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过多伤阳气 夏季养生重在养心.docx

合集下载

多汗之人,必伤其气!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

多汗之人,必伤其气!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

多汗之人,必伤其气!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多汗之人,必伤其气!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是伤气夏天总出汗好不好啊?告诉您,总是大汗淋漓,必然不好。

夏日过度出汗,最坏的一种结果,就是伤气,最坏的一种局面,莫过于气阴两虚。

什么是气阴两虚?现在我们把主要症候说一说,您对照下自己,看是不是这个局面——1,夏天特别爱出汗,白天流汗,晚上也可能盗汗。

2,出汗的同时,精神不振,浑身上下没力气。

3,嘴巴里面特别干,渴得厉害,咽喉干燥,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嘶哑了。

4,心情烦躁,做很多事情没有耐心,两侧颧骨部位有些发红,在午后发红特别明显。

5,不爱说话,觉得说话多了就没力气,有的时候会感觉到气短、心慌。

6,小便短而少,每天排尿次数不多,大便干燥。

7,舌头看上去很瘦很薄,舌苔很少,而且发干。

8,看脉象,感觉搏动无力,很虚弱,同时还比较急促,脉搏每分钟超过了90次,甚至更多。

以上这些症候,第七、第八条算是必备的症候,前面六个符合其中四个或者四个以上,那么就要考虑所谓气阴两虚了。

顾名思义,气阴两虚是气虚和阴虚并见的一种症候。

阴虚有内热,迫津外出,气虚卫外不固,于是就爱流汗。

气虚不能鼓动身体,所以就乏力。

阴液不足,所以口干咽燥,说话声音嘶哑。

阴虚生热,热扰心神,所以我们心烦。

午后阴虚更甚,内热尤炽,所以两颧部位发红。

气虚无以发声,所以就不爱说话,觉得说多了就累。

至于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更是阴津不足的典型症候。

现在,您仔细地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这些症候呢?这个状态里面,最明显的一种不适,就是特别爱出汗。

出了汗,还特别乏力。

我们说,中医理论当中非常重视“津能载气”的概念。

汗液,属津的一种。

出汗过多,津液外泄过多,那么由它所载的气就消耗得更多。

所以说气阴两伤局面下的多汗,就是在伤气。

久而久之,阴津不足,气亦不足。

气不足,则不能生津,津更加不足。

由此,就陷入了恶性循环。

所以说,夏日出汗最坏结果,就是伤气。

这是恶性循环的开始。

那么,这个问题出现了,我们该如何应对啊?中医治疗学里面有很多办法。

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

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

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2023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中医强调夏季养阳,在五行中夏季对应心脏,夏季阳气旺盛,心脏的阳气能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季养生应重在养什么1.适度晨练早晨抽出30分钟时间晨练,能促进阳气升发。

但起床后不能立马锻炼,更不能做剧烈运动。

尽量喝一杯温开水后,再短时间晨练。

2.午休11:00~13:00心经当令,此阶段是养心的黄金期,最好休息片刻。

午睡能缓解一上午繁忙的工作,提高下午工作和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液流通,增强体力。

经过研究发现,午睡能降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意外事件发生。

3.傍晚散步在夏季心神易受到惊扰,养心宜静,夏季傍晚可以做伸展性和放松性运动,如扩胸运动散步或仰卧起坐等,这样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而且能提高睡眠质量。

4.泡泡脚夏季湿气重,湿邪易侵袭人体屏障,湿邪困脾会伤心阴。

晚上用热水泡泡脚且对脚底按摩,能去除暑湿,振奋精神,刺激食欲,提高睡眠质量,对脚底按摩也能激发肾精和滋养心神。

5.学会减轻压力压力过大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学会减轻压力,控制好情绪,避免脾气暴躁。

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多笑一笑,这样才能改善血管功能,协调人体各个脏器。

春季养生注意事项1、饮食要营养平衡从饮食科学的观点来看,春季强调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要保持相对比例,防止饮食过量、暴饮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碍和胆汁分泌异常。

2、春季饮食养肝为先春季是细菌、病毒繁殖滋生的旺季,肝脏具有解毒、排毒的功能,负担最重,而且由于人们肝气升发,也会引起旧病复发,如春季肝火上升,会使虚弱的肺阴更虚,故肺结核病会乘虚而入。

中医认为,春在人体主肝,而肝气自然旺于春季。

如果春季养生不当,便易伤肝气。

为适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保持人体健康,在饮食调理上应当注意养肝为先。

3、饮食要养阳阳,是指人体阳气,阳气对人体起着保卫作用,可使人体坚固,免受自然界六淫之气的侵袭。

出汗过多伤阳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出汗过多伤阳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出汗过多伤阳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内容摘要: 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是遵循四季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情志、起居、饮食等,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在起居饮食上,夏季昼长夜短,人们顺应自然,应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会略显不足。

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是遵循四季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情志、起居、饮食等,以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夏季的气候特点是天之阳气最旺,酷暑炎热,中暑是夏季最常见疾病。

同时地之阴气始升,湿热交蒸,痢疾等肠道疾病多发。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为您介绍一些中医有关夏季养生防病的知识。

――编者夏季是从立夏开始,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止于立秋前一天。

夏季是天之阳气与地之阴气交会之时,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而中医学认为心与夏季相应,夏季养生重在养心。

在《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夏季养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养心神。

人们要借助夏天这个散发的季节,把春季的郁滞恼怒的情绪宣泄出去,保持情志调畅、心神和缓。

夏季自然界一派繁荣景象,人们喜爱的景色在户外,应该多到室外活动,享受大自然美景。

如果违背了夏天的自然之道,“逆之则伤心”,就会损伤心气,秋冬季节容易患病。

夏季养神,一忌肝火,尽量避免生气、焦虑、抑郁。

二忌心火,减少心烦、懊恼、躁动不安。

宜清静养神,静心宁神,摒除杂念,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淡泊宁静的心态。

少汗养心。

夏季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调节体温,调和营卫,利于气血调畅。

如不顾养护,因天气炎热,经常大汗淋漓,不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有“汗血同源”之说。

汗由津液所化生,津液与血均水谷精微。

汗为心之液,“阳加于阴谓之汗”。

出汗过多,不仅容易耗津伤血,而且也能伤及阳气,导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慌、气短、失眠、神疲乏力、烦渴、尿少等症状。

在起居饮食上,夏季昼长夜短,人们顺应自然,应晚睡早起,睡眠时间会略显不足。

夏季到来养心阴护阳气

夏季到来养心阴护阳气

夏季到来养心阴护阳气
进入夏季,人体阳气活动较为旺盛,阴津易随汗液外泄而易伤“心阴”。

夏热皮肤开泄,加之乘凉饮冷,也容易损伤阳气。

故夏季养生重在“养阴液、护阳气”,应注意以下“四要”:
慎起居调精神
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宜在室外清静处多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样可舒展全身阳气,令人神清气爽。

夏季养生要重精神调摄,要学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心静人自凉。

这样能达到护养阳气,阴津不伤之目的。

选择参加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活动,有助涵养性情,内心平和。

重午睡巧运动
夏季日长夜短,睡眠相对少,加之出汗多容易疲乏。

适量午睡,能养阴护阳,使大脑和全身得到放松,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体力。

适量运动有助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但运动不能过于剧烈,选择“轻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等早晚进行为佳。

食清淡常补液
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早、晚宜食粥,午餐喝些菜汤,这样既营养又能保持体内水钠代谢平衡。

苦瓜、丝瓜、苦菜、芹菜等苦味食品既可促进食欲,又能泄热排毒。

不渴也要多喝白开水,既可降温防暑,又能稀释血液防中风等。

莫贪凉忌生冷
老年体弱,阳气不足者莫贪凉。

夏季,空调、电扇不宜开得过大过久,出汗后别马上冲凉,否则易因体温骤降而引起“空调病”或伤风感冒。

生冷之品易伤脾胃阳气,老人别过食瓜果冷饮,冰箱内刚取食品别急吃,否则可能发生痉挛性腹痛、腹泻呕吐、头痛等。

出汗过多防“伤心”

出汗过多防“伤心”

出汗过多防“伤心”展开全文夏季里,有两个矛盾的问题:一、无厌于日,当汗则汗。

二、汗为心液,汗多伤心。

两个,都是出自于中医书籍的经典。

那,怎么办?生活中的养生,依照哪个来执行呢?那,只能分析一下来看看了。

第一个说法,出自于《黄帝内经》: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意思,就是:不要嫌弃厌恶白天太长。

让心中不存郁怒,容色秀美,并合凑理宣通暑气疏泄。

那就是:天热就受着啦,不要嫌弃它,不要心中有烦厌的心理。

心里美,才是真的美哇。

这句话,可是有道理医理的哇。

要知道,心气充足、心功能强的人,一般面色红润。

心气虚的人,就会面色苍白。

心血淤阻的人,面部两颧暗红。

第二个说法,还是出自于《黄帝内经》。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脏化液,心为汗。

”所以,才会有“汗为心液”的说法。

中医认为,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又是驱除病邪的一种方法。

但是,因为,汗为心之液,是身体的脏腑精气所化,所以不可以过度渲泄。

要适度,不能过度。

结合以上这两个说法,大致,就可以明白了:夏季里面,要出汗。

但是,不能过度出汗。

养足心血,才能容颜美丽,真正的由内而外地美丽。

那日常生活的养生准则,就呼之欲出了:天热,该出的汗,要出不要始终窝在空调房里,不是冷饮,就是风扇,一滴汗都不肯出。

这样不利于健康,还有可能导致阳虚体质,关节寒痛,月经不调,脸色暗沉,色斑痘痘,等等。

注意纳凉,不要汗出个没完没了调节好室温,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饮食方面要吃一些帮助养津液的,还要注意休息,不要太累。

做好这两点之后呢,夏至时节,由于天气越来越热,人体适当的出汗也就再正常不过。

汗有几种情况的,除了天热,或者运动后,热出来的汗之外,还有一些是因病而汗。

比如:多汗、自汗、盗汗、黄汗、血汗等等,都是某些疾病的外化特征。

人体的汗液,是人体的津液被阳气蒸发后,随着汗腺排出体表的。

夏季养生保健 天气炎热养阳贵在养“心”

夏季养生保健 天气炎热养阳贵在养“心”

夏季养生保健天气炎热养阳贵在养“心”夏季是一年四季中最酷热的季节,持续多月的高温让人HOLD不住。

那么怎样通过养生的方式来安度酷暑呢?夏季养生重在养阳,而在酷暑之时,又与心对应,所以夏季养阳重在养心,接下来就跟随我详细去了解一下。

夏季养生保健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

《内经》里所说"春夏要养阳',而盛夏之时,与五脏中的"心'相应。

那么如何顾护人体的阳气呢?首先要谨防冷气病。

居室宜凉爽,早晚室外温度低,要适当开窗通风,以调整室内空气。

夏日养生保健最科学作息时间表其次,夏季养阳贵在"心',重在"清'。

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

天气酷热,人们简单感到烦躁担心。

因此,立夏后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尽量做到"平和安静、息怒戒躁',尤其是老年人更要有意识地保持神清气和、心情开心,切忌大悲大喜。

以免难过、伤身、伤神;饮食要清淡,酷热的夏季人们易消失烦躁、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此时可适当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夏季养生白领保健策略谨防中暑立夏过后,气温上升有人开头爱出汗。

"汗'为心之液,"汗'出太多易难过。

因此要避开运动后大汗淋漓,日常多饮温开水,补充体液。

可选择稍平缓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球、漫步、慢跑、钓鱼、绘画、下棋等。

夏季养生夏季要睡好"子午觉'俗话说"不过夏至不热',从今日起,我市真正进入了炎炎夏日。

夏天阳光凶狠、气候酷热,加上人体阳气上扬,易使人气烦浮躁。

省中医院珠海医院传统疗法室主任医师刘媛媛介绍,夏季要留意养"心',保持心境安静,心情愉悦。

夏季养心之法 夏季养心,注意小细节心脏更健康

夏季养心之法 夏季养心,注意小细节心脏更健康

夏季养心之法夏季养心,注意小细节心脏更健康夏季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心气旺盛,出汗多,易伤气阴,导致气津两虚,再加上气温较高,容易导致气虚中暑,故在夏季宜清心祛暑。

养心饮食宜清淡,少油脂,吃一些性凉、性寒而味苦的食物,以达到清热解暑、健脾利湿作用。

那么,夏季到底该如何养心?一、爱发火宜静心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心,加上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令人烦躁不安,好发脾气,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

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易增加,甚至因此而发生猝死。

心火一旺,就容易精神亢奋,心烦易怒,故而夏日养生重在养心。

但中医所说的“心”,除了心脏外,还包括心理因素。

因此,夏季养生就是养心、养性,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戒骄、戒躁,避免心火内生,所谓“心静自然凉”。

可多做安静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

总之,夏季“戒躁戒怒”,切忌大喜大悲,要保持精神安静、心情舒畅,笑口常开。

二、饮食清淡宜食酸夏季人们往往胃口不佳,食之无味,建议大家多吃酸味食物,比如山楂、西红柿、橙子等。

这是因为中医认为“心主夏,心若缓,急食酸以收之”,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滋养肝脏的作用。

少吃苦味食物并不代表任何苦味食物都不能吃,例如苦瓜、莲子等食物有清心火的作用,很适合在夏季食用。

此外,多食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山药、小麦、玉米、海产品、蛋类,这些食物既能够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

三、9款护心食物胡萝卜能与血液中的汞离子结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浓度,防止剧毒的汞离子随血液进入心脏,所以也是很有效的护心食物。

鸡蛋每日食用不超过2个,不仅无增加血脂的害处,还能够防治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对老年性痴呆症也益处。

蜂蜜蜂蜜性平味甘,具有滋阴养血、补心润肺之功。

富含糖类、有机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酶类、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能提高脑力、增加血红蛋白,改善心肌功能。

夏天出汗多,是心脏最累的季节,炎炎夏日如何养心

夏天出汗多,是心脏最累的季节,炎炎夏日如何养心

夏天出汗多,是心脏最累的季节,炎炎夏日如何养心
一年四季都应养心,夏天出汗多,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因此,夏季养生的重点在养心,老年人更应如此。

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会使心跳加快,加重心脏负担。

所以,夏天首先要让心静下来。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有几分道理。

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所以,老年人在夏天要多清静,要清心寡欲。

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

中医认为,“过喜伤心”,所以老年人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人喜大悲。

夏天要多闭日养神,闭目可帮助老年人排除杂念。

夏天要多静坐。

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

每天老年人应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也可听悠扬的音乐、看优美的图画,或去钓鱼、打太极拳。

夏天要心慢。

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坏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

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下来。

休息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夏天要多乘凉,少出汗。

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
汗多易伤心之阴阳。

加2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老年人出现心脑缺血的症状。

而且,夏天出汗多,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

但是,该出汗时则要出汗,老年人也小能闭汗,在房间里开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

夏天养心安之品不可少,茯苓、麦冬、大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等,都能起到养心安神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先养心,如何养心
(一)夏天,心最累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人体所有器官所需的气血,都要由心的工作才能推动。

心像一头老牛一样自始至终都在为我们效劳,我们已经睡着了,它还在不停地跳动着,没有休息的时候。

心昼夜不停地工作,人体的五脏中,肾有两个,坏了一个还有一个,肝脏、肺脏都有两叶,惟独心只有一个,所以心至为宝贵,也最辛苦。

一年四季都应养心,但夏天尤其要着重养心,因为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

夏天出汗多,也是伤心阴、耗心阳最多的时候,夏天也是心最累的季节,所以夏天要重点养心。

正如《黄帝内经》所说:“心者生命之本……为阳中之太阳,应于夏气。

”(二)夏天如何养心?1. 野心静自然凉冶一年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阳主动。

加之心为火脏,两火相逢,所以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安,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心烦就会使心跳加快,心跳加快就会加重心的负担,那就不利于养心。

所以,夏天首先要心静,“心静自然凉”,静则生阴,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静养心,首先要做到心静,如何做呢?要要要清心寡欲少一分贪念,就会少一分心烦。

还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中医有“过喜伤心”之说。

要要多闭目养神有空就闭目养神,闭目可帮助我们排除杂念。

要要多静坐静则神安,哪怕5分钟都可见效。

可在树荫下或屋内静坐15~30分钟即可。

也可采取听悠扬音乐、看优美图画、钓鱼、打太极拳等方法入静。

2.夏天要心慢夏天,天气炎热,血液循环加速,心脏容易负担过重,所以夏天要慢养心,不能劳累。

只有心先慢下来,呼吸才慢得下来。

工休时要减慢生活节奏,使心跳减慢、呼吸频率降低,生命活动的节奏慢下来,心脏才能得到休息。

3.乘凉袁适当出汗气温高能使人体体温升高,细胞分裂加速,代谢加快。

夏天温度高易导致血流加速,心跳加快,加重了心脏负担。

夏天出汗多,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汗多易伤心之阴阳。

加之夏天温度高,体表的血量分布多,这样容易导致心脑缺血;并且夏天出汗多,易引起血液浓缩及血液黏稠度增高而加重心脏负担,所以夏天要降低活动强度,避免高温环境,多到树荫下乘凉,避免过度出汗,并适当喝一点淡盐水。

要提醒读者的是夏天属阳,阳气主泄,所以该出汗时要出汗,不能闭汗,开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

4.养心安神之品不可少夏天的养心安神食品主要有茯苓、麦冬、小枣、莲子、百合、竹叶、柏子仁……5.夏天要善于养心阳夏天不宜多出汗。

夏天属阳,阳主外泄,所以汗多,心阳虚的人出汗多就会加重病情。

那么,什么是心阳虚?特点是什么?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心气虚指心脏功能减弱,主要特点是心慌心跳、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自汗。

如不注重保养,发展为心阳虚就会出现心慌、气喘加重,而且畏寒肢冷,胸痛憋气,面色白,舌淡胖苔白滑,脉弱无力。

有心气虚或心阳虚症状的人,夏天尤应避免多出汗,以免伤了心阳。

如因汗多出现心慌气短,可用西洋参泡水饮(3~5 克),或服生脉饮(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口服液。

6.夏天要养心阴夏天阳亢,心阴最易被耗,所以要注意养心阴。

什么是心阴虚?心阴虚有什么特点?心阴虚是指心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心脏而出现的病症。

因为血属阴,心阴虚可有部分心血虚的症状,但又不等同于心血虚。

心阴虚的主要特点是阴虚阳亢,出现虚性内热,表现为五心烦热(胸心、两手心、两足心)、咽干失眠、心慌心跳、舌红、脉细数。

心阴虚者需要注意少劳累、少出汗、多吃养心阴之品,如麦冬3~5 克、酸枣5~10 个泡水喝,或冰糖大枣小米粥,或百合藕粉,或银耳莲子羹。

7.夏天要养心血心血虚主要是心血不足,使人的脑髓及五脏失于濡养而出现头昏脑空,乏力疲倦,面白无华、唇甲色淡,脉细而弱。

可吃鸡血、鸭血、猪血及大枣、阿胶、当归炖肉等。

8.充足睡眠袁少累心心是人体最累的器官,加之夏天天气炎热,更增加了心的负荷。

所以夏天要注意休息、减少劳累,睡眠要充足。

9.心情愉快袁享受夏天夏天心情要愉快,轻松,既不要过怒也不要过喜,在“七情”喜、怒、忧、思、悲、惊、恐中,心虽然和喜悦的关系最大(心志喜),但也不能过喜、过悲,否则易伤心。

为什么古时候范进中举大喜后突然晕厥?就是因为过喜伤心之故。

《黄
帝内经》说:“夏三月……使志无怒”就是这个意思。

要存在“苦夏”心态。

夏天时暑、湿、热三气交蒸,易产生生理及心理上的疲困,表现为没有精神,只想在床上躺着,也不想吃饭;不想参加社会活动,只想在家呆着。

碰到这样的情况,就应多走出户外,多和人交往,多去旅游或到公园去赏景,要变“苦夏”为享受夏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