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重在养心修德

合集下载

养生在于养心,修行在于修德

养生在于养心,修行在于修德

养生在于养心,修行在于修德关注生命,关爱健康,是我们的共识和理念,人生旅途,历经磨难,历经沧桑,许多人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下一代,肩负责任,顶着压力,马不停蹄,忙于奔波,日夜操劳,一身疲惫,结果严重透支身体,亏空身体,有的导致英年早逝,有的透支生命,躺进医院,当你退休了,老了,才悟道,世界上什么最重要,那就是生命,没有健康和强壮的身体,一切归零。

现在的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存在亚健康,如何调理亚健康,如何养生,许多人不知如何下手,各种手段去尝试,今天去敲背,明天去按摩,后天去拨罐,再后天去针灸,钱没少花,精力没少花,但效果就这样,不明显。

其实,养生先养心,心不能有病,心病无药可治,唯一靠你自己,你必须给自己减减压,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有好的生活规律,不超负荷工作,早睡早起,让身体的机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调理修复,并进行有氧运动,多交喝茶朋友,少交喝酒朋友。

静心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增添生活情趣,业余爱好,让自己彻底放松,调整好心态,让心态保持平稳,平衡,平静,不攀比,心静如水,修心是你养生最佳秘方,修心养性了,你的亚健康就顺其自然消除了,还你一个健康,阳光,乐观的你。

在这个世界上,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有人关注,你的言行代表你的内心,代表你的德行,代表你的素质,如果你心地善良,心怀善意,以德服人,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真示人,你的所作所为必是受人尊重、敬重,反之,你没善心爱心,缺德失德,心灵不纯,没有灵魂,你必遭遣责,留下骂名。

的确,当今世界,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思潮泛滥,没有灵魂,没有信仰,唯有自己,损人利私,用制假造假,以假乱真,忽悠人,潜规则等手段,谋私利,达到个目的,这些行径还有德吗?做人必修德修行,何为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就是以德标配,有格局,有风度,有胸怀,不张扬,不夜郎自大,不自以为是,低调再低调,谦卑再谦卑,难得糊涂,学会尊重人等等。

你德才兼备了,你才算上个品德高尚,德高望重之辈,修德应是每个人必修之课,让我们找回初心,以良心,善心,以善举,义举去影响这个社会,改造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没有欺骗,没有丑恶,没有罪过,让这个世界充满关爱,人与人之间充满真诚,让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共同维护社会公德,争做道德标兵,做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品德养生自我调控身体

品德养生自我调控身体

58养 性修 德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April 2021 Vol.21 No.7品德养生自我调控身体赵德贵养生之首在于养德,学会做人是养生的关键。

古人告诉我们养生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谈了两个问题:一是在外要防止四时邪气的侵犯,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二是在内要保持精神安闲而没有杂念,即“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能够做到以上两点,则内外安和,真气调顺,就可避免疾病的困扰,人们就能够心志安闲而少嗜欲,心情安逸而不焦虑,身体虽劳而不致疲倦。

气调意顺,每个人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都可以实现。

内心安适,恬淡少欲,自然就会吃得甘美,穿得舒适,大家都喜爱自己的风俗习尚,人与人之间不相倾慕和攀比,所以这些人称得上朴实无华。

因而各种嗜欲不会引起注目,淫乱邪僻不会惑乱心志。

无论愚笨、聪明与能力大小,都不会因外物所动,这些完全符合“道”的要求。

正是由于上古之人的修为合乎“道”,所以他们能够“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

那么,上古所推崇的“道”是什么呢?最后一句就是答案:德!养德是长寿的根本,也是养生的重点,德全则不危!孔子提出“仁者寿”的观点之后,历代思想家、医学家、养生家几乎都倡导以德养生。

孔子主张“仁者寿”,他的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是“仁”。

仁就是主张要处理好人际关系。

仁分为两个方面,即忠和恕。

忠是人的积极方面,自己好,也要帮助别人好,即孔子所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是人的消极方面,即设身处地的谅解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成人之恶”。

以忠恕之道来处理人际关系,节制私欲来修养道德,从而达到心理上的坦坦荡荡,防止心理失衡所致的各种身心疾病,因而有益于健康长寿。

如何养德?《黄帝内经》指出:“仁者寿,德全不危。

”葛洪强调为道者当先立功德,“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

”“善功未足,故不能升天耳。

”葛洪还认为,如果一个人道德善行做得好,虽然并不通晓养生方术,依然可以受到荫庇福佑而寿老:“世有了无知道术方伎,而平安寿考者,何也?抱朴子曰:‘诸如此者,或有阴德善行,以致福佑’。

【养生健体】养心以修德,德全而不危

【养生健体】养心以修德,德全而不危

【养生健体】养心以修德,德全而不危【养生健体】养心以修德,德全而不危《内经》指出:“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养心以修德,德全而不危。

任其环境多变化,我自安然早知防。

若能如此,则寿“度百岁”,就不无可能了。

自古以来,只有品德高、见识远、性格好的人,才知道主动维护着机体“五脏”功能协调、“阴阳气血”平衡、身心环境和谐;才能最大可能地克服不良情绪以及环境不利因素的伤害,赢得身心健康而长寿。

自然,养心以修德,是一辈子的事。

而人们又时常会产生不良情绪,有没有什么办法促使其不良情绪缓解呢?办法还是有的。

《内经》指出:“五志”各有所胜。

即:“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悲胜怒”,“恐胜喜”。

这就是中医的“以情制情”之说。

当人陷于思虑时,就激他发怒,他一发怒就不思虑了;当人陷于忧愁时,就劝他想想开心的事,他一高兴就不忧愁了;当人受到惊吓时,就诱导他冷静思考当时的情形,他一冷静思考就不恐惧了;当人发怒冲动时,就劝他考虑冲动可能导致悲惨的后果,他一考虑后果就不冲动了;当人盲目乐观、过度高兴时,就可以给他一个小小的惊吓,他一受到惊吓就不会得意忘情了。

如此“以情制情”,确实有可能帮助人从难以自拔的不良情绪中暂时解脱出来。

记得初中语文有“范进中举”一课。

古人范进,是个秀才,痴心于应试当官。

他从年青时起,年年应试,年年不中,临到年老,终于中举。

范进得知消息,即刻大喜发狂,沿大街狂奔,不停地狂呼:“我中了”,“我中了”。

众邻居见他精神错乱,就商量出一个救治的办法。

范进平时最怕的人是他岳父,他岳父是个屠夫,就叫他岳父吓唬吓唬他,他或许就能清醒了。

他岳父知会,就冲向范进,迎面给他一个耳光,大吼一声:“你这个畜生,你中什么了,你没有中,是人家骗你的!”范进受到惊吓,果真清醒,不再发狂了。

范进中举,就是“恐胜喜”、“以情制情”的实际例子。

当然,要缓解不良情绪,也不局限于“以情制情”的法子。

如:改换环境,消除恶性剌激;耐心劝导,给予真情关爱;关其禁闭,促其冷静思考;结伴旅游,使其开阔视野。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

郝万山:养生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经络气血运行,激发、促进、推动人体的自调机能,进而起到调节身心、促进健康的作用。

养生要修德、修心、修性郝万山,生于1944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

在北京中医药大学,笔者见到年近七旬的郝万山教授,他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谈吐优雅。

作为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全国示范教学主讲人、中医专家,他是如何认识养生保健的呢?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人体原本就有很好的自动优化调节机能,这种“自调机能”可调节我们身体内环境各个器官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也调节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

这种调节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健康的保证。

郝万山强调,不良情绪与情感会干扰和抑制人体的自调机能,从而导致生理功能的失调,继而产生各种疾病。

《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怒伤肝;喜则气缓,喜伤心;思则气结,思伤脾;悲则气消,悲伤肺;恐则气下,恐伤肾。

现代医学所说的心身疾病,就是说不良情绪和情感对健康的影响。

而情绪需要自己控制,所以健康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是自己的各种欲望,各种不正常的情感、杂念和不良习惯。

因此,健康需要自己管理。

郝万山说,在病人面前,自己是医生,医乃仁术;在学生面前,自己是教师,育人为本,身教重于言教。

故应加强身心修养,做到宠辱不惊,处之淡然,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谈及日常生活,郝万山说,家庭一日三餐,坚持多吃粗粮,少食荤腥厚味。

即使节日聚餐,也都点到为止。

所以多年来,他的体重比较稳定,身体各项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

养生的关键在于养心浇花要浇根,养生要养心。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来医。

郝万山说,养生不需要特殊的保健品,把心态调整好是最重要的。

养生要从养心入手。

医家主张养心,就是修养心性;易家主张洗心,就是改变心志;儒家主张正心,就是使人心归向于正;道家主张静心,就是使心灵安定宁静;佛家强调明心,就是使心思清明纯正。

养生:修德养性最养气

养生:修德养性最养气

养生:修德养性最养气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儒家的智慧读书养才气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常读书,气质自然变了,慢慢就像怀孕一样怀才了。

许多时候,你以为读过的很多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并且随时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们虽然不能立马帮你解决问题,但能够增长你的见识,让你的谈吐更有节;它们无法让你变得更漂亮,但能够给你增加一抹书卷气,令你的气质更出众。

读书多了,你和爱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可以谈论,还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可以言说。

王阳明、曾国藩,这两位学问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贤,其很多智慧都来自书中。

王阳明爱读书,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龙场。

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

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

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

当然,王阳明读书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强调借读书发明我们自己的本心,读书的目的就是培养自家心体,致良知。

曾国藩则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读书可以变化人的气质,甚至改变一个人的骨相。

曾国藩说读书与看书之不同:“看者攻城拓地,读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两事,不可阙,亦不可混。

”实际是说看书是在扩大知识面,是泛读的范畴;读书是巩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识,是精读的范畴。

勤奋养运气通常人们认为,运气就是靠碰的。

其实不然。

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整个《周易》都在强调“感应”。

古语也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

勤奋就可以养运气一个人勤奋,善于做好准备工作,每当时机来临,自己便会受益。

反之,一些懒惰的人,什么准备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机取巧,机会和运气来临的时候,他们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运气不好。

《李嘉诚自传》中有一句话:如果你只是站着不动,自然不会伤到脚趾,你走得越快,伤到脚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样,你能达到某个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的智慧

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的智慧

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的智慧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的智慧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强调通过调整身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心法的基本原则是平衡阴阳,调和五行,以及精神调养。

一、平衡阴阳在中医认识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方面。

人体内部也存在着阴阳的平衡关系。

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平衡阴阳。

当身体出现了阴阳不平衡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中医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外阴阳的平衡,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法来实现。

在饮食方面,中医建议食物的阴阳属性要平衡,同时也要根据季节的阴阳变化来调整饮食,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二、调和五行中医认为,宇宙万物都受到五行的调节。

五行包括木、火、土、金和水,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人的身体也受到五行的影响,每个器官对应着五行中的一个。

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的智慧之一就是通过调和五行,使得五脏六腑的功能得以协调,从而维护身心健康。

中医通过饮食、针灸、按摩等方法来调养五脏六腑,使其保持平衡,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精神调养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的智慧还包括精神调养。

中医强调人的身心是统一的,精神状态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认为,情绪的波动会引起气血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提倡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释放负面情绪,保持心境的平和,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身心等方法来调养精神。

通过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的智慧,我们可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改善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医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推崇合乎自然的生活方式,如早睡早起、按时进食、适度锻炼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中医养生心法修身养性的智慧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凭借其独特的原理和方法,为人类保持身心健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我们应该深入学习中医养生心法的理念和方法,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更可以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养生贵在养心

养生贵在养心

养生贵在养心养生的“养”重的是保养,养的“生”是生命,养生是为了有质量地生存,保持一个好的生命状态。

对于养生,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释道文化都有各自精辟而独到的养生大法,但儒释道最后指向的“养生”殊途同归,说到底养护好身体须得有一个好心态,故养生贵在养心,而且要养浩然之心。

那怎么才能养浩然之心呢?我的养心观有三点:不可任情,不可斗气,适时放空。

养心首先要看护好心情,外物的诱惑太多,人面对外物难免会心猿意马,这可能会让心情或情绪出离本心,所以不可任情。

人的七情有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良知是太阳,那么七情就是浮云,浮云会很美,但却可能会遮挡太阳的光辉,人不可沉湎于情,所以才有情深不寿之说。

有人主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或言情义无价,其实除了极少数人们必须面临的生死大义的关头让人必须去做舍生取义的单选,大多情形下人们为了情义将生命弃之不顾的做法都是失之偏颇的,尤其对于爱情这样的儿女私情而言,不光是“为伊消得人憔悴”不必如此,若再搭上了性命更不足取。

文学作品为情而殇的人物形象不胜枚举,《红楼梦》中林黛玉为了爱情郁郁而终,外国的《安娜卡列尼娜》与《包法利夫人》等都是义无反顾地活成了追逐婚外情最后殒命的样本。

对于人之常情,西晋时王戎说过“太上忘情,其次任情,最下不及情”。

不近人情固然不被人伦认可,但任情而不加收敛的做法同样不可取,如能做到可有情亦而可无情,可得情亦而可忘情,"圣人情顺万物而无情"(程颢)。

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最好能将私情化小为大,扩充为公大而化之,才不会为情所困。

对于声色货利,宜“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礼就是一个适度的范围,当有丝毫的非礼萌生,我们的内心其实也会有如刀剜针刺地痛苦会而不堪忍受。

若生为己之心,方能克己,克已而不任情,便是收心,便是自我保养。

当然,情感的堆积也会有像洪水一样冲动的时侯,这时它需要的是一个合适的排遣出口。

但情感不适度地发泄,会对情感和精力造成分散和浪费,这时人应主动约束自己的情绪,让情绪免于分散和浪费,从而获得情感的质量和敏锐。

养生养心养德

养生养心养德

养生养心养德养生首先要养心。

养心贵在静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养心务必要养德,德高才能神凝气定。

养心重在养神,养神说到底是净化人的灵魂。

如果你的灵魂始终是美丽的,那你就拥有了“不老之药”。

人类疾病的绝大部分都与不良心态有关。

它提示我们,老年人养生,首先应当养心。

这里所谓养心,自然不是指保护好心脏,而是指调控好你的心态,包括思想、感情、情绪、意念,等等。

人的心态需要保持平和,犹如人的体温必须保持正常一样。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心理失控对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会带来多么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于过分怀旧,整日沉浸在那些残缺的、苍白的回忆里,以至于对眼前的一切都毫无兴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无味。

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总觉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别人,以至于悲观丧气,经常闷闷不乐,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症。

还有的人由于严重消极,老感到自己被社会闲置,被人们漠视,以致心灰意懒,颓废变态,毁蚀掉了自己的心灵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贪心作怪,总以为自己应当拥有更多的财物,应该比别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弃了对自己的约束,不该拿的也拿,落了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类似现象虽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种,无不与心态失控有关,无不伤及身体健康,无不有损美好生活。

由此可见,养心对养生是多么的重要。

讨论养心,除了须弄清养心的重要性外,还应当思考如何去养心。

何以养心,恐怕谁也难以开出一个一应俱全的药方来。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并不需要具体的答案,提出问题只不过是想藉此来达到沟通的目的。

思考如何养心,也当如此。

养心贵在静心情绪乃一身之主,一个人如果终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难免会百病丛生,说不良情绪是疾病的催化剂一点也不会过分。

要消除不良情绪,重要办法之一,就是要学会静心。

心静才能气顺,气顺才能健身。

静心的最佳途径是炼心,静心的至高境界是乐心。

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乐的,那就说明你在养心方面确实是个高手。

养心重在养神佛家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血是经、孕、产、育的物质基础。气血运行的正常与否,和 心、肺、肝、脾、胃、肾等脏腑紧密相关。肾气虚,血行无力; 肾阳 虚,气血失于温化; 肾阴虚,阴血亏虚,血行缓慢,均可致血瘀。各 脏腑发挥正常功能的基础为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才能正常,生命活动 才能有序进行。肾为“五脏阴阳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 发”,“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只有肾气充足,肾之阴阳平衡 有序,五脏六腑之阴阳才能正常,各脏腑才能发挥其正常功能。 2. 1 肾虚心血不足血瘀:“心主身之血脉”,主司一身血液的生 成和运行。心气充 沛,心 阴 与 心 阳 协 调,血 液 才 能 在 脉 中 周 流 不息,营养周身。《格致余论·房中补益论》有云:“人之有生, 心为火居上,肾为 水 居 下,水 能 升 而 火 能 降,一 升 一 降,无 有 穷 已,故生意存焉。”心火下达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
102
内蒙古中医药
医学琐谈
浅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黄飞翔* 丛慧芳* *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肾虚血瘀;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 R271. 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 - 0979( 2012) 03 - 0102 - 01
子宫内膜异位症( 以下简称内异症) 是指子宫内膜( 腺体和 间质) 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其他组织,属于中医痛经、 瘕、不 孕、月经不调等范畴。导师丛慧芳教授认为肾虚血瘀是内异症 发病的主要病机 之 一,内 异 症 以 肾 虚 为 本,以 血 瘀 为 标。 肾 虚 是内异症发病的根本原因,血瘀则是其发生发展的促进因素。 1 内异症以肾虚为本 1. 1 肾气充足,抗邪于外:《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强盛,邪即或侵,程度也轻,正气不 足,邪即或微,也能致病。《灵枢·刺节真邪》有云 “真气者,所 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相合,乃为 人之正气,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生 命之本,受五脏 六 腑 之 精 而 藏 之。人 体 先 天 之 气,即 肾 精 所 化 之气。后天之 气,主 要 是 指 脾 胃 水 谷 精 津 所 化 之 气。 人 体 脏 腑、经络、气血正常 与 否,皆 赖 肾 阴 肾 阳 的 正 常 敷 布,脾 胃 功 能 正常亦有赖于于此。肾精充足,阴阳协调,五脏六腑功能正常, 才能使后天之气 充 足 旺 盛,从 而 充 养 先 天 之 精 气,故 肾 乃 生 命 之本。肾之精气充实,任通冲盛,则可抗邪于外。 1. 2 肾在女性经孕中占主导地位: 内异症不孕、月经不调、痛 经、性交痛等生殖功能障碍,与肾有密切关系。内异症起源于胞 宫,而肾与胞宫又有紧密联系。肾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根 本。“胞络者,系于肾”,肾与胞宫有一条直接的经络联系; 肾又 通过冲、任、督三脉与胞宫相联系。肾藏精,精化血,直接为胞宫 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女子七 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 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 形坏而无子也。”可见肾在女性月经、胎孕中占主导地位。 2 肾虚导致血瘀
内异症以血瘀为 标,肾 虚 是 内 异 症 发 生 的 关 键 所 在,而 血 瘀则是本 病 发 展 的 促 进 因 素。内 异 症 一 般 病 程 较 长,血 瘀 脉 中,经久不消,影响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脏腑、经络、气血 功能障碍又会加 重 瘀 血 的 程 度,即“久 病 多 虚 ”、“久 病 多 瘀 ”。 血瘀日久,耗伤阴血,可加重肾虚,所谓“五脏之真,以肾为根, 五脏之伤,穷必及肾”。血瘀日久,瘀血阻滞下焦,水液代谢进 一步失常,又可导致 水 停、痰 湿、热 郁、血 虚、肾 虚、脾 虚 等 多 种 证候,导致本病病情缠绵,病症多端。 4 总结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 2011 年 11 月 8 日收稿
火不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心肾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心非肾 不能有以生,心的功能正常与否和肾有密切关系,正如《医门棒 喝·六气阴阳论》云:“人之心火,名为君火,而其运用施为,生 化气血者,相火之功也”,《吴医汇讲·卷八》云:“命门之火,即 心火之根; 肾水之精,即心精之源”。肾阴足,则心火不亢,肾阳 足,则心火不衰。若 肾 阴 虚,肾 水 不 足,不 能 上 济 于 心,以 致 心 火亢于上,或肾阳 虚,命 门 火 衰,君 火 失 去 相 火 之 助,以 致 心 阳 虚衰,均可影响心生血、行血的功能,血液生成不足或者温煦不 足,壅塞脉中,可致血瘀。血瘀脉中,冲任胞脉瘀滞,而发本病。 2. 2 肾虚肝郁血瘀: 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 生。“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两者一开一合,一藏一 泄,共同维持月经及妊 娠 的 定 期 藏 泄,为 冲 任 之 本。“肝 属 木, 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郁遏,则血脉得畅”,若肾阴虚,水不涵木, 肾虚肝郁; 或肾阳虚,血失温煦,肝失濡养,气机不畅,可致血瘀 脉中,冲任胞宫壅滞,而发本病。 2. 3 肾虚脾虚血瘀:“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为后天气 血生化之源。“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 于肺”,脾居中焦,为水液升降输布的枢纽。若肾阳虚,不能温 运脾土,脾失健运,代谢失常,可致气血生化乏源或水液代谢失 常。气血生化乏源,渐而致瘀; 水液代谢失常,湿聚成痰,痰与 血结,而致血瘀。血瘀脉中,冲任胞脉瘀滞,而发本病。 2. 4 肺肾不足血瘀:《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传之 官,治 节 出 焉。”肺 朝 百 脉,主 治 节,全 身 血 液 通 过 百 脉 流 经 于 肺,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的交换,肺气宣降,将富有清气的血液 输送到全身,肺气 可 助 心 行 血,调 节 全 身 气、血、水 的 运 行。 若 肾阴阳失调,久则累及于肺,影响肺气行血功能,血瘀脉中; 或 影响肺气调水功能,久则水停脉中,影响气血运行,而导致血瘀 脉中。血瘀脉中,冲任胞脉瘀滞,而发本病。 3 内异症以血瘀为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