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校验作业指导书
千斤顶检定规程

根据定义,模拟式指示器的分辨力 Res 为一个标识分格所能估读的最小部分;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数字式指示器的分辨力取显示 的末位数字的一个增量,Res.rel 按公式(1)或(2) 计算:
指示器以压力为单位, Res.rel = Res / Pn
千斤顶在保持压力时,因内部密封不严产生的漏油现象 。 2.2 爬行(creep)
千斤顶活塞空载运行时,出现的断续式移动现象。
2.3 校准方程(calibration equation)
为了使千斤顶能在一定负荷范围内连续使用,根据有限数目的定度数据建立
起来的千斤顶压力表示值与负荷之间的关系式。
注:一般为一次、二次或三次曲线方程。
JJG621-2011 代替 JJG621-2005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液压千斤顶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带指示装置的液压千斤顶(以下简称千斤顶)的首次检定、后
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2 术语 2.1 内泄漏(internal leak)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a) 以测力仪标准值为依据,在千斤顶指示器上读数,当其读数为压力值时, 重复性 R 与示值误差δ分别计算如下
Ri
=
Pi max − Pi min Piave
× 100%
(3)
δi = ( fi − SPiave ) / SPiave
(4)
式中 Pimax 、 Pimin 、 Piave —第 i 个检定点千斤顶指示器 3 次压力示值的最大值、最
试验设备操作规范作业指导书--千斤顶疲劳试验机

千斤顶试验设备操作规程
一)操作流程:
第一步:按下图示下方的按钮2,关闭机器;
第二步:把此开关扳至图示位置的下方即为关闭电源;
第三步:用剪刀千斤顶支起车身,保证拆卸千斤顶时,车身不下落;
第四步:拆卸千斤顶,按下图的拆卸图步骤进行拆卸;
第五步:装配上待检验的千斤顶内管组件;
按照拆卸千斤顶的逆序实现千斤顶的装配。
第六步:开启电源,按下箭头处的按钮,使次数显示器数值归零;
第七步:开启设备,拉开红色的按钮2,在按下绿色的按钮1;
第八步:轻点下接触开关,图示点2处,后放上触感板;
第九步:拿走剪刀千斤顶:
第十步:填写记录,记录的要求填写《动态试验报告单》,试验开始;第十一步:试验150圈后,完成《动态试验报告单》的填写。
二)注意事项:
2.1拆卸千斤顶前必须保证剪刀千斤顶支撑到位,牢固;
2.2拆卸千斤顶时,要防止脚深入车杆的下方;。
千斤顶、立柱出厂检验操作规程

千斤顶、立柱出厂检验规程1 液压支架千斤顶出厂检验项目液压支架千斤顶检验项目见表16。
注:抽检项目的样品,每次为批量的3%,但不得少于3根。
2 液压支架千斤顶检验项目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2.1 试验条件工作介质采用MT 76所规定的乳化油与中性软水按5:95重量比配制而成的乳化液;介质温度为10~50℃,过滤采用120目/英寸或相当于0.125mm精度的过滤器,并设有磁过滤装置。
2.2 测量精度根据精度要求,液压支架千斤顶的测量精度等级采用C级。
测量误差方面:凡按有关标准校验或比较过的任何测量系统,若它们的系统误差不超过表2所列极限,均可用于相当测量等级的实验。
直读式压力计精度应为1.5级,压力计量程应为试验压力的140%~200%。
2.3 检验的一般要求送检单位必须提交设计总图及试件出厂检验记录。
千斤顶试验的供液系统及试验设备应符合其设计要求。
被检验的产品应符合图样和有关技术文件要求。
试件的材质、缸筒壁厚、内外径公称尺寸应与被试千斤顶各级缸筒的要求相同,其长度允许缩短,但不得低于表3要求:2.4 千斤顶出厂检验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千斤顶出厂检验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见表19。
杆腔)性能试验和1.1倍额定泵压压力。
稳压5min。
(2)千斤顶缩至最小高度,对活塞杆腔(上腔)加2MPa和1.1倍额定泵压压力。
稳压5min。
塞杆腔压力不得不下降和外渗漏8 强度试验(1)立柱、千斤顶伸至最大行程,轴向加载为额定工作压力的150%,持续5min(2)千斤顶处于最大和最小长度,分别对活塞杆腔加以125%额定泵压,保持5min(3)千斤顶活塞杆固定于2/3行程处,活塞腔加以200%额定泵压,持续5min不得产生永久变形和破坏9 阀和安全装置设计图纸立柱和支撑千斤顶应装有防止压力超过允许值的安全装置,固定装入的阀和安全装置不应发生意外动作。
10 承压焊缝液压缸缸筒的承压焊缝全部焊完后,用工作将缸筒密封两端顶紧,缸筒内加压到200%额定工作压力,保压5min.该项试验允许在装配的液压缸上进行。
作业指导书液压千斤顶

作业指导书:液压千斤顶一、引言液压千斤顶是一种常见的用于举升重物的工具。
通过利用液体的力学原理,液压千斤顶可以轻松举起重物,并保持稳定的压力。
本文档将介绍液压千斤顶的结构、使用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的注意事项。
二、液压千斤顶的结构液压千斤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主体框架:主体框架通常由钢材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承受重物的负荷。
2. 液压缸:液压缸是液压千斤顶核心部件之一,通过在缸内施加压力,实现举升重物的功能。
3. 液压泵:液压泵用于为液压缸提供压力。
通常通过手动操作或电动机驱动。
4. 液压油箱:液压千斤顶所使用的液压油存放在油箱中,确保液压系统正常运行。
5. 操纵手柄:操纵手柄用于控制液压泵的操作,以便调节液压千斤顶的运行。
三、液压千斤顶的使用方法1. 准备工作:在使用液压千斤顶之前,需要确保工作场所平整稳固,并检查液压千斤顶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无损。
2. 将液压千斤顶放置在需要举升的重物下方,确保液压千斤顶的底座牢固地与地面接触。
3. 打开液压千斤顶的液压泵,开始供液压油。
4. 慢慢操纵手柄,观察液压千斤顶是否平稳升起,如果有异常情况,请立即停止操作。
5. 当达到所需高度时,关闭液压泵,确保液压千斤顶处于稳定状态。
6. 完成工作后,打开液压千斤顶的液压泵,使液压缸缓慢降低,将重物放置到合适的位置。
7. 关闭液压泵并清理液压千斤顶。
四、液压千斤顶的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液压千斤顶的各个部件,确保没有松动或磨损的情况。
如有问题,请及时更换。
2. 保持液压千斤顶的清洁,防止尘土或其他杂质进入液压系统。
3. 定期更换液压油,保持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
4. 避免液压千斤顶过载使用,严格按照规定负荷范围操作。
5. 禁止私自拆卸或修改液压千斤顶的结构。
五、安全注意事项1. 在使用液压千斤顶时,请确保操作者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服,包括手套和安全鞋。
2. 严禁将身体或其他物体放置在液压千斤顶下方,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3. 在操作液压千斤顶时,请保持清醒,并始终集中注意力。
千斤顶校验指导书

千斤顶测力装置检定指导书一、总则制定压力表式液压千斤顶测力装置检定指导书的目的是:熟练掌握本项检测技术及仪器使用,有效控制检测过程每一环节,通过对由液压千斤顶、电动油泵、压力表等组成的力值测量系统的检定,准确、有效地把本中心所建立的力值标准传递到千斤顶测力系统中,同时对测力装置合格与否作出科学的论断。
二、检验采用的相关文件压力表式液压千斤顶测力装置检定规程[JJG(闽)17-1998]三、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维修后的用于负荷5000kN以下建设工程桩基承载力和工程结构的力值测量的压力表式液压千斤顶测力装置的检定。
四、技术要求4.1 液压千斤顶应与高压油泵、压力表和油管等配套使用,一经检定其部件不得任意更换;4.2 液压千斤顶应标明额定载荷、制造厂和厂品编号,液压千斤顶的活塞和缸体不得有拉毛、划伤,密封部位不得漏油;4.3 测力指示用压力表的表盘和标记应清晰,其指针不应有松动和弯曲,加荷时指针应走动均匀,不应有停滞和跳动现象,未加负荷时,指针应位于零点,压力表准确度等级不低于1.5级,并有有效的检定证书;4.4 液压驱动油泵应能均匀平稳地升降压,不应有振动和冲击现象,电气设备应灵敏可靠,绝缘良好,能确保安全。
4.5 液压系统应联接牢靠,各油管接头处处不得渗油,液压油应清洁纯净,油管接头在拆卸及移动过程中应保持清洁;4.6 测力装置的压力应能在最大使用负荷点上稳定控制30秒;五、检定条件5.1 力装置的检定应在示值误差不大于±1%的检定校验装置上进行。
5.2 检定宜在(10~30)℃的室温条件下进行,检定过程中的室温变化不应超过3℃。
六、检验方法6.1 将液压千斤顶测力装置安排调整成工作状态,并使各个部分能正常运转; 6.2 千斤顶垂直对中,安放传感器,调整上压板;6.3 测力装置在最大使用荷载下施加3次预荷载,每次卸荷后其指示压力表的指针应能返回零点;6.4 检定时的加荷状态应与千斤顶的工作状态相同,检定点按测量需要应尽量均匀分布,一般不少于5点。
千斤顶检定规程

JJG621-2011 代替 JJG621-2005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液压千斤顶检定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带指示装置的液压千斤顶(以下简称千斤顶)的首次检定、后
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
2 术语 2.1 内泄漏(internal leak)
Ri
=
xi max − xi min xiave
× 100%
(5)
δi = (SPi − fave ) / SPi
(6)
式中: ximax 、 ximin 、 xiave ——对应于第 i 个检定点测力仪 3 次示值的最大值、最 小值与算术平均值;
Pi —第 i 个检定点对应的千斤顶指示器压力示值;
5.2.1 模拟式指示器 a) 表盘刻度与标记清晰,指针无松动和弯曲。加载时指针走动均匀,无停滞和
跳动现象。 b) 准确度等级不低于 0.4 级,测量上限不低于额定油压的 130%。 5.2.2 数字式指示器
a) 显示稳定、清晰准确,及时跟踪显示所施加的力值,其相对分辩力要求见表 1. b) 5.3 操作适应性
5.1.1 千斤顶主体及各主要部件上应有铭牌。铭牌上应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 使用范围、最大压力值、出厂编号、制造厂等。 5.1.2 千斤顶主要部件(包括千斤顶主体、指示器及油泵等)一般应配套检定与 使用。对于更换主要部件后可能影响表 1 中主要技术指标的千斤顶,更换后需重 新检定。
5.2 千斤顶指示器
PDF created with pdfFactory trial version
6.2 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
6.2.1 检定项目见表 2。
检定项目
千斤顶校验作业指导书

千斤顶校验作业指导书
1.千斤顶安装调整成工作状态:将千斤顶安放在反力架底座中间,与力值传感器串接。
使千斤顶、力值传感器与反力架对中,且
符合加力条件的要求。
千斤顶与力值传感器之间,可根据需要
放置垫块,调整空间高度,使千斤顶活塞伸出量接近工作状态。
2.启动油泵,将千斤顶加荷到最大力值,预压两次。
3.校验时,应分级校验,校验点的选取从千斤顶力值量程的20%至最大力值,一般取5~8点,应均匀分布。
4.校验时,按递增顺序分级施加力,直到额定力值后退回到初始点。
从初始点开始,开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推出,顶力
值传感器。
当千斤顶压力表达到一定读数P1时,立即读出力值
传感器相应的读数F1,同样可得P2、F2;P3、F3;……。
F1、F2、F3、……即为相对应压力表读数P1 、P2、 P3、……时的
千斤顶实际作用力。
重复本步骤3次。
5.校验时施加试验力时应平稳,加到校验点前应缓慢施加,便于准确读数。
6.根据实测校验结果,计算出压力表读数P与千斤顶顶力F之间的校准方程。
千斤顶大作业指导书及设计过程详解

大作业任务书大作业指导书1. 螺旋千斤顶作业任务书学生班别学号成绩设计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一、题目:设计螺旋千斤顶原始数据二、工作要求:1. 总装配图一张。
2. 计算说明书一份。
螺旋千斤顶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1. 熟悉螺旋千斤顶的工作原理,设计与计算的方法;2.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具体实际问题,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材料的选择,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制造工艺与装配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3. 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学会查阅手册和运用国家标准。
二、螺旋千斤顶的设计千斤顶一般由底座1,螺杆4、螺母5、托杯10,手柄7等零件所组成(见图1—1)。
螺杆在固定螺母中旋转,并上下升降,把托杯上的重物举起或放落。
设计时某些零件的主要尺寸是通过理论计算确定的,其它结构尺寸则是根据经验公式或制造工艺决定的,必要时才进行强度验算。
设计的原始数据是;最大起重量Q(KN)和最大提升高度l(mm)。
螺旋千斤顶的设计步骤如下:1. 螺杆的设计与计算(1)螺杆螺纹类型的选择螺纹有矩(方)形、梯形与锯齿形,常用的是梯形螺纹。
梯形螺纹牙型为等腰梯形,牙形角α=300,梯形螺纹的内外螺纹以锥面贴紧不易松动;它的基本牙形按GB5796.1—86的规定。
(2)选取螺杆材料螺杆材料常用Q235、Q275、40、45、55等。
(3)确定螺杆直径按耐磨性条件确定螺杆中径d2。
求出d2后,按标准选取相应公称直径d、螺距t及其它尺寸。
(4)自锁验算自锁条件是λ≤φv式中:λ为螺纹中径处升角;φv为摩擦角(非矩形螺纹应为当量摩擦角φv=tg-1f v,为保证自锁,螺纹中径处升角至少要比摩擦角小1°。
即φv-λ≥l°(5)结构(见图1—2)螺杆上端用于支承托杯10并在其中插装手柄7,因此需要加大直径。
手柄孔径dk的大小根据手柄直径dp 决定,d k ≥dp 十0.5mm 。
为了便于切制螺纹,螺纹上端应设有退刀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斤顶校验学习纲要1、千斤顶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千斤顶工作系统主要由千斤顶及相应的油路和千斤顶指示器(压力表或数据采集系统)组成。
千斤顶的工作原理是油泵对千斤顶供油,千斤顶对施力体施加作用力,通过与千斤顶连通的模拟式指示器(压力表)或数字式指示器(数据采集系统)直接或间接指示所施加的力值。
千斤顶主要用于桩基工程和结构工程的力值控制。
分类:液压千斤顶按其构造可分为台式(普通油压千斤顶)、穿心式、锥锚式和拉杆式。
工地上比较常见的张拉千斤顶一般为穿心结构,其主要结构包括张拉外套、活塞、油室。
2、千斤顶的组成部分及通用技术条件(1)外观与附件千斤顶主体及各主要部件上应有铭牌。
铭牌上应有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制造厂名称等。
千斤顶设备应配套检定、配套使用,主要部件(除油管、接头等)更换后需重新检定。
(2)千斤顶指示器A 模拟式指示器模拟式指示器的表盘刻度及其标记清晰,指针无松动和弯曲。
加力时指针走动均匀,无停滞和跳动现象;未加力时,指针应位于零位或“缩格”内。
模拟式指示器测量上限为额定油压的130%-200% 。
B、数字式指示器数字式指示器应正常稳定,显示清晰准确,能及时跟踪显示所施加的力值。
数字式指示器测量上限应不低于额定油压的110% 。
(3)操作适应性千斤顶油泵加卸力应平稳,无妨碍读数的压力波动,无冲击和颤动现象。
液压系统应工作正常,反应灵敏,油路无渗漏,液压油应清洁纯净。
电气部分应灵敏可靠,绝缘良好。
3 介绍一下穿心式千斤顶的相关内容和工作方式穿心式千斤顶是利用双液压缸张拉预应力筋和顶压锚具的双作用千斤顶。
穿心式千斤顶适用于张拉带JM型锚具、XM形锚具的钢筋,配上撑脚与拉杆后,也可作为拉杆式千斤顶张拉带螺母锚具和镦头锚具的预应力筋。
下图为JM型锚具和YC-60型千斤顶的安装示意图。
系列产品有YC20D,YC60与YC120型千斤顶。
YC60型千斤顶主要由张拉油缸、顶压油缸、顶压活塞、穿心套、保护套、端盖堵头、连接套、撑套、回弹弹簧和动、静密封圈等组成见下图。
该千斤顶具有双作用,即张拉与顶锚两个作用。
4、涉及到的几个概念(校正方程、校正系数、相关系数)校准方程千斤顶校准方程是根据数理统计理论计算,以力值为自变量,千斤顶指示器示值为函数的拟合方程,并不得外推使用。
校正系数校正系数是指千斤顶理论力值与输出力值之比。
相关系数查有关资料5、校验的原因由于每台千斤顶液压配合面实际尺寸和表面粗糙度不同,密封圈和防尘圈松紧程度不同,造成千斤顶内摩阻力不同,而且要随油压高低和使用时间变化而改变。
千斤顶能够张拉钢束的原因是千斤顶的活塞在高压油的作用下带动钢束伸长,高压油的油压大小通过张拉油泵的油表读数得到,活塞为受力简图见图所示。
从图中发现,由于活塞和千斤顶钢套之间存在摩擦力,油室内油压大小和作用于钢束的力是不相等的。
如张拉油缸的面积为A ,有活塞力的平衡:可见,油表上的读数大于实际作用于钢束上的力,为准确控制作用于钢束上的力,按铁路桥规要求,在张拉钢束前,必须对千斤顶进行标定,即得到张拉油表读数和作用于钢束上张拉力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6、什么时候需要对千斤顶进行校验(1)新千斤顶初次使用前;(2)油压表指针不能退回零点时;摩擦力f千斤顶活塞受力简图 油压σ力N(3)千斤顶、油压表和油管进行过更换或维修后;(4)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5)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其他不正常现象。
7、介绍两种常规的校验方法1、用长柱压力试验机校验压力试验机的精度不得低于±2%。
校验时,应采取被动校验法,即在校验时用千斤顶顶试验机,这样活塞运行方向、摩阻力的方向与实际工作时相同,校验比较准确。
在进行被动校验时,压力机本身也有摩阻力,并且与正常使用时相反,所以,试验机表盘读数反映的也不是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
因此用被动法校验千斤顶时,必须事先用具有足够吨位的标准测力计对试验机进行被动标定,以确定试验机的表盘读数值。
标定后在校验千斤顶时,就可以从试验机表盘上直接读出千斤顶的实际作用力以及油压表的准确读数。
用压力试验机校验的步骤如下:①千斤顶就位当校验穿心式千斤顶时,将千斤顶放在试验机台面上,千斤顶活塞面或撑套与试验机压板紧密接触,并使千斤顶与试验机的受力中心线重合。
②校验千斤顶开动油泵,千斤顶进油,使活塞上升,顶试验机压板。
在千斤顶顶试验机且使荷载平缓增加的过程中,自零位到最大吨位,将试验机被动标定的结果逐点标记到千斤顶的油压表上,标定点应均匀分布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且不少于5点。
当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千斤顶的标定试验时需要10~20点。
各标定点重复标定3次,取平均值,并且只测读进程,不测读回程2、用标准测力计校验检定条件:检定在(5一35) 9C温度下进行。
应变式标准测力仪:准确度不低于0.5级。
配套设备:立式稳固的门式框架或张力杆,其承力机构在最大负荷下应无明显的变形。
加力条件:测力仪的安装应保证其受力轴线和千斤顶的加力轴线相重合。
千斤顶带有上承压垫。
测力仪与千斤顶的接触面平滑,无锈蚀和杂物。
用水银压力计、测力环、弹簧拉力计等标准测力计检验千斤顶,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框架式检定。
千斤顶安装调整成工作状态,将千斤顶安放在检定框架底座中间,与应变式标准测力仪串接。
使千斤顶、应变式标准测力仪与检定框架对中,且符合加力条件的要求。
千斤顶与应变式标准测力仪之间,可根据需要放置垫块,调整空间高度,使千斤顶活塞伸出量接近工作状态,如图1串接式检定。
千斤顶与应变式标准测力仪串接在张拉杆上,调整三者在同一轴线后进行检定,如图2。
启动油泵将千斤顶加荷到最大力值,预压两次。
检定示值,校验时,开动油泵,千斤顶进油,活塞杆推出,顶测力计,加载速度小于3kN/s。
当千斤顶压力表达到一定读数P1时,立即读出测力计相应的读数T1,同样可得P2、T2、;P3、T3;……,此时T1、T2、T3、……,即为相应于压力表读数为P1、P2、P3……时的实际作用力。
将测得的各值绘成曲线。
实际使用时。
即可由此曲线找出要求的T值和相应的P值。
压力表应分级标定,级差不大于加载最大值的10%,应均匀分布。
从初始点开始,驱动千斤顶主动加压,按递增顺序施加力,直到额定力值后退回到初始点。
示值检定时施加试验力应平稳,加到检定点前应缓慢施加,便于准确读数。
重复测量3次。
8、校正方程、相关系数的求解、校正系数的算法千斤顶的作用力T和油缸的油压P的关系是线性关系,考虑活塞和油缸之间的摩阻力后,它们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可以利用千斤顶检验测得的作用力和油压、、……,对上式式进行线性回归,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上式的回归值:9、TB/T 3043-2005和TB/T2092-2003对千斤顶校验的有关规定(1)TB/T 3043-2005相关规定张拉千斤顶的校正系数不应大于 1.05(采用压力环、传感器和试验机校正),千斤顶校正有效期限不应超过一个月;油压表应采用防震型,其精度等级不应低于1.0级。
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0.5MPa,表盘量程再工作最大油压的1.25-2.0倍之间。
油压表检定有效期不应超过7d。
当采用0.4级精度的精密油压表并有计量管理部门按0.4级精度进行检定时,其有效期不应超过一个月。
(但认证要求期间一个星期自检一次)TB/T2092-2003的相关规定1、加载用千斤顶消炎系数不应大于1.052、压力表采用防震型,精度等级不低于0.4级,最小刻度不应大于0.2MPa。
表盘量程在工作最大油压的1.25-2.0倍之间。
3、采用压力表控制试验荷载时,试验前应将千斤顶在精度不低于三级的试验机进行标定。
当采用压力传感器控制试验荷载时,是眼前应将压力传感器与度数仪配套后再精度不低于三级的试验机上进行校正。
4、压力表分级标定,每级应不大于加载最大值的10%,加载速度不应大于3kN/s,标定的最大荷载宜不小于加载最大值的1.1倍,且持荷10min。
5、千斤顶与压力表配套标定时,应采用千斤顶预压试验机或压力传感器的标定方式,其活塞的外漏量应约等于试验最大荷载时的外露量,各级荷载下的压力表的表盘度数对应压力机的表盘度数。
6、配套标定数据应进行线性回归,并确定校正方程,且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铁路桥涵施工规范TB10203-20021、张拉千斤顶宜采用穿心式千斤顶。
整体张拉和整体放张宜采用自锁式双作用千斤顶,张拉吨位宜为张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张拉千斤顶再张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倍。
校正有效期为一个月且不超过200次张拉作业,拆修更换配件的张拉千斤顶必须重新校正。
2、压力表应选择防振型,表面最大读数应为张拉力的1.5-2.0倍,精度不应低于1.0倍,校正有效期为一周。
当用0.4级时,校正有效期可为一个与。
压力表发生故障后必须重新校正。
3、油泵、压力表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校正使用。
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检验、配套使用,即在使用时严格按照标定报告上注明的油泵号、油表号和千斤顶号配套安装成张拉系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