签: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前,必须核对药物标签与医嘱是否一致,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

2. 药物储存与配制:药物应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在配制过程中,要使用正确的浓度和容量,并按照规定时间使用。

3. 药物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给予患者静脉输液时,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保证药物的均匀注入,并避免漏注或快速注射引发不良反应。

三、设备使用1. 注射器和针头选择: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注射器容量应与需要输液的量相匹配,针头应适合患者年龄和体型。

2. 输液泵使用:对于需要精确控制流速的情况,应使用输液泵进行输液,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

3. 输液管路管理:输液管路应保持通畅,避免弯曲和阻塞。

医护人员在更换药物或输液袋时要注意清洁操作,避免污染。

四、培训教育1. 培训医护人员:医院应定期组织针对静脉输液安全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药物管理、设备使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 提供标准操作指南:医院应提供详细的静脉输液操作指南,包括手卫生、消毒处理、药物核对等步骤,并要求医护人员严格按照指南操作。

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和护理安全》
主要内容
输液治疗工作内容 输液治疗的安全隐患 如何保证输液治疗安全 输液治疗中易致感染的相关证据 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应对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
输液治疗是一项侵入性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使患者置于发生局部或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当中,包括局部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 、静脉炎以及其他一些迁徒性感染灶 如肺脓肿、脑脓肿、骨髓炎等 , 据统计,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
1
2
3
2
6
4
2
7
3
7
2
5
2
2
2
4
1
<2weeks
2-4weeks
1
2
6
3
3
4
4
6
6
3
6
4
2
2
4
6
7
4
3
6
2
3
2
4
2
3
4
6
3
6
4
3
6
1

7
2
4
7
2
3
6
7
4
5
3
6
4
5
3
6
3
6
4
2
4
3
6
IVC ⒈留置针
⒉CCVA
⒋PICC
⒌外周植入 Port
⒍植入式 Port
⒎中等长度 Midline
⒈确定疗程 ⒉若不确定估 计最长疗程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隐患
5、护士缺乏无菌意识,操作不当容易导致液体污染,出现输液反应 第7根鱼骨代表的程序 6、导管的冲管、封管、更换敷贴等维护不当 第8根鱼骨代表的程序 7、其他 护士暴露伤 医嘱处理中的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脉 ➢ 穿刺包消毒不彻底或使用了过期的穿刺包 ➢ 局部及导管残留的血液
精选ppt
10
感染的原因 2
置管时的无菌屏障不足
穿刺技术水平:创伤越大发生率越高
血管内导管的材质
机体抵抗力差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插管前准备
导管选择 手卫生 皮肤准备 最大无菌屏障
精选ppt
13
正确选择导管并留置合适时间

据最新《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推荐使用
2%葡萄糖酸氯已定乙
醇溶液(年龄<2个月婴
儿慎用)、有效碘浓度
不低于0.5%的碘伏或
2%碘酊溶液和75%酒
精选ppt

16
最大无菌化屏障
选择可控制的环境下插管 要求无菌手术衣、手套、口罩、帽子、大
铺巾 病人应戴口罩或将头转向对侧 使用无粉手套或用无菌盐水冲洗净无菌手
精选ppt
6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分类及常见类型的 诊断(美国CDC)
6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
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 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 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 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 ;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 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血流感染病人导管培养 不能取得实验室证据,但如果拔取导管全身感 染征象好转,可认为是CRBSI的间接证据
静脉输液的感染控制
血液科 伊雪娜
精选ppt
1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分类及 常见类型的诊断
CRBSI的病原学诊断 CRBSI的原因 CRBSI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精选ppt
2
据统计 1990年81%的护士在静脉输液治疗上需花费全天
75%的时间。 目前,超过90%的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不同形
少机械性并发症的机会
精选ppt
19
严格无菌操作 提高穿刺水平,减少穿刺损伤 消除局部及导管残留的血液 使用半透膜的透明敷料
精选ppt
20
导管维护
封管液的选择:肝素盐水的浓度,输液港 可用100u/ml,PICC及CVC用0—10u/ml。
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无菌 纱布敷料应至少2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 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穿刺 部位的敷料发生松动、污染等完整性受损 时应立即更换。
精选ppt
7
CRBSI病原学诊断
导管管尖培养:接种方法(半定量培养):
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
一次,培养24小时,细菌菌数>15cfu/平板
即为阳性
1 采血时机
从穿刺部位抽取血进行定2量消毒培:养皮,肤细消菌毒菌, 数>100cfu/ml,或细菌菌数相当培于养瓶对消侧毒同时
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为阳性3 采血量:成人
更换接头时酒精用力摩擦全方位消毒15秒。
精选ppt
21
及时更换输液管道及接头
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 应使用消毒剂用力擦拭各种接口(或接头)的横 切面及外围。
输液器应每24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 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
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4 小时更换一次。
3 小室感染:完全植入式输液工具(输液港) 表面的皮肤有红肿、坏死,或包容皮下输 液港的软组织腔室产生脓性分泌物
4 隧道感染:覆盖导管表面组织和穿刺部位 大于2CM、沿置管的皮下途径出现红、肿、 压痛,伴有或不伴有全身感染的表现
5 输液相关的血液感染:输液和其他部位静 脉抽取的血液分离出相同病原体,且无其 他感染来源者
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观察病人感染征兆,及时处理
必要时据医嘱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精选ppt
23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套餐(美国CDC)
使用最大的防护屏障 用CHG消毒病人皮肤 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 需要时才更换导管 导管不用时尽快移除 置管和维护导管时做好手清洁 用透明敷料,渗血时用纱布 不以缝线固定导管 绝对遵从导管照护原则
血培。
精选ppt
8
导管感染微生物来源
病人自身皮肤 静脉输液操作者双手 输液接口污染 远处感染血源性播散 输入已污染液体
精选ppt
9
感染的原因 1
➢ 长期住院 ➢ 长时间留置导管 ➢ 输液连接口上高菌落数 ➢ 穿刺部位的高菌落数:血迹、敷料 ➢ 留置的部位:股静脉 >颈静脉>锁骨下静
套的滑石粉 消毒及铺巾结束后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
精选ppt
17
插管进行中
部位选择 超声引导 严格无菌操作 保持敷料、导管无血迹
精选ppt
18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穿刺部位在下肢导致感染的机会大于上肢 成人的CVC最好放置于锁骨下静脉,避免
颈静脉或股静脉置管 使用床边超声进行CVC穿刺点定位可以减
头皮钢针(单次) 套管针(72—96h) 中等长度导管(2—4w)
外周浅静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隧道式导管
埋藏式输液港
颈内/精锁选ppt骨下静脉导管
14
科学洗手
洗手的方法 七步洗手法
洗手时机 擦手纸 洗手液
精选ppt
15
皮肤准备
① 毛发的剪除
② 皮肤消毒:选用合适的皮肤消毒剂(有效 浓度、适用范围、质量)
式的静脉输液治疗,而且输液往往持续到治疗结 束。 每年,全世界数百万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的同时 发生感染。
精选ppt
3
感染是指发现并存在病原微生物的增长。
输液治疗的感染控制是指对动、静脉治疗 时可能引起的感染所采取的有效预防措施。
适应范围:所有静脉输液和动脉穿刺治疗 的感染控制。
精选ppt
4
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宜随外 周静脉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 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1次;肝 素帽或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 下后,应立即更换。
精选ppt
22
导管的更换与拔除
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病 情允许的情况下导管留置时间越短 越好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分类及常见类型的 诊断(美国CDC)
1 导管微生物定植:插管部位无临床感染征 象,而导管末端半定量培养发现微生物 >15CFU/平板。
2 局部感染:穿刺部位2cm内局部皮肤红肿, 热痛,有硬结,穿刺口有炎性分泌物;导 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血培养阴性。
精选ppt
5
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分类及常见类型的 诊断(美国CD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